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皇帝,即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的总领袖,又是宗教的总教主。中国的皇权,既无所不包,又至高无上,更神圣不可侵犯。万事万物皆包含在皇权之内。自梁武帝佞佛,元魏诸帝佞佛后,一些帝王信心丧失,才拜倒在神坛之下。此话说来太长,暂略也。- J( f8 P5 W) P( B+ t0 l! {
( n- ]4 M B3 S+ o- G: q- J
有人以为中国古代(汉以前)无宗教,我不敢苟同。中国古代只是没有神学宗教罢了,中国古代也有宗教(自然宗教),不过在夏商时期,宗教融入了王权(即以后的皇权)。. z# F } C: j# ?. W7 d8 \
a! D, O8 ?. L
秦始皇,汉高祖,以及所有的皇帝,都不仅仅是人世间的最高领袖,也是彼岸的最高领袖(天之子也),其地位至高无上。为了维持皇权的神圣性,人们编造出无数的神话。九鼎和传国玺的传说,便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 ?* T+ X9 ~! I0 d/ F( \
! ^ W* H7 b$ b6 O% ]5 w 先说九鼎,最早的记载在《左传》中。鲁宣公三年,楚庄王观兵(检阅军队)于周郊,周天子使王孙满劳师,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王孙满曰:“在德不在鼎。”并说大禹时,“贡金九牧,铸鼎象物”。以后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再后,“商纣暴虐,鼎迁于周”,“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但是,王孙满并未说,周之九鼎,就是夏商传下来的,此一可疑也。秦始皇灭二周后,将九鼎运往咸阳,一鼎入水。秦始皇二十八年,始皇帝派人入泗水去捞。但泗水在彭城(徐州),不在洛阳以西而在其东面,二可疑也。汉王刘邦入咸阳,也未见九鼎,灭项羽,又不提周鼎,三可疑也。至于王莽,董卓,曹操播乱时,也不提周鼎,四可疑也。据《周易》,卦中有鼎,鼎与革二卦皆有鼎故革新之意。可知鼎一方面要经常擦尽锈痕,另一方面要重新铸过。不可因今日重视“铜绿”“玉斑”,而认为古代的鼎也是锈痕斑斑,越古越好也。
5 _4 X5 D0 ~+ z4 w 9 C$ ~; t1 }. x. ~+ J& e9 A
传国玺也是如此,大家知道玺乃印章也,而印章要印在纸上。秦始皇时,蔡伦未出生,无纸可用。有人发现,蔡伦之前已经有纸,但也是在东汉。秦时无纸也。西汉已前,玺的作用不外两个,一是,在封泥上加记;二是用做符号,象征权力(所谓文官用玺,武将上用符)。所以,所谓传国玺的作用,不外是一个象征也,与后世的“加盖大印”有本质的不同。此一。8 [! J" B3 c8 H
- H- x% C% d0 D' `3 c+ }) S
二,和氏壁者,璧也。璧是内有圆孔之玉饼,厚度有限。吾所见之玉璧,最厚者不过两厘米,就算再厚一点,也无法琢成今之一寸见方,有何希奇?史记中初次写到玺,乃秦王政九年嫪毒(上为土,音矮)做乱,盗用王玺。《秦始皇本记》注引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崔浩云:李斯磨和璧做之,汉诸帝世传服之,谓传国玺;引韦曜《吴书》云,璧方四寸,上句交五龙,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汉书》云,文曰:“昊天之命,皇帝寿昌。”这是史籍中首次提到传国玺乃用和氏璧研成,方四寸。秦时一尺约今之23厘米。方四寸,约今之十厘米,世上竟有如此之厚的璧耶?而且,关于玺文的内容有二说,一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一曰“昊天之命,皇帝寿昌”。如此重要的东东,岂能所说非一也?; _: G) O5 B; v7 c+ o7 m
) L' A* A- \2 ~$ J
三,近人冯玉祥,溥仪皆有回忆录,在谈及1924年北京政变,溥仪被驱出宫之时,问及传国玺之事。溥仪云:后赵石勒时(?),就已经不见。
5 G7 W# o% g/ m& O+ H
* ^4 W0 r+ t3 D* }. ^/ }6 q$ n- q 四,皇太极所得乃元朝的传国玺,更不值得一谈。9 n6 ]- [/ b7 S8 b
& n, J( }5 b2 t g( \4 R 综上所述,这两个历史之谜,只能说是,皇帝为使自己地位神圣化所编造出来的神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