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 q: E% D6 ^% ]9 E7 H% y: o6 i" D
* c' u$ U: l1 P J
杨业或杨继业(?─986年),后汉及北宋军事家,杨家将第一代人物,又被称作杨老令公。他的父亲杨信在后汉曾任麟州刺史。杨业青少年时代为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的部属。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刘崇在太原建立北汉,杨业为建雄军(今山西代县)节度使,并赐名刘继业,让他长期镇守北方重镇代州抵御辽军。后来北汉君主刘继元降于宋太宗之后,杨业依旧坚持战斗,直至刘继元亲自招降。后杨业归降北宋,任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主要负责与潘美共同防御北方的辽国南下。% E+ r# P9 M/ l9 }( ?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决定北伐辽国。潘美、杨业为西路军主将。途中由于其他方面军失利,导致辽军的优势兵力正面与其决战。杨业主张避其锋芒,但遭到了其他将领的反对,并诋毁他怀有二心。杨业作为从前朝归降的武将,最忌讳他人的猜测。于是在明知前景不妙的情况下,毅然要求带兵出征。结果遭到了失败,并且没有得到支援,最后被包围于陈家谷,全军覆没。
# M- I" [+ H5 d4 q8 I
+ Q6 [' E3 d9 D8 h杨文广(?─1074年),北宋将领。他是杨家将第三代人物,正史上他是杨延昭的次子。其父杨延昭是北宋前期名将杨业的第六子。 《宋史》记载,宋辽“澶渊之盟”后,两国边境保持了约三十年的和平状态,但是到了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李元昊在今天的宁夏、甘肃一带建立西夏,秦中以西从此多事。+ [' m; k% I; h3 B% U/ j
1034年,李元昊称帝,建都于兴庆。1040年,夏国入侵宋朝,至庆历四年(1044年),宋夏由于长期交战未果,和议。宋封李元昊为夏王。宋神宗时代(1068至1085年),宋夏曾有两次征战,至宋哲宗元符二年,宋夏再次协议,自此两国未再交兵。而杨文广就是在西夏崛起的时代扬名的。 《宋史》上杨文广的首件战功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参与讨平张海之乱,因功授殿直。庆历四年,“范仲淹宣抚陕西,与语奇之,置麾下。”也就是说范仲淹到陕西以后,召见了杨文广,与他相谈之下,觉得文广颇有创见,因此将他召请到自己的幕府任职。
, N1 H0 x' r/ W$ J L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岭南广源州的土豪侬智高造反。皇祐四年,智高陷邕州、围广州,杨文广随狄青征讨侬智高。皇祐五年,智高被平定,杨文广因功被授予统领“德顺军”的军职,署理宜、邕二州,然后再晋升为“左藏库使、带御器械”。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年),皇帝与群臣谈论到在地方负责守卫的边将时,认为“文广,名将后,且有功”,就提拔他为成州团练、龙神卫四厢指挥使,升迁为兴州防御使。
' p+ Y* |* M3 C7 y/ a韩琦曾命杨文广在筚篥和擦珠谷筑城。其间西夏曾经来犯,被杨文广击退。建城后两城分别称为甘谷城、通渭堡。 宋神宗熙宁七年,彼时宋朝在山西与契丹的边境修筑工事,契丹借故对宋朝的将领挑衅,又派人到宋廷施压,逼迫皇帝改变命令拆除工事,并且要修订疆界。当时屯军在河北定州(今河北定县)的文广知道这件事后,新仇旧恨再次涌上心怀,因为晋北一带是他的祖父杨业与契丹奋战三十余年而未果之地。所以他就开始准备向朝廷进献与辽作战的兵阵图和收复幽燕的军略,结果方略还未即上报,已约75岁的文广就病死在屯所(河北定县)。
2 T" x5 F P, t D6 G; K+ N: B. W! I+ f8 n
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宋元的民间艺人把杨家将的故事编成戏曲,搬上舞台。到了明代,民间又把他们的故事编成《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用小说评书的形式在社会民间广泛传播。然而根据某些历史考证,佘太君、穆桂英等人物并非真实存在,而是民间杜撰出来的。
4 I) @6 S% b0 A, z
- z0 ], J8 \: Z- w. J花木兰(?——?)也是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位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其真实性不详。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北魏,最初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后人创作了很多有关花木兰的戏剧作品,现代还将花木兰搬上电影银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