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2 18: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025章 蔡军残部湘中去 光州难民闽南行
9 M! k/ v8 h# W C) W+ s4 B' M/ ]$ K7 k; f" F& ^
孙儒在残唐历史中是残暴的典型。他率兵横行豫、皖、苏、浙等广大区域,每攻取一处,即杀掳一空,其罪恶不亚于秦宗权。但由于他未能最终盘据一方,未得名号,史家对他略而不述,尽将他的行为概括为“蔡贼”,其面目,个性全无记载。
/ F. g* O( i) J1 \, d秦宗权临被杀头,昂着脖子对监斩官诉委屈:“您看我是叛逆者那类人吗?只因输忠不效耳。”惹得观刑者哄笑,多少露出秦宗权的愚騃。我们却无法知道孙儒所留下的只言片语。 , s. [+ [1 F6 G! x: A" v9 U
因他名“儒”,不免使人联想到他或许是读书人。他能亲自指挥千军万马,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即使没有满腹经论,也应是极聪明的。他曾“手刃”上司秦宗衡,又象是位孔武有力的壮士。这样,差不多要给他载上“文武双全”的桂冠了,我们暂且不去描他的脸谱。我们关心的只是他这支队伍的奇特性。
- y- y* Y- J6 {' ]这种奇特性就是不停的运动作战。
$ d0 t+ {5 u- n* {. U! s古今中外有许多主动放弃据点。在运动中取胜的战例。王仙芝、黄巢早期也是这种行为,但黄巢们早期流动是因对手相对或绝对强大,夺城后不得不赶紧撤离。孙儒却常常是撵着对手赶杀,基本不存在受攻击的情形。 2 m5 a: C& Z" i1 F, W( b, _2 L9 C
孙儒运动作战的目的不是为了歼灭敌人,而是寻找新的物资来源。他靠这种不停的运动战养活他的集团,这种逞军事化的生存集团的主宰不是公社式的,而是独裁。
' o: q3 f3 \$ G2 k1 f* a' l( B D孙儒的行为有时无法解释。此次在广德立寨,就违背常理。我们不仿设计一场孙儒与谋士们的对话: . b, y; X0 x2 k* g ]
孙儒:苏州已残破不堪,可传命各营收拾了,着民夫拆了公私房舍,取梁、檩随军备用。
1 S$ U2 d9 b8 s, |7 S, n( |4 d+ d& s某部下:吴郡自古重镇,不可轻易放弃。
# n* H! ]) E- S9 ?7 T2 g孙儒:我们要全力攻下宣州,留人守苏州岂不是负担。
9 v- f% k6 V/ q2 J8 j M3 X部下:为什么一定要攻打宣州呢?宣州在群山之间,路远,且险。而此去杭州道路平顺,又近,且人烟稠密,富庶。钱氏兵少力微。且越人向来文弱,攻杭州有利。
0 \( }" r! [/ V/ u0 t& o孙儒:杨行密掳光了扬州财宝,吾誓必取之。 5 q' t: R& y2 S( ?- v
谋士:珠宝易得,大业难立。宜以苏、润为根据,北依江、淮,南清吴、越,渐次削平诸雄,为孙权三分之计。
' @6 j+ {6 L( D' g3 g: w/ c i孙儒:吾意已定,无需多言,违命者斩。 . I, f Q: }& M! S3 a# [) @
结果是再次火焚苏、常,驱迫居民随军而行,形成百里不绝的人流物流,到了宣州边界,路峻难行,孙儒倒觉得是驻营扎寨的好地方,便立下了连绵数十里的军寨群。 " F- J. I) [0 Z: ?$ |6 c) K# e
广德寨集中了孙儒的绝大部分兵力,寨中堆满了各种物资,孙儒可以随时看到他的部众和钱粮,感到实实在在。刘建烽的远途采粮队还不断地往大寨输送,大寨的居民们无需为安全和生活发愁,这真是乱世中的方舟。
+ Q& c# ]3 w+ B8 h: f但孙儒却忽视一个重要变化:他们忽然从攻势变成了守势。巨大的财富成了负担。
8 L6 z R* N3 R1 D这个变化被载友规发现了,载友规说:“孙儒屯兵山野,周围无所依托,难以开张形势,只恃营寨坚固,欲以休兵渡暑,待秋来与我决战。我岂可容他安静!正好以小股轮番袭击,小胜便退,扰得他一日数警,惶无宁日。”安仁义、田頵依计,不停骚扰,孙儒果然不出寨远斗,十分被动。杨军又远截粮道,刘建烽打来的粮草 ,往往不得到广德大营。
5 k2 [1 X7 }$ m( j6 Q, M" ^孙儒发狠语:特秋风扫落叶时,看我利斧砍杨头。但孙儒作恶如此之多,老天爷如何能容他渡过酷暑!从五月起,广德营流行疟疾 ,至六月,连旬暴雨,山林阴湿,蚊虫更多,疟疾肆虐,又无药物,孙儒自己也染上此病。 1 Z7 b/ a' }3 H5 D+ J6 }9 |4 h
便有士卒和营民千方百计外逃。
2 k5 z, K& O- T" n% |杨行密得报,集主力赶赴广德,正当孙儒发病的时辰,发动总攻,五十余座营寨,一日之中全数攻破,正冷得全身发抖的孙儒被人砍了头,送到杨行密面前报功,大批将士成了俘虏。
- Z; c# q! G" G, w3 h6 b历时三年的孙、杨之战结束了,突然地! ; `- D% B( N, a9 E; Q
我们还记得杨行密身带淮南节度留后的官衔,虽然“弃职”在外两年,但心中未忘“王事”!孙儒死后的第廿天,杨行密率领他的主要助手离开宣州,赶赴扬州,他要乘朱温倘未伸手前控制淮河南岸。在江南,宣州由田頵镇守,镇江由安仁义镇守。苏州在孙儒放弃时被钱鏐占领,杨行密没有向钱鏐提出领土要求,也没有在常州驻重兵,这样,苏、常之间就成了两个集团之间的分界线,军事缓冲区。这种状况一直保持到大宋统一江南时,请读者牢记话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