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73|回复: 2

节约的必要 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4 13: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得四年前刚开始在台北生活的那一段时间,学习如何处理家中的垃圾曾经是一件让人相当烦恼的事。办公室的台湾同事漫不经益的生活习惯,却让我觉得特别不方便,丢东西的时候几乎每次都要请教他们,确定哪些垃圾是属于可再循环的物品。

  那时第一次对现代生活制造的垃圾量有所意识,过程中体会最深的是发现自己这么多年来其实过着不算奢华,但明显不够环保的生活方式。

  有一段时间,饮料的瓶罐、即用即丢的厨具和饭盒,还有工作上使用的印刷纸和日常生活的用具等平时不会让人停下来多想,但一件一件累积而成的垃圾,一度成为我每天执着思考的对象。

  不是因为我转性成为什么环保模范,而是自己实在太懒,怕麻烦,对垃圾分类心理上有点抗拒,所以每天都在想,如何减少生活中需要处理的垃圾。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当时生活上最大的改变是,尽量不喝瓶罐装饮料,用餐时都把东西吃完,而每次用纸时都会确保每一面都使用过才会丢弃。

  后来学会留意产品上印着的可再循环标签,也渐渐融入了台北的生活,减少个人生活垃圾的坚持多少有些松懈,但我对自己在台北那段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的经历依然印象深刻。

  将近四年之后,看到北京计划从明年开始在大部分城市小区推行垃圾分类的新闻,难免回忆起当年在台北处理垃圾的生活点滴,想象自己的北京生活可能需要作出的调整和适应,也想象北京生活的人会有什么反应。

  事实上,北京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道路相当反复曲折。据媒体报道,北京市应是中国最早推动垃圾分类的城市:1996年至2000年,环保组织地球村率先引入垃圾分类概念,并进入北京社区宣传及试点;2000年至2007年,北京政府主导宣传垃圾分类,培训社区人员,补助餐厨垃圾处理机;2007年至2009年底,政府锻造后期处理链条,建厨余分选系统和专门堆肥厂。

然而,过去10多年的曲折努力并没有使这个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举措真正走入北京民众的生活。过去的失败可以为新的努力提供经验,但很清楚的是垃圾分类还是需要一个过程,才能真正成为北京人,甚至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一方面,民众的环保观念、知识和生活习惯必须经过教育和宣传加以改变,另一方面当局的垃圾系统处理能力必须提升,让民众看到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实效。

  如今,曾在2000年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八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之一的北京回到原点,再次大规模启动垃圾分类的工作,除了反映这种环保方式在城市管理者眼中还有继续推行的价值,同时也凸显垃圾管理仍然是城市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垃圾分类的成败,其实关系每一个中国城市人能否继续享有优质的生活环境,背后的理念是资源再利用以及垃圾减量。然而更根本的问题还在于垃圾的产生所代表的社会消费价值观。

  在中国大城市生活追求精致与舒适,但肯定不够环保的此时,要在一个从短缺经济迅速跨越进入繁荣富足阶段的社会中推广节约型生活,或许是不切实际的口号,但这很可能是解决垃圾问题的起点。
发表于 2010-4-24 13: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民科普,素质提高,文化普及才是重中之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4 16: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是每個人都會這麼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0-10 22: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