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212|回复: 2

“百年儒学”会议大会主席霍韬晦访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9 16: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起草这次的宣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霍韬晦:儒学走到今天,所面临的挑战与50年前唐牟等四位先生时已经完全不同。1958年宣言是基于让西方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价值,认识到东方儒学与西方的普世价值、科学民主理念没有矛盾。这几位大儒学家与西方学者相比毫不逊色,但是他们走的是“精英儒学”路线,当时因为一些原因,他们跑到海外,退出中国社会、政治,退到学院、个人,从社会现实来讲,他们已经没有立足的基地了。现在环境已经很不同了,中国这三十年走得很快,让西方赞叹为一个奇迹。但经济的腾飞,也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道德真空、操守薄弱、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这个时候,我认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路,不能只学西方。
       现在发扬儒家精神是有积极作用的,孔子精神要求人们回到“人”,回到生命、性情,在“礼崩乐坏”的现实面前,保住传统文化,爱护先进文化,孔子就是在维护周代的文化,他说“鸟兽不可以同群”,就是要回到现实社会,而不是当一个纯学者、隐逸者。可以这么说,50年前我的老师们是为中国文化争一席之地;现在我们无须争,需要的是实践,直承孔子,作生命成长的教育,在学院之外,进行社会教化。

       南方都市报:20多年来,办书院是你的一大事业,你所办的书院与古代书院有什么不同?
       霍韬晦:古代政府办学很少,主要靠书院,书院相当于今天的民间办学,但是书院的规模也很小,乡村里就是私塾,他们最主要的是学做人、学承担,读四书,开发他们的志气,从读经学到史学到文学,后来就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地方,与科举挂钩,读书开始走向功利。所以古代书院们最主要的是继承孔子留下来的道学、理学、心学,开发人的志气;而我们今天的书院就是基于很多负面现象,我们传统出现虚无的状态,道德真空,很多人很任性。在传统断层的局面下,去寻找传统,怀念传统,这也是民间自发的。过去的书院容易教,你讲论语、讲孟子,学生很容易接受;但是现在学生都是接受西方那套自由、权利、民主、财富,整个都是功利主义、现实主义。所以现在书院讲传统很难,所以我要扭转这样的局面,找到一种很好的传道的方法,就是性情教育、生命成长的教育。
       南方都市报:在香港你办的是“后大学”,为何在内地是办从幼儿开始的学校?
       霍韬晦:这是不同的尝试。内地是从基础教学开始,但我并不想如“孟母堂”那样完全回到传统那套,比如穿古装等。儒家的中庸不是那样极端的,对立的。我们可以更宽松、包容。我不想一开始就走向与体制的对立。我们办的还是体制内的学校,学生也要学英语、数学,与体制还是要接上,因为将来他们要升学、要走向社会。
       南方都市报:香港的喜耀学校规模怎样?
       霍韬晦:目前在香港有三个地点,大的有2000平米,小的有500平米。我们的生命成长是一个历程,因此有初班、中班、高班,时间上也比较宽松。
       南方都市报:民间办书院,会面临很多困难吧?
       霍韬晦:是的。最早汤一介的书院很有影响,但到现在都已经停了很久了。刚开始办时影响很大,网罗了很多有名气的老师。但是很快就遇到经济问题、现实问题———你要如何去养你的书院。过去的家族书院是家族的产业在养书院,但是家族书院是有局限性的,它有血缘、地缘的局限性。如果是书生、学者办书院的话,就常常会遇到经济问题,当然也有的是因为遇到政治上的问题,如东林书院。
       南方都市报:那你是否也遇到养书院的问题?
       霍韬晦:我靠自己养书院。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开一些班,比如“喜耀生命”,学费很贵,在香港5天5000港币,有时一对一,有时一对多。主要是我在讲,也可以说是靠我的魅力了,否则像传统书院那样讲学收学费是养不起一个学校的。另外我们也筹一些基金来做投资,不冒险,但一直能赚钱。因为我们自己有赚钱的能力,才能一直保持我们书院的独立性。
       南方都市报:你认为你现在办书院、办教育的方式是不是目前最好的方式?
       霍韬晦:不能说是最好的,但是目前最可行的方式。现在儒学最大的危机在于“知”与“行”是断裂的,我们的教学方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教学没有门户,佛教、基督教都可以讲,天下的文化都是通的,只有能“通”矛盾才可以化解。我们将这种“通”落实到每个人,无论什么专业、什么背景的人,帮助他们“打通”生命。所以很多学生对我门是从心底感激的,之后也一直为我们办学出钱出力。可以说我走到今天,很大一部分也靠我的学生们的帮助。



   儒学梦:走出书斋,济世为民

    摘要:日前,香港东方人文学院、法住文化书院主办的“百年儒学”学术研讨会在肇庆举行。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50多位儒学学者参加。大会发表了“百年儒学宣言”,同时向与会者们展示了法住20多年来在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内地从事的书院教育道路,以此清晰地表达法住作为儒学团体的一个理念:不仅要独善其身,而且要兼善天下,让儒学成为改造社会的法宝。法住作为儒学的一个学派,他们的努力代表了儒学发展的一个方向——— 走出书斋,济世为民。
       日前,香港东方人文学院、法住文化书院主办的“百年儒学”学术研讨会在肇庆举行。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50多位儒学学者参加。大会发表了“百年儒学宣言”,同时向与会者们展示了法住20多年来在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内地从事的书院教育道路,以此清晰地表达法住作为儒学团体的一个理念:不仅要独善其身,而且要兼善天下,让儒学成为改造社会的法宝。法住作为儒学的一个学派,他们的努力代表了儒学发展的一个方向——— 走出书斋,济世为民。
       一份尚有争议的宣言
       年近七旬的霍韬晦,穿着合体的西装,戴着金丝眼镜,面色红润,一头银发纹丝不乱,身材精瘦,精力充沛。作为东方人文学院院长、法住创办人,他是法住学会、法住文化书院的负责人,也是这次“百年儒学”会议的大会主席、东道主。大会举办地、肇庆的“抱绿山庄”,也是他名下的产业。
       今年是著名儒学者唐君毅、牟宗三二位先生诞辰百年纪念。霍韬晦是唐君毅的学生,将这次大会定名为“百年儒学”研讨会,正是出于对唐、牟两位先生的纪念。“实际上我们所要探讨的时间比‘百年’略宽松一些,从中国儒学受西方文明挑战后到现在所走的漫长道路,鸦片战争到现在160多年,都是近代儒学所走过的道路,是我们这次大会探讨的对象。”霍韬晦说。他说一口略带香港口音的普通话,语速很快,有很强烈的表达欲。
       大会上,霍韬晦宣读了长达六页纸的《中国文化的转折与开新——— 百年儒学宣言》,由与会学者讨论通过,作为此次大会重头戏。早在1958年,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牟宗三、张君劢、徐复观四位学者,便联名发表了一篇学术史上知名的《为中国文化警告世界人士》宣言,为当时式微的中国文化、儒学在世界上争一席之地。霍韬晦认为,现在有必要再提出一篇宣言,以获得世人对儒学新的关注与认识。“现在时代背景已经不同,让西方承认我们文化的价值这一点已经做到了,儒学越来越成为一种共同的资源。但另一方面,当前世界也好,国内也好,经济发展不仅带来社会进步,也给社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如道德真空、功利主义,学校、企业、社会只讲竞争、成功。在这种功利主义影响下,教育也受污染了,社会道德操守越来越弱。这应该让我们反思,是一直认同、跟随西方的核心价值观,还是用我们自己的文化、理论,走自己的道路?我认为已经到了走自己的路的时候。”
        这篇宣言由霍韬晦发起并草拟,超过30位与会学者在宣言上联合署名。但不少联署的学者在大会上、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出了自己对该宣言的看法。除了语言表达上的探讨外,这些学者的意见归结为一点———这篇宣言是否过于狭隘甚至于偏激?浙江省儒学学会副会长吴光教授就在会上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原来最善于开发人的性情,最能尊重每一个人的特殊性”一句中的两个“最”字是否应该去掉,不应将儒学放在过分自大、与西方文明对立的位置上。
        陕西师大文学院教授尤西林则向霍韬晦提出,这份宣言中的称谓并不统一,反映了宣言起草者的立场问题:“其中对唐君毅先生是敬称,而对牟宗三先生则直呼其名。从这里可以看出执笔者的感情偏颇之处。我认为儒学不同门派之间是具有包容性的,但是今天这篇宣言具有某种狭隘性,仅仅是新儒学甚至就是唐门派别的宣言。”霍韬晦在听取这些意见时的态度让尤西林印象深刻:“我提出这点时,霍韬晦先生表示接受,并向我伸出手来握手表示感谢,我对宣言中的批评他也大部分表示接受。但是我认为,接受批评是一回事,并不能掩饰宣言背景的片面性和狭隘性。”
       尽管在意见上有小分歧,但学者们在一个问题上是一致的,那就是霍韬晦提出的“儒学济世”的主张。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主任郭齐勇就指出:“我和霍先生20多年的交情,一直在关注他在香港这块文化沙漠上在民间所做的文化推动。1988年霍先生第一次把大陆、香港、台湾的哲学家召集在一起开会,是‘文革’后三地学者的首次交流,当时我也去了香港开会。1958年四位先生宣言的重点在于:东方儒学与西方文化比较,并不输于他们,我们也有民族的一本性和文化的自主性。霍先生宣言的要点在于:儒学不能再停留在书本,要普及到民间,要真正做老百姓安身立命的东西。”用儒家的理论、知识,改良现今社会,成为众多学者的共同意见。
       二 “济天下”的模式:性情教育
       学者们对法住一直以来所进行的“性情教育”实践,是一边倒地肯定。郭齐勇在大会上就尖锐地指出:“目前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个人认为最大的问题是:知性教育太过,德性教育不足;科技教育偏胜,人文教育不及,缺乏生动活泼的、适合不同学龄孩子的人性的教育。”法住的“性情教育”理念,针对解决的正是这样的教育问题。

       霍韬晦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中西哲学,1982年创立法住学会,1987年创立法住文化书院。在香港,霍韬晦提出“后大学”理念,开办喜耀教育课程,面对社会人士开展性情教育,推行社会性之文化教育、家庭教育与修养性之生命成长教育。目前法住在香港、新加坡均有授课点。而在大陆,则于10年前在广东罗定开办了喜耀粤西学校,招收从幼儿园至初中的学生,按照性情教育的理念进行全日制教育。目前该学校有700余名学生,大部分为罗定本地人,也有来自广州、深圳、香港、新加坡的学生。
       学校的幼儿园部、小学部和初中部只隔着一个操场,饭堂、运动设施是所有孩子们公用的。幼儿园部的活动室里,贴着孩子们课余活动的照片,老师介绍说这一期的主题叫“亲亲长辈”,就是让小朋友回家为长辈做一件事。照片里,有的孩子在给爷爷捶背,有的在给妈妈倒水,大人小孩都笑得非常开心。喜耀学校注重对孩子性情的培养,“孝敬长辈”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面对来访者,学校里所有的孩子们都非常热情、有礼貌,鞠躬、问好:“阿姨好!老师好!领导好!”他们与老师的关系看上去非常亲密。这也是老师们相当骄傲的一点。不少老师都有类似的感受:来到喜耀感受到的气氛,比别的学校轻松、快乐,和学生沟通畅顺,感情也更深。此外,这所学校的骄傲,不仅仅在于每个学生在入校之后受到的性情上的陶冶,学生们优良的学习成绩也让他尤为自豪。
       校长陈可勇曾经是霍韬晦的学生,现在则成为霍氏教育理念在这所学校的有力推行者。对于法住的性情教育,学者们有颇多肯定之辞。东方人文学院教授、儒学家唐端正说:“喜耀粤西学校很多学生都到香港表演过的。他们确确实实在性情方面有一个很好的培养,大家的精神面貌都很开朗、很诚恳,而且在学业上也很优秀,因为心情开朗对知识的接收有很大的帮助。”
        而第一次接触喜耀粤西学校的香港教育学院一级专任导师李展华,更是对该校的教育方式给予了专业上的颇高肯定:“我在那里看到两点:第一是学校对家长与孩子的全面关心。这个关心并不只在乎学生的成绩好不好,而是关心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关心学生全方位的发展。第二就是老师的持续教育和成长。喜耀看重老师的定期培训,这种培训不仅在于业务上,也在于老师的个人成长方面,这就直接影响着他们如何对待自己的事业,如何对待学生、家长。”
       李展华表示:“喜耀的教育理念,我没有听过,但我用我的眼睛看到了。我看到学校在帮助学生、家长、老师认识自己是什么人,如何找到自己心灵的方向,做一个有志气、有勇气的人。这些同一般学校的教学内容是完全不同的,我觉得难能可贵。”
        三   “儒家应是现代社会的补充”
        喜耀学校、法住书院的教育方式,得到学者们的一致认可。但对于儒学“济天下”的愿望来说,法住“性情教育”的做法只是方式之一,能否大规模推广,还有待论证。由于“性情教育”讲究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进行教育,对老师的要求很高,只有保证小班上课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霍韬晦坦言,喜耀粤西学校经过十年发展,才达到今天700多位在校学生的规模,今后的发展也将稳扎稳打,不打算迅速膨胀。所以,它在短时间内所能产生的影响力,是有限的。
        郭齐勇认为,在现在的情况下,儒学要对社会、民众产生更大的影响,需要一些社会推动工作进行“因势利导”:“儒学本身就是要用于人伦日用之间的,如果儒学是只是变成理论的话,那是没有意义、没有生命力的。现在国内社会发展到这个程度,我们开始重视精神文明,比如‘易中天热’、‘于丹热’、‘国学热’,反映的是人们对民族文化历史的渴求。在这种情况下,因势利导,做一些社会推动工作,从娃娃教育开始,不失为一个‘灵根再植’的方式。儒家的文化就是与家庭、社会、底层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它本来就是人伦日用之学,不是一种高深的理论。”
       郭齐勇认为,“国学热”经过良好的引导,不失是一个让儒学真正走入百姓生活的方式。作为儒学权威人士,他笑称对于丹“又感激又有所保留”:“于丹讲《论语》让大众对儒学的关注度空前提高,这是我感激她的地方。但于丹的解读是经不起推敲的。‘国学热’有了大众基础后,我觉得应该上一个层次了。”
       尤西林在“国学热”这个问题上,也有相当冷静的思考。他认为:“首先,儒学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形态在今天被重新提出来,如在国外创办孔子学院,以及在国内设立国学院、与政府领导人的互动与结合等。但儒学本身非常强调自身的历史渊源,某种程度上会导向强化民族主义,这值得我们警惕,这对于中国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历史定位是不利的。第二,今天的文化就是以娱乐和传媒为载体的大众文化,由此,儒学的介入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易中天热’、‘于丹热’在我看来是健康的。第三,儒学今天还没有在国家、社会取得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甚至不能说是介入了主流意识形态。这使得儒学从业者会采取各种方式急切地表达他们的意念,包括制定儒家节日、推广儒家理念、向政府提倡议等等。在我看来这些行为会具有某种进攻性,甚至出现一种戾气,这些都是需要克制的。如果将这样的心态带入社会,会造成对儒学的误解。今天儒学已经开始表现出这种进攻性,我认为这是需要注意的。”
        说到底,儒学济世的梦想,任重而道远。儒学学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性地判断儒学在当今社会发展潮流中的位置。“我一直强调,儒学直到今天还是很边缘的。”郭齐勇坦率地说:“儒家不能独打天下,但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点补充、调剂。现在的社会很浮躁,人活得很累。我们读一点《四书》、《论语》、老庄,可以调养身心。但我不赞成将儒家变成儒教,又是宗教又是意识形态,儒家所有的弊病都来了。我的定位是——— 儒家是现代社会的一点补充,可以让大家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憩,这就足够了。”



    宣言呼吁

       1.儒学在今天的历史使命就是向生命回归,向教育回归。
       2.儒学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我们除了继承前人所作的理论完善工作,吸收当代西方资源之外,还须要回到生命,回到具体的个人,培育参予主体、行动主体,把儒学的理想付之实践。
       3.每一个人质素的提升在于进行生命成长的教育,在于每一个人的性情能够得到开发;从根上起教,才是万世之基。
       4.要开发人的性情不能只用概念,或知识性的话语,该更多的采用启发性、引导性、文学性、艺术性的语言,深入到对方的心,才能共鸣。以生命呼唤生命,以性情感受性情。教者必须先有体会,才能掌握。

       5.中国传统文化原来最善于开发人的性情,最能尊重每一个人的特殊性,然后依之而施。但老师自己必须先有突破经验,才能浑身都是手眼。
       6.推动性情文化、性情教育是社会性、历史性的大工程,欲达到家庭温暖、社会和谐、人类和平的目的,要有大批师资。因此要有培训师资的计划,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适量加设;然后社会文化加以配合,宣扬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7.鼓励社会团体、文化团体、企业团体参予分担,这是社会责任、文化责任、历史责任。人人尽力,人人呼应;如此,社会风气很快可以得到改善,不求功而立不世之功。
      儒学与时代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唐端正怎样扣紧儒家,为时代作贡献?
      不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内地,现在经济起飞之后所出现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都是一个教育的问题,都是一个如何使我们生命成长的问题,所以这次的宣言注重在这方面做出种种的实践。
      现在,我们应该注重的就是我们怎样去引进西方民主科学的问题,因为这个时代我们已不必去打倒儒家才能够引进民主科学了,主要的还是我们怎样去扣紧儒家的生命儒学、性情教育方面,为这个时代做出应有的贡献。
      加大力气当然需要,但是我们要采取什么方式?不是那种形式上的、官方的,而是真正在民间有基础的。除了政府的提倡之外,民间自发自觉的努力还是很需要的。
     (唐端正,东方人文学院教授)
       尤西林儒学应保持现代文明的基本原则
       我们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富国强民,还包括生活等精神层面的丰富,中国社会需要将重心从生产转向生活本身。从重视生产、外向投资等转向重视人自身,而不一定要依赖高技术;它应该是内向性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儒学就会获得生命力。儒学目标的生活方式,就是所谓的性情,就是以个性、爱、人伦交往为目的的生活,包括人和自然的生态,在我看来是可以发展出积极意义的。
        这次儒学研讨会不提政治儒学,其实是一种克制。政治儒学在汉代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明清就是儒学高度官学。但到了现代,无论是什么文化还是意识形态,都应该保持现代文明的基本原则,即政教分离。无论什么意识形态、文化形态,它都不可以享有与政府部门权利结合的形态,这种结合会导致它本身的扭曲,“文化大革命”就是这样。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就一直推进现代文明的进程,今天,儒学也没有权利享有超然的地位。从这一点看,不提政治儒学也是有意义的。
        郭齐勇儒家思想里也有个体性和权利问题
       儒家的传统是有一套秩序和伦理规范的,它在规范每一个人的行为,这是有一个内在紧张在里面的。个人是独立的,他不依附于任何组织、宗族,真正的儒家并不是过去皇权的工具,《孟子》里说“民贵君轻”等,都是说明诸侯国士阶级和天子之间的张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家的个体性的张扬是值得我们继承的。
       另一方面,儒家是重视小民的权利的,如孔子主张的“有教无类”,就是说小民也有受教育权,中国的文官制度就是这样起来的。像汉代大官吏,从前都是很贫苦的农民、布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明过去的制度对于布衣、贫民的教育权、参政权是有一定的考量的。所以关于个体性问题、权利问题并不是说儒家思想里没有的。但是西方启蒙之后的个人权利,就是我们传统中没有的,这是我们可以与现代性结合的方面。
发表于 2010-5-4 12: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的学问 主要在于对民众的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3 18: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行断裂啊,行的环境还有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1 19: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