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19 19: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遗嘱,史学上有两种看法,一种说他真了不起,另外一个说他死的时候突然小家子气了。我坚决站在前者立场上,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面对死亡,他有恐惧,也有对别人的一丝怜悯。那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6 X- H4 S$ Q0 x4 x
& Y6 [0 x, y9 d曹操和“三个”袁绍; b+ R+ d6 e+ F, |; Z- @/ ~, h
9 B x' `' J( I; n9 y我觉得官渡之战对曹操特别重要,是他个人的生涯达到的一个巅峰。6 |0 l8 Z2 x( r+ m$ k0 `: ^8 `
, g* H+ t9 H6 ?% T' @& s6 j3 S官渡之战前后几段都很精彩。从他知道袁绍要来攻,他先不表态,他说那边儿来了一百万人,你们可能都没见过这么多人要来攻我们。8 I& _# S3 y! b" x# ~) \
4 ~' |1 f M! a4 b4 J怎么办,是战还是和?如果是和,求和还是请和;战,是速战还是缓战?8 B5 U3 l. E/ I4 j8 k
8 o5 @" e. j9 |% w
上面的人要发表意见,荀彧说:战!一定要战!啪起来了。他说他怎么认识袁绍的——我觉得写得真的不错——他说我跟袁绍从小就认识,都是好朋友,一块儿玩儿的,我小时候很崇拜他,因为他们家四世三公,我的祖上是阉宦之后,肯定是不如他们家,跟着他混,所以特崇拜他。但是到了三十岁左右的时候,他就有点瞧不上他了,觉得他优柔寡断啊;再到四十岁左右,就简直看不上这人了。然后他说到一点,五年前,袁绍可能只有二十万兵马,我想我得有十五万人才能打败他。然后三年前,袁绍可能有四十万人马,我觉得我得有十万人马才能打败他。现在呢他有一百万人马,但是我觉得只要七万人马就能打败他。手下就问了,为什么啊?他说因为,将不在多,在谋;兵不在广,在勇;要是论将士的多寡,我永远也赶不上他。但是论智谋,三个袁绍加在一块也比不上一个曹操。
9 V) D: J+ y. Q* R* w( T
) o! B8 J) X. Y4 ?3 K那段写得真不错。然后到了战场上,两军中间,摆了一个茶几,请袁绍喝茶。实际上是等光过来照到袁绍的眼睛上。曹一上来说,我打不过你,饶了我吧。袁绍都傻了,这什么意思。他说我真打不过你,人不够,我把皇帝带来了,你拿走吧。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以后就是你啦。袁绍说行。曹谈得特别像真的,都谈到了细节问题,说你保留一个地儿,别让我太难看啦什么的。完全袁绍都接受了,然后到光过去的时候他就哈哈大笑。袁绍傻了说这人要干嘛。' z. ], W# J# F1 A- I0 Y* P' Q3 X
, e+ g" J: k6 h; t1 ^我觉得特别像他们俩,一个猫玩一个老鼠,都完了这老鼠都不知道这个猫要干嘛。曹操特别高兴,像个小孩儿一样,计谋得逞了,哈哈跑回去了。
; _- Y3 s8 t$ Y$ T. @8 e% l7 S X/ |( H# Q+ @$ Z' |3 t/ e
回去之后开战,曹操意识到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战,把袖子撸下来,自己拿着鼓槌上去,咚咚咚,擂鼓。袁军大败,曹操提剑下车,要找一个高地。哪儿高啊,皇帝坐的那个车是最高的,就过去,拽一个人在地上踩着就上去了。曹操提着剑就来到汉献帝身边,汉献帝吓坏了,以为要杀他了。根本不是,把他推开,然后站在最高的台上,喊斩杀袁绍,一定要斩杀袁绍,他若不死,必然还会胡来,斩杀袁绍!最后嗓子都喊劈了。* q2 {7 L: U7 j a+ n7 D) q$ s4 G
7 c5 s3 p7 V. P曹操和关羽之死* a7 x3 @$ P1 ^* [1 z% _
$ J3 ?1 Y: ~+ \9 Z v- A
关羽和曹操的关系是什么呢?像阴阳鱼里的阴阳似的,他们组合完成的一个人。《三国演义》里把曹操完全归结为人的黑暗面、阴暗面,坏的典型;突出了另一个好的典型人物关羽,所有人类的美德都往他身上贴。恰恰是这两个人碰到以后,产生了感情。我真是觉得奇怪死了,特别好玩。
/ m% ~, d2 t9 Z7 N' S! b" |$ r U6 ]+ p
每次我演这个戏的时候,我都要求自己看到于荣光演的关羽,看到的就是我自己,或者是一个绝代佳人。在曹操眼里,关羽好到了极致。他们的关系你可以理解为人追求的互补,曹操多么希望自己有一个这样的兄弟,但是曹操没有。因为曹操跟刘备他们都不一样,他不是靠哥们儿义气打天下的人,他跟自己的手下不是朋友,只是上下级,因为他的智慧和各方面的能力远远超出了旁人,达到了真正的王者的孤独。
4 J3 ^6 K6 O: P: H, X: v& `7 O0 Z
5 v/ c, ^+ R* p& I4 {那么孤独的王者,就不需要一个精神上的知己吗?我认为曹操也是有这个渴求的。为什么他在《短歌行》里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我觉得这些都是他内心当中渴求某种东西,渴求一个知音知己的证明,但是前提是他得看得起这个人,所以他跟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就我们俩了,刘备结果跑了,跟他开始斗起来了。
1 p+ D0 K7 k/ [6 Y. @: K& y" m* W7 A. C2 {! N0 f- O
在华容道的那场戏,我觉得曹操在那刹那间坚信,关羽是一定会放他的。曹操也是普通人,他第一是渴望能够活下去。曹操也不是一下就跪下去了,而是有几个层次。
1 Q1 n$ K( W% g3 P" y' f9 M) o, {
一开始曹操很害怕很恐惧,但当关羽真正出现的时候,曹操并没有说“啊!关羽!”而是怒视他说:“你忘了我给你的恩典吗?你忘了我是怎么对待你的!”如果说曹操这辈子,只对一个人真正好过的话,那这个人就是关羽。8 I: j1 N! v3 i9 D) p
% ?# o+ ?8 u! D9 M( z& X然后拔剑说:“我不愿意死在别人手里,请你执此剑砍我的头颅,把我杀了吧。”从曹操内心来说,与其死在鼠辈手里,还不如死在关羽手里。另外这么做有可能打动关羽。
4 \% [$ ^* T( X8 [
7 B( C# d- U0 i7 d+ b' e最后不见效果,他“砰”就跪在关羽面前了。他的眼泪,他的跪,都是真实的。因为只有这个真实才能打动人。打动关羽了,自己就成功了。打动不了他,那曹操就死定了。
; c/ T" s m6 n
5 e* H2 Z1 P9 P关羽和曹操的死也互为关联。关羽的死传来的时候,都很长时间没有曹操的戏了。关羽死后,孙权不是把关羽的人头送到曹操这儿来了吗,就引出了曹操。曹操以最后的老年装出场,一老头儿,在那个榻上,窝在那儿,一束光下来,听着,听着,说:“哎哟,关羽死了。”
7 J; b: ? {3 P# Q, t3 {2 d1 ]8 E; Q( Z6 U" O9 u7 x# ~% H) Q7 T
文武全部都去山上送殡。故人陆续凋零,好似风中落叶。然后就说:“关羽为什么死,是因为缺一个好主子。要是跟了我绝对不会这样。”然后他就犯了头风,就倒下了。
+ n3 j: y3 p; t! S4 W3 f! C9 r$ h9 k6 {( D! S
曹操和海涅/ `( e! ?* P% @+ B; X/ l9 L j4 u
' n' F/ u7 v+ t3 u对曹操来说,我觉得不管是王霸雄图,还是帝王的一世功名,对一个将死的人来说,那些东西真的都不重要。他真的会感觉到生命、时光、光阴,才是最美的。这个东西可能我们身在其中,我们平常在生活中,当那一天没有到来的时候,你糊里糊涂为功名利禄在奋斗。哪怕是曹操这么一个人,建立了那么大的功勋,到最后,他 也应该发现了,最美的东西绝不是权力,而是生命。但想停下,已经是不可能的了。9 g8 v" q) T. }) G0 Z1 {
; L q& d1 o- {, O [3 f曹操在死前他回顾自己的一生,然后是移交权力给曹丕:“我其实知道是你害死了曹冲,但是我仍然会把权力传给你,因为只有你有能力把它传扬下去。并不是因为 我喜欢你。”接着安排他的妻妾,给她们分财产,让她们能改嫁就改嫁,让曹丕不要为难她们。1 E I0 w0 Z- ]# s+ @
1 j) `+ y7 e/ F
曹操说完了一大段很实际的话,最后突然说:“死亡并不可怕,死亡是凉爽的夏夜,可供人无忧地长眠。”这句话是我们在现场加进去的,这是德国的大诗人海涅的 诗句。. w; P: }* p! G ?. R+ \. `
+ a. M8 P0 R# U/ y7 @曹操能征服现在这个世界,也一样能征服另一个未知的世界。就像他在戏里把造反的一个人杀了,那个人说做鬼也不会放过曹操,曹操就说那你记住我这张脸。他意 思就是说,你们在阳间斗不过我,到了阴间一样斗不过。他有一种自信。
0 n0 W: p) F- k+ ? k0 k' e
) b, q5 ? ?6 q0 ]) a8 `( f话全部说完了,曹操一指桌子,曹丕不知道怎么回事,在大殿里回头看桌子上有一个酒樽,曹丕就过去拿过来递到曹操面前。当时我跟导演商量,曹操在临死之前, 看到酒樽里有月亮,有一个非常美的世界……他伸手去抓,但是什么也没有。他啪一弹这个酒樽,弹完之后就死了。再强悍的人,再不朽的功勋,也就是弹指一挥间而已。
/ f4 D; |4 E3 H+ L! u: x G5 a) F* M, i% n! L$ e1 `1 q- P
这个动作作为曹操的标志性动作,我在戏里贯穿了三四次,下雨的时候有一次,还有一次在水边,临死前有一次。* Z$ s0 ]$ n# `, c( G1 b5 X) I
" x( D* }5 r9 L! y* h% G9 O7 I: f《三国演义》的开篇有一首阙词:“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觉得这总结得太好啦!
; d( ]' g6 M- C5 @& l5 A( B k8 J5 y
! r# N% x7 \- y- N: P我们加上去的东西,附着在剧本之上,我从来没有跟人说过这个东西从哪儿来的,跟导演也都没谈过,但是我今天可以跟你们说,是因为,那些人:歌德、海涅,他们的某些思想高度,放在曹操身上,配得上。曹操也是一个大诗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