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389|回复: 2

朝鲜族的概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9 13: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其余则散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其中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口中的朝鲜族居民使用朝鲜语及其文字。杂居地区的朝鲜族通用朝鲜语和汉语双语。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朝鲜族总人口为1,923,842人。
  2008年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州户籍总人口为218.7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80.6万人,占总人口的36.8%。
  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朝鲜语属音位文字类型,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
  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延边地区还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
  朝鲜族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角币贰角的正面图案就是土家族和朝鲜族。
  中国朝鲜族的来源:
  在清朝对东疆的“封禁”时期,中朝两国对边界的管理都相当严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朝鲜人越江而至中国领土者仍屡见不鲜。公元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朝鲜肃宗二十三年)至1699年间,朝鲜全国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瘟疫,致使其首都僵尸达3900余,各道死亡者合25万余人。
  在这种情况下,于公元1700年在朝鲜北部首次出现了携家眷、牵牛马而潜居我国东北谋生的现象。咸镜道钟城人严贵玄,率妻子儿女并持牛马入居于吾罗、宁古塔两间站院,结果被清人发现,将其捉拿送到北京。此后,为了生计而潜越边界者越来越多。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庆源、庆兴、钟城等地的朝鲜人因“岁饥涌聊生”,自阿山、阿吾地潜越图们江,杀四人,并劫取人参、缎布、衣服等,朝鲜将金礼进等六人斩首,李友白等四人俱从宽免死,庆源、庆兴府使和阿吾地万户俱革职。1741年(乾隆六年,英宗十七年)因年荒饥饿,朝鲜西嫩达伊牟等男女55名趁土门(图们)江冻冰而潜入江北,饿死30人,其余25人寻榛子、松子等物,或在河中打鱼,各处觅食,被宁古将军摩下清兵捉住,解送到奉天衙门,后来由朝鲜使臣回国时顺便带去。1832年(道光十二年,纯宗三十二年),朝鲜张GAOLI等二人越图们江挖参捕牲,因迷路在“山东人于蒿窝棚换衣剃发”被清军拿获,于蒿交山东巡抚处理,将张GAOLI、张丫头押送朝鲜甲山府“枭首警众”。
  从史书的诸多记载可知,在19世纪中叶以前潜越边界的朝鲜人,无论何种原因,一经发现,皆被遣还回国,朝鲜大多将其处以重刑。当然,亦有越江后藏匿起来的。留在中国境内的朝鲜人皆剃发易服,被汉、满民族所同化。1987年,有人对延边各县市进行过朝鲜族迁入时间的专门调查,结果证实,近代最早迁入延边的朝鲜族皆在1850年前后,没有发现1850年之前迁来定居的例子。
  因此,中国朝鲜族的历史应从19世纪后半期算起,而19世纪前半期朝鲜族的迁入,皆应视朝鲜移民史或中朝关系史。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13: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期迁徙
  从19世纪中叶开始,陆续有较多的朝鲜人从朝鲜半岛迁入,这是中国朝鲜族的主要来源。由于当时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特别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难,一些苦难的朝鲜农民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在两江沿岸一带开垦,同汉族、满族等人民杂居共处。但此时迁入人数还不很多,大多数春来秋去,居住尚不稳定。
  随着日本在朝鲜侵略的加剧,大批居民为寻找生路,不顾清政府禁令,纷纷徙入中国东北边疆地区定居下来,据统计,1870年在鸭绿江北岸一带已有28个朝鲜族聚居乡。清光绪七年(1881)延边地区朝鲜族已达1万多人。1883年在集安、临江、新宾等县的朝鲜族居民已有3.7万多人。同一时期,乌苏里江沿岸一带也移入为数不少的朝鲜族农户。
  民族融合
  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对入境的朝鲜农民尚采取封禁政策。后来改行招民开垦政策.1881年在吉林设置荒务局,在南岗(珲春)、延吉、东沟等地设置招垦局,招募移民,凡应募移入者,均为中国臣民。1885年清政府将图们江北岸长约700里、宽约50里的地区划为朝鲜族农民专垦区,更便于朝鲜农民大批移入东北地区定居。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不堪忍受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和部分爱国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已达36万多人。
  保家卫国
  朝鲜族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06年日本侵入朝鲜族聚居区以后,朝鲜族人民便开始了抗日活动,从自发的到有组织抗日活动层出不穷。抗日知识分子在各地普遍建立了朝鲜族私立学校作为据点,不断宣传抗日思想。
  1919年3月13日,在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朝鲜“三一运动”的影响下,朝鲜族人民大规模的抗日斗争终于在延吉县龙井(今龙井县)爆发。此后,各地普遍建立抗日武装组织,并于1920年开始联合。与此同时,延吉道立中学、吉林省立一中、吉林毓文中学等学校的朝鲜族学生,同汉族和其他各族学生一起,积极响应五四运动的号召,举行罢课游行示威。
  20世纪20年代初期,马列主义部分经典著作和介绍社会主义的书刊陆续从上海、北京和苏联、朝鲜传入朝鲜族聚居地区,先进的知识分子秘密组织了“读书会”等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在朝鲜族中产生了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在他们的领导下,出现了“延吉运输组合”、“龙井建设者同盟”等工人团体和“农民会”、“青年会”等农村群众组织。
  1927年10月,中国GCD满洲省临时委员会成立时,在朝鲜族地区也先后建立中国GCD的组织。在中国GCD的领导下,朝、汉联合抗日游击队在各地建立起来。
  1930年5月1日,延吉县龙井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接着数千名小学师生也罢课罢教。同年5月26日,和龙县药水洞人民经过斗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同年8月,举行了规模和影响更大的以敦化、额穆两县为中心的“八一吉敦暴动”。1931年秋至1932年春,东满朝鲜族人民掀起了秋收、春荒斗争。
  1932~1933年,汪清、延吉、和龙、珲春、饶河、珠河、密山等地先后建立抗日游击队。1932年4月,在中共盘石中心县委领导下,由李红光(朝鲜族)等人组织朝、汉等族人民举行了蛤蚂河子暴动,并建立了“东北工农义勇军”。
  1935年春,东北各抗日武装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后,至1937年先后建立11个军,第二军中朝鲜族战士占绝大多数,第一、七军中朝鲜族战士约占半数,其他各军也有朝鲜族战士。“八女投江”纪念雕塑
  在抗日战争中,朝鲜族人民不仅以物资支援抗日联军,而且先后有10多万人参加了战斗。数以万计的朝鲜族战士在抗日战场上捐躯,谱写了一篇篇悲壮的抗日诗篇。
  1938年秋,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在强大敌人面前,射完最后一颗子弹,砸碎武器,纵身跳入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光荣牺牲,谱写了著名的“八女投江”的悲壮抗日诗篇。1945年11月,中共延边地委成立。劳动同盟、农民同盟、青年同盟、妇女同盟等群众团体分别合并为“民主大同盟”(延边地区)、“民主同盟”(牡丹江地区)、“民主联盟”(辽宁、哈尔滨、通化等地区)。1946年,朝鲜族人民又积极参加和支援解放战争,仅延边参军的朝鲜族就达5万人。
  朝鲜战争爆发后,大批朝鲜族青壮年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普遍开展爱国捐献运动和拥军优属工作,为朝鲜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朝鲜族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朝鲜族为抗击日寇和解放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9 1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定我们这边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4 20: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