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南昌徐麟

五代十国纪实-中国古代史纪实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2: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048章 解君难公子质吴 盟城下将军招婿
! d$ e3 \* \. ?/ H( r& z1 r2 _; J1 Y4 B
杭州出了什么大事? 7 B3 \# c) S; H( g9 k9 t
钱鏐灭了董昌,身兼两镇节度使,朝廷新近又赐爵越王,敕以其故乡临安为衣锦军。当年董昌因争封越王不能得,愤而称帝,结果举族灭亡,如今钱鏐不求自得,能不高兴?钱鏐大修王府,又下令建杭州罗城。罗城周长四十里,动用无数人夫。又欲效汉高祖还乡故事,宣布将巡视衣锦城,下令将亲卫部队武勇都开往故乡修桥筑路。 & v& y0 l! m: g& J' a  h0 Z" s
事变就出在武勇都。
- y: d5 q4 l! r8 F8 z. K0 _. r当年孙儒败亡,其部众分别投降杨行密和钱鏐。杨行密以蔡兵精锐组建黑云都,用于冲锋陷阵,钱鏐亦选拨健卒组成亲军,号武勇都,分左右两军。讨灭董昌,功劳多多。 $ w2 w+ ~, |3 N0 Q  _  M- S4 S" ~
行军司马杜棱对钱鏐说:“大帅仁慈,不似杨行密雄猜竣防。蔡州兵凶捍难制,日久恐生大患,不如以本土老部下为近卫,虽猛勇稍逊而忠谨过之。”这杜棱是钱鏐的老兄弟,如今钱鏐地位高了,杜棱说话也就非常含蓄。钱鏐心中暗笑:“要说心计,我何让杨头!”毫不在意。
- ^; f* S: o4 y. m# j- ^& m这武勇都士兵抡贯了刀枪,何尝愿意执土铲,不免露出慵态,又遭监工责斥。浙人多自高,相互指点蔡兵为俘虏苦力。蔡兵愤怒不已,怨尤长官软弱,不为蔡人争地位。杜棱知情,极劝钱鏐罢役,调乡兵充役。钱鏐心中还在欣赏自己能役使外兵,造福本地,坚持完工。 ; Y7 L/ [7 O* i0 R9 D
待钱鏐游了故乡,就地置酒大会乡老,诸将作陪,武勇部指挥使徐绾亦预席。徐绾与数名同伙身怀短刀,欲乘机刺杀钱鏐,见参加宴会的人太多,无从下手,遂以生病为由提前退席。钱鏐觉得奇怪,绾曰:“因亲带军士修筑,连日劳累过度耳!”鏐曰:“如此,你就领队先回杭州吧,此地无烦再劳。”徐绾知道钱鏐已备下大量钱物稿劳将士,看来是不想让蔡兵受赏,心中更是气愤。而钱鏐本意却是让蔡兵先得到休息,再补发,说到口边却咽下不说完。这也是钱鏐不开空头的一贯态度。
7 ^3 n5 k7 u, m9 |( Q8 |徐绾领兵回到杭州,留守二公子钱传瑛令蔡兵归营待令,不得散队入衙城。徐绾暗想可能怀刀事情被发觉,遂与右军都头许再思合谋,分头劫持武器库,占领罗城,向衙城发起进攻。 ! g: G+ ?7 v2 E0 H9 R4 F
钱传瑛当即闭了衙城,飞报钱鏐。 7 ~8 ^( M9 Q+ d- w# u: X+ X
钱鏐顾不得随大军前行,自率数人至余姚,扮商人乘船自水门而入,时天尚未明,水门士兵尚有睡觉者,鏐大怒,挥剑斩之,惊动营官,才知是钱帅回来了。钱鏐立即发符调外兵入援。 ) e/ K7 @( _$ [' O
徐绾、许再思多年征战,也是善于用兵之人。钱鏐新修的罗城恰好为蔡兵所用。他们开仓取物,招兵买马,分兵占领城西山头,阻截援路,一边驱民伐木集于城下,准备火焚牙城,形势危急。
+ l2 C& L! g1 x% @7 C+ {+ k有人建议撤往越州,在外招兵还攻叛军。叛军多是异乡人,纵然一时得势,无法持久。杜稜之子建徽身为牙门将,大声喝道:“杭州是我们命根子,如果杭州有失,大家同归于尽,敢扰乱军心者斩。”钱鏐道:“越州也非常重要,如果徐绾分兵夺了越州,造成声势,就难剪灭了。就请顾将军前去镇守,这也是张我军势之法。”原来越州在腹地,向无重兵把守,钱鏐之虑深有道理。大家都知道顾全武是文武兼备的大将,正可独当一面,就把眼光看着他。 $ Y& ?! X( I% f6 E  c9 g' d% j
顾全武却不疾不徐的应道:“越州不值得我去,我要到扬州去。”众人一听,大吃一惊,连钱鏐都大感意外,忙问其详。
. Z6 C; F  g1 U, F. f) n顾全武道:“乱军骨干只有数千,徐绾纵然逞凶一时,不足大害。但徐绾自知不为本土士民所容,必别拥强者为主。田頵新破冯弘铎,而未得升州,正与杨行密暗中较劲。以田頵之善战,若与蔡兵合势,杭城真可忧矣!看来只有投杨行密一途了。”众人一听,面面相觑。良久,杜稜道:“孙杨大战时,吴人得我力颇多,不如向杨行密求救,命其解散田頵之师。”全武道:“杜公正与我意合!然而我与淮南疆界交错,时有小衅,信誉未孚,空身而往,恐难动其情。请大王派一小王子前往扬州结盟,允其长期相好。行密为专一对抗朱温,料能成约。”
& ~) c7 L+ P4 K4 P; ?& Y3 H: o! ]钱鏐曰:“顾将军久在军前与吴人相持,诚信卓著,如能亲往,必能成功!”遂入后堂,安排长子元璙往聘 。顾全武恐途中有失,给钱元璙扮成童仆模样,潜出水门,绕道润州,准备从瓜步渡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2: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048章 解君难公子质吴 盟城下将军招婿 6 j, w2 L5 ^/ M# d
+ {6 q* V% z" o
杭州出了什么大事?
  C. N7 v8 o! k5 K( X4 P, `钱鏐灭了董昌,身兼两镇节度使,朝廷新近又赐爵越王,敕以其故乡临安为衣锦军。当年董昌因争封越王不能得,愤而称帝,结果举族灭亡,如今钱鏐不求自得,能不高兴?钱鏐大修王府,又下令建杭州罗城。罗城周长四十里,动用无数人夫。又欲效汉高祖还乡故事,宣布将巡视衣锦城,下令将亲卫部队武勇都开往故乡修桥筑路。 , y" W  Z9 e  U. Q. t: H: F0 k
事变就出在武勇都。
+ k5 y  e( |( N$ {当年孙儒败亡,其部众分别投降杨行密和钱鏐。杨行密以蔡兵精锐组建黑云都,用于冲锋陷阵,钱鏐亦选拨健卒组成亲军,号武勇都,分左右两军。讨灭董昌,功劳多多。
3 K; o4 n, U! F' u" g) s+ b行军司马杜棱对钱鏐说:“大帅仁慈,不似杨行密雄猜竣防。蔡州兵凶捍难制,日久恐生大患,不如以本土老部下为近卫,虽猛勇稍逊而忠谨过之。”这杜棱是钱鏐的老兄弟,如今钱鏐地位高了,杜棱说话也就非常含蓄。钱鏐心中暗笑:“要说心计,我何让杨头!”毫不在意。
) x0 B0 h9 K6 _6 A7 z" Q1 z  d; k这武勇都士兵抡贯了刀枪,何尝愿意执土铲,不免露出慵态,又遭监工责斥。浙人多自高,相互指点蔡兵为俘虏苦力。蔡兵愤怒不已,怨尤长官软弱,不为蔡人争地位。杜棱知情,极劝钱鏐罢役,调乡兵充役。钱鏐心中还在欣赏自己能役使外兵,造福本地,坚持完工。   q7 @4 V+ }2 e7 _0 \! z- {1 i
待钱鏐游了故乡,就地置酒大会乡老,诸将作陪,武勇部指挥使徐绾亦预席。徐绾与数名同伙身怀短刀,欲乘机刺杀钱鏐,见参加宴会的人太多,无从下手,遂以生病为由提前退席。钱鏐觉得奇怪,绾曰:“因亲带军士修筑,连日劳累过度耳!”鏐曰:“如此,你就领队先回杭州吧,此地无烦再劳。”徐绾知道钱鏐已备下大量钱物稿劳将士,看来是不想让蔡兵受赏,心中更是气愤。而钱鏐本意却是让蔡兵先得到休息,再补发,说到口边却咽下不说完。这也是钱鏐不开空头的一贯态度。
7 V& q! K4 d1 P0 ]& @徐绾领兵回到杭州,留守二公子钱传瑛令蔡兵归营待令,不得散队入衙城。徐绾暗想可能怀刀事情被发觉,遂与右军都头许再思合谋,分头劫持武器库,占领罗城,向衙城发起进攻。
( P7 A+ P4 V7 x$ j6 M) k5 D5 r% T4 \; r钱传瑛当即闭了衙城,飞报钱鏐。 0 {. c- Y5 o/ ]
钱鏐顾不得随大军前行,自率数人至余姚,扮商人乘船自水门而入,时天尚未明,水门士兵尚有睡觉者,鏐大怒,挥剑斩之,惊动营官,才知是钱帅回来了。钱鏐立即发符调外兵入援。
1 ~# F. p0 |+ d4 P. n: A2 w徐绾、许再思多年征战,也是善于用兵之人。钱鏐新修的罗城恰好为蔡兵所用。他们开仓取物,招兵买马,分兵占领城西山头,阻截援路,一边驱民伐木集于城下,准备火焚牙城,形势危急。
! b! g- D- s/ `7 ?4 c有人建议撤往越州,在外招兵还攻叛军。叛军多是异乡人,纵然一时得势,无法持久。杜稜之子建徽身为牙门将,大声喝道:“杭州是我们命根子,如果杭州有失,大家同归于尽,敢扰乱军心者斩。”钱鏐道:“越州也非常重要,如果徐绾分兵夺了越州,造成声势,就难剪灭了。就请顾将军前去镇守,这也是张我军势之法。”原来越州在腹地,向无重兵把守,钱鏐之虑深有道理。大家都知道顾全武是文武兼备的大将,正可独当一面,就把眼光看着他。
- W% `' T; l9 W0 u顾全武却不疾不徐的应道:“越州不值得我去,我要到扬州去。”众人一听,大吃一惊,连钱鏐都大感意外,忙问其详。 " o6 r: }% n& C. M
顾全武道:“乱军骨干只有数千,徐绾纵然逞凶一时,不足大害。但徐绾自知不为本土士民所容,必别拥强者为主。田頵新破冯弘铎,而未得升州,正与杨行密暗中较劲。以田頵之善战,若与蔡兵合势,杭城真可忧矣!看来只有投杨行密一途了。”众人一听,面面相觑。良久,杜稜道:“孙杨大战时,吴人得我力颇多,不如向杨行密求救,命其解散田頵之师。”全武道:“杜公正与我意合!然而我与淮南疆界交错,时有小衅,信誉未孚,空身而往,恐难动其情。请大王派一小王子前往扬州结盟,允其长期相好。行密为专一对抗朱温,料能成约。” , s5 @' _5 D- L4 |) P
钱鏐曰:“顾将军久在军前与吴人相持,诚信卓著,如能亲往,必能成功!”遂入后堂,安排长子元璙往聘 。顾全武恐途中有失,给钱元璙扮成童仆模样,潜出水门,绕道润州,准备从瓜步渡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2: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觉已近隆冬,大雪盈尺,李茂贞有意控制粮秣,冻馁而死者随处可见,有的尚未断气,身上之肉已被人剜去。市中人肉公开叫卖,每斤百钱,狗肉每斤五百,牛羊肉有价无市。宫中也缺食,李茂贞每日献狗一头作为御膳。皇子公主以下每日食麦粥。昭宗招宰相及四贵俱至银台门议事,此时韦贻范已经愁病而死,继任者更无权威,都闭口无言。皇上自己演单口词,说:“城中窘迫到这地步,十六王宅自亲王以下,天天都有人饿死,现在后宫连麦粥都喝不上,你们说该怎么办!”宦首及禁军将领皆低头无语,茂贞也缩颈不言,皇上猛然喊道:“只有开城和解!”   S" t: A8 s& {6 V9 u
李茂贞这才发言:“臣早已向汴人宣谕皇上之意,惟韩大人不允耳!”说毕先退。韩全海等相顾而泣,曰:“往日在长安,吾等惶恐终日,不想到了这里,又被茂贞辈所卖,我等死无葬身之地矣!” 转而向李茂贞求哀。  
. p) ?; Z8 d+ r! E; t5 ?3 ]$ U我初读史至此,见岐,汴二帅已达成和解协议,昭宗也高兴还京,认为事情的解决不是无任何障碍了么,怎么又迁延了一月有余,昭宗还是不能出城呢?宦官何苦要将昭宗留在凤翔?原来这中间有个责任或者罪过承受人的问题。从封建理论上说,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正确的,臣下无权非议,专设的谏官也只能“拾遗”“补阙”。但若事情太出格,已经产生严重后果,就要推个理由,替皇上找出一个客观原因,以维护皇上的圣明。当然,历史上也有皇帝敢于承担责任,下罪已诏,把主要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例如此次皇上屈服于宦官,扔下群臣到凤翔,皇上若下罪已诏,就可以解释成皇上对朱全忠产生误解,李茂贞和韩全诲都是受自己的影响而干了错事,如今误会消除,大家和好如初。当然皇上的罪已诏不能显露出皇上是怕死而屈服宦官的真相。 ' J5 I( Q) R4 b* k
但在此刻皇权已实际丧失殆尽,昭宗绝不可能承担得起责任,那么该由谁承担责任呢?我们已经知道,宦官之所以劫持车驾,是因为崔胤与皇上密谋杀宦首,宦首惧死,才出此下策。但宦官并不能独立劫驾,得到李茂贞和禁军将领的支持才能成行。李茂贞才是主犯。现在形势不妙,李茂贞和禁军将领欲自脱,就只有拿宦官顶缸了。朱全忠深明此理,暂不追究其他人的责任,(其实他的责任更大.)而单单指斥宦官,因为宦官已失去了对禁军的指挥权,成为最弱者,最易受制服。处置了宦官,可以向天下交待其争夺车驾的正确性和必要性。这个结果将被解释为此次汴军的预定目标,变成了成果,朱全忠进兵关中的真正目标被掩盖了。 , [% B' h! A  _$ S  @, o4 g
皇帝成了被接受救护的人。 - \. R# G+ }: y6 a) n/ `
天复三年元旦期间,(又是新年)皇上近侍与李茂贞亲吏一起,手持上方宝剑去收拾四贵,一顿饭工夫,韩全海,张彦弘,袁易简、周敬容四名宦官首领的脑袋都被砍下,没有发生任何反抗事件。李茂贞又以宴会的手段将禁军首领李继钧、李继海、李彦弼杀了。这三位正是受崔胤之命支持昭宗反正的功臣。应该说是朱温当时的盟友。李茂贞知道朱温不会反对杀此三人,他俩同样不希望禁军强大。宦首和禁军将领的首级被装在一起,送到朱温军营。
2 B7 |3 q' f8 b朱温却稳坐中军帐,正欲待天子到营,顺势拿下凤翔,了结关中之事。此时敬翔已回汴梁,李振却又赶来大营,向朱温报告青州战事。朱温心中又不免耽心关中。宦官首级已送来十余天,但皇上还是在凤翔城中未出。李振道:“主公不可急躁烦恼,功亏一篑,待我进城去看看动静。”
. F" k6 [# Z) J" }7 Z; h( w昭宗是在长安见过李振的,忙将李振召入便殿,象见到老朋友一般,异常亲热,说:“长安反正之时,卿之功劳朕常念之。”李振心说:“除了我,在你身边的反正功臣还有谁活着。不觉一笑。昭宗又道:“尔主为何还不撤兵!”李振道:“陛下失言,朱公为陛下之臣,微臣亦陛下之臣耳。”昭宗怨自己太真切,心想汴人何其刁滑,这李振真是李抱真的后人吗!缓了一缓,从容道:“爱卿必有要事来奏,请慢慢奏来。”李振方说:“朱帅托微臣转奏陛下,俟车驾莅临汴营,身离危险,方敢撤围。不然,恐岐人反复无信,近臣变化无常。”昭宗日:“且唤茂贞前来当面定议。”
1 u; D1 e. b# ?2 l$ L$ Z$ ~% U李茂贞先见过李振,方一起来见昭宗,奏道:“罪魁业已授首,朱公尚不撤退,若车驾一旦出城,汴人乘机夺我城池,臣何处去!”又转向李振:“且天子岂可自围城中出!不若唤崔相公率百官前来接驾。” 这李茂贞也真能挣面子,不承认自己输给朱温。   p; u1 h3 v& K) D
当下昭宗即下诏召群臣来凤翔,但时过一旬,崔胤称病不到,皇上连下三道诏书,崔胤还是不动,茂贞也以私书相摧。朱温猛然想起只怕是崔胤在等我发话,便令杜荀鹤修书一封。  5 v( z3 b) V. y$ y
这杜荀鹤风流才气,在信尾用朱温口气写道:“吾向来不识天子面,恐岐人作假,特欲相公来辨天子真伪也,公何疑而不至耶!”全忠看过,笑着押了图章。崔胤这才与百官一同上表问安,离开华州赴凤翔迎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2: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觉已近隆冬,大雪盈尺,李茂贞有意控制粮秣,冻馁而死者随处可见,有的尚未断气,身上之肉已被人剜去。市中人肉公开叫卖,每斤百钱,狗肉每斤五百,牛羊肉有价无市。宫中也缺食,李茂贞每日献狗一头作为御膳。皇子公主以下每日食麦粥。昭宗招宰相及四贵俱至银台门议事,此时韦贻范已经愁病而死,继任者更无权威,都闭口无言。皇上自己演单口词,说:“城中窘迫到这地步,十六王宅自亲王以下,天天都有人饿死,现在后宫连麦粥都喝不上,你们说该怎么办!”宦首及禁军将领皆低头无语,茂贞也缩颈不言,皇上猛然喊道:“只有开城和解!”
: |* Q: j$ `! {李茂贞这才发言:“臣早已向汴人宣谕皇上之意,惟韩大人不允耳!”说毕先退。韩全海等相顾而泣,曰:“往日在长安,吾等惶恐终日,不想到了这里,又被茂贞辈所卖,我等死无葬身之地矣!” 转而向李茂贞求哀。    s  I( c. n: J9 f) j( j' N- ]
我初读史至此,见岐,汴二帅已达成和解协议,昭宗也高兴还京,认为事情的解决不是无任何障碍了么,怎么又迁延了一月有余,昭宗还是不能出城呢?宦官何苦要将昭宗留在凤翔?原来这中间有个责任或者罪过承受人的问题。从封建理论上说,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正确的,臣下无权非议,专设的谏官也只能“拾遗”“补阙”。但若事情太出格,已经产生严重后果,就要推个理由,替皇上找出一个客观原因,以维护皇上的圣明。当然,历史上也有皇帝敢于承担责任,下罪已诏,把主要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例如此次皇上屈服于宦官,扔下群臣到凤翔,皇上若下罪已诏,就可以解释成皇上对朱全忠产生误解,李茂贞和韩全诲都是受自己的影响而干了错事,如今误会消除,大家和好如初。当然皇上的罪已诏不能显露出皇上是怕死而屈服宦官的真相。
: n9 `1 ]% |' U+ J* U* `但在此刻皇权已实际丧失殆尽,昭宗绝不可能承担得起责任,那么该由谁承担责任呢?我们已经知道,宦官之所以劫持车驾,是因为崔胤与皇上密谋杀宦首,宦首惧死,才出此下策。但宦官并不能独立劫驾,得到李茂贞和禁军将领的支持才能成行。李茂贞才是主犯。现在形势不妙,李茂贞和禁军将领欲自脱,就只有拿宦官顶缸了。朱全忠深明此理,暂不追究其他人的责任,(其实他的责任更大.)而单单指斥宦官,因为宦官已失去了对禁军的指挥权,成为最弱者,最易受制服。处置了宦官,可以向天下交待其争夺车驾的正确性和必要性。这个结果将被解释为此次汴军的预定目标,变成了成果,朱全忠进兵关中的真正目标被掩盖了。
7 r; M! O, V1 g% v: P5 e; K皇帝成了被接受救护的人。 " Z+ W! q( Y( o7 r" t; p
天复三年元旦期间,(又是新年)皇上近侍与李茂贞亲吏一起,手持上方宝剑去收拾四贵,一顿饭工夫,韩全海,张彦弘,袁易简、周敬容四名宦官首领的脑袋都被砍下,没有发生任何反抗事件。李茂贞又以宴会的手段将禁军首领李继钧、李继海、李彦弼杀了。这三位正是受崔胤之命支持昭宗反正的功臣。应该说是朱温当时的盟友。李茂贞知道朱温不会反对杀此三人,他俩同样不希望禁军强大。宦首和禁军将领的首级被装在一起,送到朱温军营。
& V3 B' y3 k2 t" v# z, V朱温却稳坐中军帐,正欲待天子到营,顺势拿下凤翔,了结关中之事。此时敬翔已回汴梁,李振却又赶来大营,向朱温报告青州战事。朱温心中又不免耽心关中。宦官首级已送来十余天,但皇上还是在凤翔城中未出。李振道:“主公不可急躁烦恼,功亏一篑,待我进城去看看动静。”
$ _% z9 n! }6 \3 T昭宗是在长安见过李振的,忙将李振召入便殿,象见到老朋友一般,异常亲热,说:“长安反正之时,卿之功劳朕常念之。”李振心说:“除了我,在你身边的反正功臣还有谁活着。不觉一笑。昭宗又道:“尔主为何还不撤兵!”李振道:“陛下失言,朱公为陛下之臣,微臣亦陛下之臣耳。”昭宗怨自己太真切,心想汴人何其刁滑,这李振真是李抱真的后人吗!缓了一缓,从容道:“爱卿必有要事来奏,请慢慢奏来。”李振方说:“朱帅托微臣转奏陛下,俟车驾莅临汴营,身离危险,方敢撤围。不然,恐岐人反复无信,近臣变化无常。”昭宗日:“且唤茂贞前来当面定议。”
* N" n) R" z& v李茂贞先见过李振,方一起来见昭宗,奏道:“罪魁业已授首,朱公尚不撤退,若车驾一旦出城,汴人乘机夺我城池,臣何处去!”又转向李振:“且天子岂可自围城中出!不若唤崔相公率百官前来接驾。” 这李茂贞也真能挣面子,不承认自己输给朱温。 8 j* ]0 l) Z% N% Z- O, m
当下昭宗即下诏召群臣来凤翔,但时过一旬,崔胤称病不到,皇上连下三道诏书,崔胤还是不动,茂贞也以私书相摧。朱温猛然想起只怕是崔胤在等我发话,便令杜荀鹤修书一封。  0 B: [- [* p' \4 l
这杜荀鹤风流才气,在信尾用朱温口气写道:“吾向来不识天子面,恐岐人作假,特欲相公来辨天子真伪也,公何疑而不至耶!”全忠看过,笑着押了图章。崔胤这才与百官一同上表问安,离开华州赴凤翔迎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2: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050章 大内宣敕开屠宰 深宫焚诔祭冤魂 * J4 C0 n6 d1 t4 I3 j0 Z; ~

) f  o  ~, k8 ]- O6 I李茂贞知百官已启程前来迎驾,这才放心,对皇上提出最后一个要求,为儿子李侃讨平原公主为妻。这平原公主是何皇后亲生,十分疼爱,不肯将公主留在岐下,且公主年龄尚小,不胜礼仪。昭宗劝道:“只要我们夫妇平安到京,女儿在岐有何忧?若日久生变故,何旦公主受罪!”第二天即匆匆举行婚礼,何皇后与公主皆哭哭啼啼。皇上见状,亦愀然不乐。 , G0 O1 b! F. c4 f6 c
是月甲子,是个大吉之日,朱全忠令全营将士出寨,后撤十数里,在宽阔处摆开。凤翔城门大开,出来一队队疲惫的士兵,皇上坐着銮驾,后面诸嫔妃相随,出得城来,向汴军阵营走去,远远望见朱全忠身着白衣服,象犯人一样跪在队前,伏地不起。
  q5 V/ e9 u1 v. C% l5 ?3 I- R, G! z& @昭宗忙令侍官奔向前去,高声宣布开平王无罪,请冠带见驾。朱温这才起身,有人递上官服帽笏,朱温穿载了,才至銮舆前见驾。不知是悲还是喜,朱全忠竟泪流满面。
3 s* Y. f* R% D! I- V( R这是朱温生平第一次见到皇帝。即使是当年黄巢称帝,举行即位典礼,他因率兵在外而没有参加,以后因战局紧张,也一直未进长安见这位已做了皇帝的前首领。僖宗返长安,他一直在汴州,也未朝见。现在他第一次见到皇帝,竟是在这样一种场合。他是以胜利者的角色出现的,儿童时代那种对皇帝一词的本能敬畏已经不复存在。在李振的导演下,他演出了向皇上请罪的一幕,台词却是:“臣接驾来迟,罪该万死。”现在他看清皇帝了,他看见皇上也在流泪。他以前已听说过这是一位经常泪流满面的皇帝,一位多感而易激动的皇帝。他心中踏实了,这是一位容易对付的皇帝。他怀疑刚才请罪的一幕是否必要。他的信心一下强了,立即丢掉导演,自己发挥。 . j; Y" ^+ r& U# Z5 R9 @3 R# H5 W$ A( E
他请皇上用过准备已久的点心,休息片刻,即传命起驾。立即,三千名汴菅骑士组成的新御林军在前开道,两旁步骑方队持械肃立,銮驾缓缓起动,朱温单人骑在马上,在銮驾前侧导行,象一名忠实的仆人。从远处望来,他的身影比坐在车中的皇上高出许多,他那匹特别高大的一丈乌,也使他的身影高出了所有的人。
9 }7 u/ Y+ g+ K4 [精彩的表演不可能持久,也无需持久,在走过一段之后,朱温将总领大军的权力交给侄儿朱友伦,自己离开方阵,返回营地,亲自安排撤除大营,搬运军储和战利品。这是他家当的一部分。他没有为今天的事陶醉,他还有许多事要办,有许多仗要打,不能丢掉这些宝贵物资。他始终在现实中,一边督促眼前事,一边把注意力投向千里之外,询问青州近况。
$ |& z( H) h4 G4 x# J  o( F青州节度使王师范,以少年莅位,代父为帅,已经二年。他喜读书,以世家子弟自居,见天下纷扰,武夫掌权,时发感慨,有廓清天下之志。自父辈以来,青州虽秉持的是朝廷所授节钺,但服从于汴梁。郓、兖为汴梁所并,青州之境就与汴土接壤了,王师范深以为忧,常告诫部属:“我与汴州同为朝廷藩臣,若汴州能尽心王室,两镇当然就是友邻,若汴人视我为藩属,以宗人自居,则我即视其为仇敌,汝等谨戒备之!”及至昭宗在凤翔密遣李俨往江南传诏,韩全海等又擅以诏书招东方诸侯勤王,师范览诏书,知皇上在凤翔窘迫之状,泣下沾襟。 9 Q& \: p8 D& |7 t, K8 c
张浚在朱温营中心持两端,密知昭宗已遣李俨充特使,便辞别朱温回到长水庄,写信教王师范曰:“关东十余镇皆附庸於梁,各派精锐随朱温在关中,关东空虚,正是用奇之时。”王师范遂订下一个颇大的计划,将勇士分成十余支小分队,扮成商贾或者赴京进贡人员,暗藏兵器,分途去袭击各镇。不料到汴州和夺潼关的两路都被搜出武器。知道了统一发动的日期,汴州节度判官裴迪当机立断,发符调朱友宁率大军包围青州,同时飞檄各镇严查,结果各队均遭失败。 ! Z- I7 ?. U- i- N4 |
青州大将刘鄩知事败,果断地率大军夺袭兖州,时兖州节度使葛从周正屯兵邢台。结果刘鄩偷袭成功。葛从周从河北率军与朱友宁合围青州,而置兖州于不顾。张浚也被敬翔收监,等待朱温处置。
+ s4 G( R6 \3 }; y% y: r朱温得到这些报告,非常满意部属能主动处理险情,便打消回汴梁的念头,决计亲手整治朝廷,试试牛刀。
4 ?3 j0 J' q) ]) d" J& n从凤翔至长安,短短距离车驾又是行了七天,包括在中途接受以崔胤为首的百官拜见,崔胤便当仁不让地担当首相责任,接替韦贻范的凤翔城中宰相苏俭自动避嫌,落在后队不与车驾接近。新任中尉第五可范更是形同仆役,对皇上和崔胤都唯唯诺诺。当崔胤正在府中庆幸自己又可以独自掌权时,人报汴帅也已至京,正等相公会话。崔胤大吃一惊,随之镇定下来,趁天色未晚,进汴邸拜会朱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2: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日一早,这一文一武两位大臣进宫见驾,昭宗在便殿设绣墩,命二人就座,由口词流利的崔胤主讲,其大意是:祖宗开国以来,宦官不典兵,不干预政事,只负责宫内厮役,服务禁中。天宝之乱,宦官李辅国协助肃宗指挥部队,宦官权力开始扩大,至德宗贞元未年,分羽林军为左右神策军,专命宦官直接指挥,形成制度。神策军也因此而成为京师各部队中的唯一强者,宦官首领也就成为左右朝政的权贵。四贵参掌机密,权浸百司,上下勾结,共为不法,小则卖官鬻狱,蠹害朝政,大则构扇藩镇,倾危国家。甚至毒杀旧君,拥立新主,使我大唐江山日见衰乱,几近其亡。不清除祸源,不得根治。
* ^' u! m4 E: X+ t崔胤激昂陈词,历数敬宗,武宗等皇帝遭受宦官毒杀的传言,昭宗只听得心惊胆颤,然后,拿出早已拟好的诏书,要昭宗画敕。诏书宣布取消宫廷名目众多的使司,罢免一切宦官的职务,其宫内事务由嫔妃女官管理,散布在京外的宫、观宦者及各镇监军也一律召回。
; @  k8 x2 F' y) p& P$ X这是一项大得不可思议的决定。崔胤在以前与昭宗密谋翦除宦官时,也从未有此设想,如今徒然提出这一揽子决定,而且马上就要实施,昭宗不禁惶惶然,感觉到一股阴风向自己袭来,他转望朱全忠,似乎想得到某种救助或者保证,得到的是一付冰冷的面孔。那如霜雪的眼神使他脑子一片空白,昭宗颤抖着在诏书上画敕用章,他不知道这诏书实际上意味着什么,也不去想他。 ! }9 w! [* r% N+ y! m
朱全忠拿着诏书,出动由朱友伦指挥的新御林军,将第五可范以下五百余名带有职掌的宦官集中到内侍省。这内侍省设在宫城深处永安宫旁,是宦官的最高管理机构,也是宦官们进行秘密活动的俱乐部、司令部。平日是没有士人入内的,更没有南衙官员能在内发号令。 ! [4 y3 J- K- q! i' n* q$ U
现在方园数十平方公里内的几百名身任高职的宦官被通知到内侍省集中,其中虽有忐忑不安者,但绝大多数并未意识到等待他们的是死亡,因为在凤翔城中他们的上司已经死了七十余名,而剩下的皆是名望不显的新进,有甚过恶!他们进得院来,未见到他们的首长,只见新的禁军首领朱友宁在内。宦官们颤粟了。 9 ^3 C9 z0 W8 r2 b
没有宣布罪状,因为罪状是带个案性质的,也没有宣读敕文,因为诏书是给活着的人看的,而且敕文也没有明确指明他们必须死。也无须验明正身,因为不需要记录在案,进来的宦官都被杀死,尸体堆集如山,用大车运出宫城,运了数十车。 ( U$ X+ r; s# s
第五可范在接替韩全海任宦官首领时,曾跪在昭宗脚下,哭泣道:“奴才自幼服侍陛下,一直充什役之职,从不曾与南衙官员打交道,也从来不议论政事。陛下若可怜奴才,请放奴才一条命,不要任命奴才为首领。”昭宗道:“除了你,谁是朕的贴心人,你与韩全诲不同,你放心,朕保你无忧。”及至朱全忠拿到敕命,先当场抓弟五可范。昭宗忙说:“可范无罪,可特免之。”朱温道:“刘季述,韩全诲初时皆无罪,若待其有罪,事情就难收拾了!”昭宗语塞,眼睁睁地看着弟五可范哭号着,挣扎着被拖下殿。当晚,许多平日灯火辉煌的地方都灯灭火熄,整座宫城显得特别幽暗,昭宗一夜无眠,操笔为弟五可范写下一篇数百言的《诔》,写毕,又对烛颂念,其虔诚之态,极象一位给亡友做法事的道士。至天明,将诔文在烛上烧掉,擦着眼,使人招来崔胤,商议如何以宫女顶替黄门传达内外。
- B% i4 b/ V- W, b  A2 O. W+ m司马温公叙事到这里,特写下一千五百余字的长评,检讨诛杀宦官的缘由与得失,指出宦官擅权固然为害惨烈,但深究原因,还是因为朝廷控驭失当。不应不分善恶地象割韮菜一般一刀切。并得出袁绍大杀宦官而董卓弱汉,崔胤大杀宦官而朱温篡唐的结论。这个结论揭示出了宦官与皇权并存的客观现象,但司马公不可能指出宦官之祸的根源就是皇权本身,皇权的腐败才会导致宦官势力的澎涨,两者相互作用。
0 l' l* r! r# f: _( j随着宦官势力彻底的消除,禁军系统也完全破坏,崔胤梦寐以求的掌握军权的希望还是未能实现,京师的武装牢牢控制在朱温手中,崔胤正如一只捕食的螳螂,一时还感觉不到大难临头,正踌躇满志地组织自己的班底,肆意打击政敌。凤翔宰相苏检首当其冲,被问罪杀头,其他政敌也一一落马,朱温巧妙地利用崔胤这一奸佞特性,宣称自己准备离开朝廷回汴梁,不上朝议事,放手让崔胤对朝士进行清洗。与皇权梆在另一端的朝士们的厄运也随之来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2: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051章 相公檀板柳营酒 君王泥炉椒殿茶 9 J4 N! O' ?' |

% y: G/ K. A9 y: V6 A) N “忠贞不二”一词,近代民间大多用在妇女身上,作为褒词。其实此词是政治术语,专对士人而言。赵宋以前,对女人并不要求从一而终,卓文君再嫁司马相如,传为美谈,此即其证。大唐太平公主再嫁,照样光辉,在朝中颐指气使,毫无羞涩。倒是对士人一生仕两个朝代表示轻篾,讥为“贰臣”。士子都害怕碰上亡国之君,死后入“贰臣传”,故而本能地希望本朝得以延续。 7 `: ]1 c3 \. E, q/ G% v7 q
基于这种心理,昭宗朝廷的大臣们虽然对昭宗本人不尽满意,但在国家极其虚弱的情况下,还是心向朝廷的。正因于此,对朝臣的诛杀,于新政权的建立是有利的。 3 W* u. h5 F$ H5 w
在杀了宦官之后,一连数天,崔胤对朝臣提出一系列弹劾案。朱温对被弹劾者并不熟悉,有的甚至还不认识,但他却无条件地对弹劾表示支持。共有三十余名大臣遭到诛杀或者贬遂。
, v/ {: z; k; P9 B昭宗一直将韩偓当作心腹看待,韩偓也尽心尽力,为昭宗排忧解难,虽然往往无补于事,也可使昭宗心理得到某种宽慰。韩偓作为翰林学士承旨,负责起草诏令,很容易进出宫门。有时无事,就与皇上讨论一些史实或古往今来的杂闻,昭宗也是熟悉文史的,君臣容洽。
% T; D- Q) a* W- Y+ M+ L" T苏俭被杀,王溥被贬,四名宰相缺了两名,昭宗便再一次欲用韩偓为相,韩偓还是不同意,认为当上宰相,必与崔胤发生直接冲突。不如利用现有的职务之便,能经常在皇帝身傍,作些小的补益。韩偓向昭宗推荐赵崇和王赞二人为相。
* o2 Y: |5 i) t$ e& m崔胤不愿恢复四名宰相的旧规。向朱温报告韩偓与人结盟,欲控制朝政。朱温立即进宫,正逢韩偓也在帝傍,朱温顿时指着韩偓鼻子大声斥责,昭宗急忙大声将韩偓叱出,以平息朱温之怒。第二天,即下诏贬韩偓为濮州司马。昭宗暗召韩偓进宫,与之相别,又流下泪来说:“朕身边再也没有可说话的人了。”韩偓道:“陛下保重,汴人已经不是凤翔城下的那个人了。我得以被贬出京,乃是幸事,不忍亲眼见到日后将要发生的事情。” 6 o0 n! P- D; f7 A
这濮州正是朱温辖下地盘。朱温知韩偓才气,欲韩偓屈服而用之,故没有当时杀他,反而又讽喻朝廷起用韩偓。韩偓怎肯在朱温手中取富贵,便在赴任途中躲过官驿,经襄荆到了湘中,一路盘桓回到闽南,被王审知接到福州,做了一名幕府上客,今后我们还会碰上他。 4 x& M! G8 L# b4 r
昭宗思念韩偓 ,想到临别警戒之语,对朱温感到害怕,又想起韩偓所讲代宗对待郭子仪故事,欲拢络朱温以求安,遂将崔胤召来,商议道:“东平王功高德望,朕欲按郭子仪官位予之,任为天下兵马付元帅,卿可先征求其意。”崔日:“陛下既有此念,便当速行,何必如俚语所说问客杀鸡!”昭宗日:“如此,卿便拟旨。”第二日,中书上章,乃是以辉王作为天下兵马元帅。任朱全忠为副元帅。昭宗道:“辉王冲动,不若濮王聪惠年长!”崔胤日:“陛下莫拘泥,当年代宗江山如磐石,因以太子为元帅,借郭子仪三朝元老身份以烘托太子,如今形势,圣上真以为亲王能任事吗!”
" r- w& Q  s" X: c5 N8 q昭宗闷了半响,方道:“若东平王迟疑,可取消此议。”崔胤日:“东平王已闻知矣!臣还有一说,当年郭子仪以尚书令晋爵汾阳王,为朝臣中最高爵位。东平王如今大功,可晋爵梁王,再锡以副元帅,方可震摄天下诸侯。保朝廷平安!”昭宗暗自后悔不迭,只得外表高兴,照此下旨,并特开御宴庆祝朱全忠荣任天下兵马副元帅之职。不久,又接到中书省奏章,因辉王尚未出阁,朱全忠以副元帅判元帅府事,辉王连进元帅府的仪式也免了,大元帅府成了朱温专设衙门。
; L7 b5 \- i' {. m朱温上表谢恩,昭宗在内殿召见,心想既然决计笼络,不如搞点感情投资,便从容谈起后宫琐事,提及何皇后因思念女儿,茶饭渐减。朱温道:“这有何难,我明日去信一封,顿教茂贞将平原公主送回长安。”朱温说到做到,派汴府专使至岐王府,坐等公主回京。李茂贞只好眼巴巴地看着这金枝玉叶的儿媳妇坐进骄车。不禁暗中咬牙咒骂瘟猪。 4 W, b5 Q' d5 D1 w  B
当时平原公主是哭哭啼啼进岐王府,现在出岐王府该是喜笑颜开了?但内眷们看到平原公主又是泪眼婆娑,原来平原公主已经习惯了婚后生活,小两口日渐亲密,现在要与夫君突然分手,不免依依难舍,且又听说是由汴军前来护行,感觉到又是一种被强迫,但又不能表白自己不愿回长安,只得含悲上轿,心怨无能的父皇,如何连儿女也不能保护!平原公主当年还只十五岁,按当时习俗,再嫁是平常之事,但平原公主却一直不嫁。几年后唐祚终绝,平原公主受尽磨难,二十年后竟与李继俨破镜重圆,此是后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2: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全忠给皇室办了这件功德事,遂趁热对昭宗道:“臣在京已久,汴州府中尚有许多事务,欲辞朝回汴。”昭宗顿时轻松,顺口道:“卿去之前须安排好长安警卫!”全忠奏道:“臣留下两万精兵拱卫京师,决保平安。特着朱友伦任宿卫军都指挥使;另委张廷范为宫苑使以警卫大内,王殷为皇城使以保卫六部诸衙门,蒋玄晖为御街使以镇静街坊及东西两市,请御旨宣布,告谕中外,以断奸人邪谋!” & I: H8 H8 |8 t  b
皇上心中阵阵隐痛,感到朱温是个无法甩掉的幽灵,今后再也无需徒劳动作了。既已彻底无望,也就镇静下来,照朱温所奏,批了诏旨,传旨要宴请朱全忠及新任各官,令百官作陪。临别那天,昭宗特意在离春明门不远的延喜楼设御席,专请宰臣及翰林诸学士作陪,皇上口咏御制新词《杨柳枝》以送别,这杨柳枝依曲即景填词,妙在切合,是当时文士雅客间送别时最为时髦的活动,用现代话说,真酷!朱全忠竟也心灵窍开,当场和了一首,其音韵之和谐令内行人也难挑毛病,博得宰相和学士们齐声喝采,于是当场有待诏作画,将君臣新词录在上面,皇上亲笔题款,用了闲章,令人用黄罗包好,送与朱温作纪念。从这件事看,我们很难分断昭宗当时对朱温是恨还是亲。我看非恨也非亲,乃是皇帝爷在拍权臣的马屁,此亦唐末政事之一绝也。 3 V9 j0 r/ s9 C' r
当下百官早已在长乐驿排班送行,崔胤独自送过灞桥,在离亭摆上带去一席细淆,与朱温对酌,酒酐,自操檀板,令妓唱曲以助兴,返回长安时,已鼓打三更了,春明门还有人专候着为相爷开门,传语:“皇上在宫中等候相公。”崔胤吃了一惊,深夜进宫,昭宗果然未寝,不过并无大事,只是关切的询问梁王是否高兴。这岂不是问的呆话,崔胤却兴致勃勃地说了起来。君臣二人谈着,又饮起酒来,酒罢又烹茶,直至破晓。当日无早朝。 7 |. m3 o( E2 J' |# H: B0 I
不说朱温在道,却说太原府驻京人员在朱温走后也出了春明门,赶回太原,向李克用报告朱温跋扈之状,崔胤奸邪之迹。克用笑道:“朱温狼子野心,天下人共晓。崔胤却有不少人说他的好话,我知此人深矣!胤出身名门,身为首相,不能中正独立,外倚贼势,内胁其君,既把持政府,又欲握兵柄,权重则怨多,势专则衅生,国破家亡,就在不久矣!” ; a1 ?4 t* Y) p; e- Z& N5 T
使者又禀道:“朱温临行上奏,言与大王非有深怨,请皇上慰抚大王,听说给大王晋爵加禄的特使即将来了”。克用笑道:“青州事未了,老贼惧我抄他的后路也!”
9 u: {( V% b4 p9 w# t+ B3 v7 E0 g/ x朱温到汴梁,见军府诸事有序,设宴慰劳诸人,遂与敬翔商议,欲尽快了结青州之事,便再增调三万大军,直抵青州城下,作长堑围之。王师范急求杨行密相救,行密遣大将王彦章率七千战士出楚州,长途赴援,别遣大军攻宿州,以分汴方军势,也图能得些实利。但因双方都未把宿州战场当作决战之地,战事也就并不激烈,逞胶着状态。
" y" z1 b% i" K( Z杨行密谋曰:我依江立国,上游乃是系我安危之处,必争之地,正可趁朱温有事于青州,拓我西疆!便调集精锐,以升州刺史李神福为主将,水陆并进,欲夺取鄂州。
8 B* r5 J: m1 G; u- z这鄂州(现武汉市武昌区)地控长江中游,水陆交会之所。此时的节度使杜洪,本是当地一名军官,趁乱夺了刺史之权,投靠朱温。朱温推荐其任职刺史,后来又将鄂州提升为节度使额,杜洪便成了鄂州节度使,更是附庸于汴。但汴方势力暂时还未过大别山,鄂州实际处于游离状态。杨行密若想建立独立政权,鄂州就是非得不可的地方。
6 g1 |3 n' {! ~. u* T6 e当下李神福以水军驻汉阳,自领步骑屯狮子山,征夫掘壕,作围城之计。
" T& i0 B) X9 Q4 n- m! i% _2 A, Y一日,与监军尹晖等登寺塔观阵,但见武昌城依蛇山而建,十分难攻。对岸却是一派汪洋,只有大别山(即龟山)显眼,汉阳孤城依山而立,汉水围汉阳城两旁散漫展开,主流在城南入江,造成一些沙州。尹晖指曰:“杜洪在岸边堆了无数荻苇,是欲烧我水兵吗?”神福曰:“彼自有妙用,不过我可令其自烧之。”尹晖曰:“公欲派人潜入城中?”神福笑道:“用鸡鸣狗盗之徒,何见功力!” 1 O3 \# `/ K8 I' i! ^
当晚,神福令人乘轻舟至滠口,登高树举起火把,城中荻堆果然也燃烧起来。原来杜洪已经四处派出人员求救,此芦荻乃为联络之用。李神福又暗派水军从上游而下,城内开水门出迎,才知救兵是假,被劫杀殆尽,杜洪赶紧闭城。
, X; ]- e: `/ G4 z- G- d几天后,汴将韩勍果然率兵屯在滠口,因为那时汉口还是一片水泽,韩勍之兵尽是步骑,只有选择滠口为屯兵之地,与鄂州城隔江,遥遥相望。杜洪怕再受劫,不敢出迎。 2 n2 y' |$ Q3 L
神福说:“韩勍北人,且兵少,不足为患,诸将且注视上游,防成汭水军要紧,若打败成汭,杜洪便当不战而降。”遂令水师分成数股,自大军山,小军山直至沌口,沿线设伏以待。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2 收起 理由
uknow7999 + 10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5 02: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大凌晨发这个贴一定很累吧 顶了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6 23: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052章 成汭荆江耀水师 神福军山摆火阵 4 y! |: ~# v- v, B7 s% r

$ `4 o7 o1 H% L: a( I  D朱温无法全力救助杜洪,只得以天下兵马元帅符印,檄令荆南成汭、武陵(常德)雷彦若、长沙马殷三道援鄂,诸军俱听韩节度,会战江夏。 7 X- }! b+ A- j) O  L$ l" }: ~
马殷虽曾向朱温表示服从,但内心并未将朱温当作宗主,接到檄文,召部下商议。高郁道:“朱温新控关中,又以大元帅兵符调令,我不可不应。宜以桂林战事未解为由,祗遣偏师随后而进,相机处置。有利则进,无利则退,无大害也。”遂议定以许德勋率水师三千顺湘江入洞庭,嘱其务必滞后,不可先出荆江口。
, h" O+ a* ]$ Z且说荆南节度使成汭,自据江陵以来,勤于为政,劝课农桑,部内风调雨顺,又无战事,成为富甲一方的强镇,其名声与张全义相仿。他因地处滨江,部内河流湖泊纵横,欲以水军强国,遂大造战船。旗舰名曰“和州载”,意思是如果成汭在舰上,此舰就是州衙。舰上设厅堂馆舍,极其壮丽,建造三年才完工。其次有“齐山”、“载海”、“辟浪”等主力舰,卫护前后。其余各类战船快艇,无不齐全。接到朱全忠军令,发兵十万,大小船只蔽江而下,蔚然壮观。
2 Q. ?' I; k8 H3 Y掌书记李珽,乃中原士人,避乱至江陵,为成汭僻举。他深感此行不妥,谏道:“我之主力舰船载甲士千余人,军械粮秣又超过人重,旗舰更是巨大。若是在本港截流杀贼,诚为无敌。如今顺流而下,千里赴敌,外埠水情难明,船笨行动不便,若吴人藏舟于叉港,突然攻击,我大船何以自卫,一不可也。武陵、长沙皆吾劲敌,久欲窥隙,现虽应允出师,至今尚未出湖,我大军若先过城陵矶,彼等邀我后方,诚可惧也,此不可之二也。吴、汴两强相争,鄂州势不能独立,我举国赴援一方,不留余地,若有差池,名利俱失,此不可者三也。主公不若坐镇江陵,以偏师出屯巴陵。游兵巡弋上下,扰而不战。不出两月,吴人必食尽军退,主公坐得援助之名,不亦两全?”成汭笑道:“书生讲的怕不有理,但我厉兵秣马十余年,正为今日,朱公虽以韩勍领兵,其厚望在我也,败了吴人,才见此战之真味道!”遂下令船队各因航速,全力以进,中途不得擅自停留。时值农历四月将尽,夏汛初起,荆江横流,一望无际,船队并帆而进,畅行无阻。十万大军,其声势犹胜当年曹孟德。成汭捻髯而笑。不觉已过了荆江口,全不见武陵,长沙之兵,成汭也不甚在意,令后队转谍二镇之兵,摧其速速跟来。
) h( S( z6 a0 K% ^6 m许德勋此时刚入青草湖,便见雷彦威信使来请,言雷将军在此恭候多日,请到水寨有机事相商。这雷苗子秉承其父雷满豪气,又正当青壮,居常毫不拘礼,此刻正赤着上身,露出满身青龙纹刺,见许将军到来,穿了单衣抱拳行礼,道:“许都头幸会。”
1 t" h/ |! l+ W% Q2 X# o许德勋讷闷,心说我乃堂堂大将,身份与你这郡守相仿,何得轻我!只听雷苗子又说出一番话来:“适才笑言也,将军虽身为湘中主将,独领雄师,但若一入大江,尾从荆师,不是隶属成汭,职如都头了吗?虽沫血苦战,何显功劳!”许德勋知其尚有下文,佯问:“如此奈何?”雷彦威正经说道:“不若你我联兵,到江陵耍一趟,掳他一掳,岂不快活!”许德勋摇头道:“朱温处如何交待!”雷彦威大笑:“朱三向来惟强是忌,惟弱是欺。荆州、鄂州早晚在其计算中,我等替朱公帮点小忙,他不公开赏我也得暗中谢我!” 5 U1 g3 `. i: B) k# o4 L
许德勋正怨成汭不待楚师而独进,又记着张佶嘱其随机应变之语,料来也无大碍,遂一面派轻舟回长沙秉报,一面与雷彦威合兵,斜穿洞庭湖,自石首经公安,直插江陵。自黄巢破江陵罗城,至此尚未修复。但城外又已是商贾辐凑,十分繁荣了,雷、许兵到,城中留守只是关闭城门,不敢出战。雷、许放胆大掠一阵,财宝子女,满载而归。 ! p9 ~* }6 d4 C/ \- o5 s
成汭舟师进了大江水道,水流更急,不日到了黄盖湖,有人指示赤壁。成汭谓左右曰:当年曹孟德千里追袭刘备,连得襄、荆、以疲劳之师,借刘琮水军威风,欲与孙权决胜。末曾交兵,已显颓势,乃横槊赋诗,咏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果然大败而逃。更可叹刘表以皇胤之贵,荆襄之富,水师之强,张允之能,而不趁时作为,留下犬子,为人附庸,真为荆楚蒙羞矣!”李珽在旁,见其随口藏否人物,欲引其说吉利话,便道:“吴中周瑜,该称英雄了吧!”成汭向来佩服周瑜,果然兴致又起,说道:“周瑜出身名门,格调高雅,又心气和平,善待战士。以三万之师,破曹操十万之众,诚为吴中第一人也。惜其英年早逝,病死于征川途中,此天欲成三分之势也。不然,川中何容刘备插足。”叹息不己。李珽只将眼睛看着他,成汭又曰:“杜子美有诗咏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巾。此咏周郎倒贴切,诸葛亮屡战不利,屯兵五丈原,欲为持久之计,此乃空耗国力耳,使诸葛亮多活十年,也难得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7 03: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