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2 18: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032章 王氏兄弟争河中 关中三帅闹京城 ( u* @5 I( B6 Z+ c! V& j% |: \
4 B, |0 Z/ q( ]乾宁二年(895)元宵节刚过,传来河中节度使王重盈去世的消息。数年前,其兄王重荣因行政苛暴被部将杀死时,身为陕州节度使的重盈受命过河,平定叛乱,因而成为河中帅。当时重荣之子王珂年龄尚小,六、七年过去,王珂已长大成人,现任河中行军司马,掌握实权,河中将士推举王珂为节度留后,只待朝廷正式发给官告。
Z! d$ {: M8 B6 U: F河中是扼守京师的重镇,又有盐利,当初就此引起朝廷与诸侯之间的纷争。现在田令孜这样的人物都没有了,没有人敢提出要收回河中,而王氏家族也将河中节度使这一职位当作世袭财产,不仅王珂毫不迟疑地宣布归他所有,王重盈的两个儿子也站出来争。 * G% ^+ Y, I' A0 S
重盈之子一是现职陕节度使王珙,一位是绛州刺史王瑶。
4 p/ i# u* Q; N2 m, X0 b4 U7 ^9 ]兄弟俩见父亲已死,顾不得理丧守孝,竟擅自发兵攻打王珂,一边向朝廷申诉,声言王珂不是王氏血脉,而是苍头身份,不应为嗣。
/ D& Z7 p: W$ A8 @6 P# {朝议以为,官职又非爵位,难道也是可以继承的吗?只应因时制宜确定人选,这与谁是王氏后嗣并无直接关系。王珂已实际控制了河中,为免动荡,任命王珂为宜。 2 k. q0 B" e& N' a' R; F
但不待朝廷作决定,汴州朱温递来奏章,请朝廷任命王瑶。朝廷不敢拒绝,正要屈从,又接到太原李克用奏章,声称将发兵保护王珂。朝廷尚未来得及反应,李克用已就近发兵进攻绛州。
! v6 I* G; O @6 M原来当初李克用在河中时,已喜欢上王珂,王珂现已与李克用女儿定婚,就要成为快婿。这样一来,王珂是否得为河中帅,与汴、晋都有利害关系。朝廷各方都不想得罪,竟连续向各方派出中使调解,倒好似朝廷欠了这些臣子的,赔了许多好话,而不提及中央的权力。
' b% U [3 Q; O4 ~+ I: _2 \8 R王珙兄弟见太原支持王珂,一时无法赶走王珂,倒想起了皇上权力,于是上表朝廷,请朝廷派大臣为节度使:“我们谁也别争!”
- G, C* r2 T I8 _1 G3 ]! G皇上一听,高兴地任命宰相崔胤为河中帅。
- o, g- x @' Y- S$ _& H5 j* F诏令刚一传到太原,李克用就上表坚决反对,声称如若崔胤到任,太原将以武力驱逐之。
# D7 T; e5 @4 `/ c6 i$ H) [崔胤如何敢去碰独眼龙?中途退回长安。朝廷只得正式发表王珂为河中节度使。 $ G! Q' P: Q7 _
王珙不甘失败,即再求朱温。朱温正与徐州时溥全力相斗,无力分兵,只是空言敷衍,王珙便转而厚赂李茂贞,求其干预。 ) F! W. e( m. b7 w& k
李茂贞自闹了京师,军中无事,正想找一机会使士兵得些肥快,接到王珙求援信,派部下至京师与二崔讨主意。二崔觉得己意不得实施,凭空受李克用之气,便暗中支持凤翔出兵,只是朝廷不公开支持。 9 Y4 Y9 W; h. v! e, k9 W7 p
李茂贞也未深虑后果,还是邀上王行瑜等老朋友,纠兵三万,屯驻在同州沙苑,欲进攻河中。但又因无大把握,一时不敢发动。
, N8 X. l' a, A3 A0 h" h这李茂贞与王行瑜邀来华州韩建。三人皆是老行伍,喝得高兴,李茂贞开口道:“自当今天子即位,我等虽数次兵临京城,却从未正殿朝觐,不知天子是何威仪。不若乘此机会,我兄弟三人一同到长安,会会天子和各位相公们,如何?”二人皆高兴答应,遂各带两千亲卫骑兵,象走亲戚一般,谈笑着顺官道飞弛,直入望春门。 & x0 U$ g! v; Z& }
这六千外镇铁骑入长安,朝廷及坊市百姓皆未曾预料,顿时东西两市铺店关门,各街坊也闭栅为备,乱成一锅粥。三帅却得意洋洋,顺朱雀大街直至皇城正门承天门而来。 . M) p) M( v$ y# @; L
早有监门卫将军将皇城各门紧闭,火速报与皇上。此时正是午、末之交,百官早已放阁回宅,皇上身旁只有翰林学士韩偓一名朝臣,其余全是宦官。就有宦官建议皇上穿越宫城出玄武门,由三苑外逃。
8 k; W |) Z+ N昭宗此时还算冷静,言道:“百官不在,御杖不备,何可轻出?”
# @# w" Q4 ?, ` e3 t韩偓道:“李茂贞粗率无知,韩建向无志操,王行瑜一介武夫,皆易对付,陛下御楼降旨抚问可也”。遂排下銮驾羽仪,昭宗登上安福门楼,抚栏而立,传旨三臣在楼下见驾。
5 t9 _8 p& @5 j3 J7 k. q7 {5 e三人从承天门拐到安福门,楼中仪仗之下立着一位中年君王,便不由自主地齐跪下,皇上心中有了底气,开口道:“卿等贵为守土之臣,无旨进京师,执仗扣宫门,欲图不轨吗?”三人皆伏地扣头,连称不敢。
. s, I0 T) a) _3 F皇上又曰:“卿等若觉得朕不可辅,那就由卿等安排吧!”其实这句话完全不必要说,大概昭宗底气不足,才漏此弱语,只因三人已经汗流浃背,未听清皇上说些什么,也不知如何回答。韩偓忙向昭宗暗递眼色,高声代皇上宣喻道:“圣上宣谕,卿等有事即奏,无事且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