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诩为“十全老人”,在大清历史上实际执政了六十三年的太上皇乾隆,伴随着新年的鞭炮声寿终正寝。嘉庆帝逆来顺受的傀儡生涯结束了,他终于走到了梦寐以求的权力的巅峰,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国之君!' U6 M/ B; A; L4 [4 `. b
- ?$ |5 {. ^( |' p) y8 n; R4 ^6 R
和珅是靠乾隆帝的宠信而发迹,最终也必将随乾隆帝的升天而退出历史舞台。嘉庆帝亲政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和珅送上了断头台,动作如此迅速,被史学界称为嘉庆帝政治生涯中最精彩的一笔。 F! T% @ N; C; U8 b/ j' K! B( H
) S& S, c. k* O4 ]" q& Z
要想扳倒权势遮天的和珅,嘉庆帝将会采取什么措施呢?
# Z( b2 J. H9 q! F/ \0 p
- r2 \" U _4 _# C; {6 ` 和珅家产“富可敌国”,那么,和珅到底拥有多少家产?
) o4 a4 ]. ^) z+ a, J; A3 H t$ R3 _0 E
和珅是一代权臣,要想杀他,总得列出甲乙丙丁的理由吧,那么,嘉庆帝究竟给和珅定了多少条罪状呢?对于和珅的死,该如何客观评价呢?
0 V2 V/ a* g7 I# j, o/ u8 C% s6 K5 U
嘉庆三年冬天的夜晚,一颗巨星划过北京的上空,消失在西北,接着一阵隆隆的巨响滚过,夜空又恢复了宁静。
% [, [) x! V/ U _$ h) [
2 [1 \7 }9 s1 N8 @2 s9 Q 皇家的天文观测机构钦天监记录了这一天象。当时,人们把天看得很神秘,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上天主宰和安排的,对上天充满了敬畏。那么,这个反常的天象预示着什么?和珅告诉钦天监的官员都给我闭嘴,尤其不能让太上皇知道,否则,就让你们回家抱孩子去!“回家抱孩子去”是清朝人的口头禅,拿今天的话说,就是“炒鱿鱼”。
! A9 q& e6 ]0 r; q' W5 {% V
( |0 S( m7 ?* a 统治集团对此噤若寒蝉,但民间可是议论纷纷,毕竟太上皇快九十岁了,还有几天活头儿?/ T$ Y* T, r+ T2 Y% R8 M+ O! I
6 b0 B, W2 g* F: ]1 H3 k
上皇西去,嘉庆亲政
/ w) M8 D; o% r p! s
2 t, v8 j, ?1 ^; K8 q 果然,到了腊月,太上皇病倒了。御医诊断为“感受风寒”,但症状也不是很典型,病症白天轻,晚上重,重到什么程度?伴有眩晕或短时间的神志不清,另外,视力和听力也急剧下降,一眼看去,老态龙钟,真像九十岁的老人了。嘉庆帝、和珅每天围在太上皇周围,嘘寒问暖;御医进进出出,开方下药。经过御医的抢救,太上皇病情有好转的趋向。和珅喜出望外,向御医承诺只要能妙手回春,保证给你们换顶戴。6 u# B* J% Y1 d* L4 C
" X& n* S( l- D( Q% h) h: {3 g 嘉庆四年的新年就要来到了,皇家庆典很多,比如太上皇要主持各种祭祀,出席观看各种演出,太上皇一概闭门不出,理由是工作繁忙。但是,除夕要接见属国使臣,举办皇族家宴,正月初一要在太和殿举行朝贺大典,太上皇出不出席呢?: M& U7 e/ A+ I- |- c
, b, n( J& L& |
和珅坚决反对太上皇出席,说只要开了春,天暖和了,太上皇的病就会一天天地转好,现在正是节骨眼上,不能有任何闪失。嘉庆帝随声附和,希望太上皇一心养病,国事尽管放心。说得太上皇一时犹豫不决。
* G9 g2 t$ F/ O% w. N5 D6 y6 k# f* u' m
# H/ y! |; I0 c- l: p# M1 R 为了讨太上皇高兴,和珅报告说陕西方面刚刚来了个捷报,打了场大胜仗。这胜仗是怎么打的?原来,清军实行坚壁清野,白莲教军断粮了,只好下山来抢。清军将计就计,做了几千斤炒面,当然,炒得半生不熟,然后拌上砒霜,放在空房子里。白莲教军把这些炒面抢回山上,结果毒死了不少--大捷!3 X% C0 P5 h$ K9 ]7 M
?1 f3 X% B" M$ i2 Z, D 太监连吼带喊把这一“好消息”转达太上皇,不料太上皇十分生气。根据《清仁宗实录》记载,乾隆表示:“诱贼掠食毒毙者,能有几何?亦非正办。” 就是说你能毒死几个白莲教徒,况且国家正规军剿匪也没有这么个剿法,你当是灭鼠!你看看,这个国家离了我行吗?太上皇生气了,非出席不可。
1 M' i1 ]" m' t) j
' z0 m2 g, {! u- g' ^- I 看来太上皇一点儿不糊涂,嘉庆帝与和珅不敢再坚持了,和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原定在太和殿举行的庆典挪在内廷举行。比如乾清宫、漱芳斋等,地方虽然小了点儿,但离养心殿近,而且,保健、保温等工作难度相对小一些。除夕这天,中国各属国使臣在漱芳斋朝见太上皇,嘉庆帝陪同接见。各国使臣三跪九叩,献上贡品,其实都是些土特产,不值几个钱,然后汇报各自国家一年来的财政状况,人口数量,祝愿太上皇洪福齐天,万寿无疆。太上皇耳朵聋,听得半懂不懂,但看起来心情不错。
; f( n. Z5 L' s1 ]
2 \ Z" w3 d' U, Y: T) W 当晚,皇族家宴在鞭炮声中举行,五代同堂,几百名皇族成员光行礼就行了半个时辰(一小时),这一折腾,太上皇的病当晚就加剧了。然而,第二天的朝贺大典还得出席,因为这一安排已经公布了。和珅临时调整计划,规定除了嘉庆帝、亲王贝勒以外,一律在乾清宫门外行礼,不得入殿。正月初一上午典礼结束时,太上皇已经陷入昏迷状态。9 {% Z1 E& F6 C6 Z
4 S" Y# E; G& V2 U- G 把太上皇抬回养心殿,紧急抢救,太上皇牙关紧闭,灌不下汤药,太医院的御医急得团团转,最后表示无力回天,自请治罪。和珅一言不发,两眼通红。嘉庆帝面无表情,呆立在那里,不知心中想着什么。内务府大臣提醒皇帝赶紧召集近支皇族进宫,与太上皇诀别。此外,摘灯笼,揭春联,做孝服,传吉祥板(棺材),千头万绪。太监慌慌张张,进进出出。宫外鞭炮声不时传来,提醒着这是大年初一的晚上,但紫禁城中谁还有心思过年?
& Y8 Y. C9 b! [) n4 v( ?( i( Q) ]/ J5 Y0 R1 c% [
太上皇又熬过了一天,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清晨辰时,在养心殿停止了呼吸,公历是1799年2月7日的早晨七八点钟,终年八十九岁。他统治中国达六十三年之久,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主。( P2 {+ H& o6 p9 b3 ~
|5 O/ W- d% q0 L' N: P& E% Z 嘉庆帝跳脚大哭,和珅哭得几乎昏厥,太监使劲儿地干嚎,这时没有谁劝谁,都在哭,这是为太上皇尽孝的最后机会了。6 _; }) ~4 @! ~; |
7 G- e: J. J2 K3 e+ u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驾崩是天崩地解的大事,但是,比这更为重要的是新一代君主人选的确定,在老皇帝驾崩和新君主即位之间,总有一段权力交接的真空地带,而太上皇早在三年前就安排妥当了,现在,他的死没有导致一分钟的权力真空,嘉庆帝已经做了三年实习皇帝,现在,实习结束了,他擦干眼泪,露出炯炯目光,开始发号施令。! Y2 q/ H0 t# \' W$ I( }
$ }9 `6 ^+ N7 `9 Y
雷霆震怒,清算和珅$ _3 G# y& s5 M; h \" v7 B5 }
6 i$ F. v" {0 d% I! X; a/ D
嘉庆帝命令把太上皇的棺材抬到乾清宫,将乾清宫暂时改名“殡殿”,然后,把头转向和珅,命和珅总理太上皇丧仪。和珅响亮地回答了一声:喳!心里十分受用,因为当前国家最大的事儿就是发送太上皇,自己担任这一工作的一把手,可见嘉庆帝对自己的信任,顿时高兴起来,只是没有丝毫的流露。" W6 }' j" T( \; l1 O
/ F0 a( o( T8 q7 U9 }8 [0 D" l
嘉庆帝一连发布八道上谕:有向天下解释太上皇死因的;有关于丧事安排的;有总结太上皇一生功业的;有安排各省来京吊唁的;有晋封手足兄弟的;有要求北京各衙门照常供职的。看到这一幕,和珅暗自吃惊,怎么一下子拿出来这么多文件,看来早有预备了,真是小瞧了皇帝,刚才的一丝喜悦顿时转为深深的忧虑。
. ?8 ]) a2 `* K3 k8 _+ S" m) }1 @2 X4 ?2 Q4 x
下午,嘉庆帝发布了这一天的最后一道谕旨:命令安徽巡抚朱珪立即来京任职。听到这个消息,和珅凭着大半生宦海沉浮的阅历,立即对自己的政治命运做出了他此时能想到的最悲观的判断:一朝天子一朝臣,完了!回家抱孩子吧。' l: Q* _; v c+ C
% |/ G1 F( ^/ Q5 s/ V
我在前边说过,“回家抱孩子”是清朝人的口头禅,相当于今天的“炒鱿鱼”。可是,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和珅立即觉得不妥,自己的长子已经二十多岁了,抱不动,人家也不让你抱;能抱的最小的儿子三年前夭折,死的时候才两岁,唯一的孙子最近也夭折了。回家抱孩子?抱谁?老妻在一年前病逝,自己独拥万贯家财,活着还有什么乐趣,想到这里,和珅感觉就是死也没什么可怕的。不过,和珅估计还不至于那么严重,大不了卷铺盖回家。然而,第二天他发现卷铺盖回家的估计可能也过于乐观了。0 i" _" G/ W( d. c6 G
* @9 H6 _; f n. q
正月初四上午,嘉庆帝唤过和珅,命令他从即日起为太上皇守灵。和珅大惑不解,守灵是应该的,但自己是总理太上皇丧仪大臣,总守在灵前怎么办丧事?而且,自己是政府首脑,大量的军国政事需要自己处理,不能总守在棺材边呀。突然,和珅脑海中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他决定试探一下嘉庆帝。# B) D' y5 a. v2 s5 H4 p) U
; y6 m0 w. L* q “请皇上的示,自太上皇病危,奴才一直没回家,可否准奴才半天假,回家安排一下,然后回来守灵?”
! j& z% T3 a: X) l
3 L3 P. T2 @ U3 f4 G4 A1 Z. ]9 p “不行,没有朕的旨意,不可离开灵前一步。”嘉庆帝冷冷地说完,转身就走。和珅立刻明白了,完了,自己失去自由了。
" G8 L; Q5 h, w8 k- T* Q( [0 z# {( w, E$ @2 ?3 z3 y8 _/ E
嘉庆帝这一手确实高明,他控制了和珅,切断了他与外界的任何联系,和珅不能勾结串联,呼风唤雨,纵有天大的能量,也无用武之地;而且,和珅是太上皇的宠臣,又是刚刚任命的太上皇“治丧委员会”的首要成员,说起来他为太上皇守灵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不会引起外界的猜疑。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从容布置,而和珅只能坐以待毙了。
5 p0 A; k+ l) `4 h# ?- b) d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