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3017|回复: 5

“楚人崇凤”之说与郧县《凤凰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 15: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凤凰,是传说中一种美丽的仙鸟,高贵圣洁的鸟王,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神鸟。在我的家乡湖北省十堰市郧县,从清光绪九年(1883年)以来,以凤凰为造型道具的《凤凰灯》在郧山汉水间翩翩起舞,历经数代民间艺人和文化人的不断完善创造,从而流光溢彩地传扬开来。现今,说起《凤凰灯》,郧县人几乎无人不晓。



  我作为一名与共和国同龄的群众文化工作者,童年和少年时代,是聆听着“凤凰”的婉转声长大的。每逢春节、元宵节,我就追随着“凤凰”恋恋不舍,嘴里随着唢呐声哼唱着优雅的“凤凰点子”,心思随着那上下飞舞的五彩凤凰似乎飞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郧县《凤凰灯》美妙的声音,精湛的灯艺,高雅别致的表演,使我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新世纪初春,应十堰市、郧县政协文史委的约请,根据我对《凤凰灯》的亲见、亲闻和亲身经历,就“楚人崇凤”之说与郧县《凤凰灯》起源、民间流传和现今的继承与发展,谨以此文献给热爱“凤凰”的人。



                “楚人崇凤”之说与《凤凰灯》起源



  湖北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楚人崇凤”的传说,这是自上古以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和图腾崇拜。以华夏文化为主体的中国古代文化属二元偶合,其象征性的灵物就是“龙”和“凤”;“龙凤呈祥”是中国数千年旷日不变的一种吉祥如意的文化定语。龙,雄浑谨严;凤,精美灵巧。楚人是颛顼、祝融的后裔,颛顼族以鸟为其保护神。“鸟”实即“凤”,因而祝融也是崇凤之族。在“楚辞”中就有许多讴歌“鸾鸟凤凰”的诗句。据甲骨卜辞,“楚”字字型即是“林间太阳”,《凤凰灯》以“丹凤朝阳”、“双凤朝阳”为表演主题,正表现了这种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



  “楚人崇凤”的遗风在湖北民间舞蹈中时常可见。郧县、郧西、竹溪、十堰市、丹江口市、洪湖市、潜江市、崇阳县、通山县、武汉市等地都有凤舞或凤舞的变异舞种流传,其凤的造型与舞的表演又各具特色。郧县《凤凰灯》、通山县《戏凤凰》、崇阳县《散戏灯》,于1991年正式收集编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北卷》,便是突出的例证。



  “楚人崇凤”的遗风还表现在:全省近三十种民间舞蹈中有以凤命名的舞蹈动作,如“凤凰展翅”、“凤点头”等;还有相当多的以凤命名的音乐曲牌,如《凤凰点子》、“凤还巢”等。这些世俗中的乐舞与出土文物、民间绘画、民间工艺交相辉映,突出地揭示了楚人对凤的尊崇。人们崇拜凤凰,把一切美好的东西赋予凤凰,也把深深的敬重寄托于“玩凤凰”的艺人。而舞?乐?者则时时感到,他们的表演和伴奏是在进行一种庄重而又圣洁的敬神礼仪,传达给观众的是一种人与神交往的感觉,其表演?伴奏?中的一举一动,都满怀虔诚,达到了出神入化、如醉如痴的地步——我就是凤凰,凤凰就是我。郧县《凤凰灯》的表演艺诀:“脚眼手身法,心肝脾肺神”,表达的就是这种美好的情愫。



  关于郧县《凤凰灯》的起源,县文化馆业务干部曾作过缜密的调查采访。已故的“老文化”张道生先生曾带病奔波于郧县、十堰市城乡和武昌县,掌握了准确翔实的第一手材料。据郧县较有影响的凤凰灯艺人耿少臣?1906-1989?讲,他家祖传三代玩凤凰,享有“耿家凤凰”之称。老艺人李心庠、燕文彦介绍,他们曾听著名艺人王春堂?1886-1956?口传:郧县县城人王明德,出身书香世家,清光绪九年癸未科进士,曾任清廷“学道”,在慈禧太后改“龙在上凤在下”为“凤在上龙在下”时代,他家每年元宵节悬挂一盏竹篾所扎、五色彩纸裱糊的凤凰灯。有一年,他向县城一些民间玩灯艺人提议:“你们年年都是玩狮子、龙灯,能不能玩个新鲜灯、文明灯?就玩个凤凰灯嘛。”艺人们一听觉得言之有理,就以他家挂的凤凰灯为原型,放大尺寸扎制,由两人执掌,玩起了《凤凰灯》。此后经过代代民间艺人和文化人流传加工,参考图画、戏曲、传说等不断改进,使《凤凰灯》表演、音乐和道具工艺由粗到细、由简到繁,逐渐形成了一种完整的、具有独特风貌的民间花灯舞蹈。



  郧县《凤凰灯》的道具系用精心修削的竹篾扎骨架,用皮纸、纱布、细布、彩纸和上光色纸裱糊粘贴,按头、颈、身、翅、尾、腿六个部位分别制成后再组合连接,整体形象如《说苑》所述:“鸿前鳞后,颈项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颌而鸡喙……延颈奋翼,五彩备明。”一只凤从头至尾?凤颈平直伸展?长约8米左右,两翼张开宽约2米。表演时用2米长的竹竿操纵凤头带动凤颈自由转向,凤身随凤颈的运动迂回,呈曲弧形有规律地运动。凤身下有操纵绳扯动双翅和凤尾缓缓闪动,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传统表演节目《丹凤朝阳》分为“嬉牡丹”、“朝阳”两大情节,表演内容基本按“凤鸣、出巢、游园、寻花、戏牡丹、擦痒、理羽、打盹、朝阳、扑翅”的程序进行,最后向观众“三点头”表示致谢结束。



  1995年,我在湖北《文化与民俗》杂志发表了《民间艺术奇葩凤凰灯》一文,描述了《丹凤朝阳》的演出情景。在红日即出、鲜花盛开的美丽清晨,一只五彩丹凤引颈舒翼,翩翩起舞,时而翱翔于云空,时而穿绕于花丛,尽情游览新春的美景。一会儿,它发现了自己心爱的牡丹花,喜不自胜地围着牡丹愉快地嬉戏。心满意足之后,它用心地梳理起自己闪光的羽毛,然后打盹小憩。此时,旭日东升,太阳的光和热把它惊醒,它欣喜若狂的展翅飞向太阳,在太阳光升起的地方频频朝拜、盘旋而舞,最后狂喜翻飞,尽兴方休……如诗如画的神话意境,典雅细腻的拟人化表演,生动形象的舞蹈语汇,配以清亮优雅的吹打乐伴奏,把象征吉祥如意的凤凰、荣华富贵的牡丹和光明幸福的太阳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淋漓酣畅的动人画面,令观者心旷神怡,宛如置身仙境。



    郧县《凤凰灯》的源流沿革及发展轨迹



  伴随着《凤凰灯》的不断演进,郧县先后涌现出耿启才、耿杰臣、耿瑞臣、金玉镯、汪新阶、赵培基、“随记”?别名?、何金竹及罗家河民乐班等优秀传人代表。尤其产生了画家汪发臣、鼓师王春堂?被人尊称“王七爷”?、乐师“黑桩”?别名?三位名家之后,方使“凤凰”定型至今。他们反复推敲、揣摩家禽、飞鸟的各种动作情态,王春堂还专门养了一只阉割过的大公鸡,潜心观察研究其生活习性和多种动作姿态。他们独出心裁地加长了“凤颈”部分,使凤头、凤颈成为灵活表演的主体灵魂,相应地设计了民间的、戏曲的、古典的和宗教的杂揉混合《凤凰点子》音乐,以及各种锣鼓经,形成了“多吹少打”、清亮优雅的伴奏特点,力求达到动与静、情与态、舞与乐的高度协调,使表演出神入化,丝丝入扣。



  经过代代艺人的努力,《凤凰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青睐。每年春节“踩街”游行、元宵“闹花灯”时,“凤凰”的出现最引人注目,令观众肃然起敬。每逢举办灯会,各种花灯节目集结游行时,常以龙、凤为首,寓意“龙凤呈祥”,随后排列其它花灯。旧时达官贵人们过生日,也有用《凤凰灯》来贺喜的习俗;《凤凰灯》在商贾富户表演,主东家常引为荣耀,要给掌凤头者挂“银牌”?银制的装饰佩戴品?,给掌凤尾、掌鼓板者赏“红包”?赏钱?。春节的舞队之中,玩凤凰的艺人往往最受人们的敬重。相沿至今,《凤凰灯》所到之处,人们都要燃放鞭炮热情迎送,还馈赠香烟和糕点,表示热忱。这些习俗,充分反映了郧县人民对凤凰的崇拜和敬仰。

  《凤凰灯》的美伦美奂、高雅圣洁,陶冶着一代又一代郧县人的心灵和情操。现今四十多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谈起建国前后的凤凰灯,几乎无人不晓。许多郧县人听见“凤凰点子”那美妙的音乐,就争先恐后地循声而出,那五彩缤纷的凤凰舞到哪儿,人们就蜂拥跟随到哪儿,一遍又一遍地细细观看,用心品味,聆听着“凤凰啼鸣”而成长和生活。不少人从中学会了凤凰表演的一招一式,熟悉了“凤凰点子”音乐演奏,由此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凤凰灯传人。



  1943年冬,郧县《凤凰灯》应邀前往老河口表演,由王春堂、金乾德、燕文彦、李心庠等主演、主奏,受到当地热烈欢迎。



  1953年3月,由王春堂等主演的《凤凰灯》,赴武汉参加全省民间艺术会演,省委、省政府领导亲临观看,评价甚高,演出获得最高表演奖和荣誉奖。



  1959年,襄阳、郧阳两署合并期间,郧县《凤凰灯》参加了襄阳地区汇演,给襄阳人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1977年10月,郧县《凤凰灯》表演新秀邓明、计晓等参加湖北省农村文艺调演获得一等奖。



  198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武当》故事片,郧县“凤凰”飞上了武当山,为影片增添了民俗文化色彩。



  1982年至1984年,丹江口水利工程局先后派人到郧县买“凤凰”、学表演,同时邀请老艺人耿少臣、扎灯好手翁赓顺等到丹江口指导凤凰制作和表演。



  1986年,郧县豫剧团创作演出《卧龙拜凤》。把“凤凰灯”搬上了戏曲舞台,配合剧情穿插表演,妙趣横生,在鄂西北传为美谈。



  《凤凰灯》在郧县流传不衰,不断有所改进和创新,也出现过一些变异。如上世纪五十年代城关镇的“仙女坐凤”;1984年以来郧县砖瓦厂、郧阳汽车零件铸造厂、郧县移民局、郧阳汽车改装厂的“龙凤双船”等,都受到过好评。郧县豫剧团还曾用男、女演员分别扮“凤”与“凰”,以双人舞的形式搬上舞台表演。这些都说明郧县人民对“凤凰”的崇拜,已经形成了一种影响久远的地方文化现象。



                    《凤凰灯》集成篇荣载国家艺术科研卷首



  建国以来,郧县《凤凰灯》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和发展,以它深厚的文化底蕴、美妙的音乐、精湛的工艺造型、典雅细腻的拟人化表演,在楚天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独树一帜。但是,一百多年来,如此珍贵的民间舞蹈艺术遗产,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全靠民间艺人和极少数文化人口耳相传。1981年9月,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舞蹈家协会联合发出通知,动员和组织全国的文化艺术界和群众文化路线的干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普查、收集和整理编写工作。1983年1月,经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批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被列为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



  在逐步贯彻实施、开展普查复查的热潮中,郧县《凤凰灯》应势而出,被选定为郧阳地区重点编写舞种,于1984年开始了全面深入的调查、采访。郧县文化局、文化馆历任领导赵守浩、王文俊、汪生明、秦明海、郝定山、陈家林、易国光等同志都十分重视挖掘、抢救、整理、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先后安排业务干部10余人,行程两千多华里,走访民间艺人、知名长者、教师、修志人员等200多人,积累了30多万字的口啤和文字资料。1985年12月至1986年6月,我们组织民间老艺人、中青年传人、文化馆业务干部,先后举办了五期《凤凰灯》集训班,记录、拍摄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追溯到五次集训,虽然尝尽了酸甜苦辣的滋味,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五次集训,组织上安排我和张道生同志担任导演指挥,由我负责规范文字记录。初开始由于缺少经验,集训工作走了一些弯路。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进展,我们摸索出了一个办法:每做一段内容动作便停下来,经过座谈“选优”,再按分、秒固定动作节拍,进行规范性的“还真”排练,终于使这朵民间艺术奇葩渐渐显露出它那如诗如画的迷人风采。这只神话中的人间仙鸟丰富生动的拟人化舞蹈语汇,以及相应的音律节拍,渐渐跃然于笔下,这也是郧县文化人对《凤凰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次飞跃。

  1987年6月,我和张道生主笔完成了3万多字的《凤凰灯》初稿,经过二稿修改,报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北卷》?下简称《湖北卷》?编辑部初审。当时正赶上国家总编辑部副主编陈冲同志对《湖北卷》五个代表性舞蹈稿本的审稿,凤凰灯从初审、统编、终审、誊抄、校订,都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和高度评价,从而使凤凰灯被列为《湖北卷》的重点选题,这是郧县《凤凰灯》以完整、翔实的文字记载而首次“啼鸣”和“出巢”。



  受《凤凰灯》编写成功的鼓舞,郧县文化馆又整理编写出《郧县资料卷》,于1988年6月报送省文化厅,卷内正文编写的4个舞蹈,有3个?凤凰灯、双头人、郧县彩船?被选入省卷。



  1990年12月,文化部对《湖北卷》稿本进行初审。我作为《凤凰灯》的主要作者,被选调参加了这次初审会议,并临时担任了资料统计和保管;1991年3月,又参加了湖北土家族民间舞蹈《跳丧》研讨会。《跳丧》是传承“巴人好歌舞”的少数民族代表性舞蹈,《凤凰灯》是象征“楚天崇凤”的汉族代表性舞蹈,两者在初审中被确定为《湖北卷》的重点选题,参加这两个舞种的整理和研究,使我的编纂业务水平提高很快。1991年7月,我被湖北省文化厅正式聘为《湖北卷》特邀编辑,担任了12个稿本的执行编辑和郧县3个稿本的规范性加工任务。这期间,省群众艺术馆原馆长陈仁梁,执行编辑熊旰锄对《凤凰灯》进行了多次规范性加工。国家总部负责《湖北卷》的责任编辑梁力生,始终把《凤凰灯》稿本作为范本,进行授课讲解,并亲自执笔作修改辅导。终审期间,《凤凰灯》的动作绘图,由特邀美编吴曼英大师负责,她亲自勾画骨胳体块“小样”和加画服饰“透视”。我怀着虔诚的崇凤之情,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和誊清稿本,尽可能地追随“凤凰”的高雅和圣洁,把凤凰灯稿本清晰工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1995年12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北卷?》由国家舞蹈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分上、下两卷,载文图200万字。这部具有艺术、美学和多学科重大科研价值的历史文献,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促进国内外的舞蹈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96年8月15日,我不幸患脑溢血住院治疗,此时正值《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北卷?》出版发行,我用麻木不灵的双手吃力地翻开书页,禁不住热泪双流。住院期间,省、市、县文化界的领导和不少亲朋好友看望我,更使我万分感激,至今难忘。郧县《凤凰灯》荣载正文篇首,这是郧县文化人一份极为珍贵的劳动成果,也是《凤凰灯》故乡的人民对国家艺术科研的一份重大贡献。



                       郧县“凤凰”展翅飞向南国和京城



  郧县《凤凰灯》入编《湖北卷》卷首,“楚人崇凤”的传说传遍了汉江南北。郧县人不仅“舞凤凰”的劲头越来越大,而且舞出了新水平,舞出了新天地。



  1990年至1993年,郧县文化馆对传统的《丹凤朝阳》、《郧县彩船》进行了加工改编,组织自编、自导、自演,先后为城关镇、县医院、县石油总公司等单位承办节庆纪念日演出300多场,在全省文化系统中传为佳话。这期间,活跃在社会与民间的《凤凰灯》演出单位,主要有郧县城建局?徐小平主演?、保险公司、建筑公司、建筑构件厂、原包装印刷公司、粮食局、个体劳动者协会、茶店镇、安阳镇等。其中建筑公司、构件厂、包装公司历年春节、元宵节开展民间文艺演出活动非常活跃,尤其表演《凤凰灯》是他们的当家节目,先后涌现出邓明、计晓、白调明、史清、莫若汉、黄兴等表演好手,马建明、曾荣武等痴迷乐手,以翁赓顺为首的工艺扎制名师。特别是“耿家凤凰”的第四代传人耿家喜,爱凤、演凤、组织《凤凰灯》舞队,参加了多次对外重要演出活动,为郧县民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群众性的民间艺术活动与文化局、文化馆组织的示范性演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道具、演员、乐手互为补缺,共同把《凤凰灯》表演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在历年春节、元宵灯会上,“郧县汉江公路大桥试通车文节庆典”,“十堰市首届民间文艺展演”,郧县《凤凰灯》都以它的迷人风采独领风骚,令人陶然心醉。



  1991年11月,首届中国湖北武当文化武术节开幕式在武当山下的老营举行。郧县组织演?奏?员58人,排演大型舞蹈《丹凤朝阳》参加了演出。此次排演,首次将传统的一只凤表演改为双凤表演。增加了“花仙子”人数和伴舞,配以“葵花向阳”烘托。在统一合成演出时,又安排丹江口市的24只小凤凰配合表演,赢得了中外观众的阵阵喝彩和称赞。



  1992年10月,第二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在湖北孝感召开。省歌舞团、省工商银行艺术团承办闭幕式歌舞晚会《黄鹤传友情》,其中第七个节目为60人表演的大型舞蹈《丹凤朝阳》。郧阳《凤凰灯》从此以新的风貌飞出山门,步入现代广场艺术的大雅之堂。



  1996年初,广东省中山市举行第九届“慈善万人行”活动,邀请湖北《凤凰灯》南行献演。郧县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会同省群艺馆召开筹备会议,要求在继承《凤凰灯》传统地方特色的基础上,按照“五个一流”?即一流的导演、演员、音乐、道具、表演水平?的标准筹建“凤凰灯艺术团”,编排新的《双凤朝阳》赴广东表演。经过多方面的精心组织,2月7日,郧县正式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李元生为团长的“湖北省郧阳凤凰灯艺术团”。县艺术团团长崔中杰任排练现场指挥,文化馆馆长徐堂根任道具组组长,我担任总编导兼执行导演,共选调优秀女演员10人,男演员6人,乐队8个。经过紧张而严谨的排练,新编《双凤朝阳》经市、县领导审视通过。1996年2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七?,郧县凤凰灯艺术团代表湖北省和十堰市,在中山市进行表演和答谢?主席台?特许表演,受到热烈欢迎。凤凰灯精湛的工艺,神奇的构思,优美独特的音乐,飘逸柔美的服饰装扮,以及精彩高雅的拟人化表演,使广东人目睹了鄂西北优秀民间艺术和“楚文化”的迷人风采,数万观众和游行队伍耳目一新,欢呼声不绝。中山市党政领导、广大市民、海外侨胞及外国人一致赞美凤凰灯的独特艺术,称赞凤凰灯灯美、舞美、服饰美、音乐美、人更美。带着五面锦旗荣归家乡,正值传统元宵灯会,艺术团稍事休整,于1996年3月3日重新集结,进行了“郧阳凤凰灯艺术团赴广东归来汇报演出”,大家举着锦旗,意气风发地走向街头、广场、机关厂矿巡回演出30多场。所到之处,群众摩肩接踵争相观看。人们对新编《双凤朝阳》及其前所未有的表演阵容交口称赞,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元宵灯节喜庆未尽,郧县庆“三八”梨花村杯万人秧歌会隆重举行。《双凤朝阳》被安排在开幕式主席台前率先表演,受到数万人翘首注目。开幕式后,十堰电视台对凤凰作了详细录像,并现场采访了文化局长和总导演。至此,首届“凤凰灯艺术团”圆满完成了她的光荣使命,在郧县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页。这次凤凰灯南国之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受到了高度评价。《湖北日报》、《中山日报》、《十堰日报》、《湖北文化》等10余家报刊先后作了报道。省文化厅、省群众艺术馆对凤凰灯在中山市的演出成功极为重视,于1996年8月将这个节目推荐上报文化部。同年11月,郧县凤凰灯荣获“全国第六届群星奖”表演优秀奖和编导优秀奖;12月又荣获“湖北省社会文化艺术领域舞蹈创作演出”表演三等奖和编导三等奖。



  《凤凰灯》中山行之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插曲。时年6月,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致函十堰市文化局转郧县文化局,邀请郧县凤凰灯参加8月份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办的《中国灯文化展》。此函转给我阅后,我将有关资料整理好后交给文化局。岂料8月中旬我就患病住院,结果不得而知,也许是参展经费困难的原因,而放弃了出国参加塞维利亚的灯展。



  1996年底,郧县文化馆受凤凰灯中山之行的鼓舞和启发,经过与湖北梨花村酒业集团联系,双方订立合作协议,成立了“湖北梨花村酒业集团凤凰灯艺术团”。

1997年文化馆新任馆长孟长城,进一步狠抓“凤凰灯艺术团”的工作,先后排练《双凤朝阳》、《郧县彩船》、《雏凤展翅》、《幼儿彩船》、《抬花轿》,在郧县城乡、十堰市区巡回演出200多场,成为繁荣群众文化活动的主干队伍。



  1997年7月12日,郧阳中学举行隆重的建校45周年纪念庆典,特邀凤凰灯艺术团为来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表演《凤凰灯》。看到故乡的优秀民间艺术后继有人,老校友们个个赞不绝口,兴奋地与“凤凰”合影留念。



  1998年9月,省、市、县三级电视台联合拍摄《郧阳凤凰灯》专题片。拍摄地点选在大堰乡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当地干部群众热情配合,省台编辑杨菲女士亲自参加清场劳动,顺利拍到了夕阳、大桥、庄稼、碧水的田园风光背景。该片在湖北卫视“荆楚方圆”栏目播出数次,进一步扩大了《凤凰灯》在全省的影响。



  建国50周年之际,我又担任导演排练《凤凰灯》、《彩船》,分别为十堰市纪检监察系统和十堰市电力系统职工运动会开幕式庆典演出,受到了全市观众和运动员的好评。



  2000年1月8日,我到武汉参加湖北省文化系统破格申报高级职称人员论文答辩。我在答辩会上回答了《凤凰灯》如何体现“楚人崇凤”这一主题,以及如何应用、借鉴和发展《凤凰灯》的原始形式与舞蹈动作等问题之后,特别反映了深山的“俊鸟”因交通、信息、资金等问题,失去了飞向北京、飞出国门的机会。在场评委立即起身安慰我说,这个问题,省里已经有所考虑,国家也会注意到的,以后肯定会有机会,希望你和你的同事们坚定信心,等待这一天的到来?参加答辩会仅过了10天,《凤凰灯》美丽的五彩霓裳就吸引了北京的目光。千禧之年的元月20日,中央电视台“农村文体巡访”摄制组杨巍一行两度赴郧,详细了解、采访《凤凰灯》的有关情况,拍摄编制了8分钟的专题片“感受凤凰灯”,于4月9日晚开始在央视农业频道播出数次。省、市、县文化同仁相互传告,祝贺勉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说《双凤朝阳》是郧县《凤凰灯》的突破,而“四凤共舞”更是令人振奋。新千年的第一个春节,十堰市组织声势浩大的“新世纪春节万人游园”活动,指定郧县承办“恐龙彩车”和“凤凰灯方队”,要求队伍规模在100至200人。在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协调指挥下,郧县文化馆具体承担全部工艺制作和编排演出任务。秦明海、杨淑惠再次出任总编导和伴舞导演,80名“花仙”披红着绿,头戴花冠和凤凰模型,穿插护拥着太阳和“四凤”翩翩而舞,场面壮观而又典雅,气氛活跃而又庄重。元月25日?农历正月初二?,十堰城区瑞雪纷扬,似拉上了白色的纱缦,更给《凤凰灯》增添了华艳与高贵之美。“恐龙”的昂首长啸和“凤凰”的婀娜多姿,令十堰市民耳目一新,大开眼界。郧县摘取了“十佳彩车”、“十佳文艺方队”的桂冠,好似“龙凤”带给了我们吉祥如意和奋发向上的力量。



  郧县《凤凰灯》如今已成为“中华一绝”,成为“楚人崇凤”的代表性象征。她是鄂西北人民的骄傲,也是汉江文化的精华与灵魂。让我们借用胡乔木同志的《凤凰》诗作,祝愿郧阳《凤凰灯》以更加优美的姿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飞向世界?

  谁曾经看见凤凰飞翔?

  谁曾经听见凤凰歌唱?

  没有谁。惟有驾驶幻想,能追寻长生不老的鸟王。

  他衔着幸福和光明的希望,

  殷勤地来往在人间天上。

  谁最早画出凤凰的形象?

  谁最早唱出凤凰的诗章?

  不知道。多谢往古的巨匠,

  让多情的仙鸟歌舞在穹苍。

  飞下去,你五彩缤纷的翅膀?

  向天高地远,地久天长!?
发表于 2010-1-21 17: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曾经看见凤凰飞翔?

  谁曾经听见凤凰歌唱?

  没有谁。惟有驾驶幻想,能追寻长生不老的鸟王。

  他衔着幸福和光明的希望,

  殷勤地来往在人间天上。

  谁最早画出凤凰的形象?

  谁最早唱出凤凰的诗章?

  不知道。多谢往古的巨匠,

  让多情的仙鸟歌舞在穹苍。

  飞下去,你五彩缤纷的翅膀?

  向天高地远,地久天长!?

太有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8 13: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帖回帖好习惯~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5 19: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 没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6: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啊~不过真的想知道是否真的有凤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7 20: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漫长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3 13: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