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站在硬币的中间,一面是喜,一面是悲。当躯体的主人——灵魂,引领躯体走向悲的时候,把生命的底色染成了灰色,所以人们更愿意向喜的那面走去,但也正因为有了人世的“悲”,才构成了世界丰满的“悲喜人生”。
人是一切的根源,灵魂是一切根源的主宰,悲可以吞噬人的意志,让灵魂走向死亡,最终躯体腐烂,离开这个世界。有的人天生就是悲观主义者,世界上的万物,如苍蝇,叶子,小鸟等,都是扎向伤痛心灵的利刃。美国著名诗人普拉斯在《拉扎勒女人》中写到:死是一种艺术/所有的东西都如此/我要死的分外的精彩……最终扑向煤气炉的怀里,再也不愿醒来。因此悲观的人,总是以矛盾和否定的情绪,表达对生活的怀疑、质问、讽刺。
谁都有悲观的一面,世界上每天都有悲惨的事情发生,大多数人总是用眼泪来表达不幸,用悲伤传递悲伤,这本也没有什么错。喜是向上的,悲是向下的,过度的悲哀,会消沉的人意志,窒息人的生命。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马克·吐温说过,表达悲哀的有力武器不是流泪,而是笑声和幽默。也一如他的小说,如《镀金时代》幽默和讽刺于一体,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和剖析,幽默辛辣,又悲天悯人。而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则是通过《悲惨的世界》描述主人公冉阿让从一个落魄的囚徒到市长的悲喜人生,深刻揭露当时社会的本质。因此哲人说,只有社会大义的悲,才能去觉醒人的思想,让人奋进。而不是狭义的悲只让人去同悲。
悲由心生,也是一种失望的终极。俗话说,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死。希望与期盼越大,失望也越大,悲极生恨,导致情绪的失控,演化成为社会的悲剧。如球迷,由于自己钟爱的球队或偶像发挥失常,一次次的失望,转变为悲哀,由悲哀转变为悲恨,发生骚乱,成为社会悲剧。如果心真的“死”了,就不再去关心,去牵挂。
伤悲中的伤是因,悲是果,人因伤而生悲,伤悲可以成为警世之言。《乐府诗集·长歌行》写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如岳飞的“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告戒人们要珍惜时光,勿虚度年华,不要到老了才感到虚度年华的悲哀。而悲伤中的伤是果,由悲引起的伤痛。由悲引起的伤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社会的,其伤害程度看产生悲的因,引起悲后产生伤害的深浅。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不以物质的拥有多寡而喜悦,不以自己的得失小悲而伤心,而是以社会,国家大悲为己悲的大智若愚,是境界,是超脱。或许只有这种情怀,才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精神。
过度的的自信会成为自傲,过度的谦虚会成为自卑,自卑的灵魂会委琐自己的言行,成为成长的拦路虎,不调整或引导,自卑会陪伴自己的一生,只会整天怨天尤人,碌碌无为。所以胸怀大志之人,首先要战胜内心自卑的一面,也就是战胜自己这个敌人。
悲由心生,悲生痛,悲痛是灵魂之痛,她持久悠远,久了会腐蚀人的心智。
悲壮也是一种美,是种悲愤的美,楚霸王项羽,长吟大风歌,自刎乌江旁,气吞山河,千古绝唱。
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慈:慈爱终生并给予快乐。悲:同感其苦,并拔除其苦。佛陀之悲,以众生之苦为己苦的同心同感的状态,故称为同体大悲,因悲心广大无尽,被称无盖大悲。慈悲是种爱心,万恶皆生悲,佛陀之悲是分担大苦大悲而感化他人转变为慈善之心给予快乐。只有对自己慈悲的人才会成就悲智双运,只有对众生慈悲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智慧。所以,慈悲是佛之根本,也是人之根本。
悲在中医学里是七情(喜、怒、思、悲、恐、惊)之一,《素问·举痛论》曰:悲则气消,过度悲伤,意志消沉。《阴阳·应象大论》曰:悲伤肺。人在悲伤忧愁的时候,可以使肺气抑郁,耗散气阴,出现疾病。中医学认为,肺主皮毛,所以悲伤肺主要表现在精神因素的皮肤上,故长期悲伤之人,面部的皱纹增多。
因此,花钱买漂亮的人,不如牢记“常动气生悲伤而损己,常开心多微笑而养颜”的真理。更为重要的是面对人生之悲,若能以大慈悲之心,去宽待自己,悯怜别人,不敢说是大彻大悟,但也是一种大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