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高祖
6 C! Z# o* Y3 t在两唐书和通鉴里,李渊绝对属于鸡肋人物。但历史上的唐高祖却绝非碌碌之辈。为何给后人那种印象,这都是在他儿子李世民篡改历史的前提下。高祖起兵,并非太宗的劝谏,而是蓄谋已久。开国君主没有菜鸟。高祖很恰当地把握了机会,利用群雄在中原混战的机会,对李密委与虚蛇,尊他为盟主,自己却趁机进兵关中,立代王为帝,遥尊炀帝为太上皇。这里说下李密,他在参加杨玄感的队伍时,游说杨取长安,但他自己作为当事人的时候,却犯了和杨一样的错误,就是打东都。结果最后为别人做嫁衣。高祖在宇文化及杀死炀帝后,通过禅让自己登位,建立了大唐王朝。 % q" P) L( X/ @" S
建国后,高祖开始消灭其他反隋的势力。在和王世充火并损失惨重的李密来降,老谋深算的李渊为了拉拢密的旧部,对李密表现出了相当高的热情。但一旦李密想叛逃,高祖就将他杀死。隋末群雄的实力都很强,象窦建德,如果没有李氏父子的话,他就统一天下了。但有太宗这样的军事天才儿子,确实是高祖的运气。靠着太宗和李卫公,李孝恭,李道宗等名将,高祖最后削平群雄。但和许多皇帝一样,高祖的度量也不开阔,象对刘文静,抓获的窦建德,萧铣后全都杀掉,萧铣对曰:“隋失其鹿,英雄竞逐,铣无天命,故至于此。亦犹田横南面,非负汉朝。若以为罪,甘从鼎镬。”换了汉光武肯定就会赦免萧。而且杀窦造成了河北的不投降,刘黑闼的崛起。因为杜伏威部下造反,让进京当肉票并不知情的杜暴死,直到太宗即位,才被昭雪。要不是太宗说情,李靖也险遭毒手。 2 W6 z$ s( c9 n/ q8 `, F0 e- I
高祖最大的贡献,他是三省六部制的始做踊者,他创立的武德律是唐律的基础。而唐律又是中国以后封建律法的基础。
& R1 q( j" @1 u- S; i. t. r9 N晚年的继承人问题是高祖的败笔。但他和很多传统的家长一样确实是偏向大儿子的,他想让太宗忠心地辅佐兄长。其实为了避免流血事件的发生事件,一向对人比较残忍的李渊就该当机立断,完全把秦王的行动限制起来(虽然他已经不让房杜等人再出入秦王府,但李世民比他还狠,还高)。太宗毅然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事变的同时也绑架了高祖。事变后,高祖只好立太宗为太子,不久又退位为太上皇。在8年冷清的太上皇生活后死去。
$ I; Y5 k0 W; S* c: j6 `0 p" ^ 唐太宗
) g2 G0 t4 f! h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样板皇帝,伟光正,高大全的化身。擒建德,降世充。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右者。但要说明的是,唐太宗观看了国史的编篡,甚至于还影响了修史。所以两唐书和通鉴里的李世民给人一种光辉灿烂的形象。现在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探讨下唐太宗。 " k$ A. r" q) L4 u7 C/ \2 t0 e
玄武门之变,唐太宗以藩王身份夺位,噬兄杀弟,手段残忍。当然,唐宗自己说,兄长要加害自己。但其实想来,建成位列东宫,其实只须等自然接替即可,可以合法地继承。甚至说下毒害唐宗,唐宗吐血未死,这都很不合情理。历史上的李建成并非一无是处,他也是一个宽厚的人,也很有才能,只是不如他弟弟。太宗在玄武门之变中采取的是擒贼先擒王的奇袭战术。否则以正常交手,以他在秦王府那些私兵对付建成控制的长安正规军,胜败之数一看就知。就从他们得手后,东宫的人马进攻玄武门都几乎得手,直到把建成元吉的人头仍出去,东宫的人才散去也可以证明。王船山说,“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对此,俺无活可说,只能说,唐太宗的箭法真准。 ' I+ @( C& K8 W! K& k
唐太宗以善于纳谏闻名,但看看他晚年,太宗实录的下部(别看上部,上部在他生前就编好了,而且给他过目了),后期他根本就听不进去了。熟知太宗为人的房玄龄就从来不向他进谏。 5 K$ L* n) \1 l3 P0 j' S
晚年过分相信武力,征高丽更是得不偿失,付出与收获简直不成正比。连自己都感叹,如果魏征活着,肯定会劝我别打高丽。 + X; o4 a8 U' z9 c3 Q8 v8 [
晚年的唐太宗更是露出了本性,刘洎和张亮的死,魏征死后的停婚扑碑,临终前对李勋的安排都证明了这一点。 r- q( |' V/ g6 M4 u+ }1 ?
在继承人的选择上,选了李治这个最差的接班人。当然立李治长孙无忌对他的影响很大。
T1 t4 {2 _) X唐太宗总嘲笑秦皇汉武追求长生不老,最后他也因为服食丹药,一命呜呼。
4 j0 Y* o/ Y, `, K2 `“陛下临朝,常以至公为言,退而行之,未免私僻。或畏人知,横加威怒,欲盖弥彰,竟有何益!”魏征临终前的最后上奏,揭露了唐太宗的弱点。
) Z' m0 F/ O( e& i; o1 p唐高宗
- `, I) u) x4 M& @在怕老婆方面,李治绝对是千古一帝。
5 y0 G" A! d( Y6 o高宗朝的政绩还是不少的,象彻底解决了高丽问题,高宗时的永徽律在武德律和贞观律的基础上而成,也是最后的唐律。永徽时期延续了贞观时期的路线。但其实也并非高宗的功劳,而在于太宗遗留下来的两位老臣,长孙无忌和储遂良的辅佐。 - ?% I. l9 h( r5 O! T
唐高宗身体不好,性格上也非常懦弱,典型的碌碌之辈。这就给武则天的篡权创造了机会。本来如果要是立自己父亲的妃子为后,在宋以后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但在不重礼法的唐代确成功了。此事的后果是长孙和储后来死于武则天之手。而李勋因为一句,此陛下家事。受到宋以后的史家抨击。责其不能以死进谏。李治在这件事中的表现就是没有主见,畏首畏尾。
6 o, U, Z. W1 ^后人有认为唐高宗并非庸才的。但很多事实表明,李治确实无愧于庸才。太宗选他当继承人,虽然有长孙力争的原因,但也有害怕李承乾或是李泰中的一人即位,另一人必不能活。让李治当皇帝就是因为他宽厚,必能保全兄弟。但实际上,李治登位后,长孙就罗织罪名把越王恪杀了。如果高宗认为越王有罪,就是智商有问题,如果认为无罪,就是良心有问题。对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惨死,高宗都熟视无睹,长孙和储遂良都是功臣,就是反对废后,也没有死罪啊。长子李弘也死在武后之手。最滑稽的是高宗让上官仪起草诏书废后,最后他居然不承认是他的,意思,害得上官仪白丢了条命。对于他的庙号高宗,真不知高在何处?可以想见,就是没有武则天,长孙无忌也完全有可能废掉高宗。
9 x8 d* w9 W$ L& T) u$ m唐德宗 5 v6 |. G- }2 C
唐德宗李适是代宗的长子,代宗即位后,就让李适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消灭安史之乱的余波。回纥可汗亲自率兵南下,来帮助唐朝平叛,当时的雍王李适带着部将和随从来见可汗。可是回纥可汗非要李适向他跪拜。李适和他的部下当然不同意,结果4个部下被各打了100鞭子。韦少华和魏琚因为伤势过重而死。此事造成了德宗对回纥的刻骨仇恨。也影响了唐的对外关系。 - t+ ^) U6 g$ m" o
代宗死后,李适即位。他对宰相很信任,任用杨炎废除租庸调,实行两税法。德宗确实没有知人之明,听从杨炎的话,赐死了代宗时的改革家刘晏。全天下的人都看出来卢杞是大奸,可唯独他看不出。又听信卢杞的话,把杨炎赐死了。
: B6 i) w, |0 n, R s; s经过一番整顿内政,德宗决定对藩镇开刀。首先讨伐成德节度使李惟岳,在已经获胜的情况下,继续进攻魏搏镇时,却因为封赏不当,造成朱滔和王武俊的叛乱,接着河南李希烈又谋反。德宗的企图靠军阀打军阀的做法彻底失败。接着因为赏赐的原因,泾原军5000士兵造反,乱兵打进了长安,德宗跑到了奉天。靠着李晟等人的忠心,最后才平息了长安的叛乱。德宗回到长安后,再也不敢对藩镇采取强硬措施了。只能一味迁就。
( l3 D; x0 X4 {. I当了26年皇帝的德宗因为太子李涌中风不能讲话,而伤心过重,病死。
- ?, a3 ~7 \% C9 |; m' Q% a唐顺宗
9 b0 j/ g6 M1 ?" w- s4 M唐顺宗李涌在即位前,因为中风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德宗死,顺宗即位。顺宗有一点在唐朝皇帝中排在了第二位,唐玄宗有30个儿子,排第一位,顺宗有27个儿子,居第二。
: t6 _' F, |, y2 J9 s顺宗执政后,重用原东宫人员,他的棋侍诏王叔文,书法老师王伓被他任命领导永贞革新。但永贞革新从开始就注定了要失败。因为东宫集团内部,大部分都是些寒门,非科举出身的人。缺乏士族的支持。革新的内容又触动了宦官的利益。后来宦官领袖俱文珍利用顺宗身体不好,王叔文官小职卑,限制王经常进宫。使王见不到皇帝。后来,俱文珍又利用顺宗的名义将王免官。终于,宦官们拥立顺宗子李纯登位,顺宗成为太上皇,几个月后死去。王叔文被贬死,革新派其他成员都被贬官。几个月后,顺宗病死。他是有唐一代中,唯一一位在退位后才享受自己年号的皇帝
3 a9 Z" D1 f% r# X. j唐宪宗 . s) k q; B' }5 v/ V
唐宪宗李纯是中晚唐皇帝的一个亮点。元和中兴,唐王朝一度回光反照。但和玄宗一样,都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 l6 h: x3 @$ |3 ?: e9 C. ?2 h
宪宗英明果断,虽然驱逐了王叔文集团,但却继续革新。对待割据的藩镇,采取强硬的措施。先后降服了西川,夏绥,镇海等节度使。特别是利用李愬消灭淮西吴元济。使各路节度使重新向中央缴纳赋税,接受朝廷任免官吏。虽然宪宗有心,但最后还是没有对河北三镇动武,只是接受了他们形式上的归顺。唐王朝又重新在形式上统一了。
- W' E: Q. _5 S# j# [0 Q: J; N# q宪宗在对藩镇作战时,开始起用宦官监军。肃,代时只是让宦官掌管禁军,但还未让其出师作战。宪宗开了个不好的例子。从宪宗身后的历史看。宪宗时期,是唐朝解决宦官问题的最好时机。后面的皇帝不是有心无力(文宗,宣宗),有力无心(武宗),再就是根本不闻不问的(穆宗,敬宗)。最后一直到宦官和唐王朝同归于尽。
2 S6 i, I7 U/ P! `" x李纯取得一系列成功后,也开始进取心减弱。晚年追求长生不老,开始服食丹药(李唐的传统),服药后变得性情暴烈,动甄对身边的宦官责打,诛杀。最后被宦官陈志宏所杀。
9 n w9 A+ Y5 ?' W8 T唐穆宗 " e* ]! i+ o; o. }5 [" O, M
唐穆宗李恒是宪宗第3子。宪宗开始立长子李宁为太子,不幸李宁早亡。宪宗只好立了嫡子李恒。李恒的生母郭贵妃是郭子仪的孙女,而宪宗是代宗的曾孙,所以两人差了一辈,而且还是近亲结婚。宪宗和郭贵妃的关系并不好。这也影响到了和李恒的关系。宪宗最后很不情愿的立李恒为太子。但时时都想更改之。当时宫中的宦官分为两派,梁守谦、王守澄一派拥护李恒,而另一位宦官吐突承璀一派支持李恽。从宪宗开始,每个皇帝的即位都有宦官支持。
4 V2 c/ ?+ x7 \; \0 r唐穆宗李恒是宪宗第3子。宪宗开始立长子李宁为太子,不幸李宁早亡。宪宗只好立了嫡子李恒。李恒的生母郭贵妃是郭子仪的孙女,而宪宗是代宗的曾孙,所以两人差了一辈,而且还是近亲结婚。宪宗和郭贵妃的关系并不好。这也影响到了和李恒的关系。宪宗最后很不情愿的立李恒为太子。但时时都想更改之。当时宫中的宦官分为两派,梁守谦、王守澄一派拥护李恒,而另一位宦官吐突承璀一派支持李恽。从宪宗开始,每个皇帝的即位都有宦官支持。 9 [$ x/ X Z, Z: U8 C8 S0 N2 ~
宪宗被杀后,梁守谦和王守澄杀了吐突承璀和李恽,拥立李恒,是为穆宗。这个穆宗大概是父母近亲结婚的原因吧,智商也有问题。即位后,父亲并非自然死亡,居然不追究凶手(有种说法是他也参与了噬父)他凡事都委托给宦官,自己不理朝政,每天看戏,打马球。著名的牛李党争从穆宗朝开始,元和后已归附中央的藩镇又不听命,重新对抗朝廷。王船山说,穆宗朝,君非君,相非相,帅非帅。穆宗一次和宦官们打球,一个宦官马惊而落马,惊马向他奔来。使他受到惊吓,留下病根(两脚从此不敢着地)。又走了他父亲宪宗的老路,长期服食金石药,终于因此而死。结束了短命的四年皇帝生涯
$ e5 t _- b( W+ D' n( L: s6 ]% p唐敬宗
1 @) }% H6 X0 O% `. R3 R唐敬宗李湛是穆宗的长子,穆宗死后,李湛即位,是为敬宗。 / s( C. N0 b) ~" G
敬宗喜爱玩乐这点和自己的祖父宪宗,父亲穆宗酷似。长久不理朝政,每月只上朝3天。也将政事都委于宦官。
( J. G$ F% X6 z8 k5 @, T100多染坊工混进皇宫,正在玩乐的敬宗受了惊吓。跑出去,一直跑到左神策军营中(敬宗本来想去右神策军营去,因为左右营马球比赛,他总偏向右军,他认为右军肯定忠诚)虽然最后染坊工们被消灭,但敬宗并没有汲取教训。仍然和从前一样,继续玩乐。
% D/ m" t' h# @牛李党争在敬宗朝是越来越重。党同伐异因为有宦官的介入更加激烈。因为县令崔发处理了在民间胡作非为的小宦官,结果被抓起来,糊涂的敬宗竟任由官吏和宦官们殴打崔发。
/ n* h1 w' t$ h敬宗本人喜欢角力,自己身边的宦官不过瘾,又从外面找力士。而且下手非常重,使身边的宦官和力士都受不了。另外还经常责打他们。最后被宦官刘克明等人杀害。在位仅两年。 - l9 {* `6 d3 B
唐文宗 . R/ d% I. `5 `) L
唐文宗李昂是穆宗的次子,敬宗的弟弟。敬宗死后,宦官王守澄拥立李昂。
* v, @" M! `+ i/ }$ {8 W文宗一即位,就一反其父,兄的贪玩,怠政。他励精图治,提倡节俭。重视官吏的选拔。即位伊始,对待藩镇横海军的叛乱,派出军队平叛。在耗费了大量军费后,终于平叛成功。
. y1 C0 ]2 _( X7 o4 B# n虽然一开始文宗显示出了急于求治的一面,但中晚期的唐王朝已经陷入积弱难返的境地。而且,文宗最大的弱点,就是性格软弱。朝内的牛李党争激烈,文宗对此是毫无办法。曾感叹,去河北贼易,去朝朋党难。对于藩镇他也一反开始时的强硬,采取姑息,妥协的策略。
! r8 i8 K; X" s) a虽然文宗是被宦官拥立,但对宦官非常痛恨。一心想除去。开始利用宋申锡当宰相想尽除宦官,但宋不小心把消息传了出去,结果宦官王守澄诬陷说宋想立漳王李凑为帝。文宗只好舍车保帅,把宋贬官。第二次,文宗提拔了郑注,李训当宰相,想利用他们二人除去宦官。郑,李二人是真正的小人,他们的发迹就靠的宦官。但为了升官,和文宗一拍即合。郑,李二人开始先提拔另一位宦官仇士良,将王守澄架空,后来又将其贬官,毒死。然后准备再诛杀其余的宦官。经过一番准备,李训等以左金吾衙门后院的石榴树上降了甘露,准备让文宗,朝臣和宦官们一起去看,借着那个机会埋伏甲兵,尽除宦官。可是仇士良等到了后,发现左金吾将军韩约非常慌张,又发现了埋伏的士兵。于是宦官们浃持了文宗,逃跑。然后调集神策军开始捕杀朝臣,株连了很多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事变后,仇士良本来想杀掉文宗,但因为部分朝臣和藩镇的反对,才做罢。但文宗也成为了宦官的傀儡。 8 U3 [# p/ U& Z7 x
文宗后来忧愤而死,死前还感叹,人家是受制于权臣,自己受制于家奴。李昂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才。特别是性格上原因,注定了他的失败。9 t3 Y8 e1 y1 |
唐武宗 ! s) ^: w$ C* h5 \6 [+ v
唐武宗李炎是穆宗第五子,敬宗和文宗的弟弟。是中唐继宪宗之后又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1 t k3 J5 s" W' v
文宗死后,宦官仇士良就拥立李炎为帝,武宗即位后就粉碎了另一派宦官刘宏逸等人的政变,又杀了文宗的皇太子李成美。因为牛党不支持他即位,他就任命李党的首脑李德裕为宰相。
6 i' o) S) y J. b武宗即位后,先稳住仇士良,以他拥立有功封他为楚国公。但不久就免去他在禁军中的职务,后来还让他退休。武宗朝没有那种专横跋扈的宦官了。但武宗还是没有根本解决宦官问题。虽然他对宦官们在甘露之变后浃持皇帝的做法非常反感。
/ R% y- Z0 n' E) J( i- `武宗重用李德裕,对藩镇采取强硬措施,对不听中央号令的泽潞节度使刘稹使用武力。结果大获全胜。使包括河朔三镇的诸节度使又重新在形式上臣服朝廷。
+ o- O" L+ X* }& R# |武宗做得最绝的事就是会昌灭佛,在全国除保留部分寺院外,剩下的全都拆毁。僧侣也被迫还俗。从唐开国以后,佛道之争就有之,但象武宗这样做的,在唐还没有先例。主要原因虽然有武宗好道,受道士们挑唆,但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寺院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还不交赋税。
- X( i0 k1 _! S; p4 }9 o喜欢道教的武宗最后也幻想长生不老,死在吃丹药上了。他在位仅仅六年。 - c8 V% r) g6 Z
唐宣宗 6 o3 m& y) H& B; J' L3 s5 i$ w; C
唐宣宗李忱是宪宗的第13子,穆宗的弟弟。敬,文,武宗的叔叔。他是晚唐最后一位值得一提的皇帝。 1 P5 i! V3 J- U- m% d
武宗一直也没有立太子,所以在他病危的时候。宦官马元贽拥立李忱为帝。 ! Y, \; k% O) |& S
宣宗一即位,就把武宗朝的宰相,晚唐重臣李德裕贬出朝廷。一直到死,李德裕也未能还朝。又重用牛党的白敏中为相。延续几十年的牛李党争最后以李党的彻底失败告终。 9 C0 I! |2 j' P5 K* ~
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经想根除宦官,但鉴于甘露之变的前车之鉴,未能有所行动。
4 Y8 r9 R9 l6 c3 ]8 Q) m- R对外关系上,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变后,唐对吐蕃的唯一一次军事上的胜利。 . X+ _* C1 E; l
喜欢佛教的宣宗一反武宗所为,重新复兴佛教。使佛教在中国死灰复燃。宣宗虽然将武宗生前宠爱的道士杀死,但很快又走了武宗的老路,也是服食丹药,最后因此而死。 5 H- i- l2 o" x+ n+ O0 w
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i+ m. s8 d( U* e! J, q: ?
唐懿宗 ( d' L. M Y- c
唐懿宗李凗是宣宗的长子,宣宗生前没有立太子,在弥留之际,托付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王居方等准备立自己喜欢的三子李滋为帝,但宦官王归长却拥兵立了李凗,是为懿宗。并将王归长等3人杀掉。 " N1 @, `! U z- I4 c! k1 C/ {. c
这个唐懿宗是个标准的昏君,喜欢音乐,宴游,不理朝政。将政事全都委托给宰相,而且懿宗朝用的宰相,多是昏官庸宦之辈。政事腐败透顶。 % W+ ? a- i: z4 z# L0 i
懿宗朝内外交迫,内有两浙农民起义,外有南诏入侵。好容易和南诏讲和,又费劲九牛二虎之力,镇压了农民起义。
( c# Q+ s* l) J$ L懿宗的好佛,比他老子宣宗还甚。他对要求剃度的人都准许,结果造成百姓都以为僧尼而避税。在皇宫内开始道场,礼佛。在佞佛上花费了大量的钱财,还效法宪宗迎佛骨。
$ Z' k7 q0 G" t* r# [ q9 V" w懿宗当了12年皇帝后死去。
( K# L' P! J- m+ r, X( D; j唐僖宗 8 A; i2 x' @. ]) q6 Z
唐僖宗李儇是懿宗第三子,懿宗病危,两个宦官左军中尉刘行深和右军中尉韩文约,废长立幼,立年仅12岁的李儇为帝。
3 Q+ @3 U" s; r/ z0 [$ b僖宗的天份还是很高的,骑射,剑槊,算术,音乐等,无不精通。幼冲即位,正是贪玩的年纪,于是把政事和官吏的任免都委托给宦官田令孜处理,不必向皇帝汇报。
* _8 V8 {* S6 R- A本来晚唐的腐败政事,又加上天灾人祸,终于爆发了王仙芝,黄巢大起义。由于唐政府在剿抚上犹豫不定,措施不力,加上军队腐败,战斗力下降。使农民军越聚越多,在王仙芝死后,黄巢率领起义军在全国流动作战。最后攻进了长安,唐僖宗步玄宗的后尘避蜀。僖宗逃到成都后,在成都向各路节度使封官许愿,又借助沙陀兵来平叛。加上农民军朱温等人的叛变,黄巢兵败,退出长安,后在山东自杀。起义被平定后,以往在形式上听命于中央的节度使们,现在也无视朝廷了。王建据蜀,杨行密占据淮南,钱鏐在杭州割据。和一直世袭的河朔三镇.其中势力最大的是汴州的朱温,河东的李克用,凤翔的李茂贞。唐政权此时已名存实亡了。! Y7 r( Z/ }! ~3 H; b. C& j
当了15年皇帝的僖宗死去。
- N+ b5 P2 ]! r' }/ p- X# B+ A 唐昭宗
1 `" `3 L, ~- v) Z唐昭宗李晔是僖宗的七弟,和许多朝代的末代皇帝一样,昭宗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他颇想有番作为,整顿内政,想对藩镇采取强硬态度。他杀了宦官杨复恭,虽然没有彻底改变宦官的拥兵地位。但也打击了宦官。昭宗虽然有心,但唐朝此时已经积弱难返,回天无力。 7 F0 w5 T3 w8 R$ r- ~
昭宗朝主要是朱温和李克用的争夺地盘的战争,而在凤翔的李茂贞也藐视朝廷,最后因为昭宗想罢免他,而进兵长安。昭宗甚至受他的威胁杀了宰相。幸亏李克用出兵打败李茂贞,才解救了他。但对李克用进一步打击李茂贞的要求,昭宗却怕沙陀人坐大而拒绝了。李克用撤兵回河东后,李茂贞又卷土重来,昭宗也被宦官韩全诲劫持到凤翔。朱温为了和李茂贞争夺皇帝,出兵凤翔,凤翔被围了1年多,最后李茂贞服软,交出了昭宗,朱温借机杀了所有的宦官,困惑中晚唐的宦官问题终于被朱温解决了。
# @5 s' z, P1 T3 h$ r6 p昭宗被救出不久,朱温逼他迁都洛阳。后来在洛阳杀害了他。 3 F# t% F( t4 g5 E2 {$ F% T; x% X2 _
昭宣帝 8 Y* X% k' w# E8 G- o
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李拀,是昭宗的第9子。朱温把昭宗劫持到洛阳后,因为昭宗不能使自己得心应手地独裁,所以杀害了昭宗,立14岁的李拀为帝,成为他的傀儡。昭宣帝当了3年皇帝,就被迫禅让帝位给朱温,近300年的唐王朝最后灭亡了。第二年李拀被朱温杀害。后唐明宗追谥他为昭宣帝。 2 x- O4 [0 K" t h
对唐朝皇帝的评价
! Y1 O( ^. V8 B i+ {# T唐20位皇帝,有为者只有太宗,玄宗,宪宗?高祖(在玄宗和宪宗间似乎该加个女主),另外还有武宗,宣宗尚可。太宗,玄宗放到哪个朝代都是明君。高祖在开国皇帝中才能不算是出类拔萃的,但比南朝那几个开国皇帝还要强很多。和历代相比,唐朝也是出色的皇帝仅仅一小部分,无能平庸的很多。穆敬二宗时不亡,是因为有武宣二宗收拾残局。唐朝的懿,僖二宗可以和东汉的桓,灵,明朝的万历,天启媲美。都是直接导致了灭亡的皇帝。唐朝皇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些标榜为老子后人的天子们,都喜欢服食丹药,好几位死在炼丹的术士手里,连一带明君唐太宗都未能免俗(我真搞不懂为什么皇上总喜欢长生不老~~~)。再有就是唐朝皇帝从肃宗开始时,就经常改动自己的名字,宋朝好象也有这个特点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