|
1956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小组来到西安,开始对2000年前的汉长安城进行考古勘察。专家小组对汉长安城的考古发掘工作进行了半个多世纪,前帝国都城的形制、布局开始日渐清晰,此时,一个让考古专家们困惑不解的谜题出现了--有数条神秘的通道出现在西汉后宫的地下。
) P- a5 R# S9 ^$ g" I5 }! a0 k7 V/ z! Q# g
诡异秘道究竟隐藏着西汉王朝什么秘密呢?
& t' M6 P' b4 G2 |! b/ `$ j9 X4 `! }" O( @) ?5 U
□考古专家在对未央宫前殿北部区域进行考古钻探时,在椒房殿台基处发现了一条长达20多米的通道状遗址……
9 |5 ~$ m o, Y; h# R/ T9 w$ ^1 O% n% R4 C7 N: c: r. n. V# ^8 j- W3 x
1981年冬天的一个上午,考古专家开始对未央宫前殿北部的区域进行考古钻探。突然,钻探铲上的土质变得紧密起来,这说明距离他们脚下数米处,存在宫殿建筑的夯土台基。他们发现,台基由一层层泥土夯制而成,十分紧实牢固。
+ |1 T1 d: } U0 V \5 W S. C% _ e7 S/ T/ Y2 _6 Z6 F
经过数月的发掘,考古人员剥离开地表的土层,清理出层层的碎瓦片,台基的轮廓开始显露出来。按照史书的记载,这里应该是一座皇后的宫殿,称为椒房殿。
& K3 d; P% G. t8 {( ^9 t, }! T: t, a; H* n: T5 H" g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介绍说:皇后居住的宫殿叫椒房殿,有一种传说,椒是花椒的椒,把花椒磨成粉子,涂在墙壁上,这种粉子是粉红色的,属于暖色,看起来比较好看,据说还有一种芳香气味。椒房是一种专有名词,因此,后来把凡是皇后的生活起居殿都叫椒房了。7 ~" G! @0 D1 G0 F. B* W
9 U& S( f0 u9 k3 k 然而,令考古专家们困惑的是,伴随着椒房殿台基出土的,还有一条长达20多米、深约1米,南北走向的通道状遗址,通道的尽头还有一个小房间。在一大片凸起的夯土台基中,这条窄长的地下通道显得十分怪异。
* M, x7 h' p; y* f/ X) J; l
# d) o' q6 ]4 b 通道设计精良,做工考究,在南北门道坡度较大的地方,砖面上还雕刻出几何图形的纹饰,起到防滑的作用。专家们判断,这可能是一条存在于椒房殿下的地下通道。9 j) _. {% @6 Z! L3 |0 X2 W% e
0 v! E9 L! w) E4 _$ @9 X 但有人质疑:它的深度大约只有一米,如果是地下通道的话,如何容下一个正常身高的成年人通行呢?8 {9 s, c; h1 X* c
* y( d& U4 d5 B) i 刘庆柱认为:由于历年来的农民耕作,加上废弃以后的破坏,原来在宫殿里的地面早已被破坏了很多,使如今的地表比西汉时期降低了1米到1.5米。如此推算,古时地下通道的实际深度应该在 2米左右。按中国人当时的平均身高,在里头通行的话应该是没问题的。5 t( G" d0 x) w j% p
2 N. P# g! p/ a1 P3 _( y- f: C* { 在古代宫廷建筑下面发现地下通道,这让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们迷惑不解。学部委员刘庆柱解释说:不管是从早期的夏朝的二里头宫殿遗址,到后来商代的偃师商城遗址,还有后来的安阳殷墟遗址,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很多宫殿遗址,包括秦代的咸阳城宫殿遗址里头,从来没有发现过地下通道这类的建筑设施,这可以说是空前的。
( ]1 i8 t0 o; B% L' b& }5 Y7 ^ ?4 b5 ~# C W
□既然考古专家们在前朝后世的建筑遗址中都没有发现过类似的地下通道,那么,为什么唯独在汉代的宫殿下发现了?这条通道又有着怎样的用途呢?/ S: e( L) D9 U
8 j/ T( e8 p4 F
地下通道的发现引起了考古界极大的兴趣,种种猜测随之而来。有人猜测这会不会是一条通往地下储藏室的甬道?地道底部的那个小房间是不是储藏室呢?专家们认为,古人会挖很深的井来储藏食物,特别是一些肉质品,因为那里温度比较低,食物不容易变质。而地下通道距离地面并不是很深,应该不会是做储藏室用的。
, j7 |* F) M4 [9 z, |
% O( o( R1 m0 D; J9 N) [也有人认为,这条地下通道是用来躲避火灾的。这种设想看起来合情合理。 5 J0 _0 e' I" J- k
) m7 O$ K& N' J! x/ W( q
可是,这也被专家否定了。在地下通道的两侧立有木柱,另外,在入口和出口处还设有木门,所以说,一旦发生火灾的话,这里边是很不安全的,地下通道作为防火通道的观点是不成立的。* f8 Y: c2 C! B5 @ Z+ i! i. \
4 q2 j1 L" s9 F/ T1 [ 一时间,地下通道的存在变成了一个解不开的难题。然而,这个谜团却一直萦绕在中科院考古所的专家们心头,他们翻阅了大量的史书记载,试图找到问题的答案,直到有一天,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地下通道的位置位于未央宫椒房殿下,而未央宫其他的宫殿下都没有发现这样的通道,偌大一个未央宫,为什么只在椒房殿下发现了这样的地下通道?莫非椒房殿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 |7 l+ A5 @+ R* d+ h; g+ i: ], x. ?' n4 U
椒房殿,位于未央宫的北部,属后宫首殿,是皇后居住的地方。为什么只有皇后的宫殿里有地下通道呢?
8 Z- h, ]2 \+ P, S: V! F# l* F2 Q/ S5 G0 ~, _# l t! ?; |
专家们潜心研究汉长安城的整体布局,翻阅史料,勘察文物,并把汉代的宫殿结构与前朝后世进行对比。终于,汉代宫殿一个与众不同的建筑格局,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 F5 _5 ^" f4 E4 F
' W+ Y* t3 ~0 a: R: j& a" z 刘庆柱介绍说:最大的变化,在汉长安城的反映就是两宫制。两宫制,就是说本来皇帝有个皇宫就行了,但是它还多了一个太后之宫,就是所谓的长乐宫。从它们的面积、规模、建筑形制,应该说长乐宫和未央宫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在面积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3 C4 Q# s; \4 V0 G' ~- h, `/ J/ I F3 b, D$ ^! U
□未央宫是皇帝的宫殿,而长乐宫是太后的居所,两宫相当,这不免有反常态,这种奇怪的布局究竟是巧合还是另有玄机呢?) P6 [. y# w+ j+ M6 y8 U/ W8 C
+ o& x) u5 \6 g, n7 l) L% S$ V
回顾西汉历史,皇帝早死,后妃当国的剧目不断上演。/ n0 V+ w8 d# w# i1 z1 ^' S* g) B
7 b2 _' h4 ^+ y" F- _ i9 _1 Y
吕后辅佐刘邦消灭了那些异姓诸侯王,在消灭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吕后手段的残忍。她把帮着刘邦打天下的军事家韩信骗到未央宫的钟室杀掉;还有一位就是辅佐刘邦消灭项羽的彭越,她不仅把他杀掉,而且把他剁成肉酱分食于诸侯。而对刘邦的宠姬戚夫人,吕后则把她的手脚剁掉、眼睛挖掉、耳朵也熏聋,而且给她吃哑药,关在一个土牢里。7 i4 q) q8 q. j# ?; K2 T4 V9 E0 ^, k
* e5 ]& o3 h, j$ c( t8 N: Y 后妃当国,外戚专权,似乎是一个阴盛阳衰、国之将亡的预兆。然而,西汉王朝无论鼎盛还是衰败,王权与后权的斗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7 J3 G1 s$ I; ^% d! \3 e1 E5 V2 F) v8 x+ v2 m* T& P# [7 U- ?
汉武帝时代是西汉的巅峰时期,武帝年少气盛,征战南北,称霸天下。而就连这样一位雄才伟略、敢做敢为的强势君主同样受制于外戚权势。- W, ?& l$ H! h& |3 p) o
2 S6 w* c8 o. Z
汉武帝继位做皇帝的时候,年仅16岁。当时汉武帝文武全才,他要放弃汉初的无为政治,这跟他的祖母窦太后有所冲突,汉武帝崇尚儒学、要有所作为的主张受制于窦太后,所以在建元那几年,他在政治上也不得不屈服于窦太后。# X4 M2 w5 f: c% E" B
) x" q) k6 d! K" y8 u% K9 }$ U □从西汉的历史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王权与后权的对抗从未停止,两权此消彼长,互相制衡。那么,从宫殿建筑上来看,皇帝居住的未央宫与太后居住的长乐宫,面积相当,规模相仿,是不是寓意王权与后权的势均力敌呢?$ c3 l$ }$ {3 K2 k$ }
) O3 b v' s' f% _ |+ [ u
这一发现,让专家们转移了视角,开阔了解答难题的思路,他们把注意力从地下通道转移到了通道上方的宫殿建筑群。
" s: P2 T( V0 V2 H+ e8 g8 Y- `, L8 D( w
在长乐宫的一处遗址中,满地遍布着一种巨大的圆形石头,它们叫础石,支撑宫殿的根根木柱就立在这些础石上。石头上残存的木炭,证明当年这里曾燃起熊熊大火,从宫殿的顶部一直烧到台基。础石分布得非常稠密,证明这座建筑曾有巨大的顶部,需要如此多的木柱支撑,它很有可能就是当年长乐宫中太后的大殿。在台基旁,就有一条狭窄的地道直通大殿地下。' ?* E d$ \# T: L \% D) R4 r
* R. L% U% J1 Z 此外,在长乐宫大殿的东侧,又发现了一条通道和两个地下房间,从础石的分布可以看出,地面上这座宫殿的木柱分布不如大殿稠密,面积也相对要小,具有较强的私秘性。专家推测,地下房间之上应该是当年太后的寝宫。' q5 P% x. n& y6 I: V |6 @
3 T9 p9 C1 @) T4 q( f 长乐宫这两处地下通道所处的位置,一条在大殿地下,而另一条则是在寝宫的地下,这些都是长乐宫中极其重要的地方。
: W( Z9 ?; i1 O; J, h
; K9 \5 ^" F- Z1 n N# x5 S { 人们不禁要问:神秘的地下通道为什么只存在于重要宫殿的下方?这些重要宫殿的主人全部都是女人这又如何解释呢? ~7 X( q( s3 E$ y( r) t
8 \# x6 j4 a1 C2 M□正在所有人都困惑不解的时候,多年来致力于汉长安城考古工作的刘庆柱,觉得自己心中孕育已久的一个答案日趋成熟了…… % K" o; V, h. |2 _* L# d
! Y% _0 E7 |( l/ a: }& i 他综合了所有的线索,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U! G4 e9 r3 {5 H1 K
# }1 X' H# O( i' v t9 g
刘庆柱介绍说:“在西汉时代,外戚参与政治比较普遍。作为政治来说,从某种程度来说都有它的秘密性,尤其外戚政治,更是拿不到桌面上来,包括这个世间的一些世俗,大家知道,外戚专政本身是被非议的,皇后或者后妃的宫殿里头,出现了不少的地下通道,我想这些地下通道的设施,主要是政治斗争的需要,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在皇后的宫殿里出现地道,我觉得可能是在当时那种政治上既需要它、又不能公开它的这样一种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怪胎,这样一种奇怪的建筑现象。”! y4 @+ ~/ X# ^# p. G
, o+ z; z6 f1 O/ ?7 C$ E
刘庆柱结合自己的推理,又参照迄今挖掘出的地下通道,进一步发现:假设从长乐宫太后议事的屋子里的秘道口,从地面往下走四到五格楼梯,然后走上近20米左右平直的甬道,再抬脚登上四五格楼梯,就能到太后的书房。这更加印证了通道中间的小房间很可能是外戚与其朋党的议事密室,而通道就是藏人和转移之用的。刘庆柱的推测符合文字所记载的历史,也恰当地反映在历史的建筑之上。
* @' ~, v* D- l% O2 t
- ^& R& k5 U( Z; r$ _ 就在此时,又有人提出了新的质疑--如此庞大的地下工程,在修建之时,显然不可能骗过王权的耳目,也就是说,皇帝是知道这些地下通道存在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0 a' w* v! s* N4 f2 E9 ]% ]% @
2 s( B7 y8 X6 \( U5 L4 i5 n9 @ R* p. A 汉长安城规模宏大,宫殿繁多,而神秘的地下通道交织密布,单单就挖坑修建这些地下建筑都绝非易事,如此庞大的地下工程,在修建之时,显然不可能骗过王权的耳目。8 [( u( }! T v4 x. J4 _7 t
. l- @+ O3 t% W, A
刘庆柱认为,汉长安城皇宫里头,和后妃宫殿里出现的地道建筑不是偶然的,作为都城及都城里的宫殿,甚至古代皇帝的陵墓,都是皇帝自己亲自过问的,因此这些设施应该说皇帝是清楚的,这种规划也是他、应该说是批准的。批准它的原因就是因为在汉代,西汉皇帝需要外戚,需要这样一股政治势力,作为他进行政治平衡的一个重要作用和抑制力量,甚至有时这支力量对他来说相当重要。
4 P9 V. _' x9 O- K2 r, H+ \+ \7 a+ `% W
西汉王朝的二元政治,因外戚兴荣,又因外戚垂败。最终的王莽篡权是西汉灭亡的直接导火索,而王莽则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一个不折不扣的外戚,他的篡权正是皇后裙带政治的直接后果……
) [- ^% h7 v/ G# E
3 X$ T2 N6 s: J: k 神秘的汉长安城后宫地道之谜,在隐藏了两千年后,终于大白于天下了。6 g7 L9 l5 j& C0 ?% N,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