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6 23: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057章 柳相有心佑开国 蒋枢无意延残唐
3 ~) W! G) R: v0 D) A! }: ]9 d% \: r
( w: `6 D' c/ }, a$ [# H皇上驾崩的消息传出,洛阳城一片紧张。朱友恭、氏叔琮率左右龙武军入宫,将裴贞一,李渐荣两名罪魁斩首,首级在城头枭示。何皇后以太后名义下教令,以辉王,大元帅李拀为皇太子,权军国事。第二天,又下教令,太子灵柩前即皇位。新皇帝在简短仪式后即回后宫不见群臣,不改年号,一切文件都以皇后诰命的名义下达。洛阳城很快恢复了平静。
3 ]& y5 \% J& [: _朱温在关中大营,等待着四方诸侯作出激烈反映,但一个多月过去了,局势却出奇地平静,朱温长嘘一口气,从军前回到洛阳。但这平静的局势平静得过了头,朱温集团之外的诸侯既不出兵申讨,也不上表对新皇帝表示祝贺,他们拒不承认这个小皇帝。小皇帝失去了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朱温也就丢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这张牌。有人对这种情形深表惋惜,想要替朱温抬回这张牌。 ( d" g% ?$ l$ Y
天下人皆知昭宗为汴人所弑,详情却不得而知。宰相柳璨从蒋玄晖、张廷范口中慢慢知道了实际情形。那晚蒋玄晖正在宫内值班,龙武左、右统军朱友恭,氏叔琮与牙将史太率百余武士入宫城。史太手扣椒宫,称军前有急奏到京。内门不开,蒋玄晖令内夫人裴贞一打开宫门,史太提刀闯了进去,裴贞一大惊,呼曰:“不可带剑入宫。”方太随手将裴氏刺倒在地,宫嫔李渐荣在二门,忙高声警告有刺客,史太又抢上前将她剌死。昭宗正单衫斜躺,闻声惊醒,绕柱而逃,军士拥来,数戈齐上,昭宗血注满地,当场毕命。史太又拥向何皇后,皇后就近抱住蒋玄晖双腿,颤粟求饶,玄晖挥手让史太领兵出宫,一场屠杀才告停止。当下蒋玄晖令朱友恭等严封消息,连夜到李振处,才知是朱温指令。蒋玄晖建议召来柳璨。柳璨道:“幸好何后尚在,可作文章!”遂有枭首二位嫔妃,幼主柩前即位等系列安排。当时朱温远在关中,裴枢等几位相公尽皆无言,惟柳璨安排是听。 ) l7 `) O# i. J1 d, G: @3 J% h/ _; S
当下柳璨、辈枢等同到辛安驿迎接朱温,乘间向朱温道:“王欲以大义服天下,当以礼为先!”向朱温述辅臣见梓宫之仪。朱温进洛阳,来曾归舍先拜皇柩,在柩前大嚎。群臣陪哭。柳璨见哭得热闹,又秘言:“裴贞一,李渐荣之辈恐不能塞天下之谤,成济之辈不可不诛。”朱温即向小皇帝上了一本,参处朱友恭、氏叔琮身为禁军主将,保卫宫城不力,致使奸人得逞。二人皆被处死。在宣敕之前,二人已被灌了毒酒。朱友恭机警,拒不肯饮,戟手大骂朱温,欲拿自己塞谤。氏叔琮却死得糊涂,免了多少痛苦!这也算朱温对走狗的仁心吧!
; f7 ~$ j% D w5 x- w# @) t3 E朱全忠演了这场戏,不免疲惫伤神,不愿在洛阳面对众多事务,扮演角色,便匆匆回汴州去了,那里才是他的巢穴。他临行带上李振,扔下柳璨。这是朱温的重大失策,失去了与裴枢等大臣互相磨合的机遇,残唐朝臣欲向朱温靠拢也不得其门,这使得朱温始终感到孤单,也给柳璨残害同僚制造了条件。
6 \) _+ t/ ?; e1 L0 T蒋玄晖与柳璨的关系越来越好。无论蒋向柳洵间什么事,柳都能给他一个深入浅出的解答。特别是历代掌故,柳璨不仅能说出其然,也能说出所以然,蒋玄晖是从内心佩服这位柳箧子。二人逐渐入深里谈,都有感到眼下是人生难遇的非常时期,以二人之地位,当抓住机遇,在即将来临的政权革命中建立功业。 , ~! w/ M Y1 X1 v* z
蒋玄晖又将张廷范介绍进来。张廷范出身伶人,地位更是低下,但阅历广,脾气好,抱负高。现今代替寇彦卿为金吾街使,整日督促士兵在市面巡行,总觉得自己象个武弁,还是侍候人的角色。正好吏部邸报太常卿员缺,柳璨便向他建议道:“太常卿虽权势不重,但乃是九寺中最清高的衙门。汉晋时例由世家贵族中有名望的大臣担任,张兄既妙通乐理,若于鼎革之际莅此职。,于子孙贻泽深远矣!”张廷范即向朱温求此职。朱温不在意地笑道:“张公技痒矣!”随口吩咐来人:“你回洛阳叫张大人说与诸位相公,就便办了。” . V. E# o" O, m% l
张廷范得此口令,柳璨即令中书舍人拟了一道奏议,请几个相公签字呈报。裴枢思忖道:“张廷范一个伶人出身之辈,若作了太常卿,在太庙主持祀典,置公卿百官于何地!”便婉转地说:“张将军立有功劳,自有节度方镇等职务作为勋赏,太常卿只是清闲之职,恐怕不是大元帅本意。”不肯签名。若是柳璨将此事说透,明白提醒真是朱温首肯,裴枢岂敢阻挠,但柳璨偏不说破,此事也就搁下了。
, [: ~& N' @$ C* c2 ?. q这日柳璨正在中书堂当值,有新任司天监求见,柳让座,徐问曰:“去岁钦天监言东方不利于大人,先皇果然晏驾。今年流年该是无咎吧!”司天监脸色大白,嗫嗫道:“据卑职占,今岁帝座仍隐晦不明,且慧星将临,恐有血光之灾。”璨曰:“速上奏请禳之。”钦天监曰:“恐惊圣宸。”璨怒日:“汝不顾家族么!”钦天监遂上奏朝廷,同时专函咨启大元帅府。朱温便令礼部与太常参详祀祷之事。人言太常卿员缺,朱温这才知道他的话没被执行,不禁大怒道:“人言裴十四郎清介中正,不党不群,原来也是浮薄之辈。”此语迅速传到洛阳,浮薄之辈变成了浮薄之党,浮薄之党一词变成一根大棒。 # E. ?& Q9 |# ?3 A3 f& \* i
五月已丑,哈雷慧星来临,天空出现极难见到的状丽景象。但在当时,慧星被视作灾难的信号。新任太常卿张廷范上封事,引用“君臣俱灾,宜诛奸佞以应天咎”的由头,开列裴枢、独孤损、崔远三位宰相为浮薄之党,聚众横议天下俊士,宜诛之以答天谴。于是在几十天中,连续贬遂三十余名朝廷大臣,聚于滑州白马驿,在一个晚间全部杀死。当时李振在朱温处商讨事务,有人请示这些人的尸体如何处理,是否发还给死者家属自行安葬,因为根据法律,除大逆不道之罪,一般死刑是准许家属安葬的,而能得到全尸而葬也是家属所希望的。李振却对朱温说:“这班人仗着家世,很容易地取得功名,平步青云,傲视天下,自视清流,宜将他们抛进黄河,永为浊流。”出身也是朱温一块心病,使他不善于与大臣们打交道,听了李振之言,似有同感,不觉一笑,点头同意,这三十六具大臣的尸体就这样丢进了黄河。白马驿浊流惨案成为历史上著名事件,使朱温及他的政权蒙受了巨大损害。
$ u+ y- |2 t# Z/ ?,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裴枢等三人先是被免除相位,调任节度使,并未说他们有罪,只是有错,待离京赴任途中,朝廷又不断接到举报,提供他们的新罪证。于是他们在途中不断贬官,到了白马驿,他们的官职已经成了八九品的佐吏之职,罪状却升到非杀不能平民愤的程度,于是顺理成章地执行死刑。现代某些人的惩人手段,大概是从白马驿案中学来的吧。 / O6 F5 N& y, Z7 B
柳璨入相时草拟制书的学士承旨张文尉和吏部尚书相涉补缺成了新宰相,排名第四位的柳璨成为首相,与蒋玄晖,张廷范成为洛阳三权贵。宣微付使王殷在静稍稍地注祝着他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