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468|回复: 2

五月端午古风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9 09: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端午,又称端阳,农历五月初五,故潮汕民间俗称“五月节”。

    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民间最通行的说法,都说是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杀,楚国人民为了纪念他,就在这一天划舟投角黍于江中,这种风俗慢慢流传开来,成为节日。其实,端午作为一个民俗节日,它的起源总是与原始崇拜和禁忌活动有关。在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这个节日杂糅了来自不同地域、产生于不同时代的各种民间习俗。而屈原的故事,正好为这些古老习俗的整合提供了一个历史的构架。所以,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说法广为流传,也就顺理成章。

    唐宋时期,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内容,已经基本固定。今天潮汕五月节的民间节日活动,有许多还保留着唐宋旧俗。例如,顺治《潮州府志》说:端阳,插艾蒲于门,艾形虎,又设角黍,采百草为汤以浴……其竞渡如旧俗。各县《县志》记载大抵相同。

    端午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花、浴药汤的这些风俗在唐宋时已经习见。

    赛龙舟,在古老的岁月里,应该是龙神或者水神崇拜的一种仪式。到唐宋,这项活动就具有很浓烈的节日娱乐色彩。

    潮汕旧志记载,端午节“好事者竞斗龙舟,具银牌,插彩旗,江心悬之,听龙舟竞取,曰夺锦标”穴乾隆《澄海县志》雪,而“官府士夫各设酒馔往观”穴乾隆《揭阳县志》雪。可见,明清时期本地端午节日盛况。潮汕地区的赛龙舟,也有些本地特点。一是赛龙的时间颇长。光绪《潮阳县志》就说,自五月“朔日,村村金鼓喧阗,谓之转龙船鼓。……自此,江浒竞渡几一月”。二是有一定的祭祀仪式和某些禁忌。平时,龙舟收藏在乡村的社庙里,舟上的龙头被卸下供在神案上,尊称“龙头爷”,到农历五月,龙舟下水前,要先焚香祷告;五月底,将龙舟“请”进社庙,要具牲祭拜,如果那一年夺标优胜,祭品会特别丰厚。这些特点,或许是百越遗俗。

    插艾花、浴药汤的这些风俗,起源于厌辟巫术。五月夏至,气候温湿,毒虫出没,瘟病流行,容易对人类造成危害,所以,古人把五月初五视为恶月恶日,要施行巫术以驱除毒病。在使用咒语、巫舞、符图的同时,也配合使用泽兰、艾草、菖蒲、雄黄一类药物。这类药物具有芳香解毒的功能,到后来,在端午节用这类中草药驱毒避瘟,蔚为风习。插艾的习俗,早载于《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澄海、南澳、普宁等县志又有端午节妇女“以艾叶榴花簪发,童稚用彩绸缝小荷包,裹雄黄粉并道符佩身上,谓可辟邪”,也与插艾于门异曲同工。浴药汤的风俗,在文献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更早。汉代《大戴礼记》说: “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在潮汕,这种习俗一直存在,“采百草为汤以浴”,比起单用泽兰沐浴,显然减少了驱病避瘟的巫术色彩,而增加了卫生保健的作用。

    潮汕人把五月节看成是除虫驱病的“圣日”。除了插艾、沐浴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习俗。例如,在饶平一带,端午节“各家于鸣鸣时取井花水,浸蒲艾,务是一日之饮,云引年之意也”,五月节中午有吃真珠花莱穴即白苞蒿雪的习俗,据说可以除去腹中的毒质。有老人小孩的人家,还让小孩吃使君子炒鸡蛋,消疳去积,给老人做有明目作用的瘦肉汤。
发表于 2010-3-19 17: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赛龙舟咱们那里也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1 18: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里只有吃粽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2-23 04: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