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607|回复: 3

中英长江炮战之谜 新中国成立前夕外交较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1 12: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o! x& A: s+ e! S& n& J: C
5 h2 G8 S1 V: W! Q6 o9 Q. h- ]# V! K$ X2 m4 ^6 _
% H; ^9 ^1 x& L4 z; v

9 U/ O. ?/ U6 P. T3 t/ ?* i0 E2 s: y, o6 t

) T) G) g/ s" `* S1 D  s2 p+ s) Y% ^8 `1 ^9 E5 M8 I
  4 b; S. P6 _( }& }/ b+ t
- N  [) P5 T* _1 w: M

: E) E) B& L8 O% _5 m1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雄师云集长江北岸,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一千多华里的战线上严阵以待,积极准备渡江作战。对岸,战备精良的国民党部队沿江设防,构筑立体防线。国共双方隔江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 }+ p, T& q7 o
' m3 M: ]# c; `7 ]    当时,国共和谈正在进行着,国民党希望划江而治,这在当时的实力对比下根本是不切实际的,蒋介石自己也知道,早已经准备着逃往台湾。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谈最后期限是4月20日,不签字,就打。
* d. ^" M2 d: ~7 Y, M) e
9 e9 K% N+ J( Q* U1 [  e; N1 G     4月20日清晨,长江之上雾气弥漫,漫漫江水缓缓东去,显得特别平静。谁也没有想到,几十分钟之后,一场震惊世界的长江事件即将发生,由此引发了一场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外交较量。
6 R. l4 O. [+ [5 d4 {* c* U! o; E8 Y( N5 n* n5 F

1 X; r1 J: U7 ^, A% Z2 s
4 V  D4 g, ]) i8 {: F    渡江战役前一天,英国皇家海军“紫石英”号若无其事地闯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区
/ k8 I0 u! I% J* b4 A) w* e2 u/ l" T/ l& r9 j+ ]
     4月20日,距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只剩下一天的时间。长江北岸,解放军渡江作战部队已经做好战斗准备,一门门大炮直指长江南岸,等待着总攻时刻的到来。前沿阵地的解放军观察哨所高度戒备,透过望远镜,密切监视着对岸的一举一动。 . E- M. f) `0 m  S; h( W7 s% d
9 s( Q) N# [6 |+ @& H
    上午8点30分,江面上的雾气还没有完全散去,解放军八兵团炮兵三团位于镇江以东45公里的三江营阵地观察所突然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 + U  q; Q8 k( L( m, m

: H, t- @- o% C' H    焦山下游约500米处,从薄雾中渐渐露出一个黑乎乎的庞然大物,一艘军舰在晨雾笼罩中,若隐若现,自上海方向由东向西驶来,若无其事地闯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区。
6 {! Y5 w- r2 j  ]3 e  s* f( T2 j: J" p; S3 k- s9 p9 C6 S
    这两军对峙阵前,怎么会突然冒出一艘不明军舰?这到底是哪国的军舰呢?观察所立即把这个情况向团指挥所报告。只见这艘军舰开足马力溯江而上,离解放军的阵地越来越近。透过晨雾,观察所炮兵已经清晰看到,军舰悬挂着英国米字旗,编号是F116。
7 T6 J# t6 c: V% d9 C8 Q$ I0 I2 R8 A) T4 i: \
    它就是英国皇家海军紫石英号快速护卫舰。
% Z. H5 O; m: W/ E0 l9 E3 x6 X& e& Z3 Z8 ^, S& n; k9 p$ y. G' [) `4 N
     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之后的100年间,外国兵舰在中国内河可以说是横行无忌。直到1943年中英签订《中英新约》,英国军舰在中国内河的航行权才被废除。 - e+ K( b1 \" v; ]; Z

. W8 E1 N3 ^$ s% F: e    既然已经废除了英国军舰在中国内河的航行权,为什么紫石英号还会在这个时候进入长江出现在国共两军阵前呢?
, ^/ C9 ?, s9 i9 t# }' \
# o% W& G# G* I8 l( Z0 e    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获取长江上海至南京段航行权有其不可告人的军事目的 0 E- ^+ s3 N: M* s9 R

( @- s! ^: L; |( p  Z     1948年末,解放战争大局已定,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岌岌可危。英国政府见国民党大势已去,要求当时的英国驻华大使拉福·斯玳文逊,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如下请求:由于中国国内政局动荡,请求实施英国在长江上海至南京段江面上的航行权,并在首都南京停泊一艘皇家海军护卫舰或驱逐舰。
% A; [  n" D& f* t! P  p% t) I+ Y  `2 e
    表面上,英国政府是为了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救助大使馆及英联邦国家侨民,但实际上,它有两个目的:首先,当时与南京地区的电报联系不仅慢,而且经常出错,因此,在一个港口停泊一艘配有先进通讯设备的军舰,有利于南京的英国大使馆与外界的联络。其次在南京停泊的军舰,可以凭借非常先进的无线电窃听技术,监听国民党政府和人民解放军的电报波长,获取急需的情报。
. D! K( }# Y8 m) r: [" ^& m4 ?! k9 ?8 X1 @3 z
     1948年11月,国民党南京政府同意了英国政府的请求,军舰每月轮换一次。
6 `# k! b  Y& X5 z
6 l/ z, C  \4 I7 B+ ?% p, [    斯玳文逊知道长江水域国共军队即将发生大规模战役, 1949年4月7日,他致电英国远东舰队副总司令梅登,请他不要在这个危险时刻派舰来南京轮换伴侣号。但梅登不以为然,解放军的炮兵在他眼里只是小米加步枪,是不会主动对英舰开炮的,即使开炮也不会对英舰构成威胁。4月16日,梅登决定仍派紫石英号前往南京,19日早上8时,紫石英号从上海前往南京。就这样,4月20日,经过一天的航行,紫石英号出现在国共两军阵前。
" J& r8 X% v2 }( Y/ r* c4 B9 N' }: W/ n( |- A: H2 b
& F1 ?3 r6 w% y- m9 O9 m

* `8 }+ T$ T, \7 [7 |8 n    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警告,紫石英号非但置之不理,反而向解放军开炮,事件爆发
  g; d* m7 y8 o6 z$ U: k; o5 c* f+ b
    面对这突然出现的紫石英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官兵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呢?
* }9 K8 p* b$ F$ d8 Z$ z8 |# Y: {* y8 B/ t; `- S
    在渡江战役前,中共中央有命令:如果和帝国主义军事力量发生冲突,我们不要打第一炮、第一枪,不要挑起冲突。如果他们敢于先打第一炮、第一枪,就要坚决予以回击。 , L' C1 l8 }, R) v4 e, K: z* @! q% E7 n
7 ~3 n6 L# V8 S
    紫石英号所处的三江营水面沿岸是长江附近水域的要点,地处长江、大运河和淮河的交汇处。这里地势高于周围,江面较窄,是很好的进攻出发地,而对岸扬中岛平缓、开阔的沙洲无疑又是一片很理想的登陆场。显而易见,这是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的关键位置。紫石英号的航线直接威胁到了解放军的渡江路线。
5 i- X! G: [  O( E' \! m" r+ C1 ^! g6 x7 R  i
    解放军前线指战员决定,向紫石英号鸣炮警告,迫使其撤离。早8时30分,解放军北岸炮1团向紫石英号左前方发炮警告。但紫石英号不予理睬,继续前进,在后主炮塔侧面展开大幅英国国旗以表明身份,同时又命令各炮塔转向我方炮兵阵地。 , T( U: J8 n2 o
* f" P+ z+ L8 H; ~
    警告后,整整过了一个小时,9点3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紫石英号之间终于发生了交火。
+ S1 u7 L6 p' w# k& X1 z. e& V1 \4 n3 i* G! ]5 W" K
    当时,究竟是怎么开起火来的呢?
( V2 w( m, i. I" ~
1 l# `) e1 y# \     1957年,英国导演Michael Anderson拍了部电影《扬子江事件》,从英国人的角度讲述了紫石英号事件: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警告,紫石英号非但置之不理,反而数炮齐鸣,向解放军阵地开火。解放军沿江部队予以反击,第一发炮弹从紫石英号上方飞过,落入江中。第二发炮弹直接把舵手室穿了一个直径3英寸的洞,舵手当场炸死,舵手倒下时,将舵卡死,紫石英号失去了控制,全速向前。9点35分,搁浅在玫瑰岛以西大约150码的泥滩上,动弹不得。从被炮火击中到陷于瘫痪状态,前后只用了5分钟时间。 / S9 W2 L) J4 [4 e' F, B& m
6 T7 H# S4 P* m/ J
    上午10点,解放军看到紫石英号上升起了白旗,立即停止了射击。不过,后来英国人说那不是白旗,那是印有英国国徽的旗帜,只是国徽比较小,他们没看见而已。究竟事实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如果英国人刻意隐瞒,那恐怕是与大英帝国的“面子”有关吧。 " b) T0 W9 L. j6 q, e
5 q4 S6 I* c+ O  P
    事件发生后,英国政府首先发表了一个十分简短的声明,称英国军舰在中国扬子江上遭到“敌对”部队炮火的攻击,英舰紫石英号被炮火击伤。声明含糊其辞,不但没提人民解放军,甚至连炮火来自长江的哪一边也没说清楚。
  Q7 |. h' u) Y+ U1 ]; ]" H( W3 k' r  v
    我国外交部解密档案中有份时任炮三团政委的康矛召于1949年4月26日写的《英国紫石英号军舰入侵我内河及我军还击后其受伤的经过报告》的文件,详细讲述了当时的作战经过:“四月廿日上午九时三十分,位于三江营阵地的炮三团七连视察所发现悬挂英国旗的军舰一艘,由口岸(东)方向驶向我军阵地,团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命令各连待命实弹射击,并指示:如英舰不向我射击,我们亦不向其射击,如英舰竟敢向我挑衅,立即坚决还击……紫石英号军舰通过七连第三炮位后,发现北岸我炮兵阵地,并首先向我开炮射击,我兵立予还击。”
$ N8 P' l! q6 F4 w; B% u" ^4 Q; M. m9 ]
: y+ `. g. S) G6 i% f    紫石英号受伤搁浅只是整个事件的开端,随后又有伴侣号、伦敦号和黑天鹅号等多艘英国军舰牵连进来,这几艘英国重量级军舰实战经验丰富,火力非常强大。 5 u1 Z& k; O# I& @# F4 Q2 K
& k& k) a1 U; V; o$ ?
    军事纷争越演越烈……
+ ]" J( ~7 t2 n, ]. w3 n7 \: o* e) s8 f火力更强的伴侣号驱逐舰杀来支援,结果逃跑速度创造当时长江航行最高纪录 8 \& ~0 e, j2 R8 w, L5 Z

- _+ {+ M. ~3 X, i' n1 Q0 t0 q: C     4月20日上午9点46分,受重创的紫石英号发出紧急电报,向停泊在上游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请求支援。
3 b, ?  |/ ^% L3 F  u. @* A; X4 m( u( J( W: I
    英国电影是这样描述的:下午13时半,火力装备更强的驱逐舰伴侣号赶来了,来势汹汹,一边开炮,一边快速航行,企图一举冲过解放军炮火的控制区,接近紫石英号。在靠近紫石英号时遭到解放军炮3团7连的射击,中弹五发。此后,这艘英舰便利用解放军火炮射界有限的弱点,躲进解放军射击死角猛烈还击。
5 L5 G( O  l5 A3 P
: g9 d+ @6 M0 B+ M9 R/ {* m    英舰上配备有八门114毫米主炮,加之舰炮射速较快,比较解放军的野战炮优势异常明显,给解放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和损失。随后,伴侣号靠近紫石英号试图将其从泥滩中拖走。此时,解放军炮3团1连的三门日制105毫米榴弹炮与附近步兵部队的37毫米反坦克炮先后开火。炮战前后持续了约两个小时,激战中,伴侣号两个炮塔被击毁,舰桥也被击中,失去了战斗能力。
" b7 u8 e/ ]! g% k: X/ t) |
8 d' v& P8 W  ?6 E. s% m7 @% w    弹痕累累的伴侣号,冲出火力网,一路仓皇逃窜。据英国解密的伴侣号航海日志上记载,当时他们的航速是29节(约相当于时速54公里),据说创造了当时在长江上航行的最高纪录,真应了英国谚语所说:逃跑的人总是跑得最快。 4 A! {% k, ?7 O/ ^/ q4 O7 n

% P6 M3 e! X, [3 p5 g3 b5 y' y- e* p    伦敦号万吨级重巡洋舰携解放军没见过的重武器登场,妄图武力解决紫石英号事件 # Q2 c8 j! y8 p$ y( r
) Z( V8 G/ u/ i9 N! d1 n: Q0 t% J
     4月20日的激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获全胜,英方当然不肯善罢甘休。 5 @# g4 D/ u( D

9 b5 S) Y0 o2 \% C2 z9 S% M* ?    英国远东舰队发出了Special Order of the Day——特殊命令。除伴侣号外,还派出伦敦号万吨级重巡洋舰和黑天鹅号护卫舰去救援紫石英号。其中伦敦号有八门八英寸重炮。八英寸,就是20厘米!那是当时解放军根本没见过的重武器。远东舰队副司令梅登计划用重炮压制解放军炮兵阵地,掩护紫石英号撤退。 - y/ o+ Y4 H: }8 ]3 C
7 R! o# \" N0 g) b+ R
    如此重量级武器登场,两军交手结局又如何呢? / j' L& p+ Z! v+ v# F

) A9 N; R. a8 @) Z# I7 \    当时解放军前委粟裕向中央的报告,记录了“伦敦”号的这次救援: # p6 n, l' }" o$ m; s
' D* F8 d  {& {7 @
     21日上午,英舰两艘,即伦敦号、黑天鹅号,一为巡舰,一为炮舰,由嘉兴向西行至七圩港以东时,速度减慢,沿途以望远镜观察北岸,在该段停留约两小时后,继续向西行,并将炮渐移向北岸,我亦通知炮兵准备应付。经七圩港时,该舰即向我阵地发射猛烈排炮,我即予以还击,该舰旋即西去,驶至泰兴以西江面时,复遭我炮击,复东返。沿途不断向我炮击,我亦不断还击,下午该舰即向江阴方向逃窜。据观察,该舰中炮九发,有炮两门为我击毁。我阵地被轰毁一部,并有68师202团团长邓若波、参谋长王保哲中弹阵亡,团政委侯葵负伤,共伤亡40余名,打坏民房多间,群众亦有伤亡。 " g: q! ~/ E, N7 X1 ^6 m( b/ P

+ {; [7 i9 H8 H6 I    而据英方统计,伦敦号共发射八英寸炮弹155发,4英寸炮弹449发,阵亡13人,伤54人。
1 p. l* D2 Q& \4 v5 N" G2 t. ^) {/ C) X& {/ L& _
    经过这场激战,远东舰队副司令梅登武力解决紫石英号事件的计划彻底破产。
# p% z* u4 K: P$ K/ m0 z
1 x8 s4 x8 \. ]4 C/ \: L& H( Y" t% @. b     到底是重炮先响还是解放军先轰了这没见过的家伙?叶飞将军回忆录里公布真相
2 L) d  C) P( F: K2 X) l* x1 Z& C+ x0 Q( M' h% x1 e
    这次炮战,留下一桩纷扰几十年的公案。那就是,到底谁先开的火?解放军前委向中央的报告中说是“伦敦”号先开火的,而英国人始终坚持是中方先开火。 : l+ f, l8 w8 [: Y, W  r0 h0 D5 u

1 Z4 B5 T  v6 L" }5 p    时任十兵团司令员的叶飞将军几十年后在回忆录中讲述了当天的情况,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 W/ h9 ?0 u% {1 L( v0 K% X- ?9 ]

' Z1 y' H4 e! U9 p     4月21日清晨,在发现英舰之后,23军阵地前沿的炮兵进入临战状态。10点左右,1排2炮炮长梁学路见英舰即将从自己的火炮射界内驶出,也可能是过于紧张,便一声令下“放!”,第一发炮弹呼啸出膛。炮声一响,其他各炮乃至附近阵地上的友邻部队误以为上级已下令开火,于是也纷纷开火,一场空前激烈的炮战就此爆发。
0 X  u+ V* k4 G# \1 G' n. a& {* d
! }2 [5 D. N! A, q* Y    野司来电话查询:“你们怎么同英国军舰打起来了?谁先开的炮?”我立即回答:“英国军舰先开的炮。”电话搁下后,我马上摇通了陶勇同志的电话。我说:“江面上的军舰是英国军舰,我们把英国军舰打伤了,上面来查情况哩。”陶勇同志气冲冲地说:“有什么好查的!我最好的团长都给他们打死了!文武双全的人才哪……”他说不下去了。于是我和陶勇订好了“攻守同盟”,不论谁问,都说是英国人先开的炮。 7 g/ Y+ S' _4 Y0 A

# U7 M' f0 l5 V3 f7 D7 @/ X( C    据说下令开炮的梁学路后来被关了5天禁闭,还得到了“梁前委”的外号。因为在当时,只有五位总前委才能够下令对英军开炮。 : Z% ~! A4 W0 z  _: n7 N' n9 |
# f2 o* h9 v% D% t" ?
    而23军军长陶勇,他得到了毛主席的一句评语,毛主席说:“那么喜欢打军舰,就去海军吧。”陶勇后来调到海军,任东海舰队司令。
! r  ?) ]0 M9 ^* S
0 W) }( c: O3 t6 a8 v& z    世界哗然,英国朝野震惊,关于紫石英号,艰难的接触和谈判开始了
' m; z. o; {8 b' z
; d. j/ j& \. _8 p! \8 I6 [     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4月23日,解放南京。此时,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仍然搁浅在长江之上,处于两岸炮火的监视之下,不敢有丝毫动弹。 * |$ P! o8 T) c7 v: D0 d. P2 f

: _$ I( A" A7 o9 M8 `    紫石英号事件令英国朝野乃至世界都感到十分震惊。一时间,纽约、伦敦、巴黎、日内瓦等地的报纸媒体纷纷在各自显要位置刊登相关报道。4月21日,伦敦自由党《新时报》称:英国人要问为什么在昨天于扬子江上被炮轰之英国船只,要恰在这个时候向上流航行呢?纽约《先驱论坛报》巴黎版军事记者撰文,认为英舰事件属“强有力英舰队的失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真正战斗力的一个“清楚的指标”。
- o& ]1 z2 z& Y: s
& i! [) G6 y" c* x3 o: F    在媒体的一片喧嚣声中,英国官方对事件的反应比较复杂。其中以保守党议员、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最为激进,他质询政府为什么不向中国派遣航空母舰武力解决。但更多的意见还是比较务实,英国政府开始寻求外交解决的途径,关于紫石英号,艰难的接触和谈判开始了。
8 `" d* l0 M' _- l4 B( t, I$ F6 D+ ?% T8 {0 o. Y
    英方希望早日与中共高层直接会谈,但由于双方没有外交关系,中方不承认英方外交人员的身份。8 @1 n8 H+ r" u

+ I+ `9 ^: z' E3 n; ?& {- ^+ _1 y     4月27日凌晨,炮三团政委康矛召收到了中央军委的电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指示:为创造和谈气氛,早日解决问题,以利日后中英友好,对紫石英号只采取监视措施,不准缴其武装、集中其人员、断其燃料,要协助其医治伤员,供给其生活用品。
* |0 K5 J: v6 a# V! _' M+ G
5 e* y3 b/ B2 I9 W, Q     5月24日至7月22日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前线司令部,中方和英方共进行了11次有关紫石英号的谈判。 1 W" N8 Y# F6 {$ C2 ]( j
& ~' ?7 }/ E6 A: o  J% L- r
    镇江前线司令员袁仲贤认为:英国军舰侵犯中国内河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阵地,这显然是一种侵略行为,这是中国人民所不能原谅的。而英方克仁斯则说:“请允我陈述:我无权讨论该事件之责任问题,我可否与袁将军讨论使紫石英舰安全驶离长江问题。” 7 h2 x+ ?9 g4 ~5 X
! M) G+ {+ ?; X
    从这谈判记录中可以看出,双方关心的问题完全不同。中方希望英方就原则问题道歉,而英方则避重就轻,希望中方先放走军舰。因此,双方谈判一直僵持没有任何结果。
8 u, d" Y& Y) |
+ |3 u8 B% U1 t$ f& W$ X0 i    中方以德报怨保障船员的生活,受伤水兵班纳斯特致信解放军表达感谢和惜别之情
+ w+ b" q5 ?& x0 k4 ?7 g9 \
+ F" L' E! Z4 @    谈判期间紫石英号上船员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中央对此也作了指示:“对紫石英号燃料粮食问题,许其向市上购买;并允许其晚间点灯及派人进城买报纸。”
2 K, I  B/ L9 q( W
/ w/ T' u( V7 r    根据紫石英号代理舰长克仁斯的回忆, 5月2日下午,炮三团政治部宣传股股长戴国良登上了紫石英号,转达来自南京刘伯承将军的信函,表示:只要紫石英号待在原地不移动,他可以保证其安全。8 Q  K5 J/ X6 d6 A3 p) _$ \

. q8 @5 }9 T4 u* Z    克仁斯非常高兴这次会谈的结果,并向戴国良提出了请解放军帮助购买蔬菜的问题。三天后的5月5日下午,一名当地商人,载去65磅马铃薯,还带去了一封信,邀请他们参加在镇江警备司令部举办的免费招待会。
( H: q' F9 l' ?; P+ l; R, D
3 ]+ p- S0 j7 s& Q8 K+ @, k    在外交部解密档案中有一封紫石英号受伤水兵写给解放军的信。写信的士兵名叫班纳斯特,在信中他向照顾他的解放军表示了感谢和惜别之情:“我要感谢你对我们所表示的好意,以及你们每一位给我们的待遇和关切,使得我们感到如同在家里一样,感到在离开时的难过。在我们与你们共处的短时间中,你和你们的士兵使我们非常快乐,我们还得到了很多朋友。”信中还写道:“我们但愿你和你们的人民能够有一天来看我们,让我们酬答一部分你们曾对我们表示的好意。我乐于说,我和我的同伴都信仰你和你们的人民所信仰的、为之战斗并获得成功的事业。我希望我的国家也将跟上新中国的步伐。”
( Z9 M" R: ?& T: [' i
' K0 U- f: d2 M/ Z    中方灵活外交,借台风放紫石英号逃跑,美国联邦调查局官员连骂英国人三个愚蠢 + _  t$ n6 z2 ?5 \5 @

, J* n9 k3 {. |3 W2 S' ~( F+ h8 F* {    中英之间的谈判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结果,一直到7月底,一个意外的发生,突然结束了紫石英号事件。
8 W5 m3 x6 R( L1 r+ J% i- r* L; F$ D* k1 ]" p4 K. }  F* K
     7月30日夜,台风来袭,解放军沿江许多炮兵阵地纷纷调整部署,疏忽了对紫石英号的防范。紫石英号乘月黑风高之夜潜逃,沿途只遭到解放军零星炮火的袭击,7月31日凌晨5时许终于逃到了海面,结束了它长达101天的被困生涯。 1 \3 s" v! ~2 }1 K. b2 L4 A4 u

* X/ q' w8 T) i4 C    此次逃跑成为皇家海军吹嘘了多年的一次成功突围。然而,英国官方却明确表示,紫石英号的逃跑未经政府批准,对其擅自行动极为不满。当时,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一位官员用三个“愚”字评价此事件:人家打仗时你把军舰开进去,是第一愚;受了伤又要派军舰去增援,和中世纪英国人在刚果河上打土著人一样,是第二愚;救不出有吃有喝就留在那里好了,而又要逃跑,是第三愚。 6 e0 y  E/ Z( g" `# s" m+ ]" m# u

" [. J0 A  g, d3 q    而中方对此又是怎样的反应呢?
8 s( k6 F& N* `% v; ~. v1 y  I& D! e. {
* w9 S' [5 F, [; i+ q    在一份中央给前委的电令中这样写道:如果英舰接应紫石英号或紫石英号擅自逃跑,则给予坚决打击,但在打击紫石英号时不要将其击沉。
8 D& M% d* }9 M" J; [# C1 r
, Q8 ?" }. B' g/ \    前线指战员对中央的指示心领神会。有史学专家分析,事实上,在无法获得英国政府的认错和道歉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不愿因此耗费过多的精力,面对紫石英号的逃跑,持默许态度。而在事后,中方除了发表一个声明予以谴责外,再无进一步反应。 % r0 @5 }0 g( E/ |/ c9 ?' Q
. x/ U# L6 U: f& k) K: _( D
    可以看出,从紫石英号的顺利逃脱中,显示了当时中方灵活的外交政策。一场震动世界的外交事件,就这样结束了。
  c$ F& w6 k! U- \: t0 D+ J( `9 ?4 ~8 `$ u% y/ D0 o3 Z* X! m
    英国成为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紫石英号的最终命运极具戏剧性
0 D; i' z: u/ S+ u& u. V
  O, ]4 K5 V$ R' p  b    与长江事件同时结束的,是外国兵舰在中国内河横行的历史,是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炮舰政策,是上百年来“弱国无外交”的局面。而英国也成为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 , d$ r) R/ X8 k& ]- h
+ c+ K/ ]8 Q( g2 o1 J* u
    而关于紫石英号的最终命运,则极具戏剧性:在英国导演Michael Anderson1957年拍摄的电影《扬子江事件》中,英国皇家海军慷慨地把紫石英号提供给剧组随便折腾,军舰在拍摄爆炸场面的过程中受到严重损伤,不得不在拍摄结束后,被解体回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发表于 2010-5-21 16: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犯贱啊 何必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14: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打他个王八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2 16: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卤猪鼻子到此一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2-24 04: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