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诛九族应来自于秦变法后的夷三族法
, x" W6 C( C3 h3 x) r3 D y2 E+ s
1 [/ N) }( d& Q, w* u Y0 m
2 ^0 c( F7 Y9 K: N- n9 J0 y3 U3 [0 i5 r* X0 V
所谓“九族”有着诸多诸说法。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随着时代的变迁,今日“九族”之意有了很大变化,其亲属之意已经淡出,变成了对与之有关的一切人的泛称。) @: r7 q- |* _* U$ j5 \
, N y" `! I2 x+ w0 p7 y1 F
& I- K! o3 t3 K. u5 N: P v
2 M, x0 F3 c- M; D. v( d- Q6 z+ s; H7 W) A
诛九族 :) A3 v: v% C" V, O+ w% o
: _: |( G3 Z" X4 O9 w 说法一
5 f5 u9 t7 G1 v8 I( _/ T
- M- M7 Y& U8 S 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 g7 F/ m0 r) G& o n: g9 V. J# Z2 g- L4 j: w+ f i! l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 i" y4 n) ?! Z/ c) V. r1 m
o) ?! L! v8 R6 R3 u8 b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 s" Q. W' M% Y4 t0 ^% n( G! Q# N$ \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3 Q5 w, D9 k7 F( ?* |8 p' Y1 c
' A: |3 e; _; q
- S) a- E2 T2 E, ]- T
$ O$ B1 X m9 D9 b 说法二
9 o9 v) H( U- M: H6 E& q+ t) L6 `4 F ]& E' \8 y
中国古代「抄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吴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 0 V1 u* N3 J' F5 D4 n0 R1 T5 |
* u; I7 y, \/ J8 M! k4 ^* A# r 1 i! R$ ~# O/ Y1 R4 w$ S# E
6 ~) W ~) j/ O0 A: H) W9 r) H 相关故事: 安徽凤阳朱元璋,以一孤苦无依、魁梧戽斗的流浪儿,做过牧童、小和尚、行乞缘,最后投效郭子兴军,身经百战,历时十六载,终于驱逐元虏,建元洪武,定都南京,国号大明,是为明太祖。 太祖自小父母双亡,兄姊五人或死或离。人单丁薄,无奥无援,即位后却大大地发挥了「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的本能,总计生下二十六个儿子。太祖又鉴于隋、唐君主大权旁落藩镇,导致衰亡,又以宋代内重外轻,以致外侮纷至沓来,亦导致亡国。乃分封诸子,虽「分封不锡土,列爵不临民,食禄不治事」以资预防。太祖在位三十年,病殁,享年七十一。由于太子早逝,遗诏传位于太孙允炆。 * I: T6 r* R+ _ u2 v0 B/ n. X
9 ]* O" i/ H- d" O, O5 m : s; `- G9 g* x6 E( [" u% o& }" m
2 Y c+ C4 K+ L3 b: H 所谓九族,从己身往上数:父、祖、曾祖、高祖;再自己身往下数:子、孙、曾孙、玄孙,总共九族。所谓十族,外加门下学生,连坐被杀者达八百七十三人,其他外亲之发配充军者高达千余人,时称「瓜蔓抄」是也。 中国古代「抄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吴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