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看到,关羽在三国英雄中不仅仅并非完人,而且还有许多的缺点,在许多方面与其他英雄相比也有逊色之处.但是,在三国英雄中也就只有关羽成为了神.为什么是关羽呢! 2 H- J( V I! e0 F7 ~9 [! F. L
; p, }1 f# [ n7 c0 |2 U有的历史学家把这种现象归为满清王朝的炒作,真的是这样吗?历史史实证明,关羽成为神、大帝、武圣的时代恰恰是汉人统治的宋、明两朝。尤其是明朝奠定了关帝远高于岳飞的地位。
' z7 i2 v. B$ T0 j3 @+ [# w; G
2 Q5 J$ z4 J( R7 t' r6 d+ X/ ^* j4 g7 O `1 h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网上的文章: ! I+ Q' i/ p, I: z$ j
$ l; I V& x! ]' ?
. _2 M- x0 D# l0 b$ s
“为什么要供奉关羽?
q9 K( o% o0 q" N/ }& `4 _) B9 z
7 n* {( f/ z# U- }1 ~武圣人原来一直是岳飞,清朝以前岳王庙遍布全国,备受人民的尊崇和爱戴的。但是他抗击的是女真人的侵略,而女真人又是满族人的祖先.因此,在清朝建立以后,有关岳飞的《说岳全传》等小说被全面禁毁,满清统治者开始全力拔高关羽形象,以取代岳飞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以消除人民的反清意识。至于为什么是关羽,而不是白起、孙武等比他优秀得多的武将,这和满清统治者的个人爱好有关,因为满清建国者奴尔哈赤爱读《三国演义》,其起家的过程中不乏运用这部小说中的计谋,以后历代满清统治者都把《三国演义》做为必读书,相传皇太级杀死明朝毛文龙和袁崇焕两大名将,用的就是三国中的计谋。甚至可以说,没有《三国演义》这本汉人写的小说的教导,满清根本得不了天下。”
8 ~% k$ T3 H) Q/ b7 q2 k* q2 n1 E$ W, \9 E. P) B) [
6 {6 v& |8 W' R9 |8 R% D
金庸是这一说法的支持者和传播者,他说: 3 n! i1 {6 I/ H* s: H6 L6 [6 f
+ s* O- H0 ^, Q9 V. W/ U
5 c* A1 I- v9 ^, P& ?4 w' c满清女真民族向明朝进攻时,还是关外没有什么文化的粗野民族,自然不会阅读《孙子兵法》之类的艰深书籍。他们的将领带领军队,行军打仗,方法和技术全靠从《三国演义》中学习。据说,满清第二代君主皇太极使用“反间计”,骗得明朝的崇祯皇帝杀了大将袁崇焕。(金庸的小说《碧血剑》中引用过这段史实。)这计谋就是照抄《三国演义》中周瑜骗得曹操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的计策。袁崇焕如果不死,吴三桂不会把守山海关,满清军队不可能这么容易地打进北京。正因为满清统治者对《三国演义》怀有特殊的感情,所以顺治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追封关羽的曾祖为光昭公,祖裕昌公、考诚忠公,造神碑供奉后殿,并定每年春二仲月上戊日致祭,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不断地神化关羽。 * c8 W1 q- C3 w1 S% X
' U* G( b- P( g
( B2 T9 v+ C! z1 b
) R, r1 ?% u2 M尽管这样的说法看起来有根有据的,但是我们注意到在满清入关之前,崇拜关羽的文化在中原已经如火如荼了. 事实上,《三国演义》成书前期,关羽的形象就深入人心,并深受群众的喜爱。 # ~( u6 v, a: j' Y; K5 f* P
+ p6 t) Q9 N% E. Q: Q+ g0 J5 J$ c) T, v! }' s$ V1 G4 }
/ u5 F: \' W. n
关公信仰始于南北朝(420—479年),安徽当阳县玉泉山首建关公庙。随着关公崇拜的不断加深,关公逐渐成为保护商贾的武财神。元末明初时期,有关三国故事的话本和杂剧,对关羽进行了美好的包装,使关羽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到了北宋末年,徽宗皇帝首开追古人的先河,于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封关羽为“忠惠公”,接着于大观二年 (公元1108年) 加封关羽为“武安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又加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也就是说北宋时关羽就是王了,而此时岳飞还未出名。 % _+ `) k7 a9 Y0 j$ _1 {" K# l. Q
5 T" J7 w: j+ K. V( c6 [: c
$ X# B- ^! Z% Q# n$ U; o$ X+ ^" c. w9 [- `2 j4 B
南宋时期,高宗于建炎二年(1128年)封关公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孝宗皇帝于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加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比岳飞的武穆王封号长的多。元代,文宗皇帝于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在关羽的谥号前加了“显灵”二字。 8 L/ E* U9 J) L. q# t. O, t7 [
1 ~# E$ z8 Q/ G/ \0 T
* b2 c1 q5 b, J3 z% X0 _
0 m& p/ |2 K. n) t% R2 i
而真正让关羽成为至高无上的关帝的,正是汉人作统治者的明代。 9 [& l' o3 `0 U. P9 J
$ `' U3 @: E$ U. Z2 _! D( O& W& C1 `0 X
; c9 b1 H# B/ V' D$ ?
, p# `2 w6 K- N4 N& z& u明太祖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加封关羽为“真君”,并于洪武廿七年敕建南京关公庙,从此各地修庙奉祀。此后历代封王不断,关羽的头衔不断增加,终于在王的等级都封了个遍的时候,万历七年(公元1583年),明神宗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敕赐解州关帝庙为“英烈庙”,这是关羽称帝之始。
; T, H8 H1 q F: E% S' B. o* H6 M( s/ b! Z4 O1 @) `
* s: R+ N2 J0 D; h5 }8 N- t# a* B! Y" N8 v7 B
至明末关帝再次“升级”,为“武庙”主神,与孔子“文庙”并祀。关公从一名武将最终“飞升”为人们共同信仰的神了。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3年)明神宗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敕令京师正阳关帝庙为关公金身加衣饰,任陆秀夫、张世杰为关公左右丞相,岳飞为元帅,尉迟恭为伽蓝,封关公夫人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关公长子关平为竭忠王,次子关兴为显忠王,周仓为威灵惠勇公,岳飞等人作为陪祀立于关帝爷左右。此时关羽作为“武圣”的地位不可动摇。很明显,此时关帝在明代皇帝心目中的地位远远高于岳飞,岳飞不过是关公身边的陪祀而已。 ) }$ x% m, i4 \( N
! C" Z+ l' \9 a- e9 e
/ ]* N2 d* [2 ]' U8 i$ V$ s
( p( X# ~: N9 D: Q' O- A6 c8 s% U6 f明朝的人们如此崇拜关公以至于在小说《西游记》中都有反映。在通天河一难,灵感大王要吃童男童女,书中明确说到那个童男是陈家庄老乡通过求关帝爷的方式求子得来。可见,关帝爷在明朝老百姓心中不仅是安宅护院、招财进宝,还起到送子保嗣的作用。明朝老百姓可没有向岳武穆王求子、求财、保平安的习惯。可见关帝爷信仰在明朝的普及和风靡程度。 6 h2 ^: o1 x% { w; i( t
1 s7 w! r, K# E c3 }+ j9 n. n& S
& ?' m, T* O6 ^% p* l6 r8 \另外,关帝灵签在明朝时就已经很普及了,和吕祖灵签、天后灵签一样是百姓向道教神仙占卜吉凶的重要手段。可是明朝老百姓没有到岳王庙求签的习惯。
8 w. _7 D, T8 n w* s- s) m0 C$ h7 G7 L4 L
" v# p+ e1 s" d7 }' S! o% ~# T8 G4 ?, G0 b# J4 `9 t
直至今日,广东、香港、台湾等地的关公信仰依然兴盛;被晋封为关圣帝君、伽蓝菩萨、武财神、“武圣”等,与“文圣”孔子齐名。现在,香港的警察以及黑社会人物都要设神坛拜关公,决不拜孔子,也不拜耶稣、不拜如来佛。
3 _8 N5 M. U& R4 v' C! R
* b# f" v1 j6 e8 y这就是关公的地位一直高于岳飞的原因。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不断加封和民间自发信仰的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