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153|回复: 20

你最看好那种太极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0 19: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陌路过客 于 2009-11-10 19:53 编辑

 原始太极拳法最初出自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宗轩辕黄帝。他根据蛇和喜鹊相斗的形态而创出此拳法。中国道教邋遢派所传老拳谱上有这么一段话:“黄帝隅行于坡前,看见蛇鹊相斗紧相连。鹊攻尾,首来救。鹊攻首,尾相援。鹊攻中,首尾连。黄帝一见非隅然,从此留下太极拳。”老拳谱上记载着各种拳势动作的形成过程及创编人和创编的时间地点。还记载着演变出的多种拳法,如吕洞宾祖师创编的“吕式太极拳”,陈抟老祖创编的“华山太极拳”等。
  张三丰(1247~?)祖师1324年到武当山,调神九载,道始成,人称邋遢道人,自成一派,被后人称为道教邋遢派。他综合前人的成果,创编成为有动、有静,有快、有慢,有刚、有柔,既有养生、又有技击的系统完整的原始太极拳法。该法被道教邋遢派尊为主要功法,从此在道教内部代代秘密相传,世俗难以问津。
  辛亥革命后,娥眉道人高虎臣在北京哈德门外火神庙住持,曾收了几个俗家弟子,原始太极拳法始流入社会。可惜原始太极拳法老拳谱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1998年道教邋遢派功法第八代掌门人骆巨方道长,鉴于老拳谱的无处找,为不使此拳法失传,根据恩师安声远道长的传授,回忆整理出了“原始太极拳法”新拳谱。
  老拳谱由动、静、快、慢四个部分组成。新拳谱在编排时删去了一些重复动作,在次序上又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将其整理成动、静、快三个部分。动部原有十三个动作组成,称前十三式。整理时删去了几个技击动作,增加了几个养生动作,成为系统完整的养生功法之一,取名“九转还阳功法”,仍有十三组动作。快部是一套技击性很强的功法,练起来不但速度快,而且是纯刚,也有十三组动作组成,称后十三式。慢部老拳谱上只有一组动作,叫做“仙人跨鹤拜四方”。这次整理时,把它作为静部的收势。
  老拳谱中的静部是原始太极拳法的主体,现整理编成二百零二个动作。演练时缓缓而行,练一套拳约需40~120分钟。



 太极推手
  太极推手和盘架子(练拳的套路),是太极拳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盘架子为拳之体;推手为拳之用。练太极拳在学会盘架子之后,可以学学推手,学会了推手,才算是体用兼备了,这时不但提高了自己的技艺,也增加了更浓厚的锻炼兴趣。
  太极推手,过去有人叫“打手”。老太极拳书上有“打手歌”,“打手要言”等,都是讲打手方法的。但“打手”二字的含义,不如用“推手”比较全面,因为推手包含两个人“打轮”和“散手”两个部分。“打轮”是两个人对手合作,共同练习,推起手来,四臂往还,你搓我揉,你进我退,你收我发,既可收到锻炼身体的益处,同时也提高了兴趣,增进了友谊。也有人管推手叫“揉手”的,实际上就是形容它的动作,指相互揉搓而说的。
  推手有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扌履,插肋,烂采花等区别,其中定步推手是推手的基本功夫。所以学推手,要先从定步推手学起。
  推手的原理,其实也并不十分复杂,盘架子主要是从练姿势中锻炼身体的平衡,就是不论怎样运动,要始终保持住身体的重心。推手则是在对方的推动逼迫下,仍要不失掉自己的重心,相反还要设法引动对方失掉重心,这就比较盘架子难了一步。所以过去说“盘架子以求懂自己之劲,推手以求懂他人之劲”,就是这个意思。
  定步推手在初步锻炼时,步法只有弓步和坐步两种,手法也只先练扌朋,扌履,挤,按四手。“打轮”熟练之后,双方可以初步做到“听劲”“问劲”“化劲”“发劲”的时候,步法与手法也可相应增加变化,如步法可增加骑马步,仆步等步法,在进退时也可以逐渐增加上步撤步的动作,这样就由定步推手过渡到活步推手了。至于手法也可由扌朋,扌履lv,挤,按四手,增加采,挒,肘,靠四手,合而为八手。以后功夫加深,可以逐步转进到千变万化,做到所谓“沾,粘,连,随”,“不丢不顶”,渐而至于“愈练愈精”,“从心所欲”了。
  1929年扬州金一明的《三十二势长拳》中说:“武当脱胎于少林,少林得法于禽经。”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模仿熊、虎、猿、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结合民间流传的保健运动,创编出了《五禽戏》,华模因此被尊称为拳术开山始祖。
  此后,拳术发展为外内两家:外家少林派,内家是以张三丰为祖的武当派。
  南岳国师文进之编著的《太极拳剑推手各势详解》一书,在谈到太极拳的起源时有记:“张三丰生于辽东懿州,身高七尺,能日行千里,洪武初,至蜀大和山修道,二十七年入湖北武当山诵经。一日,有鹊雀急呼于院中,张氏闻之,由窗中窥见树上有雀,其目下视,地下幡有长蛇,其目仰视,二物相斗,历久不止,每当雀上下飞击长蛇时,蛇乃蜿蜒轻身摇首闪避,未被击中,张氏由此悟通太极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之理。”
  太极拳最初是叫长拳、十三势,后来王宗岳根据《周易》阴阳动静的道理名其为太极拳。因为太极拳运动作势,任其自然,无中生有,所谓无极而太极也。
多选投票: ( 最多可选 2 项 ), 共有 5 人参与投票 查看投票参与人

投票已经结束

28.57% (2)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14.29% (1)
0.00% (0)
28.57% (2)
14.29% (1)
14.29% (1)
0.00% (0)
0.00% (0)
0.00% (0)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19: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论。







清乾隆年间山右王宗岳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
  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0 19: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氏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0 19: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氏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19: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参与  和氏太极拳已经添加。


最好说一下理由哈。  有理由的俺给发小红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0 19: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氏太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19: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玻璃终于露面了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0 20: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5# 陌路过客


嗯,郑梧清先生和郑伯英先生发扬改变的赵堡太极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0 20: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妈妈天天打太极拳,不止太极拳还有太极剑,功夫扇,上次看了一个老道士打太极拳,这才知道了,原来真功夫就是真功夫,那真是赏心悦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20: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寻砖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0 23: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