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980|回复: 3

[转]中国历代奇女子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31 01: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绿林女杰杨妙真
) C( [3 o8 y+ ?. s% R( r1 G! k
2 X. [; _; S" h4 |作者:车水
6 U  i) g( m2 j! A0 C! x% z
( {0 y# L) v" C' \
  j- T4 `/ ^' a7 T5 ^" n# p0 [    山东响马,自古有名。王莽时期的赤眉军,隋未的瓦岗军,还有黄巢,还有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金军南侵,北宋灭亡,南宋苟安江左的情况下,这里又出了一支红袄军。 / b4 T  D' E- {0 I

! y+ ~% J5 F7 F  j  _! C    红袄军的首领原来是杨安儿,他奋战一生,到南宋末期理宗的时候,忧劳而死,队伍交给他的女儿杨妙真领导。杨妙真武艺超群,作风正派,长得面如桃花,眼若寒潭,作为一支义军的领袖,完全一副大姐的派头。她的丈夫李全,北海人,矫健魁梧,弓马娴熟,善使长茅铁枪,无人能够抵挡,人称“李铁枪。” % [5 c/ S$ y$ r+ x
: A# I' s  p; J( ~$ B" s- _) c
    杨妙真领导的红袄军,组织严密,他们的器械虽不如金兵,但“心协力齐,奋不顾死”,屡败敌人。有一次,他们袭击金军大寨,连金左副元帅宗翰也几乎被擒。金军痛恨红袄军,追剿最急,往往妄杀平民以泄愤,但不能捉到红袄军,红袄军的队伍反而日益扩大。
$ f# I# @) d, {- t$ o7 a6 t' w% \; o  _
    初,南宋刚立,政局本稳,便利用义军抗金,赋予忠义民兵的称号,但政局一但稍稳,便腾出手来对付义军,这也是宋政权的传统政策。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后,一日召集一群大将饮酒,酒至半酣,太祖屏退左右,对众将说道:“我不是你们帮忙,不会有今天,但身为天子,实属大难,反不如做节度使时,逍遥自在。我从当上皇帝后,已一年有余,从没有一晚睡得安稳的。”石守信一班大将慌忙离座问道:“现在藩臣畏服,天下归心,皇上还有什么忧虑呢?”宋太祖笑道:“你们和我,都是故交,何妨直言,这皇帝的宝座,那一个人不想坐呢?”石守信等人听了这话,不禁暗暗惊惶,一齐伏地叩首道:“皇上何出此言,现在天下已定,何人敢生异心,自取灭族之祸?”宋太祖说道:“你们本无此意,但你们的手下贪图富贵,暗中怂恿,一旦变起,将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虽然不想当皇帝,但势成骑虎,也就不得不从了。”石守信等人嗽得汗流泱背,涕位谢道:“我们愚不可及,乞皇上哀怜,指示生路。”
( v2 }9 ?- d8 a% n5 b1 Q- l% P- `) k# I" a5 R7 c
    宋太祖说道:“你们请起来,我有一个主张,与你们好好商量。”石守信等人慢慢站直来,宋太祖慢慢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少而壮,壮而死,不过一瞬间的事,到了撒手之时,纵有富贵,也难带去,惟有趁活在世上的时候,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令子孙不至穷苦,方才不负此生,我为你们打算,不如辞去兵权,出守大藩,多置田宅,为子孙立个长久基业,自己却买些歌童舞女,日夕欢娱,安享富贵,以乐余年。”石守信等人立即说道:“我们蒙皇上怜念,一至于此,真所谓生死人而肉白骨了。敢不谨遵圣谕么?”于是纷纷交出兵权。 5 s& G$ [! s, T% F/ W( s" k
6 i' F/ |- y" }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唐朝设节度使,使它握有军权、行政权、财政权,导致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亡后,中国又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太祖总结历史教训,打击将领的兵权,遂成为宋政权的一条传统政策,后来杨家将抗辽,岳飞抗金,都不得好死,就是朝廷担心将领威信太高,兵权过重,会威胁皇位的结果。在金人南下,宋室南渡的情况,江北义军势力迅速发展,更是宋政权忧心忡忡的地方。杨妙真领导的红袄军是宋未最有影响的一支义军,更是朝廷的打击目标。
0 q- b& a7 Y& W% c
9 M+ R1 R$ s$ k; s    首先朝廷以徐晞稷为淮东制置使,牵制杨妙真,可徐晞稷心怀壮志,以收复被金人夺去的失地为目标,对杨妙真的义军多加扶植,以怀柔政策来对待义军,朝廷大为不满,以懦弱无能为由,将他免去,以刘琸为淮东制置使对付义军。 8 g2 F* ~2 h. B: k( n, i& n) l

9 r/ L' C3 q, V  |+ C    这时金政权的力量已大大削弱,北方新兴的蒙古迅速发展,成吉恩汗让木华黎经略南方,自己经略北方,灭了西辽,直杀到印度河口和多瑞河口。经略南方的木华黎病死,于是成吉思汗自己转而带病南征,但也死在六盘山,大军就由他的儿子拖雷带着入陕西,连下山寨六十余所:陷凤翔,趋宝鸡,攻下大散关,不久黄河以北的土地全被蒙古人占领,金政权的都城中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已形同孤岛,金政权被迫迁都汴京,以避开蒙古骑兵的锋芒。 6 l9 {/ ?  s2 U# C. n# F% E. j

9 G  b+ o- P( u- t    杨妙真充分利用这一时机来扩大自己的势力,由他的丈夫李全带领红袄军的精锐部队,进入金政权控制的地区。也就在这时淮东制置使刘琸率领镇江军三万人马前往楚州,目标直指杨妙真。 5 ^; u1 U; {" ^6 Q/ y' J0 i' B$ W
8 ]$ R# S% y& J1 h1 U, i
    杨妙真这时正处在困难时期,她的丈夫带领红袄军的精锐进入金人的统治区,开疆拓土,把金军打得无可奈何,但遇到新兴的蒙古军,被围困在青州。而刘琸为了对付杨妙真除了亲率大军镇压外,还有一条更毒的计谋,就是所胃“以敌制敌。”当时在山东一带的义军除杨妙真外,还有夏全领导的一支力量颇大,夏全是一个功名利禄之心颇重的人,刘琸派镇守盱的彭什去游说夏全,对他说:“现在杨妙真正处在危急之中,她的主力部队由她的丈夫李全带领在青州被蒙古铁骑包围,朝廷正准备对她用兵,消灭她只是早晚的事情,希望你能够参予其事,朝廷自然有赏。”夏全还有些犹豫,彭什接着说道:“当年你和李全在山东共同抗金,本来是你的功劳大,可李全却凭着自己的势力抢了头功,你难道就不想报仇吗?”夏全终于答应,欣然率军迳入楚州。 1 k% W5 i  q: O  J  O! I# v! Y
6 z0 W; T7 d' R; u
    杨妙真侦察到这一情况,日益感到形势的危急,这时又恰好传来李全已死的噩耗,她来不及悲痛,苦思对付危局的良策,她决定约见夏全,和夏全当面谈谈。。 & ^5 ~9 g7 r+ I( G4 X

2 s8 D$ M( l4 }9 C; e    她的说客来到夏全的营帐,对夏全说:“将军难道不是山东的义军吗?难道不也是接受了朝廷的册封吗?红袄军的情况基本上和你们是一样的,免死狐悲,今天我们红袄军消灭了,明天你们的队伍就成为朝廷消灭的对象,请你三思。”夏全觉得言之有理,收拾起趁火打劫的心,决定和杨妙真合作。 : ~& {$ U; v" @( k: r9 u0 {$ q) A, J3 N4 ]

& c3 ~0 r+ V0 {6 }4 r. n. A    这天杨妙真的大营里,旌旗飘扬,大坛大坛的酒搬出来,大碗大碗的肉端上桌,杨妙真刻意梳妆打扮,显得那样地娇媚热情。夏全来了,美酒佳肴一直欢乐到灯火澜珊时,夏全看着盛妆打扮的杨妙真,止不住心禁摇曳,再加上杨妙真已听到丈夫已死,想到在动荡时局中的艰难,对夏全表示出一种似有似无的意思,几乎使夏全不能自持,夏全想到果然如愿的话,子女玉帛,干戈仓凛都归自己,喜形于色。杨妙真当即与夏全合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发制人,进攻刘琸。刘琸正在制置使署,猝不及防,居然连向他的部队发布命令都来不及,刘琸的军队仓惶与义军接战,没有统一的指挥,阵脚大乱,全面溃败,刘琸连夜缒城而出,逃往扬州求救,遭到人们的耻笑,夏全纵兵大掠楚州。 / {  b$ s; L# x, z

0 I( H2 k- U$ P/ S    杨妙真深知夏全的为人,对他的纵兵大掠,危害百姓,深为不满。再加上她又得到了李全的最新消息,仍在青州与蒙古兵周旋,苦苦支撑,自然就没有把夏全放在心上。
0 U6 Z6 H, T; e; C" w. u3 @+ U% Z# s4 |, z
    夏全狠狠他说道:“女人心,海底针,杨妙真是艳若桃李、心如蛇蝎。”一怒之下又去归附宋朝,遭到宋将张惠,范成的拒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竟狼狈地投降了金政权,金封他为金源郡王,不久在一次与蒙古人的战争中战败被杀。
" ~. ?2 _" \& C$ x3 H- H% o% w2 H0 N8 L
    刘琸失败后、宋朝廷又以姚种为淮东制置使对付杨妙真,这年五月李全从青州突围,回到杨妙真身边。红袄军势力大振,一鼓作气,进攻姚翀,姚种仓皇之中剃去胡须,易容改装,缩城而逃。
  B9 G; c& B( p6 s1 p) ?
+ o/ z  I$ o( L    至此山东、淮海一带完全变成了杨妙真夫妻的天下,这时蒙古铁骑日益南来,南宋丞相史弥远又再一次加封杨妙真夫妇,令他们抵御蒙古,杨妙真以大局为重,一口答应。
/ z8 \3 r! Y% P
% x# V9 Z- R1 [) T  g    当时,朝廷还令赵范、赵葵,奉令节制镇江滁州兵马,赵善湘为江淮制置使,与杨妙真配合构成一条防线。可这三个人,都视杨妙真夫妻为敌,力主对杨妙真夫妻用兵,一举消灭他们,于是构陷他们的罪名,上报朝廷。南宋未年,朝政已腐朽不堪,处理问题没有主见,左右摇摆,于是又罢去杨妙真夫妇的官爵,饬江淮守臣,整军讨伐,拿李全和杨妙真的首级。赵范、赵葵、赵善湘同时对杨妙真夫妇用兵,李全带军连连击败宋军,可惜那天中了宋军的埋伏。有一处地方叫新塘,泥淖深有数尺,当时天气晴朗已有些日子了,泥淖上面积满尘埃,如同燥坯,远处看还以为是一处平坦的好地方。在一天的黄昏,赵范等假装失败,把李全连同他的亲兵一齐引入泥淖内,然后乱箭齐射,长枪乱搠,李全就此死去。杨妙真听到李全已死的消息,知道大势已去,对部将郑德衍说:“李全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不料就此死去,现在时势已去,不能再支,你们尚未出降,想必是因我在此的缘故,我今离此而去,你们便可出降。”遂带了亲兵百人,闯出城外,向北而去,不知所终,她所领导的义军也支离瓦解。 ; j, D, q: [5 z, F
, Y$ y/ S4 S- ]  G' p0 L: [
    不久,南宋被蒙古所火,郑德衍等人曾先后随文天祥、张世杰、刘秀夫等人抗元。8 j3 V, q. T/ @+ Y+ H$ v
万贞儿做夫纳妾
" {5 W. V- }1 y
! P8 I; V6 J% T2 j1 s4 M' g( L作者:车水
. Z) d" I! Y# \# U) ?+ d9 F' n4 _( o$ e0 N3 i

7 R+ V4 @: u: ?3 f$ H    蒙古人是第一个在中国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它统治的一条措施就是把全国人分为四等,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被列在第三等汉人和第四等南人中,地位最低。同时又按职业把全国人分为十等,知识分子的地位只比乞丐高,称“九儒十丐”。元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打击使一大批知识分子不再去求功名,专于与市井艺术相结合,便有了元杂剧的兴起,而被称为“杂剧班头”的关汉卿,其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他的妻子万贞儿。
$ [. h! n% f, x0 m4 Q7 R3 w+ t  u# z; F2 ^
    作为我国古代戏剧的伟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所作杂剧共有六十多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共计十五种,其中以《窦娥冤》的成就最高。《窦娥冤》是以年轻的寡妇窦娥被流氓欺压,并且很冤枉地被地方官处死的故事展开的,按照关汉卿原来的构思,以为窦娥太可怜了,剧情一路悲悲切切地发展下去,太过于凄枪,因想安插一些“先苦后甜”的情节,以喜剧结尾。万贞儿从来是关汉卿戏曲作品的第一个读者,在看了《窦娥冤》的初稿后,说道:“自古戏曲都脱不了‘先离后合’,‘苦尽甘来’的老套,《窦娥冤》何妨以悲剧结尾,不落前入窠臼,也许更能给人巨大的震憾力。”关汉卿听取了这一意见。便也赢得清代王国维的赞词:“关汉卿的《窦娥冤》与纪群祥的《赵氏孤儿》列入世界悲剧之中,亦无愧色。” 6 x  V% c* ~& y+ B+ ]7 I

7 G9 A- ]& d; v1 W- Q/ }    万贞儿当时告诫丈夫:“戏曲力求通俗易懂,不可咬文嚼字而自炫才华,更要运用活的语言,扣紧观众的心弦。”有人谈到关汉卿的戏曲时说:“以唐诗喻之,则关汉卿似白乐天;以宋词喻之,则关汉卿似柳嗜卿。”但很少有人谈到万贞儿的贡献。 " S5 n2 I- d: g- s) J

9 I% N9 M4 n9 a    万贞儿和关汉卿就住在元大都一条偏僻幽静的巷子里,共有两进院落,中间一座穿堂,后一进是个小小庭院,房屋已很破旧。院子里有两颗亭亭如盖的梧桐,几丛芭蕉,一架绿叶繁茂的葡萄,遮住半个天井,墙边有树桂子。   T9 [# B- R" W+ D/ r" z1 {) w9 }3 F

; X2 G5 g, q4 K3 c- F% y    这天,天已过午,万贞儿安顿了三个孩子睡午觉,便坐在楼下做针线。她把自己的一条旧黄绫裙子,改给女儿穿。秋天到了,儿女还没有夹衣。万贞儿的父亲万一颚是前朝俊逸,万贞儿出生在大户人家,却丝毫也没有千金小姐的娇气,自从和关汉卿结婚以后,一直过着贫寒的生活,经常吃了上顿愁下顿,脱了单衣愁寒衣。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按照一个贤妻良母的规范,将她的心血,她的青春,献给了丈夫、儿女、家庭。
6 V# b! t8 T* g5 n  L: }4 r9 X' g- q/ `) E7 I) o
    她原来生得也是玉貌花容,十分秀美的;生活的磨折,养儿育女的辛劳,以及随着年华悄悄地逝去,便只剩下了大家闺秀的温柔、端庄、文雅的风韵。由于操持家务,她一双纤纤素手也变得粗糙了。丈夫天份极高,性情豪迈,多才多艺,但也有些放荡不羁,她从不对丈夫的生活范围过多干涉,随意他与各色各样的人物接近,丈夫有时长时间的在外面游历,到很远的地方去,她也不干预,因为她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使丈夫吸收到更多的营养,使戏曲创作更具特色。丈夫的生活就象他自己说的:“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写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的牙、瘤了我的腿、折了我的手、天赐我这般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除却是阎王亲自来唤,小鬼亲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幽冥,天哪!那期间才不向烟花路上走!”可不久她不得不对丈大有所警觉。
% g+ ?% x! e/ s7 ~/ x) z/ |9 ?. X& T
    时间在不知不觉地过去,随她陪嫁的丫环喜儿渐渐地由黄毛丫头,出落得亭亭玉立了,丰脾的躯体,迸发出青春的芳香,白里透红的皮肤,荡漾着诱人的华采。她注意丈夫最近在这丫环端茶送水,递中打扇的时候,露出欣羡暖昧的眼神,她心中酸酸的,但她却不能做声,那天,她检视丈夫的书房,偶尔间她发现丈夫写的一首小令,那小令写道:   R3 q% ]" _! J. V7 `/ c% ^: f
( }% M/ U7 A3 h  G% ~3 ?( j
    鬓鸦,脸霞,屈杀了在陪嫁;规模全似大人家,不在红娘下;巧笑迎人,娓娓回话,真如解语花;若咱得了她,倒却葡萄架。
/ P( q$ V) w0 i2 C; C5 L$ V% R
: H  h6 q0 U$ S# K+ x% l    吃晚饭的时候,她悄悄地问丈夫,这一首小令是为谁写的,她是十分巧妙地以玩笑的口气问的,想不到这一问,丈关却乘机提出要纳喜儿为妾,终于引起了一场争吵。 7 T) D, e4 r' r
' t; e7 v3 w$ n+ P# @
    平时,关汉卿脾气爆发,万贞儿总是不声不响,用她的温顺,她的体贴,她的柔情,使风暴渐渐平息,然后再委婉地规劝几句。今天她一来觉得事情的严重;二来这两天她的心情很不好,不仅因为生活贫困,断炊待米,更主要的是来自感情上的问题,于是也毫不相让,关汉卿脾气很大,争吵渐渐地扯到别的问题上,关汉卿瞪着眼睛说:“我知道,你轻视我是个只会吟诗谱曲的无用书生,怨恨我碌碌半生,没能为你争一个夫贵妻荣。”说罢,一挥手,把一只碗碰到地上,打得粉碎,万贞儿哭着跑上楼去。 7 R, O  g( r, @2 U
% s( ~. P  F% e, b" @$ _; q* q! x
    此后好些日子里,万贞儿经历着很大的痛苦。自从那一天争吵以后,她一直受着关汉卿的冷落。开始她以为关汉卿象平时一样发过脾气,就会向她赔情,言归于好,可是这一次不但没有向她赔情;而且连楼都不上了,每天一大早出门,直到深夜才归家。
& {, X, L% \& Y6 O9 d
( L# {1 t" z/ }    万贞儿暗自伤心流泪,表面上丝毫不曾露出怨恨之情。一位名门千金,深明闺训,格守“三从四德”,怎么能为一个丫环争风吃醋呢!在官宦人家,男人纳姬卖妾,寻花问柳,本是常事;何况关汉卿生性多情,过去也曾喜欢依红偎翠,沾花惹草,做过一些风流的事,每次都能悬崖勒马。她和关汉卿是患难相共,贫贱相守的恩爱夫妻,她想丈夫一定能理解她。 $ `9 g5 c% o: P$ ?7 K
* s  ^; N8 R" v
    又一个黄昏,关汉卿从外面回来,关汉卿走到楼梯口,但却在楼梯前停住了脚步,他知道夫人在忍受着痛苦,可他上去对她说些什么呢?难道能装出虚情假意地样子去和她亲热,讲些甜言蜜语安慰她?这样做,是在欺骗自己和欺骗夫人。万贞儿站在楼上,听到丈夫似乎要上楼来,她等待着,却终于没有见到丈夫的身影,她思前想后,终于写下这样四句话,叫丫环喜儿送给关汉卿。 ( g2 U3 D- ?9 d% L$ E% O

+ i* t% _) N; k! I" Y. A9 t1 a5 R    闻君偷看美人图,不似关羽大丈夫;金屋若将阿娇贮,为君喝彻醋葫芦。
' Z- w- w+ H" u4 V  V$ Z: D$ i* Z" x: d
    关汉卿读了这一首打油诗后,更明白妻子是斩钉截铁地反对自己纳喜儿为妾,他的心软了,他慢慢地走进妻子在楼上的卧室,答应妻子今后永不再有纳妾的想头。
8 }" X. l# v, u% f. p2 [$ r2 F
9 f6 @0 {' J9 P. q" Q" Q1 |) k    关汉卿的《救风尘》又快完稿了,还是原来的习惯,在没有全部脱稿之前,关汉卿读给万贞儿听: ( z0 S! j7 n  N3 z# S( o( l6 q
* |% Z- k+ \4 R! w% X
    [混江龙]:我想这姻缘匹配,少一时一刻强难为。如何可意,怎地相知?怕不便脚踏着脑构成事早,怎知他手拍胸脯悔后迟!寻前程,觅下梢,恰便是黑海也似难寻觅。
; n6 x; @7 _' A1 j. \% x3 h% B; r) I0 n
    料的来人心不问,天理难欺。
) I2 v; P8 S* k& `  K' s; T
3 R% s5 ]- q+ l3 @$ Y9 C. `, k6 P    [油葫芦]:姻缘薄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他每都拣来拣去百千回。待嫁一个老实的,又怕尽世儿难成对;待嫁一个聪俊的,又怕半路里轻抛弃。遮莫向狗溺处藏,遮不向牛屎里堆,忽地便吃了一个合扑地,那时节睁眼怨他谁! ! n8 t) E1 r* s% U, Z
: l+ P- V9 z) p. j5 C  n
    [脱布衫]:我更是的不待饶人,我为甚不敢明闻;肋底下插柴自忍,怎见你便打他一顿? / ]8 k+ u1 W0 Z2 \: [: `4 r
0 |0 l$ O8 Q3 i$ g" D
    [小梁州]:可不道一夜夫妻百夜恩,你可便息怒停填。你村时节背地里使些村,对着我合思忖:那一个双同叔打杀俏红裙? / n& `: f: _5 N

! V5 O+ k: m4 A& V4 `    关汉卿边唱边说,万贞儿听着,两眼满含着泪水。; p' U' C; q7 Z$ }; k
. W5 J/ ^, I1 D; S6 O
王慧圆历尽磨难终团圆
; y" O! f: Q( v6 I7 [6 t& X
% M' w% f& [' w" ?/ E& f* Q3 p  c作者:车水7 k4 Q' r0 k' E7 P! X; X4 p
/ l" \& [( w6 {6 }- G
% x2 ~" K7 a6 H5 R. v
    王慧圆是元朝顺帝时真州人,真州就是今天江苏仪征县。王慧圆的名字,如果去掉“王”字,剩下“慧圆”两字,就颇象一个小尼姑的名号,“所谓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生还是无生”讲的就是圆通。古吴越之地的小美人王慧圆确实与佛门曾结下了一些缘份,并依托佛门,使自己的人生之路圆通。 ; U/ L& M" H) n# F/ C

& w( x% L" E! ^6 G6 @; _    这是一个秋天的晚上,大概快到中秋了吧,月亮渐渐地圆了起来,秋天空气淡薄,月亮就特别地亮,映衬着初秋微寒的晚风和开始摇落的草木。 ! w5 P: E/ f9 \7 f* Q8 z
4 |5 s. X# y5 l$ S) e7 Q, W/ Y  I
    这天王慧圆和她的新婚丈夫崔英来到了姑苏。崔英也是真州人,为了应对朝廷的征召,不得不带着娇妻上路。崔英颇有学识,而且绘画,书法都有大家风范;王慧圆也通晓诗书。文人往往是多愁善感的,更何况是在初秋的日子,月圆之夜。离别了故乡的新婚夫妇就更是思绪万千,剪不断;理还乱了。面对姑苏的水乡风光,柔媚的气韵,夫妻俩于是将坐船停在圈山,备下丰盛的酒肴,遍邀船家在月下饮酒,所有的饮器都是金、银、玉器,直看得船家眼花瞭乱,船家料想崔氏夫妇一定藏有更多奇珍异宝,于是顿生非份之想,惜酒壮胆,将王慧圆的丈夫和蝉仆一个个杀死,只留下王慧圆一人。 ) V# Q7 M0 E, K6 V: _' w. O; `
( Q, c* J2 t/ s( ~
    闺帏弱质的王慧圆活下来了,是因为船家看中了她的美色,她的温婉柔顺,要留下她做儿媳妇,遇到这种危困的局面,也真难为了王慧圆,居然能逆来顺受。她每天早起晚睡,煮饭,洗衣,烹菜,烧水,要知道她这样服侍的人可是她亲眼看到杀害了她丈夫及家仆的人啊。王慧圆事事打理得有条有理,船家暗地里乐得眉开眼笑,高兴得到了这样一个能干媳妇,也就放松了对王慧圆的防范。 # p, ~0 G) N& M5 D& {  \

% n& u) \+ z( J- J+ ]& l# s    中秋佳节眨眼就到,船主到杭州办事未归,船上其他人员肆无忌惮地饮酒作乐,欢呼豪饮,直到明月西斜。王慧圆感到有些孤独,面对着月亮的阴晴圆缺,想到了人生的离合悲欢,一份悲凉袭上心头,想到自己落入虎口,前途渺茫,看到哪些杀人的强盗已经一个个烂醉在船头,娇弱的女子溜下了船头,消失在芦苇菰蒲之中。 ! q2 J0 j- s  h7 R" K2 [

" H5 ~5 b/ B/ }9 o4 I    崎岖坎坷,步履艰难,没命地向前狂奔。几度陷入泥淖,又几度踉跄跌倒,更担心后面有人追来,东方渐渐发白,晓色朦胧,王慧圆气喘吁吁,血汗交迸,终于她看到了前面有一片屋宇,管不了那么多,闯进去才发现是一座尼姑庵。
( t& ~, H9 l# R1 A: P. L& p) _8 s
    一位老尼姑猛然发现了狼狈不堪的王慧圆,惊问:“怎么会是这样一副仓惶模样?”
$ F* J6 H! }! f  ~' J
1 n1 n/ g; B  E    王慧圆惊魂未定,那敢拒实相告,只好说道:“我是真州人,随丈夫宦游江浙,不幸丈夫突然殂谢,只好改嫁永嘉崔姓人家为妾,崔家大老婆悍戾,鞭笞侮辱随时就到,昨天坐船来到姑苏,中秋之夜赏月饮酒,叫我取金杯,我一不小心将金杯掉入江中,她就趁机发作,必欲置我于死地,我迫不得已,逃生来到这里。” ' C: B1 p7 t1 i+ H
, L4 }5 f* U- B( g+ v% {& J+ b0 U
    老尼姑深表同情,说道:“娘子既不敢归舟,家乡又远在数百里外,孑然一身,将何所托呢?”王慧圆凄然流泪,无语以答,出家人慈悲为怀,心中大为不忍,于是说道:“此间荒僻,人迹罕到,茭葑为邻,鸥鸳与友,若能悟身为幻,按缁削发,就此出家,则禅榻佛灯,晨餐暮粥,聊随缘以度岁月,岂不胜于为人宠妾,受今世之苦恼,结来世之冤仇?” $ P3 W; a% \. O$ F9 n1 l+ ]

% a( f2 m: `% J- D, n( A' d    王慧圆别无选择,于是落发佛前,征得老尼姑的允准,仍以本名“慧圆”为法号,每天礼佛诵经,心如止水,如此匆匆地过了一年。一年中,慧圆尼姑凭着她的聪慧资质,已能尽究庵中经典,加上她为人宽和柔善,庵中的尼姑都爱重她。 ) r2 r, h$ ~9 n
) D/ p: \1 D$ l  F7 o3 H
    忽然,一天有位来庵中参禅的客人在留斋离去之后,除留下银钱之外,还留下了一幅芙蓉画轴,老尼姑将这幅画悬挂在堂中,慧圆尼姑一见,立刻就认出这是自己丈夫崔英的作品,禁不住热泪双流,立即探询所以,老尼姑只能告诉她:“这是一位檀越最近布施给庵里的。”在慧圆尼姑的追问下,老尼姑才又说道:“这位檀越是顾阿秀兄弟,姑苏人,操舟为业,经常以船为家飘荡不定,很多人都讲他在江河湖泊间劫掠,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0 E) g; T. D, ?) s% @5 s
* i" y9 _& C0 I5 p8 d- S, A: T
    慧圆尼姑基本上知道了这个顾阿秀就是劫掠自己的船家,她一天到晚跪在佛像前祈求,祈求菩萨显灵,将歹毒的船家捉拿归案,得到报应。并感慨万端地在芙蓉屏上题了一阕“临江仙” " m! |' W, O0 t

$ B: {* ?6 B% e$ P% @    少日风流张敞笔,写生不数黄筌,芙蓉画出最鲜妍;岂知娇艳色,反抱生死冤。
, j6 M1 g0 q& T" `
7 o1 V# p) J) v+ f$ w6 I5 G    粉绘凄凉疑幻质,只今流落谁怜,素屏寂寞伴枯禅;今生缘已断,愿结再生缘。 2 X3 `" d9 H( ?  s

* H" f! \, e" q- h/ m  b" q    不久,当地名士郭庆春到庵中参拜,见到壁上芙蓉画轴生动逼真,而题词更清丽有致,于是从老尼姑的手里把这幅画买走。
/ w8 _4 Z7 D3 `# ~/ a7 P7 Q) n3 c9 \( F
    当时姑苏住着一位颇具清誉的御史大夫高纳麟,到任后就以读书赏画为乐,郭庆春将芙蓉画轴送给了他,高纳麟将它悬挂在内馆。 ) P. |4 `9 B; `+ j/ y. N: d2 ~3 W

# D; w! M$ W9 I$ X  r/ i; j" U! |    高纳麟这样的大人物爱好书画,便经常有入奉赠,更有人登门求售。一天午后,有人带着四幅草书来到高公馆,这人如玉树临风,说到这四幅草书都是自己的手笔,高纳麟看到这四幅字,笔走龙蛇,气带云烟,清劲不俗,果然是字如其人,便问起他的乡里姓名。这人就是王慧圆的丈夫,他在据实介绍了自己的身世之后更说道他如何到永嘉赴任;如何被贼人所图,如何因自己识水性而得以不死;如何告到平江,结果听候一年,毫无音讯。最后说道自己现在是以卖字度日,不敢离开此地,并自谦自己的字写得并不好。
7 s4 H1 y! O9 A. [) u" f' X0 F' D& U8 c' [' c% [9 @
    高御史深为同情。对崔英的才华也颇为赏识,建议崔英就留在高家暂时教授高家诸孙读书识字,崔英就这样在高家生活下来,逐渐地能够出入内堂与高御史同饮款谈。 6 ?4 I& c5 s/ A; Z7 ]7 ]0 D1 C

6 b) m- l& Q& O+ V7 [    一次,崔英偶然间见到了自己的芙蓉图轴,更惊奇地是居然上面还留下了妻子的手笔,他明白妻子一定还活着,他又悲又喜,不自禁流下了眼泪,把自己所见所想的一切告诉高御史,高御史大为惊奇。
3 ]& q) P8 U8 S9 H$ v7 x. ?# n
8 d( p; f) z' W, i6 A. |3 _* T9 s0 F    高御史可是长期在京担任监察工作的,他立即邀郭庆春来,询问芙蓉图轴的来由。
* L/ }! u! q) {- G1 P! M) q, w
- y: `/ K+ k. G- H8 d    立即,他就又以自己妻子的名义召慧圆尼姑到府诵经,让自己的妻子问清慧圆尼姑的身世。得知慧圆尼姑就是崔英的妻子王慧圆之后,他就让王慧圆蓄发还俗,然而高御史也给崔英开了个玩笑。
' s7 r- u! o8 T# C& `, w; [6 u* a) R2 O: Q0 x* _' k
    在惩处了顾阿秀之后,崔英又得到了机会,准备上任,与高御史道别,高御史调侃道:“只身前往,如何使得,等老夫为足下作媒,娶了妻子之后去,也还不算晚啊!” & m* q0 C4 d9 J' ?$ [, C7 [, a
5 ?/ R* Y7 l% n* v9 c- G" }4 j
    崔英答道:“糟糠之妻,同贫贱已经很久了,现在她虽不幸流落,生死未卜,万一天地垂怜,多么希望重见,另外再娶一个妻子的话,您就别讲了吧,我是不愿意的。” 7 Z% D( K; m) X0 t9 G

$ t1 y/ \4 t. @8 d    表现出一份痴情。 * _0 u  r  E& p0 r* W& @* c4 [

( ~. y* v* z* a  u    高御史也为他的一片纯情打动,肃容说:“足下高谊如此,天公一定会保佑你的,怎么敢用强要你再娶一个呢!等我为你饯行,你便启程吧!”
& V9 A$ v3 C. P/ w' w8 q0 [) |
- M3 _2 r: I! ?: V" S8 m    第二天,高御史开筵,遍请姑苏名流,地方官员,高朋满座,正在高潮时,王慧圆从内堂悄悄地走出来,静静地站在那里,崔英先是惊愕,接着就不顾一切地将王慧圆抱了起来,真是天地间尽多韵事,坐客们一个个上前祝贺,这又是个月圆之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 E0 ~/ W. F' C- q+ e御赐女秀才刘莫邪
0 {2 j3 u' m3 w0 T( U$ i6 |& M" _) i0 B: a1 x' ~& |) [
作者:车水
$ y" H, l4 Z6 d; C- r; q
3 r/ S# O; s1 y/ g  _% o# |) |+ j! a3 P! v5 q) `% c. k: z( B
    明初京城女子刘莫邪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一生有两奇,一奇是她那个御赐的“女秀才”的名号,二奇则是她后半生暗中联络,拥戴故君的行动,最终,她也就是死在这后一奇上。
: S8 E6 f2 A) }: o4 K5 w+ {+ m9 I  _7 Y$ U2 U9 S. \. C
    刘莫邪出生于元末南京城中一个普通读书人家,父母早逝,年幼的刘莫邪被舅舅家收养。她舅舅是个闲散之人,膝下无子,非常疼爱已是孤儿的外甥女,见她聪明伶俐,所以常教她些名家诗词,小小年龄的刘莫邪竟能听三遍就记住,而且还能依自己的理解评点一番。舅舅见小莫邪乖巧可爱,每次参加文友的诗会总爱带着她,这种时候,小莫邪特别高兴,在诗会上,她闪着一双乌亮的大眼睛,专心致至地盯着品诗论文的大人们。
/ g; b- X) d6 Q& V
) m: y2 P1 ]! {8 [    那些诗兴盎然的文人除了偶尔逗弄一下这个长相甜美的小姑娘外,谁也不把她放在眼里。
8 O& C9 a  W0 t5 N
) D4 @1 ?+ m! Z# y    一个丹桂飘香的日子,一帮文友又在一座花园中举办文会,小莫邪照例由舅舅带着参加了。这次的诗题是“咏四季花”,由每人在素笺上写一首诗。小莫邪看到大人们或低头沉吟,或挥笔走龙,很有兴致,于是也向舅舅讨来纸笔,悄悄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 3 f7 T4 h) y2 y) O( Z. [
' a, ~/ X1 Y1 a. G( a4 G# v' M4 \
    三秋桂子美钱塘,疏影横斜点素妆;十里芙蓉娇出水,春风桃李满庭芳。 " ~9 A+ A0 u# T) I7 @( v

, Y+ R, e5 L! f4 Y    这时莫邪的舅舅还未写完,小莫邪扯了扯舅舅的衣襟,把写好的诗笺递给了他。舅舅接过诗笺一看,十分满意,于是对众人诵吟了一遍,顿时,文会上人人喷喷称奇。这短短四句诗,恰到好处地概括了秋桂子、冬梅花、夏芙蓉、春桃李,四季代表性的花卉,诗意虽谈不上新奇,但出自一个九岁小姑娘之手,诗句老练自然,怎不让众文人赞口不绝呢!从此,小莫邪成了文会中的一位正式成员每次与大人平起平坐,作诗论文,她的名声不胫而走,成了南京城中人人皆知的:“女神童。” 3 O6 B6 f% Z8 O* X: l2 E, b9 {
2 \. H5 d' [- |7 Q- U1 O
    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南京也成了战火纷飞之地,在性命难保的动荡之中,谁也顾不得什么诗文,刘莫邪这个“女神童”自然也就没人关心了。   r2 S- Q5 R/ Q% ^8 V+ v
7 t1 L$ j) |/ ?% Z9 C, L# N% ?
    朱元漳力挫群雄,破元立明成了明太祖,京都定在南京,南京城便又恢复了昔日的升平繁华。这时,花信年华的刘莫邪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这时的刘莫邪已成了一个圆熟干练的小妇人,凭着她的诗才和诗名,频频出现于公侯门的诗文酒会,成了高级社交圈中的名流,尤其受到一些名媛贵妇的倾爱。她与明太祖的女儿大长公主关系十分密切,是大长公主的座上常客,如此一来,她的盛名通过大长公主又传到明太祖耳中。
4 |' v. K) |9 m+ p, c& C2 x  L! S/ y
$ W8 h; j& X, @) S    明太祖朱元漳虽出身贫贱,却也酷爱附庸风雅,听女儿说起京城里有一个女才子,特意召到殿上面试。刘莫邪在皇帝面前毫不惊慌,应答自如,朱元漳一时高兴,当即赐她为“女秀才”。 ' I3 E3 H* T( k. F

1 p2 E: v7 d1 h) g! M    按科举考试的惯例,秀才是通过“县试”就可以取得的基本资格;根本无需皇帝钦命,皇帝只主持“殿试”,从进士中点状元。如今由明大祖亲自赐给刘莫邪一个“女秀才”称号,可以说是有点不伦不类,很是滑稽;但既然是皇帝开了金口,谁也不能说不合适,从此,刘莫邪就有皇帝御赐的“女秀才”这一奇特名号。 ! i/ L9 B! S" N( I' ~3 X6 Y

) ^, s- s, ^# r. F7 A3 u# f    刘莫邪不但名号奇特,身世也令人猜摸不透。战乱之后,刘莫邪是以一个独身妇人的形象出现的,她时而作贵夫人打扮,妆扮得浑身溢光流彩;时而又布衣淡妆,俨然一副村姑民妇模样,谁也弄不清她的身份。有人说她嫁过人,丈夫是个富商,在战乱中丧生,却给她留下了大批钱财,使她成了个富孀;也有说她在战乱中遇到世外高人,传授给她了幻术蛊法,能替人医治疑难杂病,也能迷人心神;还有人说她曾经出家为尼,在青灯古刹中潜心修炼,因而练得一手好书法和一身诗才。因为她从不对别人谈起自己的经历,所以这一切都只是猜测。 ; b6 o" P( G! E
& k0 K+ z# f% |
    现在,刘莫邪顶着“女秀才”的头衔,似乎有了个身份。虽说一般的秀才并没有多少地位,俯首便可抓出一把来;可刘莫邪这个秀才与别人不同,因为她是皇帝御赐的特殊秀才,全国独此一个,不知不觉地有了“见官大三级”的殊荣,再加上她与大长公主的密友关系,人人便对她敬畏三分。她广交达官贵人、文士名流,因为她的聪明才干和豁达爽朗的性格,成了京城里的一个十分吃得开、兜得转的“名女人”,办起事来总能左右逢源。 1 X( t3 u9 Q) c0 K

8 K) x2 V8 O  o- M' S( I" q    后来,明太祖朱元璋驾崩,这时太子已先他而逝,于是由皇太孙允敉继位,作了明惠帝。惠帝害怕明太祖所分封的藩王势力膨胀影响自己的政权,就听从了侍臣齐泰、黄子澄的计谋,采取了削藩政策。分封在燕地的燕王朱核对此十分不满,他凭着手中的兵权,打出“清君侧”的旗号,由燕京起兵南下,实际上是要争夺惠帝的皇位。 " b  Y4 ]3 x4 _" i0 B/ c
" w% |9 |1 D/ O. X2 p2 D0 S
    惠帝急忙派大军进行镇压,无奈燕王的军队训练有素,骁勇善战,双方血战了四个年头。大长公主的丈夫、驸马都尉梅殷,奉命率领重兵屯扎在淮南,以作为保护南京的屏障,几经交锋后,朱棣的部队逐渐攻下一些北方的城市,许多北方守将在大军压顶的形势之下,纷纷降归了燕王。燕王大军直逼到淮南,局势紧迫,南京城中风传驸马都尉梅殷也有投降意图,一时间,全城官民惶恐不安。副都御史茅大方想写信探明梅殷的态度,可是兵荒马乱之中,竟找不到人去冒险送信。就在这时,刘莫邪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因为她长期周旋于官贵门户,所以对政局十分清楚,危乱之时,她有意地运用自己特殊的能力,助朝廷一臂之力。因为刘莫邪是梅殷妻子的密友,她去传信自然合适不过,茅大方当即写下一诗帖笺,并密嘱有关事项,刘莫邪便携带诗笺离开了南京。
& @8 k0 L8 Z( |! `9 D! o" \2 b; o& Q8 Q5 O
    穿过硝烟弥漫的路程,刘莫邪风尘仆仆地来到淮安防地,拜见了梅殷。梅殷一见是妻子大长公主的闺中密友来到,惊讶之余当然是殷勤招待。到了帅府,刘莫邪取出茅大方的诗笺对着梅殷大声朗诵道: 0 y* ?: }" d8 \$ _  W$ Q

) Y) D: `2 I" Y) W( i& C5 n    幽燕消息近如何?闻道将军志不磨:纵有火龙翻地轴,莫教铁骑过天河。 ! P& ^6 F5 H) v. k' |& U
- ~$ ?8 y9 g% y6 S* U+ K2 p# X
    关中事业萧丞相,塞上功勋马伏波;老成不才无补报,西风一度一悲歌! # \- [) a8 x  c& _4 X$ I
  N& Q6 T! J# C8 ?5 \$ L5 G
    因是探试梅殷的态度,所以这首诗写得含义曲折委婉,使梅殷一时间不甚明白刘莫邪百里送诗的意图,于是问:“此诗何意?”刘莫邪觉得梅殷似无二心,就索性点明了说:“茅大人对西风兴悲,是担心树叶将辞旧枝呀!”梅殷番然领悟,忙表白道:“食君之禄,忠君之国,理所当然。梅某率兵拒敌,决不会作辞枝的落叶,随风飘舞!”刘莫邪证实了自己的感觉,连夜返回南京,把消息传给了茅大方。 / G6 h- r4 [) _5 N, x" p9 o

) Q' p$ u. x/ `. G' I    此后,燕王大举南下,探知了梅殷坚决抗拒的决心,只好绕过了他的防地,由扬州渡江直取京师。谷王朱穗归降,薛岩打开金川门迎接燕军,南京很快就被攻陷,宫中燃起了大火,朱棣进宫时,惠帝已不知去向。
6 h/ @. P( R/ `9 m, T
1 W6 u- ?& H+ U. L    燕王朱棣自立为皇帝,称为明成祖,改元永乐,重制朝纲。 ( X! w) ?/ M$ f( ?# n: }8 O+ {
/ q# k9 J6 U4 U% V
    成祖朱棣命皇妹大长公主写信召梅殷还朝,以便劝他归顺到自己手下。梅殷见到妻子的书信后,深感大势已去,准备以死全节,所以也就无所畏惧地回到南京。
) r- L$ _- U- X! r! b3 N- @' E) d. Y0 [. ~' g4 I
    刘莫邪闻言驸马都尉回京,深恐他出什么差错,急忙赶到驸马府,密告梅殷道:“惠帝在城破之日从水道逃出了京城,目前正在川黔滇一带结合勤王势力,以求东山再起。梅大人且不可有轻生之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梅殷被刘莫邪的一席话鼓舞起来,他不再准备以死示忠,而是暂且安顿下来,悄悄发展拥戴惠帝的势力,等待有朝一日,里应外合,重振惠帝的天下。 ) h/ m/ I- n" C; M

- H, g0 L  L  G0 m7 w* C# X4 U: L    其实,惠帝允敉到底逃往何处,谁也说不清楚。有人传说他逃亡海外,明成祖先后七次派宦官郑和率兵乘船搜寻,找遍南洋各地,终不见惠帝的踪影。 & U1 I/ Q7 e5 D8 \

7 z3 N# I0 V6 P* M( @% Y    既使这样,梅殷等惠帝的忠贞之臣仍不放弃拥护故君复位的愿望。驸马都尉梅殷虽早已被解除了兵权,但碍于大长公主的面子,朱棣也不便对他施行镇压。梅殷便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南京秘密策划着复拥惠帝的行动。南京城中许多旧臣故老,表面上归附了明成祖,可暗地里仍然怀念故君,盼望着惠帝起兵复位,梅殷就把这些人发展成自己的同盟。而刘莫邪则在其中进行秘密联络,因为她有着“交际花”的特殊身份,能自由出入任何豪门官府,由她做联络工作是再合适不过了。为什么她一个不属政界的女子会积极参与这种政治活动呢?一方面是因为她与大长公主一家有密切的关系;更主要的还在于她的“忠君不二”思想,她不但只是一个“交际花”,而且还是一个颇有政治主张的女性。
' x1 {& c. \0 R3 S' i; f* [/ _/ E
1 X: W9 c" m# e# Y0 \, g: \* @    初取皇位的明成祖,对京城旧臣的活动自然十分关注,他手下的特务组织,东厂的宦官们时时都在暗查不安分的因素。虽然梅殷等人的拥护故君行动相当隐秘,却仍未逃脱东厂宦官的鹰眼,终于被他们探出些蛛丝马迹。他们报告明成祖:“驸马梅殷有不轨迹象,女秀才刘莫邪出入联络,且有江湖巫祝参与。”
6 T; F; \3 }+ ]$ Q4 G( A8 ?; Z+ ]# I; [, {5 b4 }: j% n3 A6 p5 G
    于是,明成祖开始先发制人了。屈于梅殷势力和影响甚大,明成祖不想公开惩治他,以引起诸多麻烦,就交待东厂设计秘密将其处决,不久之后,梅殷在过桥时,不幸被人挤下水去淹死了,实在是死得不明不白。 3 J7 L1 \7 e0 A
3 {# ?) L7 S* m! S+ |4 V
    梅殷一死,女秀才刘莫邪立刻被捕了。当时许多公侯的家眷和文人名士,出于仰慕女秀才的才华和能耐,纷纷出面为她向朝廷求情。人们普遍认为,她不过是个女流之辈,没有丈夫子女,也没有官职,怎么可能去参加那些皇位之争的政治活动,想必是冤枉了她。等到后来,许多证据陆续查清后,人们不再敢为她说情求保了,只是惊叹这女子为何有这般出人意料的举措。 . [! |2 t" k& q/ [; f) o
: d1 \# z% g  M# F4 t# _/ M. m
    刘莫邪此时已经年逾半白,历尽繁华之后,自己选择了一条充满艰险的政治道路,事到如今,似乎也在意料之中,所以对生死已能安然处之。在狱中她十分但然地嬉笑怒骂,把一些见风使舵的软骨头旧臣,一个个指名讥笑嘲弄,纵情表明自己坚贞的信念。
" Y- H5 r" Y8 q. c9 p( \( {5 d" p+ M- N: [! T7 V
    有一天,大理寺少卿薛岩前去查狱,前呼后拥,不可一世。他本是惠帝旧臣,因打开金川门降迎朱棣进京而有功,所以又成了明成祖朱棣的宠臣。刘莫邪见他那无耻的得意之状,朝他吐了一口口水,并哈哈大笑地朗吟道:
  F- ^5 o0 c3 g& J3 r9 o# R+ W1 @' c$ A# _
    三朝元老两朝臣,尺蠖龙蛇看屈伸;缩头胁肩公相贵,金川门外迎新君。 5 s9 m3 [5 N& F3 R+ w
8 z7 J+ i, E; v: n% w$ I% i
    这首诗正好揭了薛岩的伤疤,他不由恼羞成怒,临走时命狱卒在当天夜里将刘莫邪缢杀了。就这样女秀才结束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给人们留下无数惊叹和不解。
4 e) x7 T6 z6 X: F" i- L+ R

1 i( x( C' X7 o8 [) e[ 本帖最后由 冷月飞花 于 2007-6-3 14:19 编辑 ]
发表于 2007-5-31 02: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3 06: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 -|||||貌似`````好多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3 10: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韩世忠曾称杨妙真:“三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可谓女中豪杰,后人供祠祭之,有杨娘娘之称!# Q8 d# \+ y) J$ z( B
可惜其夫李全为贪图名利,不免被朝廷招安,未得善终。记得读红袄军史传,朝廷派人到马丌招安,使者见杨妙真戒装出迎,甚是不满,令其艳妆出迎,并递酒云云,李全手下大将王(?)仙大怒,当场将其杀死,李全从外地归来大怒,斩王(?)仙,后来便留下了斩将台遗迹。历史,无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2-22 21: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