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5-2 10: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006章 高骈失计退江东 黄巢得志入淮西
, K/ Q% g8 ]/ j+ f国难当头时,将军顾小家;
& T, j1 ?1 `% Q o3 c/ D% N# }返师杀薛能,赢得乡老夸。 8 z' g. n4 n" w, R$ {
——《叹许州兵变》
E- N& t/ ^- O" q黄巢在赣北皖南活动,再次遭遇高骈。但黄巢已失去昔日穿越武夷山的勇气,只能在越来越缩小的圈子内活动,困于一隅。 + w2 H" N% t4 {: ~5 Q/ B
高骈此时已调任淮南节度使(驻节扬州),黄巢在皖南的活动使高骈身价得以提高,朝廷再次转向依赖高骈,将王铎的都统头衔摘下,转载在高骈头上,给他调兵调饷。高骈的支持者卢携也恢复相位,神气起来,按他的意见调整人事,郑畋,王铎皆失势,出京外任。
. j5 S& \3 R2 N 高骈手握圣旨,以都统令传檄诸道,征发诸军至扬州集结,又招募新兵,“得土客之兵七万。”这七万战士如果能得到有效的统一指挥,黄巢便在劫难逃了。而高骈是完全有指挥能力和威信的,南粤和西川边境战事已充分展示了他的指挥才干。前此与黄巢的历次战斗也是只赢不输,皇上和宰相们都觉得可以放心了。
( q$ n, ]2 w. X: K2 r6 K2 \' E 黄巢连连受挫,军中又遭疾役,困守信州(上饶),只得低声下气请求高骈缓攻,随信送上贵重礼物,往返谈判投降条件。 % b2 X. A) o4 ~" |
高骈并不向朝廷报告这一动态,他想如当年宋威捉尚君长那样,逮住黄巢作为俘虏。他不愿其他系统的人分享战胜的荣誉,向皇上打了一份报告,请求准许遣返各路援军,他的部下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大功。朝廷正在为数万大军的外勤补助而犯愁,便很高兴地批准了高骈的报告。高骈令部属严守隘口,防止黄巢逃逸。 8 l/ s% Y/ i7 G( w) S2 q- N
黄巢得知诸道兵已散,向高骈发出了挑战信。挑战书措词鄙俚粗俗,且有秽语,把这位自视为儒将的高骈气得脸发白,急令张璘出击。常胜将军张璘也忿然作色,要为主帅出鸟气。张璘长驱进山,陷入黄巢埋伏圈,大败,张璘临阵被杀。这真是:齐声唤,前头阵斩张辉赞。各隘口守军都龟缩撤离,黄巢重出包围圈。 $ U. ^% u- v5 \# L
形势急转直下,高骈急招江南部队回防扬州,江防空虚。黄巢在略事休整后,轻松地从采石渡过长江,占领瓜步,回到阔别的江北,向扬州作包围状。 - y3 I% x3 q- w% \3 E! {% ^
毕师铎自投降高骈,得了官职,感谢不尽,事高骈如父。他进言:“黄巢向来志气宏远,非王仙芝可比。其过江后首攻天长,六合,其意在声东击西,欲使我军回防,彼可过淮取中原,决不会东向维扬攻我坚城。时下之计,惟有重兵守寿阳,濠州,遏黄巢于淮甸,聚而歼之,方不负朝廷之望。张璘虽殁,吾等尚在,都统无由过自收敛。
8 L' l& @" W9 a6 X0 k 高骈沉思半响,突然睁眼喝道:“尔知道什么,各人谨遵军令可也,余事自有朝廷调度。”当下向朝廷上了一道急奏,称:“贼众六十余万,屯天长,六合,前锋离扬州不过五十里,臣已调重兵保守扬州。”其实此时巢众自称十五万,实际战士不过三四万而已。 8 `* l/ d, X A( l- n
朝廷得奏,大惊。卢携本来患有晕眩症,当日告病不朝,余人不愿表态。僖宗回忆道:“当初不是高骈自己要求遣散诸道之兵的吗!”词臣即用此意诘责高骈,敕令其全力进剿,非惟城守而已。高骈回奏道:“当初只是请示意见,未敢自专,既然朝议准允,就不是我个人责任了。我以当道兵守维扬,当然无问题,若巢贼窜向淮北,便不是我的责任了。”高骈可以耍赖,朝廷可不敢让黄巢再乱中原。当时宰相还有豆卢瑑、崔沆两位。这崔沆便是成语“沆瀣一气”中的那位仁兄,其实他并非成语意义上狼狈为奸的人物,到有一定见地,遂与田令孜参详出一套方案。敕调中原诸镇发兵屯激水(周口市西南)、汝州(临汝)组成新防线。又急调巢军克星曹全政任郓州节度使,出屯泗上,堵住黄巢回窜老巢之路。 R, m8 [7 A5 \
僖宗看着诏草,问:“为何不扼正阳关,岂不是放黄巢过淮。”田令孜道:“寿阳是高骈防区,虽其行为使朝廷失望,尚未落其都统职务,犹望其能效力。若屯兵其防区,于指挥上也不便措置。”僖宗点头,画敕照发。
% g! y+ p' t( A1 q" H曹全政果然得到纵敌的好处。 4 ?, N2 e6 O8 t7 i, c- @6 H
这样的安排也难挑出大毛病,若无意外,黄巢必陷进淮河诸支流那变化难测的泥涂中。
4 Q5 |! P- R A: v) f0 P 但大唐这架政府机器太陈旧了。不出意外也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