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来自:科学时报 |
这幅红外图像向我们展示了玫瑰星云中的5颗O-恒星以及周围的危险区域。
2007年4月26日讯 这是一个“星吃星”的世界。
即便在银河系最平静的一隅也正埋伏着一些温度极高、辐射极强的恒星,以至于它们那些又小又冷的邻居都不敢来套近乎,以免自己周围的气体与尘埃——即行星盘,恒星用这些物质形成行星——被前者吹走。天文学家如今绘制出这些恒星危险区域的第一份图谱,这项成果是一项缩小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恒星系统范围的研究计划的一部分。
在恒星的排行榜中,最顶级的恒星都会在名字中加上一个字母“O”——意味着最大、最热以及最活跃。O-恒星能够放射出蓝光,并且其释放的热量是G-恒星——例如我们的太阳——的10倍。同时,O-恒星的质量和亮度分别是G-恒星的100倍和100万倍。O-恒星的寿命只有几百万年,在其相对短暂的一生中,即爆发为超新星之前,O-恒星的飞速旋转能够产生剧烈的太阳风以及致命的辐射,而这对于附近的恒星而言可以说是一场浩劫。在银河系的密集区域,恒星间的距离非常近,因此O-恒星能够把周围许多恒星的行星盘一扫而光,这一过程被称为光致蒸发。
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宇航局(NASA)的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绘制了一组被O-恒星清除了行星盘的恒星。由美国图森市亚利桑那大学Steward天文台的Zoltan Balog领导的研究小组,在5月20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中报告了对玫瑰星云——距离麒麟星座约5200光年——中的1000颗恒星的观测结果。Balog指出,作为“距离地球最近且最有可能形成大质量恒星的区域之一”,这里正是验证光致蒸发效应的理想之地。研究人员发现,在那些距离O-恒星16万亿公里(约为1.7光年)的恒星中,大约有45%仍保留着自己的行星盘。然而一旦这些恒星冒险靠近巨大的O-恒星,则这一百分数将出现戏剧性地下降。Balog认为,16万亿公里的边界似乎是一个“最后底限”。
康奈尔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James Lloyd表示,这一研究成果提供了更多证据,表明恒星与行星的形成“比我们之前所想的更加复杂”。Lloyd说,就像超新星向宇宙中喷发的物质一样,被O-恒星摧毁的行星盘将最终冷却、崩塌,从而形成新一代的恒星与行星。
|
[ 本帖最后由 wd0704 于 2007-5-9 14:5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