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在一次培训时课后听一位老者讲的故事。他姓姜,50年代初从上海来新疆支援边疆建设,后来一直没走,就留在新疆,他说已经离不开这里了。(他的儿女倒是都跑回去了,只剩他和老伴,蛮孤单的)
那件事发生在他进新疆的第四年,也就是1958年。老姜当时是乌鲁木齐一个运输队的司机,他们那个运输队任务很明确,就是负责运输全国各地来新疆支边的热血青年到不同的县"奔赴革命战场"。当然在那个年代是不会有空调大巴让你坐的,车队里清一色的解放大货车,还有当年苏联留下来的几辆旧的货车。支边青年们就坐在货车后面的翻斗里,拉上帆布就出发了。
1958年春天,老姜所在的运输队接到一个任务,负责运送刚从上海来疆的一批支边青年,目的地是南疆的阿克苏。按照人数,这次需要8辆车,限时5天到达目的地。我没有开玩笑,当年乌鲁木齐到阿克苏就是需要这么长的时间,第一天一般到托克逊过夜。第二天过干沟,在榆树沟过夜。第三天到库尔勒,加水加油。第四天到库车过夜。第五天到阿克苏。支边青年得在翻斗车里坐上五天,才能到目的地,可见当时的条件还是非常艰苦的。
那天一大早,车队里8辆车装满了来自上海的支边青年(男女分开),准备妥当就出发了。老姜是第8辆车,也就是车队最后一辆车的司机。
第一天很顺利到达了托克逊。第二天就要过干沟了。新疆的朋友应该知道,干沟是南疆各地州通往乌鲁木齐的必经之路,但是路况非常不好,由于要过天山,所以车要在山里绕来绕去,路非常窄,现在好些了修成柏油路了,从前就是土路,车开过去飞沙走石,能见度极差。所以干沟对于司机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老姜当时还年轻,而且是第一次过干沟,有些紧张,紧握方向盘,时刻不敢远离前面的车。
就在老姜战战兢兢开了半天的时候,将近中午,天忽然阴了下来。
本来能见度就低,老姜这下更不敢马虎,开得更加小心。开着开着,老姜忽然注意到,车子后面尘土飞扬,好像有一辆车跟着,老姜也没怎么管。过了一会,那车跟得更近了,老姜一瞄,嗯?这车好像也是车队的,很是眼熟,但能见度太低,老姜看不见车牌。看样子,难道是车队又增加了一辆车?老姜心里想着,也没在意。
就这样又开了半个多小时,那辆车一直紧跟跟着老姜的车,几乎是寸步不离。但老姜总觉得有些奇怪,车队新增了车,他怎么不知道呢?而且昨天一早那一批人,都在原来的8辆车里啊,那后面那辆车里坐得又是谁呢?但这一念头仅仅闪了一下,老姜也没多想,现在是开车要紧。
大概快要出干沟的时候,老姜注意到后面那辆车向自己左侧移动了一下,貌似是要超车。而这时老姜走的路段,是干沟最曲折危险的一段路了。老姜心里暗骂:早不超晚不超,现在路难走了超!但也没办法,超就超吧。老姜把车向右侧让了让。这时,那辆车已经快要赶上老姜的车了,老姜减了减速。忽然,老姜又有一种奇怪的感觉,那车还怎么不鸣喇叭?会开车的人一定知道,在路窄的地方超车,一定要鸣喇叭示意前面的司机让一让,在干沟这么严酷的路况下更应该如此。但这么大一辆卡车,超车怎么不鸣笛呢?这时老姜之前奇怪的感觉全都涌了上来,是啊,这车跟了那么久,从没听见它鸣过笛,似乎连发动机的声音都没有听见(旧时卡车发动机声很大的),就这么静静得跟着,太古怪了!还没待老姜再想,那卡车已经与老姜的车平行了,老姜望了望司机,一个很生疏的面孔,没有任何表情,两眼瞪着前面,老姜见到这张脸,总觉得有些诡异,但说不清诡异在哪里。那卡车很快就超过去了,透过车位拉开的帆布,老姜看清了,车里坐得都是女青年,很年轻的那种,而且看衣服,绝对是大城市来的。但她们的表情----与司机一样,没有任何表情。。。。眼神也有些发直。。。在超车的全过程中,老姜没有听见任何声音,就好像这车发动机压根就没开一样,连轮子的摩擦声,老姜也没有听见。
车子超过去了,没有向右并道,而是继续向前超,很快,就不见了踪影。老姜当时脑子几乎一片空白,自己也不知道怎样开出的干沟。
傍晚,车队到了榆树沟过夜,老姜第一个跳下车,数了一下所有的车,还是8辆,一辆也没多。老姜有问了问前面车的司机有没有见到一辆拉满女子的卡车超过去,回答都是否定的。有些司机还笑老姜想女人想疯了。。。。老姜又问了坐在自己车后的男青年,回答也是一样的:什么也没看见。。。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但那辆车却在老姜的头脑里存了一辈子,还有那司机和年轻女人的一张张奇怪的脸。。。1999年12月,老姜就去世了,没有迎来新的千年,同时,他也带走了发生在40年前的那段古怪经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