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673|回复: 18

隐士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5 19: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酔鉎夣死 于 2010-2-12 13:35 编辑 + Q. w% r& k5 \9 c1 H
0 I$ a9 a$ b7 |+ W
看到岛上有很多人欲求见高人  : z6 s, ^8 E. ?/ s
    我发表下我的见解  % e! D: N3 z4 w1 v
      是我村里的张伯告诉我的  不对的大家别喷我  喷他
* n/ G  q% Z7 `" G# O8 E0 I   高人也就是 具备 知未来 安家宅 保平安 驱魔邪 的人士" a! v7 i1 ^, l2 t: @
        依老人的见解
  |. C3 K. p7 a* T             想要有以上的本事不容易  要么很穷  家徒四壁
6 H* {1 J$ C: R; R! Z7 d! I      要么 香火凋零      次乃上天对这类人的定义是 7 g2 t0 J/ |8 G$ \( j
         说的不好 大家别喷. ]& K% m- N( u
   说说我的个人见解    我生于穷乡僻壤   在我们村里偶尔也会发生灵异时间
) Z; ^. F' K' z1 Q     说句不谦虚的话   论坛上的一些灵异事件   在我们乡村这么  乃是小事0 X2 r' [, q( l. l1 Z: Y$ M& K9 e6 f
其实   大家 撞的不是鬼。。。是寂寞。。     !别喷,, 2 t* N& X1 Y6 g
        我不知道为什么  偏僻的乡村  灵异事件很容易就下了定义了
: v4 s* v/ a* {撞鬼就是撞鬼   而在大城市  总是硬要拿科学解释  不是精神分裂就是幻觉。 真的很可笑5 v/ O9 Y" i& j( C9 _- N. A
    我对鬼的见解 是  万事都讲究因果循环  其实世界上没那么多鬼4 Q. d" l% c: ?, Q& l
      要知道人死了之后 要在十殿受审  怎么可能跑出来    一般都是有未了之事# O- }2 Q' P  m/ k4 S* l
  来凡间转转    看看帅哥   美女而已。。。  而在看的时候就容易出事。  
( U+ J$ F$ C/ T1 b. d" Y; a' O    所以 被鬼缠上的兄弟姐妹们 先要扣问自己 是不是长的太帅了 太拉风了4 B1 ?, M1 J, }
    或者是 做了有违良心的事    现在的大城市 我就个人看法 。凋零  就这两个字
) O) v6 q- n; s+ ^3 | 一些小事 压压惊就可以了偏偏要长篇大论 一番  。 上次在岛上碰要一个长春的朋友 孩子总是半夜哭泣  而且 伴有颤抖  到医院检查没事   当时我给他的建议是 晚上给孩子 的头放在他的心口  7 @% p- K6 o* f: ?
   如此三个月   孩子大了 魂灵已固  已经没事了    要知道  母爱 是可以战胜一切外邪的
' s6 e- [3 |9 R- r" {( p+ A% |        诺大一个长春   既没一个人懂得这个道理么
发表于 2010-2-5 19: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喷你,春哥在这顶你哈!你下回要发帖就要写全呀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5 20: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按那位张伯的想法,这也算一种有得有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5 21: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一定  定义不要下太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6 01: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司徒发正也是不赖的人吧  你看看人家多红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6 04: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你那么怕喷,就不喷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蛹蛹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2-7 12: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不赖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7 14: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许多是真的不问世事,但其实所谓世外高人是不一定一定生活在深山老林的,岂不闻“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真正的隐士是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的。我们可以把中国古代隐士分为十种。   完全归隐:归于此类的隐士是真正意义上的归隐,他们与为仕而隐完全没有干系,即使有时机有环境有条件,甚至朝廷派人来多次延请,他们也拒不出仕,如晋宋间的宗炳、元代的吴镇等。   仕而后隐:这种类型的隐士在中国古代很多,当过官,因为对官场不满而解冠归去。这其中,名气最大的是陶渊明,其隐逸的名气甚至超过其诗名。但陈传席认为在陶渊明归隐之后就变成“真隐”了。   半仕半隐:此类人先是做官,但后来不愿做了,但辞官又无保于生计,于是虽做官,却不问政事,过着实际的隐居生活,虽然不具有隐士的名分,但却有隐逸思想,如唐之王维。   忽仕忽隐:如元明之交的王蒙、明末董其昌,均是先做官,然后又隐居,待朝廷征召或形势有利,又复出仕,之后再归去。陈传席先生评价这种人不果断,拖泥带水,并说王蒙创造了拖泥带水皴,董其昌的画用笔含糊不清,太暗而不明,就和他们的性格有关   隐于庙堂:这类隐士,虽然做官,但不执着于政事,陈传席评价之为随波逐流,明哲保身,对国家危害最大。   似隐实假:如明代隐士陈继儒,虽不做官,但好和官家打交道,有人写诗讥笑他“翩翩一只云间鹤,飞去飞来宰相家”。   名隐实官:如南朝齐梁时陶弘景,人称陶隐士,虽然隐居山中,朝中大事还向他请教,被称为“山中宰相”。这种隐士实际上不具隐士思想,他不做官只是为了更自由而已。   以隐求仕:通过隐逸来博得名声引起朝廷的关注,然后出仕,即所谓的“终南捷径”。如唐代的卢藏用在考中进士后,先去长安南的终南山隐居,等待朝廷征召,后来果然以高士被聘,授官左拾遗,他曾对友人指着终南山说:“此中大有嘉处。”    无奈而隐:此类人实际上最热心于时局  无奈而隐:此类人实际上最热心于时局,如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他们“隐居”只是为了表示不与清王朝合作,实际上从事最激烈的反清斗争。这一批人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真隐而仕:此类隐士在隐居时基本上都是真隐,但当时机来临时就出山,没有时机就隐下去。如殷商时伊尹、元末的刘基,名气最大的是诸葛亮。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7 14: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许多是真的不问世事,但其实所谓世外高人是不一定一定生活在深山老林的,岂不闻“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真正的隐士是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的。我们可以把中国古代隐士分为十种。   完全归隐:归于此类的隐士是真 ...# H, E9 W0 i. K/ W4 W) B& s
艾琳 发表于 2010-2-7 14:21
* I3 k7 D! m8 I% k2 t
拜读LS学 姐/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7 14: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这个社会,真正能被称为的“世外高人”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不要过于相信那些自称是所谓“高人”的那些少数人,因为他们只是喜欢追逐名利、搬弄是非,并无真才实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2-3 22: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