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204|回复: 2

[转]中国历代奇女子1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31 01: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娥壮志未酬身先死2 B" s( I" C- |7 H" Y

/ Y" a- P% T3 z( {" j作者:车水' p' q+ [" o% |

: \; g) G% N1 u; f: l4 u
: g6 V" r3 S- S3 E) R    明朝未年,西南边陲昆明的黔国公沐天波府中有一位女护卫,名叫杨娥,她容貌娇艳,武艺高强,在当地甚有名气,一般的飞盗毛贼对她莫不闻风丧胆。 6 y9 x! D) s  ^; ]

- k) p$ r, V8 z. M9 {- ~$ l  ]    杨娥出身于一个武人世家,自祖父起就在黔国公府中提任护卫兼武技教习。传到杨娥这一代,有她与哥哥杨虎两人,杨虎生得身材魁武,虎背熊腰,将家传武功练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黔国公府众侍卫中算得上是顶尖人物,可每每与妹妹杨娥比武,总不免略逊一筹。杨娥丈夫张小将也是同在府中效力的护卫,他本是杨虎的好朋友,暗中倾心于杨娥的美貌与豪气,便托杨虎从中撮合,终于与杨娥结为夫妻,并肩相协,忠心耿耿地保护着黔国公府的安全。 + @3 x" V: Z4 s0 c: H. k4 t' u
" [1 J7 k) g/ k6 @: ]: [% s
    黔国公是明朝廷册封的世袭爵位,在当地拥有相当大的权势,可以养兵备甲,有维护边区治安的责任。传到沐天波时,已是崇帧未年,闯王李自成挥兵攻陷京都,崇祯皇帝自缢殉国;紧接着是清兵入关,李自成败走西安;明室皇裔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了南明弘光朝廷,唐王朱聿键则在福州建立了隆武朝廷,可惜在三年之内相继覆灭;其后明朝旧臣瞿式耬等又在肇庆拥立了桂王朱由榔,改元永历。 " l& J- i3 i* q' e3 S) ]

5 T7 I. d2 L' r6 y9 _# f    永历皇朝先是在梧州、桂林、全州、广南、安隆等地辗转流亡,发展起了一定的势力,最后在西南地方势力支持下,将根据地定在了昆明。一段时间里,永历皇朝曾拥有云、贵、粤、湘、赣、川、黔等七占之地,颇有中兴之象,黔国公沐天波成为永历皇朝忠诚的支持者和追随者。无奈气数有限,清军逐步逼进,永历皇朝的地盘越来越小。到了顺治十五年,清兵联合吴三桂分三路进攻云南,永历皇朝无力抵挡,只好率部众逃往缅甸。这时,杨娥与哥哥及夫婿因武功卓越,已被黔国公沐天波进献给永历皇帝做了御前护卫,逃亡中,他们竭力保护着永历皇帝,在吴三桂大军的追赶下,艰难地前行。
. z! t1 A( I4 C* v8 ]
6 W, h0 N8 D" X7 m' o    途中,由于风餐露宿,又粮食不济,总是克扣自己照顾妻子及他人的张小将患上了重病,为了不拖累大家,他强忍着病痛随军急行,最后终于病死在一片荒山野林之中。 $ S: e" G. A  N& t
$ q) {$ ]; p6 _% A
    张小将一死,杨娥成了寡妇,按当时的习惯,新寡之人在军中是不吉利的,所以杨娥不宜再担任御前护卫随军前行,只好由哥哥杨虎陪同潜返云南。回乡的路上,兄妹俩暗中商量好,到云南后秘密发展同道,继续进行反清复明的战斗。杨家兄妹俩刚到昆明不久,就听到缅甸那边传来了噩讯,原来吴三桂挥兵追到缅甸后,缅甸人害怕他的强大势力索性抓起了在缅甸避难的水历皇帝及随从人员,一骨脑交到吴三桂手中以求自身的安宁、永历皇帝等一千人员很快就被押回了昆明其中就有黔国公沐天波在内康熙元年四月,由平西王吴三桂作主在昆明斯杀了水历皇帝及其所有朝廷大臣。
0 n) ^5 n$ H6 S
4 |* }  |2 Q# j    杨斌兄妹亲眼目睹了自己追随多年的故君与故主同时殉难,心痛如刀割同时也燃起了强烈的复仇之火尤其是杨斌,把丈夫病死的帐也一并算到了吴三枝头上,恨不得马上砍下那老贼的狗头。 7 O# l9 d) f: S# _
2 @! @9 f+ j0 q& f  H7 d9 d
    经过一番谋划,杨斌兄妹在平西王府附近开了一家豪华的杨蛾酒店由杨斌出来主持店面,尽量把店子对海红红火火以便引起平西王吴三桂的注意日要他一接近便可寻机杀掉他好为故君、故主、故夫报仇雪恨。 # t# F- Q/ u3 y% ~

( y% P$ |( h% y) G0 }    这年杨斌三十三岁,正象一R熟透了的水蜜桃,浑身散发着香甜诱人的气息、她从未生育。而巨勤练武艺所以一直保持着娇好的身材、红润光泽的肤色炯炯有神的眼购看上去与二十出头的姑娘没什么两样;再加上她为了引人注目,故意巧施脂粉、浓妆艳饰、美目流盼,引得很多男人垂涎欲滴整天固守杨斌酒店”转圈。“杨娥酒店’很快就在昆明城里出了名,生意十分兴隆。
% V1 `  G* ^: e9 E. W" s1 B; {6 G0 r3 F4 @( k6 g/ t2 u0 y
    酒店名走一响,自然引得附近平西王府的许多人也成了店中的常客。一天,王府中的几个侍卫来到“杨娥酒店”,呼酒点菜,划拳豪饮,一直喝得个个脸红脖子粗。借着酒劲,几个侍卫开始装疯卖傻,在老板娘杨娥面前戏谑调笑,话越说越离谱。杨娥却不和他们生气,反而故意娇语痴笑,还不时地抛上一个媚眼,惹得几个侍卫欲火中烧,忍不住动起了手脚,在杨娥身上这里摸摸,那里捏捏。这时杨娥才突然脸色一变,怒喝道:“乳臭未干的小毛头,竟敢动起你姑奶奶来了!”
: A% ]% h9 R+ @. B4 M; b; ~; x9 y$ T9 o4 O$ e& `  U! J
    杨娥的骤然翻脸让几个侍卫更觉来劲,其中一个牛高马大的尤为兴奋不己,伸手就想搂住杨娥。说时迟,那时快,杨娥猛地一闪身,从后面抓住那人的衣领,手一甩,竟将他摔倒在门旁的狗窝里,半天爬不起来。 9 Q8 t3 E' G' b! }2 D8 }3 O% b  |/ U
* Q. _, _# R+ J- f' i' ^
    酒店里的其他客人见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另外几个侍卫见到同伴受辱,心里恼怒顿起,气势凶凶地站起来,围成一圈向杨娥逼近。杨娥并不慌张,脸上还微带着笑意,调侃道:“诸位兄弟想在这里练上一把?那我就只好奉陪了。”那些人被她这么一激,火气更大了,齐声一吼,同时出拳伸脚向杨娥袭来。谁知杨娥并没有反击,就在他们出手的那一刹那,她撑着桌角轻轻一跃,就纵身从众人头顶飞出了围外,那几个侍卫收手不及,拳脚全打在自己人身上,真是哭笑不得。 ! G1 J) y& T" _

# G+ n3 {/ x: o* m    那个刚才被摔在狗窝里的侍卫这时已爬了起来,看到了双方交战的那一幕,深知自己这伙人绝不是杨娥的对手,只好招呼了一声,带着他的同伴垂头丧气地走了。杨娥追上来,笑嘻嘻地相送道:“诸位客官走好了,有空请常过来坐坐!” " X1 H5 _2 O7 ^$ J( t5 F, i  r

9 o+ F6 @! T# K5 o    这一场交手,并没有恶化开来,因为平西王府的护卫们觉得杨娥那娘们还算客气,没出重手伤人,况且她那身武艺也不是好惹的,所以他们只好咽下了这口气,以后没再来酒店找岔子,反而真成了酒店的座上常客。有了这些护卫一传扬,杨娥的名声很快就传到了吴三桂耳中,吴三桂本是个猎奇好艳之徒,一听说这个酒店老板娘不但貌似天仙,还有一套好拳脚,顿时来了兴趣,恨不得马上把地攫来揉搓一番。
6 h5 t9 {3 c- Z0 [, O
( B2 X7 M& s1 ?8 G" _4 H& K* ]    可吴三桂也有他的顾忌,一是碍着他平西王的高贵身份,若要强纳一酒店女子实是不妥;二是他府中的宠妃张氏醋劲特大,极难容得下吴三桂接触其他美女,这时陈园园早已隐居净修庵,不管吴三桂的俗事,内府中主事的就是张王妃,由于她的排斥,吴三桂的爱姬连儿、雪儿及四面观音等,都己偏居九龙池别馆,她肯定不会同意吴三桂再找一个酒店美女回来。思来想去,吴三桂觉得只有先让连儿、雪儿她们先去结交杨娥,以闺友的名义把她引入九龙池别馆,自己再去享受,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可免去许多麻烦。
3 K' v3 P" B4 e' L6 H! S& o
( Y! V1 b" s1 b    要等连儿、雪儿与杨娥结成好友,必然要有一段时间,等着等着,吴三桂有些奈不住了,他迫不及待地想一睹杨娥的丰采,于是产生了亲往“杨娥酒店”探艳的念头。吴三桂将光临酒店的消息被那些常来喝酒的平西王府护卫无意中传给了杨娥,杨娥听了暗暗兴奋,以为报仇的机会来了,于是立刻着手进行准备工作。她悄悄打制了两个钢环套在手腕上,又在绣鞋尖中嵌入了铁角,怀里日夜藏着一把锋利的匕首,三道保险,只等吴三桂上门便动手行刺。 9 R# q1 V- {0 V: k4 H' {
# s" h0 N0 z2 P3 G4 M2 m( `
    可左等右等,一直等了十天半月,也没见着吴三桂的影子。后来从护卫口中得知,吴三桂早已来过,只是来时装扮成了行商模样,带的几名贴身侍卫都扮成了伙计,而那儿个人又是杨娥不曾见过的。听了这消息后,杨娥心中懊恼不已,埋怨自己粗心大意,平白错过了报仇的好机会。不过,听熟识的王府侍卫说,吴三桂那次暗察已相中了杨娥,已露出口风,说过些日子就要来将她娶进王府去。 * M8 B- O) S2 X9 ^
4 G* }0 `/ z% t) P9 m$ i
    如此一来,杨娥内心中又点燃了新的希望,她又开始巴巴地等待着。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杨娥等红了眼睛,仍不见吴三桂派人来下聘,原来吴三桂回府后忍不住向张王妃透露了自己的意愿,张王妃竭力反对,吴三桂无法正式纳杨娥为侍姬。 ) o' H4 O% X( o. j+ I
$ `' H5 I3 Q- C, ]( ^7 O
    在吴二桂的授意下,连儿与雪儿经常来“杨娥酒店”闲坐聊天,故意联络杨娥;杨娥也巴不得通过她们打通一条接近吴三桂的途径,于是十分热情地与她们交往。闲谈中,连儿、雪儿透露出她们偏居九龙池别馆,很难拢住王爷的心,为此颇为苦恼;杨娥趁机建议道:“你们不妨多变换些吃喝玩乐的花佯,多彩多姿,新奇别致,或许能让王爷流连忘返呢!” $ }9 S+ `6 {8 ]# ]6 W2 t0 f
, a4 l0 |) I: ^4 Q, F2 k; q, k' u9 K$ B
    连儿、雪儿一听来了兴趣,忙问杨娥怎样变花样,杨娥故意装作思索了一会儿,然后貌似不经意他说:“民女想出了一个法儿,就是你们设下酒宴邀请王爷,民女献丑舞剑助兴,不知可算新鲜?”
$ @3 A7 E4 B  i! _: O/ [) b: o% |: y9 j% A9 }
    连儿、雪儿直说:“好主意,好主意!”于是在一个花香醉人的春夜里,她俩在九龙池别馆安排了夜宴,下帖请杨娥前往献艺。杨娥接帖后连忙做了准备,精心地化好妆,磨利了宝剑,然后满脸庄严地向哥哥杨虎道别,她知道一旦杀了吴三桂,自己一定也难以生还,此去便是生死离别了。杨虎心中也十分痛楚,但他深知妹妹的心意,根本无法阻拦她此行,她为此已等待了好几年。 , P% J1 k! M3 ]  V) T7 z
8 Q% p( J7 r% Y3 t5 L
    杨娥怀着既悲又喜的心情走出了酒店,此行她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凭着她的武艺,只要有机会接近吴三桂,取他狗命绝对不成问题,为此牺牲了自己也是值得的! # I# |* U- `( C& E
) A/ s; _- G) |  b% e
    杨娥到了别馆,吴三桂还未来到,连儿安排她在偏厅里休息。谁知事情偏不凑巧,就在吴三桂带着一伙侍卫前来九龙池别馆的途中,遇上了一个刺客,一剑没刺中吴三桂,众侍卫上前捉拿,刺客没入夜色中逃跑了。吴三桂猛受一场虚惊,失去了赴宴的心情,当即折身回府去了,几护卫却奉命在九龙池别馆一带继续搜索刺客。 , W# t. _$ Y. b* c( J
! p+ ^4 ]" ]0 Y7 f
    搜到别馆院中,正碰上杨娥等得着急而信步走到院中散心,护卫见她一身侠女打扮,又手持利剑,不由分说地将她绑到了王府大牢之中。连儿与雪儿得到消息后,连忙到吴三桂面前为杨娥开脱,吴三桂本来就对杨娥有好感,听连儿、雪儿说明了原委,就下令放了杨娥。 & O1 Y$ [' f. s1 `/ _. I* I8 d
+ a5 L  R& w7 j" Z
    杨娥出牢后回到了酒店,一见到迎上来的哥哥杨虎;忍不住放声大哭,哭声中充满了委屈和怨愤。 $ J1 W; E5 L% C$ f# H7 L+ n! d5 n

8 O+ V9 T6 H% S" D% p' G& C2 j    几度的希望、兴奋,逐一地化为泡影,这次又受牢狱之苦,如此一折腾,杨娥的精神与体力都支撑不住了,回到酒店后,终于病倒在床上,一会儿恶寒,一会儿高热,吃不下一点食物,只几天工夫,就已奄奄一息。
) u/ a+ a/ Z, D4 l+ k7 S7 ~
9 ]0 x5 Y  H5 l9 M$ v# s2 a    这天,虚弱己极的杨娥让哥哥扶她起来,走进内室,这里供祭着永历皇帝、沐天波和张小将的灵位,杨娥用颤抖的手点上一柱香,然后跪伏在灵位前,悲泣哽咽道:“我欲为诸君报仇,无奈天不助我,壮志难酬,杨娥只能随你们来了!”说完,一阵喘息后,便静静地合上了眼睛。
( A0 d4 d9 F) ^' _; _7 o8 a! k( e% e3 G' o  B" b8 X
吕四娘复仇弑雍正
: Z1 C- J. {& G) ^- p5 d+ b8 |) I: }5 ]- H. T, {3 i, Q! l
作者:车水$ F* n1 H( N9 a5 H

/ U$ ~. _7 S* p6 @: z
& ^& C/ u" L  Z, K1 D4 G    康熙皇帝驾崩后,四皇子允帧入主大统,改元雍正。此时,满清皇朝的基业已十分稳固,“反清复明”的浪潮在统治者的高压之下已转入低谷,狡黠多疑的雍正皇帝仍不放心,一旦发现反对朝廷的蛛丝马迹,就大杀出手,毫不留情。 1 z: s7 I* k7 d2 K

& h  X* y! n5 x# Y$ G5 ]1 ]8 h/ a    浙江嘉兴有个著名的儒士吕留良,他本是明末秀才,入清后不再致力于功名仕途,一心闭门读书,修心养性,学问上堪称大家。他对清廷的专制暴虐心存不满,每能巧妙地诉诸笔端。其著作广为流传,颇能倾动士林,却又让清廷抓不到辫子,清廷对他无可奈何。吕留良有七个儿子,对儿子们的人生选择他只诱导而不干涉,长子名葆中,热衷于读书取仕,曾以一甲三名探花考取进士,获得由紫禁城的午门进入正大光明殿晋见皇帝的殊荣,吕葆中得意洋洋,众人也喷喷称赞,吕留良却淡淡他说:“没啥稀奇,以后还不知下场如何!”果不其然,不久后吕葆中因“一念和尚案”受到“牵连,琅铛入狱,终至忧郁而死。大哥不得善终,吕家其他儿子惶恐无措,吕留良谆谆告诫他们:“但能读书识时务,不必仕进取青紫。”儿子们听从了父亲的话,只在家博览群书,不再涉足考场。
( y9 G( ~$ v6 h" @  {- o# A% Y$ N8 X) N: h( J
    吕葆中客死京城后,妻子林氏万念俱灰,带着刚出世不久的女儿吕四娘投靠到公公吕留良门下。只过了三年安稳日子,吕留良又因病去世,林氏母女再度失去依靠,索性遁入空门,辗转寄身于西湖山一座僻静的尼庵中。尼庵中的日子平静如水,晨昏诵经,白天劳作,过得十分艰辛,林氏已没有其它念头,只盼着女儿四娘一日日成长起来。 1 U1 p8 R* b, b# _6 _

  j! ^2 N1 i- I2 b# t    转眼十年时间过去了,有一天,吕府的老仆人吕德忽然寻到了尼庵,他一身尘土,满脸焦虑,必定是有什么要事,林氏忙把他请到房中。吕德也顾不得落座,勉强调匀了呼吸,急不可待地向林氏禀报:“大少奶奶,事情不好了,吕府己被官府查抄,满门老少都惨死屠刀之下,我好不容易死里逃生,特寻来通报您,赶快带着小姐逃命吧,怕官府还会找来哩!”
2 ^! v2 x! d7 o* s8 O" h% ^4 ]3 w. v; Q) x: v2 S8 m
    林氏一听这消息,头“嗡”地一声,仿佛失去了知觉,身子摇摇晃晃眼看就要倒下,吕德连忙上前扶住,使劲掐她的人中,才醒转过来,吕德无心仔细述说事情的来龙去脉,只催林氏赶快收拾行李逃命,林氏也不敢迟疑,草草捡了些简单的衣物,捆成个小包袱,然后牵着女儿去向庵主辞行,只道是家里出了事,得回去看看,就跟着吕德上了路。 % d  V* l- f, q( A
% e) Y, [4 b% ~7 d
    其实吕德也不知道带着她们母女朝哪里跑为好,只捡一些偏僻少人的小路往前走,心中全没有一点目标,他们一面不停地走着,一边听吕德断断续续述说全家遭难的始未:湘中士子曾静游学来到嘉兴,在南湖雨楼中与当地人士谈诗论文,吕留良的门生严鸿逵、沈在宽等人也在其中。他们与曾静相谈得甚为投缘,便把整理出来的先师语录拿给他看。曾静原来也读过一些吕留良的传世之作,对他佩服不已,如今又见到这些秘本珍言,不由得击节赞叹,心中隐藏已久的“反清复明”大志被激发得沸腾起来。可惜自己是一介书生,手无寸铁,无以成事,想来想去,想到了手握重兵的川陕总督岳钟琪,此人是岳飞的后代,倘若能晓以大义,料定必会恍然醒悟,举兵反戈,复明大业指日可待。 7 u) \7 c% b. ~: c* \) J

; [2 h! r1 I% J9 L6 J    曾静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劝导信,派弟子张熙送往西安,满心以为岳钟琪必为其所动,却不料他根本不吃这一套,不但没有接受曾静的建议,反倒扣压了张熙,严刑拷问,逼他说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封加急文书从西安传到京都,雍正皇帝大力震怒,火速命令湖南巡抚追捕曾静,并诏令浙江巡抚查抄嘉兴吕家。当地官吏从吕家搜出大批书籍,其中不乏逆上乱言,于是皇帝降下大罪,将吕府一门老小以及所有门生故旧,总计一百余人,全部处死或充军,连已故多年的吕留良也不放过,掘墓开棺,鞭笞其尸骨以示严惩。 # a9 i5 e. l8 G4 `
) Z! }2 g4 Y1 i/ C
    吕德的叙述充满着凄惨悲凉,林氏听得心中滴血,已谙人事的吕四娘也泪流满面,悄悄攥紧了小拳头。
/ w6 e; c# `# U! N5 [! {2 e$ l! [* P& U! q) h$ D4 M
    漫无目的的颠波,一路饱尝风餐露宿,担惊受怕之苦,主仆三人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黄山脚下。老仆吕德忽然想起老主人的好友黄犊先生不是隐居在黄山的松云深处吗?反正是走投无路,不方去碰碰运气,于是一路打听,翻山越岭总算找到了黄犊的“野云草堂”。 7 \, x7 K; z0 i: k
6 h* A* _; m  {
    黄犊本是浙江仙居人,与吕留良有过八拜之交,他曾在清初做过朝廷武将,立下不少汗马功劳,雍正皇帝继位以后,疑心重重,大杀功臣,黄犊及时抽身,托病辞官,隐居到云雾苍茫的黄山深处。见吕留良的后人不期而至,他大为惊讶,待听说了吕门的不幸,他不禁老泪纵横,当然也热心地留下了吕家主仆三人,并表示会竭尽全力保护他们。
) ]- k6 {! }" `, X9 d& t2 A; L
( o2 R: t+ @+ D# p6 h" ]% G( O    林氏母女总算是有了个栖身之处,在深山中过着“不知今夕何夕”的日子。吕四娘己是豆寇少女,生得眉清目秀,明艳动人,只可惜深山寂寞,无处展示风采,每日闲着便随母亲学习些诗书字画和针线女红,更多的时间则是一个人游荡在奇峻诱人的山野中,与古松奇石为伴。 + B2 `" k5 ?; {6 `# o; @
- k# \  j+ o6 b: w% P
    一天清晨,吕四娘早早起了床,在晓雾迷朦的山野中闲荡,无意中发现远处的石崖上有个人影飞跃翻腾,身手敏捷,宛如飞鸟野猿。吕四娘大生好奇之心,悄悄过去一看,那人竟是“野云草堂”年逾花甲的主人黄犊老先生,只见他先是打拳踢腿,接着又舞剑弄枪,一招一式,虎虎生风,直看得吕四娘眼花撩乱,心中暗暗称奇,看着看着,吕四娘暗生奇想,决定跟着黄老先生学好武艺,将来好为吕家报灭门之仇!自己是个女孩子家,明的提出学武,恐怕黄老先生不会答应,既然已找到了他的练武之地,干脆偷偷地跟着学吧!   k0 e+ V( @) t  `/ U- n0 s
+ `( F6 Q: h; J& R2 D! m7 P5 a; c
    主意打定,吕四娘便每天天不亮就起身,蹑手蹑脚地摸到石崖不远的一个隐敝处,偷看黄老先生练武,一举一动:暗暗记在心中,然后找一个僻静的地方,仿照黄老先生的动作,比手划脚,先练了一段时间拳脚,后来又折一段松枝作剑,演习剑术,拿来碎石当镖,练习暗器,时间一长,竟也练得有些模样了。
: J/ s4 k: O/ Z& T
. K" l$ @9 y% U! s  r' H) }6 N5 r& ~    有一天黄老先生有事外出,吕四娘趁机溜到石崖上,从一个小草棚里搬出兵器,真刀实剑地演练起来。她一点一劈,舞动得正酣时,不知黄老先生已来到近前,见她一招一式,居然也有点象模象样了,黄老先生大为惊诧,便隐在一块大石块后面察看。练完剑,吕四娘又随地拾起几枚石子,猛地向百步之外的一颗树掷出一颗,飓地一声,一只松鼠应声落地,黄老先生不由得失声叫好。吕四娘这才察觉旁边有人,忙循声寻来,见是黄老先生,脸“刷”地一下羞红了。追问之下,她原原本本道出了自己学武的目的和经过,黄老先生不但没责怪她,还对她小小年纪有此志气大大称赞一番,并正式收下她做徒弟。
5 `* I9 ], ~- M7 z$ H' e: }7 U+ z2 N
    吕四娘勤学苦练,又有极高的悟性,仅花了一年时间,就尽得黄老先生的真传。为了进一步提高武艺,黄老先生又介绍她到台山寻访悟因法师拜师学艺。 ; `0 ]! W/ B6 q$ d) M& t5 O

; I1 @3 z  d& N6 a9 w9 A4 ?    十五岁的吕四娘在母亲担忧的泪水中,背上简单的行装,只身告别了“野云草堂”,一路跋涉,向天台山进发。在天台山的慧日庵里,吕四娘找到了世外神尼悟因法师。这悟因法师俗姓朱,本是明朝的宗室之女,满清人入主中原后,她的家族遭到毁灭,幼小的她侥幸逃生,被一游方老尼收留,带到天台山削发为尼。在天台山上悟因练就了一身绝世武功,本想为“反清复明”打下基础,可眼看着清皇朝已日益稳固,自己一直缺少施展才华的时机,心意越来越冷。 . B# `; q$ ~9 t

& K6 F6 Y' V* }& |# A    就在这时,胸怀深仇大恨的吕四娘投到门下,悟因法师顿觉眼前闪出一道希望之光,她很爽快地收下了这个灵秀的小姑娘,决心把自己武艺和志向全部注入到她的身上。悟因法师先在庵内辟一静室,让吕四娘在里面日夜打坐,摒除一切杂念,直练到心如止水物我两忘,体内真气与天地之气合而为一,源源不断。接着,又将毕生揣摩出的绝技“摄神运气法”,尽数传授给她。“摄神运气法”乃是以自己的意念为武器,随意运气,心至气至,使出看似轻柔的一招威力却是无比,十丈以外的树叶都能被功力震得纷纷坠落。 ( y, ?5 \! h4 f! f8 |1 {2 c

$ n3 M9 U* `1 I% \) m2 [    两年时间在苦练之中过去了,吕四娘已长成婷婷玉立的妙龄姑娘,一身绝技更是了得,不但能飞行树梢绝壁,而且能心到功至,转瞬间闪出令人防不胜防的数十劲招。悟因法师认为她的功夫己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以下山完成夙愿了,于是将一把珍藏多年的宝剑交给她,并叮嘱说:“绝技在身,除报仇雪恨外,也要扶弱济贫,锄除不平!” 4 _7 L. z- Y3 X# B- _- r& p7 |: Z8 [

! g4 c2 U! J0 s& S( d    说到复仇之事,悟因法师还说了句八字偈语:“瓜熟蒂落,中秋之候。”吕四娘牢记在心,拜别师傅,下山去了。 ; H# g; Z4 Q% V
4 ^# h" }, K- N$ @. `- G+ Z
    江湖上出现了一个妙龄女侠,戡邪扶正,声威四震,这就是吕四娘。她为了磨练自己,持剑闯荡南北,参加了焦山英雄大会,破除了乌江驿江湖妖术娘,扫荡了泰山罗汉殿大小淫僧。忽闻在黄山的母亲病逝,她赶回去料理了后事,含泪叩谢了黄老先生,毅然束装北上京都。
+ D6 H- N, F+ ~" F
; X( I$ W$ x2 E0 m: H    来到北京转了一大圈,皇宫禁卫森严,一时无从下手,吕四娘在城外的妙音庵住下,等待着行刺的机会。 . D( m8 ^0 {. ?. Y0 l

: v9 z2 H. c! c3 m  \' j    这则已是雍正十三年,经过一番血风腥雨的镇压,雍正皇帝满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却又从南方传来贵州苗民作乱的奏报,乱军已接连攻下几座城池,当地官吏飞传奏折到朝廷请援,这天早朝,雍正与群臣商议对策,说来议去,居然满朝文武都拿不出个象样的办法来,皇帝心中不免忧烦不已,退朝后驾幸圆明园,想到清静的环境中散散心。
1 g% ]" }( K- q9 w  A3 x3 f+ P1 y0 f/ O0 H4 x0 j4 l9 L
    这天是八月十四,正是秋风气爽的季节,园内百草枯萎,黄叶翻飞,见此秋景,年己五十八岁的雍正皇帝不由地产生一种迟暮凋年之感。在长春馆用过午膳,坐上由四个小太监抬的软轿,在园中溜弯消遣,经过古香斋时,忽然听一阵柔和哀怨的笛声,声声沁入人心。“皇家园林,锦衣玉食,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为何还有人如此幽怨?”雍正自言自语道,不由得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念头。
1 U" L1 n4 l# \# n0 T% s- b- j9 k
  Z2 E0 z" {! q- _: V    遁声寻去,绕过楼馆,遥见池塘对面的假山旁,一个年轻宫女正持笛吹得入神。雍正摒退抬轿的太监,悄悄走过去,在吹笛宫女背后停住,轻轻咳了一声。宫女回头一看,竟是皇上驾到,一时心中无备,吓得竹笛脱手,连忙跪下见驾。雍正帝看着小宫女没出声,那宫女还以为皇上动了怒,直吓得眼泪象断了线的珍珠,滚落在粉妆玉琢的面颊上。 % G% i( p  s: ~5 ^' w+ z, Q

6 e9 R* l, L( e4 k) v0 |6 ^    雍正见状不禁大动怜香惜玉之心,柔声命她不必惊慌,并问她的姓名籍隶。小宫女半天才回过神来,莺声怯怯地回答皇上,原来她是新近入宫的秀女,名叫惠仙,被派在古香斋执役,雍正安慰她一番后就走了。 0 V7 ~6 r# m( k3 `2 V; }

: d7 C6 C2 r5 K. U4 `' h9 l    这天夜里,雍正留宿在园中的春仙馆内,皓月当空,夜风清爽,他却在锦榻上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忽然间,想起了日间见过的那个吹笛秀女,怯生生,娇滴滴,别有一番韵味,她不是叫惠仙吗?召来做春仙馆中的女主人不正合适吗!于是,雍正起身写下手诏一纸,命小太监前往古香斋宣召。再说那边等着机会报仇的吕四娘,她白天呆在妙音庵中休养调气,夜阑人静后潜入城内,到皇宫周围打探情况。虽然皇宫戒备蔓严,可她总能找到空隙,先后几次飞越宫墙,潜入禁宫内侦察;可是雍正皇帝寝宫附近夜夜有高手执勤,没能找到合适的机会下手,她不敢冒然行事,以免打草惊蛇。 # g% Q' I$ J$ U! a

0 z( v' k0 e% m' w# K2 ~0 K/ e- d    八月十四这天夜里,月色皎洁如银,一般的武林人士夜出行动邹讲究一个“晦出月不出”,月黑风高便于隐匿行迹,而月明之夜就没有那么方便。但是吕四娘仗着艺高胆大,月圆之夜照常外出,一是因为她心急难耐,二也是因为临行前悟因法师曾嘱以“中秋之候”的话,中秋节在即,也许时机已经到了。 ! O7 X& E  W! W9 h" B" X0 O

. e. V1 x% D6 H    月升中天时,吕四娘神不知小不觉地跃入禁宫,趴在正大光明殴上的瓦楞间朝下察看,但见殿内灯火昏暗,巡逻值夜的人也不象往常一样众多,似乎十分松懈。她心知情况有异,竖起耳朵细听,从太监无意交谈中得知,今夜皇帝宿在圆明园了。
# H9 Q( ^1 U( Q5 j! I, W  A/ Q
    吕四娘心想这倒恰是个好机会,圆明园中戒备一定不象宫内这般严密,她连忙出了皇宫,施展绝尘飞行之技,一袋烟工夫就赶到了圆明园。纵上园墙朝内望去,只见园内树木森森,池塘泛着冷冷的波光,远处的一所楼馆内灯火辉煌,人影来往如穿梭,不用说皇帝是住在那里了。她悄悄接近那所楼馆,外面有大内高手密密地围守了几圈,根本难以溜进去。正当她躲在树影中暗自焦急时,忽然看见一个小太监匆匆忙忙地走了出来,她灵机一动,冥冥之中觉得这一定是好线索,便不动声色地一路跟踪着他。 . n0 [+ D! R: i" c* p7 g+ Y+ E# C8 ^
& D. o- R0 u; x" D3 k$ P. Y; z
    小太监七弯八拐来到古香斋,高声传道:“圣旨到,惠仙秀女接旨!”蕙仙这时已经睡下,听说来了圣旨,连忙翻身爬起来接旨。得知是皇帝召自己前往春仙馆侍寝,惠仙惊喜交集,连忙重新梳洗,然后赤身裹上小太监带来的一袭红斗篷,由小太监扛着向春仙馆跑去。光着身子入寝宫,这是清廷宫女为皇帝伴寝的规矩。 ' A1 X+ q) ?  a# E  \5 [

" {0 q9 P# l* I! Z) k    吕四娘躲在一丛桂花树中,待小太监急步跑近,她斜刺里伸出一脚,把小太监猛地绊倒,斗篷里的惠仙也被摔在一旁,还没等小太监明白是怎么回事,吕四娘借着树影的遮掩,飞手出招,点住了惠仙的穴道,使她出不得声也动弹不得,又飞快地扯下斗篷往自己身上一裹,装着哼哼卿卿地站起身来。小太监这才爬了起来,嘴里嘟囔着,又把披斗篷的人往肩上一扛,他万万没料到,这一瞬间,斗篷里已演了一出调包计,还一面走一面央求背上的“惠仙秀女”千万不可在万岁爷面前提起被摔一事哩!
, O3 x9 z4 m) ~) j$ ^- G1 C# ?6 k0 ?/ Z4 r
    小大监径直将“惠仙”送到了雍正皇帝的罗帐中就转身出去了。这时雍正早已等得心焦,在枕上呢呼:“爱卿,快来吧!”吕四娘把斗篷一掀,霍地站起身来,一脚踏在雍正皇帝的胸膛上,同时从腰间拔出宝剑抵住了他的咽喉,低声喝道:“我乃吕留良之孙吕四娘,今夜特来取你人头,以祭我全家老小在天之灵!”
  k  F) \- m8 y$ S5 L4 l
, e! E1 M8 o4 j+ J9 d) Y    雍正皇帝可真是所料不及。眼下受制于人,本有的一身武功也无法施展,吓得身于象筛糠一样抖个不停。不待他出声,吕四娘已高举起宝剑,带着满腔仇恨,一剑砍下了雍正皇帝的头颅,一切只在瞬息之间就完成了。
0 Z7 Z" f- k, Q; E1 n. r( ]  u% X
% G! T! _& Q* {+ U2 M    等到第二天一早,值班的太监发现皇上的脑袋已不翼而飞,圆明园中顿时乱成一团,可这时吕四娘早已回到了妙音庵中。 2 Q1 U& u" j1 {

" G. D6 n  R5 |2 J    悟因法师和吕德已不期赶到妙音庵,与吕四娘一道摆下香案灵牌,用雍正皇帝血淋淋的人头,祭奠了吕氏一门冤魂。悟因法师指着雍正的首级哈哈大笑道:“想不到你也有今日,快哉!决哉!”
9 y) T/ {8 W, \) r
, R4 E3 q6 L% t7 ?: D3 q/ |0 L+ H    吕四娘出手弑君,当然不便久留京师,祭奠完毕,由吕德提了人头,三个人飘然远去,这时曙光正照亮了东方的天际。
- D. e" d" X% |- k4 m5 U
' ]$ C3 L) t8 X3 _吴藻芳心比天高% u- `. H4 _) W# k1 Y

' M4 W' O/ O& C# G作者:车水$ e# H9 f  S: `

1 P/ b$ o3 v7 ?5 F/ ?7 v
* r6 j: P5 `5 {4 G. v+ P    吴藻出嫁时已经二十二岁了,按当时的习惯已算是晚动婚姻了,娘家和婆家都是一方富商,婚事自然办得红红火火,迎亲是十六人抬的大花轿,装饰得溢彩流金,鞭炮声、锣鼓锁呐声响彻云霄,送亲的嫁妆排出了好几里地,场面煞是可观。 4 p) o& ~' [4 @

1 \; l& i5 W: ~. N, Y  [; q4 \    可新娘吴藻并不欣喜,不象一般的新娘子那样羞怯怯、娇滴滴,满怀着兴奋和憧憬;她神情淡淡,心境也淡淡,似乎已把未来的生活猜透,一切都将是平平淡淡。 + R3 H+ U. b- ?6 S

( e! m2 k  Z2 S  V* F1 ?' h" k9 d    旁人看来,吴藻实在是个泡在蜜糖里生活的人了。父亲是富甲一方的丝绸商,把唯一的宝贝女儿看得比眼珠还重,从小在父母浓厚的宠爱中长大,锦衣王食,无忧无虑;虽说婚事是拖晚了点,可终究嫁的是个朱门大户,家财万贯,事事不愁,对新进门的媳妇百般珍视,吴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可她偏偏觉得遗憾。并不是心中另有他人,也不是父母强迫而成的婚姻,要说原因,只能怪吴藻一颗比天还高的心。 ) n4 U" t# [: w6 z& O' F0 W" @
! m7 h; Z0 x( H: E' b9 K2 F
    吴家住在仁和县城东的枫桥旁,与大词人厉鹗的旧居比邻。也许是出于对邻家名士的景仰,吴藻的父亲虽是个地道的商人,却对书香风雅之事特别感兴趣。爱女吴藻自小就显得颖慧异常,吴父对她十分看重,重金聘请了名师教她读书习字、作诗填词、弹琴谱曲、绘图作画。吴藻果然没让父亲失望,方到及笄之年,诗书琴画样样精通,尤其是在填词上别有造诣。在这种优越的家境里,吴藻的童年和少年不但甘甜如怡,而且充满着情趣。月下抚琴,雪中赏梅,与花儿谈心,同燕子低语,那情景从她写的一阂“如梦令”中便可看出一斑: 6 A* h, {& L- K- o

# ]# |- B, E- _# m/ T3 r3 S    燕子未随春去,飞入绣帘深处,软语多时,莫是要和依住? 5 O" P6 ?. q# D
( u4 E( J" |) N0 u
    延停,延停,含笑回他:“不许!”
2 h8 m& k( O. m+ F( t% X) x  H
- L: Z! F3 ?4 I2 l; J    燕回燕去,无忧无虑的小姑娘渐渐长大了,人大心也大,吴藻对自己生活的这个小天地开始有几分不满了。从书中她了解到,很多文人才士都喜欢聚集在一起吟诗填词,不但可以相互唱和,还可以相互指点品评。风清月明,薄酒香茗,三五好友,诗词互答,她对那种生活十分向往;可是仁和这个小县城里,根本没有闺友组织的文会,一个大姑娘抛头露面是被视为大逆不道的,而她的家庭及亲友中又绝无能陪她谈诗论词的人,她只能一个人独吟独赏她的才情,于是诗词中也不免染上了愁怅。那阂“苏幕遮”中就流露了这样的情绪:
8 X6 V6 `3 g/ |" ^- y9 a6 B/ E2 b. K2 x. m# D
    曲栏干,深院宇,依旧春来,依旧春又去;一片残红无著处,绿遍天涯,绿遍天涯树。 3 Y9 k! v+ P8 A7 \

& l8 D0 [) p( Q; Z7 \' o    柳絮飞,萍叶聚,梅子黄时,梅子黄时雨;小令翻香词太絮,句句愁人,句句愁人处。 9 ~7 W" f1 \: J6 u4 Q
5 S# X1 V/ j( k3 M0 X, q: O
    转眼到了婚嫁的年龄,吴藻不只是才高情浓,家庭优越,还长得风姿绰约,容貌清秀,实在应该是“千家羡,百家求”的闺中宠儿。事实上到吴家来求亲的人也确实踏破门坎,因为吴家是富商,人忙谈婚嫁的讲究门当户对,所以求亲的也多是纨绔子弟,吴藻嫌他们胸无点墨,一一摇头拒绝了。仁和县城里才子本就有限,有的家境清贫,有的埋头苦读,谁也没想到吴氏商贾之家还藏着个锦锈才情的大姑娘,就是想到了也会有不敢高攀之虑,如此一来,才貌双全的吴藻竟然芳龄虚度,婚事磋舵,一直拖到了二十二岁。 4 N% ]. Z# e0 }% j1 M4 M

* T) O/ [% n& P$ b8 n8 d    “女儿大了不中留”,吴家父母开始着急了,他们软磨硬劝,终于使吴藻勉强答应了同城丝绸商黄家的求婚。其实,对这门婚事吴藻一点兴趣也没有,可自己已苦苦等了这么多年,心中的白马王子无由降临,也许自己生就是商家妇的命,任凭怎样的心高,也摆脱不了命运的限定,只好认命了吧,她的心已有些淡漠。 . C8 m4 k. @/ R- @! l$ {7 w

$ I7 g: T3 s7 _. w! ~- Y( J; W    黄家是世代的丝绸商,富实足以与吴藻的娘家相媲美,可是却从未出过读书的种子。
" ?  t% J6 ]2 W6 [- Z; u0 ^) p' U
0 z9 ^8 |% `: s' u1 M    吴藻的丈夫从少年开始经商,除了看帐本外,就不再摸别的书本;但对妻子的才情他特别羡慕,对她百般宠爱,还特意为她布置了一个整洁宽敞的书房,让她独自在家中经营出些书香气息来。 ' o8 x) b$ F! I4 O* r

1 v# d) L" q6 y: Y2 z    初见丈夫支持自己读书作文,吴藻还暗暗惊喜,以为丈夫也是个知解风雅的人,自己错识了他。于是当丈夫忙完商务回家后,她喜盈盈的拿出自己的新诗新词读给丈夫听,丈夫倚在床头,频频称好,待吴藻读完再看丈夫时,他己坐着睡着了。原来只是附庸风雅,到底是个庸俗汉!吴藻的心又重新掉进了冰窟,一腔风情无人解,冰冷的泪珠无声地从她眼中泌出。
7 ^; L. Z/ ^% S3 @7 }- `5 G$ }4 ^+ A6 t# [
    丈夫虽然不懂她的诗词,对她的生活却关怀得无微不至,衣食住行,全不需吴藻操心,她天天关在自己的书房中,一心一意编织她的闲愁。除了偶尔操琴舒泄外,她的愁大都系在了词句中,琴无知音空自弹,词还留在纸上,今人不看后人看。看她的一阕“祝英台近”词,便可窥见她婚后的心情: : T( _* a( l+ \$ E4 ^

1 c5 ?9 j' R  Q* t6 M    曲栏低,深院锁,人晚倦梳裹;恨海茫茫,己觉此身堕那堪多事青灯,黄昏才到,又添上影儿一个。最无那,纵然着意怜卿,卿不解怜我,怎又书窗依依伴行坐?算来驱去应难,避时尚易,索掩却,绣伟推卧。 , ^, @3 P9 B: t' @0 a0 U: `- ^
. d; j& M7 l( v0 G: _( |
    因恨丈夫的粗俗,她无意取媚讨欢,甚至懒于梳妆。丈夫整天忙于商务,深夜回家也多半累得只能睡觉,没有心思对她轻怜蜜爱,怎不让感情细腻的她伤心难过。但要说丈夫不爱护她可有些冤枉,只能说他不懂得怎样才能安慰得了她那颗孤高寂寞的心。
# \: v! R9 o5 U$ t" j1 z
% R2 R4 l8 R3 }! N1 H    见妻子被闲愁折磨得日渐憔淬,丈夫十分心疼,自己没有时间陪,便劝她多交些朋友,也好换换心境。吴藻确实觉得无聊,便接受了丈夫的建议,开始结交一些红粉闺友。 2 E/ d. y5 L' x0 [

4 l, k: i" n1 z; g0 M% r- h- ^8 B, H    吴藻交友当然是选那些懂诗解词的,挑来选去,这种女子县城里只有那么几个,而且这些人虽然粗通诗词,可在才情卓绝的吴藻面前,常常只有仰慕,赞叹的资格,很难有什么唱和。 # o7 j) i5 {; \: c

! _: j3 r1 U! K7 ]# ]3 M! [. Y& u    吴藻仍然不满足,但通过这些闺友,她慢慢结识了一些真正的文人才士,他们一般是这些闺友的兄弟和丈夫。吴藻的词作传到文人才士手中,他们不由得击节称叹,一些性情比较开放的人开始邀吴藻去参加一些文人们的诗文酒会,征得丈夫同意后,吴藻欣然前往。 ) N  g+ }1 ?0 }+ c( S

9 O3 h  c, h. s7 L    生活在那些情趣高雅,大吟诗词的文人中间,吴藻宛如鱼儿得水,顿时变得活跃、开朗起来。吴藻的诗词在当地文人中间引起极大的轰动,他们称她是“当朝的柳永”,词句似是信手拈来,却蕴含着深长的情意。吴藻与这些儒中长袍的书生一同登酒楼,上画航,举杯畅饮,高声唱和,丝毫没有拘束。他们常常月夜泛舟湖波上,深更不归;春日远游郊外,带醉而回。吴藻的这些行径实在是越出了妇人的常规,可是她丈夫并不干涉,只要妻子高兴,他不在乎别人说三道四,因为他有他的理由:吴藻是个不同于一般女人的女人,当然不能用常规来约束她。既然丈夫纵容,吴藻愈加无所顾忌了。与一群须眉男子同行同止,虽是潇洒,但毕竟有不便之处,在一阀“金缕曲”中,她竟埋怨起自己的女儿身来:
$ X* G- I3 u7 ~4 }  I( t  D& c
$ y* H- L/ s, n- [  ]    生木青莲界,自翻来几重愁案,替谁交代?愿掬银河三千丈,一洗女儿故态。收拾起断脂零黛,莫学兰台愁秋语,但大言打破乾坤隘;拔长剑,倚天外。人间不少莺花海,尽饶他旗亭画壁,双鬟低拜。酒散歌阑仍撒手,万事总归无奈!问昔日劫灰安在?识得天之真道理,使神仙也被虚空碍;尘世事,复何怪! 5 c) R+ d, u4 Q
' c- U" M7 m% N3 }* B8 u
    虽然掬起银河小,要想把女儿身洗成须眉汉,也是虚设妄想;但是脱下女儿装,扮成男儿模样倒是不难啊!吴藻灵机一动,来了主张,从此出门参加文友聚会时,她就换上儒巾长袍,配上她高挑的个头,俨然一个翩翩美少年。有了这样的打扮,她的行动方便多了,不但出入酒楼茶馆,甚至还随大家到妓院,寻欢作乐。因为经常到“风月楼” 1 p5 U6 F) o6 T! N8 \
% |% h( w, c; d8 g/ U
    喝花酒,那里一个姓林的歌妓竟对她情有独钟了,反正是书生公子打扮,吴藻也干脆逢场作戏,与林姑娘眉目传情,轻言蜜语,恰恰一副情人模样。林姑娘表示要以身相许,她还装模作样地答应下来,一本正经地赠了一阀“洞仙歌”以明心意:
  e; }6 Y  N2 j; S& {+ w1 J+ N+ n: A6 ]3 ]3 o. M7 P& [
    珊珊琐骨,似碧城仙侣,一笑相逢淡忘语。镇拈花倚竹,翠袖生寒,空谷里,想见个依幽绪。兰针低照影,赌酒评诗,便唱江南断肠句。一样扫眉才,偏我清狂,要消受玉人心许。正漠漠烟波五湖春,待买个红船,载卿同去。
- V. e' G- y3 O. g
) T. c4 r* o! F" a! {    在林姑娘那里,吴藻似乎找到了一种柔情和浪漫,聊以慰藉自己干渴的心田,竟还幻想着“买个红船”,效当年范疆载西施,一同归隐烟波浩渺中。有人说吴藻简直是心理变态,几乎成了我们今天所谓的“同性恋”;但说透了,吴藻并不是痴恋一个实实在在的林姑娘,她只是找个幻影寄托自己的深情,为的是填补她婚姻的感情空缺。若是移情于其他男子,势必招至世人的非议,和她自己的伦理准则也相悻逆;索性找个幻影,别人顶多是一笑置之,她也勉强能望梅止渴。
7 Z* I5 a( J/ Y( Q& c) X- {
5 P- d1 L' w& M" ~4 A2 X" P    但幻影毕竟是幻影,吴藻的内心深处终究还是寂寞愁怅的,白天在“风月楼”中装情卖痴,漫漫长夜,守着的仍是凄凉,于是有了这样的一阕“行香子”: " q1 g7 _" M1 d$ i1 U2 ?
9 O( W/ `; |- ?! e% V8 h
    长夜迢迢,落叶萧萧,纸窗儿不住风敲。茶温烟冷,炉暗香销,正小庭空,双扉掩,一灯挑。愁也难抛,梦也难招,拥寒食睡也无聊。凄凉境况,齐作今宵,有漏声沉,铃声苦,雁声高。
# N& [* U0 V2 o+ [0 ?- u* m8 e) D2 a! a
    生活在堆金砌银,锦衣玉食的环境里,丈夫对她又是百般爱慕和纵容,吴藻的内心深处却日日绕愁萦恨,这种滋味有谁能相信?然而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吴藻怨自己的命苦,苦就苦在自己的才高,苦就苦在自己的心高。锦衣玉食填不满她的心,她渴望着她没能得到的那份浪漫之情。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真人雅士,诗词唱和,琴瑟相谐,月夜泛舟,花下品茗,这才是她理想中的夫妻生活,而命运偏偏给她安排了一个专心务实的俗丈夫。 3 u+ a6 R/ B7 O9 ^
5 e1 k4 F6 p) g) r( \
    日子便在她吟诗作词,寻愁觅愁和放浪形骸中度过,她不爱丈夫,也没有为他生下一男半女,她的心高高浮在生活之上。十年过去了,她仍然是她,丈夫却因一场病,骤然离开了人世。丈夫死时,她并没有多大的悲痛,有的也只是一种怜悯和伤感,她向来不以为丈夫在她的生活里有什么必要性。 . L" [5 Y$ n$ D5 j# _- c

' ^3 J6 T: `2 L4 _! z5 l$ k, O; h    没有丈夫的日子,她依然象从前一样生活,可渐渐地,她发现孤单和无助更紧迫地向她袭来,把她压得喘不过气。丈夫在世时,寂寞是无形的,只是隐隐约约在她心头徘徊;丈夫走了,寂寞则实实在在地围住庄她的前后左右。没有了丈夫关切的问寒问暖(过去她认为那是婆婆妈妈的啰嗦)没有了丈夫归来的脚步声(过去她认为那是多么烦人)没有了丈夫沉睡时粗重的鼻鼾声(过去她认为那是十足的粗俗)……一切过去以为多余的东西,她现在却发现竟还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感觉,失去之后,才发现它们的可贵。 ! A5 y% S1 ^; g3 z
% r0 I# `- T6 k3 o5 ^9 u
    她的词中出现了丈夫的身影,比如这阕“南乡子”:
" P  I& U5 J. L& Z0 c% C& |
* Z. p- Y0 F( p9 L6 y- z    门外水粼粼,春色三分已二分;旧雨不来同听雨,黄昏,剪烛西窗少个人。小病自温存,薄暮飞来一朵云;若问湖山消领未,琴样樽,不上兰舟只待君。 ; U- [: d$ U7 x; ]
9 W. B: M4 {; W# n+ }
    这种情绪放在过去是绝对不可能的,现在偏偏成了她铭心刻骨的一种愁,这种愁教她成熟,教她认清了生活的真谛:在自己身边的东西,才是最值得爱,最值得珍惜的。 ! l# M& m  z9 |. c$ l
  Z+ d8 K% R' M# r, t1 W. X
    可一切她都已错过,虽然她还只有三十二岁,但她觉得已走到了生命的深秋,接下来,一切都应该归于平静,归于那种青灯古佛的境界。欲哭已无泪,强笑不成颜,她索性独身移居到人迹稀疏的南湖僻静处,守着一大片雪白的梅花,慢慢翻着古书,过着这样的生活:
: s7 @8 |6 m9 k7 Y; g  A  l' h- R+ Z/ @/ W& |# |
    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芭蕉叶上几秋声!欲哭不成还强笑,讳然无奈学忘情,误人在自说聪明。 / n9 O1 q2 h4 G) c

  `* [; k) y' y' p, c0 X- N3 ]    这是她在此时写的一阕“烷溪沙”,在宁静空灵的环境中,她的心也越来越平静,就象她屋前的那一树梅花,静开无声,洁白无华,只有一缕清香暗自吐露,无期无盼,无牵无挂。
. @$ m0 ?* L% t! i% v; x5 C+ o
* B2 Z7 g; u0 `; D" O6 |    在南湖幽居中,她将自己的词作一一整理出来,编成了两本集子,一是《花帘词》,收集的是三十岁以前的词作;一是《香南雪北词》,在道光二十四年刊成,汇入了她三十岁以后的作品。因了这两本词集的刊行,吴藻的词名远振大江南北,而她自己仍静静地守着南湖,不再让心高飞。

4 J; ]- _& u6 _( y7 [& _" a( s2 P' S( }
[ 本帖最后由 冷月飞花 于 2007-6-3 14:24 编辑 ]
发表于 2007-5-31 02: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3 06: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出口了`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2 12: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