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冤将,顾名思义,要大大的名将,大大的冤枉,小小的不算,最典型的比如岳王,袁大督师,标准有几个:蒙冤指数,很好理解。惨烈指数,指死状之惨。影响指数,对战局,时局的影响,以蒙冤指数为准。废话少数进入正题,我的名额是这几个:李牧,蒙恬,韩信,彭越,岳王,袁大督师,檀道济,高仙芝,高颖,周亚夫。 $ y# T4 `1 X, B
7 d5 K, m! f, a( V0 |
1 l( X# V% X8 E( Y5 l2 S 十大冤将第十名:韩信
0 s1 I3 Z' T$ b N& D
! z" Y! O- z1 K4 G/ [9 q1 A: ?) a% v; Q. ]/ k+ ~. t
淮阴候,主要战绩有:灭赵,代,魏,齐,燕,楚及三秦王,可以说整个汉家江山九成是他一人打下来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功 高震 主,当君主对这样的将领已无封赏可赐的时候一般都会取了他们的脑袋,所以,很不幸,他成了本文的第一位主角 ; k# E) R8 u2 \+ Y# ]' P8 _
7 b% }4 P# Y9 r. n% d; d6 f1 A& `
7 m# Q, U( u1 [( P+ D2 S0 X 死法,勒死,据说是刘邦曾答应他不使其终生有"血光之灾",真假不知,反正挺窝囊,如此不可一世的英雄,竟然死得如此凄惨,楚霸王泉下有知,不知是否可以含笑? 6 Q, b; j5 A) ~8 b% r, a' z
7 N7 A% e6 M4 C6 V" ?" t
. E% c. X" L% e' u% X0 t 罪名:谋 反,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说有的能举出若干的例子,说没有的只有一条:果真想反,韩信早就反了,反了刘邦还拿他没办法。
, ]1 R9 _) ]6 J" v r' ^( m& i% ~0 J# P& Q
: X& p. ~0 p2 R, t 十大冤将第九名:高颖 ( [* V8 _+ r$ ^( V3 T
- n9 [: }: |0 p
% L9 f. ]8 S+ T
大隋开国四名将之首,位在杨素,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之上,宰相,主要战绩有:平尉迟同(舟之底),灭陈,平萧岩之叛。为人仁义温良,素得军将之心,且又素掌政事,一国上下,无不敬之,问题出在独孤皇后及杨素,杨广身上,因其掌管着全国的主要军事力量,又同情杨勇,杨广欲上台必要先除之,否则无法控制局 面,又因为高颖曾为宫女之事在杨坚面前说过独孤皇后的不是,三家同心,再加上隋文帝有惧内的传统,高颖之死不可避免(文帝时被罢免,炀帝时被杀)。 6 _5 `; P) U: T( c6 p& @5 Q* w
4 W7 E( U, D3 h! Y5 f6 w
" I+ g# X1 f4 W+ C. p" S4 w 死法:赐死(同时赐死的有贺若弼,宇文弼),新仇旧恨一起算,这样的结局已算是比较好的一种了,还没有凌迟处死呢。 * `8 I' N; R: K& I7 t/ W5 w, s$ c
; t+ ]! A; [8 ^/ Q8 x
4 f3 w# c; S' ~* d
罪名:诽谤朝 政,是与不是很明显,真正是大大的冤枉,你没登基之前人家反对你就算?倒,也太牛了吧?
1 J. O0 P5 L( F* d
) G0 I' P$ D( u- ^: A6 i) _
8 ]2 x' Z6 g: z( L 十大冤将第八名:蒙恬 ' Z& U9 z; [; n+ U( I3 k% m" t+ o
8 L8 J u& `/ X1 C) a
, n' M4 d4 j3 [) B2 p 据说是毛笔的发明人,是真是假我不知道,不过就其参与灭楚之战(副将),北驱匈奴(主将),修建长城,提数十万重兵驻屯边疆来看,轻重不难想见,其实他对始皇帝倒是挺忠心的,就算有人告他谋反始皇帝也不会信,问题是始皇帝并不是真正的"万岁",终就要死的,而他作为力挺太子苏的重要人物,不死倒是真有些不合情理了,但这个人行事一向谨慎,很少有把柄落在别人手里,没办法,只好以蒙毅的事为源头,再经过充分发挥,结果,蒙恬背了个大大的黑锅,死了,据说在其死前曾自谓"吾何罪?获罪于天"又一想自言"吾修长城,自临洮起万余里,或断人地脉,互固宜也",正所谓"朝闻道夕死可也"。
7 u* N9 u% A% z" _/ M
0 R$ r9 {8 X+ h0 V( I3 U0 Y- v6 r1 n8 L9 E i ? {; }$ u
死法:自尽
' k, G8 v* F. i( v: g4 h& G% J
1 {3 N' w/ r, J: A% K) B7 E9 o2 k/ i3 {" R- u$ H
罪名:连坐 * J8 E. ~+ z, ], r8 n
$ X$ j8 k _. u* N2 r3 N% K$ w
' b' X q! J9 N E' D, A4 U
十大冤将第七名:周亚夫 6 d8 k" p6 c) U; Q
; I) e* r3 N& p4 C* H
. t6 D/ C' ?9 r4 T 亚子在世,孙吴重生。单从这句话便可得出他在后世兵家心中的地位。战绩主要有平定七国之叛,官职太尉,也毅是全国兵马大元帅。死的原因跟前两位一个样,同样是因为立嫡之争。据说景帝本想树他为托孤重臣,可这人死心眼,对汉武帝(后来的)不感冒,景帝言道:此非太子师也。毅冲这话,决定了周亚夫的命运。
' C7 o! R) j& s) u' x0 d
( k7 r( K6 s3 N' h$ C( K' H, k' p
- X( U0 A8 `- t, R { 罪名:阴反 ,什么意思呢?据说是他为自已准备的死后葬器中犯了皇室的禁,好像是什么东东多了,不合臣下的礼数,对于这个结局,周亚夫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 l/ c% y5 h' T3 f
7 c$ W8 v# V z {4 g
' S1 D3 A& ]& l8 k% Q3 _ 死法:饿死,自个绝食,用他自已的话说:吾纵横已数十载,不妒忌复辱于刀笔吏。跟李广死前说的差不多少,也算一条硬汉子。 ; h1 g1 e+ ^ }4 K; k7 a
7 l# @; Y' a' N* ?7 l
7 C+ l3 T5 K, A8 |: m) G 十大冤将第六名:李牧
. V% _+ C" g8 j4 C! W$ v8 H! B$ w2 ~
4 x* _+ B/ r* T; a 武安君,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后期抗秦战争主将,曾两败秦师,秦军闻之将则色变,不敢犯赵多年,就连老兵油子王翦也是无从下手,只好使离间计挑郭开唉使赵王下令除之,一代名将,就此撒手人寰,令人心痛不已,据说死时曾因新换将领不足以成事,李牧携大将印潜逃(笨,当时就他的影响力,只要不交权,谁能动他?赵军主力代骑兵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还能不听他的?大局为重的心理作怪),被追兵追杀于亲友家中,窝囊得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