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生命之歌

[原创]保加利亚通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3: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短暂和平时期$ u. I, f5 t5 P  |% v5 r
! d" h! t7 r1 C$ v" t
奥穆尔塔格争位
& y: d3 v: U- l& ?' @
4 P+ v+ b2 U$ S7 M在他逝世后,被放逐的一些贵族偷偷潜回保加利亚。先后有三个贵族做了可汗,其中有一人其实是奥穆尔塔格的摄政王。这三个人分别叫做杜昆(Dukum)、迪西维格(Dicevg)和特索各(Tsog)。在短暂的混乱后,保加利亚可汗由克鲁姆的儿子奥穆尔塔格(Omurtag,814-831)即位,里奥五世与他订立了30年合约。自此以后,两国享受了80年的和平,最终由保加利亚沙皇西美昂再次挑起战端,又一次保加利亚战争开始,同时拜占庭也会出现第二位保加利亚屠夫。可不要说这80年的和平是完全的和平,拜占庭人为了维护自己在巴尔干半岛的地位,一直在对保加利亚进行和平演变。他们主要的方式就是用基督教会对付保加利亚人的原始宗教,把他们引向拜占庭化,从而彻底削弱其力量,让其成为拜占庭的附庸国家。(27)- M" R' D" P3 P, Y" M+ s2 N! y
' v7 u8 Q! w8 d* d. e
拜占庭化的开端
6 f4 ~; ?  w' B1 I( y5 B! ?6 ^2 j2 [! r
不过奥穆尔塔格还是抱着疑虑的态度采取了一些矛盾的政策。他不得不一方面迫害拜占庭的传教士;另一方面却又必须学习拜占庭的先进政治制度。
) |) v& j+ c+ }: f3 _* K; ?* |3 a6 }  M/ o
首先,因此时保加利亚境内已经进入了大量拜占庭工匠和学者,为保加利亚带来先进的拜占庭建筑艺术。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奥穆尔塔格特许他们建筑有拜占庭特色的建筑,以取代原来的保加利亚茅屋建筑。在奥穆尔塔格授权下,拜占庭工匠建立了为数众多的王宫建筑和纪念碑,以用来显示皇家的威严与赫赫武功。直到现在我们仍旧能看到这些记功碑以及上面的石刻。如在瓦尔纳奥穆尔塔格坟墓挖掘出的一方石碑就篆刻着:“……人是一定会死的,即使他曾经尊贵的活着,其他人也要出生。让新生的人注视着这座陵墓,永远记住他的建造者。题字者:奥穆尔塔格可汗,神将会赐予他长命百岁。”(28)这段文字实际上原本是用希腊文拼写的古保加利亚文,可见当时保加利亚人并没有自己的文字体系,所以只能用相对成熟的希腊文来拼写自己的语言文字。此时的保加利亚首都普里斯卡已经是全欧洲闻名的城市。估计今天的考古挖掘,这座城面积为23平方公里,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是可汗及贵族用地,用一道筑有塔楼和射击孔的城墙围着;外城用土墙和城壕包围,普通平民和手工业者都居住在外城。我们在该城中共发现保存完好的三十多个建筑物,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里的建筑规模都不是很大,基本全部都用加工过的石块连同泥土或木材建造,最外面抹上粘土,房屋就建成了。此时普里斯卡的居民主要从事的行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手工业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制陶业的发展,在普里斯卡城内已经出现专用的双层窑。除此外,奥穆尔塔格还主持建造了为数众多的排水系统和供水设备。这个传统的新兴城市已经在奥穆尔塔格执政期间城市化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2 R( C. s& p2 w: b: E9 F0 W# L) b7 k: p/ [" _
其次,奥穆尔塔格还借用了拜占庭的官职制度。他在普里斯卡设置朝廷,接着效仿拜占庭的制度设置百官。同时在奥穆尔塔格时期建造了保加利亚最早的拜占庭式宫廷。该王宫长52英尺,宽26.5英尺,墙壁厚度2.6英尺,其地基和墙壁都是用长方形大石块垒成。甚至于奥穆尔塔格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还一改以前的传统氏族祖潘制度。使用了与拜占庭相近的军区制,即按照区域划分人民,然后根据各区域人民的情况分别制定租税制度。人民要在给国家缴纳租税的同时,负有为可汗征战的义务。全国人民被分为大量的卡密特(Comitat),以卡密特为新的军事单位。同时,斯拉夫步兵和保加利亚骑兵的分别被取消,只要是有能力的人都可以进入骑兵部队。不过最高级别的骑兵部队“热汤部队”,仍旧只有保加利亚贵族可以进入。(29)此时在保加利亚还出现一份记载保加利亚可汗丰功伟绩的名册——《原始保加利亚历代可汗名册》。该名册记载了7-8世纪的保加利亚可汗名字、家庭情况以及在位时间。它从杜罗王族的各可汗开始记载,一直到乌马尔为止,上面甚至还记载阿提拉与埃尔纳克的奇闻轶事。该名册具体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颂赞阿斯巴鲁赫的王朝,记载他们的来源正统以及丰功伟绩;第二部分主要说明其后继者统治时期的各种事件。该名册的纪年方式仍旧使用十二生肖的纪年方式,并未改变其亚洲习惯。
9 N9 d+ o  v( v1 v2 {9 V
9 p4 t3 R6 {& ]7 ^& Z1 t最后,奥穆尔塔格还要求在保加利亚的拜占庭或者其他国家战俘,必须按照保加利亚的传统生活并融入保加利亚社会之中。他们的习俗被保加利亚人所接受,拜占庭文化进一步进入保加利亚国家内部。尽管他们已经不再崇拜基督教,但他们又新奇又先进的文化传统使保加利亚的各个阶层都受到感染。在200年前“斯拉夫化”后,保加利亚又开始被“拜占庭化”。对于基督徒的迫害也是奥穆尔塔格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在他统治时期,保加利亚国家内部基督教和保加利亚原始宗教共同存在。无论是曾经身经百战的保加利亚老将和士兵们,还是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保加利亚贵族们都对拜占庭人抱有极度敌视的态度,自然这种敌视也会迁怒到拜占庭的宗教——基督教上。在保加利亚无论何种阶层仍旧保留着自己本民族的原始信仰和古老风俗习惯,他们还是认为战神才是他们所应崇拜的最高神。在保加利亚贵族心中,保持信仰的独立就是保持保加利亚国家的独立,这就是当神话传说带有政治目的时就会产生无与伦比的效力。奥穆尔塔格更是一个对原始宗教敬若神明的人,他甚至于还要求被俘虏的拜占庭人也要宣誓不再服从基督教的信仰,而转为信仰保加利亚原始宗教。如亚德里亚堡主教就是因为不愿改信保加利亚原始宗教而被处死。甚至于在其三子马拉米尔(Malamir,831-836)在位时期,还被迫处死了坚持要接受基督教信仰的亲弟弟恩拉沃塔斯(Enravotas)。(30)
. e, ^3 g) }/ N) k2 N2 {# m( N
( u& N0 t) B1 W) \1 T2 Z$ z接替马拉米尔可汗位的是普雷西安一世(Presian I,836-852),他也是奥穆尔塔格的儿子,在他在为时期,除了在马其顿问题上与拜占庭有一些小的摩擦,其他基本无事。公元839年,其曾经大举征伐新生的塞尔维亚国家,但由于后勤补给问题,无功而返。后吸取教训,于公元845年与东法兰克国王日耳曼路易(Louis The German,843-876)签订合约,以专心对付主要敌人——拜占庭帝国。其死后依照他的遗嘱,被葬在今希腊北部地区,即他征战后最后得到的土地,他要在这里看着他的子孙们打败拜占庭。6 J, l! N& i# H' b& `: m8 U) v

, A. l/ @) P1 t$ @% b8 T四、保加利亚黄金时代
2 H; {- {* j" l7 I' O
& K% M8 t; M; d3 B3 w鲍里斯一世的战争% e0 X! E/ |1 }5 M* W1 f* f, X/ I

, x/ x. ^$ N8 P" Z( T普雷西安一世死后,由其子鲍里斯一世(Boris I,852-889)即位。该人是保加利亚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在刚刚即位的公元852年,鲍里斯一世就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要挟拜占庭的提奥多拉皇后,拜占庭在万般无奈下与鲍里斯一世签订了对西部边境稍作修改的合约,鲍里斯一世也从中得到了不少好处。接着他先打击塞尔维亚,又进犯克罗地亚,但两次都毫无结果。在他做可汗的前十年,保加利亚国家内部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因为数十年的和平,在保加利亚城镇中不断兴起一个商业阶层,该阶层垄断着食盐以及其他一些手工业品的市场。他们的商业活动遍及整个巴尔干,他们操着希腊语,但又有着保加利亚习俗,在拜占庭和保加利亚之间晃来晃去,这种离奇的现象使鲍里斯一世深感不安。他在听取谏议官的忠告后,毅然决然确定了之后的保加利亚国策。即保加利亚原始宗教已经无法适应社会需要,日薄西山的保加利亚习俗也将被淘汰。(31)为今之计只有改弦易辙,利用占有绝对优势的基督教传统团结保加利亚人,进行根本性文化变革。这样才能对付日益强盛的塞尔维亚、南方敌人拜占庭和北方强敌法兰克。不过鲍里斯一世却为选择哪种基督教派别伤尽了头脑。实际上在他即位之前,基督教已经数度传入保加利亚。无论是保加利亚上层贵族,还是下层居民都已经很清楚基督教的教义和主要宗旨。此时斯拉夫的大部分国家(包括大摩拉维亚公国)都已经改奉基督教,而原始宗教已被废弃多年。最初鲍里斯一世本着保加利亚一贯的反拜占庭态度,准备与日耳曼人联合,接受罗马教皇的管辖。可是拜占庭帝国和大摩拉维亚公国(Great Moravia,830-905)都看到保加利亚如此做的危险,拜占庭皇帝米哈伊尔三世(Michael III,842-867)甚至为了保加利亚的信仰问题要与保加利亚兵戎相见。
' P" @! J" p) w% I1 j* y
# m+ ^; `5 G+ I+ j# z' H  M经过军区制改革和毁坏圣像运动,拜占庭国家再次崛起,军事和政治实力再次加强。特别是发明希腊火以后,拜占庭人对阿拉伯人有若干胜仗,使得阿拉伯人不再敢轻举妄动,因此彻底保障拜占庭南疆的安全。这时,拜占庭人终于有时间来对巴尔干地区进行整治了。巴尔干半岛一直以来就是拜占庭人的后院,拜占庭人也一直视它为粮仓和军火库。只有保证这里的安全,才能保证拜占庭自身的安全。因此,拜占庭政府在这里接连建立10个军区,分别是:斯特里蒙军区、达尔马提亚军区、希腊军区、伯罗奔尼撒军区、凯法利尼亚军区、尼科堡军区、迪拉修姆军区、马其顿军区、色雷斯军区、塞萨洛尼基军区。这些军区的设立巩固了巴尔干半岛的稳定,为拜占庭的重新树立主宰地位铺平了到路。同时,在经过毁坏圣像运动后,拜占庭的优势地位在西方彻底消失。君士坦丁堡不再是基督教普世中心,罗马则成为新的基督教中心。对于这种态势,拜占庭政府为挽回面子,立志把东方国家变为君士坦丁堡教会下的附属,以抗衡在西方兴起的罗马天主教。当东方国家成为君士坦丁堡教会的附属后,拜占庭人就又会恢复成过去的那样广大。与此同时,拜占庭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大发展,最主要是在塞奥菲鲁斯(Theophilus,829-842)以及米哈伊尔三世在位时期,大力整理了诸多古籍,并发明了使用到引刷体出现之前的通用字体——“安色尔字体”。(32)另外就是诸多学者的出现,拜占庭的大学再次焕发生机。特别是神学的发展,让拜占庭人走向另一个高潮,同时也作好向外发展传教的准备。
' \) w* r" H6 d, b( i; _, z% ?' o& K0 U9 R  }& L9 h: ~
宗教争夺战
9 z9 R) v  g. _. V  b; V. |/ G2 t1 C& h$ s0 ^' L$ s
拜占庭人过去并未想过在整个东欧地区传教,其实还是由于罗斯人的出现才开始这样的尝试,并最终取得圆满的成功。在罗斯国家建立之初,拜占庭人曾经欲让他们来牵制保加利亚人,但终于有一天这个国家的军队深入到君士坦丁堡城下并且不愿意再离去,让拜占庭人明白只有让他们全部东正教化才能彻底解决巴尔干的问题。因此,拜占庭政府发动大量人力物力,在爱琴海、小亚以及边疆地区大量传教。色雷斯、达尔马提亚、阿尔巴尼亚出现了众多的教堂,保加利亚人、斯拉夫人、罗斯人成为教徒者众多。而大量拜占庭书籍及宗教理念的输出让这些人彻底放弃了旧有宗教传统,而进入东正教会的怀抱。/ \7 s# s, N- h$ X9 n4 T  c
, I1 p% `# b/ @# p6 N. u
拜占庭人的这种渗透同时也进入保加利亚统治的地区。保加利亚君主奥穆塔格则相对应的大肆禁制东正教传播,并让战俘强行改宗。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首先,保加利亚的贵族一直视拜占庭人为他们的头号敌人,他们永远不能忘记拜占庭人对他们发动的战争,那些拜占庭人一直在找机会灭亡保加利亚,把保加利亚变为拜占庭的臣属,如果相信了他们的宗教就意味着同意了做一个拜占庭人;其次,保加利亚人一直就是一个游牧民族,有自己的传统宗教,战神和先祖都是保加利亚人崇拜的对象,而东正教的深入则会打破这个习俗,保加利亚民族精神将会彻底被毁灭。尽管如此,保加利亚贵族也要依靠拜占庭人,在今天保加利亚发现的众多九世纪的遗迹几乎都是用希腊语写的,而没有任何保加利亚语。原因是什么?一、保加利亚人没有文字,只由口头语言。二、众多拜占庭工匠进入保加利亚地区,为保加利亚贵族干活,但由于语言不通只好用希腊语来拼写保加利亚语。这当然是最不利的,长此下去,拜占庭化将会不可避免。再次,保加利亚人已经从游牧民族变为了定居的农耕民族,很多游牧文化已经渐渐消失。特别是9世纪保加利亚人开始了斯拉夫化,原有的保加利亚多神教必然被斯拉夫一神教所代替,从而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如果在这样下去,国将不国;最后,西方法兰克人的威胁严重。西方天主教也在东扩,保加利亚面临着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夹击,在夹缝中求生存,不容易啊。
- L/ A4 u$ X! Y' W& w3 o5 R7 w' a9 M) Q8 D/ S+ U3 s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法兰克人派出特使,进入保加利亚地区订立合约。并且教皇也派出使团在保加利亚国家中传习天主教。拜占庭人当然不能允许法兰克人插手巴尔干事务,因为一旦天主教得势,拜占庭将彻底失去巴尔干这块大后方。因此拜占庭也派出大量饱学之士在保加利亚国家传播东正教,并棋高一着的创造了斯拉夫文字。
8 f$ A" p7 z' L( }+ C" y. D1 X
# B) f7 V& |9 t5 d5 p5 }+ V基里尔和麦托迪创造斯拉夫字母
. p+ B+ @8 b% \; O5 _# z* j- l' ^1 t# F& P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当时的保加利亚并没有自己的文字,只能依靠希腊文来拼写自己的文字。再加上其社会文化的落后,从而形成一个“文化真空”地带。(33)当保加利亚人与拜占庭人多次交锋后,他们发现自己与拜占庭的深厚文化底蕴差的过于遥远,便希望引进新的文化和宗教,以填补自己民族文化的不足。在与拜占庭和法兰克的斗争中,保加利亚可汗们一直用自己的昄依问题作为讨价还价的砝码,不过这次拜占庭人要动真格了。这是创造斯拉夫文字的第一个原因。
/ M% f& Y4 z4 H  @0 R0 Y6 B3 z6 M( ]2 \" d: M, \8 Z" ^! t- K
实际上创造斯拉夫文字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摩拉维亚君主的要求。自从阿瓦尔人退出历史舞台后,原处于潘诺尼亚,并属于阿瓦尔人部落的摩拉维亚人开始崛起,他们在9世纪初建立起大摩拉维亚公国。这个国家处于东法兰克与保加利亚之间,为保证自己国家的安全,该公国大公经常改变政策,以求在法兰克与保加利亚两大国之间生存下来。但是,公元860年保加利亚与法兰克订立合约,法兰克派特使入保加利亚传教。这一举措,使大摩拉维亚大公拉斯迪斯拉夫(Rastislav,846-870)深感悲剧将要发生。(34)如此使其只得寻求另一大国——拜占庭帝国的帮助。拜占庭皇帝米哈伊尔三世根据国内情况考虑,欣然同意他们关于建立摩拉维亚独立教会与用斯拉夫语言传教的要求,便派遣君士坦丁(Constantine the Philosopher,827-869)与麦瑟迪乌斯(Methodios,819-885)兄弟进入保加里亚和斯拉夫地区传教。如果说他们的教名,基里尔(Saints Cyril)和麦托迪(Saints Methodius),可能会有更多的人知道他们。这件事情有着极强的政治色彩和外交意义,历史证明拜占庭人的这一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k4 h* Y- ?, w% I) L& {
# M+ M2 m7 [2 T1 B; l% e6 P
基里尔和麦托迪两人都出生在拜占庭第二大城市塞萨洛斯基,两人同是一名高级官员之子。他们原是七兄弟,但后来其哥哥们都早死,只剩下兄弟两人。他们的父亲名叫里昂(Leon),是拜占庭的邮政和外交大臣,可能有一些斯拉夫人血统。他曾经与拜占庭的摄政王一起主管部分国家教育事务,有建立新大学的打算,并让基里尔在那里任教的打算,当时基里尔14岁,麦托迪22岁。因为家境的原因,基里尔和麦托迪都有了做学者的打算。后他们双双进入进入君士坦丁堡大学,很早就被君士坦丁堡大学教授弗条斯和利奥所赏识。公元860年,政府要求会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的基里尔出使哈扎尔汗国,想避免犹太教的扩张。虽然基里尔在与穆斯林阿訇和犹太拉比的辩论中得胜(具体辩论过程见《哈扎尔辞典》),深受哈扎尔汗王的赏识,但最后因为哈扎尔汗国内部原因还是选择了犹太教。但其却因为这次出使赢得极高的名声。(35)麦托迪虽不如基里尔聪慧,但在组织能力上更胜一筹,并因此而官至省长。但后来因为厌倦了拜占庭帝国的勾心斗角生活,自愿隐居到修道院做院长。不过在拜占庭人心中,两人都是拜占庭国家的骄傲。: B6 I& W1 m: m, g5 k

% i. H0 w( A% c. @! T公元862年,大摩拉维亚公国王子亲赴君士坦丁堡,请求皇帝米哈伊尔三世派传教士用斯拉夫语传习圣经。心领神会的米哈伊尔三世便要求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弗条斯派基里尔和麦托迪兄弟作为拜占庭使者到斯拉夫人地区进行传教。次年,即公元863年,基里尔与麦托迪来到大摩拉维亚,大摩拉维亚大公拉斯迪斯拉夫十分高兴。两人在到达后就积极开始创造斯拉夫字母,该字母是利用希腊字母和他们自创的一些字母来拼写斯拉夫语言。该字母最早的版本是格拉哥里字母(Glagolitic alphabet),该文字共有字母43个,十分适合斯拉夫语的拼写,后来各国根据实际情况又有改进(今天使用的基里尔字母定型于公元12世纪)。基里尔字母成功主要原因是基里尔兄弟他们自幼就生活在斯拉夫环境中,对斯拉夫文字有深厚的感情。并且实际上他们早就有制作一套斯拉夫字幕的愿望,使得有些字母的拼写规则甚至在他们出发前就已经拟订好,所以他们在大摩拉维亚只用极短的时间便完成该任务。在他们出发之前,两人就与其学生们制定了部分斯拉夫字母规则。可是一些拜占庭保守派对他们十分不理解,甚至于用拜占庭的优越感指责其二人是在用野蛮人的拼写方式玷污。基督教的祷文与传教只能用拉丁语或希腊语才是正宗的,其他一切语言都是野蛮的。但这种反对并未酿成更严重的后果,在拜占庭皇帝和贵族的支持下,从公元863年至885年,两人与其弟子翻译了部分《圣经》原文,第一次用非拉丁语和希腊语传播基督教。自此后打破了拜占庭人独占东正教经典及解释权的时代,为东正教在东欧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罗斯的《往事纪年》记载:“这两兄弟到达目的地之后,首先创造了斯拉夫字母,翻译了《使徒行传》和《福音书》。斯拉夫人用自己的语言听到颂扬上帝的伟大,感到欣喜万分。后来他们又翻译了《圣诗集》、《八重唱赞美诗集》,以及其他一些典籍。”(36)自此以后,他们在拉斯迪斯拉夫的宫中翻译《新约》,并且著书立说,建立学校,让更多的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摩拉维亚人进入学校传播他们创造的斯拉夫字母。并造成了独立教会的出现。(37)
" b8 n4 ^- I0 ]# W- }! D
; t* ^6 T4 U* R- N; C) g2 b其实与此同时,法兰克人也创造出一种斯拉夫字母,不过这种字母由于缺乏系统,最后被基里尔兄弟的字母文字排挤并最终淘汰。因基里尔字母贴近斯拉夫人而且易于掌握,所以在后来的几个世纪里变成了巴尔干半岛的通用语。而且他们的弟子也用这种语言翻译了大量著作,他们及弟子翻译的著作合辙押韵,翻译水平极高,并贴近于斯拉夫人的社会生活。在斯拉夫大众中,因接触基督教经典、拜占庭文学著作和希腊哲学著作,在斯拉夫社会中产生大量知识分子,从而奠定了斯拉夫语言的基础。后一些人自称是基里尔兄弟或其弟子的弟子,用该字母翻译和介绍大量异国(如阿拉伯)著作,更开阔了斯拉夫人的视野,这一举措让这种语言字母流传得更远,东欧的国际语言逐渐形成,并最终促进了俄罗斯的形成与强大。现在我们称这种字母叫“希里尔字母”,到公元1708年,俄罗斯沙皇彼得大帝在位时,该字母被简化为“民用字母”,继续被很多东欧国家使用。现在使用比较多的如:俄语有这些字母的32个,保加利亚语有这些字母的30个(原为33个,后于1947年简化为30个),塞尔维亚语有这些字母的30个,乌克兰语有这些字母的33个。今天的保加利亚为了纪念基里尔兄弟,把每年的5月24日(基里尔的生日)作为“保加利亚教育、文化和斯拉夫文字节”,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隆重的游行活动。人们将会举着用鲜花装扮的基里尔和麦托迪的巨幅画像上街游行,每次都是盛况空前。同时,保加利亚人还修建了以基里尔和麦托迪为名的图书馆,专门对两人的学术著作进行研究。(38)& M  N0 u8 C# B0 q, F, Z
6 f4 F& ?; N$ o/ ~; H- y
同时的保加利亚则发生战争,当然这场战争不是保加利亚人发起的,而是法兰克与拜占庭争夺保加利亚的战争。原因是保加利亚可汗鲍里斯一世在法兰克人的支持下对外自称执政官对内则自称克尼阿茨(Knyaz,也就是大公)。(39)鲍里斯一世要求在拜占庭希腊传教士帮助下刚成立的保加利亚教会独立,自己可以行使职权。但是拜占庭出于自己考虑没有同意,因此鲍里斯一世再一次投靠法兰克人与罗马教廷。罗马教皇对此非常高兴,立刻派人前来帮助保加利亚人建立独立教会。保加利亚人也感谢罗马的支援,放手大干,此时好像保加利亚已经是罗马天主教的地盘。这种事情当然是拜占庭所不能忍受的,公元864年,保加利亚发生饥荒,拜占庭趁机率领军队进入色雷斯,彻底打败了保加利亚人,并强迫其撤销与法兰克人的合约,同时接受东正教。保加利亚沙皇被迫接受了东正教,并受到君士坦丁堡大教长的管辖。公元865年9月,鲍里斯一世与其家族偷偷在首都普里斯卡的拜占庭大使馆受洗,取教名为米哈伊尔(也称米迦勒,与拜占庭皇帝名字一样)。(40)拜占庭皇帝米哈伊尔三世在做其教父。有一种说法是:在前一年的大饥荒中,早已被处死的基督教主教显现说只有加入基督教才能使饥荒停止。而当时的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弗条斯也写信给他,要求其对基督教一定信仰要这样坚贞不移。信中写道:“若暴动四起,荡平不易,则置之脑后,不闻不问,尤胜于兴师动众。如勃逆而行,势必火上浇油,激起巨变,抑或取胜,破坏亦不堪设想。莫若以柔克刚,则危难损伤,二者俱免,明治仁政,赖此以兴。”(41)拜占庭在于法兰克人的斗争中,最终得到东欧地区的彻底胜利。可是鲍里斯一世的强行改宗,却在保加利亚国内激起千重波浪。他只得在国内镇压部分起来反抗接受东正教的人士,还把其中最主要的52个贵族砍头示众,以儆效尤。自从以后,保加利亚走上文明道路,鲍里斯一世也被后人尊称为保加利亚文化奠基人。(42)1 c9 ?- s2 M- Z) N; w

- i8 _! O9 [- s6 r  s鲍里斯一世接受东正教2 ^$ E, b$ o2 p
% d1 O  u! d" u* M3 i9 t
在基里尔兄弟于大摩拉维亚传播基督教的第二年,法兰克国王虔诚者路易便开始入侵其领地,造成基里尔兄弟传教和创制斯拉夫文字受阻。法兰克人强行把大公拉斯迪斯拉夫作为人质,用来要挟大摩拉维亚公国使用拉丁文,并加入罗马天主教。包括弥撒仪式与文本教材在内的所有斯拉夫文基督教材料,都被法兰克人换为拉丁文。对于法兰克人的军事压力,基里尔兄弟在没有大公的保护下离开了大摩拉维亚。他们首先到达北部的潘诺尼亚,在这里他们受到热烈的欢迎,斯拉夫人把他们敬若神明,积极组织贵族和人民一起与他们学习斯拉夫字母。1 {9 f4 d6 u, L& [

, i6 H5 {+ r3 D, \. J, H接着,同年底两人辗转到达威尼斯,但在这里他们却受到了天主教派的驱赶,他们认为基里尔兄弟就是“落在鹰群里的乌鸦”。指责他们在希伯来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之外又徒然增加所谓的斯拉夫语,这是与基督教传统背道而驰的。他们及其弟子与拉丁教士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终终于暂时说服拉丁教士。(43)公元876年,罗马教皇哈德良二世(Hadrian II,867-872)邀请两人到罗马访问。此时罗马教廷已经与保加利亚签订友好条约,保加利亚愿意接受罗马的领导,自然创造斯拉夫字母的基里尔兄弟也受到了热烈欢迎。教皇希望基里尔兄弟用他们创造的斯拉夫字母把罗马的天主教传遍整个东欧地区。所以只字不提关于语言的问题,而积极肯定其两人在斯拉夫国家的传教活动,认为他们在斯拉夫人中间的声望已经高于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实际上教皇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西欧已经进入君权和教权的争夺高下时代。教皇只有把自己的手伸得更远,才能在与法兰克皇帝的争夺中占据上风。自然基里尔兄弟就被教皇奉为上宾,以用来加强对天主教斯拉夫世界的影响。最终,哈德良二世颁布了许可基里尔兄弟用斯拉夫语举行基督教仪式的特许状,承认两人创造的基里尔字母是符合教廷意思的。
3 X( R5 z1 L6 f7 T6 [6 P( @. e3 e. U' X" ~+ [
公元869年2月14日,基里尔去世,其在去世前正式把自己的教名改为基里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圣基里尔”。他的哥哥麦托迪则一直继续其弟弟的事业,翻译和整理大量的基督教文件以及希腊罗马著作,但由于法兰克人的长期骚扰,最后于885年病逝于大摩拉维亚。他死后,他的弟子大部分被作为政治犯打入监狱,最后都被驱逐出大摩拉维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流亡到保加利亚。- U' Y2 e+ D# k+ [* Q

- x/ j* M: p9 a: v在公元865年之后的数年,鲍里斯一世一直与拜占庭保持友好关系,从他给君士坦丁堡大教长的信中可以看出保加利亚人非常渴望接受教会的一切。后来于公元866年,鲍里斯一世再次提出保加利亚人不应属于现存的五大教会,应该建立独立教会建议。可是拜占庭人在心底仍旧认为保加利亚人是野蛮民族,不能给他们自立,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始终避而不谈。鲍里斯一世很反感拜占庭人的这种傲慢态度,再次投向罗马教皇,教皇也十分高兴的帮助他。但教皇出于自己地位的考虑也没有同意保加利亚可以自己成立主教区,可是罗马教皇尼古拉斯一世却比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弗条斯做的好,他详细的答复了鲍里斯一世给他的信中所提出的问题。(44)根据梵蒂冈档案馆中保存的信件我们可以看到鲍里斯一世提出的一些问题:
% K5 h9 _' E; v
6 z7 O0 Y, y2 Y; ^$ [5 H9 m, Y关于食物类有:是否可以吃宦官宰杀的动物肉?哪些动物和飞禽可以允许基督教徒宰吃?在斋戒期过后的早晨何时吃饭?关于日常生活有:礼拜三和礼拜五是否可以洗澡?礼拜天是否可以进行性交房事?礼拜日和斋节期人们是否可以工作?关于保加利亚原始信仰问题有:普通信徒为什么不能进行普通祈雨仪式?普通信徒在就餐之前为什么不能划十字祝圣?关于原始习惯法有:是否可以接受叛乱的非基督徒的悔罪?基督徒如何对待谋杀、盗窃、通奸罪行?罪犯在教堂中可以获得庇护权吗?关于尚武习俗有:是否可以用马尾当作旗帜?战前是否可以占卜或者举行歌唱舞蹈仪式?是否可以穿长裤和对刀剑起誓?士兵逃离战场或拒绝服从军令应如何对待?跨国变节者是否应该被判处死刑?士兵在战斗前没有做好武器和马匹等应做的准备应该如何处罚?关于宗教礼仪有:没有带腰带是否可以领受圣餐?信徒在教堂里站立是否要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一年里有多少个斋戒期?大斋节期圣餐礼仪是否每天都可以举行?妇女是否必须戴头巾才可以进教堂?关于教会职位问题有:世界上总共有多少真正的教区主教?罗马主教之下谁是第二位的主教?在教堂里举行基督教圣事使用的圣油是否只能从君士坦丁堡生产并运往各地?希腊教会圣传崇拜是否有效?等等。(45)
' m: x5 T/ {# M. s
' x! I. A; j# }) ]- z实际上,鲍里斯一世统治下的保加利亚正在由原始宗教向基督教转变,但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真的完全明白基督教的礼仪。而对于一些具体礼仪问题,鲍里斯一世也自己拿不准,自然就会请教大主教来帮忙。相信鲍里斯一世也曾经向弗条斯提过这些问题,但却没有得到肯定的回答,尼古拉斯一世的回答让他感觉到罗马教会对自己国家的尊重,与君士坦丁堡教会对自己国家的蔑视,自然他就会导向与自己亲善的那一方。这也是罗马教皇所希望的,他也不想让君士坦丁堡教会骑在自己头上,保加利亚恰好就是一个很重的砝码。但鲍里斯一世反复斟酌后还是希望同罗马建立友好关系,但是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打乱了他的计划。从此以后,保加利亚永远的和罗马失去了联系,成为了东正教会的一员。5 q+ L. W7 Y8 D- s' U0 @/ S* w& _
5 g6 A/ Z" w, s2 p) {& I& m0 R
拜占庭国家的强盛同时带来君士坦丁堡宗教力量的强盛。自从毁坏圣像运动过后,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再次恢复统辖东方各主教区的权力。为把宗教权力变成完美的普世性,君士坦丁堡和罗马开始角逐争强。学者弗条斯(Phoyios,858-867,878-886)在公元858年12月25日当选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尼古拉斯一世(Nicholas,858-867)同年当选罗马教皇。自此后,东西教会争夺欧洲领地的战争正式开始。弗条斯继承了其前任的普世精神,一方面继续对巴尔干进行宗教扩张,另一方面压制不同政见者。那些不同政见者由斯图迪特修道院院长尼古拉斯(Nicholas)领导,积极拥护被政府因意见不合而撵下台的前君士坦丁堡大教长伊格纳提乌斯(Ignatios,847-858,867-878)。他们反对拜占庭政府的所作所为,令人发笑的是这些人居然还用早已过时的不同教义来反对弗条斯当选君士坦丁堡大教长。从这点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这些人的幼稚,他们已无法适应时代的潮流。实际上弗条斯的当选的确不符合选举流程,弗条斯本人也一直想得到罗马教皇的承认,他曾多次写信、派人访问或呈送宗教会议报告,但东西两方的隔阂已经无法弥补,两方必然要在争夺属地问题上陷入分裂的漩涡之中。(46)罗马教皇尼古拉斯一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利用自己的权力,大力支持君士坦丁堡教会中的不同政见者,并暗中怂恿伊格纳提乌斯站出来把弗条斯赶下台。罗马教皇认为自己才是基督教的首脑,以后更将会是世界的首脑,所有问题的最后裁决权都应是教皇才能享有。所以他的普世教会也是世界性的,东部这样乱来纯粹不把他放在于眼里。因此他一直不承认弗条斯的君士坦丁堡大教长职位,甚至在公元863年召开宗教会议,宣布要罢免弗条斯的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职务。当然,因为有拜占庭皇帝的支持,东部君士坦丁堡教会也不是好惹的。当初罗马帝国基督教会建立初期曾有五大教会,而现在东部教会只剩下君士坦丁堡一地,其它都已荡然无存。拜占庭已经变成一个皇帝、一个教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出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在宗教事务中已经和拜占庭皇帝一样,完全是整个帝国的中心,他有着绝对的权力和威信。甚至于教会要比拜占庭皇帝更加可怕,因为他们利用自己的力量已经把教会的触手伸到拜占庭军队都无法触及的俄罗斯,世界普世教会的称号离他们也许比离罗马还要近。当时的君士坦丁堡大教长正在把《圣经》中的巴别塔之梦变为现实,(47)他们正在制造一种人与神之间的蓝图。他们认为上帝变乱的只是人的口音,但人的体质和样貌没有变得离奇,当把拜占庭人认为的蛮族也全部收入基督教的怀中,那么世界也就大同了。因此说他们并不是那些等着罗马教皇去拯救的羔羊,却是与罗马教会平起平坐的权力争夺者。而这种争夺的焦点就在保加利亚问题上。
; E/ A& @" d5 U4 ~$ c6 N- f' C, g1 U3 Y9 f
在保加利亚问题上,两派教会都派出大量教会人员,积极争取保加利亚的归宗问题。罗马传教士进入巴尔干后让拜占庭政府十分不快。拜占庭皇帝立刻写信给罗马教皇,在信中自称自己才是罗马的继承人,君士坦丁堡就是罗马的首都,因此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主教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罗马教皇不能撤销,也不可能撤销弗条斯的君士坦丁堡大教长职位。反而罗马教皇却只是一个普通的教会领袖,并没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弗条斯依靠拜占庭皇帝的强力后盾把话更进一步,斥责罗马教皇在宗教礼仪上的错误,彻底攻击罗马教会的“化质说”。弗条斯他把自己摆在整个欧洲教会仲裁者的位置上斥责罗马教皇为异端。(48)让教皇尼古拉斯一世本想撤销其职位的愿望化为泡影。公元867年,君士坦丁堡宗教会议中拜占庭皇帝亲自提出开除尼古拉斯一世的教籍。弗条斯也在东部教会宣传罗马的错误,把罗马斥为异端。在双方剑拔弩张的口诛笔伐下,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一次教会必然要分裂了。但是历史却很喜欢开玩笑,它把分裂的事件又延长近200年的时间。这是一场宫廷政变,拜占庭皇帝米哈伊尔三世被其好友,曾经一起作为共治皇帝的巴西尔一世(Basil,867-886)在公元867年9月23日晚的酒宴之后手刃。拜占庭该朝换代,名震一时的马其顿王朝从此建立。巴西尔一世与他的前任几乎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唯一相同点估计也就只有关心宗教事务了,但巴西尔一世一上台就立刻罢黜弗条斯的君士坦丁堡大教长职务,恢复让伊格纳提乌斯代替。罗马方面对拜占庭皇帝的作为心存感激,马上卑躬屈膝的开始示好。巴西尔一世也为表示自己与罗马亲近的态度,于公元869-870年主持召开了有名的君士坦丁堡公会议(也就是天主教的第八次公会议),罗马教皇哈德良二世(Hadrian II,867-872)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在会议上教皇如愿以偿的开除弗条斯的教籍,并通过以后不可以再有世俗人民来做教会首脑,而必须是教士才可以得到提名和担当。但是两派却在各自的管辖区上发生罗马教皇从未料想过的争吵,其重点就是两派都争着要使巴尔干地区成为自己的管辖区域。数日讨论无果,会议只能暂停。三天后,保加利亚代表到达君士坦丁堡,会议继续。在会议上保加利亚沙皇鲍里斯一世仍旧坚持他的观点,坚决要求在保加利亚建立独立教会,并且还准备在保加利亚挑选大主教。该建议已经提出便被罗马方面拒绝,而拜占庭则在这些年的传教中发现巴尔干的国际局势是对自己有利的。所以不顾罗马教会强烈抗议,仍旧和东方三大教区(基本都是名存实亡的教区)一起同意保加利亚教会部分自治,但仍属于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管辖之下。同时还同意由保加利亚沙皇鲍里斯一世选择的大主教可以由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加冕,这一点从一定意义上肯定保加利亚教会的独立自治。(49)保加利亚在两大势力的斗争中巧妙的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好处,拜占庭也重新得到了保加利亚国家。从这一点上说,东部教会是胜利者,鲍里斯一世也是胜利者。但因为这次保加利亚问题,拜占庭却与罗马交恶,也为将来东西教会彻底分裂埋下种子。
/ c% p. X0 f0 _9 A1 w) V
- @! X. Y6 b; d) C鲍里斯一世晚年的时候继续推行东正教的政策,因为大摩拉维亚的敌对政策,基里尔兄弟的弟子克利门特、纳乌姆、安哥拉里等数十人来到保加利亚。他们的到来让鲍里斯一世非常高兴,他经常与这些学者们彻夜长谈。但由于此时的保加利亚人还未完全接受基督教这种异教,所以也对这些人产生一些麻烦。鲍里斯一世用希腊教士在大城市,斯拉夫教士到小城市和乡村的方式成功解决了此问题。后鲍里斯一世又派克利门特到马其顿传教,并把他提任为奥赫里德大主教,接着他又成为首任保加利亚总主教。在保加利亚当地,克利门特开创了保加利亚文学,他使保加利亚开始大量吸收拜占庭、希腊和罗马的营养。他和他的弟子建立了一些普通学校和神学院,教育保加利亚儿童学习斯拉夫语。晚年他曾经想告退,但国王却没有允许,他一直工作到他逝世为止。他的弟子在他逝世前已经超过三百名,这些人都成为后来保加利亚的中坚力量。
3 q& ]8 R$ S2 c* z" p( x" ]
/ j4 [' n7 T3 l- _% N在派遣克利门特的同时,鲍里斯一世把保加利亚划分为七个教区,分别是塞迪卡、菲律波波利、普罗瓦盾、马尔古姆、布里加尼查、别里查和奥赫里德。(50)他还派遣大量保加利亚有志青年进入拜占庭的各个大学学习,其中也包括他的三子西美昂(Symeon,893-927)和女儿尤普拉克西娅。十多年间,保加利亚出现大量教堂和神职人员,斯拉夫语和西里尔文成为他们传教的标准语言,这些神职人员又开设大量学校,教育广大保加利亚人民。拜占庭的礼仪渐渐在保加利亚人中传播开来,君权神授也被慢慢的引入了保加利亚。
" _" z7 v9 R0 p9 o# y
( L  u2 Q. P9 y9 @# [2 A保加利亚在这时已完全东正教化,功成名就的鲍里斯一世也退位把大公的位子让给自己的长子弗拉基米尔(Vladimir,889-893)。可是弗拉基米尔却与他的父王反其道而行之,搞起复辟运动。他排挤基督教徒,迫害流放希腊传教士。另外还与东法兰克国王签订合约,废除与拜占庭人订立的合约。眼看新的战争就要爆发,鲍里斯觉得自己的儿子将要把自己苦心经营的帝国彻底毁灭,毅然从修道院中回到首都普利斯卡,重新坐上大公宝座,废黜其子弗拉基米尔,并把他打入死牢。同时,他召开大会,寻求大臣们意见另立何人为君主。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由西美昂继承大公之位,接着鲍里斯一世正式确定斯拉夫语取代希腊语成为保加利亚官方语言,普雷斯拉夫将成为新的首都。即位后的西美昂忠实执行鲍里斯的政策,是保加利亚国力迅速增强,政治和经济文化直追拜占庭,保加利亚史无前例的盛世终于来临。公元907年,鲍里斯病逝。公元919年,保加利亚正教会正式独立。/ h; c1 d  _' \0 \: T
! B9 }" {; B1 K' b& d8 u* T* Z! F7 d
公元10世纪前期,巴尔干半岛的霸权似乎已经确定是由拜占庭帝国来领导。半岛各国在宗教和文化上全部都被拜占庭所征服。此时的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已经逐步形成民族国家。他们已经臣服于拜占庭,并在拜占庭对阿拉伯战争时派遣自己的军队去助战。此时的巴尔干半岛好像已经可以持续和平下去了。虽然在拜占庭的影响下,斯拉夫文化走向了文明,但就是因为这样,保加利亚走上了与拜占庭争夺巴尔干半岛霸权的道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3: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美昂大帝的初期统治及与拜占庭战争
5 y$ P' A* Y/ {
: t7 A3 f4 |8 l4 y4 r西美昂是鲍里斯一世与其妻子玛丽亚的第三个儿子。他年幼时被其父王鲍里斯送到当时的经济和文化之都——君士坦丁堡学习先进的拜占庭文化。在君士坦丁堡大学西美昂学习宗教文化和希腊哲学,并孜孜不倦的吸收拜占庭文化的营养。因他30岁之前,一直在拜占庭学习,所以他有幸看到和学习到拜占庭宫殿的奢华、君士坦丁堡大教堂的庄严以及拜占庭帝国的伟大。对此他印象极为深刻,因此他立志以此为蓝本建造自己的国家,从而让保加利亚富强起来。正是这种精神促使他一刻不停的学习拜占庭的优秀文化。他遵照父亲的命令,专心钻研神学,以备将来回国后作为保加利亚的东正教大教长,振兴保加利亚的东正教事业。(51)并且他还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更符合东正教教义的西蒙(simeon),所以有时我们也称其为西蒙。但是,其兄弗拉基米尔的登基却不能使国家振兴,反而把国家的马车拉到悬崖边上,因此当鲍里斯一世废黜弗拉基米尔后,便召唤他回国做了保加利亚大公。不过在西美昂之上还有鲍里斯一世还有一个儿子加布里埃尔,为何西美昂不让其二子即位,却让其三子即位,真的是很奇怪。(52)/ A' H. N& @. A8 [" l
: ~8 B* h( A7 B# Y2 p' y. i+ d! ~- s- l: f
他即位后,完全遵照其父的政策规定,并且在其父的帮助下统一保加利亚各宗教派别,结束大贵族们的分裂。与此同时,还在边境城市开放市场与拜占庭积极进行交易,此政策使保加利亚成为巴尔干地区最重要的商品转运口岸和集散中心。自此以后,保加利亚国力继续增强,仅仅数年功夫就比鲍里斯一世时上了一个台阶。当经济搞好后,西美昂心理就有底了。他不甘心自己祖国的落后,力争想建立一个可与拜占庭帝国匹敌的大帝国,而且也想有一个可以追赶上君士坦丁堡的保加利亚国家首都。因此他在其父鲍里斯一世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的改革:命令各王公贵族一致使用拜占庭的礼仪,并且穿着丝织衣物。他更是以身作则,首先使用了拜占庭的各种礼节,并全面效仿拜占庭的穿戴。正如奥博林斯基的《拜占庭国家史》所称“身着织了金线的长袍,戴着金光灿灿的金项链,腰间扎着紫色的腰带,双肩披挂着珍珠饰物,还佩戴着黄金宝剑。”(53)因为西美昂在拜占庭待了很长时间,所以他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他大力支持保加利亚的宗教和教育文化事业。他出资在马其顿等地新建教堂,由保加利亚人用斯拉夫语传教。并且在首都普利斯卡附近设立了文学研究院,专门用于整理和翻译拜占庭的书籍,把这些都变成斯拉夫语文本,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正因为他的大力倡导,保加利亚出现了大量的斯拉夫文本书籍,并且第一次有人用斯拉夫文字写书,同时也出现了保加利亚自己的语言老师。(54)连同附近的国家也开始学习他的方法,努力发展自己国家的斯拉夫文化,是的斯拉夫文化在这个时候达到了一个顶峰。以至于后人称这个时代为“保加利亚文化的黄金时代”。0 Q8 \3 v7 `- L8 I  b
; J$ ^8 [8 f* T/ f: `
虽然如此,但我们知道西美昂接受的是纯拜占庭式的教育,所以注定他不可能就此而止。他必然会跨出那重要的一步:那就是不仅把保加利亚建成巴尔干半岛的最大国家,而且还要入主拜占庭帝国,做拜占庭的主人。这个抱负是以前的保加利亚君主所无法想象的,他们只是要建立一个民族国家,而西美昂则是要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帝国。(55)他积极扩张领土,并在贸易上采用积极政策。正因为这些,拜占庭政府觉得自己的宝座已经不稳,拜占庭皇帝利奥六世(Leo IV,886-912)开始采取措施,抵制保加利亚的快速扩张。可是他没想到,就是这种措施的采用,让保加利亚找到了开战的借口。
" w" Y/ D# t; U% o  k( J, w9 L* _# ^. Y! h8 W! F
在拜占庭历史上,利奥六世也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把《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编》、《法学总论》、《法律手册》等进行汇编,最终合订编成《皇帝立法》,这本书是中世纪拜占庭帝国最大的一部法典。该法典有效的剔除许多无用的法律条文,并在《查士丁尼法典》基础上又增补一些适应当时情况的法律条文。他把古代法律进行大量而琐碎的调整与改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法律的效力与作用。后来在12世纪,拜占庭人又编制了《皇帝立法》的索引。从这点可以看出,拜占庭在以后的日子里已把此法典作为后世之法律蓝本,基本没再进行新的整理与汇编;同时也说明拜占庭帝国正式进入帝国官僚制统治时期。另外,在利奥六世在位期间,军区制改革正式完成。他把军区与省区结合,军区即省区,一方面可以让军区司令更直接的听皇帝的命令,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开支。直到12世纪,这种做法才被废除。从这些可以看出,利奥六世在位期间正是拜占庭皇帝权利的巅峰时期。在他之前和之后再没有过这样的情形出现。
" k* a& X3 Z, j- F2 V! J% G8 N
$ b8 ]0 f% Q6 o2 P; e6 \& f虽然在内部管理上利奥六世很有作为,但在对外战争方面就略逊一筹了。当然这并不是说他没有战争才能,而是说他碰到的对手过于强大,以至于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他即位没有多久之时,保加利亚的西美昂也继承保加利亚大公之位。为争夺巴尔干地区的霸权,西美昂首先进行经济战。原来拜占庭的进出口贸易可以直接在北方进行,即一条走马其顿,另一条走黑海,可是现在保加利亚却像一块挡路石一样把这两条路都堵上了,如果拜占庭想要对外贸易就必须从保加利亚转口再到其他欧洲国家。这样保加利亚人可以不用动手就赚得一笔转口的钱,而且保加利亚的经济发展也带动其自己的进出口贸易份额不断增加,大量的食品、原材料也可供出口所用。从这点上,拜占庭人已经受到部分排挤。而且,君士坦丁堡虽然已经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但外国商人进入拜占庭不论走陆路还是海路,大部分都要经过保加利亚控制区,光关税保加利亚人就已足够。因此,拜占庭的商业利益已部分的被保加利亚人夺走。(56)
- e* I5 ]- t7 {. K" n. E; e1 m: v" m$ x) @& a7 w) `
利奥六世是个聪明人,他当然不会任凭保加利亚强大起来。因此就专门找两个希腊的拜占庭商人对保加利亚贸易进行经营垄断。在皇帝的支持下,这两个人硬是把转口的地方放在拜占庭境内的塞萨洛尼基城。他们采用对保加利亚商人提高税负,增加通关手续,强制退货,增加品质要求。这些就是为了把保加利亚商人赶出拜占庭的经济圈内,并迫使保加利亚商人离开君士坦丁堡市场。当拜占庭高兴之时,保加利亚就自然会不高兴。西美昂认为这是拜占庭人故意刁难保加利亚人,因此在一开始时向拜占庭政府提出了抗议。但令他气愤的是拜占庭政府依旧一意孤行,判决希腊商人胜利,保加利亚商人仍要执行拜占庭政策。西美昂知道,如果长久这样下去,保加利亚的经济就会遭受重大的损失。因此,在公元894年,他派兵进入色雷斯平原,大败拜占庭军队。(57)拜占庭人看到保加利亚人来势汹汹,只能派主力部队来应战才行,但其主力部队正在南方与阿拉伯人打的不可开交,根本无法撤回。因此利奥六世就用了拜占庭人惯用的方法“远交近攻”和“金钱外交”,让新兴的马扎尔人(Magyars)在保加利亚人的背后动刀子。
4 E% N, Z& X* C. x6 W% f0 W* j/ J- }( N+ C, T9 W# _% a( L
马扎尔人是现代匈牙利人的祖先,近现代的学者都将其归入乌拉尔语系-芬-乌戈尔语系。他们原本居住在乌拉尔山与伏尔加河之间的土地上,是未迁徙前的保加利亚人的邻居。当保加利亚人迁走后,他们还留在原地,结果被后来的突厥人所同化,所以习俗渐渐与突厥人相似。在公元8世纪的时候他们也走与保加利亚相似的路,迁徙到巴尔干半岛的北部,而就在同时阿瓦尔人在匈牙利的统治被法兰克和保加利亚打碎,因此他们正好有机会迁移到阿瓦尔人故地,与当地幸存的匈人、阿瓦尔人融合成为匈牙利人的祖先——马扎尔人。(58)! V1 ]# e5 R7 Q
3 ~: R* L* D! b+ f0 ]( Y6 J
收受了拜占庭重金的马扎尔人在王公阿尔帕德的率领下立刻开始行动。他们积极与拜占庭人联盟,从南北双方夹击保加利亚人的军队。拜占庭人派出黑海舰队,拜占庭皇帝利奥六世指使尼基弗鲁斯•弗卡斯进入保加利亚南部,他们还用舰队的船只帮助马扎尔人运兵。因此,马扎尔人可以毫无阻挡的进入巴尔干的北部地区,从而迅速到达保加利亚的腹地。在与保加利亚人的多次交锋中,马扎尔人多次取得胜利,保加利亚的城市乡村都受到了战火的洗礼。这时的西美昂发现已经无法再向拜占庭进军,便匆忙结束与拜占庭的战斗,回师救援。马扎尔人仍旧使用过去的散兵游勇似的战斗方式,而定居已久的保加利亚军队对于他们的袭击已经防不胜防,也感到无所适从。当然,保加利亚人也曾经是游牧的民族,他们虽然已经长时间的定居,但他们还是明白如何才能取胜的。为此,西美昂假意和拜占庭订立合约,但在重要问题上却绝对不和拜占庭人达成一致,这样就起到拖延时间的目的。在这争取来的宝贵时间里西美昂集中精兵打击马扎尔人,他对拜占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从更远的西北方找到佩切聂格人(Pechenegs),与保加利亚人一起从南北夹击马扎尔人。阿尔帕德的军队顶不住两面夹击,最后居然渐渐的把自己的根据地都丧失了,因此只能继续向西迁移。他们越过喀尔巴阡山脉进入了潘诺尼亚平原,这里在中世纪也叫日耳曼尼亚。当时,东法兰克日耳曼尼亚和大摩拉维亚正在打仗(公元895年),在日耳曼尼亚王阿尔诺尔弗的邀请下马扎尔人再次发挥自己的优势打败大摩拉维亚大公,最后占领了这一地区。这里逐渐便成为现在的匈牙利,马扎尔人就是匈牙利人的祖先。在这里马扎尔人再次强盛,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中(899-955)他们向西到达西法兰克,向北打败东法兰克,向南则进入意大利洗劫诸城邦国家。一直到神圣罗马帝国奥托大帝时马扎尔人才停止扩张,在奥托大帝的影响下,他们接受基督教的洗礼,成为基督教国家。在以后的数百年间一直作为西方国家的先锋,为西欧国家顶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自己草原兄弟民族的进攻。
4 U7 E* y; V6 Q! r) R
! w$ R" k4 s: u" F) m自从赶走马扎尔人后,西美昂即可以专心对付拜占庭人。公元896年,西美昂再次集中大军进攻拜占庭。这次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就打到了色雷斯的东部,离君士坦丁堡距离已经相当近。拜占庭人很害怕就答应释放所有的保加利亚战俘。但是西美昂仍然没有退兵的意思,而是直接扑向保加罗菲格城(Bulgarophygon),拜占庭皇帝匆忙组织部分阿拉伯俘虏迎战,因为阿拉伯人本来就不愿为拜占庭人卖命,并且拜占庭的主力部队也没有时间赶到,所以西美昂的保加利亚军队占到绝对优势,决定性的战胜拜占庭人。其实说句实话,就算是拜占庭主力赶回来其实也会失败,因为不论是在南部还是北部的战斗中拜占庭军队都处于绝对劣势,根本就没有赢的可能。因此,在同年拜占庭人在绝对的失败下与保加利亚人订立合约,既要割地,又要赔款。(59)把天朝大国的脸又一次丢光了,正像当时的拜占庭历史学家所说:“罗马人再一次决定性的失败,但不久的一天他们将会遭到彻底的毁灭”。果然拜占庭人接二连三的在各个战场失败:公元902年,拜占庭在意大利的最后一个据点失陷;同年,爱琴海的部分岛屿被阿拉伯人占领;公元904年7月,拜占庭商业大城塞萨洛尼基被阿拉伯人攻陷;(60)公元907年,罗斯大公奥列格(Oleg,882-912)率领舰队直逼君士坦丁堡城下,强迫拜占庭人同意罗斯商人在拜占庭经商。(61)这一次是罗斯人第一次进入拜占庭,不过后来事情发展则会更严重。就在此候,西美昂利用拜占庭人的失败也趁火打劫,强迫拜占庭人修改边界,一直把保加利亚的边界向前推进到了塞萨洛尼基城下。不过拜占庭皇帝的失败不仅于此,利奥六世一共结了四次婚。他的前三任妻子都过早去世,所以一直没有留下孩子。直到公元905年,他的第四任妻子邹伊才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并在911年6月9日被利奥六世加冕为共制皇帝,可是利奥六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 k8 }7 b, U" ]* c  s9 Q% r
4 y! J5 M2 d1 @' i1 p拜占庭皇帝利奥六世自始至终都在自己给自己做的套中生活。在他所主持编辑的《皇帝立法》中曾明确规定禁止第三次婚姻,可是他自己却在他的第二任妻子死后的第二年(公元900年)与非利吉亚人尤多西亚•贝亚纳结婚,从而口是心非的自己背叛自己制定的法律。由于这次婚姻,在政府和教会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他的第三任妻子也不幸在一年后去世。可皇帝却好像是故意要与教会作对,居然还要和第四任妻子结婚。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教会虽然作了部分妥协,但申明他如果想要让自己与第四任妻子的儿子可以合法继承皇位,就要在他的儿子施洗前与他的第四任妻子邹伊分开。可皇帝并未这样做,而是把他的妻子进封为皇后。这个错误举动一下便引起社会各界的不满,更严重的是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尼古拉斯(Nikolaos I Mystikos,901-907,912-925)甚至于不允许皇帝进入教堂进行礼拜。(62)我们的利奥皇帝也不是傻瓜,他要完全和大教长对着干。公元907年,利奥六世积极与罗马教皇塞吉阿斯三世(Sergius III,904-911)联系,要求得到罗马教皇的特许状(这是第一次,但不是最后一次)。这个举动就相当于拜占庭皇帝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承认罗马教皇在教会中拥有最高权力。罗马教皇自然欣然接受,因为这样做他也可以超越君士坦丁堡大教长,从而不费一兵一卒的渗透到东部教会,最后将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主宰。所以他立刻就为利奥六世制作特许状,命令君士坦丁堡大教长立刻退休,并换上了忠于利奥的尤塞米乌斯(Euthymios,907-912)为君士坦丁堡大教长。虽然拜占庭皇帝利奥六世感到非常得意,但他却为数年之后的内部战争埋下祸根。因为大教长的更换,他的儿子君士坦丁七世(Constantine VII,913-920,945-959)——这个一生坎坷的孩子在公元911年6月9日被加冕为皇帝,将来数十年的混乱局势至此开始。
# U9 r0 y9 v1 a3 P/ d0 E1 h2 j. O3 U$ r* S' j
西美昂大帝的巴尔干霸权与“入主”君士坦丁堡3 N2 T! o4 b3 q/ ~9 I9 q2 {
0 F" J7 s/ x" u. x8 R
公元912年5月12日,利奥六世去世。其子君士坦丁七世刚刚6岁。作为皇后的邹伊也没有塞奥多拉似的雄才伟略制止内乱,所以拜占庭皇帝的位子便落到君士坦丁的叔叔亚力山大(Alexander,912-913)手中。该人并无多少才能,但却喜欢一意孤行。他刚刚即位就把利奥六世的政策彻底推翻,尼古拉斯再次担当君士坦丁堡大教长职位,皇后也被关入修道院,亚力山大的宠臣被委以重任。但这些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自己的一意孤行,特别是未与保加利亚商量的情况下就撤销了在公元896年合约中规定的每年支付给保加利亚人的贡金。这个举动马上便把拜占庭推向战争边缘,本来经济和军事都处于蓬勃时期的西美昂大帝正找不到机会再次开战呢,这下立刻找到借口。
, I* Q- P( g5 O4 @) K7 Q4 [" S* W1 W% q0 V3 S
公元912年,西美昂率领军队占领整个阿尔巴尼亚,之后又直接进军拜占庭刚刚从阿拉伯人手里夺回的塞萨洛尼基城。一路上保加利亚军队势如破竹,拜占庭诸城市纷纷投降。当时间刚刚进入公元913年时,西美昂已经与其前人一样,离君士坦丁堡只有20公里,下一步就要开始进攻君士坦丁堡了。正当此时,拜占庭皇帝亚力山大病逝,年仅7岁的君士坦丁七世继承皇位。谁都知道,一个小孩子是根本无法抵抗强大的保加利亚军队的,所以包括禁卫军司令君士坦丁•杜卡斯(Constantine Ducas)在内的多人都在窥探拜占庭的皇位。在这种内忧外患皆然、局势相当不稳的情况下,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尼古拉斯挺身做了小皇帝的摄政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君士坦丁•杜卡斯的叛乱镇压下去,但却已无法抵抗西美昂德进攻。& q0 i8 s2 |8 f* l' q4 Z9 M- P+ [

/ _- m5 R. a3 X3 A7 E6 K公元913年8月,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之下迎来了第四位保加利亚君主。虽然他也没有打破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但他却是不同的,因为他是唯一一个进入城内的保加利亚君主。虽然此时保加利亚人已经进步了相当多,但想攻破这座城池还是一个梦,尽管西美昂从阿拉伯人手中借来海军从海上围攻,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仍旧无法攻破。但他却比他的前人有才干,立刻便与拜占庭人订立合约。拜占庭人为此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由大教长尼古拉斯和小皇帝君士坦丁七世亲自迎接。西美昂则利用拜占庭与罗马教会的冲突,名正言顺的要求拜占庭人给他“罗马帝国皇帝”的名称。(63)宾主双方在圣索菲亚大教堂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和解”,西美昂虽然被称为欺负年幼皇帝的“暴君”,但却从尼古拉斯的手中得到“保加利亚皇帝”的称号,后改为沙皇(Tsar,或Car),亦即凯撒的斯拉夫拼写法(tsesar或cesar)。同时,西美昂的一个女儿将会成为小皇帝的妻子。(64)所以,西美昂大帝将会成为将来君士坦丁七世的岳丈。他认为现在小皇帝还年岁很小,以后他将会以皇帝的岳父入主君士坦丁堡,成为名正言顺的“拜占庭皇帝”,他的野心和梦想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因此就暂时撤兵。可这次撤兵却让西美昂大帝丧失了一次绝好的机会,以后将不会再来。- ]$ }* u6 J" p
0 P: ~5 F, Q9 U4 u: r- f5 X
然而,西美昂却打错主意,后面发生的事情让他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君士坦丁堡是攻不破的,罗马皇帝的头衔也不是非拜占庭人所能得到的。公元914年初,拜占庭皇后邹伊再次掌权。她掌权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西美昂的结亲婚约。因为西美昂安插在君士坦丁堡有眼线,所以他立刻就知晓这件事。他怪罪拜占庭人的反复无常,也深恨上次的撤兵,最主要是他入主君士坦丁堡的合法性被彻底推翻。因此便再次迅速率领大军开赴君士坦丁堡,要夺回这一切,并给予拜占庭人教训。(65)由于他的军队训练优良,所以刚刚与公元914年9月就再次攻下亚得里亚堡。马上其他拜占庭城市也闻风而动,西美昂的大军还没到达便已纷纷投降。皇后邹伊发现形势不妙,仍旧抛出那一套金元外交的方法,重金贿赂佩切聂格人,让他们对付保加利亚人。西美昂再次形成两线作战,当然这不是他所愿意的。于是西美昂也改变战术,部分承认拜占庭的主张,不再结亲,但要求拜占庭人同时承认西美昂是罗马的皇帝。拜占庭人虽然战斗力不足,但他们绝没有作出这个让步,因为这是关系到他们自己皇帝的称号的。因此,西美昂再次侵入色雷斯,准备与拜占庭的战略决战。/ [; H$ _% _2 r  G

* ~- F+ M( L  g9 v1 v' x; o1 W$ z; g1 ]公元917年8月20日,安塞雅鲁斯(Acheloos)战斗打响。双方都派出其精锐部队,特别是拜占庭还得到从多瑙河上游进军的佩切聂格人地帮助,共6个军团3万人开向保加利亚本土,西美昂也不甘示弱的开出5个军团,两军以正南正北的方向展开军队。好像拜占庭已经稳操胜券,但事情并不是如此。两军于当日晨在安塞洛伊村(Acheloi)附近的安塞雅鲁斯河开始激战。战斗刚打响时,保加利亚人明显处于劣势,拜占庭人的数次冲锋已经就要把保加利亚人包围殆尽。但就在这时拜占庭军队内部出了矛盾,利奥•弗卡斯的同僚陆军长巴尔达斯(Bardas)与拜占庭舰队长官罗曼努斯•利卡潘努斯(Romanus Lecapenus)发生冲突,各自指挥,不愿合作。佩切聂格人看到后,觉得拜占庭人实在不值得信任,因此没有同意登上拜占庭战舰与拜占庭人一起作战,而撤回了草原地区。拜占庭人失去后援,而且又加上内部的不和让西美昂发现有机可乘。因此他立即给士兵训话,要求大家奋勇向前,一时间士气大增。保加利亚骑兵极力冲击拜占庭军队的左翼,最终冲出拜占庭人的包围圈,接着一场大屠杀开始了。最后拜占庭人全军覆没,而保加利亚人则乘胜追击,因此拜占庭人只好退守各大城市,聊以自保。(66)75年后,拜占庭历史学家利奥•格拉姆提库斯到这片战场实地考查只是,仍可看到此地白骨遍野。他写道:“即使是现在,也可以看到成千上万的罗马人尸骨,可耻的罗马人纷纷逃离军队,但他们却无法逃脱被杀的命运。”(67)
3 ~) N' @( C) Q0 u3 t; T+ p4 H' i7 o4 _' Q, O+ g
这时候的拜占庭人一时无法筹集到足够的军队,就使用贿赂的方法贿赂塞尔维亚君主彼得(Peter Gojnikovie,892-917),让他从西面进攻保加利亚人。但拜占庭人不知道的是当时塞尔维亚的宫廷里已经分为两个派别,一派拥护彼得,一派拥护西美昂。正是由于拜占庭人的求援,让塞尔维亚内乱更加严重。支持西美昂的塞尔维亚派别立刻向西美昂告密,并且与西美昂里应外合,一举干掉了塞尔维亚君主彼得。塞尔维亚新君主立刻承认保加利亚对塞尔维亚的君主权,臣服在西美昂大帝的麾下。(68)一时整个巴尔干都落入西美昂手中,任何人都不是他的对手,似乎西美昂大帝的梦想又一次要实现了。: W% x0 S# P3 L- G/ ]8 `8 g

3 @' M. m2 e9 a' b6 t# }. \6 n7 A) ?此时,拜占庭又出现一件重大的事情,这件事情其实就是西美昂梦寐以求的,但却有另一个人完美的做到了。公元919年,他干掉利奥•弗卡斯,得以夺取政权。之后他一步一步清除异己,终于在919年5月促使小皇帝君士坦丁七世与其女儿海伦娜(Helena)结婚,自己成为岳丈。第二年,荣升凯撒,并得到共治皇帝的称号。他就是罗曼努斯一世(Romanus I,920-944)。罗曼努斯采用了高压政策,于数年之内即消除了所有的异己,并想着自己要创立新的王朝。西美昂听到了这个消息,感到非常震惊,他不想有这样一个人阻挡了他前面的路。他再次使用武力,于公元922年3月重创拜占庭海军,在烧毁了拜占庭的战舰后,西美昂得意洋洋的回到首都普利斯拉夫。次年,即公元923年,西美昂的军队第三次攻破亚得里亚堡。924年秋,再次到达君士坦丁堡城下。他知道依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攻破君士坦丁堡的城墙的,因此就利用拜占庭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派使臣去和阿拉伯的法蒂玛哈里发订立合约,保加利亚人从陆上,阿拉伯人从海上进攻拜占庭。但拜占庭人也很有头脑,他们在路上设下伏击,把要和保加利亚人签字的阿拉伯使臣劫持。(69)大加款待,反复说服其转向与拜占庭人合作,并答应每年支付贡金给阿拉伯人(但仅仅100年后拜占庭人就会尝到苦果的)。面对金钱的诱惑,哈里发改变立场,西美昂的计划彻底失败,而此时西美昂也岁数渐老,他自己都不能肯定,下次是否能再次带兵打到君士坦丁堡城下。为此,他只好与拜占庭君主罗曼努斯一世在金角湾码头订立合约,结束战斗。西美昂归还占领的拜占庭土地,罗曼努斯一世也每年付给保加利亚数量可观的贡金。(70)想起来很久以前西美昂第一次站在这座城下,曾经发誓要成为拜占庭的主人;11年前再次站在城下,让自己的伟大计划得以实现;而11年后,他第三次站在君士坦丁堡的城下,不知他的思绪是什么样的。也许一切都要结束了,西美昂大帝的梦想和保加利亚国家的前途都已经随着这次和谈烟消云散。6 j/ g+ ]- u8 U0 j7 X

7 C0 M% v1 w$ ^$ o回到普利斯科夫的西美昂大帝非常沮丧,由于其政治理想的破灭,每天都吃不好睡不香,人渐渐地消瘦了下去。他每天只能对着自封的“保加利亚人和罗马人的皇帝”聊以自慰,但如果要真的再实现这个梦想已经不可能了。公元926年,拜占庭挑起保加利亚与克罗地亚的战争。为了寻求庇护,克罗地亚与拜占庭联合,一起对付保加利亚军队。西美昂在与克罗地亚的战斗中保加利亚军队遭受重大损失,更给他本来沮丧的心情雪上加霜。其实这是他穷兵黩武的必然结果,到他晚年时保加利亚军队已经厌倦了每日的征战,他们希望有一个长期和平时代的来临。而拜占庭皇帝也经常与其书信来往,多次告诫他“罗马人的皇帝”是拜占庭人专有的头衔,而且由于保加利亚是在原本属于拜占庭的土地上建国的,所以“保加利亚人的皇帝”其实也应该属于拜占庭人。因此西美昂应该使用“保加利亚沙皇”的称号。因为大家都信仰东正教,所以互相都是兄弟,战争是没有意义的。(71)不知西美昂大帝是怎么理解他的话的,但可以从至今仍保留在梵蒂冈的西美昂与罗马教皇约翰十世(John IX,914-928)的书信中看到,西美昂对拜占庭皇帝的话语完全嗤之以鼻,教皇则因为拜占庭的衰落,也有意想承认西美昂自封的头衔。西美昂仍旧在训练军队,准备有一天再次到达君士坦丁堡,让拜占庭人知晓“罗马人的皇帝”只有保加利亚的西美昂沙皇才能得到。(72)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仅仅三年后的公元927年5月27日,西美昂由于心脏病去世。
% R- C" w8 _6 V$ u6 l6 c' R- X4 H' g: L8 ?
总结
% x7 F2 i5 k* }) r: Q2 W3 \
& ]! v* ^. n9 q+ T$ |在西美昂统治时期,保加利亚和拜占庭的连年征战,给两国人民都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从多方角度中和后,我们发现他们的战争主要集中在“罗马帝国皇帝”这个称号的争夺。保加利亚国家在巴尔干地区,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与拜占庭不相上下的国家。这时的保加利亚希望其他国家对它力量的肯定,为了得到它最大的敌人拜占庭的肯定。所以保加利亚人先昄依基督教,继而吸收拜占庭文化,从而向“先进国家”靠拢。同时的拜占庭人却一直墨守成规,不愿接受保加利亚这个新国家政体在巴尔干出现,所以一直不愿认可其独立性。两国的这种冲突最终在西美昂时期爆发出来,造成接下来的连年征战,民不聊生。此时,在巴尔干这篇土地上,已经无法否认出现了两个强大的国家体系。为了自己的实际利益,两国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争夺资源,继而抢夺对方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与此前的哥特人不同,保加利亚人已经不再是过客,巴尔干半岛已经成为其故乡,新旧两个民族开战也证明了保加利亚在国家性质选择上的合理性与强势性。旧的民族习惯于墨守成规,它不愿有新的民族骑在自己头上,当无法用言语解决后,自然战争就成了首选解决方式。可是,拜占庭却在这一时期一败再败,迫不得已承认保加利亚的独立地位与占据领土的有效性。这就是新民族对旧民族的胜利,同时也说明了保加利亚已经在巴尔干半岛站稳脚跟,他们也成为这个地方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在另一个侧面我们也能发现,两国战争的重点基本都集中于君士坦丁堡周围。从这里我们能分析出,一直到公元10世纪,君士坦丁堡仍旧是东欧国家的中心,这里就是圣地。有海洋与农林牧副渔的多重支持,君士坦丁堡在任何方面都比其他东欧国家首都炅高一筹。为何保加利亚和阿拉伯人都次都要攻陷这个城市,原因就是它是巴尔干地区的政治和军事核心,有了这个城市便可北面为君,一览天下。(73)就算是无能之辈,在这里也能大展宏图,而所有的异乡来客皆会自惭形秽。就像威尼斯总督给教皇的信中所说:“拜占庭人的首都具有天下的一切,所有欧洲国王到那里都只能自惭形秽,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土包子而已。……”在这座城墙下,阿拉伯人没有成功,保加利亚人也没有成功。西美昂的望城兴叹也表明其政治向往和军事理念的彻底失败。
, E- E8 t, t' ?1 Z1 p. y8 j; Z- S" W: e7 T, M7 R
2007年2月,保加利亚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和保加利亚国家电视台(BNT)联合举行一次“保加利亚最有名望人物”评选活动,西美昂大帝被保加利亚人评选为最有名望人物的第四位。(74)另外,“保加利亚最有名望人物”前三名分别为瓦西列夫斯基(Vasillevski ,1837–1873)、彼得•德诺尔(Peter Deunov ,1864–1944)和阿斯巴鲁赫可汗,西美昂的父亲鲍里斯一世则名列第六,圣基里尔和麦托迪名列第七。今天的保加利亚人为了纪念他,特别把南极洲的南设得兰群岛的一座山峰命名为“西美昂峰”、著名的保加利亚近现代小说家的一部著作也叫做《西美昂大帝》、1984年保加利亚国家电视台一台拍摄了11集故事片《黄金时代》(Zlatnijat vek),就是讲述他的故事。(75)2006年12月,圣斯特凡大剧院也推出了《黄金时代的西美昂》这部历史剧,可见人们对他所作所为的肯定。: T/ ~) e& m0 y; c# u1 H

1 D& P: C9 n; g8 R在鲍里斯一世和西美昂大帝统治时期,保加利亚成为斯拉夫世界的文化艺术和精神中心。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还是拜占庭所赐。原本拜占庭想先用教会入侵,继而文化同化,这样保加利亚人就会成为拜占庭的顺民。可是令其无法想象的是这些举动却制造了一个无以伦比的新兴国家,他在赶超拜占庭,甚至欲与其分庭抗礼。, J( g$ N8 N+ q/ y  C, R9 `. C

; q* _; L- X. }1 g当公元893年,保加利亚迁都普雷斯拉夫后,该城便成为斯拉夫人的文化中心。这座城市一共建造了28年才告完全竣工。它与旧首都普里斯卡一样,也是分为内、外城,但不同的是在厚重的城墙上增加了角楼。内城是归贵族们居住的,他们的住宅水平比普通民居高出很多。当时的保加利亚贵族们争相以模仿拜占庭的建筑为荣,不但由拜占庭工匠仿照式样建造居所,同时还开始建造私人小教堂与家族墓地。外城是平民和手工业者居住的地方,虽然房屋建筑无法比拟贵族的居所,但在式样上却错落有致,别有一番风味。根据现在的考古成果,人们发现外城曾是一个活跃的经济中心,各色商贾云集于此,售卖各色物品的店铺比比皆是。在店铺的周围则有大量的手工业作坊,包括金器、铁器、陶器、石器在内的各种物品琳琅满目,多种多样。皇宫遗址位于内城,主要部分是一个长方形宫殿,穹顶有两排三道圆柱撑起。当时的杰出作家约翰教区长曾如此描述该城市:“若有他乡异客或贫者初抵外城,甫见城垣,必瞠目而莫知所至。继至城门,更将惊叹不已,疑为梦境。及入外城,乃见两侧屋宇节比邻立,或饰以诸色宝石,或雕以精细木刻。复前,遂入内城。此间宫殿巍峨雄伟,教堂高耸如云。观其外,缀玉镂木,五色缤纷;入其内,仰观则日月星辰经天,恍如苍穹;俯视则芳草奇树缀地,大海鳞属,栩栩如生,顿觉目迷神移。归来惘然若失,自惭所居之陋,亟欲大兴土木,重修之与天比高。”(76)" I- r* Q% |9 D( E8 a. d  r
$ ~# v' \2 F5 i& ^2 T
物质文明的繁荣必然会引起精神文明的繁荣,而文学创作正是这一繁荣的具体表现。在克利门特大主教的主持下,大量斯拉夫文翻译本在奥赫里德和普利斯拉夫出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君士坦丁主教翻译的《福音导言》;格里戈里长老(Gregory of Nazianzus)翻译的《约翰•马拉拉斯编年史》;约翰教区长翻译的拜占庭作家约翰•达马辛(John Chrysostom)的《论正教信仰》、以及圣巴茨尔的《六昼书》(《Šestodnev》);特别还有一个勇敢的黑衣人——切尔诺里捷茨•赫拉布尔的斯拉夫文字辩护书《谈文字》等等。他们的作品都一直流传至今,在他们的领导下,形成了保加利亚文化教育上真正的“黄金时代”。(77)
) m7 r, K. Z! B) _. T& l" D7 U  K" Q0 `: z
君士坦丁主教翻译的《福音导言》是这些书籍里面的佼佼者。该书共五十一章,原书为拜占庭神学家约翰•克里斯托弗所著。该书主要讲述圣经福音内容的理解,旨在灌输基督教教义和道德观念。但君士坦丁主教并不是一味的原文照引,其中也有部分是其自己的观点,从而贴近该书与保加利亚民众的距离。另外在《福音导言》的最开端一章,是使用斯拉夫语写作的韵文,人们也称其为“字母顺序祈祷文”,这是保加利亚人第一次尝试用斯拉夫语进行诗歌创作。约翰教区长是另一个与其旗鼓相当的人,他的主要著作是翻译《六昼书》。该书属于希腊与拜占庭文化类书,即包括从希腊城邦时期直到拜占庭时期的重要作品的汇编。该书具有中世纪百科全书的性质,资料丰富,引用作品比较贴近史实。但在这本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约翰教区长对希腊人本主义的抨击,与对拜占庭神本主义的赞颂,这对研究当时保加利亚基督教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8 l9 Z% |/ Z: {' q/ V1 `* e- z( R" ?: i4 ]9 G
勇敢的黑衣人——切尔诺里捷茨•赫拉布尔的《谈文字》一书,则是保加利亚历史上对于斯拉夫文字研究的第一次总结。作者用生动的话语赞扬基里尔兄弟的事业,认为他们是捍卫斯拉夫文化的第一人。他认为拜占庭学者所认为的“只有希伯来语、希腊语和拉丁语才是神圣的语言”这种说法完全是谬论。斯拉夫文字作为一种独立于这三种语言之外的文字,更有其发展的必要。而且“斯拉夫文字的创造是上帝所赐与基督教徒的神迹”,其他语言根本不能与此相提并论。近些年来,我们在俄罗斯也发现了一些这时期的保加利亚书籍,我们统称它们为《斯威亚托斯拉夫藏书》。在这部藏书中,我们发现有一本“三卷本神学读物”,该书是由西美昂主持下的各教区主教共同编写。其中第一卷为二十五位拜占庭学者的三百八十三篇文章。其主要内容为神学辩护,其中也有少部分属于其他学科。在这卷的开头保加利亚学者称赞西美昂:“皇帝嗜书如命,为遍求天下新著勤劳如蜂,更广收寰宇英俊撰文立说,人称托勒密再世。”(78)
, I, U% A4 w  C" T  a, @! v/ }* B
当西美昂统治末年,在保加利亚突然出现一种启示性文学,我们现代人称其为《经外书》,即托《圣经》中某些智者之名,所作的影射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这种习惯最早开始于拜占庭,一批东正教信徒专门研究《圣经》,他们对《圣经》中没有记载或语焉不详的部分饶有兴趣,自己动笔补充其细节或增添新内容。这些书都情趣盎然,使人浮想联翩,主要是为了满足中世纪人们空虚心灵,激起人们的好奇心,使其对《圣经》中未记载的内容有更全面的了解。比较著名的有一本叫《以诺书》,便是此时的产物,这本书主要记载宇宙的起源以及最后的末世,为人们提供了一些必要的选择,也从一个侧面表示当时人对于宇宙星辰的想法。该书斯拉夫残本现存于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最早的全本是埃塞俄比亚译本。除此外还有一本《亚当与夏娃传》以及多本伪福音书。最重要的是有一本《约翰启示录》译本于9-10世纪出现于保加利亚,该书应该是6世纪拜占庭作家所著。其书记载了在世的国王与大主教们到地狱后的苦难,反映出拜占庭普通民众对拜占庭封建制度的不满。10世纪的文学,无论是经内还是经外,都促进了保加利亚斯拉夫文字的发展,同时也把斯拉夫文字的名声远播其他地区。最早接受保加利亚文学的是罗斯人,他们刚刚开始信奉东正教,迫切需要有人民大众可以理解的斯拉夫文作品。刚好保加利亚人提供了这个平台,使他们走上富强的道路。
! f2 X7 ~: {2 ~4 s
! L( }* b. F$ Y4 f- p- Z除文化和精神的丰富外,保加利亚的军事在这一时期也有长足的发展。此时的保加利亚已经有可以长年在外打仗的士兵,军饷已不再是实物,开始以拜占庭货币(此时保加利亚还没有自己的货币)作为军饷。常备军的出现,也促使保加利亚军队的改制。过去的保加利亚军队包括骑兵和步兵,其中骑兵只能由保加利亚民族的人民组成,而在西美昂的推动下此时已经可以由斯拉夫人进入其内(最高级别的可汗近卫军与“热汤”部队不在其内)。此时的骑兵包括三种,即可汗近卫军、贵族“热汤”部队和长剑兵部队;步兵则包括六种,即阔剑兵、弓兵、斯拉夫阔剑兵、斯拉夫弓兵、斯拉夫斧兵和斯拉夫刀兵等。由于保加利亚军队职业化和专业化加强,所以其军力大增,因此才能在西美昂时期于拜占庭从未遭受败绩。这可以说是保加利亚由游牧民族战斗方式走向职业化军队的开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3: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 保加利亚第一王国的分崩离析
" }5 r6 i6 m5 ~4 N4 |
/ K7 ~+ f: L7 f% L    企图用屠刀晚会颓势的沙皇,受到奥古斯都得最严厉惩罚。一艘千疮百孔的木船总会受到大风大浪的袭击。当有一个好的舵手的时候,它还能继续航行,但当失去这个舵手之时,也是这艘大船的分崩离析之时。(1)就算它停泊在无风的港湾,最后也是会沉没的。
0 @3 K- y5 c/ H+ F: S. ^6 c9 q& C0 l
一、和平时期, |4 ^9 p  x6 m& g0 N

3 `; G" C) Z* Z  J) h1 r9 q休养生息政策/ J7 V9 G' s) x4 o) j- M

5 e  x7 t  T1 u2 }# Z; |西美昂的继承人其次子彼得(Peter,927-969)完全没有其父亲的雄才大略,但他做一个守城之君绝对是富富有余的。因他一直被其父放在君士坦丁堡作为人质,所以自始至终接受的都是拜占庭式的教育。甚至一直到其父病死的时候,他才被拜占庭皇帝允许回去继承王位。所以彼得对保加利亚的一切并不熟悉,唯一的办法只能采用亲拜占庭的政策。他刚一上台便立刻与拜占庭人讲和,并于公元927年10月8日与拜占庭罗曼努斯皇帝的孙女玛丽亚结婚,之后他又要求拜占庭人给予他早就已经得到的保加利亚沙皇之位。从这些来看,这时的保加利亚已经俨然成为了拜占庭的附属国。纠其原因:首先是西美昂战争的遗留问题,西美昂的想法和实践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彻底失败,所以为保持巴尔干的稳定,两国只有议和才是最终解决之道;其次则是拜占庭皇后邹伊在各项事务中都从不对保加利亚让步,这种作为方式也被征明是完全失败的。两条路都已被封闭,新皇帝罗曼努斯便采取一种折中的态度。一方面让彼得获得保加利亚沙皇的职位,但这个职位之能在保加利亚王国中实行;另一方面则是与其约定婚约,虽然可以把拜占庭的公主嫁到保加利亚人的国家,但是却限定于不许可把正统出生在“皇家紫色寝宫”的公主嫁出去。当然,承认沙皇本来就没有任何损失,反而却把拜占庭人与保加利亚人的友谊更进了一步。虽然如此,但拜占庭人同时也占据到比保加利亚人更高的地位,主要是礼仪的地位与基督教教父的地位。在拜占庭人的书籍中可以看到保加利亚沙皇的地位仅次于法兰克人与阿拉伯人,因此来说保加利亚人也是相当受重视的国家,但从排名来看,却也可以发现保加利亚的地位原不如以前,不再是拜占庭人的劲敌;另外从罗曼努斯对彼得的称呼上来看已经再也没有彼得的父辈那种“基督教兄弟”的平等地位,而是比拜占庭皇帝稍降低一层的教子地位了。尽管一切都已经降格,但是两国却换来了近40年的平静安详的生活。(2)4 q; ^9 h" K! j9 ?6 j, ^" Z

; ^! B( l; u7 @- U* z彼得的政策其实就是修养生息。对于一个多年战争的地方,人民也已经对战争产生抵制情绪。他们不想让战争的阴影再次临到头上,因为创伤还未愈合,心灵仍旧痛哭憔悴,这时最需要的其实就是修养生息,更准确地说是备战。此时的保加利亚国力与拜占庭已经不相上下,尽管现在的形势对于拜占庭有利,但保加利亚人仍旧没有丧失战胜他们的信心。
* A. G9 d+ |8 m3 s) l9 c. m/ d1 j2 V' R
虽然外部的威胁已经解决,但宫廷内部争斗还是让彼得焦头烂额了一把。西美昂死前曾指定其弟弟,即彼得的叔父格奥尔基•苏尔苏布尔为彼得摄政。但当西美昂一去世,保加利亚贵族便开始蠢蠢欲动。公元928年,彼得的弟弟伊凡(Ivan)凭借自己在宫廷的威望,企图把彼得赶下王位。但不幸的是他的计划过早被发现,最后只能落个逃命了事。接着,至公元930年时,彼得的哥哥米哈伊尔在斯特鲁马河自立为保加利亚斯特鲁马沙皇。原本米哈伊尔是西美昂的长子,但是因为其母亲不得宠,便被送到君士坦丁堡做修士。不服气的他趁着公元927年西美昂刚刚去世的保加利亚混乱时期逃到马其顿,在那里他去的一些人的支持,继而在公元930年于拜占庭的鼓励下打起大旗,自称自己才是真正的沙皇。尽管他的旗下号召了大量的贵族和农民,但是他却因为一场大病,在刚刚举起大旗时便一命呜呼,他所准备建立的斯特鲁马保加利亚王国也宣告灭亡。(3)这场政变刚刚结束的次年即公元931年,原本被押在普利斯拉夫做人质的塞尔维亚君主卡斯拉夫•克罗尼米洛维奇(Caslav Klonimirovic,927-950)借故逃出保加利亚。在拜占庭的亲切关怀下,他回到塞尔维亚,于公元933年重建了塞尔维亚王国。当王国稳定后,他立即组织军队进攻保加利亚,彼得对于此事只能装聋作哑,最后以承认塞尔维亚的独立了事。(4)
' o7 B/ ]: f( }9 u+ }
2 w2 e+ l: s+ D. R4 I3 J: q与此同时,东正教则开始其统一保加利亚的旅程。这时的东正教徒们为了传教的需要,也承认社会安定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从鲍里斯一世开始,东正教已经深入保加利亚的各个地方。保加利亚原始战神崇拜已渐渐被东正教那有秩序有毅力的天国所取代。因为东正教是由拜占庭传过来的,所以保加利亚民众对拜占庭文化会有一种认同感,正因如此他们也不愿意与拜占庭等东正教兄弟之间互相残杀。在吸收大量拜占庭文化后,保加利亚的拜占庭化被大大加速了。新沙皇彼得看出东正教的传播,可以造成他国家的稳定。便进行精心安排,让东正教会有条不紊的在保加利亚全国建立多个宗教中心,自此后朝圣活动越来越大众化。同时,在国家的支持下,保加利亚的东正教传教士们也积极开展“上山下乡”运动,把东正教的精神带到每个保加利亚的城镇和乡村。(5)在彼得在位时,东正教的影响几乎遍布整个保加利亚。# D8 q- ^! Q" z( Z7 s0 P# {
: o6 P+ S* o3 L( u% w
在拜占庭文化侵入的同时,保加利亚也快速封建化。在保加利亚本土出现大量土地兼并问题,大地主开始出现,而小农开始转变成附庸农或农奴。但保加利亚情况比较特殊,因为保加利亚原本是保加尔人占据统治地位的,所以最大的地主几乎清一色都是世袭的保加利亚贵族,斯拉夫贵族则几乎不见任何踪影。但是这却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表明保加利亚的经济发展迅速。其实从根本意义上说,真正的兼并问题从西美昂的时代便已出现,那时主要是由于战争不断,小地产者无法经营自己的地产,只好去依附于一些大的土地所有者以得到保护。这不禁让大家想起了同时代的诺曼征服,法兰西岛已经无法抵抗外族入侵,结果反而倒是由地方分封的伯爵们来抵抗,大家都看到了王权的衰微,就直接依附到更有能力的地方割据政权之下。虽然这两个比较点稍有不同,但同样都是战争的产物,有其一定的相似点。当土地兼并到达了某个阶段,彼得也像拜占庭人一样开始下达了限制土地兼并的命令。在税收方面,保加利亚则采用了拜占庭人一直运用的“重税制”,尽管这种税制在拜占庭适合,但在保加利亚却不是完全合适。保加利亚人民刚刚进入封建制,仍旧保存着一系列的原来社会的残余,想一下子直接走入高级社会形态,有些强人所难。但彼得仍旧实现了这种税制,其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公元9世纪之后,虽然鲍里斯一世已经制定了相当详细的法律制度,但保加利亚贵族阶级仍旧尔虞我诈。比较大的贵族逐渐成为沙皇的近侍和御前会议成员,较小的贵族则在行省供职,甚至于还可以割据性的拥有自己的小股武装。非常不幸的是,当保加利亚经济和军事刚刚走入正轨,10世纪初的一次地震几乎席卷整个保加利亚,人们怨声载道。接着在彼得即位前期,又发生了蝗灾。连续的饥荒,使农民阶层生活极端困苦。可是大贵族却对这些视若罔闻,继续着他们的奢华生活,农民的反抗势在必然。这就是:如果人民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意愿,那么他们就会披上宗教的外衣用一种或几种形式爆发出来。
4 n3 E$ v& _- d8 g3 Y! [8 C2 B
1 Q# l( @% S8 G. q7 B7 m在保加利亚人民之中有相当多的人并不愿意让自己的国家“拜占庭化”。所以最早先使用“隐士运动”来抵抗地主们的剥削。隐士运动的领导者是里拉的约翰,今天著名的里拉修道院就是他所创建的。他于公元880年左右生于斯克里诺,后因双亲早死只得入修道院做了一名僧侣。他喜欢苦行生活,便在做修士不久就出来到处行走苦修。当他一直走到里拉山脉时,发现此处野兽经常出没,盗匪四处横行。本着修行的原则,他便选择这块混乱的地方作为他苦修的场所,他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一切。因为他时时刻刻以帮助人为念,不久他的名字便传遍整个里拉山脉地区,大量与他有相似想法的苦行修士集中在他身旁。他们关怀人民大众,鄙视王公贵族,时刻记得约翰的教诲:“在你们中间为首的必定要为众人造福”。(6)当公元946年约翰去世后,与其一起修行的苦行修士举行了一场反对贵族奢侈生活的运动,把矛头直指已经拜占庭化的各大贵族。这些人掀起声势浩大的运动,为后来的伯格米派运动充当了急先锋。
7 j, A5 Q3 H) ?" W* @
# \3 M+ j+ l5 ]伯格米尔运动
  j' W1 b5 \! H9 m7 s5 G. `8 V+ n, }  b" F! X) F2 `: H* @
伯格米派(Bogomilism)是公元10世纪的东正教神父伯格米所发起的,而跟从他的人也就被叫做伯格米派。伯格米派来源于公元5世纪流传于土耳其的基督教“保罗派”和“马萨利亚派”并加入了“摩尼教”的某些内容。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塞奥菲拉科特(Theophylaktos,933-956)更是称其为“集古今异端之大成”,不过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保罗派”坚持“善恶二元论”,认为耶稣和撒旦都是上帝之子,只不过一个代表善,另一个代表恶。正因为这个原因,世上的一切都可以分为善和恶:天堂是善的,人间是恶的;人的灵魂是善的,人的肉体是恶的;现实世界是由善恶两方面主宰的,上帝和撒旦的冲突引起了世间的一切争端。; X& d+ d6 X2 G4 R' E5 W

: g8 ?2 [- k, K( c3 q5 |6 b本来这些人最远只流传到了亚美尼亚等地,但由于拜占庭的战争,让某些信仰“保罗派”的士兵和俘虏得以跃过了拜占庭而进入了保加利亚境内。“马萨利亚派”有部分摩尼教倾向,尊崇“二元论”,他们认为世界是由“义神”和“善神”创造的,“义神”结束了创世,善神就会来救赎。在这里,两派的信徒逐渐增多。纠其原因,一是因为保罗派信徒认为他们的教义是从福音书上来的,是字字扣住福音书的;二是从两派的教义可以看出,他们是反对拜占庭人的,这点正好与保加利亚人的信仰相同;三是他们反对各地大主教、上层教士的贪婪成性,把圣体不加以尊重。这时的保加利亚人正处在一种改革的阶段,他们在很多地方已经迷失了方向,这些教派的到来正好给了他们一种精神寄托。从而,在保加利亚的土地上,“保罗派”等教派死灰复燃,并且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就是“伯格米派运动”的出现。
. `5 @3 M# e) L$ X+ g$ L! u3 I& ~8 U3 S1 f* v% i
“伯格米”(Bogomolism)来源于古代斯拉夫语,其原意是:“爱上帝者”。这个派别吸收了“保罗派”和“马萨利亚派”的成果,并比他们又前进了一步。他们仍旧使用“二元学说”,认为耶稣基督与恶魔撒旦都是上帝的孩子,一个代表正义,另一个代表邪恶。善和恶是对立的,他们会一直打下去,直到最后善彻底消灭恶。他们认为教会和上层教士都属于撒旦的仆人,这些人贪婪成性,经常联合封建主一起压迫和剥削广大劳动人民。所以他们拒绝参加宗教仪式和活动,认为洗礼、圣餐、修道院都应该被消除,十字架、圣像、圣物等是没有必要来尊重的。同时他们还反对贵族的奢华、衣着及生活的奢靡。(7)保加利亚教会作家——一个反“伯格米派”的作家——哥斯马斯(Cosmas)曾在他的一篇论文中写道:“你们这些辱骂富人的人,只会教唆信徒们反对主反对教会,憎恨君主的统治。按照你们的想法,君主的大臣和各级官员都应该受到上帝的憎恨,而所有的农民和农奴都不应该为其依附的农奴主劳动。”他还写道:“表面上,这群异端们像是受难的羔羊,彬彬有礼、谦和文静,由于虚伪的斋戒显得苍白无力。他们不尚空谈,也不大声说笑,甚至不让他们自己大喘气。他们总是躲避人们的视线,偷偷地做事,以便使人看不出他们与正统的基督徒有什么区别。一些人以为他们特别谦卑,认为他们是正统教徒,可能会给他们指出得救的途径,因此会接近和询问他们‘如何拯救其灵魂’。他们像一只扑食羔羊的恶狼,先是低垂下眼睛,以谦卑姿态回答问题。……无论他们在哪里遇到随便一个单纯的或没有教养的人,他们都会散布其有害的说教,亵渎辱骂神圣教会的传统和教规。”(8)实际上这些都是出自于反对派的意见,但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出他们的用意,即通过提倡保加利亚原始宗教伦理主张,从而反对剥削压迫。他们把一切苦难都归罪于拜占庭人,使保加利亚人有了心灵寄托。他们完全公开反对东正教教义,并且还对过着奢侈生活的沙皇、贵族和主教们进行辱骂。但从这些记载来看,我们却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即这些伯格米尔派其实只是用口头表示自己对社会不满,并未付诸于现实,更谈不上发动社会革命了。
+ M- J1 d# W7 k' j
7 ]& o) E9 a% k尽管前面举了这么多他们信奉的教义,以及传教的例子。但是,对于伯格米尔派的真实历史我们其实并不清楚。我们只知道伯格米尔神父有几个亲近的门徒,他们分别是西奥多、达伯里、斯特凡、巴茨尔和彼得。接着他们发展成“使徒”,即一个领导者下有门徒若干。后随着门徒的大量增加,伯格米尔派开始设立宗教会社,每个会社在一个名为“戴迪特”的长老指挥下统一行动。会社一般有四种仪式,分别为祈祷会、忏悔会、教友晋升信徒会和信徒晋升至圣会。除此之外,我们一无所知。
( Z5 s/ h8 J. e- W
# a' c9 m* n0 g  P2 j不过,由于伯格米尔派反应人民大众的愿望,在间接意义上起到了鼓舞作用。所以很快在一些接受教义的农民中发起运动,继而发展成为全保加利亚的运动。他们号召拿起武器战斗,扬弃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夺回一切被抢走的土地。大量的农民和城市中的贫民加入其中。但是,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也激怒了国王和教会,沙皇彼得对他们加以无情的迫害,有的被监禁,有的被驱逐出境。虽然这样,但仍旧有很多信徒保留着他们的“伯格米派”传统。不久以后,这次起义的教义和精神传播到了外国,并在百年后引起了克罗地亚的“伯格米派运动”,并在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深深扎根。最后一直传到了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后来又造成了“胡斯战争”。也许正是这场运动引起了宗教改革。总之,保加利亚到13世纪已经成为一个“伯格米派”的社团中心,“伯格米派”社团完全就是欧洲各地“异端”的领导者。在“伯格米派”的领导下,巴尔干地区在之后的三百年间一共出现了16个“二元论”派别,为此,意大利作家萨克乔尼曾说:“其他的所有社团都依赖者保加利亚的保加利亚伯格米派和德拉各维契亚伯格米派才存在。”(9)
. |4 l% a* `; T: p3 K# @1 f! o
) V# y. P5 ?1 r  y1 E& J) z从鲍里斯一世的封建制改革一直到彼得的彻底拜占庭户化,在经济上保加利亚走过了太多弯路,这不是一种正常现象。至少这应该是一种先兆,一种不好的先兆。因为一个国家不可能割裂他的本国历史(美国除外),如果割裂则会引起断层和不必要的麻烦。正像今天的俄罗斯,几次崛起后又突然从顶峰上重重摔下,保加利亚接受了拜占庭文化也同样如此。经济和宗教的拜占庭化必然会引起其全国的拜占庭化。保加利亚被拜占庭吞并的日子已经迫在眉睫。/ |0 t! X( b6 X4 C- g' u+ h* `

' T- m7 P( `" R# d* v  {% y保加利亚沙皇彼得依靠着对拜占庭的虔诚态度得到了近40年的和平。可是他也丧失了部分东西,在这40年中,马扎尔人从西北多次入侵保加利亚国土,由于保加利亚的和平政策,不加以完全抵抗,所以马扎尔人一次次的推进,最终获得保加利亚的多瑙河以北所有领土。可是尽管如此,保加利亚国力还是再次上升至西美昂大帝开战之前的水平。而此时也到达与拜占庭人续合约之时了。实际上保加利亚沙皇彼得很希望继续和平下去,这样他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治理内政,但是他的大臣和保加利亚传统贵族们却认为时机已到,可以再次与拜占庭帝国一争高下,看看到底谁是巴尔干半岛的主人。根据约定,沙皇彼得在公元965年派遣使节去拜占庭换约,要求是在927年合约上拜占庭人必须再加一部分年贡。这使得拜占庭人很不高兴,拜占庭人认为这是对他们在巴尔干霸权的一种公开挑战,是不能容忍的。(10)而且新皇帝尼基弗鲁斯•福卡斯(Nicephorus II,963-969)是个宗教狂热者。他凭借着他的基督教狂热,积极对外扩张,向穆斯林征伐收复了希腊诸岛屿和叙利亚,并再次进驻意大利半岛南部。对于保加利亚的这个要求,心高气傲的尼基弗鲁斯•福卡斯皇帝是决不会答应的。所以尼基弗鲁斯•福卡斯痛斥保加利亚使节,并且鞭打威胁他们,自此拜占庭与保加利亚再次交恶。随后保加利亚沙皇彼得立刻出兵,在几次近地战中虽然拜占庭人占据了部分上风但他此时也因为在南北双线作战无法回调兵员,经过反复思量想出一个计策。这个计策就是派遣使者到北方重金收买新崛起的罗斯人参战,以便于两面夹击保加利亚。而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Svyatoslav,965-972)也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他刚刚打败佩切聂格人和伏尔加保加利亚人,还彻底灭亡了哈扎尔汗国,一个新兴的大国即将出现。他对扩张领土有着出奇的好感,当得到拜占庭的消息后,立即派兵到达多瑙河流域。5 y& [, U( _3 P: h" B* E& X$ i; B
9 y5 M4 Y! k% y* v0 |4 x! e0 g9 y
二、东保加利亚与西保加利亚- ~2 X& l# v, R* r9 V2 ]6 U) }8 |
5 Z3 f$ q& P  n! B6 K2 x) ^
罗斯人染指与东保加利亚灭亡* A# x. _2 y( t' t6 h
3 [8 ?/ b! r% z* O' S9 V+ m
罗斯人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与生活在保加利亚的南部斯拉夫人是同源的。罗斯人一直到公元9世纪中叶才走完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但进入阶级社会后,他们迅速崛起,到处东征西讨,领土扩张之快可见一斑。公元9世纪中叶,拜占庭发现了这个新兴的国家已经替代哈扎尔人成为新的黑海北岸强大势力,便又借着传播东正教的机会准备扩张。公元860年,罗斯人首次派使节到达君士坦丁堡,在惊奇于君士坦丁堡的辉煌后,一部分罗斯人接受了洗礼,成为东正教徒。罗斯大公留里克(Ruric,862-879)在听完使节们的叙述后,也对拜占庭产生浓厚兴趣,遂于公元874年与拜占庭缔结合约。罗斯人请求拜占庭人派传教士到罗斯传教,对此拜占庭人深感兴奋。* R1 s$ p! J/ J4 n; I* }; y( f
- R6 r% j' w* z9 |+ s4 W# B, U# z
但拜占庭的富庶也对罗斯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难怪留里克临死之前还有叮嘱其族弟奥列各(Oleg,882-812)一定要染指巴尔干,夺取君士坦丁堡这块战略要地。没想到这句无心说的话成了将来罗斯(俄罗斯)人一千年都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公元907年,罗斯人与拜占庭人第一次交手,当时拜占庭处于内乱时期,所以让罗斯人长驱直入,而没有加以抵抗。第二次则是在941年,这是的拜占庭已经恢复了实力。罗斯大公伊戈尔(Igor,913-962)欲采用过去罗斯大公常常采用的巡守方式,从拜占庭骗取财物。但当他的大军到达君士坦丁堡近郊的时候,突然被埋伏已久的拜占庭人打个措手不及。为了挽回面子,他想要从海上进攻君士坦丁堡,可是没想到的是拜占庭人早已料到他的企图,在船只上普遍使用“希腊火”,罗斯人几乎全军覆灭。正当数年后罗斯大公伊戈尔准备再次进攻拜占庭时以雪前耻时,拜占庭却传来消息要求与罗斯人议和。(11)拜占庭允诺给予罗斯人贡金和丝绸,以换得罗斯人不再侵扰。虽然历代罗斯大公都想进驻君士坦丁堡,但却每次都以失败告终。直到公元965年,罗斯人收到拜占庭皇帝的密信后知道时机再次来临。
- t# B1 Q. v( n
6 z$ h$ ?0 U. o5 q" X- S公元967年,罗斯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带领6万罗斯人和维京人(瑞典人)的联军开往保加利亚。他们为了快速解决战斗,就从多瑙河下游的佩累亚斯拉维茨顺流而上,沿途夺取瓦拉几亚公国和保加利亚王国的诸多城市,进入了保加利亚的多不罗加地区。此时的保加利亚内部出现了政治分裂,无法抵抗罗斯人的进攻,因此让罗斯人在保加利亚如入无人之境。公元968年春,保加利亚虽然派出3万余人抵抗罗斯人的进攻,但由于沙皇彼得提前撤除战场,造成罗斯人不战而胜。(12)罗斯大公对于这次胜利十分高兴,于公元968年在占据的新领土上自立为王,想要长久的居住在这里。而且他还派遣使者到拜占庭,要求承认他占领土地的权力,还要拜占庭人每年支付供奉。这是拜占庭人始料未及的,削弱一头狼,却叫来一只虎。, W: _) y: J' ~! \( F4 Q/ F5 Y% h

9 y  g, V; t! e8 c4 ~* v$ t3 H拜占庭人从来就不会坐以待毙,他们最会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来瓦解敌人。也许就是拜占庭人在公元968年找到与罗斯人结下仇怨的佩切聂格人,收买他们去进攻基辅。这个策略果然奏效,罗斯大公收到佩切聂格人进攻基辅的消息,立刻回师前去救援。(13)虽然这一年罗斯大公没有再踏上巴尔干的土地,但拜占庭与保加利亚也都已经被斯威亚托斯拉夫折腾的已无还手之力。自从俄罗斯开国以来,所有的罗斯大公都一直奉行扩张道路。特别当拜占庭人把他们引进巴尔干后,这些人发现巴尔干半岛与小亚细亚的富裕和繁荣,这些正是远在北方的罗斯人所缺少的。为争夺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优良的生活方式,罗斯人坚决会继续南下争夺土地。
( n' \$ c, d' o3 [) b
0 x2 F/ \% ?. r因此公元969年,罗斯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不再与拜占庭商量,便带着更多的军队南下到多瑙河流域。这一次罗斯人有备而来,他们横扫整个多瑙河的中下游地区,占领保加利亚的国都——普里斯拉夫。罗斯大公软禁了保加利亚沙皇,并且强迫订立合约,承认与罗斯人的联盟。此时沙皇彼得已经去世,接替他成为沙皇的是其子鲍里斯二世(Boris II,969-971),因为迫于形势,只好和基辅大公签订了条约,同意与罗斯人结成联盟,共同对抗拜占庭。不久,罗斯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便废黜保加利亚沙皇,自己做了保加利亚的领袖。在鲍里斯二世刚刚签订合约后,保加利亚西部山区便发生叛乱,主持者是前沙皇彼得的哥哥米哈伊尔的追随者们和伯格米尔派的农民起义者们。此时的保加利亚沙皇已经没有能力管辖西部的事情,便交给当地贵族自行镇压。当地总督尼古拉听从部下的意见,虽然很快剿灭叛乱,但已经不向鲍里斯二世称臣,此时西部保加利亚俨然已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与鲍里斯二世的东部保加利亚分庭抗礼。
& L: n3 h. S6 v; l- S' n( i- Q. m. t6 y( l
在保加利亚东部地区,经过半年的休整,罗斯大公调集3.8万军队(其中包括保加利亚、匈牙利和佩切聂格联军)继续向南进攻,他先夺取菲利普堡,之后又挺进色雷斯平原。色雷斯是拜占庭帝国的粮食和病源产地,拜占庭人当然不能坐视不理。他们迅速调集10万大军抵抗罗斯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的进攻。但拜占庭人由于内讧,多次让罗斯大公钻了空子,数次的以少胜多,让拜占庭人彻底失去打赢战争的信心。他们且战且退,一直退到君士坦丁堡城下。
# M+ p6 c* H& o. o0 y) l7 l; v4 s1 |8 p2 h8 {8 y
此时,拜占庭内部也发生变动,尼基弗鲁斯•福卡斯受到谋杀去世,新皇帝约翰一世(John I,969-976)上台。刚刚上台他就接到一个消息,即罗斯人和保加利亚人共同要求拜占庭撤出他在欧洲的所有领土,包括君士坦丁堡的所有欧洲领土由保加利亚接管。这个无理的要求使其感到十分震惊,但又害怕罗斯人真的会打破君士坦丁堡。他曾寄希望于与罗斯人议和,但对方不予理睬。而且还严正要求拜占庭必须如此做,除此别无他路。别无他法之下,拜占庭皇帝约翰一世只能诉诸于武力解决争端。因此,在公元971年4月,拜占庭人与罗斯人在保加利亚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拜占庭史上最杰出的战斗。
2 i1 y+ T- O5 h
0 c* A- u, C8 x; ~+ ^# S公元971年,拜占庭开始反攻。皇帝约翰一世率领300艘战舰,从黑海逆流而上进入多瑙河流域。他们随身携带“希腊火”和诸多攻城器具,在罗斯人还未站稳脚跟的多瑙河流域进行奇袭。这个方法果然非常有效,因罗斯人防守不甚严密,拜占庭人很快便由北向南推进到了巴尔干山脉,保加利亚北方领土悉被占领。后又经过非常短促的战争,保加利亚首都普里斯拉夫被拜占庭人攻下,被罗斯大公废黜的沙皇鲍里斯二世也被俘虏。而此时的拜占庭皇帝也做出一个深谋远虑的决定,那就是再次把保加利亚沙皇扶植到保加利亚的沙皇宝座上(其实就是由罗斯大公的傀儡变成了拜占庭皇帝的傀儡)。(14)
. J4 g, T! g( |+ ?0 C  w+ B+ c( u9 ?' k# h
这一举动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保加利亚联军全部倒戈,继而转与拜占庭军队联盟一起打击罗斯大公。此时的罗斯大公腹背受敌,只好重新调整军队,与拜占庭人在多瑙河沿岸的锡利斯特拉(今保加利亚锡利斯特拉州首府)展开决战。这次战斗是一场罕见的快速战争。从军队构成上罗斯人已经占据劣势,因为他们的军队只有步兵,而拜占庭人的军队兼有骑兵、步兵和弓兵。当战斗开始后,仅仅在拜占庭弓兵的远程进攻下,罗斯人就已死伤众多。同时再加上重装骑兵的冲击,罗斯人的队伍很快被冲散。尽管基辅大公进行多次反攻,但几乎没有任何收效,绝望的他只得带领人马进入锡利斯特拉城内。但拜占庭人并不罢休,继续从水路和陆路两方进攻。他们继续使用威力强大的希腊火打击罗斯人,在外部战争和内部饥荒的双重打击下,罗斯大公只得投降。1 G. C; t$ c$ b1 ~* N% D. ?7 W0 P

% g2 |2 J+ T6 [$ U当年7月底,被围困了65天的罗斯大公举白旗出城投降,在老山(巴尔干山)下两国共同签订合约。该合约约定:“斯维亚托斯拉夫放弃巴尔干占领土地,克里米亚割让给拜占庭,今后双方以第聂伯河为边界。拜占庭人为罗斯人提供安全与食物保障,保证其安全回到基辅。”即罗斯人从此退出巴尔干半岛,不再染指拜占庭帝国的任何事务,归还在941年占领的黑海北岸的车绳领地,以后与拜占庭人成为同盟,将帮助后者抵御外来侵略。拜占庭人也不再唆使佩切聂格人在罗斯人后方引起战乱,并与罗斯人通商。当两方缔结合约后,拜占庭皇帝立刻拿来了食物,给饥肠辘辘的罗斯人充饥,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也准备返回故土。不过,在俄罗斯史书《往事纪年》中记载罗斯人其实是由于拜占庭人给罗斯人贡赋才回国的,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借口,用以掩饰基辅大公失败的事件。(15)在基辅大公返回故土的路程中,佩切聂格人不听从拜占庭人的约定,私自击杀掉罗斯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并用其头作为饮器。使罗斯人进入巴尔干的梦想彻底破灭。(16)
# M- A0 t) n5 `6 e& G. f1 Y
* y0 M. x, z, e4 p1 U这次战争,一方面让拜占庭人摆脱了危机,因为保加利亚已经被罗斯人灭亡,而且罗斯人又撤离了巴尔干,拜占庭独收渔翁之利;另一方面保加利亚悉被兼并,3个多世纪的北方战争自此结束,拜占庭进入了黄金时代。这时的拜占庭北部边境再次推进到了多瑙河一线,保加利亚教会的独立权利被剥夺,保加利亚沙皇鲍里斯二世与大教长被一起带回君士坦丁堡。在君士坦丁堡,人们为皇帝约翰一世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保加利亚沙皇的皇冠被供奉上了祭坛,以感谢上帝保佑拜占庭人的最后胜利。据说,自此以后这顶皇冠不论人们怎么摆放,第二天它朝向着多瑙河边的保加利亚原都城。好像一只渴望着回到原来主人的手里。(17)而保加利亚沙皇则被命令跟随着君士坦丁的圣母像走到圣索菲亚大教堂以示服罪。在大教堂门前,保加利亚沙皇鲍里斯二世宣布:保加利亚已被拜占庭消灭;自己不再做为沙皇,沙皇称号被取消;保加利亚教会不再独立,而从属于君士坦丁堡教会。这场仪式说明拜占庭人赢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成为巴尔干的主宰。外来民族已经成为了拜占庭的臣民,拜占庭的实力仍旧很强大。(18): C8 ~& @* {# x0 y' t  ~" [

* \6 I& E* k$ P0 C7 t但事情并没有结束,保加利亚人仍旧保持着民族的优越感。他们对于拜占庭人与罗斯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不能容忍的。他们一直在准备起义,再次建立统一的帝国。3年以后,这个目标实现了,由在马其顿定居的保加利亚人建立的西保加利亚马其顿帝国崛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3: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保加利亚崛起% l) |8 ?# N$ [9 ?" d
( m1 C. d. t. O; e# u8 y
就在拜占庭人欢庆彻底消灭北方强敌保加利亚的时候,保加利亚人也在准备再次脱离拜占庭成为独立国家。这次领导保加利亚人起义的是萨穆埃尔(Samuel,976-1014)。据其家谱显示他是公元7世纪末阿斯巴鲁赫可汗被拜占庭打败后,拜占庭俘虏的那些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的后裔。这些人后来被拜占庭强行迁到了马其顿地区,用以补充当地劳动力的不足以及保卫拜占庭的北部边疆。(19)在沙皇彼得后期和鲍里斯二世时代,因为战乱,又有一些保加利亚人迁到此处,这些人为他们带来保加利亚行将灭亡的消息,他们准备在不久的将来东山再起。也正当此时,斯特鲁马河附近的人民再次起义,已无力统治国家的鲍里斯二世要求地方自行解决。8 S6 d3 j% A* x  [$ d: v/ Y% c4 J

3 X4 ]( f: g$ A7 [$ {% g时任总督的萨穆埃尔的父亲尼古拉斯(Nicholas)伯爵迅速判断形势,先镇压了起义,之后在拜占庭人内讧的时候开始扩张自己的领地。不久伯爵去世,他的另地由其四个儿子:大卫、蒙索斯、阿龙和萨穆埃尔共同统治。大卫得到了西南保加利亚,他一直居住在布里斯帕(Prespa), 蒙索斯获得了东南保加利亚,阿龙统治着斯拉德特茨(Sredetz),萨穆埃尔则是得到了保加利亚北部。不久后天赐良机,公元976年1月拜占庭皇帝约翰一世去世,这正好成为了马其顿保加利亚人起义的导火索。萨穆埃尔趁着拜占庭旧皇帝已死,新皇帝巴西尔二世(Basil II,976-1025)落座未稳,同时在清除异己,又和阿拉伯人开战,无法脱身的时候举起大旗。他号召整个马其顿行省脱离拜占庭统治,再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保加利亚国家。(20)同时他又积极争取外援,一方面争取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Otto I,936-973)的军事支持,另一方面争取到了罗马教皇本笃七世(Benedict VII,974-983)在宗教上的支持,本笃七世允许保加利亚教会独立。公元976年,马其顿保加利亚王国建立,史称“西保加利亚王国”,定都普雷斯帕,后迁都奥赫里德。
7 @  U/ t. u/ w. \$ X, F: K2 K' R* ^4 d0 N# p7 h
与此同时,保加利亚沙皇鲍里斯二世与其弟罗曼努斯因为被怀疑怂恿保加利亚人起义,所以被判处八年牢内生活。但他们在公元977年的时候,骗过了君士坦丁堡的看守,用最快的速度到达了保加利亚边境。因为边境是一片森林他们只好下马,徒步穿过森林。但他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在逃出时为掩人耳目两人都穿戴着拜占庭人的衣服,没有换上保加利亚传统服装。因此,在穿越森林之时,走在其兄弟前面的沙皇鲍里斯二世,错被保加利亚守卫当做敌人,而被一箭射到胸口。当他的兄弟罗曼努斯明白之后,鲍里斯二世已当场毙命。据某些保加利亚资料说这其实是战神对鲍里斯二世的惩罚,因为就是他把保加利亚沙皇的皇冠送给拜占庭人做为祭祀的圣物。他已经成为拜占庭人,自然就应该死于保加利亚人之手。(21)但是,尽管罗曼努斯平安归来,但因为其在君士坦丁堡关押的时候,约翰一世对他进行阉割,所以他无法继承王位。自然领导权只能落在萨穆埃尔身上。他的两个哥哥都早死,为争夺权力,萨穆埃尔又把他的三哥谋杀。自此,萨穆埃尔已成为保加利亚沙皇的正统继承者。我们在诸多保加利亚著作中也可以看到,他是个既有野心、也有才能的人,能力几乎与西美昂大帝不相上下。甚至于在他当王子的时候,人们便已称赞他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将军。4 o0 B. A* G1 t
8 D# F: d* a" m6 U
在收复了东部领土后,此时的保加利亚已经几乎与西美昂时代的国土不相上下。萨穆埃尔的国家占据整个马其顿地区、今天的整个保加利亚全国、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和希腊中西部。从此,一个由黑海到爱琴海的保加利亚国家第二次形成。为了更好统治全国,萨穆埃尔把国都迁到奥赫里德,同时把保加利亚大主教也迁到国都。以奥赫里德为中心,萨穆埃尔开始大肆扩张领土。不过,他与西美昂大帝扩张领土的方向正好相反,他是向西边和南边扩张的,不过其扩张速度和面积却超过西美昂大帝时代。因他的扩张方向与拜占庭扩张方向相反,君士坦丁堡没有感受到压迫感,自然拜占庭人在早期就没有把他视为敌人。同时,再加上阿拉伯人的入侵,拜占庭人更没时间去顾及他的这些小动作。(22)由于拜占庭的默许,萨穆埃尔于公元980年开始入侵希腊的战争。他首先占领拉里萨和塞萨洛尼基,之后又洗劫塞萨利、阿提卡等地。但在985年占领拉里萨之后不久,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二世便带来自己的主力部队。不过由于保加利亚军队的骁勇善战,两支军队僵持很久谁都没讨到便宜。公元986年7月,萨穆埃尔再次对拜占庭进攻。可是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二世却攥着自己手里的3万军队,坚决不和保加利亚正面冲突。他扼守各个要塞,任凭保加利亚军队围攻。保加利亚军队对塞萨洛尼基、塞雷等城市从7月25日一直围攻到8月14日,但没讨得半点便宜,一直到弹尽粮绝之时,只能悻悻撤兵。实际上,这种消耗战对谁都没好处,所以公元986年8月17日两国都各自罢兵。此时的保加利亚正在欣欣向荣,而拜占庭正在经历着又一次的内战。公元988年,拜占庭内战结束,巴西尔二世获胜,随后他开始着手准备与保加利亚战斗。' f* e8 `' `* w7 ~5 F) |
+ u& o" c+ [( ]! {0 p
巴西尔二世就是著名的“第二保加利亚屠夫”,他是一个没有半点贵族气息的强权者。他要求国民不必爱戴他,但必须要服从他。(23)他与保加利亚沙皇萨穆埃尔可并称为“绝世双雄”,两人一直打了近三十年的战争才真正决出胜负。
7 L  b- V- r5 ^" H& \( }5 }- ^- _1 X1 G" u
对于这三十年的战争,两国的史学家都有详细记载。但两国的记载者几乎全在爱国主义的热情下犯了同一个错误,那就是在褒本国贬外国的记载中混淆部分事情。如:拜占庭学者就强力的推崇巴西尔二世,而为他是一个有军事头脑的强权人物,虽然他野蛮成性且对拜占庭传统视而不见,但他确实挽救了拜占庭帝国,而且让拜占庭文化走向另一个高峰;而保加利亚学者就认为巴西尔二世是一个乱杀无辜的暴君。不过从中立角度来看,巴西尔二世与萨穆埃尔其实都是利用强大的军队、使用野蛮的行为侵略其他小国,从而保留自己国家的文化和传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的确这两种文化都对世界历史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x9 Q& W4 o* g+ Q

* [2 ]# u, T- Z# w* \: I巴西尔二世在解决内部矛盾以后就立刻投入紧张的战事之中,两国的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相持阶段。公元991年春,巴西尔的军队开到马其顿,很显然这是为后面的战争做准备。但他正要与保加利亚人一决雌雄的时候,南部战线又发生激战。此时的阿拉伯法蒂玛王朝军队渡过奥伦特斯河,大败安条克司令,阿勒颇被围,小亚细亚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正是这样的严重情况,使得他匆忙退出战场,去应付对他威胁更大的阿拉伯人。但我们不能不说巴西尔二世是个伟大的军事家,他知道如何双线作战。在打击阿拉伯人的同时——就像他的继父尼基福鲁斯•福卡斯重视叙利亚战争一样——他还时刻惦记巴尔干战场。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如果失去色雷斯,那君士坦丁堡将为在旦夕,整个帝国必将灭亡。/ \3 S3 {' r) a9 R; q% s

3 ]9 h' j- I* n此时的萨穆埃尔正好抓住机会,于公元994年,率领大军开进科林斯(Corinth),并逐步占据整个希腊地区,当是时的保加利亚版图已经超过西美昂大帝时代。但好景不长,当萨穆埃尔战斗正酣中,路过维尔西亚的时候,却意外遇到拜占庭帝国的伏兵。虽然没有任何损失,但让萨穆埃尔大吃一惊,他迅速撤出希腊战场。此时的他并不知道巴西尔二世在较量中已经略胜于他。经过短暂的修整后,萨穆埃尔再次带领大军进入色雷斯地区,准备攻占拜占庭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基。这个举动让巴西尔二世异常震惊,他立刻从南方战场赶回来,在塞萨洛尼基亲自指挥军队抵抗萨穆埃尔的进攻。当萨穆埃尔的军队到达塞萨洛尼基城的西北方时,被突如其来的拜占庭军队包围,杀了许久,大败而归。而拜占庭军队则乘胜追击,趁乱夺下部分保加利亚边境城市。之后,巴西尔二世又立刻离开巴尔干战场,星夜赶路只用了一个星期便回到叙利亚前线,利用突袭打败围困阿勒颇的阿拉伯军队,顺便还夺取下拉法尼亚。与此同时,萨穆埃尔则又一次进攻塞萨洛尼基,在战斗中杀死拜占庭总督塔隆尼迪斯(Taronites)。此时,伯罗奔尼萨半岛悉归保加利亚所有。正当萨穆埃尔撤回根据地的途中,在维尔西亚碰到了拜占庭将领尼基弗鲁斯•乌拉努斯(Nicephorus Uranus)的伏兵,被打得大败,甚至萨穆埃尔在战斗中也受了重伤。(24)由于部下的忠心,萨穆埃尔才冲出冲围,逃回首都。此时,第一阶段战争结束,两方各有损伤,形成僵持事态。
& G% f* z" q- w5 N9 K) g9 G% M# R8 t4 X8 T/ p! ?# _
接下来是第二阶段,这时的拜占庭已把战略重点转向东方和南方战线。在南方与阿拉伯人的战斗中,巴西尔二世率领的军队把战线一直推进到巴勒斯坦。东方则趁着格鲁吉亚王国(The Georgia Kingdom)内乱的时候从高加索附近进入,灭亡其国家,并把领土推进到两河流域,当地的高加索酋长和亚美尼亚王公十分欢迎拜占庭的进入。在格鲁吉亚王国的高加索地区,巴西尔二世建立了拜占庭式的管理制度。他把大批人民强行充作人质,带回君士坦丁堡,以补充对保加利亚作战的兵源不足问题。此时的阿拉伯人也因为多年战争和土库曼人的入侵无暇自顾而与拜占庭签订了和平条约。与拜占庭情况相似,萨穆埃尔也开始镇压内乱。因部分王公不满他的对外进攻的国策,要求议和,这使得萨穆埃尔感到气愤,他下令逮捕了这些人,从而平息叛乱。与此同时,他又修筑大量的防御工事,因为他知道自己建立的西保加利亚王国并不稳定,只有自己富强再加上与外国的盟约才能让自己的王国持久。因此他首先进攻亚得里亚海各公国,第拉修姆(Dyrrachium,即今阿尔巴尼亚的都拉斯)、拉斯西亚、戴克来亚一一被保加利亚灭亡。其次萨穆埃尔又与匈牙利人订立合约,稳定住自己的后方。此时无论是保加利亚还是拜占庭,都已作好决战准备,只等待战斗打响。
9 V' e6 V5 U0 n5 ^9 S: M
4 z6 Z% [: A9 e$ B新千年之交,我们有幸看到战争的继续。公元1001年,巴西尔二世回到巴尔干战场,战役再开。巴西尔二世精心策划了进攻路线与战略战术,他把大本营设到了两国边境(就像后来的土耳其人一样),然后又每年都是半年打仗,半年休整。他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拜占庭的文化优势,一方面瓦解萨穆埃尔的军队,另一方面各个击破保加利亚的军队。萨穆埃尔在这一年里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尽管沙皇萨穆埃尔非常英勇,部下的战士也以一当十,但仍旧无法敌过装备精良的拜占庭军队,多次败于巴西尔二世之手。特别是年末的萨尔迪卡(索非亚)战役中,拜占庭军队大胜,彻底把保加利亚国土撕为两半。(25)) n( R5 q5 T  c" x( J* [) e( u
3 @% s2 h) P: m* P
公元1002年,拜占庭封锁了普利斯拉夫和马尔西安堡一线,让保加利亚军队无法到东线作战,而自己却快速征服东部保加利亚。他采用“收买人心”的办法,让当地的保加利亚贵族充当官吏,监管农民开垦农田。但保加利亚人显然不吃那一套,为了民族独立经常举行起义和暴动,这让巴西尔二世非常头痛,遂下令实行民族迫害政策,把起义和暴动的保加利亚人全部致残。公元1003年,两军再次决战。但战斗刚打响,保加利亚军队就开始溃散,拜占庭人这次不战自胜。之后拜占庭人乘胜追击,夺取希腊中部诸城市,保加利亚前锋军团也被全部消灭,萨穆埃尔只得率领残余军队退到伊庇鲁斯山区。( ?' D8 _. w0 o# J( M5 ~4 p

! V4 X; j- L. \2 f& X, _公元1004年,匈牙利见保加利亚大势已去,就与拜占庭订立了合约,约定一起打击保加利亚。在拜占庭和匈牙利联军占领塞尔维亚后,巴西尔二世折向多瑙河边的保加利亚重镇维丁。他亲自在战场指挥军队对维丁城进行围攻,因为军队数量相差悬殊,萨穆埃尔只得进攻亚得利亚堡,以求得拜占庭大军回援而解维丁的围困。可是巴西尔二世好像得到了费比乌斯(布匿战争期间与汉尼拔相持许久的罗马名将)的真传,对萨穆埃尔的进攻充耳不闻,围困该城8个月,最后终于攻克城市。而萨穆埃尔却未攻下亚得里亚堡,只得退军到斯科普里。没想到拜占庭军队同时也到达此处,两军在河对岸经过长时间的对峙巴西尔二世突发奇想,于夜间领兵渡过浅滩,把正在沉睡的保加利亚军队杀了个措手不及。在混乱中沙皇萨穆埃尔逃跑,前沙皇彼得之子罗曼努斯投降。(26)拜占庭人虽想追击,但由于不熟悉环境便也退出战场。此时,保加利亚东部国土全部落入拜占庭人之手。后又经过10年的休整,战争进入第三阶段。此时,即使是最忠心于萨穆埃尔的大臣也想逃离这艘已经就要被狂风撕裂的破船,他们时而对拜占庭臣服,时而又对萨穆埃尔的政策提出尖锐意见。直到这次战争,人们已经发现保加利亚的灭亡。一些在保加利亚有地位的人编写诗来讽刺他:9 ~2 w+ @* h7 ~

: X0 ^- e) P) |& K8 d即使太阳消失,& y6 z, J+ ?* G# e( ~7 O% l6 W
我也不会言语。& T' }! E2 `* K3 e" g/ y" }
这支箭已经游离,' H: G2 w: l$ i  t
它只是罗马的复制品。
, p1 v! S; V& K; V树木纷纷倒下;$ O2 H+ E- D: {
黑暗笼罩大地;
7 P9 Y3 t0 e- h1 F1 d) [8 a( C2 u+ R山峰从此塌陷。
( V# K- R" N8 o4 b  b当狮子害怕野鹿,
3 N4 c) Z' }0 M) E7 C- ?/ M& Q让儿孙躲入地下。7 d2 n5 c  F% Y  c6 S  O
战神与他的战车,/ u4 V' s& a+ ?/ C7 d4 q# B& w& T
将会唤醒所有的灵魂。! _8 ?+ d6 \: Y( k5 r
但可怕的消息也带给我们:
% {& F4 V. J+ F# [: M! N/ I多瑙河抢去罗马人的皇冠,
7 {# K& z/ _$ X: Z他们宁可杀死逃犯,7 L2 r7 r& T+ k6 a
继续复制这摇摇欲坠的帝国。(27)
3 _3 U: X# W: J. G* e/ K2 h; e) m, t* h  r5 b1 |
但已经杀红了眼,想要再次创造西美昂时代丰功伟绩的萨穆埃尔根本不听这一套,继续我行我素,准备新的战争,直到把保加利亚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5 U' F1 n! W. u) G* Z8 A4 u; u1 V& L. S6 U
; C% ~% ?$ r+ W! F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此时的拜占庭同时在四条战线作战:北方巴尔干保加利亚;东方高加索亚美尼亚;南方阿拉伯;西方意大利伦巴第,在很多国家的发展史上这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其一就是公元996年他颁布了著名的小农法,这部法律借以铲除大贵族“权贵者”的大量土地占有,把这些土地还给“贫困者”。其二是限制修道院的土地兼并,裁减修道士人数。因为多年的内战,让他感到皇帝的地位并不是至高无上,随时会有军事领袖来进行挑衅。因此剥夺贵族的军队,让他们没有能力与皇帝抗衡就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小农法出台的原因,也是拜占庭再次复兴的契机。! c: l: r8 N- ^1 H" k% v
( ]2 q8 T! Y! J- ?4 }
第三阶段亦即西保加利亚王国的灭亡。自从公元1005年第拉修姆转而投奔拜占庭以后,保加利亚国土日益缩小,在1014年最后决战前仅剩西南部的很小领土。公元1014年,一场决定命运的战斗打响。对这场战斗的记载很少,我们只能依靠部分流传下来文字和考古证据来还原历史了。这一年,萨穆埃尔准备再次进攻拜占庭,夺回其失去的领土。但他却不知道,就是因为这个决定让一场重大的灾难临到了保加利亚人头上,他的帝国也将在数年之内完全被拜占庭所吞并。
: Q$ v- w- j3 Z: ~. m9 y
: T, j+ X9 B" w8 }" |! m年初,萨穆埃尔率领大军再次进入山区,准备对将要南下的拜占庭军队进行突然袭击。可是在他出发之前,巴西尔二世已经经由其他渠道知道这件事。所以巴西尔二世决定将计就计,直接率领军队开进马其顿的贝拉西查山,延斯特鲁马河直接南下,欲找保加利亚主力决一雌雄。萨穆埃尔从探子处得知拜占庭人将要前来,提前在山谷隘口设置众多的拦路栅栏和石头,而自己单独率领军队藏在不远处的工事后等待。这里进可攻退可守,他幻想着拜占庭人马到来后惊慌失措的时候,就可以巧妙利用工事立刻发动攻击,一举歼灭这个20多年的对手。但他这次却失算了。0 D* o" y# r5 u0 |% a' a

; d: Y2 v4 Y4 A$ x- y6 I7月,拜占庭军队到达离此不远的地方。巴西尔二世根据部下的探查,积极实行歼敌策略。他在决战前的几天,和将军们到处观察地形,找出合适打击保加利亚军队的地点。他们找了很多天都没有找到可以通过的地点,让他一筹莫展。但一次意外的经历让巴西尔二世有所斩获,同时也许是天意不愿保加利亚成功。有一次,他的战马突然脱缰,带他来到山顶之上。在山顶的一块平地上,巴西尔二世意识到可以利用抛石机直接打到保加利亚人的工事中。他立刻派军队中的工人制作大量抛石机,从而可以从远处抛出希腊火,借以打击保加利亚的主力军队。几天功夫,一切大功告成。(28)
6 g8 b! @) n! h& P* l& \1 x+ A& }+ B6 b& o: M2 }/ s
7月29日,巴西尔二世再次巡查士兵的情况,并且鼓励大家,这场战斗必胜。之后,拜占庭人的总攻开始,他们在抛石机的威力下节节胜利,抛石机的火药和拜占庭的军队一起如洪水猛兽一样冲向保加利亚人的阵地。而保加利亚士兵在此时不仅没有心思去打击敌人,而且还起了内讧,部分侧翼军队投奔拜占庭人而去。因此,拜占庭人迅速冲破保加利亚人的防线,大败萨穆埃尔的军队。(29)在这场战争中,保加利亚士兵被俘的共有1万4千人,被杀的无数,萨穆埃尔冲出重围,逃到普利斯普。巴西尔二世为此庆贺了一天,但他去巡视俘虏的时候,发现这些俘虏们都抬着高傲的头,对他视而不见。为此他非常愤怒,即刻下令刺瞎这些人的双眼,每百人只留一人一眼在前面带队,释放回保加利亚。当这些可怕的军队回到普利斯普时,萨穆埃尔看到后受到刺激,立刻栽倒在地,两天以后的公元1014年10月6日,沙皇萨穆埃尔不治而亡。(30)
! w. ^6 Q! J3 E! R! h9 }: }, [& a( `1 K  @. G' a
之后,他的儿子加不利尔•拉多米尔(Gabriel Radomir,1014-1015)即位,但第二年就被其侄子约翰•弗拉迪斯拉夫(John Vladislav,1015-1018)所谋杀。拜占庭趁着保加利亚的内乱,横扫整个巴尔干半岛。最后,在第拉修姆的奥赫里德结束了战斗。公元1018年,巴西尔二世在第拉修姆战役中消灭保加利亚最后的军队,保加利亚沙皇弗拉迪斯拉夫阵亡,西保加利亚王国灭亡。巴西尔二世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把沙皇的王室成员带往君士坦丁堡作为人质,并按照拜占庭的制度,把这里分为两个省区:保加利亚省区和帕里斯省区。(31)30年的战争,最后以拜占庭的全面胜利告终,保加利亚被全部吞并。但是保加利亚也开了一个先河,那就是在拜占庭人的家门口创造出一个由保加利亚人和斯拉夫人融合而成的新民族,这个民族凭借着自己的民族自豪感,曾经控制了整个巴尔干。因此,即使是拜占庭暂时胜利,这场战争也不会结束,它还会继续下去。
, c5 T" ?' r0 g( E* I# d+ @4 m6 f6 I0 ^
“第二保加利亚屠夫”巴西尔二世结束了战争,保加利亚全部占领,自此进入了长达168年的拜占庭统治时期。在进行新的统治的时候,他继续用着自己在战场上的那种方法,只不过改得更隐蔽了。他主要是从政治经济和宗教上进行了对保加利亚的全面管理。
5 |& O4 L/ T8 {1 V
9 Q* E3 U" K& F三、拜占庭统治保加利亚
8 T8 |$ ~8 Y  w0 C3 R- b
  C/ t5 s( z: F4 e5 [拜占庭化改革$ Z+ t7 i/ o8 j# _' K

9 \+ }: B0 I* q% k0 [首先是新军区的建立。在征服保加利亚以前,巴西尔二世就已经开始着手建立新的军区,以防备和怀柔四面的新敌人。而在征服了保加利亚全境以后,更是把拜占庭的军区制完全复制到保加利亚国土上。他首先在保加利亚原都城附近的斯科普杰建立保加利亚军区;然后在多瑙河沿岸的西里斯特里亚建立帕里斯特隆军区(帕拉顿纳翁军区);接着就是塞尔米乌姆军区、达尔马提亚军区;最后是第拉修姆和塞萨洛尼基作为拜占庭的附庸国,至此,保加利亚全境均被囊括进拜占庭的统治下。此时的军区长官或将军由拜占庭人或希腊人来但当,部分的巩固拜占庭的统治。其次,巴西尔二世改保加利亚过去的货币税为实物税,农民可以留下部分余粮自己支配,想以此缓和与当地人民的冲突。同时,拜占庭皇帝引进了拜占庭使用的大土地所有制的封建制度,封建主开始渐渐处于有利的地位,农民生活日渐低下。而由于这件事情引起的起义将会在以后的一个世纪里愈演愈烈,并最终摧毁拜占庭皇帝的统治。第三,保加利亚教会独立性被取消。奥赫里德大教长教区降格为大主教区,隶属于皇帝而不是君士坦丁堡大教长。新的大主教具有以前的所有权利,甚至可以自己设置教会官阶。由此可见巴西尔二世的深谋远虑,让大主教的比其他隶属于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的大主教地位更高,促进巴尔干半岛的和平,以及强调奥赫里德大主教区的中心地位,但同时也造成以后宗教独立带动政治独立的风潮,并最终形成了第二保加利亚王国。其实如果拜占庭人也使用后来土耳其人的方法,不给保加利亚人任何自治与宗教自由,那么整个保加利亚将会融合进拜占庭,巴尔干问题也许在那时就能完全解决。(32)
/ j* k3 C! O7 |/ A* k8 M+ S- b& @" P- L& j9 J
1025年巴西尔二世皇帝去世以后,拜占庭帝国进入他的衰败期。他的“败家子”弟弟君士坦丁八世(Constantine VIII,1025-1028)就是第一个,这家伙精力充沛,但就是从来不用在正经的地方,几年之内他几乎把国库挥霍一空,连继承人都是在快死的时候瞎指定的。而这个即位者——罗曼努斯三世(Romanus III,1028-1034)却是个无论身心都软弱的家伙,他也曾经想做一个有名的君主,曾经想大兴土木,建立堪与君士坦丁柱一样的绝世建筑,也曾经想向哈德良一样建立伟大的帝国,但几乎所有尝试全部失败,他在这以后又进行了最后一次尝试,这次他成功了,但这次尝试没有任何正面效果,反而却让拜占庭进入了持续衰退的深渊。在巴西尔二世时期曾经颁布法令,使用实物税,并保留一定剩余给农民,而现在罗曼努斯三世则根据拜占庭贵族的愿望取消了这个规定。由于政策的废除,大地主开始快速吞并小农的自留土地,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依附于大地主而成为农奴,而过去由伊拉克略时代建立起的农兵组织也逐渐被贵族军队所替代。贵族军队的逐渐强大让大官僚开始爬上领导地位,巴尔干的军事贵族受到灭顶之灾。这些变动使拜占庭显赫一时的军区制也走向衰败,最后引起了12世纪军区制的彻底灭亡。不过通过翻阅拜占庭的历史却让我们发现,此时的元老并没有一个被废黜,将军们也没有被莫须有的罪名被罢免,就好像拜占庭内部的官员对此根本没有任何反应一样。
( w/ N8 o: m3 [% l. p- b  |5 W2 C) J
- [( @3 c) C; }) m" |起义
- _2 C5 D6 w  d: h" }  Z' T* m; y2 C' b8 c6 W/ U3 v+ S1 l
虽然在拜占庭的上层没有任何反应,但是这些政策对保加利亚人民则是一种煎熬。货币税在保加利亚刚刚实行数年,人民就已经不堪重负,再加上拜占庭皇帝用希腊教士代替斯拉夫教士作大主教,开始剥夺保加利亚人的宗教自主权力。更雪上加霜的是这个时候的保加利亚大公、贵族却开始投靠拜占庭人,他们只要更多的土地,有能捞钱的官来做。而商人们则不管一切,只要拜占庭人让他们有买卖做,就支持拜占庭人。由于这些原因保加利亚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在奥赫里德爆发了第一场保加利亚人民大起义。自称是前保加利亚沙皇加不利尔•拉多米尔的儿子的彼得•德尔坚(史称彼得三世,Peter Deljan,1040-1041)在公元1040年在贝尔格莱德被拥立为沙皇。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叫做蒂霍米尔的人在保加利亚南部也被拥立为沙皇。彼得•德尔坚知道如果在保加利亚出现两个沙皇,那么必将重蹈西保加利亚王国灭亡的覆辙,所以他立刻和蒂霍米尔见面,在长时间的讨论后,蒂霍米尔同意退位,由彼得•德尔坚统一领导两派保加利亚起义军。两派合一后,起义军更加勇猛。很快起义军便夺取巴尔干半岛的北方地区,开始挺进希腊,眼看一个新的保加利亚王国就要建立。但历史却出奇的相似:25年前,沙皇加不利尔•拉多米尔被其侄子沙皇伊凡•弗拉迪斯拉夫谋杀,同样也是在就要成功之时,加不利尔•拉多米尔的儿子被伊凡•弗拉迪斯拉夫的儿子弄瞎了双眼。结果使起义领袖群龙无首,只得各自为战。第二年,也就是1041年,起义被残酷镇压,这次起义彻底失败。
# C1 j0 D7 A( q" q+ K
7 n2 h. R0 P' J. s# v! _! f5 |1 y: {而此时的拜占庭也并不稳定,由于北方边界的扩张,保加利亚屏障完全消失,拜占庭完全暴露在佩切纳格人、罗斯人以及诺曼人的窥视之下。诺曼人在1054年把拜占庭人赶出意大利半岛;匈牙利人占领今塞尔维亚的土地;佩切纳格人则一直攻打到色雷斯,距君士坦丁堡只有一步之遥。南方边界的扩张也让他们受到更大的威胁,在拜占庭吞并亚美尼亚等小国的时候,塞尔柱人也像狂风暴雨一样干掉了埃及以东的所有阿拉伯领土,并把哈里发的称号记在自己的名下,而拜占庭的扩张根本无法与其相比。自此以后,拜占庭的南北方出现了更加强大的敌人,拜占庭的自掘坟墓政策已经开始显露端倪。军区制的崩溃,让农兵渐渐消失,并最终被外国雇佣兵所取代,而外国雇佣兵看重的是钱财,政府稍有变动他们就会哗变。公元1071年,塞尔柱人全歼拜占庭军队,皇帝被俘,小亚细亚的防御体系被彻底摧毁,大门洞开,拜占庭领土日渐缩小。在拜占庭为南方战事疲于奔命的时候,北方保加利亚人举行了第二次保加利亚人民大起义。扎塔大公支持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以及阿尔巴尼亚人共同起义,扎塔大公米哈伊尔之子君士坦丁•伯丁(Constantine Bodin)被推上沙皇宝座,史称彼得三世(Peter III,1072)。自此起义虽在亚得里亚海附近取得初步成功,但由于拜占庭的再一次残酷镇压而失败。保加利亚人并没有被吓倒,而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再次举行起义,1074年、1079年、1084年接连举行了三次小规模起义,但还是被镇压了。自从保加利亚建立起,拜占庭人就认为他们属于野蛮的劣等民族,从来就认为自己高高在上,想把保加利亚人压在下面。即使后来保加利亚教会独立后,他们也一直在插手各种宗教事务,对于保加利亚人的意见不闻不问。特别是“伯格米派”领袖巴西尔曾经带领着十二个门徒在巴尔干半岛传教,结果被拜占庭斥为异端,被烧死在火刑柱上。后来十字军的来到虽然给予了保加利亚人一点希望,但由于后来这批乌合之众对于保加利亚的烧杀强掠,让人们认识到了这些人的实质。保加利亚人深知,要想获得独立不能依靠别人,只能依靠自己。这个目标的最终实现就在1185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3: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章 保加利亚第二王国
" A' n! [  {6 q1 S4 @$ ]
" _* v4 D5 f8 Y- G7 K, c- ?    在人类历史上,大多数事件都会出现两次。这第一次是悲剧,而第二次则是喜剧。保加利亚第二王国与第一王国有着太多的相似,在一个缩小的国土上,相似的人做着相同的事情。但这是最后的辉煌,剧烈的分裂和内乱主宰着第二王国,使这个王国只能成为过去辉煌的倒影。
! T% _+ _+ n: V$ u
5 @+ J4 h/ [, v: c1 k一、三兄弟建立保加利亚第二王国
5 g" l5 j) K+ ]+ d( R9 e
% {2 w' ~, b5 H: L, P4 L- \起义和建国
% E, M' _: x3 P# e- c( ?' u+ e- O7 b8 ~* Q4 @) m
1185年,拜占庭在与诺曼人的战争中彻底失败,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基被攻破,城里的人民被屠杀殆尽。虽然拜占庭人进行过一些无力的反击,迫使诺曼人回到意大利,可拜占庭人也伤亡惨重,而且还丢失两个岛屿。正在这时,一场大规模的起义席卷了整个巴尔干半岛。领导这次起义的是特尔诺沃贵族伊凡•阿森(史称伊凡•阿森一世Ivan Asen I,1187-1196)和彼得•阿森(Peter Asen,1196-1197)兄弟。他们倚靠拜占庭主力部队无法脱身的机会,掀起这次大规模的起义。彼得在公元1185年秋天,于保加利亚北部的图尔诺沃圣德麦特里乌斯教堂继位为保加利亚沙皇,并旋即发起暴动,这场被称为拜占庭内战的暴动迅速扩张到了整个保加利亚的西北部。他们是三兄弟,还有一个小弟卡罗赞(Kalojan,1197-1207)这三兄弟姓阿森,因为当时资料的匮乏,我们并不能清楚的知道他们的祖先是什么民族的。这个问题至今一共有三种说法:
$ J1 ]8 T( u- @( |) X8 y# k! A' g5 H7 g: s& G0 Q2 K0 ~& U
第一种说法来自于俄罗斯人,他们认为这三兄弟是库曼人(Cuman),库曼人是钦察人的一部,真正含义是浅色皮肤。他们最早生活在俄罗斯南部地区。后由于蒙古人的进攻,有近20万库曼人逃到了匈牙利最后与马扎尔人同化,形成了今天的匈牙利民族。所以欧洲人也称钦察人为库曼。在十至十一世纪东部库曼人再次分化,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即葛罗禄西辽等;西部则是伏尔加保加利亚人和巴什基尔人。后来他们随着民族迁徙到保加利亚境内。
& H$ K$ j8 p( x3 b4 Q  s- A/ j% f% j4 N* s+ V( z
第二种说法来自于保加利亚人,他们认为这三兄弟就是保加利亚人。原因是这些人自称自己是“Vlach”,即瓦拉几亚人,而在中世纪瓦拉几亚就是保加利亚的一个省;再加上三兄弟使用保加利亚语作为下达命令以及书写书信的标准语言;还有就是他们自称是西美昂和彼得的后代,从这三点可以说明他们就是保加利亚人。
9 ]2 m) b3 t1 W) t% J6 X
6 q0 L/ h  m$ s( H7 y. p第三种说法来自于罗马尼亚人,他们认为这三兄弟就是瓦拉几亚人,也就是罗马尼亚人。一个原因是以上说到的这些人自称自己是“Vlach”,另一个就是拜占庭史学家Niketas Choniates (1155-1215)的记载,他记载希腊传教士被瓦拉几亚人抓住,而阿森在请求释放的时候说的是流利的瓦拉几亚语;另外在1199年的教皇圣谕中也提到了他们的瓦拉几亚来源。
, _" h7 P6 U) @7 _( }* l! z) C: ~" u) ?7 A# A" h. H
今天的历史学家也倾向于他们是瓦拉几亚人。因为从语言学上来说,Cuman是钦察语,但那时的瓦拉几亚正好处于钦察人的边界处,那里人被认为是库曼人是很正常的;另外他的绰号Belgun(明智)来自于突厥语,而突厥人的影响也正好到达瓦拉几亚。因此他们很可能是瓦拉几亚人。另外在19世纪,瓦拉几亚仍旧有这个姓氏存在,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他们来自于罗马尼亚的瓦拉几亚。
7 d/ t. m! ~. q& {$ [* T# w6 v" X2 \" \- r
阿森兄弟在开始起义的时候曾经提出过建议,要求拜占庭政府把普罗尼亚赠送给他们,就不再起义。但是一贯傲慢的拜占庭政府连想都没想就把这个提议扔到一旁,认为他们只是疥癣而已,便开始对保加利亚人大肆进攻。阿森兄弟带领大量的瓦拉几亚人和库曼人起义,首先解放西保加利亚的大量城市。(1)此时的保加利亚南方诸城市已经显著的希腊化,北方的多瑙河平原已被库曼人所占,多瑙河下游则是瓦拉几亚人的地盘。当时的大瓦拉几亚反倒成为保加利亚和斯拉夫文化的中心,以此为中心辐射到四面八方。当然拜占庭皇帝绝不能让保加利亚独立的事情发生,因为会引起一股浪潮,让本来已经开始衰败的拜占庭人腹背受敌,甚至内部出现混乱。因此,公元1186年夏,在刚刚打败诺曼人之后,拜占庭人就把大军开赴到保加利亚,用极其残忍的手段镇压起义。彼得和伊凡逃跑到了多瑙河北岸(可能就是他们的老家),联合库曼人再次燃起战火,于公元1187年与拜占庭主力决战,但两方都没取得进展。因此兄弟俩就使用保加利亚人最擅长的游击战方式,与拜占庭人周旋,依次解放了瓦尔纳等黑海附近城市,最后甚至打下了里拉,从而夺回100多年前被夺走了王冠与圣约翰的遗骸。也就在这个时候,塞尔维亚君主斯蒂芬•奈曼加(Stephen Nemanja,1166-1196)也以在小亚细亚起义的方式支持保加利亚,使得拜占庭军队腹背受敌。见势头不好的拜占庭人只好求和,正式承认保加利亚的独立,阿森兄弟也把自己的小弟卡罗曼送到君士坦丁堡做人质。(2)# L. v6 w4 k! g4 m
, e" h& J( r( ]8 M8 {
公元1187年,彼得让位于伊凡,特尔诺沃被定为都城,大主教区也同时建立,至此一个独立的保加利亚第二王国正式建立。(3)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保加利亚第二王国开始并不稳定,真正稳定下来则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了。究其原因是保加利亚人虽与拜占庭人订立合约,但两国仍旧处于敌对状态,直到几十年后敌对才结束。在保加利亚第二王国建立的时候,巴尔干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于十字军东征,拜占庭的实力被削弱,已无力阻止巴尔干各民族独立;北方的匈牙利则国势日增,开始逐步吞并塞尔维亚人的国家,造成塞尔维亚与匈牙利的结盟。为了对付往日的强敌拜占庭,保加利亚人通过长时间选择,而开始支持十字军。(4)而十字军在公元1189年通过保加利亚的时候也确实帮助保加利亚人加强了国势,此时的紧张形势已充满整个巴尔干。当十字军被消灭后,果然战事再起。公元1190年,拜占庭人再次进入色雷斯地区,准备扫荡保加利亚人和塞尔维亚人。拜占庭人一路进军到特尔诺沃城下,但围城许久很久都没有攻下,因此只好撤退。但就在撤退途中,遭遇到保加利亚人的埋伏,被全歼在巴尔干山脉的特立亚夫纳山口。公元1194年,亚得里亚堡战役拜占庭再次失败。当拜占庭皇帝伊萨克二世准备再次打击保加利亚的时候宫廷内部再次发生动乱,其懦弱的兄弟阿莱克修斯三世(Alexius III,1195-1203)废黜了他,自己做了皇帝。他上台后立刻就和保加利亚人签订了合约,保证不再攻打保加利亚。但由于保加利亚人提出的要求拜占庭人归还土地的建议太苛刻,所以再次爆发了战争,但1195年和1196年的战争拜占庭人一败涂地,甚至司令官都被俘虏。由于保加利亚的强盛,拜占庭人再次使用他们的杀手锏,开始支持保加利亚国内的反对派。他们买通了对伊凡不满的大贵族伊凡科(Ivanko)等人,支持他们掀起一场宫廷政变。(5)伊凡怀疑伊凡科和皇后的妹妹有私情,所以大发雷霆,而伊凡科怀恨在心,再加上拜占庭人同意给他军队支援,因此就一剑杀害了伊凡。虽然伊凡死的很早,但我们却可以说他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因为他重建保加利亚并多次打退拜占庭人的进攻。但是当伊凡科想做沙皇的时候,却发现拜占庭人同意派来支持他的军队并没有到来,慌了手脚的他只好被迫逃往君士坦丁堡,把皇位让给彼得,史称彼得四世。此时的彼得和其弟卡罗曼其实是一起执政的,但以彼得为主。可是彼得是一个比较平和温良的人,但作为一个乱世的君主却不能如此,因此只过了一年半,他就被刺死在王位上,最后剩下了卡罗曼独自执政。& k, E. [3 S$ s1 Q) x* k4 f! L
* c+ T* C) K9 k5 T2 X' |
卡罗曼统治时期
0 a2 C$ o- s& ^) r- X. g$ E% n$ b! m4 c7 a" }/ B$ g7 N
卡罗曼是三兄弟中最小的,出生于公元1168年,他的名字在希腊语中的含义是“英俊的伊凡”。作为沙皇他独立统治保加利亚有10年之久,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沙皇。年青的时候他曾经在战争中伤到了脑子,虽然他平常的举止很正常,但从他后来的残暴行为和对战争形势的错误估计可以看出,脑部的创伤对他还是有一定的伤害的。 3 P5 R0 O. O, |. E  r" k0 u
  p1 W4 x, ]2 J9 H1 X
公元1187年,他被哥哥们作为人质送到了君士坦丁堡。但仅仅两年后,他就设法逃回祖国。但是于君士坦丁堡接受到的先进文化,在他脑中久久不可磨灭。他曾经幻想自己将来也会成为西美昂大帝。回到祖国后,他领取到一部份的保加利亚领土进行管理,在这期间他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并聚集一些有能力的人在自己周围。公元1197年,他的二哥彼得四世被谋杀,作为共治沙皇,他理所当然的登上了沙皇宝座,成为了唯一的国家统治者。因为受到了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吸取了他的兄长的教训,而制定了新的政策。 此时有四人统治着保加利亚领土,分别是:伊凡科建立的普罗夫迪夫公国,他想对拜占庭人称臣偏安统治;多伯罗米尔•赫里苏斯(the voivode Dobromir Chrysus)在斯特鲁米查建立的半自治公国;伊凡•斯皮里多纳基建立的南方帝国;以及卡罗曼的保加利亚。(6)他们各霸一方,各有各的企图,但卡罗曼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把这些领土都收归名下。保加利亚得到了初步统一。之后,他为消除后患,又发动数次的战争。公元1201年,他收复瓦尔纳等黑海沿岸城市。次年,他打击了马其顿的敌人,并把马其顿一分为二,保加利亚和拜占庭各占一半。(7)此时匈牙利则蠢蠢欲动,进攻贝尔格莱德,并废黜塞尔维亚国王斯蒂芬(Stephen,1196-1228),这种边界冲突其实是拉丁人进攻的序曲,准备把拉丁人的习俗和国家带到巴尔干,保加利亚当然不能坐视不管。果然在公元1203年,在塞尔维亚与匈牙利进行了一边倒的战争,最终解放塞尔维亚,并重新把皇冠戴到塞尔维亚国王斯蒂芬的头上。
1 n; M8 K" l: c, L, I- t2 }3 B4 K2 j) p. B) E
至此,保加利亚已经成为巴尔干半岛的最大国家。卡罗曼掌握着巴尔干各国的生杀大权,各巴尔干国家已经成为他的附庸。当然,他也需要教会名正言顺的给予他皇位。所以在公元1199年战争中就与罗马教皇商议让教皇英诺森三世给予对他合法地位的认可。经过多次协商后,最终于公元1204年11月7日,在保加利亚首都特尔诺沃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的枢机主教利奥先授予大主教以教会首脑称号,并涂了圣油。之后第二天授予卡罗曼“保加利亚人和瓦拉几亚人的国王”(rex Bulgarorum and Blachorum)的称号,但由于有拜占庭皇帝和神圣罗马皇帝存在的问题,所以并没有给他加封皇帝的称号。(8)同时,还给予保加利亚可以自由制造货币的权力。此时的拜占庭已被十字军攻破,权力尽失,所以拜占庭皇帝不得不认可他王位的有效性。
, R+ ~, j/ N( |1 J3 u6 a3 |* _/ ~3 y4 t
此时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已经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分崩离析。此时的拜占庭旧贵族们由于不满拉丁人的统治,所以在原来帝国的两端建立了两个苟延残喘的王国,即:米哈伊尔•安苴利(Micheal Angelus)建立伊庇鲁斯专制君主国和塞奥多拉•拉斯卡利斯(Theodore Lascaris)建立的尼西亚帝国。(9)保加利亚人此时的邻国已经变成拉丁帝国,准确地说是数个公国、伯国、骑士领地组成的松散联盟。为继续对付自己的老敌人——拜占庭,卡罗曼采取与拉丁帝国友好的政策。但是,在交涉的过程中卡罗曼发现这些拉丁人非常傲慢而且野蛮,他们对他的提议充耳不闻,认为只有占据君士坦丁堡的人才是半岛的统治者,拒不承认保加利亚国家的地位。卡罗曼一怒之下便与拉丁帝国发动战争。公元1205年4月14日,卡罗曼的库曼联军在亚得里亚堡北部的沼泽地设置埋伏。他们且战且退,一直把拉丁帝国的重骑兵追击部队引入埋伏,在埋伏圈内给予拉丁军队最严酷的歼灭。拉丁王国皇帝鲍尔温(Baldwin)被俘虏,法兰克骑士路易斯伯爵被杀;只有雅典公国国王奥托•德拉•罗奇(Othon Dela Roche)带领了部分军队撤退到了君士坦丁堡,但刚到达君士坦丁堡他就因为长途跋涉而死亡。同时,卡罗曼出击色雷斯,重新占领普罗夫迪夫,并且推进到君士坦丁堡附近,整个马其顿归保加利亚所有。对于这次经历,曾参加过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罗伯茨•德•克拉里惊呼:“拉丁骑士之花凋矣!”同时代的拜占庭作家尼瑟塔斯也称:“以其巨矛而所向披靡,威震天下之拉丁精锐战士已全被击溃。”(10)此时,为了体现自己与拜占庭的势不两立,卡罗曼推出自己的一个新的称号“希腊人屠夫”。其实就是根据200年前拜占庭巴西尔二世的称号而设定的。后来的拉丁人则以这个大作文章,说他也把人民拜占庭挖了眼睛。其实这个称号并没有给他带来荣誉,相反却给他带来很多灾难。因为他的干预,拉丁人衰弱,而尼西亚帝国却开始强盛,再准确点说就是拜占庭的再次兴起是卡罗曼沙皇一手造成的。(11)公元1206年,拉丁帝国鲍尔温的哥哥亨利接替他成为皇帝,开始了对小亚细亚的战争,但由于卡罗曼的干预亨利被迫撤军。公元1207年10月,卡罗曼进攻塞萨洛尼基,但他却在出师未捷的最重要时刻被自己的一位将军所杀。(12)
2 B8 Y, u* M; H* d. V; N/ b" t4 }1 B
1 v; ]* `& h' X1 d( Q  q/ `, b混乱年代
3 i, d( G( @* A$ g" ?' l" H% `8 N
9 |2 O/ m/ O; ?' Y自此以后,保加利亚进入了11年的混乱期。在卡罗曼的侄子伯里尔(Boril,1207-1218)统治时期,整治混乱不堪。塞尔维亚国王斯特凡曾称此人是一个“以其同胞血流成河为乐”的人。(13)在他在位期间,多次进攻法兰克人,但从没有胜利过。为了夸耀自己国家的强大和重要,伯里尔又把女儿嫁给拉丁皇帝亨利,以博得亨利的帮助一起进攻法兰克人。正当他想进攻法兰克人之时,伯格米尔派再次举行反对沙皇和贵族的起义。他们积极支持流亡在外的卡罗曼的儿子伊凡•阿森二世(Ivan Asen II,1218-1241)继承王位,强烈要求伯里尔下台。沙皇伯里尔为制止进一步的内乱,保加利亚东正教会制定了反对伯格米尔派的文件。由伯里尔的御用文人所写的《沙皇伯里尔的宗教会议》一书中对伯里尔的所作所为有详细的描写(其中的他指的是沙皇伯里尔本人):“他命令把传播不信神的人带到会上。他并不立即予以指控,而是处心积虑地用计使他们上当:他告诉他们消除顾虑,大胆陈述其渎神教义。这些人意欲蛊惑沙皇和他周围的人,详尽的阐明了他们臭名昭著的异端教义。他们从圣经中引经据典,为自己的论点辩解,但沙皇和他手下的人巧妙地加以诘难,终于使他们声名狼藉的诡辩理屈词穷。这些异教徒语无伦次、张口结舌、无以对答。虔诚的沙皇见到他们丑态毕露而大为高兴,就下令把异端说教者以及受他们蛊惑的人全部扣押起来。一见如此,有的异教徒重新昄依东正教教会;而那些拒绝服从东正教会议的异教徒被投入监狱,或受到其他惩罚。”(14)谁都知道这是一面之词,但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沙皇与其手下是如何对待这些人的。实际上,几年后当伊凡•阿森二世登上王位后,立即就解除了对伯格米尔派的迫害。他先与罗马教会决裂,之后又重建保加利亚主教区,使保加利亚再度成为斯拉夫文化中心。自此后,伯格米尔派也不再起作为。直到14世纪,才又有一位主教出来诘难,但并未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不久便不了了之。
- T, b/ b( w4 b1 T  c
  L- \$ f4 ~" W, u1 W# C二、伊凡•阿森二世短暂复兴保加利亚
5 a4 O7 _& c/ V5 o! }( |5 Z% }- L  m' }% `' y1 I
战争机器4 m* o# G' M) L% P
" V. e& N- L) K  c( k) U
公元1218年,在俄罗斯人的帮助下,逃亡国外的伊凡•阿森二世在特尔诺沃围困伯里尔达几个月之久。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伯里尔被迫束手就擒,并遭到剜目的惩罚。已没有势力的伯里尔被伊凡•阿森二世投入修道院,最后在修道院一直老死。(15)伊凡•阿森二世成为保加利亚沙皇后,为了夺回在伯里尔时期丢失的北方和西方领土,先与周边国家停止战争,然后专心在国内搞经济和文化。为稳定政权,伊凡•阿森二世首先于公元1221年与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二世(Andrew II of Hungary,1205-1235)的女儿安娜•玛丽亚(Anna Maria of Hungary)结婚,以巩固国家西北边境。接着他又收回贝尔格莱德和布拉尼切沃等城市。在西部和北部都稳定后,他开始专心进攻塞奥多利(Theodore,1215-1230)统治下的伊庇鲁斯专制君主国。(16)看到势头不对的伊庇鲁斯专制君主国国王塞奥多利立即派使者到特尔诺沃请求两国联合进攻拉丁帝国,并约定攻占下的土地各自一半。伊凡•阿森二世欣然接受,两国于公元1222年签订合约,规定伊凡•阿森二世主要攻打包括奥赫里德在内的拉丁帝国占据的马其顿地区;塞奥多利攻打包括塞萨洛尼基在内的其余拉丁帝国土地,最后得到的土地两国平分。(17)塞奥多利按照约定,于公元1224年攻打下塞萨洛尼基,并被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加冕为“塞萨洛尼基皇帝和专制君主”。感到压力的伊凡•阿森二世立刻也攻下了马拉查河附近的几个城市,同时还得到了军事重镇亚德里亚堡。公元1228年,伊凡•阿森二世挥军向君士坦丁堡进军。刚刚即位的鲍尔温二世(Baldwin II,1228-1231)感到在伊凡•阿森二世统治下的保加利亚第二王国将会统一整个巴尔干半岛,为了暂缓保加利亚的势头同时孤立伊凡•阿森二世。鲍尔温二世提出要寻求伊凡•阿森二世的保护,不仅向他称臣,而且要求其作为拉丁帝国摄政王。与此同时,塞奥多利也害怕伊凡•阿森二世的强大军力,便独自撕毁与伊凡•阿森二世订立的条约,转而与神圣罗马帝国联合。接着,在神圣罗马帝国的支持下,塞奥多利于公元1230年3月举8万5千人的大军进攻保加利亚。正在君士坦丁堡签订合约的伊凡•阿森二世得到密报后,匆忙收集了2万5千人的军队,星夜开往前线。4天后伊凡•阿森二世的军队达到马拉查河边的克洛克特尼查村(Klokotnitsa),迎面正碰上塞奥多利的军队。3月9日,两军开战,战斗从早晨打到下午。在保加利亚军队的围追堵截中,塞奥多利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最后仅有几千人在他的弟弟曼努埃尔(Manuel,1230-1240)的指挥下逃离战场,塞奥多利本人则被活捉。逃离战场的曼努埃尔随即也送来礼物,要求对伊凡•阿森二世称臣,并割让所有在色雷斯和马其顿以及阿尔巴尼亚的领土给保加利亚,以换得自己王国的独立。此时,连塞尔维亚人也想附庸在保加利亚,不过在到特尔诺沃的路途中君主突然去世,一切也就暂时耽搁下来。(18)# |2 m" w8 S! u: f
: G+ e( T; x8 E. m+ S* y/ `
伊凡•阿森二世对自己的功绩心满意足,为了纪念这件有决定意义的事件。他特别在特尔诺沃的四十殉道者教堂的记功柱上,把它携刻下来。其原文为:“上帝造世界的第6738个年头(即公元1230年),朕,伊凡•阿森二世,保加利亚之沙皇与专制君主,上帝基督之忠顺爱徒,老阿森之子,使此壮丽教堂平地而起,遍饰以油画,以表对四十殉道者之敬意。承彼等之助,朕于在为在位第十二年修饰教堂伊始,出征罗马尼亚,大败希腊军,俘获皇帝塞奥多利以及全部贵族。自亚德里亚堡至都拉斯之希腊、阿尔巴尼亚与塞尔维亚土地皆为朕征服。唯君士坦丁堡及其周围诸城为法兰克人所辖,然亦皆臣服于朕,盖舍朕而外彼等别无二主,其得以存者,均仰于朕,一如上帝旨意所示。朕之政令得以实施,大业得以告成,悉赖于上帝。愿荣耀永归上帝,阿门。”(19)# P/ J1 S0 a" M* ~9 Y% I# ~' a
% }) R& C- a( y7 i: N  c- X
根据这些言语我们可以推测到此时的保加利亚第二王国在巴尔干已经没有对手,成为名副其实的霸主。其实不然,伊凡•阿森二世的霸主地位实际上只适用武力促成的短暂臣服关系,并不是建立在稳定基础上的。奥斯特洛戈尔斯基曾说:“伊凡•阿森二世在巴尔干半岛表面没有对手的权威带有很大的欺骗性”。(20)其实在这场战争中真正获得好处的事尼西亚帝国,一个一直用理性态度对待巴尔干形势的拜占庭后继者。在没有伊庇鲁斯专制君主国的威胁下,拉丁帝国也在不久后撕毁与伊凡•阿森二世订立和合约。拉丁帝国的鲍尔温二世转而与耶路撒冷王国联合,气愤至极的伊凡•阿森二世想要再次征讨出尔反尔的拉丁帝国。他先与尼西亚帝国订立合约,邀请尼西亚帝国一起进攻拉丁帝国。同时他又申请恢复保加利亚独立教区,并在一定基础上承认尼西亚教区的合法性。公元1235年双方签订协议,在既定事实的基础上互相承认对方的权力。可是仅仅一年之后,伊凡•阿森二世突然明白过来自己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便宜了尼西亚帝国,是为他们恢复拜占庭帝国做铺垫。因此便回头又与拉丁帝国联合,把尼西亚帝国在巴尔干的领地全数占领。但就在此时,保加利亚首都特尔诺沃毫无征兆的发生一起瘟疫,沙皇伊凡•阿森二世认为这是上帝对他的出尔反尔政策的惩罚。便撤回军队,于次年(公元1237年)再次与尼西亚订立合约。1241年6月24日,伊凡•阿森二世于首都特尔诺沃病死。同年,只有七岁的其子科利曼•阿森(Koloman Asen,1241-1246)即位,保加利亚由盛转衰。9 {8 V$ }4 F' Q4 H' N1 d
' @) K+ R! V. u6 I% Q: h
文化生活* G6 i# b4 X- n

6 k0 U8 o" v  B" i5 F7 f2 e3 T从伊凡•阿森一世到伊凡•阿森二世统治时期是保加利亚第二王国的鼎盛时期。在这一事情,无论政治、文化、军事、经济等各方面,保加利亚都是巴尔干首屈一指的国家。自从拜占庭统治保加利亚后,保加利亚的封建制度得到快速发展。我们可以说,保加利亚第二王国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至伊凡•阿森二世时,保加利亚的封建制度达到顶峰。在这一时期,保加利亚逐渐成为一个封建集权国家。统治阶级的权力要比第一王国时期大的多,而且也不必再听从贵族的要求行事。此时的保加利亚贵族领地愈加扩大,甚至于在伊凡•阿森二世时期曾颁给大贵族封建主彼得以“塞巴斯托克拉托尔”(Sebadtokrator)的称号,意即“保加利亚皇室成员专有土地”,有此称号者可以占据跨省的土地,而不被制裁。(21)除彼得外其实还有很多人获得过这个称号,如马其顿的普里博、罗多彼的暴君斯拉夫等。与贵族的豪富相反,农民则愈加贫困。当时的农民主要是自由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可以到处迁居而不受地主的约束。另一部分农民已经沦落为农奴,他们主要是破产的自由民,由于天灾人祸依附于贵族地主。为了战争的需要,接连几位保加利亚沙皇都采取与拜占庭相似的税收制度。最主要的是“什一税”,即包括农产品和家畜在内的各种产品,按十分之一的数量交给国家赋税。此外还有“狄姆尼纳”即房屋税与“卡诺尼孔”即教会税等等。在这些常规税之外,保加利亚沙皇又向拜占庭人学来了物品使用税和徭役税。物品使用税包括从事经济活动(如磨面)、使用国有林地牧场(如打柴)、使用贵族领地(如放牧)等。徭役则是纯义务劳动,包括为国家修建城堡、修路;为贵族耕种、放牧等。
1 u1 O2 w; a5 ~% c: x
9 {# E! s; I, `* U(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已经由过去的实物税转变成货币税。在第一王国时期也曾实行过货币税,不过那时使用的是拜占庭货币;而现在使用的则是本国货币。(22)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发展,货币已经被频繁使用,如果继续用拜占庭货币,将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伊凡•阿森二世专门开设铸币厂,在保加利亚本国生产货币,其中包括金币、银币和铜币,保加利亚第二王国成为继拜占庭后第二个在巴尔干半岛使用自己货币的国家。由于货币的增加,保加利亚的商业也蓬勃发展起来。虽然在经济上保加利亚还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但由于人民需求的增长,在一些交通发达的地区已经出现众多手工业工坊,金匠、银匠、木匠、铁匠、裁缝、织工比比皆是。每周一在较大的城镇会有一次固定的集市,这种集市是专门为城乡居民换取各自需要的物品而开的。农民把粮食和原料带到城镇出卖,城镇的手工业者则用自己的产品换取粮食,互助互利。到后来,甚至修道院和部分贵族也来赶集,以换取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 h9 D- I% P: {. q3 K' Q4 Q1 q" N( c2 _5 h' C9 \$ B' g
如同过去的都城一样。保加利亚第二王国的首都特尔诺沃仍旧是保加利亚各城市中的佼佼者。据当时的著名作家格里高利•查姆波拉克所称:该城“雄伟盖世,华美绝伦。城郭环抱,坚不可摧。其富无敌天下,其民群集若云。宫殿金碧辉煌,故远近驰名;教堂宏丽轮奂,亦誉满全国。……特尔诺沃为上帝所赐,永受上帝庇佑。”(23)从今天的考古证据我们也能见到一斑,在特尔诺沃内城的中心地带是沙皇的皇宫——查雷夫茨宫。该宫殿秉承普雷斯拉夫的传统,用厚墙与角楼防卫,中间则是层层叠叠的宫殿群。正中心的一个宽敞宝殿是为沙皇接待贵族大臣们的地方,在这个宝殿两侧搭配有希腊式的爱奥尼亚圆柱,以显得庄重而优美。四壁则采用马赛克绘满各种壁画,很有君士坦丁堡的特色。普通居民则住在外城,外城被分为几部分,分别为下区(阿森区)、法兰克区、修士区和犹太区。除下区专门给予手工业者聚居,其他区都是以主要生活的人民为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3: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保加利亚第二王国的灭亡* p' S# y  [; Y( C/ k3 n/ x
1 l2 G/ F" ~' {/ ?5 I
分裂时代的来临
$ _3 u+ i7 K  ?7 j5 Z
, `5 j+ ~; X- {$ z: O$ C( n4 g! k' I公元1236年,保加利亚人的近亲——伏尔加保加利亚王国被蒙古人灭亡。接着亚欧草原上的一个个部落也被蒙古人收入囊中,俄罗斯则因为内部分裂,各小邦无力与蒙古人抗争,只能屈从于蒙古人的统治。南部罗姆苏丹国的衰亡,不过罗姆苏丹国被削弱的直接结果却促成两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是尼西亚拜占庭帝国;另一个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后,蒙古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征服东欧诸国,开进匈牙利。公元1241年4月12日,匈牙利彻底沦陷,佩斯城被毁灭。此时,蒙古人离保加利亚人只有一步之遥了。虽然蒙古部队一直对多瑙河沿岸的保加利亚人进行骚扰,但因为大汗窝阔台突然去世,使得正在西征的拔都必须快速撤回,以迎立新君王。所以拔都释放部分俘虏,但给他们的消息却是马上蒙古人还会回来;而且在回撤的途中对巴尔干诸国都进行勒索,保加利亚被迫支付大量贡金才幸免于难。实际上从沙皇伊凡•阿森二世统治末年,保加利亚第二王国已经显示出衰败的气象。为了保持他中央集权统治,伊凡•阿森二世曾经把土地分给大地主和贵族们。但现在国家已经没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分封,地主和贵族见没有利益可得便走向分裂。最早分出去的是罗多彼的暴君斯拉夫,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那个得到特殊荣誉的家伙。在他的号召下,另一个叫斯特雷茨的封建主也自立为单独的保加利亚国家。但更多的大地主和贵族们只是蠢蠢欲动,他们一方面准备分裂整个保加利亚第二王国,另一方面为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与外国联盟,反对保加利亚沙皇。此时的保加利亚衰弱不堪,并分裂为三个王国,各个分裂势力与匈牙利和拜占庭结盟,共同反对保加利亚沙皇。甚至于匈牙利人都对保加利亚的皇位提出过挑战。在这些国家的倾轧下,真正得到利益的其实是拜占庭尼西亚帝国,他接保加利亚衰落之际,逐渐变成了巴尔干半岛的第一大强国。(24)1246年保加利亚沙皇科利曼在12岁时突然去世,据记载当时的人们就已经知道他是被毒死的。之后他的弟弟,年仅8岁的米哈伊尔•阿森(Michael,1246-1256)被他的母亲伊庇鲁斯的伊琳娜(Irene Komnene)推上皇位。趁着保加利亚沙皇的年幼,拜占庭皇帝伊凡三世(John Ducas Vatatzes,1222-1254)从保加利亚手中夺取了色雷斯和马其顿。公元1253年,长大的米哈伊尔曾经以塞尔维亚为质与拉各斯结盟联合打击拜占庭,几次战斗虽然在前期获得一定的胜利,但由于拜占庭塞奥多利(Theodore II,1254-1258)皇帝的反攻,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只得与尼西亚帝国签订和平条约。米哈伊尔•阿森还曾想夺回失陷于塞尔维亚的土地,所以于公元1253年与拉古萨共和国签订共同进攻塞尔维亚的条约,但这场战斗没有给保加利亚带来任何好处,虽然曾经收复罗多彼,但却差一点把西北部重镇维丁丢失。公元1256年,塞奥多利二世(Theodore II,1254-1258)夺回罗多彼,这让米哈伊尔•阿森着实烦恼。
$ P$ W) h8 u6 u: J* l8 \5 V6 p1 I( f1 Y( K+ R: X1 Q; ~$ r8 O
此时的尼西亚帝国则为重新夺回君士坦丁堡采取诸多政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与各国的联姻,寄希望于如此能争取到其他国家对于他入主君士坦丁堡的道义和行动上的支持。而此时的保加利亚则陷入了混乱,主要是宫廷政变不断。当米哈伊尔签订合约之后,保加利亚诸多大贵族对此感到不满。因他们一直敌视拜占庭人,如果签订合约就代表着沙皇也与拜占庭人同流合污,这是不被允许的。因此,保加利亚大贵族们怂恿米哈伊尔的堂兄弟卡利曼二世(Koloman II,1256-1256)于1256年在一次森林中狩猎时把他杀害。可卡利曼二世仅仅做了一个月的沙皇,便也被暗杀,至此保加利亚阿森王朝结束。暗杀卡利曼二世的人叫米措•阿森(Mitso Asen,1256-1257),他属于保加利亚割据势力,史称南保加利亚。在历史上几乎没有多少他的记载,但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伊凡•阿森二世皇后伊庇鲁斯的伊琳娜的女儿玛丽亚的丈夫,原本并不姓阿森,在结婚后才改名为米措•阿森。他在位时虽然得到特尔诺沃和普雷斯拉夫的贵族支持,但绝大多数省份对他成为沙皇表示不满。在北部有贵族们选出的保加利亚沙皇君士坦丁•提奇的挤压下,他只能逃到拜占庭避难,直到公元1277年死于拜占庭。/ w2 E/ Q7 d  D

/ E! |2 V! [2 V2 L+ g与此同时,君士坦丁•提奇(Constantine Tich,1257-1277)成为保加利亚沙皇。君士坦丁•提奇是塞尔维亚人,原姓提奇米尔(Tihomir)。他曾经为争取沙皇宝座不惜手段,为得到大贵族的支持,他休掉自己的原配妻子,当上沙皇后他又娶米哈伊尔的孙女,同时自己改名为君士坦丁•阿森,以名正言顺的继承沙皇的位置。在内战中他打败了米措建立的南保加利亚王国,成为独一无二的保加利亚君主。可是好景不长,另一个自称罗斯大公斯威亚托斯拉夫后裔的保加利亚贵族,雅各布•斯维亚托斯拉夫在西北部建立了另一个保加利亚,继续与其分庭抗礼。君士坦丁只得再次征剿,虽然最后取得胜利,但统一的保加利亚国家却彻底毁灭了。(25)此时的匈牙利看到保加利亚国内的混乱,迅速从西北部出兵,占领了维丁(为以后的维丁分裂打下了基础),并且自称“保加利亚国王”,怒不可遏的君士坦丁只用很短时间就把他轰回国内,维丁重新回到了保加利亚。当国内一切反动势力被铲除后,君士坦丁开始准备向老敌人拜占庭发动进攻。此时的尼西亚帝国已经恢复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再次出现。深知自己力量不足的君士坦丁•提奇私下联合塞尔维亚一起结成了“反拜占庭联盟”,借口是公元1262年拜占庭趁保加利亚国家内乱,偷偷侵占黑海沿岸的保加利亚土地。在他的主持下,于公元1272年开始与拜占庭的战争。他自己认为这是一场巴尔干的争霸战争,其实此时的保加利亚和拜占庭都已经沦为了二流的小国,北方的蒙古人才是掌握着保加利亚的命脉的关键,而南方的奥斯曼土耳其则掌握着着拜占庭的命脉。战争开始后,保加利亚人发现自己的力量仍然不足,所以就向北方的蒙古人称臣,以换得他们帮忙攻打拜占庭。没想到他们自己引狼入室,很快保加利亚全境便受到蒙古人的蹂躏,以至于“无论是耕牛还是农夫都不见了”。(26)此时的保加利亚下层人民怨声载道,全国各地都出现了针对于保加利亚大贵族的农民起义。0 i/ ?. t0 X$ a' p5 y6 ]/ I' Z

' l& m, f5 J5 Q5 c4 Y9 X$ T农民起义与农民沙皇- }- |* |; ^9 p5 V6 M. {0 v9 |
# D: ~4 k+ i5 W2 S: h
第一个领导农民揭竿而起的是詹姆斯•斯维特拉夫。他与一些农民组成了军队,攻打大贵族的产业,但由于缺乏领导,一味追求胜利,最后被保加利亚沙皇的军队所消灭。但这只是开端,沉重的税负负担和外族的不断侵略,让保加利亚人民再次举行了一场波及全保加利亚的起义。这场起义的领导者是伊瓦杰罗(Ivaijlo,1278-1279),他是保加利亚东北的一个猪倌。他在起义前就被当地农民称赞为“精力过人、口才出众的秉承上帝旨意的国家政权接管者”,由于他自己和与他熟识的农民的宣传,很快他就组织了一支庞大的农民起义军。公元1277年,伊瓦杰罗在阿森诺沃附近举行起义。在前几个月中,保加利亚东北部的人民积极响应,队伍迅速扩大。很多要塞被攻克,贵族领地变为农民的土地。由于害怕农民掌权,多布罗加贵族们引来蒙古人的军队,但刚与农民起义军接触就彻底溃败,忙不迭的逃出保加利亚。伊瓦杰罗的农民军自此声势大振,加入他军队的农民越来越多,伊瓦杰罗也渐渐得成为一个出色的将军。此时的沙皇君士坦丁•阿森刚刚打赢内战,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惊恐,立刻派出装备优良的皇家军队进行剿灭。可是出他所料的却是,他的军队中途倒戈,引起内乱,在乱兵中君士坦丁•阿森被杀,皇家军队被伊瓦杰罗所接管。
5 f7 Q6 \0 \/ U5 H
+ r) [& @* ]' r2 W$ d# j此时的保加利亚贵族们群龙无首,随想一起镇压农民军,但由于内讧还是各自为政。趁着这个时机,伊瓦杰罗兵不血刃的进入了保加利亚都城特尔诺沃。在进城的时候,他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就好像是一个出征大捷的将军回来了一样。正是这种民心的强烈向背,让贵族们也无计可施,只得一起欢迎他的到来。这时的沙皇是君士坦丁•阿森的儿子——米哈伊尔•阿森二世,他只是一个傀儡,在当今的保加利亚沙皇谱系中没有位置,此时是由他的母亲——君士坦丁•阿森的第三位妻子——玛丽亚摄政。由于人民对伊瓦杰罗的呼声极高,并且同时为了稳定国内形式,玛丽亚决定先让他的儿子退位,扶植伊瓦杰罗为沙皇,等到伊瓦杰罗死去的时候,让他的儿子再次当上保加利亚沙皇。但是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玛丽亚的叔叔——拜占庭帝国皇帝米哈伊尔八世却准备把逃到君士坦丁堡的米措•阿森的儿子伊凡•阿森立为沙皇,以后保加利亚就是拜占庭的附属国。事情如玛丽亚预料的一样,公元1278年春,伊瓦杰罗被人民拥戴成为保加利亚沙皇。之后为了自己名正言顺的座沙皇的宝座,伊瓦杰罗娶了玛丽亚为皇后。(27)$ x. u+ _3 N6 V; {) I
" v; V$ E  I: {4 |
拜占庭皇帝米哈伊尔八世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十分生气和后怕。一方面他生气外甥女与保加利亚农民结婚,有损于“紫色宫殿里”的人的尊严,另一方面他害怕的是自己的国民如果也这样起义,恐怕自己的皇位会不保。因此,拜占庭征发军队,开进保加利亚境内,想要扑灭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然后安排忠于自己的人登上沙皇宝座。(28)没想到初战就告败,保加利亚军队全面大捷。他们不仅夺回拜占庭占领的色雷斯和马其顿,而且还把黑海沿岸过去被占领的几个城市夺了回来。可是好景不长,蒙古人再次从北方入侵,伊瓦杰罗只得带领军队去北方迎敌。在多次交手后,蒙古人逐渐占领上风。公元1279年,蒙古人用计把伊瓦杰罗围困在多瑙河附近的希利斯特拉。并向外放出口信:伊瓦杰罗已被蒙古人所杀。消息传到特尔诺沃,让本来就对伊瓦杰罗不满的贵族们十分高兴。他们知道如果伊瓦杰罗进行改革,那么最先被革掉的一定是他们。所以就引来拜占庭的军队,扶植亲拜占庭的伊凡•阿森三世作为沙皇,玛丽亚和她的儿子米哈伊尔•阿森二世则被送回君士坦丁堡软禁起来,虽然公元1302年保加利亚人曾经想营救他回来,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此时的拜占庭人则长驱直入,占领保加利亚东部沿海的几乎全部土地。三个月后,伊瓦杰罗突破重围,大败蒙古军队,回到特尔诺沃城。拜占庭得知消息后,立刻派军队前来帮助伊凡•阿森三世,但是屡战屡败,不得已撤回了君士坦丁堡。看到大势已去的伊凡•阿森三世也偷偷潜出城,逃到了君士坦丁堡。他的舅舅,库曼人特尔特尔被保加利亚贵族抬上帝位。特尔特尔上台后,以保证贵族财产不被剥夺的前提,迅速集结了各大贵族的武装,马上反扑伊瓦杰罗的军队,伊瓦杰罗被击败。公元1280年,伊瓦杰罗逃到蒙古,要求诺盖可汗发兵帮助他夺回王位。但是诺盖已经接到特尔特尔的礼物,便把伊瓦杰罗杀害在了军营里。伊瓦杰罗起义彻底失败。(29)
7 U% S# W% S6 f2 }4 _; ^$ G! j) _
这次起义是一次声势浩大的起义,被保加利亚史学家称为“保加利亚最著名的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却给后来人了一个反压迫、反侵略的信号,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即使是在一个世纪后奥斯曼人占领保加利亚的时候,人们仍旧会假托他的后代的名义起义,因此这次起义具有很重要的示范作用。但是,起义属于自发行为,起义者终究没有明确的纲领。他们只是寄希望于自己的领袖可以给他们更好的生活,这就是它的局限性。
; ~/ ^/ N) m' H% y7 c. d- ?; [7 Y, Y9 k. ~1 \0 H+ q
保加利亚第二王国的最后岁月
* P3 S: {4 H8 u1 y: I4 x. ^
  ?, j2 Q- F% P: v/ s  b4 L$ t公元1280年,库曼人后裔乔治一世•特尔特尔(George I Terter,1280-1292)推翻伊凡•阿森三世而登上皇位。登基后他立刻开始与拜占庭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就是两个曾经强大的国家距灭亡都指日可待了。当保加利亚沙皇乔治一世•特尔特尔即位之时,保加利亚已经分裂成四部分,其分别为:贵族希什曼统治的维丁王国;斯米利茨兄弟统治的巴尔干山脉附近地区;埃尔提米尔统治的卡赞勒克;以及乔治一世的保加利亚。这时的巴尔干诸国已是小国林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成为霸主,统一整个巴尔干。但正当乔治一世要进攻拜占庭的时候,蒙古人再次从北方长驱直入,不得已保加利亚沙皇只得称臣在蒙古金帐汗国之下。此后,保加利亚沙皇也秉承乔治一世的政策,在蒙古人的鼻息下生存。经过了两个毫无才能的沙皇统治后,保加利亚再次复兴。1299年,金帐汗国发生内乱,很多原来从属于蒙古人的国家纷纷独立。趁着这个机会,保加利亚新沙皇塞奥多利•斯维托斯拉夫(Theodore Svetoslav,1300-1322)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他首先加强政府机构,又收买贵族对他的信任,从而统一保加利亚。之后,他便开始对拜占庭侵略的反击。此时的拜占庭正在奥斯曼土耳其的进攻与加泰隆军团雇佣军的反叛下忙得焦头烂额。就在这时,保加利亚沙皇经过多次战争,夺回巴尔干山脉以南的诸多土地和黑海沿岸的几个港口。拜占庭只能与保加利亚再次签订合约,承认保加利亚对这些土地的实际控制权。此后便进入难得的15年和平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保加利亚迅速扩大经济贸易,并且制造出相当多的武器和日用品。此时的保加利亚第二王国似乎已经看到一丝复兴的希望,好像马上就要再次成为巴尔干第一强国。
& N% ~1 a. }7 r0 W: ?3 C
* Q7 A6 ?; |! G+ |但好景不长,1322年,沙皇塞奥多利去世。继任的沙皇仅在为一年,且没有后代,所以保加利亚再次陷于争夺帝位的混乱。但由于此时拜占庭国内也爆发着相同的争夺帝位的混乱无法自顾,所以保加利亚国内混乱很快就被沙皇米哈伊尔•希斯曼(Michael Sisman,1323-1330)所平息。(30)这时,就反过来是保加利亚沙皇利用拜占庭内乱开战了。1327年,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拜占庭混战开始。这场混战中,三国多次变换敌人和盟友,但一直没有任何起色。但就在这场混战中,塞尔维亚却逐渐强大起来。看到塞尔维亚的强大,保加利亚和拜占庭又结成了联盟,一起反对塞尔维亚,并最终在1330年进行了一场决战。在1330年7月28日,维尔布茨德进行的这场决战中,保加利亚全军覆没,沙皇战死。塞尔维亚国王斯蒂芬•乌罗斯三世(Stephen Uros I,1321-1331)扶植他妹妹的儿子伊凡•斯蒂芬(Ivan Stephen,1330-1331)成为保加利亚沙皇。此时的保加利亚一蹶不振,塞尔维亚反倒成了保加利亚沙皇的太上皇。(31)
4 L4 O8 d+ A; ~" U) K
! S1 J, `& f% X* Q( z5 c% Z1331年,保加利亚发生暴动,伊凡•斯蒂芬被驱逐,米哈伊尔•希思曼的侄子伊凡•亚历山大(Ivan Alexander,1331-1371)成为新沙皇。同年,塞尔维亚内部也发生了暴乱,贵族推翻了斯蒂芬•乌罗斯三世,改立斯蒂芬•乌罗斯三世的儿子斯蒂芬•杜珊(Stephen Dusan,1331-1355)为塞尔维亚国王。伊凡•亚历山大在即位之初就看出自己的真正敌人其实是奥斯曼帝国,而不是拜占庭帝国。因此就千方百计拉拢巴尔干半岛诸国一致对外,并且与斯蒂芬•杜珊结亲,终于使两国实现和平。虽然出现这个难得的和平,但此时的保加利亚第二王国已经是日暮西山,没有能力再次崛起了。甚至从伊凡•亚历山大的日常行为中可以发现,他虽然有心去抵抗奥斯曼人,但其实已经明确知道保加利亚的灭亡是屈指可数的了。他完全照搬拜占庭的一切,连宫廷制度都是拜占庭的。另外他还自封为“保加利亚人和希腊人沙皇”,自认为保加利亚的霸权再次出现,特尔诺沃是临驾在君士坦丁堡之上的。(32)其实这些都是自欺欺人,纵观世界各国,每个行将灭亡的国家的君主都会有这种病态的思维,也许是在现实之中无法实现,就只能去寻求虚幻的东西了,这真是可怜又可悲。
* h1 T' k! _* Z2 R2 k7 V, x( P7 I( l8 F3 {1 r
伊凡•亚历山大死后,统一的保加利亚再次分裂为三个国家。一个是贵族多不罗加的东北保加利亚,另外两个是他分给自己两个儿子的图尔诺沃王国和维丁王国。本来就已经衰微的保加利亚此时更加衰微。同年,奥斯曼人在马里卡河科诺门战役中大获全胜,马其顿的君主们再也无法挡住奥斯曼人的进攻,巴尔干战线全部崩溃。奥斯曼人快速西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占领卡马拉、德拉马、赛里斯(Serez)和塞萨洛尼基。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被从中切断,两国联盟被摧毁,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都成为奥斯曼的附属国。在之后的战斗中,奥斯曼帝国受到很多抵抗,无法前进,所以暂时休战。公元1385年,战事再起。奥斯曼人利用特务里应外合占领索非亚。为对付奥斯曼人塞尔维亚同盟成立,但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的联军仍旧被奥斯曼人全被歼灭。公元1388年,三万奥斯曼大军进入保加利亚,攻下保加利亚的东部土地,但由于保加利亚人的顽强抵抗,瓦尔纳和都城特尔诺沃没有被攻陷。公元1389年6月15日,科索沃战役打响,奥斯曼人以占有绝对劣势的6万人打败了由瓦拉几亚、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国的10多万联军,但奥斯曼苏丹穆拉德(Murad I,1362-1389)也在这场战役中被杀。他的儿子巴耶济德(Bajezid I,1389-1402)年轻气盛,于1393年围攻保加利亚都城特尔诺沃,保加利亚人经过了三个月的抵抗,终因为弹尽粮绝,在1393年7月17日被攻破。特尔诺沃的失陷,代表着第二保加利亚王国的灭亡。此时只有维丁王国还存在,伊凡•斯特拉西米尔(Ivan Stracimir,1360-1396)迎接匈牙利的军队与奥斯曼人进行了最后一场战斗,即尼科堡战役,但最终的实力仍旧属于奥斯曼人。至此,最后一个保加利亚国家被灭亡,保加利亚进入长达500年之久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时期。
; d+ c  i+ y; R, V
$ l2 V" T1 N1 a1 q; h5 R1 b9 t保加利亚第二王国的文化
: o2 J8 }2 n9 q! L
. j. q- q, G% y! R. L! S保加利亚第二王国虽然自伊凡•阿森之后一直处于混乱之中,但其封建经济、文化方面也有不少可取之处。如经济和城市的发展。由于初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13-14世纪,保加利亚第二王国出现大量富裕城市。这些城市有特尔诺沃、索菲亚、维丁、德鲁斯图尔、瓦尔纳、昂洽洛、梅森布里亚、索佐波尔、普罗夫迪夫、斯科普里、比托拉等。这些城市因一般都处于水陆交通要道,自然商贾云集,发达的经济促使城市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扩大,也促进城市的扩张。如普罗夫迪夫,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之时,据西欧人记载,十二万大军驻在城内仅仅使用不到一半的房屋,可见此城市人口密集众多和经济发达水平极高。再比如在威尼斯和热那亚人经常经商往来的梅森布里亚,也是富庶异常,为了保护经商者的安全,甚至还设立高塔进行防卫,正如拜占庭作家尼基弗鲁斯所说:该城“金城汤池,人烟稠密”。最大港口瓦尔纳更是经济发达,直到今天仍旧可以从这里挖掘出保加利亚第二王国的众多器物和钱币。首都特尔诺沃前已介绍就不再赘述。
7 I' E# Z+ A- B  p) h
) x# Z! R9 z; o( I保加利亚第二王国时期不仅对内贸易繁忙异常,连对外贸易也蓬勃发展开来。因保加利亚已经可以自己制造货币,便不再间接受制于拜占庭人。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封建贵族和地主的土地上可以生产尽可能多的粮食和各种原料。这些东西经常有大量的剩余,便由各色商人运出国外销售。在国外,商人们用这些粮食和原料换得奢侈品,再回到保加利亚由愉悦于享受的贵族和地主购买。一个转口链条从此建立起来。不久,威尼斯和热那亚人的商人开始进入保加利亚市场,他们带来更好的货物售卖。为了加强与包括拜占庭在内的这些商业国家通商,公元1352年沙皇伊凡•亚历山大专门签订通商条约。接着公元1387年,另一位割据沙皇也签订了相近似的条约。(33)从此,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可以毫无阻拦的来往于保加利亚各地。此时,大的城市也接受更多外国人长久居住,各种贸易蓬勃发展。至第二保加利亚王国灭亡,保加利亚沙皇已与拜占庭、意大利各国、神圣罗马帝国、匈牙利、波西米亚等都签订通商条约,沿海城市一度繁荣昌盛。
* v& r( Z- W& G% r1 @$ G
2 R4 j: u1 X7 t: s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建筑的发展,在保加利亚各地各种城市都被修建出来。与当时西欧情况一致,从13-14世纪,保加利亚国内一直战争不断,内讧众多,各贵族和地主为自保而修建为数众多的城堡和要塞。一般要塞都建有塔楼,上面有小型射击孔。城墙又高又厚,且难以攀爬。这些要塞大部分在罗多彼山区发现,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保存完好。维丁城其实也可以说是一座大城堡,那时的人们称其为巴巴维达堡(也叫维达奶奶堡)。该城有5座塔楼,城墙又高又厚,下面还有极深的护城河,可以随时引多瑙河水注入其中,该城市可以说固若金汤。(34)奥斯曼土耳其人占领保加利亚后,对绝大多数城堡进行毁灭,现在只有为数不多的城堡被保留下来,从这些极少的遗迹中,我们也能看到当时建筑水平的高超。4 x' t  H) S9 q

. b" |/ j6 v( Y6 Q除城堡外,这一时期修建最多的莫过于教堂和修道院了。特尔诺沃城里便有为数不少的教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四十殉道者教堂”,该教堂是为纪念伊凡•阿森二世的功绩而于公元1230年建造的。著名的刻石,即伊凡•阿森二世炫耀自己臣服巴尔干各国的记功柱就存放在这里,除此外还有一根记述保加利亚第一王国奥穆尔塔格可汗事迹的石柱也被安放于此。该教堂四面全以镶嵌壁画装饰,壁画中画有“四十殉道者”的故事以及其他基督教徒殉教的传说,在壁画的最下面还标记着该圣徒的纪念日。(35)最著名的修道院则非里拉修道院莫属,该修道院是由公元10世纪著名隐士里拉的约翰主持建筑。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该修道院一直是隐修士最向往的地方,大量著名修士都已在这里参加过宗教仪式为荣。但当奥斯曼土耳其征服保加利亚后,该修道院几乎大部被毁,为今仅剩下一座高二十五尺的塔楼可供人们凭吊而已。
9 O: }9 c7 t% n$ A
$ I9 T( D5 e9 @' `这一时期的保加利亚文学艺术是以宗教主题为中心的。从14世纪开始,宗教文学大为繁盛。其中最著名的作家是特尔诺沃主教埃夫提米,他是公元1375-1393年的保加利亚大主教。他曾经写过大量宗教作品,如赞词、教义解说、圣徒行传等等。(36)这些作品中都带有深深的拜占庭烙印,但其中的某些主张也有其特色的地方。他善于使用比喻和文风描写,让人感觉的其中深刻的艺术性。除他外,还有格里高利•查姆波拉克、君士坦丁•科斯特涅奇基、西普利安等作家也有一些著名的神学作品问世。在宗教文学的启示下,一些保加利亚文学家翻译了部分拜占庭史学家所著述的历史著作,其中包括相当多的关于保加利亚的历史资料。至公元15世纪初,还有一位保加利亚作家写作了保加利亚第二王国的简明历史,记述保加利亚第二王国最后的岁月,以及奥斯曼土耳其人统治初期保加利亚人民的抗争。(37)9 N0 _0 c9 o9 D. L4 b
$ O! }8 O: S4 \; Y# p1 ^8 L
实际上此时繁盛的还包括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是人民的语言艺术,也就是口头创作。在保加利亚第二王国时期,民间文学已经发展到很高水平。如此时民间文学已经分为民歌和散文。其中民歌主要是古代原始宗教和基督教交织的传统故事,如海妖、怪兽等就是这些传说故事的具体体现。当时更重要的则是礼仪民歌,即东正教宗教节日专用歌曲。比如一首讲述新年的民歌:% r+ f5 Y) m- U' h" }8 Y- m
寒冷的年,快乐的年
& M' ~, X7 n% ~% _7 U) c寒冷的年,  X& [3 w7 H, J
快乐的年!
1 e) O; o/ O$ x地里的麦穗饱饱的,
$ }9 j* f/ S1 O4 |腰里的钱包鼓鼓的,; g4 v6 |8 e' o
园里的苹果红红的,* \0 B9 [  z8 k8 X+ _, U
家里的绸缎落落的,
: O2 ?$ Z! B# N* M% `健健康康到明年,
% }1 Q% o2 X" ?到明年,祝您过个快乐年!1 s8 V6 ^& k, E
这些民歌一般都是由一组男女在村里各家轮流歌唱,各家主人必须对歌唱着有所表示,可以给些糖果和零钱。就算是主人不想听歌,也必须给一定的酬劳,以表示感谢。除礼仪民歌外最著名的就是勇士民歌了。一般勇士民歌都是由男子演唱,最早的勇士主角是莫姆齐尔,但因为时间久远,我们已经搞不清其主要事迹。在保加利亚第二王国末期则改变成勇士克拉利•马尔科。该人是保加利亚第二王国时期的一个封建领主,勇力无比、智力超群,与人民命运相连,经常为人民争取自由而战。最初,他只在保加利亚被人传唱,后逐渐变成南部斯拉夫人的共同崇拜对象。(38)这时的散文则主要是民间故事和笑话。有些民间故事(如狐狸和狼、神水的故事、怪兽的传说)来源可以上推至保加利亚第一王国建立之前,后在保加利亚第一王国时期定型,一直受到传唱。(39)* R$ R6 J/ i; }: j

# i8 g! s  y$ ~1 V4 s4 W9 K$ ~宗教艺术和宗教文学是相辅相成的。13-14世纪的保加利亚宗教艺术明显特点就是用民间色彩表现日常生活。比如在博雅那教堂里有一幅著名的《最后的晚餐》,该画面上的饭桌和食物都有保加利亚特色,甚至上面还绘着保加利亚人最喜欢吃的大蒜。在里拉修道院的壁画中则在圣徒升天的图画中,表现出人们正在跳保加利亚民间舞曲“霍洛舞”,而奏乐者用的也是保加利亚民族乐器。当时的沙皇画师也学习拜占庭人的技艺,把沙皇一家变得像神一样。(40)此时的保加利亚艺术已经突破了原有的古朴时期,走入以个性和特色刻画人物的时期,所有的艺术特色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成为中世纪保加利亚艺术作品的绝唱。2 Z* O- m/ Q5 H9 C+ W1 \' {# c

8 w+ ~3 ]  v/ ?, K) R保加利亚第二王国时期,仍旧继承保加利亚第一王国的军事政策和理念。在兵种的分配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军队中仍旧包括骑兵部队、步兵部队、弓兵部队和斯拉夫部队,除在弓兵中加入了弩兵和在斯拉夫部队中加入部分剑兵外,其他并无太大改变。不过人员的变更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时的保加利亚已不再是保加利亚贵族统治,而是由保加利亚和斯拉夫贵族共同统治,所以高等部队不再对斯拉夫人封锁,沙皇和各级将军都是以战功来论英雄,军队普遍实行对将领负责制。因此也造成在这段时期,如果君主没有能力管辖,那么军队将会直接听从将军的指令,甚至可以去和沙皇对抗。! c) |1 g5 Z' `, |1 O/ n

8 ?0 B; w5 `) f8 k: T但是奥斯曼土耳其人对保加利亚的征服,把这一切都停止了。在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和军事发展都处于倒退状态。在奥斯曼苏丹监视下,人民的创造力不再能发出耀眼的光辉,以致在精神文化方面出现不应有的空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23: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哥特人、匈人与斯拉夫人在保加利亚的相继统治
7 o+ c9 ~2 \; V) L: }1 Z
3 Z9 P" P9 P& m9 {自古以来巴尔干就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马匹的嘶鸣、人声的沸腾、刀剑的寒光,数千年来一直都在这块土地上从不间断。那么它们的起点是哪里呢?恐怕我们不得不翻开那可怕的一页,回溯哥特人与匈人的时代。; Q; w. C9 H* v9 S/ @
& Q9 ^" ?! W7 L/ |/ K: z
一、哥特人
% H* ?5 H6 r3 p4 ?0 {/ m, k( B4 r0 u
起源
/ Z5 c5 [0 X" g( r% k
( f* g0 s, h7 ?$ N; \# h9 \# k3 u$ f) h公元前80年左右,正当罗马将军苏拉血洗罗马城,杀败他的宿敌马略,从而成为罗马的全权执政官的时候。在遥远的北方,今天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有一群人正在顶着肆虐的寒风,寻找食物。这个时候,全球的冰盖向南伸展,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居民的食物越来越短缺,永久的冻土让植物无法生长,凛冽的寒风使牛羊骨瘦如柴。而且由于冰原的不断扩大,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为了能活下去,这里的各部落联合起来,把所有的人分为三部分,由酋长抽签决定其中一部分要离开家乡,到遥远的南方,也就是今天的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经过抽签以后,其中一部分被指定远航。他们准备了三条大船,在短暂的离别后,驶入茫茫大海。(1)" [$ f3 m% d. T$ d# y. j) Z% k2 G

- x: a! k$ e, ~/ u这些人就是日尔曼人,在多次的北方饥荒中,他们逐步向南迁移。最早迁移的是辛布里人、条顿人和安布昂人,他们曾在公元前2世纪和罗马多次战斗,但在公元前101年被罗马将军马略消灭殆尽。但他们的后裔则分成了诸多部落,并占据了易北河附近的土地,在此生息繁衍。我们所说的这些船上的人是第二批进入此地区的人,他们在渡海的过程中发生了分化。据记载着三艘船在出发不久,就有一条船因为人比较懒,划桨不肯用力,结果远远落后于其他的两条船,拖了那两条船不少后腿。因为这件事,三条船上的人争吵了几次,结果毫无效果,前两艘船的人便不再理会他们,自己往南方航去。而第三艘船的人索性就不移动,停泊在今天的波兰。他们自称自己为格皮德人,在日耳曼语中的意思就是“懒人”。这批人后来随着匈人的铁蹄进入了多瑙河下游,但不久后就被伦巴第人所消灭,残余部落随伦巴第人进入意大利,成为意大利北方民族的祖先。其他两条船继续向东航行,进入维斯瓦河流域。他们下船后,又向东迁徙。本来他们都要度过维斯瓦河,到东岸去。但因为他们用来搭做浮桥的灌木牢固性不够,所以当第一艘船的人到达对岸时,桥就断了。结果第二艘船的人就留在了原地,第一艘船的人在东岸,被称为东哥特人,第二艘船的人在西岸,被称为西哥特人。哥特在日耳曼语中的意思就是“天神的后裔”,他们后来的所作所为也真配得上这个名字。自此以后,哥特人的名字出现在罗马史籍中,他们也开始了他们的英雄时代。(2)6 b( |. {4 v" s( z8 v

! P0 y$ R, a' J% j+ R# a根据凯撒的《高卢战记》的记载,此时的日耳曼诸部落还处于部落联盟时期,因为在攻打日耳曼人时,凯撒发现经常有一些身着不一样的日耳曼人参加另一部落的进攻。所以他知道这些人已经有了初步的联盟,不是散兵游勇,而是可以集中部分力量进行战斗。他也提到了那时这些人的社会情况,如他们信仰原始宗教,“他们视作神灵的只有那些他们能直接看到的,或者能够明明白白从他们的职能取得帮助的,即:火神、日神、月神等,至于其他的他们全不知道,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听到过。”而且他们的生活还很落后,“他们的全部生活只有狩猎和追逐战争”,“男男女女同样都在河中洗澡,身上掩蔽的同样只是一片兽革或一块鹿皮遮羞布。”凯撒又说这些人连农耕是啥还不知道,食物大部分是乳酪和肉。“认为能蹂躏自己的边境,使本国外围有一圈愈大愈好的荒地包围着,是一件最最光荣的事情。”而且平时他们根本没有什么领袖,只有一个为摆平纷争而选出的德高望重的人。只有在战斗的时候,他们才“不管是别人对他们进犯,还是他们把战争加诸别人,总是选出握有生杀大权的首领来指挥战争。”而且,“抢劫的事情如果发生在自己疆界之外,就不以为耻。”(3)
6 Y# l7 J' Y; n; X3 l0 p2 M+ e' ^) S% s
塔西佗在他的《日耳曼尼亚志》中更是直接的提到了哥特人的生活,在公元1世纪左右,哥特人开始出现国王。塔西佗告诉我们:“他们由国王统治,虽较其他的日耳曼部落稍受约束,但仍不妨碍他们的自由。”而且,“他们的国王是按照出身推选的,而选拔将军则以武力为标准。国王的权力并不是无限的,他不能一意孤行;将军们也不是以命令来驾驭士兵,而是以身作则的统率着士兵,他们借作战的勇敢和身先士卒的精神来博取战士们的拥戴。但此外如死刑、囚禁甚至鞭挞等种种事务都只有祭司们才能执掌,因为他们并不把这些视为刑罚或是将军的军令。”“小事由酋帅们商议,大事则由全部落决议。”“当召集会议时,他们不能立即集合,而需要费两三天的时间才能召集,这倒是他们自由自在的一个缺点了。当聚合了相当多的人以后,会议便开始,大家都带着武器就坐。”他们的会议会有一个受大家尊重的人来主持,祭司们也用自己的权利保持会场的秩序。有时会有几个人各自陈述自己的想法,“如果人们不满意他的意见,就抱之以啧啧的叹息声,如果大家满意他的意见,就挥舞他们的矛:这种用武器来表示同意的方式,乃是最尊敬的赞同方式。……他们还在这种会议上选举一些长官,到各部落和村庄里处理诉讼事件:每一个长官都有一百名陪审者,他们是有人民中选出来作为他的顾问的。”虽然塔西佗称他们是国王统治下的社会,但此时的哥特人仍旧是部落联盟的晚期,国王权利受到大量限制,并不具有希腊和罗马国王的那种权利。“在战场上,酋帅的勇敢不如他人是他的耻辱,侍从们的勇敢不如酋帅也是他们的耻辱。酋帅们为胜利而战,侍从们为酋帅而战。”甚至于“他们还觉得:可以用流血的方式获得的东西,如果以流汗的方式获得,未免太文弱无能了。”(4)可见此时的哥特人尚武精神之强,对待各种争端,仍旧以武力决定结果。  O; q4 {; F, u* g8 v) A- |
8 q" }( ?. J/ h& h+ R
公元2世纪,定居在维斯瓦河的哥特人由于人口再次膨胀,决定向南迁徙。他们一直迁徙到黑海沿岸低地,左边是第聂斯特河,右边是第聂伯河。因为这里水草肥美,土地肥沃,适合哥特人游牧和捕鱼,所以就定居在此处。(5)在这里他们也与罗马人进行贸易,一些希腊人进入了哥特驻地,传播大量希腊文化。在与罗马人的接触中,哥特人受益匪浅。他们学习到先进的知识,依据自然法制定出第一部日耳曼人的法律,与其他日尔曼民族相比,是接受希腊罗马文明最多的,也是日耳曼人中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也正是这些人,他们在社会发展水平提高的同时,军事力量也开始接近巅峰,他们将会成为罗马帝国的掘墓人。(6)- J0 Y1 ], X) Z5 \( X; r! J7 D+ C

& t# l- Y+ L. M! r& r" o哥特人与罗马人的战争1 W/ @) x, R& J6 E9 T
: H4 A" b8 I8 L; k. h! f0 o' q
自从2世纪哥特人迁徙到黑海沿岸以后,就与罗马人的接触越来越多。甚至于有些哥特人就索性搬入罗马帝国的麦西亚省和色雷斯省,即今天的整个保加利亚。最早哥特人是与罗马人进行琥珀贸易而发家的,在普林尼的《自然史》上也记载着哥特人的琥珀贸易。直到中世纪人们还能在东欧发现这条贸易路线,“在古代,琥珀是颇为珍视的而波罗的海海底的树林,至今还是世界琥珀供应的主要来源,这些琥珀经过大风暴而被冲到海滩上的。由于原有运输中落下的零碎琥珀的‘发现物’我们发现了一条古代商路。这一条路是上行维斯杜拉河或尼门河,再从那里下行第聂伯河以达尤克辛海。”(7)
' O2 w( k8 Q8 o* d3 }5 v
% d9 T9 ?" }4 B5 ~' v另外,“从碑刻方面,我们可知道莱茵河和多瑙河之间商业的重要性。尽管这些地方不像南方诸省有很多庙宇、戏院、凯旋门,然而在那里罗马遗迹还是重要的。”在这种贸易情形的发展下,“大量的商业资财一定是不可少的。”(8)所以一部分哥特人为了做生意,直接搬到罗马帝国的边境或者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当时除了这部分人外,还有两部分人,一种是从军、一种是作罗马人的隶农的哥特人也相继进入罗马帝国。“日耳曼人通过参加军队,极其容易的进入罗马帝国境内。”这些人被罗马人编成“哥特人兵团”,几乎全部由哥特人组成,前期罗马人还比较宽容,后期“以至于高贵出身的罗马人竟拒绝在蛮族军团里服役”。(9)作为隶农的哥特人被“移植在人烟稀少或荒芜的地区,有罗马人给予田地,甚至谷物种子以及役畜,便可着手工作。这一部分移民后来和各省内罗马奴隶阶级相混合,而成了中世纪的农奴阶级。”(10)* {) M- }* w% v
" S8 ^+ x& N8 Q  T9 V
正是由于哥特人的大量涌入,在公元235年终于出现第一个有哥特血统的臭名昭著的罗马皇帝——马克西明。他是色雷斯行省的哥特移民的后代,父亲是哥特人名叫米卡,母亲是阿兰人名叫阿芭芭。马克西明因为个子高——据说有2.4米——和力量大被罗马军队看中,被选入罗马皇帝塞维鲁的近卫军中。他在近卫军中屡立奇功,因表现极佳,很快晋升成为近卫军司令。在权利欲望极度膨胀的心理作用下,公元235年马克西明发动了政变,杀害塞维鲁的族孙,亚历山大•塞维鲁,名正言顺的坐上罗马帝国皇帝的宝座。公元238年,军人发动政变,马克西明被杀。他仅仅统治罗马帝国3年,但其却首开蛮族作罗马皇帝的先河,在他所作所为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造成了帝国内部严重的民族问题。另外,一部分仍留在黑海的哥特人则控制了在亚速海的伯斯普鲁斯王国。在这里,他们制造出大量的战船,周期性的从黑海南下,进入马尔马拉海甚至是爱琴海。根据记载,他们曾经到达以弗所、塞萨洛尼基、科林斯和雅典,爱琴海诸岛更是无一幸免。但哥特人此时一直是采用抢了就走的策略,让罗马军团无法追赶。再加上此时罗马帝国内部严重的政治危机,让罗马人更是无法招架。因此,皇帝戈尔迪亚努斯委屈求全,签定协议,约定每年向哥特人缴纳年贡。虽然如此,哥特人还仍旧零星的对黑海沿岸进行抢劫。, D  e1 n: C/ ~
4 t/ W3 R5 L2 \8 ]6 ^, m9 [3 y4 s2 v
公元248年,罗马建城一千年纪念。本来这应是罗马人最值得庆祝的时候,但坏事情却接踵而来。正当罗马帝国皇帝菲利浦准备庆祝这个节日的时候,却收到了一个消息:哥特人进犯麦西亚行省。他在位期间这种事见得很多,也就不太在意而继续举行他们的典礼。这次哥特人进攻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这一年的年初,皇帝菲利浦宣布撤销给哥特人的年贡,作为给罗马建城一千年的献礼。但是哥特人已经今非昔比,他们拥有的强大力量已经使周边的各日耳曼族臣服,斯拉夫人也作为他们的奴隶替他们打仗。罗马人竟然敢于不交保护费,这就是对哥特人的蔑视,因此哥特人集结大军进攻多瑙河沿岸地区。其实这次进攻并不是真的,而只是试探一下罗马人的反应。没想到他们刚刚走到多瑙河边,罗马军队就发生哗变。司令被军队拥立为皇帝,反而要联合哥特人进攻罗马。可是这时出现了一个元老德基乌斯,他经过多次的说服和武力压迫,强迫军队将司令杀死,回到多瑙河前线。罗马帝国皇帝菲利浦很高兴,就直接让德基乌斯作了麦西亚省的总督。德基乌斯在麦西亚生活多年,知道这里的情况。为了减员增效,他解散了一部份罗马士兵,用新的战略战术阻击哥特人的进攻。可他有他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被裁减的士兵很多无依无靠,没有投奔的地方。出于私怨,一些被裁减的罗马士兵投靠了哥特人,并带去大量罗马人布防的内部消息。公元249年夏,哥特王奥斯特哥罗塔率领30万军队,跨越多瑙河,围攻马尔西安堡(今保加利亚瓦尔纳附近)。德基乌斯早已料到哥特人的进攻,就组织罗马军队把哥特人行进的地方的所有东西都搬走,让他们没有粮食供应。几个月后,弹尽粮绝的哥特人只得退兵,在退兵的途中,德基乌斯偷袭了哥特人的部队,哥特人损失惨重,丢盔弃甲的跑回多瑙河以北地区。因为这场大捷,德基乌斯的名声不胫而走。不久,军队就拥立他做了罗马皇帝。& N) R5 q2 f- N* Z' H  {2 ~3 m
- f0 e* V' Y" W% S3 R
公元250年,为了报上一次失败的仇,哥特王克尼瓦再次率领军队进入罗马帝国。他分兵打击罗马的麦西亚省和色雷斯省。德基乌斯得到消息后就亲自率领军队打击哥特王,虽然他暂时收复了麦西亚,但色雷斯却被哥特人长驱直入。特别是菲利浦堡被攻破,哥特人得到大量的战利品更加鼓舞了士气。251年,双方在多瑙河决战,两军死斗多时,不分胜负,正当德基乌斯挥师追赶逃窜的哥特人时,不料中了埋伏,死于战场,成为罗马帝国第一个死在战场上的皇帝。新皇帝伽卢斯匆忙与哥特人订立和约,罗马人被迫“补偿了赤贫的野蛮人,赋予他们荣耀,并重新确认了日耳曼人的忠诚。”(11)
4 \+ Y. U! v7 A0 D: G7 S
3 ^) b. f* b, j. ]% X哥特人并不遵守约定,还是经常南下,不过罗马军队也异常的坚决守卫领土,双方一直在多瑙河角逐,不过哥特人也经常参加罗马军队,帮助罗马人打自己的兄弟。实际上如果哥特人真的能够集结起来并把周边民族也收集过来,至少能组成100万人的军队,罗马人根本就不是对手。不过由于其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这种事一直未发生,因此罗马人也一直从容不迫。, g! w, P; G5 Q& H3 ?; x
4 f$ L. V& A, J- @6 @6 R
但海上罗马人就不占优势了,公元253年,哥特王克尼瓦联合了数个日耳曼民族,乘坐数十艘木质帆船从黑海西岸南下,一直进入爱琴海并打到了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当时因为罗马帝国境内已经300年没有海盗,所以各罗马舰队得船只普遍年久失修,早已丧失了作战能力,让哥特人占了先机。以哥特人为首的日耳曼人满载而归,拉开了以后进攻的序幕。公元256年,哥特人再次扬帆进入罗马帝国境内,首先攻陷皮提乌斯城,之后又利用罗马人的疏忽,打下小亚细亚的黑海重镇——特拉布宗。在抵抗哥特人的战斗中,罗马人的本都舰队全军覆没,哥特人轻松获胜。之后的几年,哥特人又多次南下,数次打击罗马人的舰队,罗马在黑海的诸舰队皆名存实亡。此时的罗马人对于哥特人的进攻已经害怕至极,所有的军队都笼罩在恐怖之中,大量的守军遇到哥特人不经战斗即刻溃散。
$ x  W/ f; B, ]* U( h$ Q
# A2 I( o* I' m- w趁着罗马人的恐惧,哥特人在公元267年再一次南下。这次南下超过了以往,哥特人总共组织500艘战船,大约15000人的大军,从黑海沿岸一直劫掠到爱琴海沿岸。拜占庭、雅典、斯巴达、科林斯、阿尔戈等城市全部被劫掠一空,历史名城尽数捣毁,大量珍贵文物被付之一炬。(12)268年,哥特人再次组织船只和军队进攻。这一次超过前面的所有次,据说哥特人共有2000多艘船(一说6000艘)进入罗马帝国劫掠。(13)因为船只过多,再加上洋流的作用,哥特人的船只相互碰撞,损失了一批;另有一批越出主航道,触礁沉没。最后只剩下一小部分到了塞浦路斯和克里特。因为海上的失利,哥特人转为陆上战斗。当时的罗马皇帝克劳狄很有治军才能,在他的指挥下重整军队,罗马人在哥特人回师的地方进行埋伏。他们避开哥特人的先头部队,集中全力打击哥特人的后续部队,这次战役共歼灭5万哥特人,一举胜利。克劳狄吸收并整编了部分哥特军队,让他们进入罗马军团,另一些不合适作为士兵的则被分配给罗马将士进行开垦耕种和家用奴隶。
  Y9 C- E( B# I3 ~+ a, R+ z: t' X) }# V# j- h6 F  w
克劳狄去世后,不干寄人篱下的哥特人再次反叛,多瑙河下游到巴尔干山以北的地区再次成为主要战场。新任罗马皇帝奥勒良没有能力解决哥特人的事情,只好在公元270年与哥特人达成和约。约定两方在多瑙河畔平等贸易,哥特人为罗马人提供两万士兵,罗马人放弃达契亚行省(今罗马尼亚)。这次哥特人得以名正言顺的进入罗马境内内生活,仅在色雷斯行省就有10万多哥特人定居。: |% M: B  l2 y' ~5 z
# e. J3 F( Y' O4 B
这时,进入罗马境内的很多哥特人都已经接受基督教阿利乌斯派。阿利乌斯派是由在利比亚的希腊人阿利乌斯创立的,他确立基督教中的“圣子”和“圣灵”都来自于“圣父”,所以不存在“三位一体”,同时也创立了基督教历史上最大的异端。(14)他的理论在东部传播很广,后来依靠哥特人战俘和经商的人群传到了哥特人的地区,最后甚至成为哥特人的主导性宗教。自此后,哥特人融入基督教世界,同时也由于他们的基督信仰促成以后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的事实。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召开亚历山大宗教会议,宣布阿利乌斯教为异端,同时尊崇“三位一体”的尼扎教派为正统。尽管后来君士坦丁大帝多次想调和各教派的争执,但一直都没有成功。宣布为异端的阿利乌斯教派被到处驱赶,许多阿利乌斯教派的信徒感到在罗马帝国内部已经没有容身之地,还不如去国外发展。公元341年,君士坦丁堡教廷派阿利乌斯教派牧师乌尔菲拉到哥特地区去做主教。乌尔菲拉本身就有部分哥特血统,而且他对哥特人的习俗很熟悉,之所以很受哥特人的欢迎。乌尔菲拉为了扩大影响,自己发明了哥特字母,促使哥特文的雏形出现。他先用这种文字翻译了《圣经》,因为文字翻译贴近哥特人,所以被哥特人广泛流传。公元348年,乌尔菲拉的任期到达,虽然他已经卸任,但仍旧在麦西亚行省管理哥特移民。在他的努力下,为数众多的哥特人成了基督徒。此时的西哥特人已经基本基督教化,哥特王阿塔纳里克害怕基督教徒会彻底颠覆哥特人的原始信仰,所以开始大肆迫害基督徒。同时罗马帝国也又一次分成了两部分,罗马帝国的正式分裂指日可待。为了巩固自己的帝国,罗马皇帝瓦伦斯与哥特王阿塔纳里克在多瑙河上会见,双方进行了和谈。最后达成协议,哥特人不再迫害基督徒,罗马人每年支付给哥特人金币。( O2 n0 t! {% A2 d/ K' X
% }% |+ U9 e/ X: c
公元322年,哥特人撕毁270年与罗马皇帝奥勒良的合约,纠集了大量人马攻入今保加利亚的维丁地区。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与其子克里斯普斯亲自率领大军,穿过多瑙河大桥去达契亚攻打这些“野蛮人”。(15)在战场上,哥特人的散兵游勇终究无法抵挡装备精良的罗马军队,仅仅几个回合罗马人就完全占据战场的主动,没有得到任何便宜的哥特人只能退兵了事。不过罗马军队还是不依不饶的追踪到哥特人的驻地,俘虏了一些反叛的哥特人贵族,剩下的哥特人因为惧怕罗马人的力量便都倒向罗马人,纷纷表示愿意效忠。左西姆斯的书中称阿提拉(或者叫阿拉里克,不是匈人帝国的阿提拉)代表哥特人与罗马人订立条约,确定哥特人不再进攻罗马,并每年给罗马人提供4万人的军队,不过所有军需还是得由罗马政府供给。(16)
, j4 d# c8 u& u/ C; B$ |6 j" s4 \7 z* h4 A: E
经过4年的和平后,阿提拉又开始蠢蠢欲动,他纠集哥特各部落在公元326年进攻达契亚的达尔马提亚人,不断袭击他们的车辆、马匹,后来又变成掠夺他们的粮食、肉类以及占领土地。达尔马提亚人不得以进入了今保加利亚境内,这里原本是几十年前哥特人的故地,哥特人反叛后就撤离了这个地方,大量山谷无人居住,这便成为达尔马提亚人天然的骑射定居场所。达尔马提亚人的力量和文化都远逊于哥特人,害怕哥特人心里促使他们求助罗马人保护自己。当是时,君士坦丁大帝已经平定内乱,正指定下一步向外扩张的方针,达尔马提亚人的不情之请让他在公元331年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亲自披挂上阵率领大军消灭哥特人。阿提拉也刚刚统一了在多瑙河附近的哥特人,他们也在等待着这场战斗可以去报几年前被剿灭的仇。哥特人在战争前先派出一个支队去罗马军营打探消息,可是令人吃惊的是正在前进的罗马军团居然被这个打扮得可怖吓人的小分队给驱散。罗马人不顾一切的一直跑回自己的驻扎营寨,罗马人的近十万人根本就是冻饿而死的,君士坦丁大帝顿感没有面子。次年,他再次进攻哥特人。这次特别订立规矩,如果逃跑就按“什一法”(即在逃跑的士兵里10人杀死1人)制约逃跑士兵。这一招果然奏效,在后面的进攻中尽管君士坦丁大帝率领的军队仍旧没有罗马人应有的胆魄和力量,但至少军威被树立其来。在他儿子的帮助下,哥特人被全部俘虏,据统计大概有数十万人。这些人都被赶到君士坦丁堡建立罗马的新首都,阿提拉的儿子也被充作人质,扣押在君士坦丁堡的朝廷中。9 ^7 G6 _9 `5 d4 w- P8 S! z

5 |6 m' \6 ]6 R5 I- t1 m; o4 Z哥特人刚被打败,萨尔马提亚人又取代哥特人的位置开始进攻拜占庭。他们宁可忘记罗马人给他们的恩惠,于公元334年以保加利亚为中心到处横冲直撞,近在咫尺的君士坦丁堡也是人心不稳,怒气冲冲的君士坦丁大帝只得去扶植哥特人的新领袖格贝里克打击萨尔马提亚人。此时的萨尔马提亚人已由汪达尔统领,在汪达尔领袖威苏马尔的领导下,两个民族开始拼死厮杀,而罗马人则是在一旁坐山观虎斗。果然,汪达尔人获得胜利,可是在胜利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汪达尔本来是萨尔马提亚人的奴隶,一直被萨尔马提亚人压迫,这次的战斗主要是由他们领导的,所以奴隶们要翻身,主子就要失败。仅仅在获胜几天后,汪达尔人就反攻萨尔马提亚人,萨尔马提亚人屡战屡败,最后只得全部逃亡。一部分萨尔马提亚人逃亡到哥特人中,情愿做他们的奴隶,另一部份则去了罗马,在意大利北部和潘诺尼亚定居了下来。; S+ \7 j- V' N1 O# c& s
  k& n: C3 h3 t# i9 y
君士坦丁以后的几个皇帝都很重视哥特人的平定与收服,所以在30年内都没大的战争。罗马人很重视对哥特人的收编,他们允许部分哥特人进入拜占庭帝国,由游牧部落变为农耕部落。不过所有在罗马境内的哥特人都要在边境地区开垦荒地、缴纳赋税、提供劳役、应征入伍等。据当时人的记载至少有40万的哥特人移居到罗马境内,后来由于各地军团的各霸一方哥特人被强征入伍,形成了大量专门由哥特人组成的“哥特军团”。(17)在长期的与罗马人接触中,哥特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并渐渐与罗马人靠拢。谁都知道,当一个民族越来越强盛时,他是不会甘居人下的。1 ^" B. _* ?+ p" V* C0 V

9 _( k. Q0 t) {+ Q4 `公元350年左右,一个被称作“哥特人的亚历山大”的人出现了,他就是后来的东哥特国王赫尔曼里克,在他即位之时他的前任格贝里克已经把东哥特扩张到整个今天的乌克兰。不过赫尔曼里克比他的前任抱负更大,他要灭亡世仇汪达尔人。在他统治的前几年,包括西哥特在内的12个部族都投向他,哥特人的力量马上壮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从多瑙河到波兰都成为哥特王国属地。公元366年,因拜占庭人不愿再次给予哥特人贡品,赫尔曼里克便开始第一次进攻。他率领4万哥特人越过多瑙河,在色雷斯等地到处劫掠。早已做好战斗准备的罗马皇帝瓦伦斯在多次交锋中,依靠自己的指挥能力一直使罗马人占据上风,孤掌难鸣的哥特人只得采取和谈的方式。但罗马皇帝却并不同意,他利用自己的优势军队以死伤1千人的代价换取哥特人死伤1万人的结果。尽管后来赫尔曼里克又数次进攻罗马,但在战争中罗马几乎每次都占上风。哥特人见统帅力量不足,就迅速开始分化,哥特人见不能胜利就和罗马人在多瑙河上订立了条约,保证以后不再进攻罗马。可是这个条约仅维持了5年而已就变成废纸一张,因为一个更强大的民族来到了。1 S" E/ [2 V  w1 m$ X% s
, g% f: z$ j' a. C9 ~
二、匈人0 D6 o7 U9 E0 W/ f- P
" l/ f: y% l2 T
匈人的迁徙
( C9 k8 l7 T' C+ r2 W' k, j) i# ^/ e" m8 A0 H
在我们进入正题前先讲一个故事:在公元349年,有一群猎人已经很久没有抓到猎物。为了得到肉类,他们远远走出部落领地,来到一片荒凉的沼泽地。(这块沼泽地今天叫做“黑海沿岸低地”,在那个时代这里要比现在大的多,住在两边的人类都把这里看作是大地的尽头。)这些猎人到了这块沼泽地,看到不远处有一只银色的雄鹿,它正在沼泽地边吃草。已经饥肠辘辘的猎人发现它后立刻就追上去,不料同时这只鹿也发现了他们,便往沼泽地的方向准备逃之夭夭。这些猎人根据自己的经验知道,鹿已经没多少力气,只要追下去就一定能追上。可是他们见到这只鹿逃进大沼泽地,也让他们惧怕异常,因为进入这个地方的人没有一个曾经活着回来。不过还是最终饥饿战胜了恐惧,猎人们跟着雄鹿进入沼泽地,他们在一路上都插下标志,以防无法回到原地。他们拼命的追了一天,但总也追不上。等夜色慢慢降临时,他们突然发觉自己脚下的土地已经变得坚硬,而雄鹿也不知去向了。猎人们已经走出了沼泽地,前面是一片肥沃的土地,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俄罗斯草原。从此以后,这些猎人的部落就一个个的越过了沼泽,进入了这块“新大陆”。(18)# a% ?) e. B) Q1 ^' X8 t+ U7 i

% V  i+ T& Y: ~/ l3 `( s$ B这些部落就是我们在西方史籍中经常看到的匈人,是他们造成了欧洲的民族大迁徙,也促成了罗马帝国的彻底崩溃。那么这些人的来源到底是怎么样呢?其实这个问题大家已经探讨了上千年,但一直没有一个定论。笔者认为他们不是匈奴人,而是由多种民族混合的,其中也可能有10%以下的匈奴血统,原因是在大草原上不可能有一个民族是纯种的。6 P/ O: H, d4 ]% ?5 ~

3 i' {" A0 t5 I1 m首先,关于欧亚古书的记载。在罗马史中很早就有关于匈人的记载,公元2世纪左右曾有一个民族在黑海北岸出现,罗马人给这些人起名叫“Chonitae”。这些人有显著的蒙古特征,很可能是匈奴联盟的一部分。但在拉丁文中还有一个专指后来的匈人的“Hunni”这个词,很显然那些罗马人也知道这是两批不同的人种。不过在《魏书•西域传》里也记载过“粟特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纳沙……先是,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指王忽倪已三世矣。”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匈奴人向西迁徙,很可能就是欧洲匈人的后代。其实不然,让我们先看一下地理概念,在咸海边的粟特国“去代一万六千里”,这个距离比“去代二万四千二百二十八里”的波斯要近的多,更何况愿在他乡的欧洲呢?另外这段记载是在公元454年,而在欧洲的阿提拉与布雷达则是在公元434年即位的;同时欧洲史籍说匈人进攻东哥特人是在公元375年,我们就慢打满算粟特的每个匈奴王在位30年,那么就是往前推90年,即公元344年,能在不到30年之内到达那么远的地方好像不太容易哦。所以我们把如果说匈奴人去了欧洲这不是于理不通么?(19)2 z% \1 w+ e$ r( f/ I8 {

* P4 |9 K$ Z5 p* T( m其次,关于语言学的问题。在欧洲的匈人所说的语言比较接近于古鲜卑语。有些中国学者也就根据这一点声称欧洲匈人是中国鲜卑人的后代。但实际上在中国北方有很多民族互相借用词汇,很多词汇都是各民族共有的,所以并不能完全作为一个根据说明他们的传承关系,充其量只是能证明草原诸民族在文化上是相似的。
! _' U* J' y  D' Z% N
& Z) F7 J1 z2 }" O7 k/ q) r2 Z7 c& i再次,关于考古挖掘的匈人遗骨问题。在中国、蒙古、俄罗斯以及东欧平原各地都能挖掘到大量的匈人和匈奴人的遗骨。如2003年3名法国人就在蒙古草原发现了90多具匈奴人遗骨,经过从遗骨中提取的DNA分析,这些匈奴人是东亚人的近亲,与欧洲匈牙利人几乎没有半点关系。另外在俄罗斯东欧平原发现的匈人遗骨则表现出典型的中亚人体型,与中国的匈奴人并不相同。因为在中国的史籍中所在的匈奴人都是身材高大雄伟,体毛很长,有深陷的眼窝和耸立的鼻子,并在头上向右梳着一个辫子,十分清楚的描述出这些匈奴人的可怖。但是在欧洲的古籍中发现进攻东欧的匈人则是体型矮小,体毛稀疏、颧骨宽阔、鼻子扁平,辫子更是左右各一。这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民族的特征。- B1 \' p' L+ Z( x% X
! t: B: N6 p* n) v3 }' o$ t
最后,从文化方面。中国北方的匈奴失败日月为神的,他们把各种天气现象都看作是神的恩赐;每当战胜敌人时都会用敌人中的最勇敢者的头骨做成饮器,以期得到那个人的力量和智慧;结盟时要用马血放在酒里一起喝;如果哥哥或父亲去世,儿子或弟弟要娶他们的后母和寡嫂等等。而欧洲的匈人则是信奉萨满教,凡事都要先求萨满进行祭祀;他们从不用头骨作为饮器,而是每过一城必要屠城;儿子或弟弟不许可娶后母和寡嫂;在亲人死亡时要用刀割破自己的面部,使自己血流满面。从这也可以看出两种人的完全不同之处。另外,在他们所携带的器具上也有显著不同。比如匈奴人的马的头部是不加以装饰的,而欧洲匈人的马头上必须要有一个用纯金打造的马头盔等等。(20)
  J) K( K9 Z) n# N1 A7 K0 u7 R4 S+ X9 R5 K
综上所述,欧洲匈人与中国北方的匈奴人完全不同,他们应该是一个民族混合体,打着匈奴人的旗号,一路上披荆斩棘最后到达欧洲的。就像我前面所说的,当欧洲的阿提拉帝国灭亡了一个世纪以后的6世纪,在中亚的根红苗正的匈奴后裔——悦般仍旧生活的十分惬意,所以可以完全排除匈人是西迁的匈奴人这个假设。那么他们到底是谁呢?笔者认为可能是丁零人。在中国的匈奴帝国临近灭亡时,丁零人已经分为了三个支派,一部分与匈奴人为奴,另外的两部分在匈奴北方和西方到处游牧。据《后汉书》记载,在匈奴衰落后,西丁零迁入了阿尔泰山到葱岭附近的土地,可是在后来的古籍中就再也没有记载,很有可能他们离开了这个地方,广泛的西迁了。然后再借用匈奴人的旗号,四处南征北战,与多种民族混合后,失去了民族的本来特征,最后辗转到达了罗马帝国的边境。
; s5 P' b0 R! P- R7 {% w" j0 \
+ D4 R! W! U( E: ~这些匈人第一个进攻的是阿兰人。(21)这个阿兰人可不是中国史籍记载的咸海边的“阿兰聊国”,而是在里海西部的另一支阿兰人(罗马皇帝马克西明的母亲就是这个民族的)。他们生活在黑海和里海之间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了数代,不料此时却被匈人所迫,举族投降。不久后,匈人的眼睛开始盯上哥特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23: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匈人与哥特人的战争
' G( I% Q+ w4 T. c& w
# V% t6 ^; i+ y公元365年,第一批匈人来到了巴尔干地区。他们与哥特人相比,虽然在军事上占到绝对优势,但人数太少,仅仅和哥特人打一个照面,就败退回去。370年,又一批匈人穿过了沼泽地,他们一改以前的态度,向哥特人示好。他们一方面用自己高超的狩猎技术帮助哥特贵族们赢得荣誉;另一方面还帮助哥特人镇压西逃的阿兰人。这个举动一下就获得哥特人的好感,哥特人同意他们作为雇佣兵留在多瑙河谷地。公元374年,东欧地区迎来了百年不遇的寒冷天气,匈人的牛羊大量冻死,生活和食物都极度短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著名的匈人酋长巴兰伯依据前人的迁徙遗迹,率领众多部族走向西方的平原地区。虽然东哥特人预料到匈人会西迁,但却没想到会这么快。东哥特国王埃尔马纳利克为了防止匈人士兵的哗变立刻集中军队,迎击匈人的部队。可是侵略者却有远远胜于他们的武器和马匹,在箭雨和套索的攻击下,哥特人溃不成军,连遭失败。他们的附庸萨尔马特人首先倒戈,反倒成为匈人的帮凶。不久,东哥特人的末日到了。
- U8 {/ ^  R4 P$ t8 Z& `2 B( g0 n
同年(公元374年)哥特人祸起萧墙,埃尔马纳里克被刺杀,东哥特王国灭亡。这件事的起因是当匈人进攻哥特人之时,原本臣服于哥特人的禄山族突然倒戈。原因是哥特王埃尔马纳里克包养了一个名叫苏尼尔达的情妇,但他的情妇却是禄山人派来的奸细,用于刺探哥特人内部情况的。在匈人进攻时,苏尼尔达带给了禄山族哥特人大败的消息,立刻就造成禄山族的独立,不过很快还是被哥特人所压制。埃尔马纳里克发现苏尼尔达是一个奸细,就立刻对她进行“四马分尸”,在暴怒中美女变成了一团肉酱。当这个消息传到了禄山族中以后,苏尼尔达的两个哥哥马上采取行动,他们利用埃尔马纳里克对他们的不重视,偷偷接近他,在一次单独行走的时候,用剑刺伤了他。受到重伤的埃尔马纳里克立刻对这个民族进行全族屠杀,这个民族剩余的人一直逃跑到中亚地区才得以活命。也许逃到中亚的这些人中间在不久以后,将会诞生一个著名的人物,他就是安禄山,他将会改变唐朝的历史。(22)1 h, n" n# _6 B0 N- ]$ y& m

* v/ c9 @/ ]: s0 F& R8 Y# j% s公元375年,匈人领袖巴兰伯听到了埃尔马纳里克受重伤的消息后,就带领匈人军队全线进攻,哥特人腹背受敌。当时已经在病榻上的埃尔马纳里克听到这个消息后,知道东哥特王国马上就要走向末日,所以饮剑自杀。他的儿子胡尼蒙德也知大势已去,也举族投降,剩余的一部分东哥特人经过几次小的抵抗后也全部向巴兰伯投降。此时臣服于哥特人的保加尔人也在形势所逼中由酋长万达(Vund,380-400)率领而投靠了匈人。巴兰伯和万达就是保加利亚历史所载的最早的两个可汗,这是我们所知的保加利亚历史中的明确可汗纪年的开始。(23)1 G8 q# t6 {( D( _/ r+ c( y* x6 B3 [

1 H  n5 D6 T0 z4 x4 d公元408年秋季,匈人开始对多瑙河地区的进攻。在这之前,匈人已经成功地迫使拜占庭人承认他们是拜占庭人的边防警察,可以自由来往于拜占庭帝国的边境与大草原之间的各处。但此时的匈人已经羽翼丰满,东欧其它的游牧民族均已臣服。他们的当务之急就是打破这个腐朽的拜占庭帝国,建立一个横跨整个东欧的大游牧帝国。这一年冬天,匈人首领乌尔丁率领一支由匈人、东哥特人、阿兰人和斯基尔人组成的队伍,从已经冰封的多瑙河上越过,引军直捣拜占庭帝国的麦西亚和色雷斯行省(即今天的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在他们用计攻破由拜占庭帝国皇帝提奥多西建造的“提奥多西长城”后,整个多瑙河防线洞开。一时慌张至极的拜占庭帝国政府为了抵御这次突如其来的进攻,便一边调集军队,一边送金银给乌尔丁。拜占庭帝国的使者在与匈人的接触中发现匈人的军队由于民族混杂,并没有统一的统领,便依靠三寸不烂之舌到处说服那些异民族倒戈。这一招果然奏效,在409年的战争中,匈人全线溃败,乌尔丁骑着一匹瘦马逃回了多瑙河以北。经过这次大的打击,匈人和拜占庭帝国相安无事十几年。不过这相安无事的十几年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匈人仍旧不断进行小的骚扰。公元424年,匈人首领鲁吉拉统一多瑙河匈人各部,并把匈人势力从黑海扩张到潘诺尼亚地区(今匈牙利)。与此同时,匈人也开始了新的一轮对拜占庭帝国的进攻,拜占庭帝国皇帝非常害怕,便约定每年缴纳350金镑。(24)公元433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瓦伦提安在匈人的逼迫下在承认匈人国家合法化的谕令上盖章,自此匈人国家被罗马人正式承认。$ G2 F! `# x% O1 U

* C' [- U; `, _4 {: y$ {公元434年,贝利达和阿提拉共同继承匈人王位。在最开始的几年两人通力合作,征服从伏尔加河到波罗的海的广阔土地,贝利达还用自己的名字建造了新城——布达佩斯。此时的哥特人、斯拉夫人和匈人各部落都归两人所统领,当然保加尔人也不例外。这时两人各自占有一半的领土,形成了像中国突厥帝国那样的东西帝国。不过这时的阿提拉只能算是贝利达的助手,并不是唯一的领导者。
9 c6 L0 t. ~. x! D# }' D) ^. L, U
% a; ^+ H; [  B# ]贝利达先利用手腕把拜占庭帝国每年的贡金翻了一番,接着与汪达尔王国国王交好,减少军事支出。在后者与拜占庭帝国在北非展开大战的时候,贝利达部下的各个匈人部落一举攻破多瑙河防线,进入保加利亚的北部地区,正式把南部边界推进到巴尔干山脉。惊惶失措的拜占庭帝国不得已在公元435年与其签订了合约,又增加年贡到1000金镑。公元442年,条约到期,贝利达立刻带着军队又来兴师问罪,一直进攻到亚得里亚堡。在这之后,贝利达率领的匈人又接二连三的进攻拜占庭帝国。甚至有一次正在与拜占庭帝国的谈判中,还攻陷了拜占庭帝国的城市。在匈人军队脚下瑟瑟发抖的拜占庭帝国君臣为了保持自己的城池不丢失、快速增援部队,忍辱接受了贝利达一次性要求缴付6000金镑的要求。这时的阿提拉看着贝利达得到了如此多的功勋非常不高兴,两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25)终于在445年,贝利达因为一次“意外”不治身亡,阿提拉成为匈人的唯一领袖。
% h: S$ j6 z- A9 N6 Y4 b) l6 u- m3 e2 h: ~& A
从公元447年初开始,阿提拉带领着匈人一连串的攻下了拜占庭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近100座城市,整个巴尔干半岛都在匈人的铁蹄下呻吟。450年,拜占庭帝国皇帝马尔西安即位,他依靠自己的强势军力拒绝支付给匈人的年贡。阿提拉当然十分生气,马上率领军队进攻拜占庭帝国。不过意外却在这时发生,阿提拉的军队并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而是在伊利里亚被绊住了手脚,这里的林地让他善于在平原冲锋陷阵的骑兵无法发挥效应。在万般无奈下,阿提拉决定离开巴尔干半岛,去打击已经奄奄一息的西罗马帝国。451年,一场“毁灭整整一代人”的决战在马恩河附近的沙隆展开,西罗马和西哥特的联军共投入了数十万军队抗击匈人军队。但最终阿提拉兵败,匈人转向意大利北部扩张。不久,阿提拉在与新娘婚礼时暴死。匈人在他死后渐渐式微,阿提拉建立的大帝国彻底分裂。公元454年,继承匈人王位的埃拉克惧怕自己的弟弟也重蹈父亲的后辙,便狠心驱赶弟弟邓尼茨克和埃尔纳克到了黑海的东岸。正当他准备回到多瑙河流域,正在为自己的王位稳固而沾沾自喜时,突然被不知何处出现的日耳曼联军所打败,从此匈人一蹶不振,在巴尔干很少在见到他们的踪影。3 w. R! _; ~' c  A

/ i  P+ D8 }/ ?; F# O三、斯拉夫人, ^  {$ K' J5 j+ P  u
& p, B8 _0 \9 ]
公元502年,又一批蛮族进入了多瑙河流域的保加利亚地区,他们的名字叫做斯拉夫人。(26)根据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载,这些斯拉夫人是黑海北岸居民古代安特人的后代,而塔西陀的《日耳曼尼亚志》则把他们统称为维涅德人。到公元6世纪,他们共分为三支,分别叫做:维涅德人、安特人和斯克拉文尼人,他们所分布的地区大致在顿河下游到多瑙河下游以及黑海沿岸谷地。(27)依靠今天的考古证据我们可以得知,他们最早于5世纪中叶开始向西迁徙,可能是被匈人联盟夹带在一起而西去的。但是这个民族的迁徙与匈人有着天壤之别:他们是小部落慢慢迁徙的,更具有慢慢渗透到巴尔干半岛的意思。总之,在马尔西林努斯的《编年史》中记载,他们在公元493年首次入侵色雷斯,击败了当时在此地驻防的拜占庭将领朱利安。公元502年、512年和517年,斯拉夫人在巴尔干半岛展开了三次抢劫活动,他们的来无影去无踪让拜占庭帝国的守军防不胜防。拜占庭皇帝阿纳斯塔休斯为了抵御这些“强盗”,特意加强边防,修建“色雷斯长城”。尽管如此,斯拉夫人仍旧时时可以突破其障碍,长驱直入到拜占庭帝国的腹地。拜占庭帝国发现这个民族与过去的哥特人何其相似,索性也用吸引他们进入边防军,以夷制夷。在普罗柯比的著作《哥特战记》中就有关于他们进入拜占庭边防军团的记载。(28)《拜占庭帝国史》的作者奥伯林斯基则认为,匈人式微后入侵巴尔干半岛的只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部落,他们并不是斯拉夫人,但当之后的斯拉夫人到来时,这些小民族又加入了斯拉夫人,成为斯拉夫人的一部分。当时的拜占庭作家不知道他们的传承关系,便强行加在一起,认为是同一民族。# K/ b- q1 p& d' D% I: M

% Q! `4 w& B/ A& F6 n; e3 s& @, [# i在普罗柯比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早期斯拉夫人(斯克拉文尼人和安特人)的习俗:“这两个野蛮民族自古就有相同的制度和习俗:他们信仰同一个神,即光明创造神,是万物唯一的主宰。……这两个民族还有着相同的语言,绝对野蛮的发音。另外不仅如此,他们在外貌上相互绝对没有任何区别。……事实上,斯克拉文尼人和安特人在遥远的古代只有一个同样的名称。……他们自古就生活在民主制下,因此,任何涉及到其战争的事情,无论好坏,都要有人民决定。……他们崇拜河流和女神,以及某些神灵,并向所有的神祗献祭,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这些牺牲联系在一起。他们住在小茅草屋里,相互隔的很远,一个普遍现象是,他们每个人总是不断变换居住的地方。当他们投入战斗时,大多数人步行打击敌人,手中持有小盾牌和标枪,但从不穿盔甲。”(29)学者根据这些记载与考古证据发现早期的斯拉夫人只是一个松散的团体,一般只有战争时期才会联合在一起,其他时间都是分散独立的小部落。如果拜占庭想要进攻,完全可以各个击破。也就是这个原因,斯拉夫人在哥特人和匈人进攻时一直是充当雇佣兵的身份。当哥特人和匈人都远去后,斯拉夫人的时代来临了。公元6世纪初,查士丁尼一世为了抵御斯拉夫人一波波的进攻,专门任命希尔布迪乌斯作为色雷斯将军。但仅仅三年后,他就战死沙场。“此后,伊斯特尔河门户洞开,蛮族随时随意过河袭击,罗马人的生命财产轻易受到洗劫,整个罗马帝国再也找不到一个敢于面对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人了。”(30)% x' p4 b# `. A* {3 A7 z# @# G
+ S9 S" Q" p" R7 T; T
正当拜占庭帝国被斯拉夫人的入侵搞得焦头烂额之际,又一个新民族出现在东欧,这就是阿瓦尔人。阿瓦尔人是中亚的游牧民族,很可能是柔然人的奴隶部落,因为突厥人的突然兴起,不得已西迁的。公元558年12月,阿瓦尔人使团进入君士坦丁堡。这个头上梳着长辫子,满身全是马粪味的使团给拜占庭民众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骚动。但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还是“一视同仁”的把这个使团当作和其他野蛮人一样,想要用拜占庭的财宝把他们收买,作为自己边防的雇佣军。虽然赏赐给他们大量的贵重礼物,但是却对阿瓦尔人所要的土地和年贡避而不答,用空洞的语句搪塞掉。就像梅南德所说:“无论阿瓦尔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在这两种情况下,罗马人都将是获利者。”(31)普罗柯比则是从反面说:“罗马人民的钱财在查士丁尼活着的时候就被查士丁尼挥霍光了。”(32)可是,最不幸的事情是拜占庭人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y  g- O* Z( ?# m

; }6 n7 ~2 ~8 \( W公元559年春,斯拉夫人在保加尔人首领扎伯干的率领下通过冰封的多瑙河,直接扑向巴尔干半岛腹地。他们的7000铁骑在色雷斯和马其顿长驱直入,君士坦丁堡危在旦夕。查士丁尼只得在这时重新起用年近古稀的老将贝利萨留,在不久后的树林伏击战中拜占庭人获得全胜,暂时止住了斯拉夫人的前进步伐。同时,查士丁尼又派出使者要求阿瓦尔人从背后袭击斯拉夫人,双面夹击斯拉夫人。阿瓦尔人如约而至,也做到了把斯拉夫人驱赶走的约定。但是,当斯拉夫大军离开后,阿瓦尔人却不愿离开。不同意拥有查士丁尼所给予的潘诺尼亚地区,而坚决要占领巴尔干的土地。
! B/ N% P( A' R1 A* E' Q
5 r4 A' W/ |; t& U* d% ^公元561年,阿瓦尔人第一次进攻夺取了多布罗加地区,第二年则深入至色雷斯地区,此时的盟友彻底转变为敌人。公元565年,阿瓦尔人派遣专使与新即位的拜占庭皇帝查士丁二世商讨土地问题,但却没有收到查士丁尼一世时的那种礼遇,感到被羞辱的阿瓦尔人立刻准备再次进攻拜占庭。但就在此时,世界局势发生了变化。在拜占庭的英雄们去世以后,阿瓦尔人迎来了他们最大的可汗——伯颜。在他即位之时,欧洲各国几乎都处在分崩离析之时,西部的法兰克王国已经分为四个国家、凯尔特人与盎格鲁——撒克逊人正在大不列颠岛上互相厮杀、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哥特和苏维汇人准备平分西班牙、莱茵河和多瑙河上游更是喊杀声不断。当斯拉夫人、保加尔人、波罗的各民族对阿瓦尔人宣誓效忠时,伯颜就开始了他的“二十年战争”。前期虽然他东征西讨,但到处碰钉子。为了获得绝对的利益,伯颜毅然决然的和伦巴第国王阿尔伯因交涉,并成立了联盟。伦巴第人占领了意大利,阿瓦尔人则占领了整个中欧。2 k. g/ a! F# F9 p$ u) c
/ p* P0 M6 @1 C' M, U
阿瓦尔的伯颜也在二十年内复制着阿提拉所走过的路,差一点又建立一个新的阿提拉帝国。这段时间斯拉夫人已经尽数投降阿瓦尔人,阿瓦尔人的实力再一次被扩充。在稳定地盘后,伯颜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开始其对拜占庭帝国的战争。对土地的贪得无厌成了伯颜的力量之所在,他一点点的蚕食拜占庭帝国的土地。直到最后拜占庭皇帝莫里斯同意每年给予其2万金镑另加一头大象和一张黄金床的提议都被他驳回,他知道拜占庭人的言而无信,现在的伯颜只知道得到土地才是真正能够谈判的价码。582年,希尔缪斯城被攻陷。在阿瓦尔人手下的斯拉夫人更是勇猛异常,“他们竟然打到了首都的外围,驱散了总数在数千匹的皇家马群,抢走了他们发现的所有东西。直到现在,他们还驻扎定居在那里,没有任何焦虑和恐惧的安宁地生活在罗马人的土地上,留下的是荒芜和焦土,而他们自己却富有抢来的金银、马群和武器,并学会了如何更好的与罗马人作战,以前他们可是粗俗的野蛮人……”(33); s* j) x; [0 D, f" z

: h2 a6 w( I7 R. o+ y9 R公元584年,拜占庭帝国同意再每年增加2万金镑做年贡,而阿瓦尔人占领的巴尔干半岛的土地也被正式承认。两年后,阿瓦尔人鼓动已经定居在巴尔干北部的斯拉夫人举行大规模进攻式迁徙。仅仅几个月,拉提亚利亚、德罗斯托隆、扎尔达帕、波诺尼亚、马尔西安堡等都成为斯拉夫人的囊中之物。这时拜占庭人才真正认识到拿金钱换和平纯粹是与虎谋皮,遂决定对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坚决剿灭。587年,伊利利亚总督克门条罗斯对阿瓦尔人进行了反击。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的军队在撒布伦特战役、西色雷斯战役、亚德里亚堡战役中损失殆尽,被迫撤到巴尔干山脉以北地区。
. y3 {5 V, a. d$ J$ g" A$ A4 x! X) T2 x7 j! O6 Q) s
在几年的和平后战事重开,公元591年拜占庭和波斯人订立友好条约后,北方的游牧民族便成了拜占庭帝国要对付的首要敌人。拜占庭皇帝莫里斯自带一个军团,将军普利斯克斯也带领一个军团,共同对付阿瓦尔人准备收复失地。对于多布罗加和多瑙河北部的推进让阿瓦尔人不寒而栗,伯颜意欲先发制人,率领大军攻打拜占庭堡垒,可是由于拜占庭皇帝直接指挥下的拜占庭军队气势高扬,阿瓦尔军队几乎到处都受到严厉的打击。一个月来,阿瓦尔人没有任何战果,土地反倒迅速收缩,黔驴技穷的伯颜不敢硬碰硬,开始鸣金收兵,仓促撤军。公元593年,拜占庭军队再次进攻阿瓦尔人。这次只由普利斯克斯将军带队,他们从多瑙河下游北进,迎面碰上了保加尔人的军队,两军厮杀很久,也没有分出胜负。阿瓦尔人对拜占庭人的挑衅行为十分不满,第二年夏季发动攻势,一直把战火烧到了爱琴海沿岸。597年,塞萨洛尼基被阿瓦尔人团团围困,拜占庭人即将丢失巴尔干半岛的最后一座堡垒。但普利斯克斯指挥的军队所向披靡,很快便为城市解围,在一年的拜占庭绝对优势战争中,阿瓦尔人节节败退,最后彻底让出多瑙河以南的巴尔干地区。公元600年,年迈的伯颜与普利斯克斯签订合约,重新承认拜占庭帝国对于多瑙河地区的主权,阿瓦尔人退到潘诺尼亚。在阿瓦尔人退军的过程中,又受到了拜占庭的打击,残部只能全部推到今匈牙利,200年后将会被法兰克人和保加利亚人打败,土地也将被两国平分。可惜没有嚣张多久的阿瓦尔人就这样昙花一现的结束了自己对巴尔干的入侵。- u8 O$ L8 c/ y6 U' O, _2 G9 `

- E% C3 h4 i4 ?& d. L当阿瓦尔人撤离后,便是斯拉夫人对巴尔干半岛的永久占领。在拜占庭与阿瓦尔战争时期,斯拉夫人利用两国都需要大量雇佣军的需求,得到了在巴尔干半岛居住的权利。因为斯拉夫人一直做着“顺民”,不对拜占庭发起进攻,让拜占庭帝国没有办法对他们发布驱逐法令,斯拉夫也就凭借着这个优势,在巴尔干半岛上大肆扩张。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们一方面被拜占庭文化所同化,一方面他们有同化着当地的土著色雷斯人。他们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定居,使社会和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用自己的独立农民村社替代了当地的奴隶制和隶农制,因为其在居住地区具有绝对优势,结果当地的色雷斯土著反而忘记了自己使用的拉丁语、希腊语和色雷斯语,而去改用斯拉夫语。斯拉夫人的汪洋大海几乎淹没了当地的所有文化,除了伊利里亚人(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因为居住在山区还保留着其习俗,剩下的巴尔干各民族都被斯拉夫人所同化,甚至于后来进入保加利亚的保加利亚民族最后也被斯拉夫人所同化,而只有国名还记载着其过去的悠久历史。拜占庭的很多作家都对这次大迁徙有难忘的记忆。如7世纪的作家伊塞多利说:“斯拉夫人从罗马人手里抢走了希腊”;8世纪的香客维里巴尔德则说:“这些城市淹没在斯拉夫人的土地上”;10世纪的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七世更是直截了当的说:“整个国家都斯拉夫化了,都成为野蛮人了”。(34)尽管这些话都说的比较偏激,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出了斯拉夫人对巴尔干半岛的占领与同化。本来应当是拜占庭人来同化斯拉夫人,而现在的结果却是斯拉夫人来同化拜占庭人了。在同化的过程中,斯拉夫人接受了拜占庭的传统,从游牧民族转变成农耕民族,原始公社组织逐渐解体,从野蛮走向了文明。' v, f. e" T' i
' a3 ^  f2 @" ?: ?) K& `: [
促使他们走向文明的其实还是拜占庭人。因为拜占庭人发现这些斯拉夫人已经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而且在土地上繁衍生息。因为这些土地原本都是拜占庭帝国的,所以这些斯拉夫人就应当遵守帝国的规定,成为帝国的一员,当然最主要的就是要缴纳税款。此时的斯拉夫各部落根本没有能力抵抗强势的拜占庭政府,为了抵抗拜占庭政府的压迫,斯拉夫人也组成了联盟,这个时候在莫埃西亚(今保加利亚北部)出现了斯拉夫人的联盟——“七部落”。在这些部落中逐渐产生了克鲁卡斯5兄弟的传说(与保加利亚的阿斯巴鲁赫5兄弟如出一辙,很可能是同源),这也许就是对祖先的追述。此后数百年,这个地区的斯拉夫人一部分和保加利亚人联合,组成了保加利亚王国;另一部分和拜占庭联合,成了拜占庭的居民,一个拜占庭与保加利亚对峙的时代即将来临,而斯拉夫人正是这个时代来临的先头部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15: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的为下部,因注释过长所以已删除" M4 [: d3 `4 j

8 I: m3 I* Y) N% z, x8 k& g9 q目录有改动% \+ X( |" ?& K
以最后帖子为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15: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章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前期统治" E" o1 B, U; v6 F
' ^2 Z3 l* P* B# U- \% F$ f
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进攻
* f. k) v2 a) w1 r4 e# [& Z& l2 a& R
初期战争
7 t; t: ?0 J4 ?: g# j" E1 @! b! W. {7 g; i" n; [/ b
公元11世纪,一批自称是突厥人后裔的人来到了小亚细亚。这些人原本是中亚的游牧民族,后来随着塞尔柱突厥人人的西迁,一起来到小亚细亚。他们在迁徙的路途中接受了伊斯兰教,并把伊斯兰教的圣战精神与原有的好战传统结合起来,并“在这种宗教精神的鼓舞下,突厥人通过武力征服了小亚细亚。”这些人获得阿拉伯法蒂玛王朝哈里发的承认,成为阿拉伯世界的斗士,专门根除与哈里发为敌的什叶派,同时他们建立国家“罗姆苏丹国”。在长久的战争中,塞尔柱人在阿拉伯世界站稳脚跟。他们为排除异己,便于埃及训练新兵——马姆路克,这些新兵是来自于高加索山区和小亚细亚的被俘者,当他们足够强大时,就可以赶走和塞尔柱人一起的其他突厥人。在塞尔柱人的排挤下,从公元1048年开始,一部分突厥人以继续向西迁徙,他们在建立了数十个突厥人部落小国后,逐渐占据整个小亚细亚。拜占庭人虽想征缴,但由于十字军的干扰,自己反而差点灭亡。看到自身问题的拜占庭反过来用领土要求在小亚细亚的歌突厥部落国家充作拜占庭雇佣军,以对付十字军与巴尔干诸国。正因为这个原因,突厥人逐渐发展出艾丁、萨鲁汗、卡拉曼等诸个较大的公国。他们在拜占庭人的保护下,顺利通过初期的被扼杀阶段,而且在崛起过程中甚至也没受到巴尔干诸国那样的相互牵制,所以仅在一个世纪内便已经有了临驾于拜占庭之上的能力。而拜占庭人迫于其淫威愈加低声下气,等于在事实上承认突厥人的统治地位。# _! c% u4 I- ^) W, k

# c* t4 X; i  |) r  ~6 C: D此时,在突厥人诸公国出现了一个叫奥斯曼的国家。实际上奥斯曼国家在公元12世纪就存在,那时叫做“库班古里拉”(Cobanogullari)但由于其过于弱小,一直处在塞尔柱罗姆苏丹国的统治之下。塞尔柱人经常派总督管理该公国,并把这个小国定为自己向小亚细亚进攻的桥头堡。但不久后,蒙古人的到来打破了塞尔柱人的平静。蒙古人建立的伊儿汗国开始统治塞尔柱人的大部分地区,塞尔柱人被迫向蒙古人称臣,并同意提供兵员继续进攻其他国家。而此时,另外一下突厥人后裔则不愿听从蒙古人的调遣,并发动起义造成内乱。特别是公元1291年,当时占据奥斯曼的塞尔柱统帅齐里茨?阿尔斯兰(Kilic Arslan)起兵反叛其哥哥塞尔柱苏丹马苏迪二世(Masud II,1282-1304)。他利用他的突厥各公国联军大败蒙古人和塞尔柱人联军,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后因需要专门对付蒙古人,他便把西部加齐(Gazi,即穆斯林对付异教徒的武士)转给当时是贝伊(Bey,边疆军事长官)的奥斯曼统领(史称奥斯曼一世Ottoman I,1280-1324)。自此奥斯曼做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建立者,走上历史舞台。不过从社会发展水平来说,奥斯曼远远低于任何一个巴尔干国家。一直到奥斯曼建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前夕,国家内部还存在着原始公社制。% Y# y) U8 Z5 r0 L5 r  J+ `
. o" A- k/ @9 _, n" q* b
奥斯曼在成为加齐后,即效仿塞尔柱突厥人的策略,先把他的统治区分为三个公国,每个公国由一个对自己忠诚的贝伊领导。以这些贝伊的领导下,三个公国各向东、西、北三个方向进攻,拜占庭几乎各个战场都失利。一部分拜占庭贵族打败逃跑;另一部分通过协议、通婚等方式投降奥斯曼人。公元1299年,奥斯曼帝国正式建立。至其子奥尔汗(Orchan,1324-1359)在位时,已基本征服整个小亚细亚。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断扩张,拜占庭皇帝邀请其去帮助打击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奥斯曼的触手开始伸向巴尔干半岛。从公元1349-1352年,奥斯曼人接连打败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的联军,两国土地也被日削月夺,越来越无力和奥斯曼人决一死战。穆拉德一世(Murat I,1360-1389)在位期间,连续三次对保加利亚进攻,忙于治理内乱的保加利亚沙皇根本没法腾出手与其交战,从1383-1387年南部领土悉被占领。公元1388年,奥斯曼人更是领军队到达保加利亚首都特尔诺沃,沙皇只能割让西里斯特里亚以求得苟延残喘。正如当时的一位目击者所说:“奥斯曼人蜂拥而入,遍布全巴尔干,犹如群鸟蔽天,基督徒或遭屠杀,或被掳走沦为奴隶,幸存者大部分死于饥饿,还活着的则感到不如早死为好。”
  y, Y, X: D/ b' `8 D: |; Z
  z; ~- k4 t3 p4 v" d* [十字军战役' M' _/ [; F* d) s  j' T  D5 [
  Y+ i, B6 Z! N
公元1389年6月15日,决定巴尔干各国命运的科索沃战役打响。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波斯尼亚等为一方与穆拉德一世为一方的39000-70000(各书籍记载不同,差距悬殊)军队,于普林斯地那(Pristina)西部开战。虽然该战役最初幸运之神一直光顾巴尔干联军,但后来由于奥斯曼人占优势的轻骑兵的反攻,巴尔干联军反倒处于劣势。在当天夜幕降临后,塞尔维亚的福特克?布拉科维奇(Vlatko Vukovic)在最后一刻反叛,奥斯曼人获得彻底胜利。据记载穆拉德一世本人可能死于这场战役之时,也可能被后来投降的塞尔维亚人所杀。但不管怎样,其子——被称为“雷神之锤”的巴耶济德一世(Bayezid I,1389-1402)最后领导军队取得全面胜利。巴尔干各国被迫向征服者屈服,并保证向奥斯曼人交纳贡礼。当时的“拜占庭皇帝、保加利亚沙皇和塞尔维亚沙皇一样,都被迫轮流向苏丹提供军事服役和贡品。……土耳其的‘杰拉查’赋税对整个国家和所有地主强制征收,不论以前是否享有特权,它标志着一种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严厉的财政义务,甚至一国之主也不能获得豁免,而纳税人必须代表自己亲自缴纳捐税。”公元1393年7月17日,被围城数月的保加利亚第二王国首都特尔诺沃被攻陷,保加利亚沙皇宣布投降,在奥斯曼人的疯狂掠夺下,该城除地基和城墙外,所以一切都化作焦土,保加利亚第二王国也正式灭亡。公元1396年,保加利亚最后一个割据政权维丁被攻陷,保加利亚不复存在。
9 }5 A9 s( }6 K' _
. a2 ]" Z/ ?' j- B* l" t% i8 {在维丁陷落之前,恐惧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威胁的西欧各国在教皇卜尼法斯九世(Boniface IX,1389-1404)组织了另一次十字军,即尼科堡十字军。这些人在经过维丁之时,曾经允诺帮助维丁重建保加利亚,但这后来却成为一纸空言。公元1396年9月25日,数量庞大而嘈杂的西欧乌合之众,被训练并不精良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斩杀殆尽,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处于绝望之中。+ ]6 G' @  \4 Z7 z3 }* J

4 N% A7 C: @1 R& C但不久后当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陷入内乱时,欧洲各国又燃起了复仇的火焰。公元1442年,在匈牙利英雄胡亚迪(John Hunyadi,1400-1456)为首的十字军,再次被罗马教皇组织起来,准备开向多瑙河南岸,夺回被侵占的领土。公元1443年,十字军翻过巴尔干山脉,占领索菲亚,于当年冬季来临之前到达原保加利亚第二王国的马拉查河附近。看到这次的十字军有可能胜利,更多的欧洲国王们送来军队。在欧洲各国的支持下,公元1444年11月10日,在瓦尔纳两军开始交战。与上次一样,十字军在初期有些胜利。但最后胜利的天平再次倒向奥斯曼人,战争再次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全面胜利告终。胡亚迪逃跑,而更多的十字军则战死沙场。公元1444年,胡亚迪再次领导科索沃十字军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会战,可最后仍被奥斯曼人所打败。自此,多瑙河以南被奥斯曼人彻底占领,巴尔干居民(除还能坚持9年的君士坦丁堡外),都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忠实臣民。; v" I8 _( G/ v+ e% m9 w) ^. d

+ c% G( r4 F* O- G1 w% C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同化政策* ~" z% ^" i- Q) H
. D( x! W4 G. o4 \
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同化
/ E$ J) P9 j  t, F0 x: z, z; u% n! }) B- t. \
当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把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攻下后,只继承了他的土地,并没有继承他的文化。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保加利亚后,便千方百计想把保加利亚人同化,从而以确保他们的统治。初期,奥斯曼土耳其人大肆杀害反抗的保加利亚人。接着把大量小亚细亚的伊斯兰教徒们补充到保加利亚境内,以图逐渐同化。. Z& E( D) H% l& R! @) q. {

/ K- K2 J9 F$ |9 j9 D尽管奥斯曼土耳其人使用这一整套的方式和方法企图同化保加利亚人,可是他们却没有做到。主要原因是奥斯曼土耳其人并没有任何他们能够同化别人的意识形态和精神生活。奥斯曼土耳其人几乎就是一个“未曾对艺术、音乐、教育、科学、技术或人类生活中的任何美好事物作出丝毫贡献”的民族。正因为这种普遍落后性,他们只能对被征服者的文化生活听之任之,让其保留自己本民族真正的精神财富。正如公元1981年保加利亚共产党第一书记日夫科夫所说:“当保加利亚在14世纪末落入奥斯曼帝国统治,它历史发展的自然路线便中断而且倒退。”; a9 H5 k1 e2 U. F* O
2 {8 @9 J; n" P  X8 W  v+ D# a
不过奥斯曼土耳其人还是想了其他方法。他们首先宣布所有被占领的土地都是“米尔”,即苏丹的土地或国有土地,只有苏丹才有义务把土地分给各级封建领主以及宠信大臣和皇室亲族,其他人不得插手。然后,奥斯曼土耳其人把除波斯尼亚外的整个巴尔干统称为“鲁米利亚”(Rumelia),亦即“希腊人的土地”,也就是不再承认保加利亚民族的合法性,认为他们只是希腊人的一员。接着,奥斯曼土耳其人又派驻“贝勒别伊”(即总督,Beglerbeg)来管辖巴尔干半岛的所有居民,其总督府设在索菲亚。为了进一步统治该地区的人民,奥斯曼土耳其政府把整个巴尔干半岛分为26个“桑扎克”(Sandjak),由级别低一级的奥斯曼人来负责管理。当然为笼络人心,贝勒别伊在奥斯曼苏丹授权下允许一些过去的保加利亚贵族通过购买或宣誓效忠苏丹的方式进入管理阶层。在保加利亚本土主要有三个桑扎克,即维丁、锡利斯特拉、尼科波尔三部分。在这三个桑扎克下,奥斯曼人又划分出多样土地,第一部分叫“哈斯”(Hass)和“札米特”(Zeamet),也可以统称为“穆尔克”(Mukata),即给予皇室贵族和重臣的土地;第二部分称作“瓦克夫”,即给伊斯兰教寺院的土地;第三部分是给伊斯兰教徒的,但这些人要划分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事制度之下;第四部分也是最大的部分是给所谓的“斯帕西”领主的,斯帕西是在奥斯曼军队里服役的骑兵部队,他们具有多种特权,苏丹分给他们的土地也是最肥沃的。以上所有列举的封建领地都是由被称作“赖雅”(Rayah),即“牲畜”的非穆斯林农奴耕种。在保加利亚“赖雅”主要就是过去的农民,他们的土地被无偿剥夺,一切权力全部丧失。过去的保加利亚贵族也是如法炮制,如果不同意成为伊斯兰教徒,要不就被处死,要不就丧失一切权力,成为“赖雅”。# o7 d" G4 R2 m& _7 h) C
+ v- y4 Y7 N" R4 Y- y2 V
成为赖雅的农户们,每人可以领取到一定数量的土地,大约为10公顷左右,即一个西夫特。每份西夫特的面积基本等于一对公牛能够耕种的范围,当然根据土地肥沃程度和实际面积与类型也会稍有区别。不过这些土地都是由赖雅们来耕种,无论是基督徒还是穆斯林,这些土地都登记造册,耕种者必须持有合法的证书才可耕种。每年每个赖雅都要交税,至公元16世纪初基本是22个阿克切的税。公元16世纪晚期开始增长到33个阿克切,到公元18世纪初,甚至达到了50个阿克切。阿克切的贬值和斯帕西们的贪得无厌造成土地税一升再升,赖雅的负担成倍加重。但也有一部分人可以不缴纳,但他们必须承担若干特殊任务,如运输军队辎重、担任警卫、守护隘口等。后奥斯曼苏丹又增加了人头税,即所有非穆斯林必须按人口上税。除人头税外,追重要的便是“什一税”,该税虽名为“什一税”,但却经常按五分之一甚至到二分之一的幅度加以征收。税务的加重,一方面说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向外扩张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物资,另一方面由于奥斯曼苏丹指定的政策只允许斯帕西们在服役期间得到这些优惠,所以这些人在服役期必然会力图在赖雅身上榨到最大的好处。同时,国家也默许他们的所作所为,并在这个基础上肆意增加在人民头上的苛捐杂税。对农民的残酷剥削,造成农业水平持续下降。公元17世纪,著名旅行家罗伯特?得卓尔看到保加利亚那些荒废的土地和农民不堪风吹雨打的茅屋,曾经描述到:他们“肮脏、破败到极点,那只是在地上挖个洞,勉强撑起一片屋顶——屋顶铺的很少是稻草,通常是草皮。”还有一些游学者曾记载:“自圣经时代以来,当地人似乎在很多方面都鲜有改变。因此我们几乎可以说,观察现代马其顿人就等于在研究圣保罗旅行、传道时代的那些人。”我们要承认,这些记载在某些方面也夸大了事实,但我们却能从这些记载中知道,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时期确实造成该地区返回蛮荒状态。
3 d! l0 i2 t' G) {' Q  ]* Q
5 Z$ n( M, b7 a0 y) i) ^7 k) V现在我们清楚的知道,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直在保加利亚土地上进行他们的军事化改革,上面说的农民政策很显然是一种军事制度的体现。因为农民境遇越来越差,更多的农村年轻男女开始迁移。他们也可能为其他比较好的地方放牧,也可能去做一些兼职差事。根据当时人的记载,保加利亚男性经常带着够吃两个星期的面包,到中欧地区为其收割。他们会根据边境的变迁、天气状况和政治经济因素到处寻找新的居住场所。甚至有时还会举家迁移到山里,等待混乱局势明了后在回到原住地。我们经常说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时期的保加利亚史黑暗的,不过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说其实奥斯曼人还算是解救了保加利亚农民。旧的主子(拜占庭人)为了夺回多瑙河以南的土地,和保加利亚人打了将近一千年的战争,如果保加利亚失败,则保加利亚土地将全部被拜占庭人所接收。拜占庭人的赋税之高是全欧洲有名的,拜占庭人即使是在非战争时期也可以征到三分之一的税收,到战争时期最高可达到60%。新的主子(奥斯曼人)则灭亡了拜占庭。即使是到最后行将灭亡之时,税收也从未到达拜占庭人的平均水平,这不能不说也是因祸得福。
# Y- {4 L& L; |) P7 e) S; s( U3 s/ y3 ]) P% z
因为农业的衰退,手工业也发展缓慢,甚至于开始倒退。虽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实行的封建制度也是和西欧相近的军事采邑制,但由于其野蛮性,反倒把过去生气勃勃的经济生活扼杀殆尽。贸易停滞、城镇荒芜、物质生活匮乏,虽然奥斯曼人几乎没有把手插到任何一种商业活动中,可是由于其使用“一切以军事为纲”的政策,把原本已发展起来的货币经济拉回到交换经济时代,自然阻碍商品生产的提高。虽然有希腊人、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充当商人的角色,但其主要目标却是把这里变成粮食基地,其他的高档产品则在意大利本地制造。城镇因为经济前景黯淡,到公元16世纪时,菲律波波利已经成为一个满是茅草屋和土房的乡村,手工业者和商人纷纷离开城镇,寻找更好的地方继续他们的生意。索菲亚虽为主要城市,但也显示出衰败气象。奥斯曼人在16世纪时曾经想改变此等状况,欲修公路以扩充商业,但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行。当时便有人判断,奥斯曼人不修筑公路其实是故意的。“所有野蛮的王侯都自觉欣喜,认为道路情况不良可以加强他们领土版图的自然防御能力。”因为“在这个地区以外没有公路,使得出口近乎不可能。”维护良好的公路系统对奥斯曼人并无好处,那主要是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境内的驮兽比他竞争者所使用的更为优良,例如水牛、骡、驴还有最重要的特别武器——骆驼。”那个时代。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经常有骆驼托运军事物资,一方面减少了军队的负载,可以更好的打仗;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一些农民的收入问题,因为骆驼是农民自己的。说实话,如果在西欧这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在东欧的古木参天、或是满是沙尘的石子路上,这些动物发挥的作用还是超过人类的。所以奥斯曼人宁可让保加利亚的道路处于自然状态,“似乎在夏天还能管些用处”,而不愿多花人力物力去改善那些已经严重阻碍经济发展的道路问题。
7 q* Z8 b2 q; A# O4 \* J( U: u% x' Q+ V4 r- u  E$ a
与此相对比的是穆斯林行会的火热。这些行会由那些迁居到保加利亚的穆斯林或者犹太人组成,他们要比保加利亚本地的手工业者少交很多税,因此也可以活跃的多。但是这种活跃也是有限度的,准确来说就是只有师傅带徒弟,不允许出现创新。每一个行会主要都是由某一种行业的师傅组成,他们的领导者称为谢赫(Seyh),其实就是一个精神领袖,真正做事的还是助理(Kethuda)和干事(Basi)。他们有一个专门委员会,用来考核学徒者是否通过。该委员会的所有成员名单必须由当地法官审核,然后交予苏丹的办事官员加盖章后才可开始活动。每个学徒也要通过这个委员会的测试,先晋升到帮工,之后才能晋升为师傅,到师傅的级别便可自己开业。这种开业的权利被称为哥迪克(Gedik),即“得到特许的在特定地点的行业垄断”。不过因为害怕垄断,所以奥斯曼人便把其税收定的非常高,一般很少有几个师傅能够承受得起,因此在某个城市开的哥迪克并不多,大多数晋升为师傅的学徒更愿意到其他地方碰碰运气。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商人的控制要比对手工业者好得多,但这也仅限于伊斯兰、希腊和意大利的商人。鼓励这些人经商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商人们可以在统治阶级需要贷款的时候颗粒出资。但是保加利亚农民则不这样想,他们痛恨商人的囤积居奇和哄抬物价,认为他们才是破坏货币经济的罪魁祸首。因此,一些行会也对商人们紧闭门户,给予他们的利润仅有15-20%。不过商人们也经常利用自己手里的生产资料控制手工业者对他们的防范,从而经常出现两方长时间互相抵触的事件。当然这是奥斯曼土耳其政府比较愿意看到了,一方面他们可以转移人们对他们残酷剥削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商人为了寻求他们的保护而在某些经济问题上做出让步。
% F, v: G5 H! ?5 N2 w# j
2 J. d, e  u0 p! O" c, i在奥斯曼人的层层盘剥和任凭经济的混乱控制下,道德沦丧也成为当时的社会主流。造成一些人索性去做盗贼,他们认为盗贼行业是个有英雄气概的赚钱方式。那时的盗贼经常是“年纪在二三十岁之间或更年轻的山地人,而且常是流浪的牧羊人。”他们愿意在盗窃和抢劫活动中自己赢得荣誉,成为某一个团伙的领袖。而且成为一个盗贼最大的好处就是被逮捕起来后,经常会因为某些奥斯曼苏丹的旨意被大赦放出,甚至有的因为力量超群而被授予一官半职。对于没有任何门路爬到奥斯曼上层的保加利亚农民来说,做盗贼的确不失为一条升官发财的近路。因此,这些强盗无论看起来还是被人说起来都是十分盛气凌人的。曾经有人记载,这些盗贼在抢夺人家的财产后还放出大话:“每个人都欠强盗,我在这里就是苏丹,我在这里就是英国国王。”也许在他们心里从来就没有过法律,反正进入监狱不久还会被做了错事的苏丹大赦出来。至公元17世纪末,强盗已经遍布整个巴尔干半岛。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帝国土地日渐窘迫,处于边境的人们生活越来越困苦,所以造成流寇激增。他们有的是逃避赋税者、有的是逃避追捕者,甚至有的是爱国人士,但他们的主要生活还是抢劫。人们记载着:“各地对强盗都十分惊恐,他们犯下可怕的暴行,攻击农民许多次,因而使人民对他们都很反感。”从这个记载我们可以说,实际上这些盗贼并不是劫富济贫者,更不是我们常说的侠客,他们只是一种在巴尔干土地上高度贫困的象征,是一群被社会抛弃者在寻求自己的出路。因此当除去这些人神秘的面纱后,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有的光脚,衣服粗鄙不堪,烟袋里空空如也,肚子里也空空如也。是什么让他们过那样的生活?他们像在田里被人驱赶的牛,像山里被人追猎的熊,你又能限制他们什么呢?”
, t2 ?, d5 K# E, s9 h7 \# v4 L$ F" _* j: n; A- J( y, w
奥斯曼土耳其的宗教政策6 ?7 ]" T9 v3 E3 Q* F& w

( e' f8 U* x$ A3 m除政治和经济上的压迫外,也许保加利亚人受到的宗教压迫更甚。自从保加利亚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设在特尔诺沃的东正教总主教区便被撤销。公元1394年,保加利亚被置于君士坦丁堡总主教区的管辖之下。接着希腊籍主教和希腊文的祝告代替原本的斯拉夫主教和斯拉夫祝告文,除奥赫里德主教区外,剩下所有保加利亚教区都被强制实行。因为在奥斯曼苏丹的心里,其实对于臣民的民族界线并不关心,他们只要求其有归属感即可。他对于希腊与斯拉夫的界线更是没有任何感觉,因此他认为拜占庭文化在整个巴尔干都具有主导地位,那么上层的“罗马尼亚人”就应该懂得希腊语,这才是东鲁米利亚的官方语言。在苏丹的统治下,希腊传教士为获得更高更大的权力,不惜贪污行贿、买卖圣职,从15-16世纪的一百年间,主教有61次变动,远高于上一个百年的19次变动。贪污受贿和教会的腐败让人们对东正教教会逐渐失去信心,转而愿意去接触与他们过去接触较少的伊斯兰教徒。实际上在希腊传教士中也其了分歧,这些人虽然表面上说:厌恶那些“渴望获取财富、成为显贵、生活奢侈”而改信其他宗教的人,可是到下一个世纪(公元16世纪),大部分希腊传教士已经成为穆斯林。他们清楚的知道,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只有穆斯林才有向上爬的机会,自己虽然是个东正教徒,但是可以改信安拉,这样就能继续保持自己优越的地位和奢侈的生活。如一些拜占庭的末代皇族也是如法炮制,他们自称穆斯林,在苏丹的宫廷中得到高官,甚至有一个人曾经做到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时期的大维齐。奥斯曼人利用保加利亚人与拜占庭人的对立,人为制造对伊斯兰教有益的环境。他们把保加利亚人逐渐希腊化,再伊斯兰化,从而使保加利亚民族失去民族性。在这种状况下,如果一个东正教徒继续信其宗教的话,就要被当作二等公民,而如果他愿意昄依伊斯兰教,那么就有光明的前途。以至于到公元17世纪,穆斯塔法?阿里曾记载:“在罗马土地上,大多数居民的身世都很复杂。回溯名人的家世,几乎都有改信伊斯兰教的记录,他们的母系或父系常是邪恶的异教徒,尽管名人本身已经成长为正直而又杰出的穆斯林。”由于改信的人数众多,甚至有一个时期,“上流人士使用斯拉夫语。平民说原本是鞑靼语的土耳其语,他们由波斯人那里借用讨论国家大事的字眼;从阿拉伯人那里借用讨论宗教的字眼;从希腊人那里借用讨论战争的字眼;从意大利人那里借用航海术语以及职称。”保加利亚一位主教曾说:“一个乡村中所有不信神的人都渐渐改信了伊斯兰教。”“超过四万人放弃了基督教,愈来愈多民众也这样做,希望在余生能享受到更和平的岁月。”因为巴尔干半岛东正教的式微,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不再作为东正教圣地,而逐渐转向俄罗斯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 t, Q) F/ A4 M4 c6 E
+ w" J0 P$ s; F. U当教派混乱后,人民的信仰开始混乱,这也从而使各种迷信遍布巴尔干各地。奥斯曼人认为巴尔干半岛本身就是一个善灵和恶灵交战的地方,这个地方只有黑暗。因为奥斯曼人的宣传,巴尔干人相信自己身边就有吸血鬼,一些已经破落的大家族更是被指为吸血鬼藏身之地,农民们相信这些贵族们会将自己的尾巴藏在衣服之内。急病乱投医也成为这时保加利亚人的通病,他们可以相信任何一种宗教能驱除吸血鬼的缠绕。这时,大蒜、绳子、十字架、野猪的獠牙等都成为人们的护身符,各色教派的牧师们则每天以为人们写护身符上的词语为功课。如果有一个东正教徒发现自己的护身符不管用,那么他会果断的借用邻居穆斯林的护身符。迷信的强势造成社会的倒退,到17世纪初,这些保加利亚农民已经“信奉教会的传统,但却完全不懂教义。”“农人们都很虔诚,但这倒不是因为他们信服基督教本身根本教义,而是因为恐惧。”此时的保加利亚农民会根据圣人们如何惩罚人类,把圣人分为“重量级”和“轻量级”,用以分别对待。著名神学家尼纳多维奇曾说:“某些老妇人,甚至有些男人会对我母亲说‘我的姊妹,你可真有福气,家里有这样以为有学问的儿子’。”) c( L7 E, F  J. T) y/ ?# j( `+ _9 {

9 @: I- s% C  y; U  x+ R可见,在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时期,农民们根本就已经丢失其原本传统,甚至连“启蒙”都不知道去何处寻。以至于有一次英国记者布雷斯福德去问一些农民居然得到了这样的回答:“‘这个地方是谁建的?’
3 A4 n% ?; X2 Q6 b‘自由人。’5 w$ V! P; M( D) ^
‘他们是谁呢?’/ e, |; O  Y3 ?8 k! `' Q
‘我们的祖父。’
2 G( V- p' e. t‘好的,但他们是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希腊人还是土耳其人呢?’
+ E2 h; X3 J$ z; X‘他们不是土耳其人,他们是基督徒。’”4 b: Z# A7 e( z9 T7 N
4 p1 ?: ~5 x8 e% a7 C& U7 L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唯一可以读到的是,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下,巴尔干半岛的人民已经忘记了自己祖先辉煌的历史,他们每天在为奥斯曼统治者劳累,根本没时间享受回忆祖先们过去崇高事业的时间,以至于后来一切都成为明日黄花,除一小部分研究者还记得外,其他人早已抛于脑后。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奥斯曼人统治保加利亚的最初日子里,索菲亚还仍旧在出版斯拉夫文书籍,可是不久后出版便被禁止。马上法纳尔人为了使保加利亚的各种书籍“不会与《古兰经》冲突”,又把特尔诺沃主教图书馆付之一炬,大量保加利亚珍贵书籍从此消失。这份罪行影响到将来数百年的历史,让我们既无法得知保加利亚过去的辉煌,也无法得知奥斯曼人对保加利亚的征服。4 T2 h5 G# h$ K8 h# u5 j3 }

6 i& `4 S9 ~4 l# s( C7 [! e在奥斯曼苏丹看来,对内同化的主要目的还是用于对外战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初期曾经是清一色的穆斯林,但由于土地疯狂扩张,军队数量相对欠缺。为解决问题,奥斯曼苏丹的后继者们渐渐引入一种德米舍梅(Devsirne)制度。该制度从字面讲意思是“青年人的聚集”,实际上来源于早期战利品的“五一分配”。最开始只是由苏丹拿到五分之一的战利品,连被俘获的异族士兵也是如此处理。当该政策实行一段时间后,奥斯曼苏丹发现这些曾经是异教徒但现在已经昄依伊斯兰教的士兵们战斗力甚至比自己部队的士兵还强,便把一些能力较高的人留在身边,从而逐渐形成“加尼沙里”(Janissary)部队,也就是苏丹亲兵。德米舍梅就是在占领的土地上吸收非伊斯兰教儿童,把他们带到伊斯坦布尔或者布尔萨进行训练,成绩优异者便可进入苏丹宫廷内侍,剩下的根据情况进入军队或者分配给小亚细亚的农民参加耕种,但在军队中成绩优异者也可进入苏丹亲兵行列。: p3 i4 k0 G0 y( y

# z/ A1 ~$ \  f4 b% ^德米舍梅的挑选制度一般每年只在乡村进行,但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前途,不惜花大价钱把孩子放到乡村,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能进入苏丹宫廷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当一种体制希望同化其所有占领土地的人民,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一个人从他的家庭、家族和宗教中分离出来。让被占领土地的人民理解宗教并不仅仅只是个人或群体对于生命与造物主之关系的看法,还要包括人类在生活各方面的行为规范界定。人民应当按照自己的宗教教义来思考、说话、与人办事、经商、结婚、买卖、继承财产和辞世。因此,宗教将会成为这一过程的指导,甚至就是这一过程的一部分。德米舍梅制度就是这个方式的具体体现,只有在进入伊斯兰社会后,个人才能被公认,进入上层社会才成为可能。只有接受伊斯兰传统,在这个社会结构中有才能的人便可以升迁至苏丹统治机构的重要职位上。在这个时候,“有些人不关心自己的保加利亚民族,反而去学外国生活方式和外国语言。他们不关心自己的保加利亚语言,反而努力去读、去说希腊语,羞于自称保加利亚人。”由此可见该制度对保加利亚民族主义的毁灭作用。
& Z4 `- H2 q# ~: m, Z( \
& Y, r0 i% k4 ~, M% U/ i  j/ q新一轮军事扩张
9 d# Y+ |8 l$ e2 f2 h6 Q' _; @2 J
有了新军队的支持,奥斯曼苏丹扩张的步伐逐渐加快,立刻欧洲就成了奥斯曼苏丹的窥伺之物。而巴尔干问题也被重视起来,因为这里是进攻欧洲的基地和前哨,对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一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代苏丹几乎都在保加利亚附近打过仗,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巴耶济德二世(Bayezid II,1481-1512)与苏莱曼大帝一世(Suleyman I,1520-1566)时期的战争。当奥斯曼土耳其人于公元1461年占领最后一个拜占庭小王国特拉比松王国(The Empire of Trebizond)后,整个欧洲的挡路石拜占庭被彻底消灭,马上奥斯曼苏丹便开始其欧洲战役的步伐。巴耶济德二世首先选择与保加利亚相邻的瓦拉几亚为切入点,原因是此时的斯特凡大公(Stephanus III,1457-1504)在匈牙利战争胜利后,便趁着奥斯曼苏丹在小亚细亚平叛期间,占领保加利亚东北部以及多瑙河入海口地区。接着,斯特凡大公与蒙古金帐汗国联合以阻止奥斯曼人对欧洲的扩张。公元1475年1月17日,其联军在拉科维查大败奥斯曼人,奥斯曼苏丹脸面尽丢,意欲再次还击。公元1481年夏,斯特凡大公再次占领保加利亚东北部与多瑙河入海口地区,并在新占领地区建立多个筑垒货栈。新苏丹巴耶济德二世终于抓到把柄,于公元1484年7月还击。在“清真寺事件”结束后,巴耶济德二世借助瓦拉几亚反对派的军队进攻斯特凡大公的军队,在多次进攻后斯特凡大公所占土地全部失守,甚至自己的土地也被赔偿出去。感受到奥斯曼军队强大力量的斯特凡大公被迫妥协,并签订合约不再进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公元1486年,斯特凡大公撕毁合约,意欲再次夺回多瑙河口地区的筑垒货栈,但却并未成功。后,为稳定边界并快速扩张,奥斯曼苏丹巴耶济德二世与匈牙利、波兰等签订合约,承认其占领土地有效,从而彻底结束与斯特凡大公的保加利亚争夺。
0 }* ?- M& j3 `; I' D
; i9 C9 \9 D$ k  n/ R% `6 V! ^苏莱曼大帝一世的主要目标则是从保加利亚出发占领匈牙利。起初,苏莱曼大帝是为消灭多瑙河南岸基督徒,铺平北伐道路。后苏莱曼大帝发现匈牙利恰好是个与几乎遍布全欧的哈布斯堡王朝联系的优良纽带,因此匈牙利将成为苏莱曼大帝的口中食。公元1526年,苏莱曼大帝第一次进攻匈牙利,在奥斯曼炮兵的追击下,匈牙利士兵军事涣散,不战而退,首都布达失陷。奥斯曼人于9月24日占领匈牙利,震撼的东欧称臣纳贡者众多。次年,哈布斯堡王朝抢回匈牙利,暴躁的苏莱曼大帝第二次进攻匈牙利。公元1529年夏,匈牙利首都再次被攻破,奥斯曼军队挥军维也纳。哈布斯堡王朝害怕异常,以冬季到来战争暂停为藉口签订停战合约,一个半自治的匈牙利出现。公元1530年,哈布斯堡王朝第二次得到布达。习惯打硬仗的苏莱曼大帝立即挥军北上,准备逐个击破匈牙利与奥地利。但在中途遇到突发情况,一个名叫贡斯(Guns)的小镇多次并未打下,延缓了奥斯曼人的进军。0 `7 W  z( F' a# ^/ A
& s$ R0 @% d9 q
    公元1532年,一次精心准备的战役被提到日程之上。苏莱曼大帝坚信奥斯曼土耳其苏丹是全世界的领导者,一个小小的匈牙利,根本不在话下。因此在7月-8月的一个月时间里,苏莱曼大帝集中军队再次攻打匈牙利,可是这次又在奥地利边境卡壳,无法再进一步。三次的远征都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苏莱曼大帝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哈布斯堡王朝签订合约。这样,匈牙利这个即得的猎物不会丢失,奥地利将来也会时刻在奥斯曼人的眼皮底下,他们对于一个强大的国家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24 13: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