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701|回复: 1

客家水上民俗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3 12: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都认为,客家人是山中之客,住于山里,其实不尽然,有山必有水,我们客家菜系就叫做东江菜,客家人不但与山有关,更与水有缘,并在长期的水上生产生活中形成丰富多彩的客家水上民俗文化,东江则是这客家水上民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客家水上民俗文化是一种农渔民俗文化。东江养育了客家人,也养育了独特的客家水上民俗文化。客家人是山,是刚性的,而与柔性的水结合,便又多了一种韵味,这种韵味在苏家围上就有着最典型的体现。

苏家围的人、苏家围的建筑都是客家的,但它面水而筑,用东江的一湾碧水点缀了客家原本刚性的建筑,使苏家围多了几分秀丽、多了几分灵气,从而被人称为“南国乡村的画卷”。苏家围的人更是如此,受着绿水翠竹的灵气,东坡后裔们把客家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出举人、出官员,成为苏半县,成为河源著名的文化之乡。

  更有特色的是生活在水上的客家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水上的客家人又有两种,一种打渔为主,一种货运为生,他们长期生活在水上,形成了共同的生产生活习俗,这种生产生活习俗一些多方面有别于居住在陆上的客家人,如服饰,由于水上生产生活的需要,在夏天,男人多穿短裤,吃也有异于陆上居民,水上人家一般是两饭一粥,早上吃点粥就出门打渔或河运。
水上居民并非每天鱼虾,由于他们不产粮,所以要用鱼虾换米,但水产品的丰富性也是水上客家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水上的客家女,比陆上的更多了几分清纯与水灵,而东江上的客家水路歌,又有和客家渔女一样的清甜,水路歌其实是客家山歌在水上的延伸,但与客家山歌的唱“山”不同,水路歌是唱“水”的, 如 《东江水路歌》里唱的:

  雾茫茫,水茫茫,好似银河从天降。七个仙女来相送,送我俩姐妹来上江,水路山歌代代传。歌满河来歌满田,河源唱到省城转,都说船家是歌仙 ......

 由于长期居住在水上,水上的客家人的生死婚嫁之礼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婚嫁方面,水上客家人就有一种“放年声”的习俗,男女青年到了成年的岁数时,他(她)们的父母就通过好命人(媒人)和朋友传达消息,等到有有意向的对家时,双方就“放出年声”了--就是双方父母互赠一样东西,并珍藏,然后在一个大朝(十二天)或一个月内家里没什么不吉之事发生,那么这婚事就定下了,随后是定日子过酒水,双方达成女方出嫁的条件择日成亲。

接亲叫做“过艇”,男方接亲船在河的要边,女方送亲船则在另一边,常有一船队,双方船紧靠,新娘出舱时女方家人极力阻挡,而“好命人”则硬拉其出,俗称“抢嫁”,然后由“好命人”牵带新娘到男方接亲船,送新娘的船队随后也到男方家吃饭,“家”亦为船,只不过是男方将一批船只合拼成阵,设宴摆席,婚宴为水上人家最热闹的场面。相比之下,水上人家的丧礼与陆上人家的较为相同。

水上客家的生育也有自己的特点,因为孩子都是出生在船上,母亲在船舱中产下孩子,便放于舱内的木盘上,直至满月才出舱,小孩子学走路时起,一般不穿衣裤,光身赤脚,每一个小孩都用一个绳子束成一个背挂状,并被母亲放在一个竹筒(也叫蒲筒)背着,以防小孩落入水中。另外还有一些习俗,如过年不到年初九不出船,等等
  客家水上民俗文化是一种典型的生态文化。客家是一个生态的民系,在山上如此,在水上也是如此,以东江为例,客家人在渔耕之间,很珍惜养育自己母亲河??东江,现在东江画廊的翠竹长廊就是最好的见证,沿江连绵十余里的翠竹不但起着保持水土的作用,而且使东江的水变得更加妩媚。

水养育了我们客家人,客家人也深爱着这一江水,水上客家人在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撒一片渔网,飘一曲渔歌,在东江上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水生态画卷。客家水上文化的生态性也是我们河源旅游要突出的最重要主题之一。

  总之,客家水上民俗文化是客家文化,特别是河源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水上客家民俗文化的探讨,有助于河源客家文化的开发,有助于河源文化旅游的发展。
发表于 2010-3-24 09: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学走路时起,一般不穿衣裤,光身赤脚,每一个小孩都用一个绳子束成一个背挂状,并被母亲放在一个竹筒(也叫蒲筒)背着,以防小孩落入水中。现在应该没有这样的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2-23 03: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