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天和余韵

北京神秘医话————那是一种对生命新的解读,一切如灵异般美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7 12: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来看看了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22: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自学手册之内照图、吴普本草、甲乙经、淮南子篇. {" j: {* j9 @7 @+ \( U: A* u
        最近我一个做平面设计的朋友也在自学中医,前不久打电话来说遇到了疑问,要我解答。我听了他说半天后才知道,他得到了一本叫做《内照经》的书,却不知该如何看起。
5 c; M* A/ ?% O) x        我很无奈的对他解释说,内照经,又叫内照图。是华佗死后他的弟子将其理论整理后编辑而成的医学书籍,但是这本书,初学中医的人,不必去看。
+ ]/ W( h0 N0 p$ x1 b% `6 Q        朋友不解,我回答说,内照经是早期中医基础书籍之一,主要叙述了人体的脏腑骨骼构造,是华佗弟子们对当时中医理论的一次总结,但是这也只是当时中医的总结而已,就如黄帝内经一般,内照经,也有不足之处,而且较之黄帝内经,内照经则错误更多,因为它本身就是一本解剖书籍,中医谈解剖,无异于自取其短。# {+ w) ]& L1 z0 F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有趣的神话,有些看了内照图的道士,喜欢以此来证明道教的内视术是真实存在的,这种说法,粗听来有些道理,但是转念一想,则又会发现其存在着极大的破绽。) \, J+ ], N% J
        试想一下,道教内视术,可以大概定义为可以看穿人体的一种法术,如果说内照图是这种法术下的产物,那么其中的错误又如何解释呢?呵呵,当然,我不是否定内视术,只是说明了《内照经》不能作为内视术存在之证据的理由而已。
# K( h' m2 b$ A        所以诸位看到内照图内容时,研读即可,无需深究。后人还有更好的书籍可供继续学习,不可过分崇拜古人……
9 x$ ~# g+ Q- r6 \. c& o" y; Q        三国演义中,孙权的哥哥孙策受伤,华佗又不在江东,只好请了华佗的弟子来医治,华佗弟子医术不错,若不是孙策屡屡发怒,倒也是可以痊愈的。# k* Q7 L0 X* G4 |; ]6 t8 f& g2 ^
        历史记载,华佗的弟子不少,其中名声最著的恐怕就要算吴普了。吴普的医名几乎不下于华佗,吴普的名声,来源于他所写的那本《吴普本草》。
) O/ ~" j  S3 Y        吴普的本草,集合了前辈医家对药学的研究成果,其中更有华佗对药物的评价解读。吴普在书中将药物的产地,炮制,都一一作了简述。8 P& l" P. P/ T- P' z$ F- Y$ H, N% e
        且融会百家,将几个医家的不同意见统一编在一起,以便后人参考,就当时药学书籍来讲,也算创举。可惜《吴普本草》已经没有流传了。
% R" p# f" x+ k        现存的《吴普本草》版本,是由后人将《太平御览》中所引用的《吴普本草》内容摘录下来,整理而成的,这点甚为可惜。如果有人对本草药学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不妨找来看看。5 c1 o2 N, l# z( G# j* k
8 o# k: e, t/ E/ W# a' X
下面我引用一段其中的原文:
# K" a6 W- j, ]. B' s贯众,一名贯来,一名贯中,一名渠母,一名贯钟,一名伯芹,一名药藻,一名扁符,一名黄钟。神农、岐伯∶苦,有毒。桐君、扁鹊∶苦。一经∶甘,有毒。黄帝∶咸、酸、微苦,无毒。叶青黄,两两相对,茎黑毛聚生,冬夏不死,四月华白,七月实黑,聚相连卷旁行生,三月、八月采根,五月采叶。   \! k# E) c; u+ m- Y
        说到针灸,很多人就会想到一本学习针灸必看的医书,《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针灸甲乙经》。学针灸不看此书,不足以称会针灸。1 f2 o% W6 ]/ S& [" i
        晋朝名士皇甫谧长年受疾病所扰,无奈之下,决意学医,数年手不释卷,终于医道大成,医名冠绝一时。当时人因为滥用一种名为五石散的矿石类药物而患病者极多,旁人闻皇甫谧有医名,往往前去求解五石散之解药。
3 n$ ]2 P& ]8 |5 E        其实他们不知,皇甫谧奋力学医正是因为他自身也中了五石散之毒。也正是因为这种种的压力,令皇甫谧在其有生之年,遍读医书,长期与疾病斗争。
6 X2 Y% t! `/ }* g        最终皇甫谧老师在他晚年,也成了中医针灸学上的巨著《针灸甲乙经》。如果你不想学习完《黄帝内经-素问部》的理论再去学习《黄帝内经-灵枢篇》的针灸术,而是想边学理论边学针灸术,那么《针灸甲乙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集合了《黄帝内经》的素问、灵枢两部,又将另一部已失传的针灸巨著《明堂孔穴》加入其中的综合性读物。* s1 E+ h+ U0 Y. Q' I1 n) v
        因为皇甫谧对三部书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了删除,所以它的内容并不是十分繁重。可谓精简而全面。特别是因为《明堂孔穴》已经消失,所以这本《针灸甲乙经》就成了《明堂孔穴》唯一的载体。
) t8 y& _' Q: M# s; C2 \4 o3 I        所以后世学医者,很难绕开《针灸甲乙经》来谈针灸。但是初学者读这本书时最好装备《中医辞海》之类的书籍一部,因为这本书内容繁多,术语几乎是一句一个,更有很多语句的意思并非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故此要读此书,必须有打硬仗的准备,我在下面引用一段书中的原文,大家先熟悉一下:7 l/ w& N3 [7 ?7 O1 D
        (黄帝问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何谓德、气、生 、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 u5 p, w3 m% [% H; ^' W+ N: l( w
        岐伯对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出入谓之魄,可以任物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有所存谓之志,因志存变谓之思,因思远慕谓之虑,因虑处物谓之智。故智以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邪僻不生,长生久视。是故怵惕思虑者则神伤,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正;因悲哀动中者,则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荡惮而不收。)
  N8 V% G, d5 q; y! j        【淮南子】& N6 t; c7 ]1 F" R4 [3 Q' F1 T- S
        很喜欢传统文化,但是又不想读专业医书,想学的多点,无需专精,又能学到点医术,那么读什么书?
7 q4 \  a, {. v; [        那么我向您推荐这个书……《淮南子》。% w$ t  v8 e) _
        《淮南子》是汉朝的王爷刘安和他的宾客们合力所著,内容融合了诸子百家的学说,不过刘安好道,故此他的书也偏向于道家。
0 L: Z/ A1 p  k1 |- R7 u! ]        但是他那时的道家,与今日之道教不同,他的道,追求的是覆天载地,磅礴宏伟之道。所以他的书杂,分别从天、地、人、术、道等多个角度论述了我们的世界。7 G  n) w+ K! v: t
        读他的书时,你会慢慢的明白古人的人生观,明白他们的气化论、运气论、天文论等内容。其实你已经在无形中开始对中医典籍进行熟悉了……# Q7 K' g6 U* D1 _* c) r
        好了,不多说了,我引用一段淮南子的原文,让大家先熟悉一下:+ C2 s+ c3 W$ m* |# `4 B
        (地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
8 @; ~9 Q& h0 B3 |        其实古书不难度,一开始先通读一遍,无论理解与否,慢慢在读,就理解了。如果您不想买书看,又想了解一下这些书,那就看这个文章吧,至少您能了解些原文和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22: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神秘医话————那是一种对生命新的解读,一切如灵异般美妙,向你展现一个中医与灵异的世界   % W- z1 ~0 t& E
        第十章——高手都很寂寞……
/ B9 T( K. H7 f9 z7 K8 w, ]        寒冷的北方,我的头上却已开始冒汗了。子夜更是心急如焚,他此时应是已经在准备打我一顿了。如果眼神能杀人,我已经被他杀了不下千次了。我不再去看电梯,而是闭上眼睛,开始回忆所有的细节……
, u* X- _' U/ ^+ F; @7 \        大约一分钟后,我对子夜吼道:“那帮人很可能在咱们下楼后便上车了。这里的保安会定期巡逻,他们只能可能短时间内留在车上,所以他们一定是在咱们离开后上的车,你快去大门口堵着,看到有五指纤细,说话很不自然的人就先打晕了再说。”
7 ~( ^9 d9 R4 p! z        子夜没有多问什么,几个纵身,便跑到了门口的岗亭处。我们这栋楼离大门很近,附近只停了十几辆车。我一辆辆的检查下来,用了不过一分钟。
2 C& n! [; X+ ~7 ]1 {# U        车里都是空的。难道我想错了?) R) Y& i! k- L6 E
        就在我思考的时候,一种类似埙那样的乐器的声音突然从耳边响了起来,我全身一震,立时血脉扩张,头痛欲裂。整个人半跪在了地上。2 E" }, |. o7 h, B- G2 ^
        就在我经过的那辆车里,走下来了一个五指纤细的白面少年,而那阵几乎令我崩溃的音乐,则来自他手中拿着的一支律管。
  _2 U. W! ~1 i; o$ V+ x        我努力平复着全身的震颤,努力回想着自己所练过的内功心法。
9 N' s2 Z2 \; D- O        我所练过的内功极多,不过大多只是练了第一步,便不再深入了,这些功法健身效果都不错,其中也不乏能宽松神智的手段。
& j3 F6 A! S+ G: d  z        故此我灵机一动,开始回想那些功法。
/ Z8 {. z' f1 ~# Y        那白面少年长得极为俊俏,宛若天人一般,配上手中的律管,更是说不出的超凡脱俗。他似乎并不急于对付我。而是一步步的走到了我面前。( o9 B. A1 Q9 G6 w+ N9 `3 D2 l
        他对我笑了笑,笑容见透着无限的讥讽,我闭上眼不去看他,渐渐将意识移动到下腹,舌尖抵住上腭,双手缓缓握紧,努力调整着呼吸。
1 r1 g/ S% Q4 K* W: h4 R4 P0 B5 I        这是内功中静功类的八识归元法,目的是将人的八种意识归于肚脐以下的下丹田,练习时有镇静安神的效果,我一放松下来,全身的震颤便消失了大半。
3 x- n& v; N% k# d, |        力气也在缓缓恢复。& a" _  @/ `  g- {% c
        那少年走到我身前,道:“你不用试了,看你的气象,根本不足以用八识归元法对抗我的音律术,你太着急了,竟忘了检查车的后座。咱们做个交易如何?你吃下这个,我放你一命,前提是,你保证我能带着这个女的安全离开。”' X  @9 X0 D" Q, o( {* l
        我睁开眼睛,此时我的气力已经全然恢复,不过若是他再用出音律术,我依旧是必败无疑,故此我看了看他手中的东西,那竟是个黑色的肉球。6 C9 t# ?$ Z' k6 r. y
        我故作无力的笑了笑,道:“这是蛊吧,我吃了的话,不是死定了么?”
' [& u% \" J$ t6 n  V        那少年没想到我会认出这蛊,随即皱了皱眉头,道:“那你就死吧,我成全你。”
+ Y6 ]' W7 K, B* P" b( ?, D) e        说罢,他已将律管靠在嘴上,准备吹响。我自然不会再给他机会,一个箭步冲到了他面前,一掌击中了他的前胸。
5 p" U' ?! R; o0 [! f3 }: v        我本身便不会什么武术,此时所以用掌,是因为想去抓他的律管,不想冲的过猛,有些偏了,竟打在他的胸口。2 o/ w. f% D8 j) ~4 g* `
        他被我打了一掌,竟全无反应,依旧吹响了律管,我随即全身一震,直接跪到了地上。他这次所用的音律术倒是比之前强了不少。+ X) t/ ^/ @/ c0 r2 k% H
        只是我对音律术竟已有些适应了,听了几次后,感觉也没其它太大的反应了。所以纵使他加大了力度,我也只是全身无力,没有晕倒。“看来我果然是个音痴。。。。。。”我心里暗想! R4 ], v' c  r1 P4 \
        忽然一阵劲风从我耳边掠了过去,等我再抬起头时,那少年已经退到了十步开外,子夜则正站在我旁边,而律管则已经被他抢到了手里。& ?8 S4 y$ A8 R( T
        少年显然有些气急败坏,我望了望不远处的大门,保安已经开始换岗了,显然他们换岗晚了几分钟。2 r' W9 p4 @. I6 X! C6 T
        子夜看着少年,冷冷的道:“放了我妹妹,我可以保证你的安全。”2 C5 \6 W% n- G' z& m
        少年却犹如没听见一般突然身子一晃,冲到了子夜的身前,像是要抢回律管,子夜微微一侧身,躲开了少年的来势,左手一拳击中了少年的胸口。& Y0 v$ z8 f: u) _2 ~2 d
        少年马上想要再次退回去,却不想已经被子夜抓住了胸口的衣服,子夜脚一个回勾,将那少年按到在了地上。
5 ?) @8 ]2 t9 H6 w  ~        这一切都只是发生在数秒之内,我虽说看的较为清楚,神经却还是比他们慢了一拍,直到少年倒地,我才如梦初醒般“啊”了一声。
; ^- ~; [, |: ?        子夜看了我一眼,道:“你去车里看看,我妹妹在不在。”$ I, p- g. D2 V7 ~) A
        我赶忙起了身,跑到车门出往车厢里望。那少年开的是一辆吉普车,后座用了有色玻璃,难怪方才我没能看到。
5 s% B9 g& ^! u% S5 j5 D. w/ e        我望了一阵,才发现那美女就坐在汽车后座上,她的身体被绑着,嘴上好像还有透明胶带,我叹了口气,道:“这个笨蛋,绑成这样,即使保安换班也很难将她带出去吧。”
( ]' }! l7 A& _, {, F        我拉了一下车门,才想起没从少年那得到钥匙,便走到少年身边想拿钥匙,不想他竟突然全身一震,想要挣脱子夜。
8 h* j% h0 W7 [        子夜瞬间化解了少年的力量,冷笑了下,道:“我抓的这个位置,刚好是你中脘穴,知道中脘穴是做什么的么?秀才,你给他解释一下。”" g$ h5 F* V* J9 x
        我在旁边愣了愣,才反应过来道:“秀才?你才是秀才……中脘穴,是胃气的重要所在,就是说,你的身体运动能源所在被他抓着。所以被他抓住后,你会全身无力,时间长了,还会昏厥。当然,主要是因为他用了一种阴柔的武功,不断调整你中脘附近的重力,才会有这样的效果。”
. M0 @% d2 r6 u% O# a- ?' J& z- Z        我说完后,子夜点了点头,道:“又长学问了。”
$ U; v! Z1 P. a' F6 s        我走到子夜身边,道:“我能问他几个问题么?很快。”. g5 I. U+ M+ c& P
        子夜点了点头。
5 M1 J4 t1 Y6 d4 V1 ]/ [6 c8 u        我蹲下来,看着少年的眼睛,道:“我们都不是坏人,绝不会伤害你,只能把你送到警察局,所以你现在是安全的,但是如果你能说出同伙在哪,我们可以不把你交给警察。”! ~8 w9 \" n# I* e% Q7 ^0 Q
        那少年看着我,脸色突然一变,居然大笑了起来,虽然他现在力气已经尽失,却也笑的极为大声,令我不禁有些莫名其妙。
  s7 I# x  |6 F! r  _) ]* g. e0 G        那少年笑完,道:“你们还不明白吗?一直都只有我一个人,哈哈,我还以为抓到我的人会有多聪明,不想竟是这样的笨蛋。”; \  {# c5 k  _! Y! K4 [2 T+ [
        我无奈的点了点头,道:“确实,我是笨得很,其实我早该想到,若是一群人的话,要通过保安又何必等到现在呢,看你的样子,大概是因为不太会撒谎,才等到现在的吧。不如这样,咱们再做个交易,你告诉我为什么你不用音律术弄晕女孩,再带她出去,你绑架她的目的是什么?告诉我了这些,我们就放你走,决不食言。”/ o) Z: m# h% Z/ l7 g( V
        我这话一出,显然出乎了子夜和少年的意料,不过子夜只是眼神变了变,随后又恢复了平静。少年则张大了嘴,看来我这个条件吓着他了。) L6 n. `4 n( A$ C# a5 M
        可是随后的情况却出乎了我和子夜的意料,这少年竟突然全身一阵抽搐,口鼻之间片刻便涌出了大量怪异昆虫。
: I0 t; p4 Z0 t+ a7 U# R        子夜见这情景,身形一闪,竟跳出了三丈之外,顺便也将我拽了开来,那少年瞬间便被口鼻冒出的虫子爬满了全身。
+ c; i/ ~7 H* {% O4 J" B9 ]8 `        几乎只是几秒钟,那些虫子便将他吃了个精光,随后便散去了,一切就如他没有出现过一般,我跑上前去,想抓住一只虫子。
6 x2 [5 Q9 n: S1 c        不想才跑出几步,便觉听到全身的骨节一片巨响,整个人顿时像被抽空了一般,随即倒了下去……
" N% e( p9 h) B. S9 h        我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头部与地面撞击的巨响……我不禁心里骂了句:“阿猫阿狗的……”
$ f2 x8 L5 B* \+ N) b( _! f, D7 y& T# E- l

5 v% c% ^; S+ W, [7 Z( E, |PS: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养生类的药酒制法——————黄精苍术酒) |4 e6 y9 `6 M7 }4 R
        首先去黄精一两、苍术一两。寻常白酒二斤。然后将苍术和黄精在锅里蒸一下,大概用蒸汽熏五分钟即可,不要令其流汁。然后取一个纱布袋子,将药材倒进去,绑好袋子,放进酒里。& @' G8 i5 n- p  F  G* _: |+ c
        酒的度数要稍微高一些,封闭好瓶子。半月后就可以饮用了。  \) K4 L2 R5 u
        大家都知道黄精补益中气,对脾胃调节的功效特别好,而且还可以它药性平稳,就好像一个很会打仗,但有很沉稳的武将一样,可以安抚五脏,另外它还有个功能,黄精归脾、肺、肾经。补益脾的同时,还可以补益肺、肾。对于女性的一些生理问题,有根治其源,稳固其本的效果,故此身体基础差,月经不调的女性也可以尝试服用。有些女性经常皮肤干燥,容易上火,发质不好。这个黄精苍术酒,是个不错的选择。
% i) o& @0 ?- L0 X/ |$ s        再说一下苍术,这个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话说某小说里记载,某书生被鬼所缠,得到一个高人指点,说他身体素质差,要常常用苍术泡酒喝,书生于是照做,结果这个鬼,就被吓跑了……可见这个酒还能祛邪啊(以上故事属于民间传闻,和大家开个玩笑)。不过苍术能稳固中气,除湿健脾的效果确实很大,常常喝苍术酒,不但可以御寒,还可以防止风湿病。4 a; c0 a, i" Q' ^- c
好了,大家明天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7 22: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8 22: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自学手册之小品方、万物简史# o; n- c# F# m" P
        想必大家看的出来,我推荐书籍,是按照朝代发展来从前往后走的。这样做,是因为前辈的书简洁、容易读完。
$ U7 \3 D0 X6 A: A2 G8 f0 k* J, f; B4 f        而后世的书很多时候则由于派系,往往有些人喜欢在书中笔伐别的医家。看了这些笔伐的言语,我们难免会有些偏颇的成见,自然也就会影响以后的学习,所以我从前往后介绍。3 e* r* I2 V" D* a& q% b
        【小品方】
% q0 T/ @. }% e2 @* }# R        《伤寒杂病论》在现在被奉为医方之祖,影响极为重大,对后世中医的病理学和方剂学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伤寒杂病论》出现后不久,还有一本书,也对后世影响极大,可惜的是,这本书在唐朝以后的某段时间里,消失了。直到近代才出现,关于它能再次出现,我们还要感谢日本友人,他们可能在唐朝将这个书作了抄录,带回了日本,这样才留下了小品方。否则咱们现在就很难去看到基本完整的《小品方》了。
, {  K3 m% u6 w        《小品方》的作者,叫陈廷之。历史上对他的记载很少,只知道他是一个四处行医的游方医生,因为游历的地方多,这也就促成了他高超的医术和独特的病理见解。他的方书,有几大特色,一个对古代方剂的修改和说明,他在小品方里写到,他认为古代的很多药方,存在一定的错误,严重的会起到毒副作用,所以他认为古方可以根据我们的不断研究,进行修改。
% V" g% ]( t' P' l) S! l) G( S" A$ H# h        另外陈廷之还针对人的体质提出了个人见解,他认为,一些家里穷的,不经常吃药的人,对药物反应快,抗药性弱,用药时需要注意这点。
8 M. {6 r- v$ Y1 Z( j        而一些富裕的人,经常吃滋补的东西,食物方面味道也重,用药则常常会反映很慢,故此在诊治这些人时需要合理的调整药量。! y# J% C' v. i# k
        当然,陈廷之老师不会坐而论道,只说一方面问题,陈廷之老师还强调,虽然出身会影响体质,但是病人的身体素质还是要多角度观察的,而且用药时要小心,不可以因为病人体质强,就用过猛的药物,也不可因为病人体质弱,就贸然用滋补类药物。
6 U) N2 _' r9 A! }1 O( V, e        另外陈廷之老师还认为,我们要注意季节改变时的疾病预防,还要及时的发现气候的反常变化,以防备这种反常引起的传染病。(说的很多啊,这几年气候反常,结果传染病就很流行)2 p; ?( u* s/ k7 H) ?. r% p
        除了外感病,陈廷之老师还对杂病、妇科病提出了个人的看法,根据前人的经验,他列出了一些经典方剂,其中很多方剂被后世的医家引用,效果都非常好。比如小续命汤这个方子,一直到现在还在沿用,很多人以为它出自《千金方》,其实这是《千金方》的作者孙思邈老师引用的《小品方》内容,只是孙思邈老师添加了杏仁这味药……
* ?1 D$ K! G9 R3 ]1 J5 c% l        这本书,经过数百年的波折,现在终于能重新和大家见面了,这个和后世医家的抄录、近代学者的编辑,日本友人爱学习的精神是分不开的。我下面引用其中一段文字,大家可以感受下其内容:( Y* d5 P/ L2 G* ]1 _
        黄帝问金冶子曰∶惊为病,如奔豚,其病奈何?金冶子对曰∶惊为奔豚,心中踊踊,如车盖惊,人所恐,五脏不定,食饮辄呕,气满胸中,狂痴欲走,闭眼谬言,开眼妄语,或张面目,不相取与,众师不知,呼有所负,奔豚汤主之。黄帝曰∶善。
" R( v$ A; P9 {# \$ b0 L        黄帝问金冶子曰∶忧思奔豚,何以别之?金治子对曰∶忧思奔豚者,气满支心,心下烦 乱,不欲闻人入声,发作有时,乍差乍剧,吸吸短气,手足厥逆,内烦结痛,温温欲呕,众师不知,呼有触忤,奔豚汤主之。黄帝曰∶善。 " B3 M% K  s  q2 k' `' i
        师曰∶病如奔豚者,气从少腹起,上冲喉咽,发作欲死,复还生,皆从惊恐得之,肾间有脓故也。 : k0 E, N1 O. j4 a( A$ |
        奔豚汤,治虚劳五脏气之损,游气归上,上走时若群豚相逐憧憧,时气来便自如坐惊梦,精光竭不泽,阴痿,上引少腹急痛,而乍热赤色,喜怒无常,耳聋,目视无精光方。葛根(八两,干者) 生李根(切,一升) 人参(三两) 半夏(一升,洗) 芍药 (三两) 当归(二两) 桂心(五两) 生姜(二片) 甘草(炙,二两) 上九味,切,以水二斗,煮得五升,温服八合,日三,不知稍增至一升,日三。忌羊肉、 饧、生葱、海藻、菘菜等。 - ]4 R- X4 O" L
        因为《小品方》这段讲的多了点,为了让大家便于消化,本草和临床两书留到明天讲。' z. K5 ^2 D3 U& D( \: B! ^& O
8 J" u$ Q; G2 I) `- x6 \. g
        一天和一道教的朋友聊天,这位朋友说:“你这么强调逻辑,不适合学习中医,该去学西医……”  A* p0 W2 m  C+ p( B/ J5 u! B( F
        我当时心里笑道:“我倒是想学,可惜晚了……”0 w4 b* _$ n1 H9 ]! o* T. l
        这虽然是一段笑话,却揭示了很多人对中医的看法,很多朋友看待中医,只看到了它和西医的区别,却忘记了中医也很强调逻辑性,这个我们从《伤寒杂病论》,以及上面的《小品方》就可以看出,逻辑不清晰的话,如何推断这个人的身体素质,如果做不到,那么论治就更是空谈了  I$ J6 n% |7 }# A
        我今天跟大家推荐一本有趣的书,这个,就是《万物简史》,作者[美]比尔·布莱森.。这本书可以说是西方科技类书籍中的一个特例。% n  ]. ]4 j' R* w6 G1 _. I7 M+ K7 \
        就我看来,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因为它的作者很特别,是个很懂得把书写活的人,书中没有中国科技书籍中的那些刻板式的话语,更多的是一种谈天式的幽默语调。这让人们读起来,不想去睡觉。很是强大啊……
+ [6 t% C: e6 I+ v7 I        其二是书中的内容很好,大多是一些西方科技的突出内容,而且也讲述了很多科学家的个人故事,以便于人们了解一个个活生生的科学家,而不是书本中的刻板人物。
0 z: \* S9 h" [$ G- V        这本书已经有中文译本了,如果您有兴趣了解西方科技,又怕被刻板式的文字催眠,可以考虑看看这本书。书的开头有一句话非常有趣,我给大家念一下,您可能会明白为什么我喜欢这本书。
! V; b/ O. U' o        某位物理学家一次对他的朋友说:“我准备写日记,不打算发表,而是留下给上帝参考。”( f6 h, [: S) ?+ V; j1 V7 ]) R
        那朋友问道:“难道上帝不知道这些事实吗?”
) h* t7 [( e6 w+ ~2 |7 m        “知道。”物理学家说:“上帝知道这些事实,但他不知道这样描述的事实。”
$ g# i6 M8 b5 C  l        是不是有点意思?恩,的确有点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8 22: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神秘医话————那是一种对生命新的解读,一切如灵异般美妙,向你展现一个中医与灵异的世界8 G& A2 S6 b3 i( _2 Q, ]
        第十一章——符号谜语
* l' A, p/ y' b/ g. m; @% T  w4 y        我再次醒来时,已经到了子夜的家。按子夜的话说,我是因为极其白痴的抗拒了音律术后不好好休息,才会突然晕倒。( |" E+ h; U& Y& Z. J, k0 t' y* T, f
        那个叫李佑薇的美女终于脱险了,我则很无奈的发现,自己几乎没有得到美女任何的感谢,除了一张可以去那个餐厅不停吃饭的钻石卡。
+ Z7 f  z  |" p5 |/ m; v        我醒来后不久才知道,自己已经昏迷三天了,我慌忙收拾了东西,准备去上课。但子夜手里的一封信吸引了我。
  _- Q" Y- n" k: v( y7 T5 ^! X: T' R        那封信的信纸上有个极为标准的带有耶稣的十字架,画的极为精细,信纸的规格也很高档,应该是特制的或定做的那类信纸。
4 [3 l" _( o* h# A0 P4 x5 k        子夜正看得入神,我拍了下他的肩膀道:“谁给你的情书?看得这么入神?”# S) Q! ~% c9 c7 M8 }, [
        子夜把信递给了我,道:“看内容,好像是给你的,快递公司才送来。”
( O: g  Q& ]2 t9 w        我鼻子哼了一声,随即拿过信,不过此时我倒是心情不错,毕竟有几年没收到信了。
) R* h7 L4 U5 K2 R/ Q) c        写信的人是我的一个网友,一直是基督教的忠实信徒,一度曾试图劝我入教,但发现我对信仰不忠后便放弃了这个想法。
) L/ m+ z7 }* ^- l0 m5 y+ e* A        信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说他的一个警察朋友最近遇到了一桩麻烦,,而且事情很诡异,希望我能帮助。# w9 l# f) D7 ^0 ?# T; u# {
        末尾是他的QQ和电话号码。
3 {1 D4 |6 k5 Y" g7 l7 B0 j        我看完信,无奈的笑了笑,对子夜道:“你要是没事,就帮我在网上联系一下这个人,真是有毛病,有事直接加我QQ不完了,还写信.。我上课去了。”
9 r( s9 v7 M# D3 ?        子夜接过信,点了点头,道:“问题是他怎么知道我家地址的?”
; ^# g" K; E6 A        我脸色一变,极快的走到了门口才扭头对他道:“我在网上公布了这个地址,主要是为了方便有美女网友造访滴。”
2 s& w- r" K; i" X/ m        我话一说完,便飞快的关上门,跑下楼。
, R: _. o: m+ Z8 ]; J        师父的诊所今天不忙,我刚到时已经没有病人了,我又将前几天发生的事情跟师父说了一遍,当然,我将被困在李佑薇家中那段重点说了一说,顺便加了些素材。- M7 h' `+ p6 [- G! v
        师父听完竟没说什么,只是不住的摇头。随后扔了本黄帝内经给我,将上古天真论抄十遍,理由是:我太不天真了。- `; I1 u+ K, w4 G
        抄完黄帝内经,已经是下午了,师父似乎约了客人,见我抄完了书,便放我走了。我辞别了师父,回了子夜家。! |2 u8 Z, U; z9 u, c
        我回到子夜家时,发现客厅多了个身着黑色中山装的青年男子,这男人年龄约在二十五岁到三十岁,见了我,竟有些激动……
4 F1 u) S6 L5 v) w" a. y        我被他的样子吓了一跳,连忙道:“您别激动,有话慢慢说,子夜不在?”
  S) H6 p4 k" Q& a- C        听到我的声音,子夜从厨房走了出来,他手上还端着一盘炒豆芽,我看着他的模样,不禁叹道:太反常了……1 e7 j7 Y( _% U  x& ]. V3 h! L, E
        子夜放下豆芽,对我道:“这位是张牧师,也就是那位写信给你的朋友,人家可是正宗的基督徒,不是什么粉丝。”
/ L4 ]( N# O0 q& N3 Q4 s' s$ ~        张牧师此时情绪已经和缓了很多,走到我面前,伸出手道:“我是城东某教堂的神职人员,张檀玉。很高兴认识您,久仰大名,想不到您这么年轻。”! O( s1 i2 f" d7 j6 M% |: D$ @  Z
        我和他握了握手,随后指了指旁边的椅子,道:“有什么事坐下说罢,叫我余韵就成,真名我就不透露了,找我什么事?”
# `3 j3 J& J$ u! v        张檀玉刚要开口,子夜在一边道:“张牧师找你帮的这个忙,很是诡异,而且比较危险,我看你还是拒绝了吧。”
  t( Q2 Q: a$ K1 N5 j  u* w9 L        我瞪了眼子夜,对张檀玉道:“不用搭理他,什么事跟我说就成。”
! @, Z- `- j" e, R" c: C. \        张檀玉显然没料到子夜会说这样的话,脸上微微露出了些难色,清了清嗓子,道:“几个月前,我的一个朋友被杀害了,我这朋友是名警察,还得过几次散打冠军。在警界也很有名。可是从他的尸体上看来,却完全没有反抗过的迹象。和他一起被杀的,还有他的妻子和女儿。”( j! }: j" p: F/ U0 ^
        我听完半天没说话,过了半晌,我才道:“张牧师,我想你搞错了吧?我是中医师,不是私家侦探,而且我半点武功都不会。”9 z  t7 A5 k; \% e9 g# r9 Z
        张檀玉看出了我的顾虑,道:“我并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希望你能协助我找到一些关于凶杀案的蛛丝马迹,我这个朋友,对我真的很重要,天啊!我实在想不到他会死……”6 G+ e4 p6 @; s0 C; V
        我被张檀玉的架势吓了一跳,心道:“这俩人莫不是同性恋吧。”
3 B% K+ g* P) `- ]. c# P        张檀玉见我不说话,摸了摸眼角的眼泪,道:“对不起,我太激动了,我的意思您可能不太明白,我只是听说您精通各种宗教教义。所以想请您看一下这个符号的含义。那些警察基本已经将这个案子作为悬案处理了,原因是杀人的人没有留下任何能证明身份的物件。只有这些符号。但按照他们所得到的答案,这些符号只是藏传佛教的圣物而已,无法继续追查。”! _, L' }( B( O+ ~$ T& {
        张檀玉说完,将一张纸从兜里掏出,平铺在桌上。: S9 @' n9 _# e8 T4 j' z
        纸上画的是九个佛塔,分别是八个佛塔拱卫着中央的菩提塔,我看着这样图看了一阵,突然发现图上好像哪里不对,便从背包里取出了放大镜,将中央的菩提塔放大了数倍来看。' T! q$ k0 O+ p$ z5 B( f/ A
随后我对张檀玉道:“这张图的意思是:没有人完美无缺,任何圣人都是人,所以没有任何圣人完美无缺。恐怕我得陪你去现场看看。”' h& W/ d, g1 v, J
, m) S/ }2 ]" j' s" Y
PS:        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个书,不是帮作者打广告,只是觉得这本书比较有趣,可读性和知识性都相对比较强。俗话说,坐地日行三千里,这本书将会带你来到个对大家来说相对神秘的地方,其实这个地方不管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个争议比较多的地方,有争议的地方也往往是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地方---青藏高原。在这本书里为大家展现了藏族原始的崇拜与信仰,巫师与巫术,原始信仰活动方式,原始信仰礼仪,宗教的演变,还有大伙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神秘传说。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倒是可以找来读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9 17: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帖回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23: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自学手册之[别闹了,费曼先生]/ A0 d4 u% j( E; q# I8 T) d" x
【诸病源候论】) x0 f% R; P* F( z
        中医系统进入隋唐时期后,有了很大的进步。原因在于人们经历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后,对人体有了新的认识。
/ H- W" f& }4 L# ]8 d) z        两晋时期错误的养生概念,比如服食一些重金属提炼成的丹药、御女术等等,都在间接地层面上给了人们启示。
3 ?( d; K2 N" b6 _        到了隋唐时期,中医学有了新的发展,于是《诸病源候论》出现了,这个书的作者巢元方老师是隋朝的太医博士。所以他有机会接触到民间医学家无法看到的许多重要的医学典籍,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书,大不同于过去的医书。1 d$ T- b8 r+ u
        《诸病源候论》这本书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强调治病求本,要求医家找出病源。在书中,也对各类当时已知的疾病做出了分析。将疾病的根本原因,追溯到了经络脏腑上。
* l5 g) h; a! b2 T5 x( Q        这对中医学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虽然《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书都提到了治病治本的内容,但是《诸病源候论》较之《伤寒论》则理论较为完备,而较之《黄帝内经》,《诸病源候论》则多了一些具体的防病手段和养生疗法。7 U( j/ x2 I! k& U2 b
        但是比较遗憾,《诸病源候论》中的治疗方药极少,内容多是以养生为主,另外也有些针灸方面的治疗法,所以这本书,仅仅能作为了解疾病、预防疾病的基础书籍。
2 k$ D& l7 r& o0 M* l$ b        下面我引用一段书中原文,大家可以看一下:
  M, Y' q# G( o- T& ]+ u, ^" X        劳伤之人,血气虚弱,其肤腠虚疏,风邪易侵。或游易皮肤, 或沉滞脏腑,随其所感,而众病生焉。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养生方·导引法》云∶屈一足,指向地努之,使急,一手倒挽足解溪,向心极势,腰足解溪、头如似骨解、气散,一手向后拓席,一时尽势三七。左右换手亦然。去手足腰膊风热急闷。
2 O. h" R; J* \2 l$ N1 C% {" ^        【本草拾遗】2 a  x3 z% \1 o, \% @# k9 r
        比较遗憾的是,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陈藏器老师的这本《本草拾遗》了。唐朝官方曾经修过一部叫做《新修本草》的本草类书籍,这个我们明天作为主角来讲。今天我要讲讲《本草拾遗》这本书,虽然这本书的原本已经消失了,但是在我们阅读后世的《本草纲目》等本草书籍时,仍然会看到大量的相关内容。- j. j* `  a4 N
        李时珍老师的《本草纲目》在点评诸家本草时,对陈藏器老师很是肯定,原因其实也比较简单,主要是因为陈藏器老师博学。《本草拾遗》是为了补充当时《新修本草》的内容来写的,所以没有大量的阅读经验,是无法收集到这么多《新修本草》的遗漏内容的。1 c$ p  i5 }" |
        但是后世一些医家,却很受不了陈藏器老师,原因很简单,大家知道“蛊”这种东西吧,虽然之前的医家已经将之写入了医书,但是第一个将“蛊”写入本草书籍的,却是陈藏器老师,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是我们以现代人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时,却可以发现一些陈藏器老师的特殊贡献。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他的记载,或许我们会少知道很多重要的药材和治疗手段,虽然很多时候一些药物我们以现代科技理解,但是是不是就意味着它无用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下面拿一段拾遗中的文章,来给大家展示一下陈藏器老师的独特思路:6 l, c  _: U8 {- v/ j
        鼍龙藏器曰∶《本经》 鱼,合改作鼍。鼍形既是龙类,宜去其鱼。 藏器曰∶鼍性嗜睡,恒闭目。力至猛,能攻江岸。人于穴中掘之,百人掘,须百人牵之;一人掘,亦一人牵之。不然,终不可出。颂曰∶今江湖极多。形似守宫、鲮鲤辈,而长一、二丈,背尾俱有鳞甲。夜则鸣吼,舟人畏之。2 l# t, I: P9 X% v% m; o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 N4 t! G/ ]% ^! O( Y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本神仙写的书……/ O* h% }6 t9 O/ m+ E
        呵呵,玩笑。这本书的作者并不是神仙,而是一位叫做蔺道人的高人,根据书中的序文,他的年龄极大,为人也很神奇,故此这本书的名字,也就跟着神奇了起来,到底他是不是神仙,没人知道,但是书中的内容,确实很不错。这本书,是一本针对骨伤类疾病而写的书籍,其中所写的内容,都后世的影响极大,比如他认为如果人受了内伤,应该先补气后补血。这是因为气主导并辅助这血的运行。
% g/ @! L4 \' ^4 r  B& }        这本书中,关于骨伤、淤血的论述还有很多,药方也都十分实用。如果您身边有长年困于骨伤的朋友,可以推荐他们看一看,选一些药性平和的疗法尝试一下。
2 O+ h& D! v# O: V# O$ [        我下面引用一段原文,大家熟悉一下:
2 g6 ^8 y( U9 S# s/ P9 V6 Q        此方,乃唐会昌间,有一头陀,结草庵于宜春之钟村,貌甚古,年百四五十岁。买数亩 种粟以自给。村氓有彭叟者,常常往来其庐,颜情甚捻,或助之耕。一日,彭之子,升木伐条,误坠于地,折颈挫肱,呻吟不绝。彭诉于道人,道人请视之,命买数品药,亲制以饵。 俄而痛定,数日已如平时。始知道人能医,求者益众。道人亦厌之。乃取方授彭,使自制者,且誓之以无苟取,毋轻售,毋传非人。由是言治损者宗彭氏。彭叟之初识道人三十许,今老矣,然风采无异前时。问其姓名;曰蔺道者。问其氏,曰长安人也。始道人闭门不通人事,人亦少至,唯一邓先生,每春晴秋爽,携稚过之,必载酒淆从焉。道人悬一椰瓢壁间,邓至则取瓢更酌,彭或遇之亦酌。二人皆谈笑竟晷。醉则高歌,其词曰∶经世学,经世学成无用着;山中乐,山中乐土堪耕凿;瘿瓢有酒同君酌,醉卧草庐谁唤觉;松阴忽听双鸣鹤,起来日出穿林薄。彭朴不知所言为何,惟熟听其歌,亦得其腔。每归对人歌之,人亦不省。居久,邓先生不至,彭问道人,道人云已仙去,彭卒不悟。后江西观察使行部至袁州,闻彭所歌,异之,诘其词,得道人姓氏,遂遣人同彭叟至其庐邀之。至则行矣,惟瓢
- D5 ^1 h* l5 ]% z* x7 m1 O        存焉。廉大以为恨,谓彭传其治损诸方,因易其村曰巩,道人有书数篇,所授者特其最后一卷云。 ; G0 d0 _4 N# n; s: Y7 N  A4 H! N1 Y
        【别闹了,费曼先生】
& ]1 J" t5 Q% q/ E5 k% Z6 \# _        呵呵,我之前推荐的那本《万物简史》,不知道有没有人看了,如果您还没有看,或者还没有买,可以考虑看一下我现在推荐的这本书。
5 U/ J1 {7 N  i) W        这本书的作者理查德-费曼老师,是一位我很喜欢的,比较特立独行的科学家。其实他的这本书,大部分不是在讲物理学,而是在讲他的一些人生经历。
, h5 R+ \5 q, v0 l9 Q  [' T        比如他参与教科书的选评、去日本开会、参加犹太教的会议等等。他很巧妙的将一些物理学的内容隐藏其中,也很巧妙的论述了自己针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1 e3 H  K; g7 B! F0 N' l7 f        书中的气氛,让你感觉这个人很可能是个孩子,非常认真,非常有趣。很适合想要了解物理学和西方人逻辑,又不想看那些厚重的大号书籍的人们。
7 j' D/ _, V: v- m' ?' k. ~7 l        很多人可能会问,这本书对中医的学习有什么帮助?
6 b1 E/ C' c4 d" U' n        其实这本书,就单纯的中医学角度来看,是帮助不大的。但是中医从大多数角度来看,也是在以物理的角度看待问题。中医的气化论,事实上也是一种物理学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固执的认为西方人无法理解中医学。
1 o; o; e' |2 o7 L        但如果按比例来算,西方一些国家的人们了解中医的程度,要远高于中国大部分人,而以西方人的思维去看中医,则会给我们带来很多过去人没有的启示。& w$ b' v) D! e% h+ n
        这就是我推荐此书的原因。原文我不引用了,大家有兴趣,就去看一看,可以获得很大的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23: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神秘医话————那是一种对生命新的解读,一切如灵异般美妙,向你展现一个中医与灵异的世界0 ~! c  p! c8 A8 Z2 \7 Z% g
        第十二章——符号学和菩提塔
( Q3 t  g3 p( E& e  r7 K        我才要起身,却被子夜拦了下来,子夜道:“今天太晚了,先吃个饭,明天再去不好么?张牧师,那个现场应经保护起来了吧?”: G1 [+ W" N2 f9 _& f, v, @5 [4 E& M
        张檀玉被我的话弄得有些莫名其妙,此时被子夜问起现场的情况,才回过神来,道:“我这个朋友在北京没有亲人,双亲都在老家。现在房子空着,估计以后也不好出手了。”5 v' X6 L# h: w1 s% \
        子夜给我盛了碗米饭,道:“你边吃边说,这件事想来绝不简单,你刚才说的那几句话什么意思?这些佛塔代表了这几句话?”# \# z' q' K+ ]4 s
        我已经看出,子夜的用意很明显,他不想让我参与这件事,但为什么呢?张檀玉在身边,我也不好明说,便用发大镜将菩提塔的图像扩大了数倍,展示给他们看。
0 e# ?' }- B/ H' f* p1 m7 ~        我用手指着菩提塔顶端,道:“你们仔细看看,发现什么了么?”0 S2 x0 }( k& c# a* a
        张檀玉看了一阵,道:“这是一颗宝珠吧?很特别吗?”
8 h& x3 ]8 z* L' q$ {        子夜将放大镜要过去,调整了一会,突然眼睛一亮,道:“不对,这个塔顶上的圆形有问题,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宝珠之类的东西,你看,这里面居然有英文字母。”
9 E( a2 C7 ~1 Z1 K+ G6 M! O        我从背包里拿出一张纸,将珠子的形象画了下来,其实这个塔上不止一个珠子,而是两个珠子,只是画这个图案的人将图画的极小,让人几乎分辨不清。
9 L0 D& i2 o7 q0 ?) m8 I        塔左手边的珠子是一个大圆套着个小圆,大圆中写着个英文字母M,而小圆中则写着个英文字母S。旁边的圆形则与大圆体积相等,里面有个字母P。0 m( p$ U1 s' v+ d" h/ w4 J/ s5 j
        张檀玉看着图形,激动的不行。看我的眼光,居然多了几分崇拜的意味。4 o5 a0 u; t9 J2 F& W4 {/ q1 Z
        我无奈的笑了笑,道:“能告诉我这张纸是怎么得来的吗?如果它在现场,您应该得不到它吧?我可不想被人说是盗窃证物。”
' s0 s" `5 P) S3 `7 X        张檀玉忙解释道:“不是不是,这是我另一个警察朋友交给我的。虽然案子已经查不出头绪来,即将结案,但他觉得事有蹊跷,就叫我找找信教的朋友,看能不能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9 b  _% B3 H" W# F6 Q        子夜突然插了句:“我很奇怪,以咱们的手段,都可以查得出这幅图有古怪,那么警察不会查不出吧?为什么还会成为悬案呢?”
9 k0 u7 r) t  X6 o3 l+ S  n        我吃了口菜,道:“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个根本算不上什么线索,警察未必查不出,但是却没法往下查了。我来给您们解释一下吧。”
  C. n/ Z- _/ i4 i) [        说完,我指了指图上的佛塔,道:“佛塔,是保存‘佛’灵骨所在的地方,佛教中很多神灵都手持佛塔,比如一些天王,或者一些威猛的神。不过这只是一种表现,佛塔更多的,是代表一种逐渐圆满的意思,你们看佛塔从下往上,不断地缩小,就像修行的道路一样,起点人人都可以进入,而是越是修行,到达顶点的难度就越高。道路就越窄了。你们看这里……”
* ~4 W# t+ ?, Y3 c, R        我用手指了指佛塔最下端的位置,道:“这层叫做狮座,宗教含义不言而喻。再往上分别是伞轮、太阳圆盘、滴焰。传说释迦牟尼佛圆寂后,世人造了两组八大佛塔,这八座塔分别代表了佛祖生前的八件大事。其实咱们这个图,多了一座,大概是将菩提塔和降魔塔都画上了。除了这两座塔,还有聚莲、多门、神变、天降、和好、尊胜、涅槃。这七种塔。这九座塔合起来,其实刚好代表了佛祖的一生。从降生到涅槃时无懊悔之心的死去。完成了从一个普通人,到超脱的过程。”
' S; g% g2 g! t- }        张檀玉看着图,突然道:“您的意思是杀人的那个凶手,很可能是个佛教徒,这太可怕了,他们不是应该行善的吗?”4 f4 e( r" i0 j+ v- ]! J
        子夜在旁边看着张檀玉的样子,摇了摇头,他也有点受不了张檀玉的神经质了。
0 `4 [! S: h; U& v' P. M. P        我赶紧将画着圆圈的图递给张檀玉,道:“你别激动,我还没说完。虽然这些佛塔代表了释迦牟尼佛的一生,但是如果多了这些符号,那么意思就全变了。”
. b! O8 c( k4 X7 F$ h        我指了指中央的菩提塔,道:“菩提塔,代表释迦牟尼佛征服了恶魔,在菩提树下明白了一切的真谛,这是他从人到佛的开始。也是佛教最有名的传说之一。但是如果加上这些圆圈,那么整个图的意思就全变了。这些圆,其实不是什么神秘符号,它只是符号学的一个入门书籍中的教材,是由一位西方符号学专家所写的一篇权威性文章中的内容。这是一种隐喻手法而已,并不多么高深。不过也许这个图还有别的意思,所以我想到现场去看看。”
3 S: w5 [5 J" K3 |        子夜看了我一眼,道:“你说加上这个符号后,这个图的意思就变了?这是什么意思?这个变化能说明杀人者不是佛教徒么?”4 e9 }: }5 B, l
        我摇摇头,道:“当然不能,但足以说明杀人者不是正统的佛教徒。这些圆的意思是:‘没有人完美无缺,任何圣人都是人,所以没有任何圣人完美无缺。’那么将它放在菩提塔顶端,代表着什么呢?你们想过没?”
+ c  ^8 U8 M# y" _& A        子夜没等我说完,便抢先讲了出来,道:“菩提塔顶,象征着释迦牟尼佛的成佛,那么这个符号就是在蔑视释迦牟尼佛的成果,说释迦牟尼根本没有成佛?”
" i8 C8 _# G; C/ {/ |0 y$ w        我点点头,道:“无论佛教的教义怎么变化,都不会否定释迦牟尼成佛的事实。这也是他们最大的统一点。反之,如果有人否定了,那么他很可能根本不是佛教徒。张牧师,你这个朋友信什么教?我想这或许和他被杀关系很大。”7 @( L! \- E4 F) \4 Q
        张檀玉道:“他信基督教。和我一样,还有那个调查他案子的警察,我们是从小一起的朋友,信仰是一致的。”" K$ f  g/ c2 F: `+ s
        我听完,挠了挠头,道:“其实,杀这个警察的人,跟佛教肯定是有关系的,这个佛塔画的这么精细,显然是熟练工干的,谁会画自己不顺手的东西做标记呢?再有一点,就是警察即使知道了它们的含义,也无法根据这幅图查起。这些东西再怎么神奇,也只是图而已,能表达的意思就这么多。再往下,就没有眉目了。会画这种画的人,肯定不在少数。”" w" U" J+ e1 M7 Q1 M
        张檀玉道:“您的意思,是希望渺茫?”, x: F1 x. D  c6 U" C, E- ~
        子夜在一旁冷笑着道:“张牧师,这小子逗你呢,他如果不让你知道希望渺茫,又怎么能显得出他本事高深呢?”
& k9 o4 Q+ n; l1 r. Q* F1 R        子夜说完话,不管我的怒目相视,直接进了厨房,我见他走了,清了清嗓子道:“这个案子看似没什么头绪,不过还是有戏的。首先我们可以排除是犯罪分子仇杀的可能,因为犯罪分子不可能留下任何痕迹,他们的目的只是报仇,而这种行为,显然是在挑衅了。”
" K4 [1 L3 C9 [! m9 d' ]$ d        我正说着话,子夜拿了几个杯子和一壶茶出来,给我倒了杯茶,道:“不错,如果我是罪犯,直接以最快速度杀人,才是最好的解决手段。”
# O  h/ N2 a2 ?: ~$ C+ o3 w0 I- u+ I        茶很香,我喝了一口,接着道:“是宗教矛盾?恐怕也不是,否则杀手还不如直接杀牧师呢。所以只可能是有什么不寻常的目的,而且你们注意了吗?这些符号都是最简单的,八大佛塔,符号学基础。罪犯生怕咱们认不出这些符号,才会画的这么简单。这是在用血做宣言,用别人的死,来引起众人对这个符号的重视。”7 Q2 F; M+ ]; U/ Y1 ?$ V8 d/ D$ P
        张檀玉道:“您的意思是,这个人是个邪教徒?”
2 ^, i/ D& x3 k9 Z        我看了下表,居然已经十点了,便道:“未必,或许是个疯子,或许是个反佛教或反其他宗教的人,在一种特定的缘分下,盯上了这位警官,张牧师,不如这样吧。明天下午五点,您带着那位警察朋友,咱们在这家饭店见面,我必须了解一下这位警官的情况,才能进行下一步分析。”
2 ~5 k" Z8 [8 Y4 o        张檀玉也注意到了时间,便接过我手中的地址条,道谢了好一阵,才离去。4 i" l+ h0 u9 c4 V) f1 C& q6 M$ E1 Q
        看着张檀玉下走的背影,我对子夜道:“还不感谢我,为你妹妹找了份大生意。”
; @# T4 B: S+ a3 \1 t! T4 ~        子夜将我拉进家里,道:“你是想见我妹妹吧?不过我要提醒你,不要夜里单独和这个牧师相处,否则后果自负。”) C& i9 Z1 S1 M3 `) }8 W
        我喝了口茶,道:“你怀疑他是同性恋?我看也有点可能,这个人脑子很有问题,真不知道是怎么当上牧师的。”" T/ u4 w8 w+ e0 |) x
        子夜脸色极为凝重的道:“我没跟你看玩笑,我刚才谈话时偷看了墙上挂着的照妖镜,这个人背后居然跟着十几个冤魂。要不然我怎么会不让你和他出去?”
* `6 N5 D2 G8 I        我听后倒吸了口凉气,只觉得全身上下都被一股寒风笼罩着,我抖索着道:“难道他是杀人魔?十几个冤魂跟着……”
" Y; z! M' [4 b) _$ _. g子夜听了我的话,完全没有做声,脸色反而越变越差,等我在想开口时,他却对我走了个收声的手势,接着又用手势对我比划道:“你没发现?门外一直站着个人……”2 l7 k; f* b4 F& d
        今天要介绍的食疗方,叫做人参益智膏
7 d; B2 Q3 ^3 z7 y        做法是将一两人参打成粉,然后去生猪油一块,熬开。猪油大概重一两,然后取十分之一的人身粉末洒在上面,将猪油与人参趁热喝了。" n2 C+ t0 f" g7 Y9 a' g6 Q& Y
        脑力工作者长期这样服食,对个人的脑力耗损有补益作用。不过长期腹泻、容易便秘的人,不要吃。
3 A# W2 J' J' @: \        不知道为什么,近几年人参的名声越来越不好,其实大家都误解它了,人参这个药,纵使再怎么暴力培育,其药性也是很有作用的。
2 J; ], `$ q" @$ V" F        我们平时总是喜欢强调野山参,或者高质量人参,其实这类人参,我们正常的人们都是无法消化的,唯有一些重病的人,或是长期吃补品的人,才能很好的消化。
) Z% }! L6 T8 Z        所以我们平时保养,吃普通的人工参即可,不要追求所谓珍贵药材。
1 f# X; u- g% R; E! g        这个人参益智膏中的人参,选用白参即可,这个药在本方中,主要是起到了诸虚兼调,五脏俱补的作用,利用人参养精神、开神智的效果,对人的精神进行滋补,而猪油这个药,在这里主要起的是畅通血脉、化去淤血、调和肠胃等作用。( a% [6 ^8 x1 x, p" J; Y: n
' E$ o' T# Y' _. ~0 s7 ^5 l

& v6 u" D  l- I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22: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自学手册之读书经验总结
1 b# f, N& b# X: i        本周最后的工作日,我想和大家说说学习中医的读书方法。说到读书,我真正读书的年数并不多,十七岁以前,我大多是在看书,对很多书匆匆涉猎,或者象征意义的读一读一些古文书籍,以此让自己能在别人那加一些印象分。
% |$ C7 _+ P) I# S& T        到了十七岁以后,我开始认真读书,别误会,我看的第一本书不是黄帝内经之类的医书,而是司马迁的《史记》。这本书我在小学六年级就看过译本,当时完全没觉得它哪里好。内容宛如流水账一般,人物性格也很千篇一律。
4 ]1 |5 p9 g4 Z, u1 V* ]        我十七岁时之所以读这本书,是为了查询书中某个人物的资料,我为了追求能将资料收集的完整些,所以找来了史记的原文来看,但是比较遗憾,我居然没看懂。请不要误会,我说的不是大体上的懂,我指的是从每句话上,甚至每个词上的那种理解。: j2 s3 l" _% `) y' d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看一些文章,都会犯同样的毛病,就是很容易就观其大略,匆匆看过即可,看完后所得甚少。$ U, d, O! G. O' H3 r0 N
        我小学看史记,也是这样,而且我看的还是译本,于是当我再看时,我觉得试着翻译一下它,这段话的意思,最后终于弄懂了。- T. |. p% V- @1 ?) @8 M7 g
        这让我很欣慰,而且之后我又发现,自己对史记这本书的整体印象都改观了,而且我对一些古文的理解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这点让我非常兴奋。) y. a' D0 D! `+ ]+ N
        【中医】6 L6 l/ x( E* d+ M
        我说到这里,并不是要让大家都去读史记,而是在说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看起来很缓慢,却是将你的学问变得扎实的一种手段。  s- o, |& ~! |$ |3 _' T
        中医著名温病经典《温病条辨》的作者吴鞠通老师曾经说过,学医之道,在于近与病谋,退与心谋。具体理解起来什么意思呢?+ E4 j. m% L6 m
        其实意思很简单学医时,应该针对病例,对一些实践问题做出研究,而后又要与理论结合,总结出相关规律。很多人可能看了这句话后,会觉得相当的普通,其实不然。真正做到这句话,不是说说就完了的。
% F: M0 G7 ]1 Z8 v. ]7 o8 t, B7 a        首先还是要读书,虽然不断给人看病,总结经验,也可以成为名医,但是在目前这个时代,这种医生已经很难诞生了,所以学医的第一步还是要读书,阅读医书,是吸取前人经验的最好办法。# E- Z; ^% w, [8 k; `
        但是读书之后呢?这就是消化问题了,给大家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昨天群里一个朋友说:“我读书很多,就缺少医疗实践了。”然后另一个网友就试着考了考他对于阴阳虚实的寒热变化该如何表现的内容。看过《问诊妙法录》的朋友肯定知道,寒热万病之本,人生病,寒热必有变化,只是很多时候变化在内,不易察觉罢了。
# s( u$ C# b: a- x; V% h+ Y! r        所以学医,必然要知道这个规律。而这位自称读书很多的网友,则表示自己不会,而后还为自己找了很多理由。其实这些理由,如果放在其他一些无关紧要的学问上,是完全可以的,比如你和人讨论美术问题,那么你可以不知道很多东西。
' q# k5 d! D- G        但是如果放在医学上,特别是放在一个喊着要去实践的学习医学的人身上,那么就让人不寒而栗了。大家可能不知道,很多疾病,有时候就像一个先锋官,它代表的,是身体系统的隐患,而很多时候用药,就是在掌握着病人身体素质的好坏,用对了,隐患全无,日后身体可以自然恢复,用错了,就会导致病人身体日益恶化,最后崩溃。而上面所说的阴阳虚实,正是掌握这个大方向的重要手段。
7 R0 [. q/ X& \2 B# ?3 _7 K* p: k        我们在这里,不应过多说那位自称读书很多的网友什么,因为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也是认真学医之后,才能得来的知识,但是这个知识,就在医学知识的表面,随意找一本讲述医学基础的书籍,便可以看到,而如果您没有看到,很可能是没有用心了。但反过来想,学医可以不用心吗?# {. }$ _/ c( [' Q) R
        这位自称读书很多的朋友在群里和人争论时,旁边的一个网友又说:“他不知道,你们不该告诉他吗?知识应该交流的啊。”  }# f0 b) H% C4 u4 \5 L
        这位朋友的话,说的很对,其一别人不知道,那么我们解答,是常理,其次知识需要交流。但是告诉别人知识的方式,是有不同的,对待不同的情况,手段必然会有不同。比如这位自称读书很多的朋友,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却并没有羞愧之意,而是去找客观原因,那么这种情况,我们告诉他的手段就遇到瓶颈了。一般我遇到这样的朋友,基本采取的手段是避开……退让回避,因为这类朋友在被人指出不足后,往往都会激起很大的情绪,当时无论你如何说服、教授知识,能灌进去的可能性,都非常低。而且反而容易激化关系。与其结怨,不如退让。当然,这种朋友也就因为这个性格,而失去了和人交流的机会,别人有知识,和你交流,是出于善意,故此在别人说出你所不知道的知识时,应该先净化心灵,用心聆听。
' z; r+ q1 [) J        我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是很喜欢和人争论的,现在我逐渐压制这个欲望,原因很简单,两人争论的过程中,至少会有一人失去理智,而只要有一个人失去理智,争论的内容就会扭曲,最后变得不堪入目。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好好研究一下。% x8 {/ v4 {: T% s9 \& y! `# ^
        所以我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就是我如果和人产生了不同意见,我不会当面说出,而是会回去写篇能基本完整阐述我观点的文章,来说明问题。这样至少会给理智的人以和我平和讨论的机会,当然,也有不少朋友比较强悍,比如你前面刚刚举证完毕,写明了你的观点,随后他会造出来一个你根本没说过的话,来和你争论,或者无视你文章中的一些内容,这样的朋友,基本不需要和他讨论问题,因为讨论的意义已经从他们忽略你观点的那一刻起就消失了。
9 K5 P4 q- q7 q( f* v( V* o% A. Z        再说学医的交流问题,学医的交流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一个是师父和徒弟的交流,就是师父教授,徒弟学习。这种方式现在还在沿用,特别是民间的师父,对徒弟要求特别严,如果不乖,那么就等着师父用脚踹你吧……我以前就深受其苦,但是在这种环境下,学到的东西也多,很多被强逼着做的事情,当时觉得没用,简直是浪费时间,但是过了一个月,你会发现,原来这个东西是这么用的。所以这也养成了我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见到不懂的学问,至少要知道一下,不可以轻易忽略。昨天有朋友说我这是窥视天道,我当时很无奈,我这个人,不求成仙成佛,对于超凡脱俗,没有奢望。只是习惯了解未知而已。不过能得到这么强悍的赞誉,我还是很高兴地。
0 [6 O+ \# x& f) u        第二种方式是徒弟和师父的交流,就是徒弟找师父,这样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但是这对徒弟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徒弟一直主动,还需要遭师父的白眼,不过如果你能很好的坚持,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而且磨练你的性格。2 K5 Q. }  m# i( U0 Q1 K3 A% c7 L
        第三种方式就是和一些同学、朋友甚至网友交流。不过几年下来,我发现一个特点,就是和他们交流需要很多客观条件,要么是你遇到了想不通的问题,去和朋友讨论,这样你会有很大收获。不过在网上的讨论中,我很少遇到这类讨论,不知道为什么。如果你们只是平等的交流,结果往往会因为打击面过大而没有收获。3 R; v/ e; P" ]7 g' G
        另外就是写一篇文章拿给别人看,这样可以较为完善的总结你的意见,也可以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如果你用谈话的方式发表意见,就很容易被人打断。然后讨论的内容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网络中,这是最好的交流方式之一。你可以不断地总结自己,让自己的新知识和老知识结合,又可以和别人交流。所得到的收获也比讨论来得多。* Y- q; N& t. o2 A& D
        平等交流中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装病……这种方法我基本不用,但是有的朋友经常用,就是在一些群或网站里发一些求诊的内容,看看别人的组方,然后吸取经验。这种手段虽然有一定得欺骗性,但也是很不错的学习方法之一。
+ g) m" a3 r0 x) B        平等交流时的群聊或私下聊天,可以说弊端最多,因为学术讨论,如果将之放到可以自由发言的环境下,就会很容易产生一些根本无解的问题。就中医来说:经络如何被发现、黄帝内经等经典的作者是谁?扁鹊到底有没有透视眼……
. V/ [- C' g  J9 ?        所以很多时候,一些网上的朋友来找我讨论问题,我基本采取的态度就是告诉他,我上网时无法思考,无法参与讨论。如果他想知道我的看法,可以留下问题,我写篇东西回答他,这种方式比较不近人情,但用起来却让我很是轻松。
; _( s) j+ p5 D) C$ n8 W+ y        为了避免我自己挑起争端,我基本采取的办法是看到问题后,写文,发表看法。; Y2 T# M$ J+ \  ?; A
        大家可以利用这个周末,好好研究一下群共享里的内容,或者看看以前的书,来确定一下自己真的“读”过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4-19 21:45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