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5-15 00: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急的读者当然急于知道究竟哪一种是《推背图》的真本,可是这实在“说来话长”。但如果非要用一句话回答,那只能说:可以说全都是真,也可以说全都是假。还是让我们从头说起吧。?
李淳风实有其人,在《旧唐书》、《新唐书》中都有他的传。他是唐太宗时人,博通群书,精天文历算阴阳之学。他曾经主持铸造浑仪,编成《麟德历》以取代过时的《戊寅历》,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文学家。但他在史书中又被描写成一个预言家,在小说中更成了出阳入阴,兼判冥事的半仙(故事虽然在《西游记》中为大家所知,但最早却是见于唐人的笔记《朝野佥载》)。新旧《唐书》的《李淳风传》中都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它与《推背图》关系极为密切,我们把较为详细的《旧唐书》的记载征引如下:
初,太宗之世有《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尝密召淳风以访其事,淳风曰:“臣据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歼尽。”帝曰:“疑似者尽杀之,如何?”淳风曰 :“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且据上象,今已成,复在宫内,已是陛下眷属。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仇。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太宗善其言而止。(原文大意是:在唐太宗是时代,社会上出现了一本《秘记》,里面说:“唐代在三世之后,将有女主武王取代其天下。”太宗皇帝就召来李淳风,让他细访此事。李淳风说:“我据天象推算,此事的朕兆已经形成了,这人已经出生,而且就在陛下的宫中。从现在开始算起,不过三十年,她就要据有天下,几乎要把唐朝子孙诛杀殆尽。”太宗说:“把宫中那些可疑的人都杀了,你看如何?”李淳风说:“这既然是天意,就没有逃避的办法了。该称王的那人是死不了的,你杀的人再多,也不过是些无辜的人。而且根据天象,此人已在宫中,并且是陛下的眷属,再过三十年,她就年纪大了,那时她的心肠也软了些,即使取代唐的天下,可能对陛下下的子孙不会杀伤过烈。如果陛下现在把她杀了,上天一定会重新生出一个更年轻的。此人年轻,性情可能更为狠毒。如果这样,陛下的子孙也许就真得被杀光了。”太宗觉得此言有理,于是就罢手了。)?
什么叫《秘记》?秘记又叫谶记,还有其它象谣谶、谶语、图谶、图书之类的名字,其实是一种政治性预言的抄本。它起源很早,起码不晚于春秋。它用口头形式流传时叫谣言,叫谶语,写成文字、绘成图形就叫图书、秘记。大家都熟悉的陈胜在大泽乡,往鱼肚子里塞了块帛,上面写了“陈胜王”,便是图书;而让吴广学着狐狸的声音叫出来,就是“谣言”了。唐太宗时流传的“秘记”,其实也是这类东西。“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谣言是谁造的?已经无从考察,但总不会是武则天家族的朋友。唐太宗虽然天纵神圣,可是遇到这种江山社稷的大事,自然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于是太宗皇帝就吩咐李淳风用法术去搜寻,然后杀掉以绝后患。在防止政权易手的问题上,中国历代的大政治家们是“英雄所见略同”的 ,即“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然而据《唐书》所说,太宗皇帝只听了李淳风一套“天命难违”的话,就再也不追究了。于是我们便从这故事中看到了李淳风数术的高明和李世民的知天命而行仁政。但是事实似乎并没有这样简单和圆满。同样是《旧唐书》,在《李君羡传》中还记载了另一个故事:
贞观初,太白频昼见,太史占曰:“女主昌。”又有谣言:“当有女主王者。”太宗恶之。时君羡为左武卫将军,在玄武门。太宗因武官内宴,作酒令,各言小名。君羡自称小名“五娘子”,太宗愕然,因大笑曰:“何物女子,如此勇猛!”又以君羡封邑(封为武连郡公)及属县皆有“武”字,深恶之。会御史奏君羡与妖人员道信潜相勾结,将为不轨,遂下诏诛之。(大意:贞观初年,太白星屡屡在白天出现,太史令占测的结果是:“女主昌。”要有女皇帝兴起。当时又有谣言说:“要有女皇帝统治天下。”太宗听了很不安。当时李君羡做着左武卫将军,把守着玄武门。太宗在一次宴请武官的时候,做了一个酒令,让每人都说出自己的小名。到了李君羡,他说自己的小名叫“五娘子”。太宗听了一怔,立刻想起了“女主昌”的预言。但他旋即大笑道:“什么女子竟能如此勇猛!”下来后,太宗再根据李君羡的封邑是武连郡公,官职是左武卫将军,把守的是玄武门,再加上又叫五娘子,显然“女主武王”就是他了。于是他就硬给李君羡安个罪名,把他杀了。)
李君羡究竟是否与妖人有勾结,这本来就是疑案,反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为了自己的江山,万岁爷怎么干都是有理的。于是防患于未然,李君羡和他的全家都丢了性命。但现在问题就来了,清代的学者赵翼一针见血地说:
唐太宗何果于除宫外之功臣,而昧于除宫内之侍妾也?此不过作传者欲神其术而附会之!
既然天象已经说那“女主武王”已在宫内,为什么太宗不去狠心除掉,却去杀宫外的功臣呢?何况武媚娘姓氏俱在,比“五娘子”更能合谶呢!说透了,这其实不过是为李淳风编的神话而已。按《旧唐书》所记载的李淳风故事,本事见于《感定录》,今存《太平广记》卷二一五,《旧唐书》原封不动地把“小说家言”搬进《李淳风传》,实在失之于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