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1-10 13: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是古籍出版社的道光十五年刊本。事实上定义为所谓志怪小说是有失偏颇的。我想晓岚童鞋也不会同意,本书和聊斋志异有着本质的不同。既称笔记,就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如沈括之梦溪笔谈。笔记类在古文学上是不可缺少的,活泼,广泛,不受体例限制,可以看作对正史的补充,并且从细节上更能真实反映当时生活的方方面面。聊斋志异只是才子之笔,非著书人之意。纪晓岚本人也表明过自己的书同古书中这一体例的著作有着明确不同的。而且此书最为宝贵的在于,对于多数亲见耳闻,除了时间人物地点都齐全之外,更有这位大学问家的引据博征,理义辨析,处处透着作者学问根柢。我疑惑的是LZ所说的遗失问题,本书我看了不下二十次,每大卷都会有作者或者他人的序或者跋。除了因为坊间疯狂盗印导致错字遗章并未发现有什么重大灾难问题。请教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