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769|回复: 1

苗族生活习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9 11: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苗族生活习俗 之 服饰:头帕的“谜底”

只要走进苗族聚居地区,就会见到苗族妇女头上都戴有各种各样的帕子,有红的,有花的,有青的,有黑的,也有白的,绚丽多彩,离奇古怪。归纳起来,有红圈帕,花桶帕,青桶帕,它内层是苗家妇女自己织的斑布或蜀布桶帕,戴得高高的,就像一只花水桶一样,外面又套一层黑丝帕,像只大黑水桶套着一只花水桶两头都露出斑布或蜀布的花纹来。中间是空心的,放花生的话,可装一二十斤,装板粟的话,也可装上几千颗,就像朝鲜姑娘头上顶着个罐子一样高。他们走路也要硬着颈项,支持桶帕的平衡,不使摇摆幅度过大,引起身子的平衡失调而跌倒。

从现在苗家姑娘的头帕可以看出组成现在苗家的氏族成分来。譬如戴红帕的,就代表他们是濮人的后裔六蛮。她们最早养蚕抽丝,最早开采使用朱砂,是个向红的民族。后来由于历代封建王朝把朱砂掠夺去了,禁止她们用朱砂染帕,逼得她们不得不戴黑丝帕,只有鬼主仍保持戴红帕的习俗。这部分人,汉籍称她们做“红苗”。戴花帕的,代表她们是濮人后裔六蛮中的凿齿民。她们的祖先僚人,是我国首先纺织蜀布和花斑布的人,也是最早从事染色业的民族。这部分人,汉籍称她们做“花苗”。戴青帕的,是说明她们是熊鬻后裔九夷的子孙,是我国最早发现蓝靛和首先运用蓝靛从事染色的鼻祖,也是中国蜡染的首创氏族。这些人,汉籍称她们是“青苗”。戴黑帕的,是北上中原与汉人结合的濮人后裔盘瓠蛮。正因他们北上,与帝喾联姻,成为历代封建王朝征伐濮人后裔的马前卒。以化香叶和黑土的染色,是黑色染色业的首创氏族。这部分人,汉籍称她们是“黑苗”,是濮人后裔中的贵族,濮语称她们做“熊国”,意思即“官宦世家”。戴白帕的,是蚩人(汉史称太蚩)后裔,是濮人后裔中最早北上的一支,是首先利用野生纤维做衣裳的氏族。这部分人,在黄河流域称人夷,留在长江流域的称苴人或蚩人,汉籍称“白苗”。这些濮人后裔和三苗后裔结合,组成了苗蛮集团,退居长江流域,最后退到夜郎,形成了夜郎民族。

苗族生活习俗 之 饮食:土家族过社吃社饭

土家族兴过社日。社日是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即社日。这里讲的是过春社。唐代诗人韩愈有一首描写早春景色的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几香春风,几度小雨,陇上阡陌,山坡地头依依稀稀芳草吐芽,染上了浅浅绿意,让人心跳令人沉醉。这时早发的蒿菜散发出浓郁的清香,老人小孩,姑娘媳妇们挽着精致的竹篮,呼朋邀伴到田间地头去挖野葱摘蒿菜。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既作了不花钱的春游踏青,又有收获,也可一饱口福,身心两不误,真可谓妙哉。

据《辞海》载,“篙,草名……两年生草本植物,叶如丝状,有特殊的气味,花小,黄绿色可人药。”《诗?小雅?鹿呜》:“呦呦鹿呜,食野之篙。”聂夷中《闻人说海北事有感》诗:“村落日中眠虎豹,田园雨后长篙菜。”

篙有多种,分青篙、白篙、糯篙、香篙等。青篙又名水篙,茎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品质芳香一样,都可食用。篙菜,在我们湘西随处可见,煮社饭用的是青篙。光有篙菜还不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社饭,还必须要隔年薰制好的腊肉,还有野葱、大蒜,备好了这些东西方可动手做饭。

先将腊肉烧皮刮洗干净,切成几段放在锅里用适量的水将腊肉煮熟。蒜和野葱洗净切好待用,再将摘好的青篙在水中洗净,用力搓揉出叶内和绿色汁水,漂清后用刀将其剁碎,放入细竹器筛篮内在水中冲洗,从水中捞出后,用手将水挤干,然后放入热锅中炒干水气,火不可过急,放入少许食盐再将切成碎颗粒并炒出油的腊肉、野葱、大蒜一起倒进锅里搅拌均匀,用盆盛了待用。

将粘米煮到五成熟,再将适量的糯米放入锅中同煮,煮到七成熟滗去米汤,就将待用的篙菜倒进米里翻透拌匀,用小火慢慢焖上半小时即可。揭开锅,那香味顺风可以香几里,绿油油的饭里拌着红玛瑙一样的腊肉颗粒,清香、软糯,营养价值高,败火清热,若佐以凉拌醋蒜丝、酸辣酱或腐乳之类的凉菜下饭,更是妙不可言。

食之先必须盛几碗教孩子们端去送给邻居或老人,这已成了习俗。别忘了社日是祭土神的日子,吃之前还要盛一碗放在神龛前的桌上烧香纸祭祀后才开席。
发表于 2010-3-19 17: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肚子饿的时候最讨厌看到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26 14: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