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意念可致人于死,在许多电影和小说中都有这种描述。
看过巴基斯坦电影《永恒的爱情》的人一定记得最后的镜头:当身患绝症的女主角死于深爱她的男主角怀抱中时,男主角因极度悲哀气绝身亡;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周喻便是被诸葛亮三气而死,这些并非仅是文艺作品的虚构,在生活中确实发生过许多这样的事情。
在美国,一个电器工人工作于一个周围布满高压电设备的环境之中,尽管他已采取了安全防护措施以防不测,但从心理意识上,他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担心触电送命。有一天,他不慎触摸到了一根电线,霎时间,他倒地身亡。身上出现了各种触电致死的症候:身体皱缩起来,皮肤变成了紫色与浅蓝色。但此时大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那位不幸的工人触摸到的电线此时并不带电,因为电闸没有合上,他的死亡完全可归咎于极度恐惧的意念。
为了证实恐惧的意念可致人于死,印度的一名医生曾做过实验:先告诉死囚犯人,一个人流血过多就会死亡。行刑时,将犯人双眼蒙住,当医生刺破其皮肤后,悬于一旁的容器立即开始滴水,发出“滴嗒”、“滴嗒”的声音,使犯人以为自己的血液正在大量的流失,死亡马上会降临,在这种无望的恐惧意念下,他很快便死亡。
不仅恐惧、绝望的意念可致人于死,安宁、虚静、一灵独觉的意念也可致人于死,后者在宗教上尤为多见,某些修道高僧,当功力达到极高境界时,会以一种特殊的意念决定身体的死亡,这在佛语称为“坐化”。有关这方面的事例,佛教典籍多有记载,在现实出家的修道高僧也不乏其人,他们能参透禅机,把握生死,什么时间愿意离世,完全听凭自己的意愿。
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疑问,对于因恐怖而意念致死的原因现代医学已从人的生理机制上作出了科学的解释,认为,当人遇到意外刺激而进入紧张状态时,人体的肾上腺素会大量分泌,从而导致心脏大量细胞坏死,人在顷刻间死亡,而对在安宁、虚静状态下的“坐化”死亡该怎样解释?后者是由什么生理机制决定的呢?目前,人们还不能说出究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