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ddvgek

这些流言已经被证明是误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7: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百男儿宁死不屈投黄河


      各种文史资料都有关于第四集团军在晋南的这次战役的记载,而且据当事人本人回忆,打得都很好,大部突围。但日军记录和中国抗战史书一般都没有提到这次战役的这个细节。这个情节最早的源头应该是《抗日战争中的第十七路军》一书。

      书中记载:突围后剩下的1000多零散官兵和军、师机关的非战斗人员一部分聚集在沙口滩附近。一部分人在两个没有留下姓名的营长的分别指挥下,在两个地方抵抗到最后。这些人牺牲后,其他的官兵和一部分老百姓共计千余人被日军驱赶向河心。剩下的500多人被俘,在沙口村被集中屠杀。这里面不仅仅是军人,还有不少百姓。据这本书描述,被驱赶到河心的人有被冲向下游的,还有被河南岸的督战队打死的。


寻访“八百壮士集体投河”真相

遗忘历史必不可谅,而对历史的演义、创造性发挥,虽是出于崇高目的,基于真实历史,也必然有损历史的尊严。

文/谢海涛 南都周刊上海采访中心总监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从前我对此并无实感。只是做新闻久了,学会了怀疑。

胡适说:做学问要于不疑处有疑。我有感于此,是在2005年7月,入晋采访八百壮士集体投河之事。

据说,这故事比狼牙山五壮士还要惊天地泣鬼神,说的是1939年中条山“六六战役”中,陕军96军177师新兵团抗日殉国之事。

我曾震惊于陕西媒介所写这故事的悲壮:“八百多人被逼上了悬崖。身后是奔腾咆哮的黄河,面前是张牙舞爪的鬼子;放眼望去,东、西、南、北重峦叠嶂,云雾飘渺处则是他们的故乡。八百多名小战士齐刷刷地跪在悬崖上,向着家乡跪拜之后,一起跳进奔腾的黄河。”
 
然而,当我怀着一腔热血,赶到事发地山西芮城时,却是遍寻史料而不得。难道往事真的如烟?难道政治的烟云,还在长久地遮蔽着国民党正面抗战的史料?
 
不信青史不留痕。查相关报道,知新兵团集体投河,是在许八坡。于是,我雇了摩的,直奔黄河岸边。果然,有关国军投河之事,在当地老人的讲述中复活了。
 
在许八坡,88岁的许登高回忆说:民国28年的一天,天刚亮,他在地里干活,回家就听人说,100多个打日本的国军跳下了黄河。而原马家庄船工—81岁的马小丹,当年躲在祖始庙悬崖下的窑洞里,则是眼睁睁地看着国军,从头顶跳下去,150多人,在黄河里砸起浪花……
  
英雄殉国感天动地。可是在寻访中,我发现,跳黄河有多处,且人数不一,800人集体投河的惨烈场面并未出现。

从地形上看,许八坡一带的黄河岸边,悬崖仅20米高,似乎找不到“180米高”那种惊心动魄之感,难道60年间,世间已如此沧海桑田?

而在许八坡十多里外,陌南镇沟南村,黄河悬崖才一露峥嵘:大地陡沉,如斧劈,200多米深处,无声地淌着瘦小的黄河。沟南村81岁的吕庆年,还记得驻在村里的工兵营跟鬼子打了一天一夜,有100多人退到马家崖的三宝崖头,跳了下去。不过,吕庆年所讲的是工兵营,并非新兵团。
  
在陕西媒介相关描述中,800壮士集体投河的一幕,曾被山里的村民看见了。“这位村民至今还记得最后一名士兵跳河的情景。那是一位旗手,双手紧攥着军旗。他在跳河前吼了几句秦腔,是《金沙滩》中杨继业的两句:“两狼山—战胡儿啊—天摇地动—好男儿—为国家—何惧—死—生啊—”

从许八坡的地形看,村后远处有山,村前悬崖下,田野辽阔,黄河如白线,镶在数里之外。黄河也有许多次改道,而山与悬崖难以移动。

马小丹当年在另一处悬崖下的窑洞里,的确听到国军跳黄河,有人唱了几句,但听不清唱了什么。既如此,远在山里能听到吗?
  
至于新兵团,后查到陕军抗战史研究者李长林的疑惑:“这个部队的建制里,从没有新兵团的编制。”又回头查新闻的出处,发现多出自小说《立马中条》,作者之一是西安灞桥区南牛寺村的张君祥。

7月底的一天,我赶往西安,敲开张君祥家的门时,已是晚上10点多。这个17路军军史民间研究者,也是壮士后人。

据其介绍,当年他家有8个亲友上了中条山,只回来了6个。为纪念乡党,张君祥后来曾多次走访黄河滩战场,收集史料已有22年。

800壮士集体投河,是否真有其事?那一天,张君祥告诉我,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用艺术手法塑造的。800人是怎么回事?为血战黄河之后,第四集团军在平陆与芮城交界的河滩上捞起800多具尸体。

一语如醍醐灌顶,而内心骤起波澜:用典型化、艺术化的方式塑造英雄,以激起人们的爱国热情,似乎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如狼牙山五壮士等,虽然后者的真实性一度引发疑问。

壮士殉国,永世难忘。然而,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又有多大距离?艺术真实,可以替代历史真实吗?而事实上,这并非没先例。“八百壮士集体投河”之事的传播,于是也并不止于一时一地。在2005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以后,它以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由“纪实小说”而新闻报道,由陕及晋而全国,到进入官方宣传渠道,加快了走进正史的进程。

2008年10月17日,晋秦两地在芮城县陌南镇圣天湖景区内,举行纪念八百壮士勇跳黄河纪念碑奠基仪式。至此,艺术典型正式走进了官方历史。

想起朱学勤在《我们该如何纪念南京大屠杀》中所说,为什么中国为抗战付出了那么大牺牲,但并未得到世界舆论相等程度的尊重?其内在理由可归结为:数据随意,忽上忽下;价值观紊乱,随政治气候变动而变动等。

一句话,我们不够尊重历史,人自轻,方有外人轻之。而于陕军中条山惨烈抗战史来看,先是被政治烟云遮蔽,再是“八百壮士集体投河”由艺术创造成为“信史 ”,又何尝不如此?遗忘历史必不可谅,如孙蔚如将军所言∶长河多情,应知八百壮士吟国殇;而对历史的演义、创造性发挥,虽是出于崇高目的,基于真实历史,也必然有损历史的尊严;涂抹的油彩,最终会因相关质疑,由一疑而损全身,产生不良后果。而只有以严肃的态度,真实还原历史,才不负纪念先烈鉴往知来之本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7: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野是由收编来的伪军组成的,万岁军收编了大量的湘西土匪

    根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事处,即第一处(处长鲍志鸿少将)编制的的《民国三十三年度敌伪区情况》,以及“光复”后,军统局东北区办事处(对外称“东北行辕督查处”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督查处”,处长文强中将)东北“剿总”司令部第二处的伪满情况综述,可得知———伪满军从来就没有40万人,日本投降时满军总人数是12.9万人。苏联红军远东红旗方面军政治情报处,在进军东北之前上报最高大本营资料中,估计伪满军和伪蒙军为30万。

    当时国民党收编伪满洲铁石部队编为东北保安第二总队、长春伪陆军军官学校及长春周围伪军编为东北保安第四总队,共同守备长春。铁心部队为“东北保安第二总队”,活动在沈阳以北地区,后来在彰武县一带驻防。锦州的暂55师就是由热河的伪军和伪警察编成的。吉林铁路警务处所属的两个铁路警察团其实就是由原来的中长路伪铁警编成的。

    以长春为例,如由原驻冀东的原伪满靖安军铁石部队姜鹏飞部便在1946年1月,国民党政府依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接管了长春,并将东北行营设于长春之时,将其空运到长春,编为“东北行营保安第二总队”,城内还有陈家桃的第四总队、吉林省15个保安支队及1个骑兵大队及伪警察、日军残部组织起来的特别支队,共计2万余人。

  原伪满洲国军,在光复后,被改编为东北保安部队的4个保安总队、20个支队,52个保安团,并在其后的1947年被陆续改编为正规军,番号如下:
  新七军暂编五十六师、暂编六十一师      
      第六十军暂编五十二师
  新八军暂编五十四师、暂编五十五师
  第五十三军暂编三十师
  新编第一军暂编五十三师
  新三军暂编五十九师
  新六军暂编六十二师
  第五十二军暂编五十八师

      东野的53个师中只有一个王家善师(50军150师)和伪满洲国军沾亲带故,不过林彪是从52军这个中央系老部队中转手接过来的的,可算不上是中共收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7: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鳄鱼吃掉近千名日军

      博物学家 Bruce Wright 作为英国军队的一员参加了兰里岛战役,这个故事最早是他讲述的。但是此事至今仍有争议,中文版的情节与事实差异更大。

      1945年的兰里岛战役中,有900名日军因受英军攻击,被迫放弃阵地,企图与岛上另一只日军大部队会合。他们被迫跨越英军包围的16公里(10英里)宽的、充斥着恶臭的茂密红树林沼泽。由于他们被困在烂泥地,热带疾病很快开始困扰士兵,但更糟糕的是,这里有大量的蝎子、热带蚊虫和数以千计的、平均4.6米长(约15英尺)的咸水鳄鱼。在沼泽地的几天里,因缺乏食物和饮用水,有数百名日军士兵死亡。以博物学家 Bruce Wright 为代表的一些人说,鳄鱼吃掉了很多日军士兵。当英军最终进入沼泽搜索这逃跑的900名日军时,他们只俘获了20个奄奄一息的重伤员。

      鳄鱼大规模吃人一事,至今仍有争议。兰里岛的当地老人否认曾有鳄鱼大规模攻击受伤的日本士兵,幸存的日军老兵也从未谈及此事(有约500名日军最终逃出兰里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7: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坦克击沉德军潜艇


    网文中的潜艇被坦克砸沉事件的主角是U-103号艇,属于IXB型潜艇(该型潜艇是二战中取得最多战果的U艇)。她于1939年9月6日下水,服役期间共击沉45艘共计237596吨的船只。她的艇长是Viktor Schütze(一位骑士勋章的获得者)。1945年4月15日,该潜艇在盟军的一次轰炸中沉没于基尔军港。

    坦克砸潜艇的原型:U132艇在1942年11月4日攻击SC-107船队,当中的Hatimura 号弹药船被U132击伤后,U442号艇上去发射鱼雷补枪,弹药船爆炸,U132距离该船太近,可能被爆炸产生的船体碎片击中沉没。据出港资料显示,Hatimura上面只有弹药,没有坦克。此事有Hatimura号上幸存者的证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7: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驻伊美军瞒报死亡人数

      真实情况请点击 包子1971 在天涯的强帖——

      在帖中明显可见,驻伊美军官兵受重伤后,在德国医院和美国本土医院里的死亡人数也被官方计入死亡总数。而且,因误伤、事故死亡和自杀的美军也被官方计入死亡总数。

      不过,此文中最后的“保守估计”,在两年后的今天,已经完全成为了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7: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韩国人无耻发言,及一位中国人精彩回复

      这篇被转载并被加了编者按的《我看中国人》的真实作者,系武汉大学2000级本科生,网大论坛网友,网名:法国尘埃。该网友于2002年6月15日发表《如果我是韩国人(法国尘埃久别后的理性思考)》,并于6月16日对该文进行了一点修改。作者还是比较道德的,至少写上了标题。上海的《青年报》为炒作新闻而篡改标题,就很糟糕了。

      那篇“精彩回复”倒是写得很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7: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尔纳突击:中国特种兵三胜美海豹突击队

      2005年代表美国参赛的是马里兰州国民警卫队, 不是海豹。而中国每次都是由一个军区选派特种兵参赛,没有一次同时出几个军区的。

      而2006年,中方好像没有派队参加。这是去年爱尔纳突击的总成绩单,和往年一样,绝大部分参赛队和获胜的前几名都是爱沙尼亚本国的军事单位(名单里凡是不标明国家的,都是爱沙尼亚本国的单位),看起来更像是个爱沙尼亚本国的赛事:

RAID 2006 / ERNA RETK 2006
LONG RANGE RECCONAISSANCE PATROL COMPETITION /
KAUGLUUREPATRULLIDE VÕISTLUS

FINAL RESULTS / L&OtildeTULEMUSED

TEAM / VÕISTK. NR TEAM / VÕISTKOND FINAL RESULT / LÕLIKUD KARISTUS PUNKTID POSITION / KOHT

4 EROK / RESERVE OFFICERS  346,12 1
8 SCOUTSPATALJON 1 / SCOUTSBATTALION 1  547,94 2
18 KVÜÕA / MILITARY ACADEMY  549,35 3
23 KL JÄRVA / DL JÄRVA DISTRICT  583,22 4
11 SCOUTSPATALJON 2 / SCOUTSBATTALION 2  594,64 5
25 KL TARTU / DL TARTU DISTRICT  598,89 6
12 POLITSEIAMET / POLICE DEPARTMENT 649,40 7
9 KL TALLINN / DL TALLINN DISTRICT  661,01 8
16 SAKSAMAA / GERMANY  697,43 9
19 PIIRIVALVE / BORDER GUARD  727,71 10
26 KAITSEJÕUDUDE PEASTAAP / EDF HEADQUARTERS  943,56 11
28 KANADA / CANADA 1 000,46 12
15 ÜKSIK-VAHIPATALJON/SP / GUARD BATTALION/MP  1 027,06 13
22 SOOME 1 / FINLAND 1  1 085,39 14
24 VIRU ÜJVP / VIRU BATTALION 1 124,43 15[/bgcolor]
17 SOOME 2 / FINLAND 2  1 186,13 16
1 DL VALGAMAA DISTRICT / KL VALGAMAA MALEV 1 289,65 17
3 USA 1 299,38 18
29 TAANI 1 / DENMARK 1  1 336,81 19
14 SUURBRITANNIA / GREAT BRITAIN  1 341,44 20
6 BELGIA / BELGIUM  1 492,17 21
20 SUURTÜKIVÄEGRUPP / ARTILLERY GROUP 1 544,97 22
2 VÕRU NAISKODUKAITSE / WOMEN’S DL VÕRU DISTR 1 678,07 23
13 TAANI 3 / DENMARK 3 1 767,67 24
7 LÄTI / LATVIA 1 869,25 25
5 TAANI 2 / DENMARK 2 1 953,71 26
27 TAGALAPATALJON / LOGISTIC BATTALION  DISQUALIFIED /DISKVALIFITS
21 PRANTSUSMAA / FRANCE RETIRED / KATKESTAS
10 PÄRNU ÜJVP / PÄRNU BATTALION  RETIRED / KATKESTAS

      爱尔纳的官方网站

      里面每年的参赛队伍、名次都有详细的列表,确实对手不是记者吹的那么正规。还有,军迷的 War Game 居然是爱尔纳突击很大的组成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7: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麦克阿瑟绑架毛岸英


      彭德怀军事秘书等人撰文忆述毛岸英牺牲真相

  2004年5月10日《老年文摘》刊登一篇《美军差点绑架毛岸英》的文章。内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取得第一次战役胜利后,美军和韩军特工策划了一个“绑架毛岸英消灭彭德怀的计划”,“毛岸英与美军特工浴血奋战”等等。文末注(据人民日报)。在此之前的《国防知识报》2004年3月31日的《史海钩沉》栏目中,刊登郑德坤撰写的《绑架毛岸英阴谋破灭记》,以及《党史信息报》1999年2月24日(月末版)用半个版面刊登许文龙撰写的《一份记录阴谋绑架毛岸英的真实报告》,注明是“真实记录”。文末声称:“作者曾采访过毛岸英的生前战友,现经国家山版署、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军事科学院审批”。这3篇文章内容基本相同,都对史事描述得神乎其神,并声称经过“采访和审批”。但是,我们这些曾和毛岸英在志愿军总部工作的战友,看到这些文章都感到十分惊讶。对这些文章的内容提出质疑。

  ——麦克阿瑟不可能知道彭德怀与毛岸英的行踪

  郑德坤等人文章中说:“美军司令麦克阿瑟获悉毛岸英在彭德怀司令员手下当参谋,于是拟定了一个‘绑架毛岸英、消灭彭德怀’的计划。”“1950年11月24日,麦克阿瑟的助手惠特尼送给他一份电报,这是莱特森上尉发来询问绑架中共领袖之子毛岸英的行动何时开始。”麦说:“这个行动很不错。”接着就是在这天夜里发生了所谓毛岸英遇敌浴血奋战的故事。

  我(王天成)当时是志愿军总部敌情研究参谋,主管美军情况;停战后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经验总结,参加整理全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敌情通报、电报、档案以及我志愿军的电函;并在志愿军总部侦察部队工作过。1958年回国后,我一直从事军史研究,特别是美军史研究,还参加了美国出版的权威史书《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等的译校。1980年根据浦安修同志的指示,我与杨凤安为编写《北纬三十八度线——彭德怀与朝鲜战争》一书(已出版),又重新查阅了中、美、苏、韩等国史料、档案、电文,也没有发现记载此奇闻大事的材料。志愿军总部的许多老同志,包括时任志愿军副司令的洪学智、首任志司作战处副处长杨迪、首任情报处副处长李世奇、作战处科长孟昭辉、时任参谋赵南起、龚杰、田胜、苗杰、成德益、翻译宋保华等,经互相沟通与交流,都对毛岸英殉难的事记忆犹新,但没人知道有些骇人听闻的所谓绑架事件。

  当时志愿军的组织及行动是非常保密的。10月初,为志愿军出国前后的宣传报导问题,彭德怀向毛主席建议:“在战斗打响之前,应绝对保密。打响之后,新华社在报道和广播方面也应注意分寸。要设法转移敌人的视线,使其产生判断上的错觉,以便我军各路部队迅速隐蔽过江,取得战斗的主动权,力争初战的胜利,以提高士气、稳定人心,扭转被动局面。”10月19日志愿军出发的当天,毛泽东主席电示:“志愿军决定于本日出动,”“在目前几个月内,只做不说,不将此事在报纸上做任何公开宣传。”为此,志愿军建立了严格的保密制度。彭总规定各部队要控制电台,封锁消息,严密伪装,夜行晓宿,避开大路,隐蔽向指定作战地区开进。彭总还严格要求各级组织、成员对志愿军入朝的一切行动,连亲人都不准告诉。毛岸英入朝更在保密范围之内。

  正是由于我军严守秘密的成功,1950年10月19日晚我26万大军突然进入朝鲜战场,犹如兵从天降,完全出乎敌之意料,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歼敌1.5万余人。这时麦克阿瑟调动一切情报机关想查明我军实情,仍以为我是象征性的出兵,不过5—6万人,也不是什么正规部队。于是麦克阿瑟又狂妄叫嚣继续北进,发动最后攻势,统一朝鲜,答应士兵可以回家过圣诞节。直到我军推进到接近三八线,麦克阿瑟的头脑才清醒过来,才知道他的对手、统帅志愿军的是彭德怀。

  美国出版的史书也证明此事。1950年,麦克阿瑟“在11月24日由东京飞往朝鲜,发出‘开始’向鸭绿江进攻的信号。他当时断言,‘中国人现在没有参战’,战争‘在两星期内结束。’”([美]马修·邦克·李奇微著《朝鲜战争》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军事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版。第74 页)当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3天后,麦克阿瑟才断定,“1月27日,赤色司令林彪将军使他的全部军队跨过鸭绿江,投入战争。”([美]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著:《麦克阿瑟回忆录》,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翻译组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3月版,第279页。)从实际情况看,当麦克阿瑟既不知道中国派兵参战,又搞不清楚志愿军的统帅是谁之前,怎么会知道彭德怀与毛岸英的行踪?怎么会作出“绑架毛岸英、消灭彭德怀”的事呢?

  ——毛岸英根本未曾“查哨遇敌”展开“激战”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军事秘书杨凤安回忆说,1950年10月4日,彭总在西北军政委员会主持研究大西北经济建设的规划会议,突然被紧急召进北京。10月8日,彭总电话通知,让我急速赴京。我到京后彭总已离京去沈阳、安东(今丹东),军委办公厅就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关防(印章)交待给我,并安排我乘机到沈阳。14日在沈阳和平街l号交际处,我同彭总见了面。随从彭总先期到达的有:张养吾、毛岸英、总参谋部的成普、徐西元、龚杰与警卫员郭洪光等。我们组成了彭总临时办公室。办公室的主要工作是忙于彭总出国作战前的准备。

  10月9日黄昏,志愿军渡过鸭绿江。彭总因急于了解情况并与金日成首相会见,就带我和两名警卫员乘一辆吉普车随先头部队进入朝鲜。毛岸英和彭总办公室的其他成员则随十三兵团司令部一起入朝。10月24日,彭总与十三兵团首长及司令部会合,组成志愿军总部。彭总的临时办公室即改为志愿军司令部首长办公室。主任张养吾(11月19日回国),副主任杨凤安、参谋徐西元、龚杰、高瑞欣(11月18日到朝鲜),秘书毛岸英(俄语翻译)。志愿军总部作战处副处长成普长住办公室负责作战事宜,还有保卫、警卫人员。办公室组成党支部,选举杨凤安为支部书记,毛岸英为党小组长。

  彭总对我们办公室的人员很体贴,特别是对岸英同志更为关心。彭总与岸英和我们办公室的人员在一个办公室,白天在一起办公,晚上彭总在办公室的行军床上休息,杨凤安和毛岸英等在地铺上睡觉。白天夜晚参谋人员轮流值班。岸英同志平易近人,办公室的成员对他也很尊重,除俄语翻译外,办公室未分配他作战值班任务,但岸英同志积极主动地参与办公室的各项工作。

  11月7日第一次战役刚刚结束,金日成首相与苏联驻朝大使拉佐瓦耶夫到志愿军总部大榆洞与彭总会晤,岸英同志首次承担翻译工作。他用流利的俄语向拉佐瓦耶夫翻译了彭总介绍志愿军第一次战役的情况及发动第二次战役的计划。会谈结束后,当夜岸英即在办公室蜡烛下整理会谈翻译记录。

  原志愿军作战处副处长杨迪回忆:1950年11月13日志司开作战会议时,有位年轻的翻译也参加了讨论。会议开完后,我问作战处丁甘如处长,他是什么人?丁说不能告诉我,这是纪律。杨迪同志说连他这个作战处副处长都不能知道毛岸英在彭总办公室做翻译工作,敌人怎么会知道呢?

  志愿军总部戒备严密,敌特人员很难潜入到总部附近。志愿军首长都有随身警卫员2—3人,还有保卫干事和一个内卫排专门负责保卫彭总和其他首长的安全。这些警卫工作统由杨凤安负责。另外还有一个警卫团,负责总部的警卫,昼夜在首长住地站岗放哨,由志司作战处杨迪副处长负责。毛岸英没有查哨的任务,他的一切行动只能有彭总及邓华、洪学智与彭总办公室人员知道。按彭总指示,毛岸英只在彭总办公室附近活动。

  11月24日夜,麦克阿瑟发动大规模进攻。这一夜,彭总与志司其他首长为研究敌情,掌握敌军动态,部署1月25日发起第二次战役的诸多重要事宜,非常紧张。彭总办公室的全体成员,包括毛岸英在内,忙了大半夜才休息。龚杰同志回忆:当夜他在彭总办公室值班。下半夜大家休息以后,只有他和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杨凤安留在彭总办公室。毛岸英、高瑞欣二人在志愿军政治部的山洞里休息,25日9时以后才回到办公室。当时他俩还未吃早饭,可是饭已冷了,他们热了饭还未来得及吃,就遇敌空袭不幸牺牲。龚杰说:24日夜我值班到天亮,志司驻地附近根本没有发生任何敌特活动的报告,彭总作战室不分管志司驻地警卫工作,毛岸英没去查哨,更没有听到枪战声。志司第一任作战处副处长杨迪和第一任情报处副处长李世奇说,24日夜他们都在办公室。根本没有美军突击队突袭志司的事。郑德坤等文章中所谓“24日夜里,毛岸英由彭德怀的警卫小李陪同,查哨时走出距总部五公里处遇敌特工。”“美军上尉莱德森率七八名美军突击队员和南韩特工,轻而易举地俘获了毛岸英他们三人。”“警卫班班长张国祥冲到敌人面前拉响手雷。自己壮烈牺牲。”“双方在激战中小李为保护毛岸英也不幸牺牲,而毛岸英也在混战中打中了莱特森,剩下的美军士兵则被前来接应的志愿军战士活捉。”这完全是无中生有的编造。

  ——目睹彭德怀遇险与毛岸英牺牲的真实情况

  1950年11月中旬,志愿军党委常委专门开会,根据军委的指示精神,研究彭总的安全和志司防空的问题。会议决定,志司机关人员于25日拂晓前疏散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并注意防空。25日拂晓前,洪副司令员急急忙忙来到彭总作战办公室,请彭总到山腰上一个防空洞去办公。彭总倔强地说:“我不走。” 洪副司令劝说不行,也不顾彭总发脾气,拉着彭总就出了门。接着洪副司令喊:“杨凤安!把彭总的办公用品(毛笔、墨盒、电报稿纸)拿来!警卫员把彭总的铺盖卷起来,和行军床一起拿到防空洞里去。”邓华副司令早已在那里等候。三人进洞后,就研究第二次战役打响的时间及打响后如何向纵深穿插和实施包围迂回等问题。过了2个多小时,彭总叫杨凤安到办公室去问前线情况。他刚一进门,敌人两架B一26轰炸机由西南向东北稍偏办公室上空飞过。杨说了声“注意防空”,随即向成普副处长、徐西元参谋询问前线情况。这时,毛岸英和高瑞欣参谋正在围着火炉热早饭。杨凤安问完情况准备回去向彭总报告,一开房门,看见又有敌机飞来,便喊了一声:“不好,快跑!”这时敌机凝固汽油弹已离机舱,有几十枚投在彭总办公室及其周围,乌烟冲天。成普和徐西元以及彭总的两个警卫员从火海中跑了出来,成普面部受了轻伤。毛岸英、高瑞欣未来得及跑出,不幸牺牲了。毛岸英同志牺牲时还穿着杨凤安的呢子大衣。

  当时,杨凤安急速跑到彭总身边说:“办公室的人员,除了岸英和高瑞欣同志没跑出外,其他同志都已安全脱离,看来岸英和瑞欣同志牺牲了。”彭总听后顿时站立不稳,久久一言不发,尔后才喃喃地说:“岸英和瑞欣同志牺牲了,牺牲了。”说着,他走出防空洞,缓慢地来到出事现场。彭总看着烧焦的尸体,心情十分沉重,中午饭也没吃。他沉痛地说:“这事要报告毛主席他老人家。”于是,他亲自起草电话,报告了此事。

  许文龙文章说,是“成普和毛岸英连推带搡着,将彭总架到防空洞”,“毛岸英见彭德怀进了防空洞,这才松了一口气。”等等,我们目睹现场,根本没有此事。

  以事实求是为基本准则是对撰写历史作者的要求。当年在彭总身边与毛岸英、高瑞欣在彭总作战室共过事及在志愿军总部工作过的战友们一致认为,这3篇所谓“真实报告”,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作者声称的所谓“采访”和“审批”,也是值得质疑的。——这些问题需要对读者、对历史有个准确的交待。

          2004年7月15日于北京军事科学院休干所

作者简介:

  杨凤安:原任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军事秘书,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毛岸英所在党支部书记,后任军事科学院战役战术研究室主任;

  龚杰:原任彭总入朝作战办公室分管敌情参谋;

  王天成:原任志愿军总部分管美军情报参谋,后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军史研究员。(《时代潮》(2004年第十九期)文章;作者:杨凤安、王天成、龚杰)

----------------------------------------------------------------------------


我所知道的毛岸英之死


李菁 文  来源:文摘报


  王天成,现为军事科学院军史研究员,参加朝鲜战争那年只有17岁,是原志愿军总部敌情研究参谋,主管美军情况。1980年,王天成与杨凤安(朝鲜战争时期彭德怀的军事秘书)编写出版了《北纬三十八度——彭德怀与朝鲜战争》一书。为了解毛岸英之死,王天成当年走访了志愿军总部的许多老同志,包括时任志愿军副司令的洪学智、作战处副处长杨迪等人,大家对毛岸英殉难之事记忆犹新。王天成向我们讲述了这段历史。

毛岸英之死

  毛岸英是在1950年10月23日入朝的,其正式身份是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秘书兼翻译。然而,仅仅一个月后的11月25日,毛岸英就牺牲了。

  当时,美国空军常派上千架飞机整天轰炸,志愿军司令部已经先后换了4个地方。11月中旬,志愿军党委常委开会,决定司令部工作人员在25日拂晓前疏散到各自的工作岗位。24日晚上,彭总搬进了防空洞,在与邓华副司令和洪学智研究了两个多小时战况后,彭总叫杨凤安到办公室询问前线情况。

  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实际上是一个小木房。早上9点多,毛岸英和参谋高瑞欣刚从休息的山洞回到办公室,两人还没有吃早点,正围着火炉热鸡蛋炒米饭。还没来得及吃,美军飞机来空袭了。杨凤安见有敌机飞来,便喊了一声: “不好,快跑!”这时敌机的凝固汽油弹已有几十枚投在办公室周围,成普、徐西元两位参谋和彭总的两个警卫员逃出了火海,可是离房门较远的毛岸英和高瑞欣却没跑出来。

“阴谋说”太离奇

  应该说,毛岸英的牺牲纯粹是一场意外。但这几年各种道听途说的传闻一直不绝于耳。前一段时间,我在一家报纸上看到有人撰文,说:“美军司令麦克阿瑟获悉毛岸英在彭德怀司令员手下当参谋,于是拟定了一个‘绑架毛岸英、消灭彭德怀’的计划”。

  这篇文章讲了这样一个离奇故事:“1950年11月24日,麦克阿瑟的助手惠特尼送给他一份电报,这是莱特森上尉发来询问绑架中共领袖之子毛岸英的行动何时开始。麦说:‘这个行动很不错。’当天夜里,毛岸英由彭德怀的警卫陪同,查哨时走出距总部5公里处遇到美特工。莱德森率七八名美军突击队员和韩国特工,轻而易举俘获了毛岸英他们三人。警卫班班长张国祥冲到敌人面前拉响手雷,壮烈牺牲。在激战中小李为保护毛岸英也不幸牺牲,而毛岸英在混战中打中了莱特森,剩下的美军士兵则被前来接应的志愿军战士活捉”。

  参加志愿军时,因为我有一点英文底子,所以抓到的美军俘虏都由我来审,后来又在志愿军总部做研究敌情的参谋。可以这样说,美国关于朝鲜战争的任何权威战争史,都没有提到这件事。

  首先,美国人根本不知道毛岸英的身份。毛岸英入朝之事可以说是最高机密,他的一切背景只有彭总、邓华、洪学智和彭总办公室的人知道,美军怎么会知道呢?

  从后来的美国军史来看,我们的保密政策是相当成功的。1950年10月19日晚,我们26万大军突然进入朝鲜,直到我军推到接近三八线,麦克阿瑟才知道他的对手是彭德怀。在麦克阿瑟既不知道中国派兵参战,又搞不清楚志愿军的统帅是谁之前,怎么会知道彭德怀与毛岸英的行踪?怎么会做出所谓绑架毛岸英、消灭彭德怀的决定呢?

  事后看来,美国人这次空袭,也并非是因为发现了志愿军司令部这个特定目标。当时美军飞机只要看到交通枢纽或是什么重要地方,他们就会过来轰炸。 (《三联生活周刊》2006年第8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7: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战非洲黑刺大腭蚁吃掉纳粹精锐德军1800人


      这是某“未解之迷”书籍的经典杜撰——他们的书上还声称Titanic(泰坦尼克)的船长穿越时空,于1994年获救。中国许多小报和杂志都有这毛病……编个或找个大体相同的故事结构,放到一个尽量让人相信而且引人注目的环境里,最好拉上个看上去很强悍的配角衬托……例如这个可怜的“精锐德军兵团”。

      我就说一句:隆美尔的战区在北非,撒哈拉沙漠从这里向南延伸两千公里,往南是热带草原区,再往南才是热带雨林。这只部队如果迂回到丛林地带再回来,肯定全都得死,被累死(居然还步行…… )。别的我就实在懒得说了,人都死光了,鬼魂跑回来活灵活现地讲故事?

非洲地图:


      而且所谓“食人蚁”的传说都是夸大,绵延数公里的行军蚁群确实存在,但它们最多只能杀些老鼠、蜥蜴一类的小动物,对人畜构不成什么威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7: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倒霉的“夏伦荷斯托”号战列舰


      想必对二战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纳粹从来没有过这么一艘军舰,与其名字最接近的“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更是德国海军二战中战功最卓著的一艘。可笑的是,尽管这个编造的笑话漏洞百出(如战列舰不可能在一两年内造好,当时波兰和挪威也早已被攻占,还有“数十枚炸弹”等等,懒得列举了),但却多次被国内一些不够专业的军事书籍、杂志转载。

      1939年1月7日,“沙恩霍斯特”号正式服役。欧洲战争正式爆发后,1939年“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和另外2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结伴驶入冰岛-法罗群岛水域。这次出击,两舰共同击沉了英国“拉瓦尔品第”号辅助巡洋舰。



  1940年4月7日,“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一起驶离威廉港,担任入侵挪威部队的掩护。6月4 日,在挪威的哈尔斯塔附近向盟军海军和运输部队发起攻击,一举击沉盟军油船和运兵船各一艘。6月8日,两舰在航行途中发现了负责掩护部队撤退的英国航空母舰“光荣”号,经过一番火力交锋后,击沉了“光荣”号和2艘担任护航的驱逐舰。在这次战斗中,“沙恩霍斯特”号遭受重创,随后入坞进行为期6个月的修理工作。

      从1940 年12月28日到1941年3月22日,“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连续数次驶入大西洋进行破交活动。1941年2月22日,在纽芬兰以东500海里处,两舰发现了一支西行的运输船队,击沉其中的4艘运输船。3月15日,俘获3艘油船和击沉1艘油船。16日发现了一些掉队的运输船只,两舰共击沉了13艘。22日,这两艘战列巡洋舰满载胜利果实驶入了德占法国港口布勒斯特。

      两舰在布勒斯特虎视眈眈大西洋,成了英国皇家海军的眼中钉、肉中刺,英国决定给两艘战舰进行空中打击。 1941年4月6日,英国4架鱼雷机对“格奈森诺”号进行袭击,“格奈森诺”号在右舷命中1条鱼雷,入干坞进行修理。9日夜,英国轰炸机穷追猛打,对布勒斯特海军造船厂的“格奈森诺”号进行攻击,“格奈森诺”号被命中4颗227公斤穿甲弹,舰员死72人,伤90人。随后7月24日,皇家空军派出数个中队的B-17和B-24轰炸机对另外的目标——“沙恩霍斯特”号进行轰炸。“沙恩霍斯特”号命中5颗炸弹,遭重伤后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修理。

  随着美国的参战,德国海军鉴于盟军海军的庞大实力,海军司令部命令“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 号在水面舰艇和航空兵的配合下,穿过多佛尔海峡,返回德国本土。返航途中“格奈森诺”号在荷兰附近海面触雷负伤,进入海军造船厂检修。半个月后,“格奈森诺”号检修完毕后,准备前往挪威。可是就在当天晚上,英机又对它进行轰炸,一颗454公斤穿甲弹击中了它的上甲板,造成重伤。“格奈森诺”号只好呆在船厂,进行长时期的修理和改装。在修理其间,希特勒对德国大型军舰的战果极其不满1943年产月产日,当时的海军总司令邓尼茨下令搁置德国的大型战舰。此后,“格奈森诺”号上的火炮和装备也被陆续拆除了。

  1943年,盟军前往苏联的护航运输队又重新恢复,为了切断这条海上补给线,希特勒于12月20日下令“沙恩霍斯特”号和5艘驱逐舰出动前去截击盟军护航运输队。26日,“沙恩霍斯特”号在挪威海岸以北70海里处向东高速前进中,与负责护航的英国皇家海军舰队遭遇。遭到了以“约克公爵”号战列舰、4艘巡洋舰和多数驱逐舰攻击,命中数十发炮弹和4条鱼雷后,失去动力。随后由英国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将“沙恩霍斯特”号送进海底。全舰除36人生还外,其余全部阵亡。

      从文章内容来看,该文似乎是“沙恩霍斯特”号和其他几艘德国军舰在二战中战斗经历的综合丑化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17 11: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