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175|回复: 1

探秘:唐代陵墓中哪座的陪葬珍宝最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3 08: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十八陵埋藏着盛唐的珍宝,而传说中最大的宝藏就是唐睿宗李旦的桥陵。
$ T0 d/ j9 m' R# d6 X6 Y8 r" e5 p" ]7 r" h7 S; Q( u
这是唯一一座建于中国封建王朝最鼎盛时期——唐开元盛世的帝王陵墓。一千两百多年的世事沧桑,桥陵原本宏大的地表建筑今天已经荡然无存,但从仅存的桥陵神道和巍峨的桥陵石刻,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帝国的威仪。, ^# z+ u$ [, n% n8 X5 z

3 r6 s% \% X. a  z7 T) E5 i这座雄伟的帝王陵墓的主人,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睿宗李旦(662~716)是唐朝第五位皇帝,前后两次登基,三让天下,共在位八年。这里边隐藏着一段曲折的历史。( k! K" p7 m8 w2 B# J

! a/ h3 g5 T. x: c- k* G$ W683年,唐高宗驾崩。武后的第三子——李显于父亲高宗死后的第七天登基为中宗,立妻子韦氏为皇后。这位韦皇后,野心不小,她长久观察婆婆武则天的举动,竟欲效仿武则天,意图谋权篡位。/ V# i/ c* d6 X/ d4 q
8 [4 G$ e4 N$ Z' d8 y
她见武则天起用了娘家武氏一族的人,便也要任用娘家的人。中宗李显竟然不顾全大局,无论良莠一并任用,这与武则天任人唯亲亦唯贤的作风大相径庭。武则天大怒,于嗣圣元年(684年)二月六日,废中宗李显为庐陵王。第二天改立她的幼子豫王李旦为新君,改元文明。这是李旦第一次登基。  Q0 g+ F. I1 P" s" m) }
4 F6 m+ L, r: H$ S2 v* p* x- Y
不过由于是武则天操纵朝政,睿宗李旦登基后也毫无实权。689年,睿宗无奈,违心请求武则天降自己为皇嗣,赐姓武。武则天同意,并于天授元年(690年)九月,登帝位,改国号为周。这是李旦第一次让位,实在是情非得已。- N3 W3 E* J* ~) B+ O  C

4 D0 e0 N6 j# N# Z& ^' w# v, S圣历元年(698年)三月,武则天将废黜为庐陵王的中宗从房陵召回。睿宗遂称病,请求将皇嗣身份让给皇兄。这是李旦第二次让位,实在是不愿意陷入和皇兄的政治较量之中。% }& g) q+ n. h- _( L8 `% K
& I# j8 H: M' G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杀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不久武则天去世。中宗再次登基,封睿宗李旦为安国相王。然而,一派太平景象的背后正隐藏着杀机,对皇位觎已久的韦后正在盘算着新的计划。8 M( I& c" i+ U5 B
- ^: ~4 x+ y5 u# J+ J
景龙四年(710年),中宗被韦皇后毒杀,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睿宗李旦的三子李隆基等联络禁军将领拥兵入宫,将韦后诛杀,少帝李重茂逊位。六月二十四日,睿宗再次即位于承天门楼,大赦天下,与其子李隆基一起铲除了杀害唐中宗的势力。睿宗这次即位后的第二个月,就把诛韦有功的三郎李隆基立为皇太子,同时,改元*。到延和元年(712年)八月二十五日,睿宗退位,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即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自称“太上皇帝”。% f, r( P1 p* X8 y( r

/ u, R! e8 L% X9 f) }, y( l: c: r28岁的李隆基改年号开元。他励精图治、勤于政务,开始了大唐的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那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骄傲的伟大时代,经济富庶,歌舞升平。唐史专家曾作过一个研究,仅就经济状况而言,当时的人均口粮已达到了700市斤,相当于我们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水平。这个数字足以让人们对当时的富庶程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 w  s& {% x  H* i
& c# m0 M' r* r; p% H" Q大唐开元四年即公元716年,唐睿宗李旦驾崩,那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李唐王朝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营建一座伟大的帝王陵墓。于是以仁孝闻名天下的李隆基竭尽盛世的国力,以空前的规格为李旦营建了帝陵。一千二百多年前,唐明皇李隆基把父亲葬在了今天的蒲城,蒲城因而在那时改名奉先,奉先是“侍奉先人”的意思,这里也因为唐睿宗李旦的下葬,成为和东都洛阳一样同为中央政府直辖的赤县。当时的奉先县城全城都是为桥陵服务的,如今周边的村落名称都和桥陵的历史有关。拴马村是当年祭陵官员拴马的地方,垫盖王家村则是专门为祭陵生产下跪用的垫子的,管门村就是管理唐陵的门的,后来转音字叫了以后,叫成郭门村。可见,当地的一土一石都与泱泱大唐王朝的皇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A% P% s2 V( m. d2 d& `6 q+ C
, \! x& d+ i, Q7 U+ d* \9 ?
为了了解桥陵当年雄伟的全貌,文物部门于2002年运用先进航测技术对桥陵进行了拍摄;同时测绘队员对实地进行了进一步考察,将记录下的相关数据输入电脑,经过测算,一千两百多年前桥陵的内城图形呈现在大家眼前。考古队员惊喜地发现,桥陵的内城形状,竟和唐长安城的形状惊人地相似。  @8 B- h6 ~, y

* l& P: e. k  H+ @% W* b当时的长安城是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都市,有着高大壮美的建筑。中国古代帝王的陵寝制度,一直奉行“事死如生”的观念,为了让帝王逝去后仍能够保持和生前一样的威仪,陵寝都按照皇城、皇宫的样子建造。桥陵也该是如此。它的城墙是模仿长安城而建,那么桥陵里是否也会有像长安城一样宏伟的建筑群呢?" Y0 {# Y/ Q+ {7 H$ z8 t) t( U
" v, `) a0 x4 t' {9 b
带着好奇和疑问,考古队员进行了进一步勘查。可惜的是,在二十多平方公里的墓园中,并没有找到像唐长安城一样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只有那雄伟的九间献殿、阙楼、下宫、陵署等140间建筑和那被誉为“甲天下”的桥陵石刻还记录着当初的辉煌。/ o) R! j: z" ?: {! z5 q0 z

# h) r& Q( P- j+ }桥陵附近的村庄中传唱了千百年的一段秦腔形象地告诉我们,这也许是岁月留下的遗憾:& z& o# ]: {+ \9 L
- l9 x' Y0 `/ C0 O! A6 K; I
武崇训建唐陵三十三年,
, a6 l" b. a1 J* ?
! w4 j6 w6 @8 p0 ]: _$ O( E+ ^) t穷白骨整三万血浇丰山,) b5 M' R* p6 C- y* Y
% A: X! b" \8 e2 F) c
屡建奇功名留人间,
7 E8 T# T+ H/ p; w7 i, v$ z6 @. G4 z9 J) D8 l  H
封武公一座养马山。
# v& g* w$ f; N7 T; z) A- U0 d* Y0 k7 r' g% k5 v  H3 z

* @5 U3 r8 M! g- p1 g这段秦腔讲的就是当年负责修建陵寝的官员武崇训动用了三万人、用33年时间才修好桥陵的故事。作为盛世修建的陵寝,桥陵曾经拥有着规模宏大的墓园的事实勿庸置疑。然而,最好的魔术师莫过于时间老人,他可以将一切曾经的美好刻入残垣断壁,也正是因此,那些美才愈加深刻。一千多年过后,睿宗桥陵所有的繁华早已烟消云散,只有这五十多尊巨大的桥陵石刻墓甬依旧诉说着盛唐的威严和荣耀。
7 v) u0 a$ w, t* J
* A: ]" W& P3 [3 R( v, G1 M桥陵石刻的规模创唐十八陵之最,其艺术的雄大气势不仅表现为外在形式的高大宏伟,更表现于内在气度的充实大气。现存的桥陵石刻共约50尊,其中的38尊排列在宽达110米、长625米的神道两旁,仅其神道的宽度就是乾陵(高宗与武则天)神道的两倍。神道两旁10对中郎将装束的翁仲高达米,20个翁仲20种表情,今天看来依旧眉目清晰,表情传神。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毫发指甲,你可以感受到他们或喜或悲的神情,你甚至可以听到他们心跳的声音。桥陵神道东侧的第三个翁仲,这个大臣嘴角的那丝笑容,让人们仿佛看到了一千两百多年前唐朝的雍容、华贵、磅礴、自信。一个处于盛唐时期的臣子当然有理由保持这份微笑。- |! ~. j  `0 [! s' y3 c/ z. u

) p5 h5 [' O) t& v  O0 ~朱雀门前的那一对石狮是中国最大的石狮,通高米,胸围米,四肢健壮,胸肌饱满,爪子锋利,筋骨强韧,富有生命力。雕塑师就好像庖丁解牛一样,把狮子的骨骼结构摸透了,该突出的地方突出,该塌陷的地方塌陷,使我们从手掌所触之处,感受到石狮的血脉和力量,这份力量来自于那个伟大的时代,这也正是盛唐的文化之魂。
# ]+ `  l3 V% z8 o, O$ w7 n# N1 Q, `) g' w0 X
唐朝的富庶成就了帝王陵墓的宏大规模,但这些巨石守卫者并没有守卫住唐帝王的陵墓,在此后长达一千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唐十八陵经历过无数次的浩劫。但由于唐朝从太宗李世民开始就建立了以山为陵的陵寝制度,所以盗掘唐陵也绝非易事。
) [) W, G2 r5 H5 w- f  B; R
2 X/ u0 W5 S. B2 P% s山陵以自然的山峰为墓冢,在山腹中开凿出玄宫(安放尸体的墓室)。从山陵的墓口到墓室是长一百多米甚至几百米的埏道,陵墓的墓口是唯一能够进入陵墓的通道。唐陵墓口都是由巨大的封墓石条填塞,填塞的深度达到了几十米,甚至上百米,而且墓道中,还会有多重重达几吨的巨大石门,这样的防盗规模远非一般盗贼所能盗掘。但后世觊觎唐陵里的巨大宝藏,还是想方设法要打开唐陵地宫的大门。
; g- p- y  F$ T' _: b1 x+ J
, f: z: q, `) k史书记载,五代温韬降梁后,在任耀州节度使期间,把关中唐陵全部盗掘,只有武则天和唐高宗合葬的乾陵因风雨大作而幸免于难。昭陵,也就是太宗李世民的陵寝,是唐代规模较大的帝陵,其陪葬品总价值大概相当于大唐鼎盛时期三年左右的国民总产值。温韬盗取昭陵时,盗出的宝物车拉马驮,几千人搬了一个月才搬完。李世民遗诏中提到的《兰亭集序》真迹应该算是其中最珍贵的一件宝物了,按照史书记载,这部王羲之的巅峰之作就应该藏在李世民的棺椁之中。可笑的是,只认钱财却不通文墨的温韬竟把那些价值连城的书画作品丢弃,只留下了装裱在外的华美绸缎。史学界曾经为此扼腕不已,以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也卷在其中。但让人不解的是,在温韬逐一登记的盗得宝物名单中,却没有《兰亭集序》,因此,后世学者抱着一份美好的心愿,希望《兰亭集序》在武则天的乾陵内。; A4 z- ^7 y+ @0 a* t- D% `

2 t. L% ]6 t$ `7 l: r$ C也许真的有天意,温韬盗墓也有失手的时候。在他盗掘武则天的乾陵时,忽然天降暴风雨,挖掘工程只能停止。等到风平雨止,温韬刚一下令继续,风雨忽然又来了,温韬便顺从天意,放弃了乾陵。5 u0 n, h  u; Q3 [  d" W- V9 p
( ^# ?* R8 R0 b- W% `& p
那么桥陵是否也被温韬盗掘过呢?) [, {4 d+ O2 N1 _9 n$ t( {

2 n; n2 ^2 D6 i" Z: Y就山陵而言,墓口是进入墓室的唯一通道,墓口的完整与否决定着地宫中宝藏的安全。为了揭开谜底,不久前陕西文物部门决定组织有关专家,对桥陵的墓口进行一次勘测性考察,于是寻找到墓口成为这次考察的当务之急。
/ ~3 ^+ r& @. V3 K
8 \% K) R( q  |- h% h考古队在各处山坡寻找了一天,连续用洛阳铲打了多处探眼,但结果都是基岩(原始的山体),看来找寻墓口不是简单的事情。1 ]$ o$ _3 t  ]5 i

7 q, g; j- `; D3 X) F6 C一个年轻村民的话引起了巩启明(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的注意。在村民的带领下,巩启明再次登上丰山,来到村民称为墓口梁的地方。在这里,巩启明看到了一个长十米宽三米左右的凹陷,这个地方和周围确实有着明显的不同,这里是不是就是传说的桥陵墓口呢?1 ?( g7 E. D2 T: h

0 D+ b( K1 L. K+ @' G在随后进行的勘测中,考古队员挖出了很多碎石石灰和泥土的混合物,这极可能是古人用来封堵墓口的材料。种种迹象表明这里就是桥陵地宫的入口,那么一千两百多年来,桥陵的地宫是否被打开过,开元盛世的宝藏是否还在呢?# U) ], P( f; \
: l$ n. ^, \# d  v
随着挖掘的推进,考古队员发现了更多的石灰和人工打制的碎石块。随着碎石被搬出,考古队的掘进面逐渐变得平整,浮土下隐约看到了长80厘米、宽40厘米的大块石条。拂去石条上的浮土,石条上竟显露出一些雕刻的痕迹,仔细辨认,在石条上隐约看到了“天四十二”几个字,接下来在墓口的每个石条上,也都发现了不同的文字。这些刻在墓口石条上的神秘数字,究竟代表着什么含义呢?
3 R8 J1 n& I$ h- T$ I
8 m5 ?5 r% q+ s* Z' f  s% ~巩启明推测,这可能是为了保障从石场运来的石条在封墓时顺序不乱,就在封墓石条上按照《千字文》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编上序号,天一、天二、天三、天四……这样排下去。. L0 Q5 }. U. K

! w. u- c9 \5 K6 g* W, C如此推算,桥陵墓口的封墓石条,竟达到了3 900块,这些石条每块都有两百多公斤,光是封墓一项就需要100个石工,用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3 p- I$ F3 S7 m& @
! _4 @( C! w7 Z" O9 f7 v) t一千二百多年后的今天,封墓石条依然按照原来的顺序整齐排列着,这就意味着桥陵没有被盗掘过,因为盗墓贼不可能在盗墓后再把封墓石按照原顺序一块一块还原。那么在这3900块封墓石条的下面,埋藏的就是开元盛世的宝藏啦!这个消息让在场的人很是兴奋。
3 f$ H2 u& p' Y1 b( n0 X% q) ]2 G
然而,由于受对地下文物保护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文物部门还没有挖掘桥陵的计划。这次勘测也只能到此为止,桥陵地宫里究竟埋藏有多么巨大的一笔宝藏,成为大家心中的一个谜。我们只能根据已经挖掘的唐朝墓藏猜测桥陵地宫的神秘了。于是,我们走进了桥陵的陪葬墓,睿宗李旦的儿子相王李宪惠陵的地宫。
; y6 z" A- s8 H7 m
1 C: Z7 X* L2 |5 j1 ^$ X% T惠陵的墓室是一个亲王等级的单墓室。而双墓室制度是太子使用的,那么,桥陵应该是三墓室制度。按照古代丧葬“事死如生”的观念,前墓室就应该是皇帝接见朝臣的地方,那里应该堆放着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中墓室应该是皇帝的书房,放置着皇帝生前喜爱的物品。那么,桥陵中又会有哪些李旦生前喜欢的东西呢?* z% U: p. c# y% C8 ]
' o+ f! z. I; k* {
李旦一生不想做皇帝,他把志趣寄托于笔墨琴瑟。由于他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他的墓中肯定会有那个时代大师的真迹。因此像颜真卿、褚隧良、怀素等盛唐书法大家的原作一定会在桥陵中得以保存,此外唐朝前的书画大家,顾恺之的画作,王羲之的笔墨,谁又知道会不会出现在桥陵的墓室中呢?
* o( n$ i) X7 r) ~1 r
5 l7 _- O9 p9 d" |" u4 Z至于桥陵的后墓室,应该是摆放睿宗棺椁的地方。按唐朝的礼制,帝王陵墓要摆放1 000种食品和各色的药酒,以及上千件被今人视为稀世珍宝的金器。除了饮食器具以外,它肯定还要随葬大量的衣物,这些衣物肯定都是丝织品。桥陵随葬的唐代丝绸的织造工艺究竟达到怎样的高度,由于陵墓不能打开,我们也无从知晓。但是,依据一件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唐代宫廷绣裙,我们可以推之一二。. ~+ n# |' y" R$ j
1 O: Q/ S6 g0 n- G7 ?
那件出土的武后裙,虽然由于法门寺地宫被多次开启而氧化损毁严重,但是金丝绣成的图案依然精美绝伦。与法门寺地宫相比,桥陵地宫密闭性极好,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精美的唐代丝绸应该会得到完好的保存,其精美程度也可想而知了。
' u: p2 |! h) a- N3 K3 b8 W& {$ |  h2 q  v4 G; t
关于桥陵的想象再多也不为过,因为它毕竟是封建社会最鼎盛时期的代表性建筑。那么桥陵的墓室中究竟埋藏了多少宝藏呢?在没有挖掘之前,我们无从知晓,但我们可以想象,有一天,当我们打开桥陵地宫的那一瞬间,里面的大唐珍宝将会照亮整个世界。
! A3 s; w6 _! D9 H, }$ i( x5 m5 W" ]; a6 p- @3 w
发表于 2010-6-23 09: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另种方式为后人留下了一笔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23 21: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