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122|回复: 2

曹操墓遭人为严重破坏 疑为死后“仇家”报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5 00: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曹操高陵昨天二次发掘,陪葬墓1号墓“被盗一空”带来难解之谜# R( I* }. [1 q/ W5 e8 y

1 K4 V' J6 N. l' u/ e2 b  2号曹操墓发现疑似曹操“王冠上的玉珠”和魏武王“常所用长犀盾” 铭牌
: a7 v  x- Y: n  F9 }3 M$ u$ \
# r/ R  N/ l* _. ?  昨天是第5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又是万众瞩目的曹操高陵二次发掘现场直播日。经过2个多小时的现场发掘,人们所期待的一号墓主人身份并未揭晓。9 d2 N' A) Q* `+ A# z: g6 n' y
3 {8 y1 j# X( I) Z$ I" m9 m
  但2号墓不断有 新发现。昨天,断定2号墓主人为曹操的“铁证”——魏武王“常所用长犀盾”刻铭石牌出土,疑为曹操王冠上散落下来的两颗玉珠也在2号墓现身,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们心中的缺憾。
5 v; a3 K. W+ A+ S; @5 A4 B
. m4 [1 N7 K  b  新通报) w% E/ r% E  p- I3 w0 }! P

2 z( J4 p# k. K6 R  高陵再出土曹操墓“铁证” 陪葬墓1号墓“被盗一空”
8 E* d* m9 d( r2 g
  [+ i8 o: z. B7 ^& @; q. c% R! {1 L  昨天中午,省文物局就曹操高陵2号墓的进一步清理、1号墓的最新发掘、曹操高陵陵园文物调查和考古勘探进展情况等向媒体进行了通报。, g  b' E7 l& {$ @2 a
* a2 C  S& S1 @1 v# E7 k
  通报中说,1号墓的形制、规模和结构等情况已基本清楚,已认定为陪葬墓。该墓坐西向东,形状为刀形,有长斜坡墓道,墓道南半部呈阶梯状,北半部呈斜坡状。墓道两侧分布有对称的长方形坑,南面为10个,北面为9个。墓室位于墓道西部偏北,平面呈方形,长8.5米,宽7.4米,墓底距地表深10.55米。该墓共发现7个盗洞,被盗严重,已遭毁灭性破坏。但是,在墓道西端底部出土铁剑一把;在墓门两侧发现有白灰面两处,其性质有待于进一步认定。
- ~0 E  f) g8 _
" h+ g1 X7 o( X3 S; e# a% G, ^; n  在2号墓,继续清理了墓室内盗墓扰动的石质地板残块,出土了刻有魏武王“常所用长犀盾”字样的石牌、铁质铠甲片、陶器、漆器等遗物。同时,选择墓道两边的磬形坑和长方形坑各1个进行了考古发掘。在长方形坑中发现有分布规律的铁钉,可能是建墓时的建筑设施遗迹。
5 e- O$ N: I6 _# c* R" I5 }8 B0 a1 z5 Z9 T5 e: V& s" P- l% M' x
  另外,高陵陵园的文物调查和勘探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其范围已基本清楚。陵园为长方形,其西部已被破坏,情况不明。陵园南北宽69米,北墙残长110米,南墙残长108米。墙基宽3米,基槽深1.1~1.2米。在东墙正对1号墓和2号墓的墓道部位,分别发现有两个缺口,应是门道遗迹。
" h2 F+ W' T8 ^% y0 u- C0 k9 v# L  X+ Y
  新发现
% c8 M1 [% D0 Y! V; p. w# }9 {3 Y) l% O! m
  发现“曹操王冠上的玉珠”? 找到曹操“常用犀盾”铭牌?2 P- d: A- O0 X7 [3 r
" d1 n1 S" S& J# n2 i. |
  昨日,曹操高陵现场又有最 新发现:
) l( ^3 l3 X! l. M/ L
- x6 l+ p  l% i: i8 Z8 h7 n  9时许,1号墓中,一个方形坑中,存在遗迹现象,出现了些许白灰。+ N+ V: B0 ?& u0 h6 `7 I5 s  y

! d! q/ @/ n( ^- t( g3 a3 W# c' u  9时33分,2号墓发现一块画像石。在工作面上,几名工作人员使用工具细心刮开画像石上覆盖的泥土,依稀露出清晰的线条。" A9 w1 @& l) d6 n
: a0 t, ^' T- Z: O7 B
  记者看到,这块画像石底色纯黑,上面刻画着流畅的白色线条。由于无法清洗处理,无法看到全貌。“慢点,别碰坏了。”4名工作人员合力将这块画像石搬上来。
( k# n; x% w# ~, c  f+ i
+ N7 l% V7 P# a1 M  现场专家朱岩石说,这块画像石的加工方法和铺地石类似,而且有勾缝白灰,可能和铺地石有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b4 b4 y2 n8 I8 L% W; @' \( p
* X% O8 a4 }% P5 m- f! U9 ]  9时44分,2号墓。随着现场工作人员一层层刷去上面的泥土,一面石牌逐渐露出真面目——上写“常所用长犀盾”铭牌。
2 I( M* w5 X8 S- `; D' ~0 R1 R5 w( v
  专家孙新民说,该铭牌是在铺地石的下面发现的,是用犀器做的盾牌。3 Y  I0 |; n9 Y  x) g
/ l/ H" J6 J. y
  孙新民说,这个就更印证了是曹操墓,因为原来已出土了8个铭牌,昨天又增加了一个,而且这个内容和过去的内容都不一样。
, h+ U) g) t' a% k" Q$ e# y% U" N
  10时36分,随着手电筒的照耀,2号墓出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在摄像机下,一个晶莹的白色玉珠出现在人们面前,随后,另一颗玉珠也出土。玉珠上有穿孔,专家猜测有可能是曹操的王冠上散落下来的玉珠。2 x6 L+ n1 d2 V1 [$ P

+ y, p9 z3 O% w  10时41分,2号墓再次发现画像石。长3尺3寸,宽2尺6寸。! h+ m/ g! a' R9 P! o
8 @* ?1 C7 J7 F! H' r% B
  新推测
/ _1 @9 Z2 q( E2 W) n: e" B9 v' R4 a5 s) I8 ^
  曹操墓曾遭人为严重破坏 疑是曹操逝后“仇家”报复
7 i; b  r, T" }* k: e. C" S) i  t$ @9 p) E( ?( G) u5 d9 ~
  记者:“曹操墓地出土的很多铭牌都被毁坏了,这是什么原因?是盗墓贼所为吗?”
" A2 ~5 l) m& W& ?* C1 ?/ Y* M: \% k# e! r" [
  孙新民:原因不大好说,有专家认为出土的“魏武王”的铭牌,都是在“魏武王”三个字以下断成两截的,有的是断成三截的,有可能是有意的破坏。) Q6 ], a, o3 s
, d. W: p; [" X4 e
  记者:是有人憎恨曹操?
8 L& o) ^+ f3 T, o- G! G" p% s' ~% k6 a- i' I! Q. ^# h* L9 |
  专家刘庆柱说,在发现的石牌中,所有的石牌上显示有“魏武王”字样的,如格虎大刀、格虎犀盾等,都被砸断了。他认为,这不是盗墓贼砸的。
% l9 h4 |! B8 u, @# U4 D
  d& r' b  g9 _- P8 t* D  专家齐东方也认为,带“魏武王”字样的石牌被砸是人为的,有意的。不仅铭牌被砸,连被专家认为是曹操的男性遗骨被人从墓葬后室拖到前室,甚至连脸部都被砍去一半。
1 S7 Y7 |: {* u3 ?. t, ?( e0 w1 n9 U1 B* ]
  根据这些非正常现象,专家推测说,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曹操墓曾遭人为破坏,也许就在曹操去世后不久,有“仇家”报复性地刻意毁墓。
' E1 ^8 @6 q, A* }) l  k
( f$ m5 b2 q/ A% r7 b  9时56分,随着挖掘的进行,在墓中的墙壁中,发现了4层呈环状分布的钉子。专家说,墓穴上部有四层铁钉,钉子分布很有规律,呈圆环状,上面有绳子腐烂的痕迹。对钉子这种分布,专家分析,墓穴地面和墙壁都是白色的,没有壁画,钉子可能是悬挂幔帐使用的,以改变墓室的氛围。) x" \2 a; X8 L3 X0 Z& i: W; I

2 [$ ^8 p- l! m* j  ~  专家猜测认为:当初,曹操墓里是白色氛围,白色墙壁,白色地面,白色的幔帐。$ e8 Y& y7 @8 `5 d2 S. ^& I
( c- s$ n) }& [0 T
  10时15分,在2号墓发现陶器碎片和铠甲片。10时38分,1号墓发现一些钉子,已经锈蚀,这些钉子是在“磬形坑”中发现的,有木屑痕迹。: {+ i, Z) \6 t" @: D6 Y$ E
8 S2 S! o: v4 j$ B- @" |
  据专家统计,截至昨天,曹操高陵共出土300多件文物。
8 H4 I- q8 P) X. R
( @' l& w* B& x$ ~5 `  六问曹操墓考古
( k: Q* j  B3 C+ v4 h/ r4 P5 i' f, S
5 y& M, m+ g: b3 J; U  疑问一:曹操为何不“叶落归根”?
5 g+ T5 h5 K" f/ [. g! p4 Z+ e6 c
! F/ e" J5 w4 @0 A, y1 ]" {  在中国民间,有“叶落归根”的想法,曹操为何不埋葬在老家——安徽亳州?
% j: ?/ B8 Q. A5 @0 F$ F) G9 F9 X/ m! z/ p# h- W
  中国社科院研究所学部委员刘庆柱解释说,普通百姓往往遵循“叶落归根”的古训,选择埋骨家乡。对帝王来讲,国就是家。由于曹操建都于邺城,因此会将高陵选在邺城。* k5 Q: o$ p7 Y+ B3 _- R
0 d. P* I& P& c$ k
  昨天,曹操墓考古队长潘伟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葬在这里有多重原因。一个可能是考虑到安全问题,亳州比较接近东吴;另一个原因,他作为帝王,不可能葬到老祖坟,老祖坟上有父亲和祖父,不管他官再大,还是处于卑微的位置。再一个他被封为魏王,葬在封地之内,也是合情合理的。
* i& }; [) @- N6 E+ ]2 }8 j0 A7 a0 @  D1 J5 M! z( Y
  疑问二:曹操高陵为何坐西朝东?
4 o  m$ Y6 ]8 T
; w" z  v. J8 K9 t$ @. G( u1 e  有观众拨打热线问:按照民间习惯,墓葬一般坐北朝南,但令人不解的是,曹操高陵以及发现的曹休墓都是坐西朝东?
3 P, @# q, i& V! x' F- k/ \( Y* G- j4 K8 r3 y
  专家解释说,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墓葬文化习俗。从目前发现的东汉和西汉年间的墓葬多是坐西朝东,秦始皇陵也是坐西朝东。还有,有人说这种墓葬形式,是让曹操高陵朝向老家亳州,这也是一种说法。
5 a2 M/ v; h2 \6 b' W, K9 ]7 S, o$ x# O' @, S
  疑问三:追缴的石牌是否假造?+ D' r- k" r5 p6 x

3 V/ ^7 }# R' O% k5 \$ v1 h! g6 n1 K  在文物陈列台上,有一面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字样的石牌。有人提出疑问,这块从盗墓贼手中追缴过来的石牌是不是假的?
! b  g" m) x1 @6 q8 I5 _
( F/ c: k: o  g8 F  ?  “石牌的形制、地址和位置都指向曹操墓。”齐东方说,从书体和内容来看,没有问题。造假分两种情况,第一是仿造,这种石牌是首次发现的,没有模型怎么仿造?第二是臆造,这需要有高深的学问,书体、形制等方面的组合都要结合起来,才能制造成功。如果造假者能够制作出来,那他完全可以当历史学家和教授了,就不必去盗墓了。
; L, j. z% H* x+ e" ]8 d$ N  _/ k6 }( L/ o, x0 b
  疑问四:一号墓考古已结束?
" ]. F" S/ A) y/ d# M- u
. \$ L0 \9 o+ s2 u$ H- ?; P  专家孙新民:一号墓考古已经结束了。在底部发现了一副骨架,但他的身份无法确定。
% H8 j' u3 q6 e) c% n7 j4 z' C9 k! Z! Y8 _' f0 U" M- o) X
  孙新民说,一号墓的发掘是从2008年12月份开始,一号墓曾7次被盗。5 ?) U9 m, c: J, _& V& A

  s' I+ z' j5 Q* _! R# O6 z  h  记者:“一号墓很空,是盗墓贼的原因,或者它本来里面东西就有限?”& H: f+ X" a: d3 O
  J+ ~( J. E: ^  z
  孙新民:不好推测,因为考古注重实证。8 ?% D! h+ B1 v7 I% `% l

9 v( J( O7 M9 I  记者:一号墓有7个盗洞就是7次被盗?是根据7个盗洞的不同年代来判断的?" w+ y% z; Z* t% [+ v" P

1 g7 Q  k# s' A  孙新民:7个盗洞就是证明被盗7次。7 i* h! E7 i; m% s6 s
- q( P4 g) s* X; D2 i
  记者:一号墓内有几个盗洞通往二号墓?
) @" h7 p' |4 r" _) Z% |2 ]% m$ }) w
  孙新民:有一个。
5 t& f! x+ L* X- \
; h/ L1 w% A6 j/ n! n& q  疑问五:一号墓埋的是谁?: O$ S1 |0 O1 D  k8 X& D
. }- h6 ^& M/ j4 \
  记者:出土文物少,有没有建博物馆的价值?文物不是很多,如果以后建成博物馆的话,会不会影响它的价值?
5 s' j9 S& X% g7 L6 a9 `2 V) W% o. t# a6 w
  孙新民:曹操高陵被盗多次,剩余的文物不是很多。但出土的文物价值很高。这些文物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生活,我想,建立遗址博物馆以后,应该对公众了解曹操当时所在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会有很大帮助。
. E' ^. S/ M3 t- d# {+ K8 g5 \8 W# o* u; [" W1 E
  记者:一号墓墓主人是谁?今天一号墓的发掘是一种遗憾?, K+ V) T) ?8 s5 T2 H; X
0 f2 z3 m2 K- g: I
  孙新民:现在不好判断。我们对一号墓抱了很大希望,但结果令人失望。4 D( J/ i) j3 P: C
+ l' h: {% b5 k% t% P) \
  曹操安排了谁陪葬在身边?是他战死的长子,还是他钟爱的王后王妃,抑或他喜爱的武将?或是多疑的曹操为自己设立的一座疑冢?种种推测都有难以解释之处。, _. |" p  ^: R# D' b2 L

( O4 T( P, h, @  从发掘情况看,陪葬墓规格太低,又有兵器出土,不可能是王后或王妃。* c( X1 B6 H. G8 K4 e

6 g- p0 V# _0 e( E8 `" h  有专家推测是曹操长子曹昂的纪念性墓葬。史料记载,曹昂随曹操南征张绣,混战之中,曹昂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并为其断后。曹操乘马脱险,曹昂则死于乱军之中。
) _. D2 Z- t5 b+ B% P" a% o7 Q" G  Q; M+ g3 @* L
  专家推测说,曹操一直很怀念为他战死的曹昂,为了纪念他,曹操在自己墓旁规划了曹昂墓葬。这种说法得到了很多支持。
' ?: X* Q1 j4 l1 e: a7 u
+ b# x9 B( q5 _2 O" l: G  二号曹操墓中曾出土两具女性遗骨。有专家认为其中的老年女性应为与曹操同穴合葬的卞王后。也有专家撰文指出,她是卞王后之前的正夫人——丁夫人。文献记载表明,曹操死前极其思念丁夫人和由她抚养长大的曹昂。: e- ]$ Z8 y0 Z
; P( n# c% K0 a! A4 w
  记者:一号墓无所收获对证明二号墓是曹操墓有无影响?, f* W6 N' X) v3 L5 f

$ W& W6 T# S4 C/ x  孙新民:不影响。
# C6 L  }! N' \/ }' M8 A2 ^3 h( G3 v0 c0 C5 ^
  记者:一号墓和二号墓的区别有多大?
/ {' R/ ?1 Z6 O$ Q0 \! h+ \1 \- K
  孙新民:二号墓被称为甲字型墓,一个墓道六个墓室;一号墓呈刀型,墓道偏于一侧,墓室偏于西边,规模较小。
: g$ X+ A4 g/ A1 R0 \7 y  Y' M$ L9 V3 T5 q
  记者:对破损文物的修复进展如何?
, O$ r( B  X3 u
5 G2 c4 v2 `4 e( ]7 R  孙新民:进展顺利。一些陶器的拼对和粘贴,包括画像石的拼对。3 e/ @. r0 r& O3 k0 z- h

, t! `+ w0 S; M0 g" \! L  疑问六:曹操是薄葬代表?$ {, r' n9 b, p1 {7 e% |. W6 j

6 B% d( p& F/ C% D  记者:曹操是不是薄葬最典型的代表?' C! k! U# d$ g0 }# P+ i
) i- }& j9 c6 H2 J" l
  潘伟斌:过去咱们对曹操认识不太多,比如三国演义对曹操本人描述的不是真实的写照。我们发掘以后,对曹操本人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比如说曹操确确实实实行了薄葬制,过去很多皇帝实行了厚葬,但曹操薄葬很彻底,是薄葬最典型的代表。
& G3 G9 [6 k3 p1 M. A, \. g8 `! }; ]( s8 S4 h& N2 B
  另外曹操很信守诺言,比如他要求勿葬金银珍宝,墓里面果然没有;出土的陶器全都是冥器,如灰陶、素面陶等。这说明曹操是言行一致的人。
, G0 R5 ?" e% O) h  d4 N& e" e" s  b
8 m4 I' b! X. z0 G6 P! X, V+ S  安阳拟先建曹操博物馆 再建曹魏文化遗址公园8 e8 O& v- ^0 y
/ n; q+ L& k) C# G! S) T1 o
  “对曹操高陵的规划,我们有两个方案。”昨天上午,在新闻发布会上,安阳市政府市长助理陈中武说,两个方案中,又分为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3 S* @, h) _* |0 E0 m& E1 x
8 i" w+ k! o4 q* o1 J8 I7 c1 r
  所谓近期规划,就是要在曹操高陵二号墓和一号墓的基础上,建设一个高陵遗址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内主要展示曹操高陵、高陵内出土文物及曹操的生平历史。远期也有一个规划,叫做曹魏文化或叫做三国文化遗址公园。曹操高陵周边还有很多的墓葬群,发掘到一定数量之后,才能把曹魏文化或三国文化的遗址公园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5 ~- u' i$ d; P5 d# ^8 `
' s' T5 }$ h. J! C
  “曹操生在安徽亳州、建功许昌、葬在邺下。三地如何联手做好曹魏及三国的文化宣传?”昨天,在安阳市曹操高陵新闻发布会上,当一名来自许昌的记者提出该问题时。安阳市市长助理陈中武笑了:“我可以欣慰地告诉大家,这项工作已经开始做了。三市已签订协议,共同开辟三国文化旅游线路,宣传三国文化。”
 楼主| 发表于 2010-6-15 00: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3:也有人死心踏地挺袁绍
# Y& ~7 `# g6 O  
0 `' L" F8 ?- l2 i/ g/ u/ a) S  绍遣使即拜乌丸三王为单于,皆安车、华盖、羽旄、黄屋、左纛。版文曰:“使持节大将军督幽、青、并领冀州牧阮乡侯绍,承制诏辽东属国率众王颁下、乌丸辽西率众王蹋顿、右北平率众王汗卢维:乃祖慕义迁善,款塞内附,北捍玁狁,东拒濊貊,世守北陲,为百姓保障,虽时侵犯王略,命将徂征厥罪,率不旋时,悔愆变改,方之外夷,最又聪惠者也。始有千夫长、百夫长以相统领,用能悉乃心,克有勋力於国家,稍受王侯之命。自我王室多故,公孙瓚作难,残夷厥土之君,以侮天慢主,是以四海之内,并执干戈以卫社稷。三王奋气裔土,忿奸忧国,控弦与汉兵为表里,诚甚忠孝,朝所嘉焉。然而虎兕长蛇,相随塞路,王官爵命,否而无闻。夫有勋不赏,俾勤者怠。今遣行谒者杨林,赍单于玺绶车服,以对尔劳。其各绥静部落,教以谨慎,无使作凶作慝。世复尔祀位,长为百蛮长。厥有咎有不臧者,泯於尔禄,而丧於乃庸,可不勉乎!乌桓单于都护部众,左右单于受其节度,他如故事。”, }# J0 n: x+ \
  $ P. }& ?8 O; ~, t( V$ R9 J
  ——(三国)王粲《汉末英雄记》  [) v' {; d) l2 m0 F9 A
  
) k8 |% l! U0 `6 B5 }. w" \  : s: @( k+ K& P$ S; Z% V1 c+ p
  袁绍虽然有张燕这个冤家对头,但他也有一个坚定的盟友。在袁绍统一北方四州过程中有人甘心情愿做他的忠实外援,即使袁绍死后,他们仍然站在袁氏集团的一边,自始自终都支持他,袁绍与他们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
: a* C6 [. O0 Z  袁绍的这个外援是乌桓人,是北方的主要少数发民族之一,属于东胡的一支。所谓东胡,是匈奴以东少数民族的统称,算是一个部落联盟,他们跟匈奴族一样都是北方的古老游牧民族,历史同样悠久,据《史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东胡人就活动在燕国北部一带,和燕国、赵国接触频繁,他们有相当的实力,曾经打败过燕国。开始,东胡势力强大而匈奴弱小,匈奴常常受到东胡的欺负,这种局面一直到西汉初年才结束,这时匈奴族出了一个猛人,他就是冒顿单于。
( I% B% s* @: A  冒顿刚当上匈奴单于时,东胡照惯例经常向匈奴强索马匹和美女等,冒顿采取忍的办法,对东胡的要求有求必应,同时悄悄发展实力,准备与东胡人算总帐。冒顿的低姿态麻痹了东胡王,他对匈奴人的复仇行动毫无知觉,结果冒顿趁其不备突然发起攻击,东胡大败,从此开始了匈奴人的新纪元,他们开始纵横于北方。但东胡各部族没有灭亡,他们中的一部分向东集体迁移,其中一支退居到乌桓山,被称为乌桓族,另一支退居到鲜卑山,被称为鲜卑族,乌桓和鲜卑成为东胡集团重要的两支。8 |% J- m1 ]4 p. \0 O  U1 r2 ^6 }
  匈奴人强大后对汉朝产生了威胁,就连刘邦都差点成了匈奴人的俘虏,西汉初年国力不强,于是采取和亲的办法与匈奴人结好,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汉武帝初年。后来,汉武帝组织朝廷军队大举反击,这场汉匈百年之战虽然耗尽了汉朝的国力,但也把匈奴彻底打跨了,匈奴分裂成南匈奴和北匈奴两部分,南匈奴内附,愿意效忠朝廷,北匈奴远走漠北,退出了与汉朝的争战。匈奴的式微,为乌桓和鲜卑重新崛起创造了条件,从东汉末年开始,东胡各部族再次进入历史视野,力量逐渐强大,开始是乌桓和鲜卑人的天下,魏晋以后又分出更多的族系,先后建立了多个政权,著名的慕容、宇文、拓跋、乞伏、吐谷浑等部族都属于东胡系,再往后还出现了柔然、契丹、蒙古等部族。8 Y) [5 O. T8 t2 e/ {" b8 p
  乌桓也称作“乌丸”、“乌延”,他们的风俗与鲜卑接近,语言更是相同。乌桓东迁的地点叫乌桓山,据考证位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以北,属于大兴安岭山脉的南端。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乌桓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赤色,乌桓山应该称为赤山或红山,这与乌桓人的丧葬习俗有关,乌桓人死后,按照习俗要把他们穿过的衣服都烧了,并且要杀一条狗进行殉葬。大家烧衣服都到某座山峰下,火光映红了山峦,有人认为这座山就是赤山也就是乌桓山。现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有一个地方就叫赤山,有人认为这也许就是昔日的乌桓山。; m0 d$ f; j! S% h7 q! n1 t/ m
  乌桓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聚落,数百乃至上千个聚落组成一个部,部的首领称大人。《后汉书》说乌桓“邑落各有小帅,数百干落自为一部”,根据考察,每个聚落通常有二三十户,大约在一二百人左右。据《魏书》记载,乌桓人“俗善骑射,随水草放牧,居无常处,以穹庐为宅,皆东向”,他们以打猎为生,食肉饮酪。在风俗上带有一定原始性,他们“贵少贱老”,所有的人性情“悍骜”,甚至“怒则杀父兄”。如此强悍的民风,加上盛产好马,乌桓也成了出精兵的地方,自东汉以来,乌桓突骑成为一支劲旅,光武帝刘秀就曾派伏波将军马援征调乌桓突骑三千名,从五原关出塞征讨匈奴。; d" G  f7 Z5 d" e, u
  到了汉末,乌桓族主要的部族首领有四个:辽西郡乌桓大人丘力居,下面有五千多聚落;上谷郡乌桓大人难楼,下面有九千多聚落;辽东属国乌桓大人苏仆延,下面有一千多聚落,属国相当于郡;右北平郡乌桓大人乌延,下面有八百多聚落。丘力居和难楼自称王,苏仆延自称峭王,乌延自称汗鲁王,《三国志》说他们“皆有计策勇健”。中山国太守张纯趁乱发动叛变,在丘力居等人的辅助下自号“弥天安定王”和三郡乌桓元帅,在青州、幽州、冀州一带“杀略吏民”,最远的地方曾打到过徐州,成为黄巾起义高潮之后朝廷最大的心腹之患。灵帝末年,任命刘虞为幽州牧,刘虞采取绥靖政策,暂时化解了北部边境地区的民族危机,杀掉了张纯,北方各州暂时平静下来。1 R  i) Y3 b  v  Q/ }
  恰在这时后丘力居死了,他的儿子楼班年龄太小,就由侄子蹋顿继位,史称蹋顿“有武略”,他接替丘力居后迅速统一了乌桓各部,辽西郡、右北平郡、上谷郡等地的乌桓部族名义上都听从他的指挥,蹋顿“总摄三王部,众皆从其教令”。这时候,袁绍正与公孙瓒“连战不决”,为了给公孙瓒背后插上一刀,袁绍特别渴望与乌桓人联手,袁绍平时跟乌桓人素无来往,也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介入与公孙瓒的纷争。可是,还没等袁绍想出好办法,蹋顿却先找上门来了,他“遣使诣绍求和亲”,表示愿意帮助袁绍打击公孙瓒,对此袁绍哪有不激动的道理?立即同意和亲,派谒者杨林为使者,以天子的名义“矫制”赐蹋顿等乌桓首领为单于,颁发了印绶和安车、华盖、羽旄、黄屋、左纛等仪仗用具。4 ~6 S+ d* Q# K, d3 y2 K. W; }* C2 @
  《汉末英雄记》里所录的这份版文就是袁绍矫制颁给蹋顿等人的。在这份版文里袁绍自称“持节、大将军,督幽、青、并领冀州牧,阮乡侯”,被赐为单于的有三个乌桓首领,分别是辽东属国率众王颁下、乌桓辽西郡率众王蹋顿、右北平郡率众王汗卢维,辽东属国以前的乌桓大人叫苏仆延,这里的颁下要么是另一个人,要么是苏仆延的另一个名字,右北平郡的“汗卢维”应该和“汗鲁王”是一个意思,指的应该是乌延。袁绍对这些乌桓部族首领说,目前“王室多故”而“公孙瓒作难”,他“残夷厥土之君,以侮天慢主”,所以现在“四海之内,并执干戈以卫社稷”。袁绍号召三王“奋气裔土,忿奸忧国”。版文里有“乌桓单于都护部众,左右单于受其节度,他如故事”,看这个意思三位首领虽然都被颁为单于,但有大小之分,有一位乌桓单于,剩下的两位是“左右单于”,袁绍明确左右单于要听从乌桓单于的调遣。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蹋顿无疑是乌桓单于,颁下和汗卢维是左右单于。
" s5 q- w# m+ Q  袁绍应该也答应了蹋顿和亲的请求,袁绍有没有女儿不太清楚,如果没有也不要紧,他可以效仿西汉初年的做法,选一个民女认为干女儿嫁给蹋顿,如此以来他们就成了一家人,感情更进了一步。对于蹋顿来说,之所以主动要求与袁绍联手,并非出于对袁绍有多少好感,更不是贪图袁家的姑娘,他们之所以走到一起,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公孙瓒。公孙瓒长期在幽州任职,负责与乌桓人作战,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就是在与乌桓人战斗中诞生的,乌桓人对公孙瓒既怕又恨,多年的的争战使双方结下了不可调和的深仇大恨,乌桓人时刻都在寻找机会消灭公孙瓒,与袁绍联合是他们必然的选择。
, s1 D; @# \2 W1 i/ a% S  o  从此,乌桓人全力支持袁绍,他们经常从公孙瓒的背后出击,让公孙瓒处于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在袁绍与公孙瓒争夺幽州期间,公孙瓒拉张燕对付袁绍,给袁绍侧翼插上了一把刀,袁绍便跟蹋顿联起手来,又找来一把刀顶在公孙瓒的后背上,双方在这个环节打成了平手。. A: \7 \( Q% d
  公孙瓒失败后,乌桓人继续站在袁绍一边,他们参加了袁绍的南下兵团,但在官渡被曹操打败。袁绍死后,乌桓人没有先风识舵,他们继续坚定地支持袁绍的几个儿子,后来袁熙、袁尚被赶出幽州,就逃到了蹋顿那里,曹操亲征乌桓,在白狼山之战中袁尚也在场,但曹军过于凶猛,以屈屈几千人马,又远涉敌后上千里,居然一个冲锋便把乌桓数万人马打败,虎豹骑参加了这次战斗,他们此前不久刚在南皮城外力斩袁绍的长子袁谭,现在又找到了露脸的机会,虎豹骑将蹋顿临阵斩杀!4 P, O: S  z# ]5 {8 D) s
  蹋顿死后,乌桓首领们仍然没有抛弃袁尚和袁熙,苏仆延、楼班、乌延等部族首领护送袁尚、袁熙投奔辽东的公孙康,曹操采纳郭嘉的建议,突然撤兵,打消了公孙康的顾虑,于是把袁氏兄弟以及乌桓的各位首领全部杀了,把首级呈送给曹操。至此,袁氏集团的势力彻底被消灭,而始终支持袁氏集团的蹋顿、苏仆延、难楼、乌延等乌桓部族也受到致命打击,在此后相当长时间内他们已无力挑战内地政权,曹操任用阎柔、鲜于辅等熟悉乌桓事务的官员监管乌桓各部落,阎柔曾把一万多个乌桓聚落迁往内地,又从中征调出不少乌桓铁骑随曹操征战,《三国志》记载“由是三郡乌桓为天下名骑”。
& S: b5 K) N, }& z, y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0: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人说这不是曹公的墓,现在似乎还没有直接的有力证据。我也不知道这个墓里的埋的到底是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4-20 18:37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