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2 18: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行密额手相庆,商量着调田頵留守宣州,自己走出山区,经营江东。
- D& w# O6 G2 V: Z! K0 g A但孙儒未死,杨难未已。孙儒接踵而至。 , N$ k+ n# K. i5 X' h& c+ ]
孙儒既得了扬州,又夺了庐州,淮南这块富庶之地,尽够他经营一辈子,他为何轻率地另开衅端,侵入江东,难道他不知“兵者凶器”这一格言。
4 `3 N: h9 b1 T8 l. n2 `4 M% X作为一个军事集团,如果没有一个决策班子是不可想象的。孙儒集团也必有能人,只是未见记载,我们也不必编一个谋士出来。但孙儒当时也确实有过经营淮南的打算,并付诸实行,他曾向朱温通好,求朱温向朝廷代言归顺之意,在朱温斡施之下,朝旨任命孙儒为淮南节度使。这是一段不可忽略的事实。想必是朱温内部有人反对,朱温很快就反悔,杀了孙儒设在汴州的外交官,两下重新成仇,朝廷也就就势取消孙儒的节度使名号,孙儒的愤怒可想而知!
9 T- H; ^% G7 {/ O/ j$ H孙儒匆匆杀过江来的直接原因可能是为了财宝。
) C; h2 G/ R/ e) K' F扬州是晚唐时全国第一商都,公私俱富。高骈晚年,吕用之专权,杀富商取财,人言吕用之财宝不可胜计。吕用之后来逃奔杨行密时,声言愿献财犒军,未果而被杀,但军中深信杨行密已得了吕用之财宝。
5 i2 y. b3 k) X+ z n待孙儒入扬州,杨行密已派遣部将蔡俦押送数十车财宝回庐州,这其中的一部份,是散给了军中将士的家属了,其余绝大部分,当为杨行密家族控制。
( m6 X* v* N( e- ?- x1 ^2 Q杨行密从扬州撤退回庐州,再奔宣州时,是与部族一同前行的,那批庞大的财宝也自然一齐带走了。蔡俦被留下来,仍任庐州刺史,受命坚守根据地 8 \( c- ?& b9 G1 f0 d! g- M
蔡俦愤怒:无兵无财,教我如何而守。孙儒兵临城下,蔡俦即开城出降。孙儒追索财物,掘地三尺也无,蔡俦甚至领着破了杨行密祖坟,无获。孙儒大恼,更知杨行密既得宣州,又袭取常、润,尽得便宜,遂即刻命扬州大军就近过江,数路并进。 ) h' Z* T5 s |( s% q0 i
前锋将刘建锋性如烈火,直逼常州,田頵见其来势凶猛,退出城去。刘建锋主力且不入城,返师北上,与别部围攻润州,安仁义恐孤城被围,也弃城而去。这样,杨军占领不足一月的两座大城都丢失了。
; p* ?) I9 V7 J4 W; i) I孙儒军烽,真如旋风一般。
, K% f9 a. @) b! c; h; @, o6 r朱温见孙儒在江东得势,惧其独大,便派遣庞师古进兵淮南。庞师古自颍水水陆并进,渡过淮河,号称十万,一路攻城略地,很得了一些便宜。杨行密也乘机遣偏师杀回江北,袭下六合,滁洲,与汴军遥相呼应。
6 l, B$ ?1 k1 f6 v2 }* }3 r孙儒没有逃避,而是迅速调军再集淮南,与庞师古会战于泰洲陵亭,结果庞师古大败,撤回淮北。
1 b: F A j i' V朱温自知无力与孙儒争淮南,即向朝廷推荐扬行密为淮南节度使,用这一头衔套牢杨行密,使之与孙儒成死敌。杨行密便只得结好钱鏐与张雄,充当对抗孙儒的主角。 6 y7 \' C8 e( j2 U, K* }
杨行密与孙儒之战前后进行了三年。三年中,杨行密除了坚守宣洲之外,其余地方是时得时失,大体是败多胜少。只因孙儒从不在一个地方长期固守,即便是镇江,苏州,常州等重要城市,也常常弃而不守。杨行密之军便可四方周旋,不断收复失地。孙儒虽屡胜,却不能控制江东。 # C5 q3 f, \ S# |* ^6 W2 I) T
大顺二年(891年)年初,孙儒见淮南残破,人烟稀少,突然大发疯狂,将扬州城纵火烧毁,尽驱百姓随军过江,兵民相杂,车船塞途,声势确实骇人。杨行密之军望风而退,田頵,安仁义等皆缩回宣州。 + C+ {% H, _" J' M
孙儒此次的目标便是宣洲。孙儒自率主力直逼宣州,大有毕功于一役之意。杨行密挑选了三万战士,以庐州老兄弟刘威,朱延寿为将,在当途黄池镇阻水立寨,坚壁不出。孙儒不得过,也只好隔河立营,两军对峙。孙军势众,正采木编伐,准备强攻。杨军形势危急。
: X8 {4 R* M6 }) G7 b/ K4 {9 \这一次又要靠天公相助了。时已是夏历五月,江南雨汛,连连暴雨使河流猛涨,孙营在低地,水深数尺,那些中原士兵溺死无数,余皆惊溃,孙儒只得就近退回淮南。 & E. I7 T- T/ e2 [7 M4 \7 j) Q, I
转眼到了年底,天气干爽。正在苏州的孙儒又将苏、常席卷一空,再次拥众逼向宣州。 杨行密余悸未消,思量弃城而退,,但一时又无退路。谋士总比主公冷静,戴友规给杨行密绘出一幅胜战图。
4 v/ U: ]) D' h! [' p E! {) [ 戴友规说:“主公如何要退避呢,其实现在我们的力量要比孙儒强大。” 8 R6 Y# ]; O8 O1 ~6 ?
戴友规指出:孙儒屡屡得胜,是因其人多势众,不计伤亡,虐用其人。但其部众除少量蔡州骨干,主要是胁迫而来的淮南民众。这些人拖家带口,一但失去家园,无以为生,就只有随军一条路了。孙儒军中采取的是全供给制,只要不停的抢占新区,就能不断得到物质补充,随军人员便吃喝不愁。战争便成了他们生存手段。这种为掠夺而战的作战动机也使孙军具有一定的战斗力。 8 m1 N5 i5 T [7 |% a. m6 _0 b
戴说:“现在淮南的千里沃土,却荒无人烟。我军中也有大批随我们过江的民众,拥在这宣州城中,消耗大量粮食,却不能有利战斗,何不派军队护送他们回家乡恢复生产呢?如果淮南大地有了生机,孙儒营中的民众也会偷逃回乡,成为我们的编民,这样一来,不是消弱了敌人,强了我军吗。至于具体战术,孙儒喜欢大部队行动,我们何苦与他对垒郊野,拼力苦战呢?只须坚壁清野,储足粮、械,用小量兵力就可坚守宣州,其余大部分兵力可分途到外线,游击孙儒要害,孙儒怎能长时间屯兵坚城之下。”
, k0 Z1 v- X& y行密依计,派兵过江,再占和州,建立桥头堡,保护营中父老妇孺回到江北,当年抢种一季,果然孙儒营中也大开小差,军心涣散。
- X3 f( Q# q- G8 b* Q0 T& U" t孙儒急于得宣州,使用大量兵力,却无法施展,坚城难下,田郡等却又在外线夺取润、常,孙儒食尽,只得解围而去。
9 I# y; O, o b2 C; l7 `) G占领城市,需要任命官员,治安理民。孙儒看来对城市不感兴趣。这年六月,孙儒再次洗劫苏州城,尽驱民众,在苏、宣交界的广德镇扎下一连串的兵营,将各地收集的物质统统集中于此。广德顿时形成一座庞大的纯军事组织区,区内有平民,却没有民政机构,一切军事化,区内食物与军械堆集如山,而且还有从更远处抢掠的物质源源而来。孙儒这位战争狂应该心满意足了吧! $ c' S2 K! i) }
广德营的军事化建制很难找出先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