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6月21日召开的富阳黄公望文化研究成果座谈会上,有关专家透露:在该市庙山坞发现一处八卦形墓地,推测古墓内的主人就是黄公望,因为这与志书记载和黄公望的道士身份甚为相符。
“元处士黄公望在县东北二十里庙山”
在富阳庙山坞,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知道,在山上有古墓,但确切方位则鲜为人知。
富阳是《富春山居图》创作实景地和黄公望晚年隐居地,这是公认的事实。据清朝光绪《富阳县志》记载:“元处士黄公望(钱令旧志)在县东北二十里庙山(浙江通志同)”。也就是说,《钱令旧志》和《浙江通志》也有相同的记载,而这两部志书分别是康熙和雍正、乾隆时修的。此外,《富阳县志》中还记载有“……住筲箕泉终老富阳,年八十六……”
当然,在江苏常熟也有一座“黄公望墓”,系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5月黄公望的十六世孙黄泰修建的,且是从黄公望养父处常熟小山迁来。墓冢碑也是黄泰修墓时立的,上刻“高士黄一峰公之墓”。1817年,距黄公望逝世已是400多年,其间并没有黄公望墓葬常熟的史料记载。因此,专家推断,常熟的“黄公望墓”应该是他的衣冠冢。
5月11日,富阳黄公望文化研究品牌推广组考察人员在当地老猎人及驴友的向导下,攀爬到庙山坞一处人迹罕至的石崖上。在石崖平台的外圈有一条用石块做基修成的圆弧形土垅,两边延伸至与坟墓后的山体连接。古墓靠近后山,墓周围还有一条圆弧形石垅,将墓包在中间。站在石崖上俯视,豁然开朗,气贯群山,正前方正是黄公望在题画诗中多次提及的结庐处“小洞天”,以及远处一川如画的富春江。
因为长期从事美术工作,考察成员之一的骆松涛对图形、线条的感觉比一般人要敏锐。经过仔细查看,除外围土垅和石垅,他还辨别出中间还有一条S形的界线,界线左边明显要低于右边。骆松涛说:“一般的墓地,坟墓都是葬在弧形土垅的中心,这个墓虽处在石垅中心,但相对于外圈土垅来说,却只占了一个角。再加上那条S形界线将整块墓地划分成两半,而墓则正好位于右下方较大的一角上,这个景象马上让我想起了八卦图,墓葬的地方正好是阳极的鱼眼处。”
“根据一些以八卦为形的村落布置,在鱼眼处往往会有旱井。”骆松涛在与墓平行的阴极鱼眼处,果然寻到了一口旱井以及一堆假山石,更加确定了墓地按照八卦图形建造的设想。
随后,卢姓老猎人说这里的地名叫做“灯台瀛”。由于地名中鲜少出现“瀛”字,当成员们询问“瀛”是哪个字时,他只知道是左边是三点水,右边则“一点一横的说不清楚了。”“是不是这个‘瀛’?”一有人比划出来,卢老伯连忙说是。
“黄公望是道教的,‘瀛’代表神仙住的地方,这个名称会不会就是黄公望起的?还有墓地按照八卦图形,这样的形状十分罕见,非常符合黄公望的道士身份。”这些发现令考察人员欣喜若狂。
“像这样明显的八卦形墓地,
国内还没有发现过”
6月1日,黄公望文化研究品牌推广组再次组织有关专家前往古墓考证。
根据现场测量,墓地面积约300平方米,中间S形分隔线的直线距离为16米,土垅至后山最大距离约20米。从S形分隔线到八卦的阴极鱼眼——旱井的距离为1.8米,再到土垅的距离则共为7米。坟墓外石垅的直径也为7米。而外围可供人行走的土垅宽度在1.2米左右,保存十分完好,土垅高出阴极约1米。而S形分隔线最凸出处到土垅的距离则为3.8米。
之后,经过勘舆专家用特定公式计算,得出的八卦图形数值与测量数值完全一致。至此,墓地按照八卦图形建造这一结论已是确信无疑。
“我们查找了有关资料,像这样明显的八卦形墓地,国内还没有发现过。如果不是精通阴阳八卦,一般人不可能按照这样的造法。而且整个墓地除了这个八卦图形,没有石碑、石兽,也正符合了不为名利、从自然而来又回归自然,但也独树一帜的隐士风格。所以我们猜测,所葬者就是黄公望。”富阳黄公望文化研究品牌推广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墓建议进一步考证,或将是一个重大发现,也将成为一处极为重要的文化遗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