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7-26 03: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保加利亚的物质环境
0 _. F5 t0 n1 e: I V
3 Q" e8 c9 q6 U4 h& c2 p无论在任何国家,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会受到地理因素的制约。每个地区的人类的脑力和体力的分化,即使是从原始社会开始到现在的“地方性转变”也照样受制于该地区的地理状况。所以我们如果想要讲述保加利亚的历史,那么最好先从它的地理情况讲起。
5 V$ ?* e3 @1 I8 i) z* W* c- @7 N0 ?4 \, f, l$ k, i
一、保加利亚地理环境, h) p7 K: [4 J% u6 ?
0 ~7 l! A5 @1 i3 i
自然地理情况+ @" b' |( r0 X9 E( k" p: M9 c8 O
4 r; s& K: s9 ?
在欧洲大陆上横列着三座大的半岛,他们分别是:比利牛斯半岛、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在半岛的周围则星落着大量的大大小小的岛屿,这些半岛和岛屿就造就了美丽盎然的地中海特色。在他们中间,巴尔干半岛是一个最特殊的美丽半岛,它就像一个三角形的比萨饼从大陆伸向海洋。欧洲的母亲河多瑙河,也从这里流入黑海,她曾经多次作为世纪大战的自然疆界,巴尔干的各民族就在她的环抱中一次又一次的抵御着来自于遥远地方的可怕敌人。几个地中海的属海又为巴尔干半岛的东南西三方都提供了水域上的保护,着这个摇篮中,巴尔干人享受着陆地和海洋带给他们的优良环境,真的是惬意非常。
" d/ N! N, o$ ]3 u1 v
% s$ O8 Q. H- X r# n不仅如此,这里又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在爱琴海的周围有着一座座美丽异常的小岛,在这些岛上有着美丽异常的神话故事,神话故事又造就了美丽异常的希腊文化。希腊人天生的爱冒险精神让他们走遍了整个欧洲和非洲,地中海的各个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1)一个个殖民地在当地崛起,连远在东欧草原上的各个游牧民族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连同希腊文化在内的各种商品和货物被源源不断的输入到各地,西方的文明立刻即被希腊人催醒了。当希腊文化催醒西方文明的时候,保加利亚出现了。保加利亚正好处于这个半岛的东方,它是希腊的紧邻。在一系列的物物交换之后,新的文明被带到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在新文明的指引下开始了创造自己特殊文明的路途,保加利亚用自己的名字首先命名了自己境内的一座著名山脉——巴尔干山,之后又命名了整个半岛——巴尔干半岛。(2)实际上真正的保加利亚国家直到7世纪才出现,但是为何这个半岛却没有用他们之前的希腊人的名字命名呢?那么保加利亚的魅力到底何在呢?3 y* Y" [/ [; Q7 y) ~/ K1 P0 ~( ?# N" G
6 k) M) I( L8 @* I1 I
今天的保加利亚共和国位于黑海与爱琴海之间,它是一个在多次的沧海桑田以及漫长的地壳变迁中形成的丰富多彩、复杂多样的地区。保加利亚这个国家是巴尔干半岛中最有特色的:虽然它不像欧洲屋脊阿尔卑斯山脉一样具有连绵不绝的雪山,但它却有雄伟而奇特的巴尔干众山,在巴尔干山上有着巴尔干的最高点朱米尔峰(2168米);同时,它又有着欧洲经过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经过其边境。在碧波荡漾中,衬托出一片花草肥美的谷地,谷地中有着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也是爱美的人都向往的东西——玫瑰。正因为这些优良的条件,因此保加利亚被人们称为“上帝的后花园”。(3)包括高耸入云的山峰、切入地下的河谷、广阔无际的沼泽、低矮的平原,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地形它都有了。除了这些以外,保加利亚还有一个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事情,那就是富含营养的褶皱土地。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把保加利亚的土地烫平,几乎可以覆盖半个欧洲。(4)保加利亚是通往欧洲、亚洲、非洲的必经之路;是沟通黑海、亚得利亚海、爱琴海的重要枢纽;更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处,3000年来,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国际事件连绵不断。多种文化的碰撞造成了多种民族在这里进行各种各样的交融,无数的民族在这里起起落落,演出了一幕幕的活剧。+ y6 d2 K' g% j* |0 A
7 | ?, I0 P8 h2 d: O: N( j
保加利亚地形西高东低,在地形上好像是拿尺子比着画了四条直线,分为四个区域。它们分别是:多瑙河丘陵平原;巴尔干山区;山地—盆地过渡区;里拉—罗多彼山区。多瑙河丘陵平原又称多瑙河平原,是保加利亚的最大平原。北面以多瑙河为界,南部巴尔干山为界,横亘500余公里,纵向不足100公里,因为多瑙河从上游带来的泥土,让这里成为了保加利亚的粮仓,小麦是这里的主要经济作物。正因为此处的物产丰富,所以在中古保加利亚立国的1000年间,这里一直是主要战场,北方的游牧民族对这里情有独钟。巴尔干山脉也称斯塔拉山脉,它横贯整个保加利亚全境,被保加利亚人戏称为“保加利亚的脊梁”。它长555公里,宽50公里,面积近26万平方公里,占保加利亚领土面积的五分之一。(5)比起“欧洲屋脊”阿尔卑斯山脉它比较平缓,没有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它却是极有名的战略要地,当年的保加利亚与拜占庭战争、俄土战争、巴尔干战争等都是以这里为主要战场的,这里留下了相当多的名胜古迹,有的是让人们欣赏的,有的是使人民凭吊的,特别是很多的保加利亚民歌和神话也是从这里传开的。
9 m( n. l `& z6 t9 B X( K
9 r9 H1 Z: W+ G, u* e' e其实巴尔干山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神话,它冬夏有着不同的感情,夏天温暖宜人,冬天有厚厚的积雪,能把人刮走的强风,这里有著名的朱米尔峰(2168米)、科姆峰(2016米)、鲍特夫峰(2376米)、大库宾峰(2169米)、斯托列托夫峰(1326米)和保加尔卡峰(1181米)等,著名的拉比沙岩洞、蒂恰河隘口、贝洛格拉齐克峭壁都在这里。另外这里还有拜占庭人建立的9个隘口,以及阿斯巴鲁赫汗建造的城墙。巴尔干山的南边就是下巴尔干平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卡尔洛沃平原和卡赞勒克平原(过去都叫谷地)。这两个平原都以盛产玫瑰著称,世界闻名的“玫瑰谷”就在这里。这里的玫瑰种植占到保加利亚全国的3/4,而用这些玫瑰制作的玫瑰精油,一直是世界第一。两平原长130余公里,宽11公里,斯特里马亚河从两平原流过,带来了丰富的养料和有机物质,再加上出奇好的阳光和雨露,这里的玫瑰不世界闻名才怪。每年的5月,雨露滋润玫瑰花,6月就可以采摘。每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在这里都要举行隆重的“玫瑰节庆典”,位于保加利亚国土正中间的“玫瑰之都”卡赞勒克市时整个节日的中心。如2008年6月8日的玫瑰节,人们穿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从早上5点就出发了,小伙子们抬着玫瑰小姐沿路播撒玫瑰花,让所有人都得到愉快的享受。在中午,到达了欢庆的高潮,大家竞选出了玫瑰皇后,让她、玫瑰小姐等和上届的玫瑰皇后一起盛装游行,大家跟在他们的后面继续抛洒花瓣,一直进行到下午。吃过晚饭,大家又继续出来,延续白天的游行,一直到深夜才结束。(6)保加利亚的最南部是里拉山和罗多彼山,保加利亚的最高峰也是巴尔干的最高峰穆萨拉峰(2925米)就在这里,这里分布着广阔的针叶林,山的余脉到达希腊和马其顿。同时这里也是著名的登山和滑雪胜地。
9 O8 ?! g, `# L% h9 H* i
2 Q; _( E" l) B) u# N河流、湖泊和水资源( L* v5 O3 G% e# a( Z- r- ^
& z) e" `0 t4 | 保加利亚的河流都流入黑海(57%)和爱琴海(43%)。保加利亚北部大部分河流汇入多瑙河,如著名的伊斯克尔河长368公里,流域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就是汇入多瑙河的。它与扬特拉河、奥格斯塔河、奥瑟姆河、维特河等河流在汇入多瑙河的同时,把保加利亚北部平原切成若干小块,使得北部多瑙河平原土地特别肥沃。卡姆齐亚河是保加利亚流入黑海的最大河流,全长244.5公里,流域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特别是在河口地带,卡姆齐亚河冲击形成了风景如画的隆戈茨森林低地,让保加利亚再添新景。流入爱琴海的最大河流则是马拉查河,它全长321.6公里,流域面积达到2万多平方公里,但它基本不通航。流经保加利亚北部边境的是欧洲第二大长河多瑙河,保加利亚很多大河都汇入其中。多瑙河有季节性,每年4-5月流量最大,9-10月流量最小。在流经保加利亚的一多瑙河中有97个岛屿,其中57个属于保加利亚。在冬季结冰时期,多瑙河的冰厚度足以承载重型汽车,当然,古代的民族大迁徙的人们的脚步就更不在话下了,几乎整个古代都有北方人迁徙到这里。正因为多瑙河的这种特性,使得保加利亚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保加利亚的所有河流都受到季节的影响,每年的流量十分不均,冬春流量大,夏秋流量小。保加利亚湖泊较少,且大部分是咸水湖,所以经济价值并不高。只有里拉山附近的几个冰川湖比较有特色,是去里拉山游玩的人们的必然选择。
; u, ^. q( p! a4 N# e- B3 J
/ r/ {; `& ~% ], ] 保加利亚北部终年受到中欧大陆气候影响,所以年温差很大。而南部则受到地中海气候影响,温差较小。保加利亚年平均气温为10.5摄氏度,平均降雨量为698毫米。根据地形自北向南可以分为五个气候区,分别是:温带大陆气候区;过渡性大陆气候区;过渡性地中海气候区;黑海气候区以及山地气候区等。但总的来说保加利亚南部以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为雨季,特别是11月和12月下的雨最大且最多,大约1200毫米;而4月以后则是旱季,7月和8月两个月更是滴水不下。年平均气温为14-15摄氏度,冬季即使最低温度也在零上2-3摄氏度。保加利亚北部则是以大陆性气候为主,一年四季季节分明,以6月和7月降水最多,约为800毫米,但经常伴有冰雹;2月最少,一下雪就很难融化,至少要50-70天才行,高山上甚至雪的厚度可以达到几十米。而且在保加利亚北部经常有生成于黑海的强风,如果在春季出现,会使冰雪迅速融化,造成水灾。6 w! j% k3 b$ ^! ?5 Z' w# \1 d7 M
+ X9 ], d& h" `* r
不过保加利亚的地下水资源相当的丰富,甚至比地表水还要充沛,由此而造成了众多的泉水。保加利亚主要有喀斯特泉水、地下冲击物和洪基物含水以及层间水。在保加利亚喀斯特泉水主要分布在罗多彼山、多瑙河盆地、多不罗加地区和黑海沿岸等地。其中最著名的是罗多彼山的德弗尼亚泉,它的出水量是保加利亚最大的。同时,保加利亚的矿泉水也非常著名。在罗马时期,保加利亚的矿泉资源就被充分利用,原因是保加利亚的矿泉资源大部分都是介于30-60摄氏度的温泉和热泉,有着很好的医疗作用。现在保加利亚有至少800处矿泉,其储藏量在欧洲明列前茅。(7)温泉主要分布在:多瑙河平原丘陵及瓦尔纳盆地;维多沙山和流林山;中部山以及周围盆地;里拉山和罗多彼山地区;散丹斯基——佩特里奇平原;前巴尔干山和上色雷斯低地等地区。这些地方的矿泉各有特点,在矿泉附近有众多的疗养胜地和浴场,对疾病有着良好的医疗作用。不过现在保加利亚的矿泉还在开采阶段,其实真正以后会被广泛使用的很可能在洛姆、瓦尔纳和卡赞勒克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既是人口聚集地又是旅游胜地。地下冲击物和洪基物含水是保加利亚的重要地下水,它甚至于可以影响到地上河流的水位。据专家估计,保加利亚蕴藏的冲击层地下水至少有47亿立方米,而且其中的一半分布在多瑙河冲击平原。人们用这些地下水来浇灌农作物以及充当生活用水。另外,保加利亚还有很多的层间水,但这些层间水的水质不太好,含大量的盐分和杂质,不适用饮用或灌溉。, ^; X; \5 g0 t1 M$ ]6 }* H
; ]' e }' R1 _. N2 p2 G
矿产与植物动物资源
9 @9 `3 {5 R* f
3 T* S( ~+ u8 i, V4 w2 J 除了水资源之外,保加利亚还具有相当多的金属与非金属矿产。金属矿产主要包括铅、锌、铁、铜、锰、钡以及其他稀有金属资源。这些矿场主要分布在罗多彼山、中部山脉和巴尔干山脉。其中铁的储量最多,在巴尔干山脉有克雷米克夫采矿区、奇普罗夫采矿区、贝洛格拉奇科矿区、弗拉查矿区和布尔加斯—斯特兰贾矿区等。这些矿区主产的铁矿有砷黄铁矿、黄铁矿、铜铁矿、镜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和菱铁矿等。这几个矿区都临近于大城市,对于大城市的重工业发展一直起着重要作用。除此以外,还有铅矿和铜矿,因为储量并不大,就不细说了。保加利亚的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都不大。特别是煤在保加利亚主要是以热量低的低质煤为主,即木煤、褐煤和硬煤。其中木煤占到总储量的90%以上,第一大的木煤田是东马里查煤田,其估计总储量为35亿吨,该煤矿煤层很浅,最厚的也只有25米而已,所以不用什么太麻烦的机械即刻快速开采。第二大煤田是索菲亚附近的索菲亚木煤田,其储量大致为20-25亿吨。第三大煤田是洛姆木煤田,总储量为15亿吨,但其煤层主要位于含水沙层上,不便于进行开采。前几年,保加利亚曾经进行过一次石油气和天然气的普查,发现保加利亚的这两种气体的蕴藏量都不大,主要还是只能依靠进口。
/ F- d! j6 ]; f% p: O5 d' G- z& R0 v
在今天保加利亚全国共有3700多种植物,数量约占到巴尔干半岛植物总数的一半多(巴尔干半岛上有6600多种植物)。因为保加利亚的地理情况决定了保加利亚以中欧阔叶林为主、针叶林为辅。保加利亚的阔叶林占到森林面积的3/4,其中以栎树和山毛榉树为最多。栎树即橡树主要分布在保加利亚南部地区以及黑海沿岸,800-1000米的向阳坡都是它们的乐土,同时与栎树混杂在一起生长的还有榆树、梣树、椴树、槭树等。山毛榉则喜欢比栎树寒冷一些的地方,在巴尔干山以及里拉——罗多彼山的900-1500米处都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其他阔叶林则很少,且几乎都集中于多瑙河谷地地带。当然在这附近也有人们很喜欢的野葡萄树和栗子树等等。保加利亚的针叶林地一般都生活在1500米以上的寒冷地区,比如里拉山的针叶林的十分繁茂。各种杉树和松树都占据了里拉山和西罗多彼山的山顶,同时在1500米以下也有偶尔分布,不过一般都和山毛榉树混杂在一起。在这些树林之间,我们还可以看到大量的牧场,这里的草场肥沃、泥土湿润,不论是种植经济作物还是进行放牧,都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n" B& A$ B) H+ S5 l+ D9 P
6 _% b5 [5 S$ i2 L/ N8 q 保加利亚的动物资源更是丰富,约有2.5万种动物在这里生活。昆虫占到了绝大多数,脊椎动物约有700种左右。我们可以发现保加利亚的动物也和地理情况一样,每一段有每一段的特色。如南地中海地区,有很多蛇类,其中不乏珍稀品种,它们在漫长的过程中适应了那里的生活环境,如果在保加利亚其他地方根本就无法见到。在比如山区,即巴尔干山、里拉——罗多彼山等地,有各种鼠类、狼、狐狸、熊、野兔、鹰、鹿、羚羊等,有特色的动物不止数十。不过,最近几十年的工业化也部分破坏了这些优美的环境,并造成了上百种动植物的灭绝,现在保加利亚政府已经开始修建保护区,逐步保护这些珍稀物种。( i4 I: I: ]5 Y6 W4 {$ k" S
6 T6 b4 M x6 r1 I二、保加利亚人风俗习惯* T E; K( w3 d8 B7 |5 H
$ W, N8 m c8 j- s- K
保加利亚饮食9 w, {6 [' m+ D, q
$ ~- H m, q2 @ 下面让我们来说说保加利亚人的饮食。保加利亚人的饮食一直就很有特色,让我们从种植的农业作物开始分析。) S( @$ m( X. J* O- [
0 U6 \+ m0 u; c9 y3 B
总的来说,保加利亚的农业产品还是以满足生活需要为主。在山地地区多以种植亚麻、棉花、芝麻、土豆和各种水果为主;而在广阔的平原地区黑麦、大麦、燕麦等谷物作物;同时在寒冷的巴尔干山脉也有一些地方适合放牧。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地理分布,以及天气情况,让保加利亚人很早就开始建造蓄水池,以备地中海地区多变的天气,让农作物在干旱少雨的夏天也能得到充沛的水源。0 d* s' Q4 {* {- p( [
2 R- y& z* |9 d 麦子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远在希腊罗马时期就开始种植软粒的小麦,即使到现在小麦也是保加利亚人的主食。但后来因为阿拉伯人的扩张,带来了更好的作物,即前面所说的黑麦、大麦、燕麦等谷物,这些谷物虽然口感比原有的小麦类稍差,但产量比较稳定,适合于食用。不过,保加利亚沿黑海地区也有部分稻谷类作物和菜豆,但由于口感很差容易伤胃且播种量很小,所以一般用作家畜的饲料。如此的配置必然造成与其相适应的饮食。据拜占庭史料记载,保加利亚人很喜欢吃面包,根据各地区的农作物情况,各种麦类都能做成面包,但只有小麦做的面包做好吃。难怪13世纪的一位历史学家抱怨:大麦面包师农民的食物,像他这种地位的人实在是无法下咽。文献曾记载,保加利亚人曾使用牛车做面包,可是由于场面的战乱,从公元初年到18世纪末好像一直就没改变。不过也因为麦类的产量稳定,所以整个中古时代,面包价格一直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上。甚至于罗马人在3世纪还特别规定,城市里的高级贵族要经常为农民分配面包,作为自己的义务。后来在7世纪以后,这个任务逐渐落到了东正教会的头上,很多东正教徒就以这个为终身职业,救济穷人和乞丐,特别是大饥荒的时候,更是会加倍发放。(8)12世纪以后,面包食用数量减少,肉类与动物蛋白摄入量增多,使得保加利亚人开始增加肉类的需求,面包发放也就是也也就逐渐萎缩。现代的保加利亚人与早期的保加利亚人饮食没有太大区别,但却与西欧人的饮食有很大区别。主要还是由于消费情况、饮食结构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出现的。现代保加利亚人通常是早中晚三餐,他们比较重视中餐及晚餐,其中晚餐为正餐。在菜肴搭配上荤素结合,但以加入香料的肉类为多,同时有餐前开胃酒和餐后甜点,食谱是很考究的。要说保加利亚人真的是荤素结合,在餐桌上还可以看到大量的蔬菜和水果。其中扁豆、卷心菜、土豆、黄瓜、青椒是必不可少的食物,各种豆类也常见于保加利亚人的餐桌。就像中世纪的烹调菜肴书籍所说,那时居民主食是面包、豆类和蔬菜沙拉,水果、鱼、奶酪家家都有,葡萄酒和柠檬汁是顿顿离不开的。保加利亚人特别爱吃草莓,所以草莓一直是水果中的主食,当然现在苹果也开始占据了保加利亚人的餐桌。在水果里,保加利亚葡萄的产量最大,开胃酒经常就是甜葡萄酒。(9)
( e3 V- _, K, m$ t: `* g- q
! J) o8 d* s. N+ G. ]- A; D- M4 N农业生产
# j7 w6 U. N2 m# V; ?& h$ ?" w N3 b: l
保加利亚农业的发展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缺乏文字记载,所以我们只能从希腊罗马时期说起,在早期的我们只能根据现存资料以及考古证据进行估计当时的情况。首先我要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能用西欧的农业状况来硬套保加利亚的农业情况,因为他们是完全不同的。在罗马时期,保加利亚正式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大量的罗马诺作业和根种技术也一起被带到了保加利亚。如手工作业的锄头和镰刀,但却没有犁和耙这些平整土地的工具,脱谷则是用牲畜践踏,没有精细的脱谷用具,此时的西欧人以及发展出了木制脱谷机。不过古代保加利亚人很会使用水力,现存的大量磨坊和水果碾压机显示了保加利亚人利用水力的高超技巧。当然耕地的方法是两块田的轮耕制,这和西欧人完全不同,西欧人是三块田轮耕,即一块种麦、一块种水果、一块闲置,第二年轮换。其实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罗马时期劳动力的严重不足,从未出现西欧的那种人多地少的状况,因此农业发展也非常缓慢。6 E; T) h# F: \" O- t* }
. T2 r. F/ N9 ^) N0 ]# s: l
中世纪到奥斯曼统治时期的农民生活很清苦,我们有很翔实的资料可以说明当时的情况。此时人口增多,而且8世纪前期封建制在保加利亚确立后,保加利亚大公开始向拜占庭学习,并颁布了农业法律。此时以农庄为基本单位,农民们的居住区就是农庄的核心,包括住房、磨坊、谷仓、草垛、酒窖、饲料棚、车库等,在居住区的四周是份地、林地、牧场、打谷场、菜园、果园等,统称为生产区域。土地采用敞开耕作的方式,只有在收获季节才筑起篱笆防止牲畜啃食。如果出现土地纠纷,则以“古老的边界”为准。农民可以世袭自己的份地,但份地分配权属于村社。但如果出现农民逃离自己土地的事情,则由村社安排其他需为国家纳税的人来耕种。不管是谁耕种,政府都按“什一税”进行征收。从这里可以看出,此时的政府并不关心耕种土地的农民是谁,而是关注土地上的税收是否能收齐,同时在客观上也杜绝了土地荒芜闲置的事情发生,从一个方面上提升了国家的国力。由于拜占庭的文化的传入,政府也逐步完善了自己的管理,每三年对土地进行一次清查,让土地使用状况日趋合理。政府还立法对农民进行安置,严惩偷窃或毁坏他人土地劳动成果的行为,从一定意义上增加了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虽然有法律保障,但农民的贫富差距其实很大。有一部分富农,不仅有自己的份地,还有替别人代耕的土地,甚至还可以放贷。他们不是地主,但已经开始向地主靠拢。另一部分贫农,则只有少量的份地,有些外乡来的农民则没有份地。再加上税收中的漏洞,贫富不断拉开距离。虽然如此,但这种制度刺激了经济和商业的发展,在保加利亚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城市,索非亚、维丁和特尔诺沃都在此时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10)此后,1396年保加利亚被奥斯曼征服,奥斯曼统治时期是保加利亚农业的一段黑暗时期。此时奥斯曼政府一改保加利亚原有的农庄制度,变成了完全的军事制度。农民被轻蔑的称为“赖亚”,即“牲畜”,他们在“斯帕西”领主的田地里干活,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这与当时西欧的封建制度很相似,但却比他们野蛮。“什一税”的税收变的更高,甚至到达了“二一”。在这之外还有人头税,以及一种奇怪的税。这种奇怪的税就是“出猎税”,即奥斯曼苏丹出外打猎时不愿出钱,所以一切开销都从农民身上出,最后就形成了这种税。(11)因为奥斯曼人的横征暴敛,保加利亚的经济和商业逐渐萎缩,甚至连农业技术都退化到了耶稣基督时代的水平。当地人离开城镇,人口大为减少。也正因为如此,保加利亚才爆发了著名的“4月起义”,并寻求到了独立。
+ W- s6 D# D7 W/ I) X# f: Y8 ~9 i8 l1 t, Z0 ^2 [. F! z, ~
1944年共产党取得政权后,一改小农私有经济,进行了合作化、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的发展。在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保加利亚大量建设农业社,开始拖拉机生产。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农业社进一步扩大,全国93.2%的土地属于农业社,此时也开始进行电气化改革,逐步把不用电的保加利亚变为电气化的保加利亚。1958年,保共七大宣布,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保加利亚确立。20世纪50-60年代,保加利亚建立了几座化肥厂为保加利亚农村每年提供几十万吨的化肥。60年代末,开始出现农工综合体,保加利亚农业与工业一起迅速发展。80年代中期,由于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推进,保加利亚政府把荒山和山坡地包给了农村社员,并在1989年提出把土地归耕种者无限期使用,农业总产值达到78.446亿列弗,比1939年增加了24倍。(12)苏东剧变后,保加利亚也一起向右转。1992年通过了《农业土地所有和使用法》,规定了土地的私有化方式以及土地返还制度,而且对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也进行了照顾。农业形成以个人农庄为主,在此基础上发展新型合作社,即股份制合作社。2000年,由于希望加入欧盟,保加利亚加快了改革步伐,并从欧盟得到5000万欧元的补贴,政府也把农业建设列为头等大事,大量投资生态农业,并组织专门人员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2007年,保加利亚如约加入欧盟。小麦种植面积比2000年增加10%,其他粮食作物也有大幅度增长。但也同时出现了转基因食品以及农业人口的大量外流,经济下滑仍旧未达到剧变之前的程度。(13)据2007-2008欧盟经济报告蓝皮书,保加利亚经济状况人是欧盟倒数第一。可见保加利亚农业生产还是任重而道远。
' z$ s, f6 Y4 T, A$ h& s& _# D- S# @ l" G
民族风俗. F/ e1 N; ?) ]3 c. E& ~
7 B/ i5 c) G2 l e 说起保加利亚的风俗习惯也是与众不同的。也许我们和保加利亚交谈的最大不习惯之处就是他们的“点头不算,摇头算”了。这个习俗和世界上其他民族和国家相反,保加利亚人的传统就是表示赞同为左右点头,表示否定为前后点头。当然,现在的保加利亚人对于礼仪还是很重视的,他们在行走或工作时见到亲戚朋友或者同事都会打招呼说:“你好”,“早晨好”,“中午好”,“晚上好”等等,紧接着就问:“你怎么样?”在分手的时候会说:“祝你健康”,“祝你顺利”,“万事如意”等,对于长辈也会使用敬语“您”。现代保加利亚人的见面礼仪已经和其他国家基本相同,都是握手、问候、拥抱、亲吻等等,根据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礼仪。不过在保加利亚还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如果去别人家做客,一定要提前打好招呼,并且不能迟到,如果迟到就是对主人的最大不尊敬。在吃饭与喝酒之时如果要举杯,一定要目视对方,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尊敬。在临走时不要忘记谢谢主人的款待,特别是还要夸夸女主人的厨艺非常好。在保加利亚,人的姓名基本全是由三部分组成,其排列顺序分别为:本人名字•父亲名字•父亲姓氏。平时只用称呼本人的名字和姓,妇女结婚后,要冠上丈夫的姓,即成为本人名字•父亲名字•丈夫姓氏(并且加上代表女性的a)。
. {+ D* v3 P$ \! m H" T* X3 L
6 f) M( R& l* A, z三、公路和铁路交通
6 A* c7 z$ b; d: J' X \$ N) ?* m6 h4 }- @& ~
早期交通情况6 d+ L5 T/ ^: h8 Q8 M
& {3 x/ F8 e# i" S9 G 因为保加利亚是个多山且山脉呈平行分布的国家,所以在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上也根据这个特点,具有横向互不连接的特征。其实这些横向的道路的基础原本来自于罗马时代,当公元前46年,这片土地被征服后,罗马人就开始对保加利亚地区的道路修建。因为这里恰好是罗马人所认为的农牧业交界线,并且还是罗马人的北部边疆,所以大量的军团被派往保加利亚北部的多瑙河沿岸,为了军事运输更加迅速,罗马人开通了从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到赛迪卡(索菲亚)的公路,尽管还只是石子路,但已经可以把大型的军需产品运输到多瑙河前线。可是在拜占庭帝国时期,也就是这条公路,让保加利亚人一次又一次的直接从多瑙河直抵君士坦丁堡的城下,对拜占庭帝国叫阵,也许这也是一种悲哀吧。在保加利亚的各处都可以看到罗马时代留下的遗迹。比如普罗夫迪夫这座城市,该城市已有6000年的历史。它原本是色雷斯人建造的,后来被罗马人所占领,当罗马人占领后,就对这个城市进行了“大理石化”修造。今天在普罗夫迪夫的各地都能看到罗马人的这些作为。要说其中最为著名的,应该是旧镇边缘小丘上建于公元2世纪,于1972年发现的古罗马剧场遗址。剧场里有些石柱、塑像至今仍在。围成半圆形的大理石观众席座位更是完好无损。如今,这座古罗马剧场每年都举办许多文艺活动,譬如夏季的威尔第音乐节(Verdi Festival)就是普罗夫迪夫一年一度的盛事。试想想:在地道的古罗马剧场听威尔第歌剧,那是一种什么感受?!再比如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市中心发现的一座古罗马剧院:这座罗马剧院居然是在另一座古罗马剧院上面建成的!根据保加利亚国家文物研究所考古学家扎林•韦利奇科夫的研究,这是迄今发现的首例古罗马时期的“剧院下的剧院”。这座“剧院下的剧院”呈圆形,半径为27.4米,很可能建于公元2世纪末,剧场的地面是用河床里的石头铺就的。考古学家还在发掘现场找到了一些古罗马钱币、器皿和其他物品。后来的保加利亚国家则继承了这个财产,在罗马人的修建基础上又修建了大量的城堡和剁墙,从此开拓了保加利亚自己的文化氛围。
& \/ ^' |2 I; z; k @2 ?
& s, i0 w; s. j1 L7 b; j, W现代交通5 E$ x( G: e/ m6 e% x: b$ N
- Z Y0 ]. D$ y- ~ {* k& n
保加利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修建则是从19世纪独立后开始的。1866年,保加利亚修建了第一条从鲁塞经过卡斯皮昌到瓦尔纳的铁路,这条铁路实际上是由外国援建的,主要是为了把保加利亚的农作物运输到黑海的码头而已。保加利亚真正开始自己修建铁路则是在20世纪的头20年了,在这一阶段,保加利亚共修建了3条主要铁路,即腊多米尔——丘斯滕迪耳线、特尔诺沃——旧扎果腊线和查雷伐利伐达——加布罗沃线。到1939年时,保加利亚的铁路总长度已经达到了5788公里。1944年以后,保加利亚又开始了双轨制、电气化的改造,在40年的时间里,修建了6497公里的铁路线,其中有2510公里为电气化铁路线。至1987年时,保加利亚的电气牵引机车货运量已经站到了货运总量的80.3%,剩下的则全是柴油牵引机车。到1987年为止公路则有369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2公里。1987年的汽车客运量为23.8亿人次,货运量为91.7亿吨。(14)! j1 E2 L+ H# X5 B1 U/ u8 u. e
& o" o0 s6 j+ D1 M; c9 }% F+ o
东欧剧变后,因为保加利亚的资金长期短缺,所以造成很多铁路线年久失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保加利亚参加了欧盟和中东欧国家的“发展全欧洲运输走廊和全欧运输网的运输部长会议”。在会议上,各国代表决定:发展全欧洲运输基础设施是欧洲一体化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建设全欧运输走廊和运输网就是按欧盟的标准和要求把现有运输基础设施现代化和改造;对原有铁路和公路进行改造(新修的铁路和公路占很少比重),建设管理和运输信息系统,改进铁路运输系统的通讯和信息技术,改造海港基础设施和通讯系统。由于保加利亚所处的位置正好是连接欧洲和亚洲各个地区的交通枢纽,所以有包括全欧4号、7号、8号、9号和10号运输走廊等几项工程。每一个工程都包括铁路和公路运输线。工程建设包括桥梁建设、道路改造或建设。至2007年为止,已经完成了80%以上。等到这些工程完全竣工后,保加利亚的铁路和公路交通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对于经贸关系、运输和旅游业都会有极大的裨益。保加利亚的航空运输业完全就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在1947年6月29日,第一条由苏联援建的从索非亚到布尔加斯的航线正式开通,自此之后保加利亚正式有了自己的航空网。至1985年为止,保加利亚的航空总航线为115524公里,其中国际航线112864公里,这一年的航空总客运量为260.6万人次,总货运量为26428吨。剧变后的各保加利亚航空公司都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基本股份都以售出,机场也已经租让。目前,保加利亚共有10个航空港,其中4个为国际空港,6个是农业航空机场。今天,保加利亚的民航业务主要由巴尔干航空公司管理。同样,保加利亚的船舶运输业也是在苏联的援助下开通的。至1987年,年客运量已经达到46.06万人次,货运量为2588.8万吨。剧变后的保加利亚为了发展与周边各国的经济,正在维修和扩大在黑海上的两个港口:瓦尔纳和布尔加斯港。内航则是以鲁塞港为最大港口。' b4 C9 [: _( J5 g4 D9 A; g
# b* o& T2 ^/ O9 I* U. {" S
旅游业的发展
9 Q+ Y" a, D% ?: d8 A
, Y9 f: ?6 C# A0 R 今天的保加利亚旅游业同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原因是保加利亚在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把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在2004年之时,保加利亚议会通过了一项旅游法案,该法案放宽了旅游经营和成立旅游代理的规定,取消了原许可证代以登记制。不仅如此,同时该法案还计划成立保“旅游署”,隶属经济部。这时的保加利亚也向希腊学习,主要以文化来取胜。他们的口号就是:“如果想看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那就请到别处去。保加利亚有的是风雅古朴的民居和历史悠久的教堂。”近年来,保加利亚政府在著名黑海旅游胜地建了大批现代化宾馆、饭店、浴场和娱乐设施;在各地高山建滑雪基地、生态旅游项目等。在黑海附近更是引资1000万欧元建高尔夫球场等旅游项目。作为欧洲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保加利亚历史遗迹甚多,如色雷斯、罗马时代和拜占庭时期的古迹,各地的古镇博物馆、众多的修道院、古城堡、各式古代教堂,有些景点就在市区,如罗马文化遗留下来的建筑群。目前保加利亚主要旅游项目有海滨旅游、浴疗旅游、山上旅游、滑雪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等。2007年1月,保加利亚正式成为欧盟成员。保加利亚旅游署发来的数据显示,2007年1月至9月,保加利亚入境游客总数4583330人,比去年同期增长7.4%,其中入境国家排在前列的分别为罗马尼亚、德国、希腊、英国、俄国、土耳其等,中国排名48位,总游客数为3961人。也许我们以后可以组团去保加利亚渡周末的日子不会太远了。(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