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851|回复: 1

吸血鬼:暗夜里寻找生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9 10: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没人黑夜的身影渗出血……
  古代有渴血的神灵,中世界出现嗜血的恶魔。
  15世纪,欧洲教会承认,世上有僵 。
  叁百年後,大家口耳相传,
  吸血鬼害怕大蒜和十字架。
  浪漫文学作品让德古拉伯爵享誉全球。
  电影中的吸血鬼或战栗骇人,或流露人形。
  这在暗夜里寻找生命的灵,
  行迹难测,形象多变。
  
  第一章:血的情结
  第二章:教会承认恶灵存在
  第叁章:属於吸血鬼的时代
  第四章:从血中复活



第一章:血的情结
  
  
  蛊惑人心的血
  
  
  人类创造了许多在夜里活动的精灵,其中,吸血鬼独具特色;她是僵
  ,必须吸活人的血才能永远生存下去。吸血鬼应该是产生於与血有关的幻想--血这宝贵的液体是生命力的象征,人若因受伤失血,便有性命危险。这种关於血的观念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代,看来是不会错的。第一个可靠的记载,是在中亚波斯发现的一只史前的陶罐,罐上有一幅画:
  一个男人和一个想吸他血的魔鬼搏斗。後来,巴比伦的女妖利利图(Lilitu)以吸儿童的血闻名,这个传说距今也有好几千年了。还有一些作家认为,关於吸血僵 的传说,最早产生在公元前6世纪的中国。
  
  在地理和年代方面,我们无需详尽考证,便可以知道,自古以来,人类就在想像的世界里杜撰出无数渴血的精灵。无论是在中国人、印度人、马来人、还是波里尼西亚人、阿兹特克人(Azteque)或爱斯基摩人的社会里,都有这方面的证据。这些精灵严格说来,并不能称为吸血鬼:吸血鬼
  乃是欧洲文明的产物。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明的摇篮,而发端於犹太人信仰的基督教传统,又是欧洲伦理法典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到这些古文明当中,去寻找吸血鬼的起源。
  
  
  
  
  
  

  古希腊罗马神话里的鲜血和死亡
  
  
  古希腊人在鲜血和冥界间建立神秘的关联。古希腊史诗〈奥德赛〉(Odyssee)第11卷里,希腊战士尤里西斯(Ulysses)祭献绵羊的血召英雄们的亡灵。占卜者蒂雷西亚斯(Tiresias)、他的母亲,以及其他死者,在饮了祭献的血後都暂时恢复生气活力,与尤里西斯交谈起来。
  
  把鲜血和冥界连系在一起的观念,在基督教盛行以前,看来是颇受重视的,所以古希腊罗马神话里有许多吸血的神,它们的外貌像女人,例如人面蛇身女怪和半鸟半人女妖是人头鸟身,会到摇篮吸新生儿的血,或让睡梦中的年轻人元气尽失。恩浦萨(Empusa)是幽灵之神赫卡忒(Hecate)
  的侍女,一个长着铜脚的恶魔,可以随时化身为漂亮的少女,诱惑睡梦中的男人。拉弥亚(Lamia)是埃及王柏洛斯(Belos)的女儿,她的几个孩子被众神之父宙斯(Zeus)的妻子赫拉(Hera)杀死。拉弥亚为了报仇,於是变成怪物,吞吃儿童或者吸他们的血。
  
  人面蛇身女怪、铜脚恶魔和半鸟半人女妖等,与罗马尼亚西部,特兰西瓦亚(Transylvania)地方的吸血鬼无直接关系。不过,表示半鸟半人女妖的字“stryge”,与罗马尼亚人从17世纪以来称吸血鬼的“strigoi”,两个字竟有点相似。这些古代世界的神就像现代的吸血鬼一样,都趁
  受害者熟睡时吸他们的血;但有一点与现代吸血鬼不同,人面蛇身女怪、铜脚恶魔和半鸟半人女妖都不是僵
  ,而是脱离了躯体的神,要诱惑人时能变成人形。这个特点让人想起基督教时代的女恶魔。这些女恶魔纠缠睡梦中的青年男子,和他们交欢,使他们精疲力竭而失去活力,甚至送掉性命。
  



  “整个肉体的灵魂,就是它的鲜血”
  
  
  根据犹太教教士的记载,与人面蛇身女怪相当的利利特(Lilith),是巴比伦女妖利利图的前身,在创造夏娃之前是亚当第一个妻子。利利特被亚当抛弃以後,就变成众妖魔鬼怪的女王。她和人面蛇身女怪、半鸟半人女妖一样,也吸婴儿的血,也会让熟睡的年轻男子丧失生气。在希伯来人
  眼里,利利特违反了绝对的禁忌,因为摩西律法禁止吃活物的血:“所以,我对以色列的孩子说:‘无论什麽活物的血,你们都不可以吃;因为一切活物的血,就是他的生命;凡吃了血的人,都会受到惩罚。’”(〈利末记〉,第17章,10至14节)
  
  希伯来人对血始终怀有一种复杂的情结,同时把它看成是生命和不洁的象征。血是身体的灵魂,而生命是神所赐予的,只有上帝才能主宰生死,因此血有神圣的一面。但血同时又与人类的不幸有关:亚当的女伴屈服於魔鬼的诱惑,犯了原罪;因此女人的月经便被视为不洁的伤口,是上帝对
  夏娃後裔的惩罚。在希伯来人的传说里,月经是一切不幸的根源。女人在月经期间不得在公共场合露面,一旦她出现了,就会引起灾祸,例如面包不发酵,酒变酸和谷物歉收等等,而且无论如何不能行房,因为她不洁净。所以对希伯来人来说,血有一种灾难性的意涵,凡是有血的地方必有罪恶。
  




  基督教重振血的声誉
  
  
  〈圣经.新约〉教诲我们,耶稣用自己的血拯救人类。在十字架上殉难前,耶稣和使徒共进最後晚餐,以葡萄酒和面包象征自己的血和身体,并说这血有赎罪的价值。〈约翰福音〉甚至强调血产生的功效,以致早期教皇不得不提出意见,反对只从字面上来解释最後的晚餐。担心一旦这样解
  释,一些异教仪式可能会死灰复燃,例如用人祭献,或在仪式上吃人。
  
  772年,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制服古日耳曼人的一支--萨克森人(Saxon),使他们改信基督教。785年,他颁布了〈萨克森异教徒地区基督教之权利〉的敕令,迫使萨克森人接受洗礼。依这道敕令,凡是把异教信仰与圣餐中面包和葡萄酒视为耶稣身体和血的想法
  混为一谈,以及大办人肉筵席的萨克森人,一律处死。尽管有了这些预防措施和禁令,在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里,血仍然被赋与超自然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又得到鬼神学的渲染,由此产生吸血鬼迷信。11世纪,一些巫师和医生认为血有赎罪的功用,同时滥用对圣母玛丽亚的崇拜。他们开出的医治百病和延缓衰老的药方,竟然是喝处女纯洁的血。
  



  死后的生命--附体的鬼魂
  
  
  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强调极端唯心主义,主张“逃离身体”。这种思想认为人死后还有生命,这是在吸血鬼迷信形成的过程中,基督教所起的另一种作用。身体只是物质的躯壳,所以会腐烂,而灵魂却能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生存,以等待在末日审判时复活。罪人若能悔过,尤其
  是在死前接受涂油礼的仪式,他们的灵魂就能因赎罪而得到拯救。凡是没有接受临终涂油的人,或者没有葬入圣地的人,例如自杀或被开除教藉的人,是注定不会得救的。按照基督教的解释,这些人就是“受难的灵魂”,既不属於今生,也不属於来世。关於鬼魂和吸血鬼的迷信於焉而生。
  鬼魂和吸血鬼不一样,鬼魂是不再有肉体躯壳的幽灵,因而对人无害;吸血鬼则是附体的鬼魂,是被炼狱里跑出来的灵魂所侵占的躯体。

  吸血的死
  
  
  11世纪,有人发现死人的 体离开了坟墓,而且完好无损,一些谣言於是流传开来。德.普朗西(Collin de Plancy)的〈地狱辞典〉,记载了一个事件:1031年,在法国南部里摩日(Limoges)开第二次主教会议时,德.卡奥尔(de
  Cahors)主教说,他的教区里有个开除了教藉的骑士死了, 体几次被人在离坟墓很远的地方发现。北欧的传说里,也有吸血僵 的说法。爱尔兰的克尔特人(Celt)曾把自己的信仰带到冰岛、斯堪地纳维亚诸国和不列颠群岛等地,所以北欧吸血僵
  的传说,可能已与中世纪的基督教结合在一起了。从12世纪开始,在英国用拉丁文写的编年史里,例如1193年梅普(Walter Map)所写的〈法庭琐事〉,以及1196年德.纽堡格(William de
  Newburgh)的〈英国国教史〉,都找得到类似的例子。这两部着作里有各式各样的故事,都是关於被开除教藉死人的故事。他们每天夜间从坟墓里出来,纠缠自己的亲人,造成一连串离奇的死亡。可是,打开他们的棺木,仍然可以看到 体完好无损,而且还沾着血迹。唯一能让他们不再装神弄鬼的办法,就是用剑刺穿 体,再点火把 体烧掉。英国编年史家找不到一个专门的术语来形容这类僵 ,便称他们“吸血的死 ”(cadaver sanguisugus),其实就是後来说的吸血鬼。不列颠群岛是最早形成吸血鬼迷信的地方,不过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为止,这种迷信现象还不普遍,并未在当地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
  



  传染病和迷信一起流行
  
  
  到了14世纪,吸血鬼迷信才真正形成风气,主要流传在中欧的东普鲁士(Prusse orientale)、西里西亚(Silesie)和波希米亚(Boheme)等地。以前,迷信吸血鬼是无关宏旨的现象,现在则蔚为气候,普遍的程度不下於同时期肆虐的瘟疫,而且与瘟疫结合了。为了避免传染瘟疫,人们常常不确定病人是否死亡了,便仓促将他们掩埋。几天后打开墓穴时,会看到保存完好但还沾有血迹的 体。其实不该把他们想像成吸血鬼,因为这些人在临终时可能痛苦万分,想从棺材里挣扎出来,但徒劳无功,因而受伤流血。後来,在莱恩夫特(Michael Ranft)1728年的名作〈随意在坟墓里咀嚼的 体〉里,甚至谈到了自我吞食。在迷信风炙烈的14世纪,吸血鬼传说由於瘟疫而广为流行。1343年,普鲁士男爵德.莱登(Steino de Retten)死於瘟疫,葬在德意志古国劳恩布鲁格(Lauenbrug)。然而,在他身後,仍有几个人信誓旦旦,说在坟墓外又见到了他。为了让德.莱登的灵魂安息,人们只好挖开墓地,用剑一举刺穿了他的遗骸。
  

  15世纪的两个凶神恶煞
  
  
  14和15世纪,吸血鬼迷信在西欧相当罕见。不过在法国,1440年的德.莱斯(Gilles de Rais)事件却轰动一时。他至今仍与吸血鬼传说密不可分--法国小说家于斯曼(Joris-Karl Huysmans)在小说〈在那儿〉(1891)里,把他描绘成不折不扣的吸血鬼。
  
  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德.莱斯男爵是圣女贞德(Jeanne
  d’Arc)的战友,贞德遇俘之後,男爵隐退於马什古尔(Machecoul)和蒂福日(Tiffauges)的领地。他後来迷上炼金术,希望在血里发现点金石的奥秘,以获得财富和权势。这些实验使他丧失心智,把大约叁百个儿童折磨至死。其实,德.莱斯这号人物更符合吃人妖魔,或法国童话中,杀害六个妻子的蓝胡子形象,但长长被归类为“吸血鬼”。
  
  比德.莱斯更能代表吸血鬼的,是多瑙河畔瓦拉奇公国(Valachie)的督军弗拉德四世(Vlad IV)。他有两个绰号:“特普”(Tapes,施木桩刑的人),以及“德古拉”(Dracula,魔鬼或龙的别称)。弗拉德曾打败来自奥图曼(Ottoman)帝国的入侵者,解救了自己的国家,成为罗马尼亚的民族英雄。但他是吸血的暴君,为了作乐而把上千万的人用尖木桩戳死。弗拉德的暴虐行 为,替当代的许多编年史家增加丰富的素材,把他写成一个传奇人物。现在,他的名字已与吸血鬼分不开了。他的残忍行径在四百年後,引起英国作家史托克(Bram Stoker)的注意,写成〈德古拉〉一书,创造了一则现代神话。
发表于 2009-1-22 00: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小说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2-23 05: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