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2-4 15: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悲壮滕县保卫战
滕县保卫战之所以会被说得言过其实,很多历史学者认为是应该与徐州会战开始不久,第五战区刚刚枪毙了战区副总司令将韩复榘有很大关系。一个因为保存实力,擅自放弃防区而被重处(韩复榘);一个不管实际如何总算是坚守滕县最后以身殉职(王铭章),一奖一罚以振奋士气,这也无可厚非,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振奋士气鼓舞其他部队杀敌,这样做在当时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战地记者范长江本身就是四川人(四川内江人),他也仅仅是听了李宗仁将军的口述后,就写下了《悲壮的滕县之役》一文,文中的真实性是不高的,而且这也是宣传的很重要一部分(事后范长江也承认他的文章有宣传夸大鼓舞士气的成分)。
根据日本防卫厅战史,进攻滕县的日军是日军第10师团濑谷支队,由步兵33旅团司令部(步兵第10联队(缺1个半大队)、步兵第63联队、独立机枪第10大队、野炮兵第10联队(缺1个大队和2个中队)、野战重炮兵第2联队(缺1个大队及联队级之一半)等等部队组成。实际进攻滕县的是以步兵第10联队为基干的部队;而以步兵第63联队为基干编组的部队绕过滕县,经滕县以南南沙河地区进攻临城,这个第63联队并没有和川军交手。所以实际进攻滕县的日军仅步兵第10联队,这个联队还缺少1个半大队,总人数不过2000人上下,而直接进攻滕县城池的只有两个中队的日军,总人数不过400人。
根据国军将领的回忆,守卫滕县的是22集团军(总司令先为邓锡侯,后为孙震,即“飞将军”孙元良的叔叔),为两两制编制,即集团军下辖41、45两军;41军辖122、124两师,45军辖125、127两师。各师都属于丙种师,下辖两旅四团。抗战出川后经过晋东南的战斗,损失惨重。滕县保卫战之前,整个集团军实际只剩下两师四旅八团的兵力,共2万人。滕县保卫战的部队初期配置是:45军以滕县为据点,但是125师兵力都在外围防御,127师师部位于滕县,一部支援125师,一部在外游击。41军372旅(仅剩1个战斗团)进驻滕县负责城防,370旅(仅1战斗团)进入滕县西北;122师作为总预备队。3月10日后,122师师部和364旅旅部进驻滕县城内,122师师长王铭章为前敌总指挥。因此,守卫滕县城池的实际上就是122师和124师,共8000余人,其中122师3400人,124师4600人。
也就是说,滕县保卫战,是川军2万人对日军2000人,而滕县城池攻防战,是日军两个中队400人对阵川军8000人。
根据《悲壮之役——记1938年滕县抗日保卫战》122师战报记载: 122师参加战斗军官265人(阵亡6人,伤10人),士兵3449人(阵亡105人伤156人),另有军官6人,士兵470人失踪(判断为战死)。从这里可以看出,122师伤亡也就是700多人,并没有遭到毁灭式的打击,而且全师参战部队也不到5000人。 而真正伤亡大的部队是川军在城外的另一个师 124师,124师的伤亡报告如下:124师下辖370和372旅,370旅参战军官133人,准尉及士兵5219人(阵亡军官17人,准尉士兵640 人,伤军官16人,准尉士兵331,生死不明准尉士兵37人),372旅参战人员军官99人,准尉士兵2117人(阵亡军官4人,士兵173人,伤军官 10,准尉士兵282人,准尉士兵生死不明32人),这个川军师的伤亡1500人左右,但也没有达到全军覆没。
总体来说,滕县保卫战中,川军的表现有好有坏,守滕县的第122师战斗力非常脆弱,在外围就被日军轻易击溃,在守城的时候面对数百日军也仅仅只顶住了一天多就失败而突围,且伤亡并不大,完全是逃跑的多。而在城外的川军另一个师第124师则于日军打得昏天黑地,却没有多少资料说到。这原因应该就是毕竟第122师是死了一个将军,影响比124师大得多而已。但是绝对不能埋没了另一个川军师第124师的努力表现(虽然这个师的战果也很小,但是却没有出现太多的逃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