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656|回复: 2

[转]中国历代奇女子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31 01: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弱女堤萦上书救父
) g# Z5 N. E$ A+ A7 r4 ^8 U
) e7 t; _  N- _& A作者:车水
. P" E/ _8 k0 e: W  u+ s. x
, I3 {1 m* [) f/ X7 p0 ?  s! D- |5 M: _: Q. Y" |. t! k
    汉高祖刘邦以恢宏豁达的大才,居马上而取天下;汉文帝刘恒临庙堂治天下,恭俭仁厚,以德化民,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开创了辉煌灿烂的“文景之治”。 8 S4 H9 @5 g! t. D7 ~: \
: N: J/ v1 J+ C- R" S* }2 p+ j( l
    特别是汉文帝的法治思想,新颖而进步。他念念不忘:“宰天下者应居心仁慈,务在宽厚,吏安其位,民乐其业,不移过于下,不归福于己,无罪之父母,妻子、兄弟、子女不应受到连坐。”更是由于缇索上书救父,使他大动悲悯情怀,而废除了断肢体、在肌肤上刻字的“肉刑”和连坐亲属的法律,使法治精神,跃升到一崭新的境界。
4 g' T8 O/ [0 Z( }" h: O* g' Y( b3 D  a- z7 W. a8 j
    缇萦的父亲是齐王府管理仓库的主管,复姓淳于,名意。人们有时也称他为“太仓令”、“太仓公”或“淳于公”。 2 L6 w7 G; v5 B6 f" K& D6 |

0 F: o8 x8 a5 [* f; }    淳于意自幼喜欢钻研医道方术,对于《黄帝内经》、扁鹊的《脉书》,都有深入的研究,担任太仓令后,由于职务清闲,又得当时名医公仆阳庆的真传,使他的医术突飞猛进,虽然非正式的悬壶济世,却救人无数,渐渐有些小名气。
( V1 e5 r1 S! O- A" ~7 ^
1 C$ z( e6 l2 T# E) Y    凡是有点本领的人,多半都有点梁骛不驯的怪脾气,淳于意也属于这一类人。他替人看病是属于业余性质,全凭兴趣之所至,不顾病人的要求,一般人自然无可奈何,但有头脸的人则怀恨在心,一心想报复。 : k" ^7 U# ^& l5 O
: r9 R8 T5 M: j& Y' K0 S
    有一次无意间淳于意得罪了齐王府的丞相,于是祸从天降,被安上贪污渎职的罪名,予以逮捕,立即解往长安接受审判。 8 U/ X( }" S9 g0 l% G! c
4 _. L4 q0 C9 C' h" c* |/ M
    汉文帝提倡节俭,贪污读职的罪名非同小可,不是被黥面(在脸上刺字)就是被砍断手脚,甚至死刑,淳于意自然是惊悸不已,而全家大小也吓得面无人色,哭成一团。
' i8 i4 H1 m' F- t5 N: N& H
" |, D$ l3 J6 P7 \8 ~( J6 c    所谓全家大小,尽皆女流之辈,淳于意没有儿子,一连生了五个女儿,长女、次女业己出嫁,只剩下三个女儿在家。淳于意万分伤感地对夫人说:“你为我生了五个女儿,紧要关头却没有男丁可以派上用场,奈何!” 4 |. O) v/ U; e

% U  w$ a) v3 U4 f  P- }+ d    幼女缇萦年方十五岁,挺身而出,愿意随父起解西入长安,一路上照顾老父的行程,更要上书皇帝,愿入官为奴,以赎父罪。
" b5 J9 I% z) K& P, q3 x0 j  u( F, z
    全家人抱着渺茫的希望,收拾简单衣物,父女俩在解差的催促下踏上了未可知的命运之途,这是汉文帝十三年秋天的事。
" _! N8 t0 S7 D. I! V0 s4 ^; v# K8 |' n% T; Z7 ?8 f/ M6 b
    淳于意虽然知道汉文帝是个非常贤明的天子,然而他住在深宫中,年仅15岁的、未见过世面的女儿能够见到皇帝吗?皇帝会相信她的话吗?几乎没有什么希望,淳于意带着绝望的心情走到长安,走进大牢。 / f( i2 c0 C# \$ ^* J
" e1 I4 C& m; s5 M' q
    还在路途中,淳于意就反复检讨自己的言行,发觉都是自己的古怪脾气惹出的祸端,因此利用投驿站的休息机会,着实为慕名求医的人,诊治了不少疑难杂症;而缇萦也反复思索,写好了上书皇帝的状纸。 ' m3 b. Y8 _0 i

# l0 @3 B0 s2 P$ k9 m    然而这个只有十五岁的乡间女孩到长安市后,在繁华的大都市面前立即觉得的手足无措,投诉无门,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东钻西碰,始终不得要领。终于有好心的官差告诉她,最近皇帝会外出打猎。
; E% m! m3 Z. i# ?# e& ?% ^
1 d1 r% F# S9 P7 z9 x' D) i) [* Y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很明显、困难重重。试想皇帝出猎,必定是车骑络绎,旌旗蔽空,随从如云,行动如风驰电掣,一个弱女子要想犯颜拦驾上书救父,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1 e. X: U7 I- }

5 w" O7 D# V/ C* G    另外,犯颜一定会惊扰圣驾,拦驾更是绊阻皇帝的车骑前进,两者都是大不敬的举动,惟一的后果就是杀头抄家,倘若犯颜当时被认为是刺客,立即格杀,什么上书救父,都成了泡影、然而缇萦抱定一死的决心,认真地准备上书行动,她选定灞桥作为她犯颜上书的地方。 ' N" x" T  G2 U4 {2 _8 f

! D' S6 g9 P* [0 D( u9 q, g: ~9 f    这是一个秋意萧瑟的清晨,形单影只,衣衫单薄,满面愁容的缇萦跪在路的中心,双手高举预先准备好的书状,静等皇帝车骑的到来,这场面很有些悲壮的成分。
- O3 A. q- a- L) \! Z
; l% B0 z3 C, R' a' \2 r7 k    远处尘土飞扬,渐行渐近,皇帝的车骑终于出现在眼前,左右武士象拎小鸡一样,把瘦小的缇萦押到皇帝跟前,汉文帝看到的是一个泪流满面的弱女子,内心深处立即涌起一股怜惜的心念,立即吩咐左右接过她的书状,并不许为难她。 + \, \0 s" \9 l# I2 |) d
: }" ]. K3 P2 J4 C* I2 W8 `6 V
    状纸上写道:“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愿没人为官家奴婢,愿赎父刑罪,使得自新。”
. C! H9 |+ H3 a' i& ^: E% v, f! b" C/ d) w/ S- y# y  z
    汉高祖总计有八个儿子,吕后砍砍杀杀,薄姬带着当时年仅八岁的儿子刘恒(汉文帝),北上酷寒荒凉的代郡就国,十多年在边地饱尝艰苦。忧患中成长的岁月,深知骨肉亲情的可贵,更亲身体验过民间疾苦的情状,如今贵为天子,仍然时时以临深履薄的心情,戒慎恐惧的态度,小心翼翼地使用君权治理国家。
( o# P% I2 _3 H% e+ p& \9 y. ~6 Z  `7 {* B* A  k/ p/ r3 @
    阅罢书状,再看着眼前这个凄苦无助的小女子,不就是当年自己仓惶离京时的化身吗?又想到如此娇弱的女子,为了营救父亲,竟然冒死上书,这种胆识与孝心着实令人感动,于是当面赦免了她父亲的刑罪,第二天就下了一道诏书: 6 {* n% H% R# [) x9 y% y
+ Y) ^% O* _% I
    “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肽,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 & K9 k7 h+ h* A  Z% X

7 ~/ @8 |$ |$ v) O: `4 L    淳于意既蒙赦免罪刑,真是喜出望外,父女双双望阙叩谢恩典以后,便欢天喜地相偕返回临淄,从此痛改矜持作风,专心济世救人,病人上门,随到随看,视病犹亲,殷勤周到,赢得口碑载道,而缇萦上书救父的孝行,更是传遍宇内,留下千古美名。$ s7 ~' \7 v* J
/ e. ]/ _& ^8 l+ v- V  E
一代女文豪班昭
7 c, Q% T3 d/ s. }, ~( s# c
: V& k+ e/ O% n4 p' G+ y作者:车水
6 S9 s" d" P% V2 r4 b
" w% M- `5 ~7 x" s6 e+ b
; J- R/ b  X7 ^1 l% v. Z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
7 e0 d$ x' L* Y) {' l. t( N/ c6 R7 i3 g. j* y" q6 r
    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
* m1 X0 r' Y. {( A' G. y& V7 v) h! L* Z+ [0 F' e/ _/ m
    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1 t4 S; r8 ?$ S6 Y1 p
& y* @* m% `! x8 K# q- X1 X    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现在帮她的哥哥班固修《前汉书》,这部书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正史中写的较好的一部,人们称赞它言赅事备,与《史记》齐名,全书分纪、传、表、志几类。还在班昭的父亲班彪的时候,就开始了这部书的写作工作,她的父亲死后,她的哥哥班固继续完成这一工作。班固,字孟坚,九岁能作文,稍大一点,博览众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不料就在他快要完成《前汉书》时,却因窦宪一案的牵连,死在狱中,班昭痛定思痛,接过亡兄的工作继续前进。 6 ^) n& t3 m/ f- T  ~  G& g
+ ]4 n  a4 E6 h" k4 a
    好在班昭还在班固活着的时候就参予了全书的纂写工作,后来又得到汉和帝的恩准,可以到东观藏书阁参考典籍,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
0 Z/ T* p$ J3 w& ^. r: s6 p7 b0 W# L$ f; W2 C! ?+ R, a6 C
    《前汉书》出版以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学者争相传诵,《前汉书》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这两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长班固死后独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谦逊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学问十分精深,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请求班昭的指导,还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呢!
8 s0 M3 d* E3 \5 z9 @" S  X
: E% H& D, ^" s8 y+ r    班昭还有一个兄弟是班超,我们现在常用的两个成语“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他的口语演化而成的,反映出他的智勇过人,他出使西域,以功封定远侯,拜西域都护,扬汉威直至中亚细亚三十年之久。 0 z1 e  f6 m9 y4 \3 R" S% u
7 {& I3 O* n3 l1 }2 m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班超派他的儿子班勇随安恩国入贡的使者回到洛阳,带回他给皇帝的奏章:“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人玉门关。谨遣子勇,随安西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其目见故土。”表达出一种浓郁的叶落归根的思想,然而奏章送上去之后,三年后朝廷仍不加理会。班昭想到死去的哥哥班固,对年已七十,客居异乡的哥哥班超,产生一股强烈的的依恋、怜悯心情,于是不顾一切地给皇帝上书:妄同产兄西域都护,定远侯超,幸得以微功得蒙重赏,爵列通候,任二千石,天恩殊绝,诚非小臣所当被蒙。超之始出,志捐躯命,冀立微功,以自陈效。会陈睦之变,道路隔绝,超以一身,转侧绝域,晓譬诸国,固其兵众,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赖蒙陛下神灵,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积三十年,骨询生离,不复相识;所与相随时人士众,皆已物故;超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虽欲竭其全力,以报答天恩,迫子岁暮,犬马齿索,为之奈何?
1 R5 K% j! j2 A! q9 i% Q1 K& J  @& ]) A2 V7 V2 D. _9 c
    蛮夷之性,悼逆侮老,丙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好究之原,生逆乱之心。而卿大夫感怀一切莫肯远虑,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身之用,诚可痛也!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踰望,三年于今,未蒙省禄。
1 Z7 b% s: L3 Z: j4 `( V6 T% d* k5 H6 v/ j1 p* @. t
    妾窃闻古者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缘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万国之欢心,不遗小国之臣,况超得备候伯之位,故敢触死为超求哀,乞超余年,一得生还;复见阙庭,使国家永无劳远之虑,西域无仓猝之忧,超得长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急。
; e9 j3 M' V4 m* S0 w- q' P4 ^( U% \, `" }2 x  }
    班昭代兄上书,说得合情合理,丝丝人扣,汉和帝览奏,也为之戚然动容。特别是文中的最后两句,引用周文王徐灵台,掘地得死人之骨,而更葬之。魏文侯之师田子方,见君弃其老马,以为少尽其力,老而弃之,非仁也,于是收而养之。两则故事明讽暗示,汉和帝认为不再有所决定,实在愧对老臣,于是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护,接替班超。
) u3 r7 y' [. S! g
- j7 j1 A+ W7 T# X' H    班昭以她的文采和才情使她的哥哥班超得以回朝。 6 B* \% t# H4 ~% G7 G

. i* h. L! v3 Q0 K" X. y/ ~    任尚抵达任所,班超一一予以交代完毕,任尚对班超说:“任重虑浅,宜有以海之。”
$ }& O0 w1 I5 d( b$ S6 j1 S  z/ v" Q" U
    希望班超对他治理西域一些忠告,班超语重心长地说:“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严苛,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但班超走后,任尚私下对亲信说:“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任尚不能借重班超的经验,竟以严急苛虐而失边和,这是后话。
* ^7 R6 Z1 G1 E& W
) y/ E$ k+ I2 l  B. b; @    汉和帝永元十四年八月,班超回到洛阳,拜为射声校尉,他离开西域疏勒时本已有病,来不及和妹妹好好地聊聊,加以旅途劳顿,回家一个月就病逝了,班昭无言以对。 ' ^. f5 Z) d8 p6 I9 V

0 G5 g$ `* L' y* E* e    班昭以她的文采,完成了哥哥班固的《前汉书》打动汉和帝的心,使哥哥班超回归洛阳。班昭的文采还表现在她写的《女戒》七篇上。 # I3 g* M+ n8 J0 n  E' h" x

# W& j- q7 L* e* Y    《七戒》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本是用来教导班家女儿的私家教课书,不料京城世家却争相传抄,不久之后便风行全国各地。 " s7 B6 O- ?6 o$ P& C- r

4 r7 Q: A; F* m7 L1 ~! |    在“卑弱”篇中,班昭引用《诗经。小雅》中的说法:“生男曰弄漳,生女曰弄瓦。”
; w+ m4 V, Y% p
: W+ W0 V# O% s7 W$ M: ^1 q% a3 b    以为女性生来就不能与男性相提并论,必须“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和事,不辞剧易。”才能克尽本份。 ) @& o' f5 a8 @9 r- n$ t7 v

" ~- U7 o0 i* s, f6 [8 }5 \( w# U    在“夫妇”篇中,认为丈夫比天还大,还须敬谨服侍,“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妇不事夫则义理坠废,若要维持义理之不坠,必须使女性明析义理。” / A7 G) s0 [/ @* _3 o

" T4 H1 c; H' k    在“敬慎”篇中,主张“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无论是非曲直,女子应当无条件地顺从丈夫。”一刚一柔,才能并济,也才能永保夫妇之义。 0 O( D, F) @7 P; x4 o2 g

: @- q; e( C7 [  Q    在“妇行”篇中,订定了妇女四种行为标准:“贞静清闲,行己有耻:是为妇德;不瞎说霸道,择辞而言,适时而止,是为妇言;穿戴齐整,身不垢辱,是为妇容;专心纺织,不苟言笑,烹调美食,款待嘉宾,是为妇工。”妇女备此德、言、容、工四行,方不致失礼。
+ t# }" L: |4 k
( w/ i9 V- |5 r& m# z$ u! p    在“专心”篇中,强调“贞女不嫁二夫”,丈夫可以再娶,妻子却绝对不可以再嫁,在她的心目中下堂求去,简直是不可恩议的悖理行为,事夫要“专心正色,耳无淫声,目不斜视。” $ o( H2 N. `9 b: p% Y

5 \, P8 A& {, C2 U" j6 ]    在“曲从”篇中,教导妇女要善事男方的父母,逆来顺受,一切以谦顺为主,凡事应多加忍耐,以至于曲意顺从的地步。
1 g) h' v5 Y$ S( x* e4 a) t/ y
- R8 u6 j; ~% A9 c- m    在“叔妹”篇中,说明与丈夫兄弟姐妹相处之道,端在事事识人体、明大义,即是受气蒙冤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万万不可一意孤行,而失去彼此之间的和睦气氛。 7 }; w; _0 e  q0 |

# n- s( `2 t7 P. }( @! j/ T    班昭主要生活在汉和帝时代,汉和帝在班超死后不久就驾崩了,皇子刘隆生下来才一百天,就嗣位为孝殇帝,邓太后临朝听政,不到半年,殇帝又死,于是以清河王刘祜嗣位为孝安帝,孝安帝才十三岁,邓太后仍然临朝听政。
2 a5 y& v  p; P, N6 U6 F% ^% t  U
# w: D( }! B) g8 J. p    东汉皇帝短命,只有开国的光武帝刘秀活过“花甲”,六十二岁时死,其次就是明帝,四十八岁,再次是章帝三十一岁,其他多在二十岁以下,包括一大批娃娃皇帝,造成外戚专权局面。
. J) K. _. \" v! P! w
; V( h; ]) Z8 F    邓太后以女主执政,班昭以师傅之尊得以参予机要,竭尽心智地尽忠。邓坞以大将军辅理军国,是太后的兄长,颇受倚重,后来母亲过世,上书乞归守制,太后犹豫不决,问策于班昭,班昭认为:“大将军功成身退,此正其时;不然边祸再起,若稍有差迟,累世英名,岂不尽付流水?”邓太后认为言之有理,批准了邓坞的请求。 % I4 ]+ p2 D- D5 ?' b
& A2 f. h7 K# l
    班昭年逾古稀而逝,皇太后为她素服举哀。 # ^& c" E$ z- \. Q- x7 ]
. n9 n. l1 H: n; x2 [. W4 N1 c
    班昭是一位博学多才,品德俱优的中国古代女性,她是位史学家,也是位文学家,还是位政治家。她在曹家有一个儿子,几个女儿,儿子曹成被封为关内侯。- F" v8 X7 M. n1 u6 y) l7 w
蔡文姬与《胡笳十八拍》- a8 T2 v: |1 |# o; i0 x0 }

8 ]# M: }8 |: t$ e作者:车水
; q' i0 i; C, m1 U  }3 K1 W
' |% w* K  t2 M' d& Z9 {0 `
+ p1 u& ^8 s. S' ^" C    《胡笳十八拍》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它的作者就是蔡文姬。欣赏此诗,不要作为一般的书面文学来阅读,而应想到是蔡文姬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弹自唱,琴声正随着她的心意在流淌。随着琴声、歌声,我们似见她正行走在一条由屈辱与痛苦铺成的长路上……
* Z% M) s" ~9 _! `! M- [
$ O/ b( j# D5 b! Z/ t    她在时代大动乱的背景前开始露面,第一拍即点“乱离”的背景:胡虏强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汉未天下大乱,宦官、外戚、军阀相继把持朝政,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外族入侵,陆续不断。汉未诗歌中所写的“铠甲生机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等等,都是当时动乱现象的真实写照。蔡文姬即是在兵荒马乱之中被胡骑掠掳西去的。 2 `6 ^8 o7 ]! m+ a

) Y9 w3 n% ?5 U    被掳,是她痛苦生涯的开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因而诗中专用第二拍写她被掳途中的情况,又在第十拍中用“一生辛苦兮缘别离,”指明一生的不辛源于被掳。她被强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间,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胡地的大自然是严酷的:“胡风浩浩”、“冰霜凛凛”、“原野萧条”、“流水呜咽”,异方殊俗的生活是与她格格不入的。毛皮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心惊肉跳:“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以肉奶为食,腥膻难闻,无法下咽,“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居无定处,逐水草而迁徙,住在临时用草筏、干牛羊粪垒成的窝棚里;兴奋激动时,击鼓狂欢,又唱又跳,喧声聒耳,通宵达旦。总之,她既无法适应胡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不能忍受与汉族迥异的胡人的生活习惯,因而她唱出了“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的痛苦的心声,而令她最为不堪的,还是在精神方面。
, n) d3 Y& P* n6 f9 O5 _0 |  k# E1 u$ {( w3 q0 n4 o+ D
    在精神上,她经受着双重的屈辱:作为汉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虏;作为女人,被迫嫁给了胡人。第一拍所谓“志意乖兮节义亏”,其内涵正是指这双重屈辱而言的。在身心两方面都受到煎熬的情况下,思念故国,思返故乡,就成了支持她坚强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从第二拍到第十一拍的主要内容便是写她的思乡之情。第四拍的“无日无夜兮不念我故土”,第十拍的“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第十一拍的“生仍冀得兮归桑拌”,都是直接诉说乡情的动人字句。而诉说乡情表现得最为感人的,要数第五拍。在这一拍中,蔡文姬以她执着的深情开凿出一个淡远深邃的情境:秋日,她翘首蓝夭,期待南飞的大雁捎去她边地的心声;春天,她仰望云空,企盼北归的大雁带来的故土的音讯。但大雁高高地飞走厂,杳邈难寻,她不由得心痛肠断,黯然销魂……。 ( g" |1 j0 ?7 T. Z

- a0 ^% Z$ b0 m& B    在第十一拍中,她揭出示自己忍辱偷生的内心隐秘:“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得埋骨兮长已矣。”终于,她熬过了漫长的十二年,还乡的宿愿得偿,“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但这喜悦是转瞬即逝的,在喜上心头的同时,飘来了一片新的愁云,她想到自己生还之日,也是与两个亲生儿子诀别之时。第十二拍中说的:“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正是这种矛盾心理的坦率剖白。从第十三拍起,蔡文姬就转入不忍与儿子分别的描写,出语便咽,沉哀入骨。第十三拍写别子,第十四拍写思儿成梦,“抚抱胡几兮位下沾衣。……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销影绝兮恩爱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极尽缠绵,感人肺腑。宋代范时文在《对床夜话》中这样说:“此将归别子也,时身历其苦,词宣乎心。怨而怒,哀前思,千载如新;使经圣笔,亦必不忍删之也。”蔡文姬的这种别离之情,别离之痛,一直陪伴着她,离开胡地,重入长安。屈辱的生活结束了,而新的不幸:思念亲子的痛苦,才刚刚开始。“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全诗即在此感情如狂潮般涌动处曲终罢弹,完成了蔡文姬这一怨苦向天的悲剧性的人生旅程。
0 U) _' ]4 W: T& c* J, \% z5 g1 ]# E$ g- A
    《胡笳十八拍》既体现了蔡文姬的命薄,也反映出她的才高。《胡笳十八拍》在主人公,即蔡文姬自己的艺术形象创造上,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既使在叙事上也是如此,写被掳西去,在胡地生育二子,别儿归国,重入长安,无不是以深情唱叹出之。 ! L4 E, l, Q2 q5 X! ?- m+ ?6 B
" H$ U. p: i- |
    如写被掳西去:“云山万重兮归路遇,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狂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处处表露了蔡文姬爱憎鲜明的感情——“云山”句连着故土之思,“疾风”句关乎道路之苦。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更主要地体现在感情抒发的突发性上。蔡文姬的感情,往往是突然而来,忽然而去,跳荡变化,匪夷所思。正所谓“思无定位”,甫临沧海,复造瑶池。并且诗中把矛头直指天、神:“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海北天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把天、神送到被告席,更反映出蔡文姬的“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的心情。
( X9 j! H* P2 {2 i1 G
; x, [* @; I% l    《胡笳十八拍》的艺术价值很高,明朝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 U8 K5 L/ n* v& N% k( H! i

* L. y. c+ D- n7 a    《胡笳十八拍》的艺术价值高,与蔡文姬的才高有关,蔡文姬的才高是由她的家世和社会背景造成的。 2 u2 q# g$ b  l* i/ [$ C* J
3 R& P& j0 n% ]' z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
. h! W- _) \0 N! W* L( O' X: H3 l4 Z0 x4 J
    蔡邕就是蔡伯喈,有一出《琵琶记》的唱词,说的是蔡怕偕中状元后,不认发妻赵五娘,别娶丞相之女,可说是厚诬古人。东汉时根本没有状元,也没有别娶丞相之女这回事。对此南宋陆游曾感叹系之他说:“身后是非谁管得,隔村听唱蔡中郎。”
4 x8 z8 V5 b. L" Q1 c& ]4 P2 p3 p9 |3 c5 U# y& M3 P
    蔡邕不可能中状元,但他的才学在当时得到举世公认却是事实。汉灵帝时、他校书东观,以经籍多有谬误,于是为之订正并书写镌刻在石碑上,立在大学门外,当时的后生学子都就此石经校正经书,每日观览摩写的不绝于途。这些石碑在动乱中,在洛阳大火中受到损坏,经过一千八百多年,洛阳郊区的农民在犁田时掘得几块上有字迹的石块,经人鉴定就是当年蔡邕的手书,称为“熹平石经”,现在珍藏在历史博物馆中。
3 r# D" _, [' z9 G' L# Q
& I( T8 b# j. p) L    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梁武帝称他:“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当代史学家范文澜讲:“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最高境界。”他的字整饬而不刻板,静穆而有生气。除《嘉平石经》外,据传《曹娥碑》也是他写的,章法自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无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朴天真之趣。
6 P5 \: w7 U' _+ `" b: j: U0 W# @& s
    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在洛阳严然是文坛的领袖,像杨赐、玉灿、马月碑以及后来文武兼资,终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经常出入蔡府,向蔡邕请教。 1 z* j5 {. f2 J8 i+ f4 o. I5 Y- g. b

8 \  V0 Y3 V: C+ j7 d4 p    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9 B5 i# A! {) S  J7 d, O
" B8 s9 N. P7 i# e/ ]: Q3 m  |
    东汉政府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中军大起义,使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扩大。 8 h6 `$ w1 O5 A
1 S- {" B. b/ _0 _
    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封他为高阳侯。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被吕布所杀。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蔡邕请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士大夫也多矜惜而救他,马日碑更说:“伯喈旷世逸才,诛之乃失人望乎?” " x+ a) U+ \& M
9 K2 O+ M& L" M& M- |% F
    但终免不了一死,徒然的给人留下许多议论的话题,说他“文同三闾,孝齐参骞。”在文学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参和阂子骛,当然讲坏话的也不少。
% s. N! `5 z" @2 a; @" E( C( u/ [, a( P* x8 H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 8 p1 e& n5 A9 a6 x3 @; ]& o
) O5 i9 n* g) o0 Y- ^
    这心境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当初细君与解忧嫁给乌孙国王,王昭君嫁给呼韩邪,总算是风风光光的占尽了身份,但由于是远适异域,产生出无限的凄凉,何况蔡文姬还是被掳掠呢!饱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一步一步走向渺茫不可知的未来,这年她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 % ?4 k8 |% D# j  c) v
; C$ _' f6 @! ~6 J; E
    在这十二年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 & a% q( \0 b6 U. P. z/ j! j" G; N! D

" q# Y% t3 Q1 N+ E    当然她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
8 J; x, q0 u0 x  P, e' C
3 t# }, ]3 ]& b* v    在这十二年中,曹操也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曹操当上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一旦在能喘一口气的时侯,就能想到过去的种种,尤其是在志得意满的时侯,在这回忆中,想到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想至、老师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当他得知这个当年的女孩被捞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要把她赎回来。   j  H( H3 k; k9 X0 D$ K& y" w9 `
& P: D: ?5 V  ^8 F. z6 r+ T
    蔡文姬多年被掳掠是痛苦的,现在一旦要结束十二年的羶肉酪浆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力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 }: q7 Y& z" n) [- L# }0 O& F. o# \1 }4 |. k" v  i8 ~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胡笳十八啪》非常盛行,据传中原的这种风尚还是从她最后一个丈夫董祀开始的。
5 Q# o* _' F+ E- O  i3 M0 s2 Z0 w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 t6 b  V0 `2 T

/ `! b- O( o  n/ g1 f, @; P# o4 y    唐朝人李颀发出这样的感慨。 2 ^" \$ l1 a/ z1 z

0 r* b8 w5 C9 p9 _7 g% M! p$ a% V  O    蔡文姬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的,在她却不能两全。 & H% Q6 q! j( w& F0 B2 x$ G) S
# ^+ W- N, S& `( c. V7 w" r% H
    蔡文姬在周近的卫护下回到故乡陈留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这年是公元208年,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 k( }' H. G  l- b, U  D+ v8 `, Z' ]
    坎坷的命运似乎紧跟着这个可怜的孤女,毫不放松。就在她婚后的第二年,她的依靠,她的丈夫又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 S4 t* r0 \1 a1 P# L

' f7 b  L/ U- V) [) P  l, H) n7 X    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驿使坐满一堂,曹操听说蔡文姬求见,对在座的说:“蔡伯偕之女在外,诸君谅皆风闻她的才名,今为诸君见之!” 1 {6 l$ q( o1 p# v# Z% u/ n  T
: m* W' i5 s6 E. O% B6 [
    蔡文姬走上堂来,跪下来,语意哀酸的讲清来由,在座宾客都交相诧叹不已,曹操说道:“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为之奈何?”蔡文姬恳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并宽有其罪。
  X) B% H8 `( G# K+ c: `0 u9 b; C# J8 S: K
    蔡文姬自朔漠归来以后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就蔡文姬而言,饱经离乱忧伤,已经是残花败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胡地的两个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一些无可奈何的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免为其难地接纳了她,董祀犯罪当死,何尝不是在不如意的婚姻中,所产生的叛逆行为所得到的结果呢? 2 A2 @/ j( s- ?& |7 {8 Y; X
4 u+ ^5 k! T0 e: s
    蔡文姬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而卯足了劲,要为丈夫开脱,终于以父亲的关系,激起曹操的怜悯之心,而救了董祀一命。
4 ?  H# |- }) A, r3 G7 u+ Y' N! _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开始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 ! y1 g$ Q/ ?# i! C8 ]; @" n
9 x+ @9 C- V* k5 a- d! r5 C5 I' ]. U! F. r
    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
5 [+ M2 }) I5 @. }, ^* F2 J' U$ b$ B$ Y- k  C8 |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的文学也是振古烁今的,这样的人就特别的爱书,尤其是难得一见的书,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当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立即说:“既然如此,可命十名书吏到尊府抄录如何?”蔡文姬惶恐答道:“妾闻男女有别,礼不授亲,乞给草笔,真草唯命。”这样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满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见蔡文姬的才情。
' D5 U0 Z! E0 P2 L
- f/ g' o' z, @* g$ D* e# X& z    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
$ _1 J2 l4 f( R! ~
  y/ k! Q( s; _/ M( d    蔡文姬一生三嫁,在被掠到南匈奴之前,曾远嫁河东卫家,卫家是河东世族,她的丈夫卫仲道更是大学出色的士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离开卫家回到老家。她最后嫁给董祀,也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9 o6 d# G! K0 C& o' A) `, B
/ @6 J5 J# T& F. w6 q: m( K    关于她的婚姻,丁廙在《蔡伯喈女赋》是这样说的:
# H1 U1 a9 R, f4 U  ]+ }
' I$ w# V* V6 I( j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 + {2 G+ N' x* z* Q  b0 o

; B& N& g2 m1 q# Q/ A8 N6 y" W  z  e: Z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 ) K8 B8 C! \$ B4 q8 F4 w

5 x" z0 p' z# D+ M$ D) P    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 4 f5 E; a% H; M4 O. k3 w

9 `; A6 L! J  ~2 I7 l    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 T. q7 T* J* j/ v4 o7 s9 y' b  F1 I
    盛称蔡文姬的资质与修为,想不到一个博学多才的好女子,命运是如此凄惨,婚姻生活如此不幸。蔡文姬一生坎坷,大致已如上述。有人认为:蔡文姬受辱虏庭,诞育胡子,文辞有余,节烈不足,又另当别论。
& A+ X% b1 P4 G( L0 o0 K; r2 {6 v
, [+ _+ |" I" e# \2 m& \- H' e    宋代画苑中有《文姬归汉图》而戏剧也有《文姬归汉》的剧目,这是后话。+ Q, N9 V+ u6 b! n1 D6 C
诸葛亮的丑老婆
& {& j2 l- k6 U* E) j9 S7 c" t# b6 k, B" Z# p
作者:车水
2 l/ l8 C2 k" W8 x( @+ W
: Q, w* `# I% c: a  c* n  ^9 k& n8 m1 Q  i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 e) {3 Z; Y6 m
# T. c1 h9 L5 x4 b9 ]1 A* I8 S: r    然而不管大江如何东去,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但历史上的一些人却总能与日月争辉,辉映千古。 # r% k( `5 @% z) @9 U+ l
3 d1 x7 o& k4 N, ?& H6 p( `
    三国时代,社会动荡,仁君、奸臣、勇将、谋士纷纷登台亮相。也有醉月飞花的美貌佳人。其中总不能忘了“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诸葛亮。对诸葛亮而言,如果他泉下有知,英灵永存的话,他应该永远也忘不了与他荣辱相关,休戚与共的妻子,那位历史上有名的丑媳妇黄硕。 : t9 n$ D# ~% N$ W& ?/ S- p4 F

* l  i. n6 C" B1 r  O    诸葛亮生在汉灵帝光和四年春三月五日,地点是琅玡郡,由于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在天下大乱的时侯,他的兄弟姊妹随叔父一起来到荆州。当时在关中丧乱,中原鼎沸之际,荆州还算一片干净的乐土,因此各地的达官缙绅、商贾士子相率前来避难,形成了空前的畸形繁荣。
" l2 R8 ?3 _5 ], i2 h. X# A2 Q
! p' b: l9 X" h: F& v9 G3 H    诸葛亮一家在荆州城外二十里的隆中,经营出一个象模象样约小小农场。
& T8 V/ U7 B# ]% ]5 {
1 r6 G3 b$ R  b7 U" R    时间在一天一天地过去,诸葛亮的叔父亡故了,大哥诸葛瑾远赴东吴做官,姊姊诸葛惠远嫁到南彰,家中只剩下诸葛亮和他的弟弟诸葛均,诸葛亮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生活,转眼之间就二十五岁了。
) N, ~. T: ~: B( D, q7 a( ?* f# A- D( n. N; Q) C
    在今天看来,一个男人二十五岁尚未婚配,实在是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在古代,尤其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一般十五、六岁,甚至十三、四岁就结婚,小丈夫,小媳妇成双成对,象诸葛亮这样二十五岁还未成家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7 D( H6 D$ V$ Q9 ]. R/ ^( v" c! g2 n
1 B' a; h6 |6 W6 B/ y5 b6 j9 I    以诸葛亮的条件,必然是名门世家选择乘龙快婿的理想对象。谁也没有料到二十五岁的诸葛亮却找了个丑女结婚。 # g1 S$ y0 ]3 Z0 E9 l9 V9 w: u! ?
2 O, N4 u' l" B
    黄硕身体壮硕,人如其名,黄头发,黑皮肤,皮肤上起一些鸡皮疙瘩,是河南名士黄承彦的女儿。后来就是这个黄承彦,救了东吴大将陆逊及几十万大军的命。蜀国与东吴猇亭大战,陆逊大败刘备,蜀国将卒损失殆尽,刘备也是经此一战死在白帝城。当时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听到消息匆匆赶来,为挽救危局,设下八阵图,就用一些石头困住陆逊的几十万大军。 / z0 v' }' M0 c$ f. ]3 I/ Z8 A
/ t( A2 {& n$ _0 H" V3 u' \! i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引《襄阳记》说诸葛亮与黄硕的成亲也是破除世俗观念的,没有媒妁之言,是黄承彦自己找上门来问诸葛亮:“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发,而才堪相配。”诸葛亮立即许之,黄承彦即载送其女至隆中,以至时人以为笑乐。
: X) J& @1 d* Q% U# K3 Q, `( t! B- [! p5 y5 R& e
    这看起来有些不太可能。按常理揣测应是诸葛亮对于黄承彦的道德文章,早已有所了解,而对于黄硕的基本情况似乎也略有所闻,即使如此,诸葛亮也不至于了了草草地便答允了婚事,黄承彦也犯不着把亲生的女儿迫不及待地送往隆中。
/ J, D* ]8 P1 U4 o
/ u7 S! Q6 a% @0 W) {( k    既然东挑西捡,诸葛亮自然有他既定的标准,黄承彦看透了他的心思,认为诸葛亮对于大家闺秀与美貌佳人都不屑一顾,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就是他志在邦国,淡泊寡欲,他需要的是一位才德俱备的贤内助,而不是出身名门望族的美貌女子。 " M6 O6 g. r$ o9 O) L
8 V  O; T" f' N4 e. N
    因此黄承彦才敢不揣冒昧,当面替自己的女儿说亲。诸葛亮看似随便的一答,实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事情不应是黄承彦把女送过来而是诸葛亮亲自前往沔阳黄府。 + L6 K% r& j9 v( {/ E
, v' }3 F0 v, q: p' B  l) F
    对诸葛亮的到来,黄承彦是作了充分准备的。老早就吩咐家人:“只要诸葛相公一到,不用通报,请其径行登堂入室。” 7 ~3 L' d6 y0 `; g' h- l

9 v# m1 z% k$ y' Y1 A7 M    这是一项特殊的礼遇,诸葛亮兴冲冲地昂首而入,不料堂屋两廊间突然窜出两条猛犬,直往客人身上扑来,里厢闻声而出的丫环连忙朝两只猛犬的头上拍了一下,霎时两头猛犬就停止了扑跃之势,再把它们的耳朵拧一下,两只凶猛的猎犬竟然乖乖地退到廊下蹲了下来,仔细一看,原来两只猛犬都是木头制的机械狗,诸葛亮不禁哑然失笑。 6 p& J) m) u& z5 o; M3 @! J

, T9 c" t1 i1 U- O  H    黄承彦盛情款待诸葛亮,诸葛亮盛赞两只木犬制作精巧,黄承彦哈哈大笑,说:“木犬是小女没事时闹着玩的,不想累你受惊了,真是抱歉得很啊!”诸葛亮游目回顾,见壁上一幅《曹大家宫苑授读图》,黄承彦立即解释:“这画是小女信笔涂鸦,不值行家一笑的。”跟着指着窗外如锦繁花说:“这些花花草草都是小女一手栽培、灌溉、剪枝、护理。”   ~" |# O- Y1 a: _9 P: c' C( h

# ~7 e* v; k9 K* h6 B: {+ G    由木犬、图画、花草,诸葛亮已经把黄家闺女的模样与才干,在内心深处凭着想像已经绘出了一幅轮廓鲜明的画,他知道这就是他追求的目标。 1 s6 e' G$ {4 q; S1 m
, J) X! v, B# t' {
    诸葛亮把黄硕娶回家门,他的邻居们以貌取人,不明就理地讥讽:“莫学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他们哪里知道诸葛亮正是得其所哉,庆幸自己娶到了一位贤德的媳妇呢。
* q) N; V; m2 N" v: I7 p$ H8 N5 R; G* j( W
    黄硕到诸葛亮家后,亲操杵臼,兼顾农桑,里里外外的粗活儿与琐事,都按部就班地处理得妥妥贴贴,诸葛亮自然是身受其惠。
9 j# I6 D2 U/ }/ ?7 t. c  M$ ^6 `6 s9 M" d# f' n
    不止是诸葛亮本人受到了这个丑媳妇无微不至的照顾与侍侯,就连他的朋友博陵崔州平,汝南孟公威,颖川石广元及徐元直等人,也时常在隆中诸葛亮的农场盘桓,受到这位丑嫂嫂亲切的照顾,人人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久而久之,远远近近对诸葛亮的丑媳妇,态度逐渐改变,从卑视到漠视,由漠视而重视。
- h4 _# k5 e( V
  B" F1 I) r4 ^, ]    据说诸葛亮的丑媳妇,不但是一个粗细活都能料理得干净利落的小妇人,每当春花盛开或秋月皎洁的当儿,也能出言不俗地与丈夫娓娓清谈,特别是在夜阑人静的朦胧灯光下,还能展现许多羞涩柔媚的表情,在光影的错觉下,诸葛亮居然感觉到这个小妇人,实在有着难以为外人道的美态,而且在灯熄之后,更有一种令他销魂蚀骨的风情。尽管外人只认为诸葛亮的丑媳妇貌丑德美,又哪里知道她还是一个具有另一种“内在美”的女人呢?这种“美”无以名之,姑且叫它为“内媚”吧!
  S* H6 C9 O$ y. M; O) i
2 ~, ~/ P6 d5 b- N' @. ~$ O    诸葛亮六出祁山,威震中原,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又发明“连弩”这种新式武器,出敌致胜,魏国大将张部就死在这种武器之下,实际上这些都是他媳妇教的。据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汝南入相传,诸葛亮居隆中时,友人毕至,有喜食米者,有喜食面者。顷之,饭、面俱备,客怪其速,潜往厨间窥之,见数木人椿米,一木驴运磨如飞,孔明遂拜其妻,求传是术,后变其制为木牛流马。” - B2 G8 M3 @. o. n0 a) ?' q2 {

& i& C4 j1 {3 N- @: F) H6 B    此外,诸葛亮五月渡沪,深入南中,七擒孟获,为避瘴气而发明的“诸葛行军散”,“卧龙丹”也是丑媳妇教给他的。 8 Z  N& [6 E- r8 A3 q+ P

2 z; \' _  t5 s* B    在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对联:
0 z4 a- W4 x9 |3 y. i6 v
% W! o& L; c* m( G: d    能攻心,则反贼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1 _  A- P+ k. ~7 X( i
. U/ u; C3 b7 m& E6 Z
    这副对联就是抓住诸葛亮七擒孟获和六出祁山对他的一生进行评价,可见这两件事对他的影响是如何大。 $ f% G+ i( P4 v/ }2 f% a

2 C6 v5 I9 J# ?! s' p( e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跟着刘备出生入死,他的丑媳妇常带着幼儿诸葛瞻,守在隆中的家中静侯佳音。等到蜀汉在益州天府之国展开生聚教训之时,位居丞相夫人的黄硕还在隆中带领家人,在宅前宅后植桑八百株,以倡导蚕丝的生产。对此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得是那样一往情深。 6 |! {6 _6 [0 m3 s. h- [6 Z0 {; D( d9 u
, Y1 ^2 ]# _! ?- c9 \- D
    诸葛亮身为丞相,贵为武侯,忧劳国事,日理万机。教育子女的责任自然全部落在他这个丑媳妇的身上。诸葛瞻后来奉命镇守绵竹,邓艾兵临城下,不受威胁利诱而壮烈成仁,他的儿子诸葛尚也同时殉国。晋代一统天下后,曾诏诸葛亮的第三个儿子诸葛怀到洛阳封赠显爵,诸葛怀上表说:“臣家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衣食自有余饶;才同棂栎,无补于国,请得归牖下,实隆赐也。”晋武帝司马炎只得顺其志向,可见诸葛亮的遗训和诸葛夫人的遗泽,仍然在他们后代的身上,展现出圣洁的光辉。
' G6 c* C7 @, x3 J2 p
( x- D6 ]* v: G& E" J- Q! D: R( e    诸葛亮一生行事谨慎,稳扎稳打,从无失算,而他毅然决然地娶了个丑媳妇,不但使他一生无后顾之忧,更使他在事业发展上获得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柱,更重要的是他一生一世都沉缅在温柔的照顾中,夫妻情感的亲密,非局外人可知。但有一点可以说明:有谁听说过诸葛亮曾经有过婚姻之外的艳闻吗?
' h' E; v4 O# M* e1 l9 `6 ]) s

5 G2 C7 n4 `; g/ `2 b! v[ 本帖最后由 冷月飞花 于 2007-6-3 14:53 编辑 ]
发表于 2007-5-31 02: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吓,还有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3 06: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个顶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2 12: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