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13 00: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懿的军令得不到大家的理解是定式,但带来大家渴望的胜利也是定式。一个月后,雨过天晴。司马懿巡视后认为时机已到,立即合围襄平猛攻不息。云梯冲车弓箭投石,史称“矢石雨下”,同时挖地道竭尽全力。公孙渊这时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城中人多嘴巴也多,粮食已经吃光,饿孚遍地又怎能打仗?这样的窘境下,手下的人马也渐渐地有人开始投降。他没办法,派“相国”王建和“御史大夫”柳甫来请求投降,要司马懿退后一步然后他自缚出降。司马懿当即把这两个人斩首,写檄文明告公孙渊:“当年楚郑同为列国,郑伯出降时还袒胸牵羊。如今我身为太尉,又是代表大魏天子来讨伐你,你居然就派这么两个话都说不清楚的老头来!他们已经被我斩首示众。如果你真的有诚意,再派个年轻利索的来!”
, r, o/ N% M# g1 P# C \; R6 |, f$ I. a& N# f6 m/ u5 |" b& m' X
公孙渊无法,只好再派“侍中”卫演来,声称愿意先送儿子为人质然后亲自投降。司马懿嘿嘿冷笑不屑一顾:“军事上的大计不外乎五条: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则降,不能降则死。你们既然不肯当面授首,可以决一死战。人质?我不希罕!”(注1)眼看襄平覆灭在即,走投无路的公孙渊只好奋力突围,被司马懿截击后斩首于辽河河畔。司马懿入城后,点招燕国的公卿百官以及一些“伪军”,共有七千多人。司马懿一声令下,七千人人头落地。随后,司马懿开始清理内政,辽东连带着它的四万户三十万口重入魏国版图。公孙渊的权力夺自他叔叔公孙恭,自从将他叔叔公孙恭赶下台后一直囚禁,司马懿首先放了这位公孙恭。随后,他又把曾经劝阻公孙渊反叛而被杀害的大臣祭奠一番。当时渐进隆冬,来自中原的魏军哪里受得了辽东的严寒,纷纷来求司马懿多发一件冬衣(襄平城内有许多现成的战利品),司马懿也不同意:“这些都是国家的财产,我不能私自处置。”说完后,命令军中六十岁以上的老兵一千多人回家颐养天年,并对战死的士兵发丧。随后下令班师。
5 S; @0 a, x& T- d% }: ?- Y9 V+ g
当年冬,司马懿班师到了蓟县(今北京市郊)时,遇到了曹睿派来慰劳的使者。曹睿论功行赏,增封昆阳县为司马懿封地,使其封地达到舞阳昆阳两县(除曹魏宗族外,司马懿是第一个封地超过一县的大臣),并命令他回长安镇守。然而没几天,当司马懿到了白屋(今河南省境内)时,又接连几次受到了诏书,要他立刻回洛阳亲自面见曹睿。这样的“三日之间,诏书五至”而且内容相左,令司马懿大吃一惊,莫非宫廷有变?他当即抛下大军,和使者来个午夜狂奔,到洛阳的四百里路一晚上就赶到了(这个时候的司马懿,已经六十一岁了,真是硬朗)。
5 n3 J/ y* N3 o
7 r( c) u6 x9 t* b( z @# E$ t- B# i3 K司马懿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这翻来覆去的几份诏书背后确实有一番明争暗斗。曹睿在这一年的十二月病重不起。他自知来日无多,开始考虑起后事,先立八岁的曹芳为太子,并任命了大将军曹宇为首,夏侯献,曹爽,曹肇和秦朗五人为辅政大臣。这五个人中,秦朗是曹操养子,实际上全都是宗族,并没有考虑战功政绩威望资历都无可挑剔的司马懿(注2)。然而,曹睿信任的两个内臣孙资刘放与夏侯献曹肇私交恶劣,担心这些人当政后会不利于自己,因此趁只有曹爽在场时对病榻上的曹睿说曹宇难堪大任,曹肇秦朗调戏宫女目无法纪,并推荐了曹爽司马懿。曹睿极为愤怒,立刻着手修改辅政大臣的名单。曹睿问跟前的曹爽:“你能堪当大任吗?”曹爽这个废物却冷汗淋淋,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还得靠孙资刘放打圆场(这一幕,并不亚于后来刘禅著名的乐不思蜀)。曹睿知道曹爽是个绣花枕头,犹豫再三,但终于在孙资刘放的劝说下安排了以曹爽为首,司马懿为辅的新辅政班子,并专门任命了年富力强的孙礼为曹爽的长史。司马懿前后收到的自相矛盾的诏书,就是这一系列变故的“物证”。司马懿到了洛阳后立刻晋见曹睿。气若游丝的曹睿泣不成声,以最后的力气挤出了几句话:“我死后,后事就全靠您了。死没什么可怕,能挺到现在见您一面,我也瞑目了。”曹睿随后把他的两个养子曹芳曹旬两人叫来,指着曹芳说:“就是这个孩子,不要认错。”司马懿同样老泪纵横:“当年文皇帝(曹丕)把您托付与老臣时,我尽心竭力辅佐,这十几年的所作所为您都是亲眼所见啊。”经过这么一番费心劳力,曹睿的病情迅速恶化,不久后去世。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曹芳以八岁的年龄登基为大魏的皇帝,曹睿的皇后郭氏以太后的身份临朝主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