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5 02: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043章 谋远朱温夺舅业 计拙克用弃婿园
' F9 ?: t/ Z) v: L/ E' J, l- J6 k7 F7 e4 ^
昭宗复辟,一批人头落地,但尘埃未定。这场政变前后只两月不到,在历史教科书的大事年表上甚至没有记载。但对当时局势的演变却影响颇深。朱温从此直接插足关中。
( G: t6 t" S& i8 D/ l& |6 k论功行赏,朱温由沛郡王晋封为东平王,又上表推恩,请给汴府部属僚佐遍加官爵,于是皆大欢喜。朱温大宴群僚,宣言道:“现河北俱服,惟淮南、河东未化,但已是形势孤立,难成大害。我今欲进京朝觐,虽陕路未见梗阻,然河中仍是不畅。可恨吾舅假子王珂,以劣孥之材,不守先人旧业,唯沙陀之命是听!谁与我持一绳捆王珂归汴?”请将皆勇跃清缨。 ( r9 l7 [6 v, e) f$ D: p! \3 X
朱温令大将张存敬领兵先行。嘱曰:汝可自汜水关北渡黄河,直插晋、綘,切断河中与太原通道。拿下二城后,便在要道立寨,坚守不战,即是大功。
9 t& G; a# r8 T- ^) \张存敬如令而行,两城的守军不意汴人拦腰杀来,毫无准备,很快陷落,存敬封锁隘口,断绝交通,河中府顿时孤立了。 0 }4 C5 ` g7 G/ h7 }6 X
朱温自提大军,水陆俱进,沿汴洛大道向陕州开来,直指河中。
+ H) a; t2 a* E- x; c0 ]( W崔胤得报大惊,若汴人一旦并吞河中,潼关便如同虚设,朱温就能随时进入关中。忙请皇上下诏和解,劝朱温退兵。朱温与王珂本来未曾对抗。有何仇可解,朱温有备而来,随便找了几条理由,拒不撤军。 $ g" \( A+ S5 z- o9 X$ H9 r2 ^
王珂更是慌了,忙向岳丈李克用求救。李克用当然要管,可是援兵被阻于中途,求战不得,攻坚不成,屯兵郊野,耗费巨大,克用已经打不起这场战争,只得下令撤军,给女儿回信道,“今贼兵塞途,众寡不敌,进则与汝两亡,退则尚可图全。吾儿不若与王郎举族归长安,找天子寻一吃饭处。皇上以先都统大勋,必有以安排处。” , ?( _6 O& F' [% O/ z o$ E) L
王珂不甘心出走,病急乱投医,向李茂贞写了一封长信,道:“天子返正,诏藩镇不得相攻击,同心王室。今汴人公然违背诏令,首开兵衅,其心可见。河中若亡,则同、华、岐、陇俱难安定,天下神器,拱手让人矣,望公急帅关中诸侯镇守潼关,赴援河中。仆自知不武,愿求公西偏一小郡养家,河中请公自有之。”许下这份厚礼,又高帽送上:“关中安危,国祚长短,在公此举。”又有大道理。又有人情味,公私兼顾,李茂贞该被打动了吧?李茂贞往年因河中之事与李克用相争一场,早以清醒认清自己的实力,何敢与朱温相争,再说,王珂有何权力将河中私自相让呢?茂贞没有回信。
; W' X' W8 U7 f! [8 }王珂无望,只得准备逃奔京师。时值春暖,浮桥为泮冰冲坏,准备用船渡,安排指挥之间,部下多不应命。家人商议道:“军情纷乱,人心难测、黑夜乘舟、人物混杂、若有歹徒乘机谋利,凶吉难保。先公有大恩于汴人,不若且降汴,可保安全。”王珂难违众意,遂遣使送状于张存敬。张存敬要王珂开城门,王珂登城楼曰:“吾于朱公有世家之宜,待朱公亲至,吾自以城授之。”全忠已到洛阳,闻讯大喜,急速过河,至虞卿,传命驻军,亲身至王重荣坟墓,祭奠哭拜。远近闻之,皆放宽心。
* b; ?( q9 `8 \& z3 N2 s王珂欲草缚牵羊,行降礼,全忠急遣人制止,说:“太师阿舅之恩永不忘,若郎君如此,教我如何面对世人?”俩人以客礼相见,握手唏嘘,并马入城。
: Z* O' q$ U$ h# s0 z朱温阅府库毕,将王珂全族迁往大梁,上表以张存敬为留后。
7 p# q' I; d H: S1 @- w [. B7 i王珂在汴,总觉得有双眼在盯着他,浑身不自在,便婉转向朱温提出欲单身入朝。朱温笑道:“何不带家眷,若朝廷有所措置,也方便些。”王珂盛感朱温大度,遂带家小赴京,走到陕州境内,遭遇一伙盗贼,王珂一族从此消失了。
3 A9 `; X0 j4 @2 O4 N* U3 R: n朱温大军尚集结在河阳,正想寻个由头进关中,忽报张夫人病危,急急赶回汴州,已是弥留之际,执手相对,无力多语,唯嘱:善待诸儿,无使罹友裕之难!便瞑目而逝。朱温大恸,亲理丧事,厚葬,忙了数月。 ' a7 v D; k" _8 h9 L# i, R9 g5 O
这数月间,长安城中正经历着拨乱反正后的政局变化,这种变化表面看来无甚波涛,但对于唐王朝说来却是致命的。它的深层次原因是刘季述政变的失败导致皇权与宦官联盟的解体,从而威胁到皇权本身。 ) A$ ?+ o+ N5 V& M& m" m, o9 U3 `, x/ z% g/ r
正月初六日,节后开印的第一天,反正功臣孙德昭、周承海、董彦弼三位将领受命皆在宫城宿卫,十日才得归家沐浴休息一次。随着这种特别恩宠的是三人皆被赐与国姓,改了姓名,同时皆被加官,进衔同平章事,遥领节度使,成了使相级的高级官员,人称三使相,一时成为新闻人物。他们虽然地位高于其他禁军将领,但根据体制,他们都不是禁军统帅,禁军统帅应该是左、右中尉,而这时左、右中尉缺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