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10 23: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摇头叹气再次踏上了无聊的归途。然而,这次东吴也狠了一手,半道上派了五百人的敢死队伏击,硬是把曹丕吓了个半死,连羽盖等都截走了。这样,曹丕在位时对东吴的三次进攻就全部以虎头蛇尾收场。曹丕在这三战中的表现,并不是一无是处。每次当他看到东吴的强盛时都能回头是岸,停止自己不切实际的打算而避免了更大的损失。然而,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主不可怒而兴兵,将不可愠而致战",他老爹亲自注解的孙子兵法,曹丕当然不会没看过,但多半没看懂,肯定没看透。 ; S/ M: q. w4 Q! i
在吴魏的两次交手之间,诸葛亮于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抓住他们无力琢磨蜀汉的机会南下平定了雍闿等的叛乱。诸葛亮在出兵之前向马良的弟弟马谡征求意见,马谡建议道:"南中的人依仗地形险恶,早已心怀不满。他们今天被打败,明天就会再次反叛。将来您一旦北伐强敌,国内的空虚将促使其迅速反水。将他们赶尽杀绝,既不仁又不是一时半会能办到的事。因此,希望您这次出兵能以使他们心服为目标,所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带着这样的建议,诸葛亮向南中地区出手。顺利击败斩杀雍闿高定后,孟获带领余部继续对抗诸葛亮。孟获在南中一带很有名望,诸葛亮特地下令抓活的。孟获被俘后不服,诸葛亮就带着他观看自己的军营。孟获看到后,笑了:"以前不知道你们的虚实,因此兵败被抓。原来也不过如此嘛。如果您放我回去,我肯定能报仇。"诸葛亮也笑了,当即就释放了孟获。获释后的孟获却屡屡"食言",和蜀军作战打几回败几回。诸葛亮一连活捉他七次,都把他放了。第七次,孟获自己也不好意思了:"您确实是天兵天将啊,我保证,再也不会反叛了。"于是,诸葛亮首次上阵(刘备时期,他的形象其实类似于萧何,并不曾亲临阵仗)便七擒七纵(按照诸葛亮出师表及资治通鉴的记载,诸葛亮五月渡泸,七月孟获投降,前后只有两个月。象演义中那么大打出手看来是不可能的),顺利平定了南方。诸葛亮离开返回成都时却一反常态地任用了当地的人为官员治理,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诸葛亮则耐心说明:"如果留下我们的人治理,能不留兵?粮草就成了负担,不行;若不留兵,那么他们经此战乱又看到我们没兵,不是怂恿他们作乱吗?不行;他们毕竟是反叛过,自己心里恐怕会有所忌惮,我们再留下官员,又会引起他们的猜忌,不行。因此,我不留兵不运粮,双方相安无事而已。"就这样,在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南方的少数民族再不曾反叛,而他们进贡的金银牛马等则成了蜀汉重要的战略物资。回到成都后,诸葛亮就开始了北上汉中讨伐魏国的准备。
9 s, \% B6 H3 M$ {# B3 q黄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魏文帝曹丕病重。在弥留之际,他才立平原王曹睿为太子。曹丕的夫人原为甄氏,后来失宠后被逼死,另立郭氏为妻。这位郭皇后没有子女,因此太子一事一直悬而未决。曹丕虽然认为曹睿仁慈而且很有才干,但因为他的母亲就是那位失宠的甄夫人,并没有立他为正式的太子,直到去世前。曹丕不久后去世,享年四十岁。二十二岁的曹睿于是登基为魏国皇帝,史称魏明帝。
: A/ }; D3 p$ |. d0 U* h关于魏文帝曹丕,这里做一个简要的评论。曹丕在位的六年多,军事上虽然显得过于轻率意气用事而没什么建树,因此在以军事为主的演义中成了个小人。其实,曹丕并非昏君,他在政治上的作为还是可圈可点的。其中比较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9 M2 `- M+ O n, y! }; |( ~. [. y
" {: B$ F& s" l
第一,对于天下的饥馑疾苦,他一向比较关心。如三国志文帝纪载:(黄初)三年(222年)秋七月,冀州大蝗,民饥,使尚书杜畿持节开仓廪以振之;(黄初)五年……十一月庚寅,以冀州饥,遣使者开仓廪振之;(黄初)六年春……二月,遣使者循行许昌以东,尽沛郡,问民所疾苦,贫者振贷之;等等。 * n, [ x7 `2 D a3 k
7 ]7 S6 ~; M6 P( O, t F
第二,鉴于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乱政,他以法令的形式明文禁止妇人、宦官、外戚干预政事。继魏王位后一个月,就下令: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为金策著今,藏之石室。黄初三年九月再次下诏书: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 D3 |: P0 f; m' s8 S5 i# o4 M2 A
" [4 i8 E; @& o6 g% T- z第三,曹丕大力移风易俗,下诏禁止厚葬、淫祀。三国志文帝纪载:黄初三年冬十月甲子,表首阳山东为寿陵,作终制日“……吾营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饭含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匣……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祸由乎厚葬封树……若违今诏,妄有所改造,吾为戮尸地下”……。黄初五年十二月,再次下诏:“叔世衰乱,崇信巫史,至乃宫殿之内,户牖之间,无不沃酹,甚矣其惑也。自今,其敢设非祀之祭,巫祝之言,皆以执左道论,著于今典。” 4 T9 E0 N& i- Q3 h3 h1 g, V: g
/ A+ Y$ P* Q' n( Z; y第四,制定九品中正的用人制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