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7-6 16: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子匕首,鲁获其田,齐明其信;豫让义不为二心。作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9 p0 F& d# }& f( [3 x: K! | 能明其画,因时推秦,遂得意於海内,斯为谋首。作李斯列传第二十七。0 O/ X/ Y- f" {' b
为秦开地益众,北靡匈奴,据河为塞,因山为固,建榆中。作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3 Y2 n5 i7 k, a- @ 填赵塞常山以广河内,弱楚权,明汉王之信於天下。作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0 v! Q+ u! K0 w. f6 h
收西河、上党之兵,从至彭城;越之侵掠梁地以苦项羽。作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7 _6 _4 ^/ c1 ?) N7 b5 w/ H 以淮南叛楚归汉,汉用得大司马殷,卒破子羽于垓下。【集解】:徐广曰:“隄塘之名也。”作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G. {: e' C2 g. k J+ l: ^, _
楚人迫我京索,而信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作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8 T) D* j' H/ j1 U! R" ^
楚汉相距巩洛,而韩信为填颍川,卢绾绝籍粮饷。作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 V# c6 ^0 a! W+ @( j 诸侯畔项王,唯齐连子羽城阳,汉得以间遂入彭城。作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0 J2 y; {; n' H+ [7 O6 M) \ 攻城野战,获功归报,哙、商有力焉,非独鞭策,又与之脱难。作樊郦列传第三十五。, f! E. x) h& M# ]0 k8 r) F
汉既初定,文理未明,苍为主计,整齐度量,序律历。作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A2 |& m) B( F
结言通使,约怀诸侯;诸侯咸亲,归汉为籓辅。作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 o& i+ B! J) q5 O( a) S, P3 ^
欲详知秦楚之事,维周緤常从高祖,平定诸侯。作傅靳蒯成【索隐】:蒯成,上音裴,其字音从崩邑,又音浮。列传第三十八。( Y$ \2 K0 {- n( T- F
徙彊族,都关中,和约匈奴;明朝廷礼,次宗庙仪法。作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 N" Y @2 l2 i3 q 能摧刚作柔,卒为列臣;栾公不劫於埶而倍死。作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O/ U. u8 t. Z% @% O& _1 P1 Z
敢犯颜色以达主义,不顾其身,为国家树长画。作袁盎朝错列传第四十一。
* V$ P8 ]2 F0 I" k& @ 守法不失大理,言古贤人,增主之明。作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 Z" I$ b" k( `3 w 敦厚慈孝,讷於言,敏於行,务在鞠躬,君子长者。作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S+ c+ P. p+ o( N. \) N& c
守节切直,义足以言廉,行足以厉贤,任重权不可以非理挠。作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 ~2 @: ~8 k/ M. O4 \& }% O! T 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後世序,弗能易也,而仓公可谓近之矣。作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4 t4 M# j! H/ O! U% h4 k 维仲之省,【集解】:徐广曰:“吴王之王由父省。”厥濞王吴,遭汉初定,以填抚江淮之间。作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 e4 B7 E% x# x5 M) O+ \ 吴楚为乱,宗属唯婴贤而喜士,士乡之,率师抗山东荥阳。作魏其武安列传第四十七。1 Z5 `) j, H1 n* f3 h9 c4 f
智足以应近世之变,宽足用得人。作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O% l" F) y0 o7 g; \/ L
勇於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作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3 b9 Y4 Y& C1 d. |" M) a
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彊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2 n) u7 q9 C2 j0 X' v 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作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_) Q' o9 p3 F8 q" w. G
大臣宗室以侈靡相高,唯弘用节衣食为百吏先。作平津侯列传第五十二。% Q( o7 Q, `6 Y; `8 g" E* q$ h' S) h
汉既平中国,而佗能集杨越以保南籓,纳贡职。作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2 O' s' W9 l; M 吴之叛逆,瓯人斩濞,【集解】:徐广曰:“今之永宁,是东瓯也。”葆守封禺【索隐】:上音保。言东瓯被越攻破之後,保封禺之山,今在武康县也。为臣。作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 f- n! W" Y2 A5 {5 D 燕丹散乱辽间,满收其亡民,厥聚海东,以集真籓,【集解】:徐广曰:“一作‘莫’。籓音普寒反。”葆塞为外臣。作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8 a. p k" E* _6 s- S8 k6 C+ Q 唐蒙使略通夜郎,而邛笮之君请为内臣受吏。作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 G, e2 K& i+ T( D6 d& D* i4 U% I; [6 d 子虚之事,大人赋说,靡丽多夸,然其指风谏,归於无为。作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 X+ ]6 R8 S0 l
黥布叛逆,子长国之,以填江淮之南,安剽楚庶民。作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Z3 U9 n5 p9 r m8 w, z* s3 ~
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 {) N! x. M" B5 B3 r: _ 正衣冠立於朝廷,而群臣莫敢言浮说,长孺矜焉;好荐人,称长者,壮有溉。【集解】:徐广曰:“一作‘慨’。”作汲郑列传第六十。
5 {/ Y: t& d. S 自孔子卒,京师莫崇庠序,唯建元元狩之间,文辞粲如也。作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O, g7 w6 S) D( M2 ]2 T& R2 m; Y
民倍本多巧,奸轨弄法,善人不能化,唯一切严削为能齐之。作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z) y2 t( J4 @5 a7 z3 k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作大宛列传第六十三。0 |) @' d- W, {' T, h: c3 t _6 d
救人於戹,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集解】:徐广曰:“一云‘不慨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作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 q; o. t$ t" g; i2 [1 U. g f0 ` 夫事人君能说主耳目,和主颜色,而获亲近,非独色爱,能亦各有所长。作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 u; B7 o/ E t* W7 I 不流世俗,不争埶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q/ N* M/ c0 p; z- P 齐、楚、秦、赵为日者,各有俗【索隐】:案:日者传云“无以知诸国之俗”,今褚先生唯记司马季主之事也。所用。欲循【集解】:徐广曰:“一作‘总’。”观其大旨,作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6 z4 T$ W1 T2 F. ~' n9 S8 i 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然各以决吉凶。略闚其要,作龟策列传【索隐】: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其书既亡,无以纪其异。今褚少孙唯取太卜占龟之杂说,词甚烦芜,不能裁剪,妄皆穿凿,此篇不才之甚也。第六十八。
, o# c( w/ o, Q8 [/ R 布衣匹夫之人,不害於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作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J, m' I3 m+ s+ u+ U! r' e
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业。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集解】:如淳曰:“刻玉版以为文字。”图籍散乱。於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集解】:如淳曰:“章,历数之章术也。程者,权衡丈尺斛斗之平法也。”瓚曰:“茂陵书‘丞相为工用程数其中’,言百工用材多少之量及制度之程品者是也。”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自曹参荐盖公【索隐】:盖,姓也,古合反。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曰:“於戏!余维先人尝掌斯事,显於唐虞,至于周,复典之,故司马氏世主天官。【索隐】:案:此天官非周礼冢宰天官,乃谓知天文星历之事为天官。且迁实黎之後,而黎氏後亦总称重黎,以重本司天,故太史公代掌天官,盖天官统太史之职。言史是历代之职,恐非实事。然卫宏以为司马氏,周史佚之後,故太史谈云“予之先人,周之太史”,盖或得其实也。至於余乎,钦念哉!钦念哉!”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索隐】:案:旧闻有遗失放逸者,网罗而考论之也。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并时异世,年差不明,【索隐】:案:并时则年历差殊,亦略言,难以明辩,故作表也。作十表。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索隐】:案:兵权,即律书也。迁没之後,亡,褚少孙以律书补之,今律书亦略言兵也。山川,即河渠书也;鬼神,封禅书也,故云山川鬼神也。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集解骃案:汉书音义曰“象黄帝以下三十世家,老子言车三十辐,运行无穷,以象王者如此也”。【正义】:颜云:“此说非也。言众星共绕北辰,诸辐咸归车,群臣尊辅天子也。”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索隐】:己音纪。言扶义倜傥之士能立功名於当代,不後於时者也。立功名於天下,作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索隐】:案:桓谭云“迁所著书成,以示东方朔,朔皆署曰‘太史公’,则谓‘太史公’是朔称也。亦恐其说未尽。盖迁自尊其父著述,称之曰‘公’。或云迁外孙杨恽所称,事或当尔也”。序略,以拾遗补?,集解李奇曰:“六?也。”【索隐】:案:汉书作“补阙”,此云“?”,谓补六义之阙也。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索隐】:迁言以所撰取协於六经异传诸家之说耳,谦不敢比经?也。异传者,如子夏易传、毛公诗及韩婴外传、伏生尚书大传之流者也。整齐百家杂语,【正义】:太史公撰史记,言其协于六经异文,整齐诸子百家杂说之语,谦不敢比经艺也。异传,谓如丘明春秋外传国语、子夏易传、毛公诗传、韩诗外传、伏生尚书大传之流也。藏之名山,副在京师,【索隐】:言正本藏之书府,副本留京师也。穆天子传云“天子北征,至于群玉之山,河平无险,四彻中绳,先王所谓策府”。郭璞云“古帝王藏策之府”。则此谓藏之名山是也。俟後世圣人君子。【索隐】:以俟後圣君子。此语出公羊传。言夫子制春秋以俟後圣君子,亦有乐乎此也。第七十。【集解】:骃案:卫宏汉书旧仪注曰“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後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有怨言,下狱死”。
& q( P$ f1 u1 Q$ Z: e 太史公曰: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百三十篇。【集解】:骃案:汉书音义曰“十篇缺,有录无书”。张晏曰“迁没之後,亡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已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蒯列传。元成之间,褚先生补阙,作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日者列传,言辞鄙陋,非迁本意也”。【索隐】:案:汉书曰“十篇有录无书”。张晏曰“迁没之後,亡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兵书,将相表,三王世家,日者、龟策传、傅靳等列传也”。案:景纪取班书补之,武纪专取封禅书,礼书取荀卿礼论,乐取礼乐记,兵书亡,不补,略述律而言兵,遂分历述以次之。三王系家空取其策文以缉此篇,何率略且重,非当也。日者不能记诸国之同异,而论司马季主。龟策直太卜所得占龟兆杂说,而无笔削之功,何芜鄙也。6 V5 @; |( ~+ A- [5 k( m
【索隐述赞】太史良才,寔纂先德。周游历览,东西南北。事覈词简,是称实录。报任投书,申李下狱。惜哉残缺,非才妄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