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福是海上方士,他几次上书东渡日本,终获得秦始皇恩准。秦国“费以巨万”组织船队并“五谷种种百工”,由徐福率队出海。' T/ D ?% T( B" c/ ?) y3 w- I+ x
2 r7 v1 H" Q5 p+ M; I 其实,“欲威海外”是秦国诸先王一直萦绕于怀的夙愿。秦穆公问由余圣者国界若何?由余对曰:“臣闻昔者尧有天下,饭于工簋,饮于工?。其址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西至日月之所出入者”。秦之早期,自穆公、经康、共、桓、景、哀……直至武、昭、孝文传至秦始皇,共十九位君王,于理想国界,向往日出之地,未曾稍变。熟知此一国情而又操持秦国两朝朝政的吕不韦,自是要把这一思想写进他的《吕氏春秋》,而秦始皇,自也会心领神会地加以接受的。于是,敢于请缨出海,与秦始皇“欲威海外”的抱负不谋而合的徐福,立即获准,成了有史以来受遣出海的第一人。徐福利用大秦帝国当日所有领域的先进科技成果,能工巧匠并数千童男女,组成浩浩荡荡的庞大的船队,轴舻相接,辎重如山,浩荡出海。而徐福也果然不负所望,以当日尚未十分发达的造船与航海技术,大无畏地凌驾汹涌波涛,率众作出如此一桩震古烁今的渡海壮举,从而使自己成为中国航海史上传诵千古的历史名人。
3 a; F2 ^1 e3 T* Q3 Y
5 F. e5 d9 y! A中国有史记载第一次航海0 E A6 P' l. L5 v
1 a- T, @3 q2 {3 C, r 元前221年,秦王赢政横扫六合,以极大的魄力和才能,统一了中国。国事初定,秦始皇便四处周游,一来为了巡政,二来便是寻找“长生不老”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巡游来到东海岸边,在这里,他看见大海深处海市蜃楼,如仙山琼阁,美不胜收,惊异之余,心甚往之。于是征召大批方士,询问海中神仙与仙药事。一个叫徐福的方士来到了秦始皇的行宫,上书秦皇,“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秦王大喜,立即下诏征童男女3000,百工技艺之人,携带五谷等物,由徐福率领,东入大海“求仙”。2 S) M4 C6 n+ E9 n$ z) E* X8 @
) u- M: ]3 g4 L; H9 D6 E/ p 徐福,史籍对他没有太多的记载,今天只知他是江苏省赣榆县人,没有任何航海经历的记载,然而,公元前219年,他却率领一支庞大的船队,从山东琅岈,浩浩荡荡地启程东发。不久,这支船队便消失在汪洋之中,从此、杳无音讯。2200多年来,徐福船队的去向。 ! K6 B) p0 ?* ^' x5 O5 j5 S/ ]1 q
一直是一个谜。史圣司马迁说,徐福到了一个“平原广泽”。但这个平原广泽是哪里呢?/ i- v5 M3 M3 a( k# d
! e6 { W6 N0 q2 s' [# \0 J 近年来,日本在徐福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权威地宣布:徐福当年所到的“平原广泽”是日本;日本皇室人员也不无骄做地称,徐福是日本人的祖先。
2 T" {8 M/ _' j0 s! _8 t3 I* @% Q0 Y% F1 j- S8 u3 j1 C
据日本人考证,徐福从山东琅蚜出发不久,便在海上遇到了一场持续数大的大风暴,船队被刮到朝鲜半岛,在朝鲜半岛稍事停留,他们便南下到达日本九州。在九州熊野县新宫市的波多须浦登陆,现在这里的伊万里湾还有“秦津”之地。上岸后,徐福经武雄进入筑紫平原。1966年,这段路途上发现了“阿房宫朝砚”。徐福的人马在筑紫平原中心佐贺屯扎了9年,至今,佐贺地区还保留了不少有关徐福的遗物和传说。该地的“金立神社”即为祭祀徐福所立;每年4月27日,该地还要举行为时3天的“徐福大祭”,这是佐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祭典;每年秋收后,当地居民要以“初稻”奉献金立神社的徐福。佐贺平原是日本稻作的发祥地,当地居民深信这些农作技术是徐福传给他们的祖先。
7 Z- h( y4 `2 l- r) E: Q- N0 t9 L- |) z a
在佐贺逗留之后,徐福又折回九州岛,到了高千穗的“日向”,在今歌山县的新宫之地停驻了3年。尔后又到了伊势湾腹地,进到内陆檀原,并在此称王,最后在富上山麓终其天年。卒年不详。
3 M, p. K, o2 r- a& R% @0 Y0 h; G/ a/ w/ Z2 q. @" H0 \- F
考古遗迹和传说证实了徐福漂流到了日本,现代人类学也为此提供了佐证。1954年,日本学者历时5年,用人体解剖证实,日本人的头盖骨指数大多与中国浙江、江苏、安徽、福建人完全相同。
3 W! U( {( n1 \1 W b+ r- v
" u$ H$ f( O9 F* j0 t 无怪日本裕仁天皇的御弟三笠宫在给“香港徐福会”的贺词中动情他说:“徐福是我们日本人的国父。”- W- [& I1 x1 h, J, d& d+ l
3 _4 Y( a- T. G
如果真是这样,徐福比起他的先辈和后辈许多大航海探险家来,对人类的贡献就难以尽书,他发现了日本列岛,创造了一个伟大的民族。; a( E0 I1 z6 w8 k+ N k- w
$ T1 X9 F" d) K( ?& a. g [
其实,用不着这多考证,徐福在那样的历史时期,在那种迷信的思想观念和技术装备下,面对生死莫测的大海,果断地出洋,如果不是坚信在海的那一侧,有一块可供生息的土地,他可能如此贸然行事吗?他的船队带着可以繁衍后代的童男女,可以创造世界的百工技艺之人,以及可以提供不绝的粮食的谷物,不正是他已经做好了发现新陆地的准备了吗?而这种准备,是如此周到与大胆,这是一种超越时代观念的智慧。
) t, o" N: }! v' O3 I
. C* ]6 e! [& L# r& n8 a) x 徐福的动机显然是为了探险,不管他是否真的到了日本,或是其他可供生存的地方(也许他的船队被风暴吞噬在大海之上了),他的孤注一掷的探险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求索、坚韧顽强和智慧聪颖的气质。徐福是中国有史记载的探险第一人 3 k9 J& q) D: ^2 [5 P, k- T
0 j/ F7 Q8 W$ V/ _2 `0 a5 g6 k% O徐福东渡之迷; m/ _( m" g2 Y* O) V; r" x! V
. r0 ~ H3 C* {0 y% \) G 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携带“五谷子种”,乘船泛海东渡,成为迄今有史记载的东渡第一人。徐福东渡把秦代文明传入日本,促进了日本社会由绳纹时代向弥生时代的飞跃。徐福在日本被尊为农耕神、蚕桑神和医药神。日本纪念徐福的祭祀活动历千年而不衰。但是,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第一次记载徐福东渡活动以来,也把与徐福有关的疑谜留给了后人。
; g! _* O( y) w( v# B t% A& Q# i# c! p- @1 M9 X. X6 Z$ [
首先是徐福故里在哪里,也就是说徐福是哪里的人?在《史记》里,司马迁把徐福记为“齐人”。由于“齐”是一个历史概念和广义的地域概念,它既包括战国时的“齐国”,也包括“齐地”的含义,同时还包括秦朝的“齐郡”含义,因此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徐福故里之争。根据史书对“齐国”、“齐地”、“齐郡”的界定,史学家提出如下推测:如果“齐人”之齐是指齐国,则现在的赣榆、琅琊、黄县(今龙口市)等都包括在内;如果只指齐地人,则赣榆就被排除之外,而只包括琅琊、黄县等;如果是指齐郡,则琅琊也被排除。: f. B4 }4 F0 i, d) Y* R3 S
" U* }# ]8 G' k. f 其二是秦始皇为何支持徐福东渡。《史记》上说,秦始皇不惜以巨资支持徐福东渡,是为了寻神山仙药,求长生不死药。但是,史学界有人认为,上述看法可理解,但是派遣徐福东渡的真正目的是“以示强威,服海内”。还有的认为,支持徐福东渡的目的是寻找先人的足迹。秦始皇认为自己是赢族的后代,所以派人去瀛洲寻根。; w8 d' `: t5 V) w7 X" J. J! K
* P$ v5 v; a9 c4 T( x) w# f
其三是徐福的船队从哪里启航?关于这一点的主要说法有:河北省的秦皇岛和黄骅附近说,浙江省慈溪和舟山说,江苏省海州一带(现在的连云港赣榆县)说,山东省登州湾(龙口市黄县)及胶州湾徐山(青岛)琅琊、成山头说。
$ b7 P4 h! O# H3 n( X9 Q
1 `! Y& c: ~) p* U+ e2 ^ y3 B: x 其四是徐福东渡到达何方。多数学者认为,徐福到达的三神山不是什么海市蜃楼,而是指日本列岛。还有的认为,可能去的是吕宋岛。还有的认为是去海南岛等等。3 ?9 a0 o8 A" l
/ v, o) u0 h' ]' q1 f& E 其五是谁是徐福的后裔。现在一些日本人说自己是徐福的后裔的理由是,在日语中,秦与羽田的发音相同。前日本首相羽田就称自己是徐福的后裔。还有的人认定徐福即日本的神武天皇。! Z. J' y$ m8 w) Z
, }, a! [6 b% S! E5 D, ?
传说掌故
# Y! u& V I0 k$ K6 y: J
- f" i W8 E8 r& _ 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到了山东沿海的琅琊(今诸城东南),齐人徐福与一些人士上书秦始皇,声称海中有三座神山,请求秦始皇派童男女和他一起去求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听信了他的话,派数千童男女乘船随他出航。经过几年,花去了许多费用,并没有得到神药。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巡幸琅琊时,徐福恐怕受到责备,便编造谎言,说是蓬莱药由于海中有大鲛鱼,受到阻难,一定要派善于使用连弩的射手去才能排除困难。据徐福东渡后20年出生的伍被和淮南王刘安的对话中透露,这次秦始皇又派徐福率童男女3000人,装载五谷种子、技艺百工下海。徐福航海到达日本本州和歌山。徐福及其船队在抵达北九州的大岛后,进入濑户内海,远达纪伊半岛。至今在和歌山新宫町东南有蓬莱山,还有徐福墓,墓前石碑上刻“秦徐福之墓”五个汉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