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362|回复: 4

[多图]《三国演义》有第一百二十一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2 11: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广为人知。

  由于这部小说的影响,三国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一个时期,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周瑜等也成为最受欢迎的英雄人物。也由于这部小说的影响,日本在过去几十年推出了不下两位数的三国题材游戏。还是由于这小说的影响,在如今千奇百怪的网络穿越小说中,穿越到三国去的主题始终最为繁茂。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三国演义》版本,总计120回。从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破黄巾英雄首立功”开始,到第一百二十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降孙皓三分归一统”为止,记叙了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到公元280年西晋灭吴这一段时期分分合合的故事。

  所以,如果我问,你看过《三国》第121回没有,估计很多人要瞪眼了: 121回?你说续集吧?当然不是了。以前的三国演义,还真有第121回。

二.

  其实,现在我们大多数人看到的《三国演义》,并不是罗贯中的原汁原味。

  因为《三国演义》自从被罗贯中写出来之后,深受欢迎,在民间广为流传,有人刻印贩卖,甚至有人抄写阅读。在这种流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字句上的变化。甚至有的文化人,觉得原著那一段不好,提笔给改动一二,也不是什么怪事。反正那会又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法。  最原始的罗贯中《三国》啥样子?我没有见过,也说不上来。不过,现在还留着有明朝嘉靖年间的三国刻本,简称为“嘉靖本”。这个《嘉靖本》,就是比较接近罗贯中原著的。《嘉靖本》的全称叫《三国志通俗演义》,共有240回。

  到了清朝时候,出了一位文人,叫做毛宗岗。这毛宗岗很有才气,但是家里很穷。他的爸爸毛纶一生贫寒,中年以后还双目失明,那叫一个惨。不过,穷书生也有穷开心的法子。毛纶平生最喜欢看《三国》,年轻时阅读过很多遍,几乎滚瓜烂熟。眼睛瞎了,不能读书写字,他就躺在床上,开始评论《三国》中的人物、故事。他口述,由他儿子毛宗岗笔录。
受父亲的影响,毛宗岗也喜欢《三国》。他也对《三国》进行了很多点评。父子俩的评论合起来,就是常说的《毛评三国》或《毛批三国》。
毛宗岗是个很有想法的文人。他觉得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三国》小说文字过于粗糙,而且有些地方不合他的心意。比如曹操,他觉得是个大坏蛋,而小说里面对他的正面描写太多。这么着,毛宗岗就决定自己来改一个版本的《三国》。
干就干。小毛对《三国》的内容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有的地方删除,有的地方增添,还有的地方干脆重写。他又把原先的240回,每两回合并成一回,得到 120回的版本。当然,这个新版本,每一回的长度都是原先一回的两倍左右。书的全称,也由《三国志通俗演义》简化为《三国志演义》。

  毛宗岗的新版本《三国》出来后,他不说是自己修改的,而说这是他从故纸堆里面翻出来的“古本”,也就是正宗原汁原味的版本。由于打着这个旗号,再加上毛宗岗文笔不错,改编后的版本确实有焕然一新的感觉,所以人们大都去购买他这个版本。经过一段时间,毛宗岗改编的这120回本的《三国志演义》,反而取代原先的240回本,成为了《三国》的主流
 除了语言风格之外,在人物的塑造和故事情节上,二者也有很大区别。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因为脱胎于宋元时期三国题材的说书、评话,其情节有时会比较夸张,而人物塑造则更加多样化,多面化。最典型的如曹操,在《罗本》中出场是这么一段:

  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胆量过人,机谋出众。笑齐桓、晋文无匡服之才,论赵高、王莽少纵横之策。用兵仿佛孙、吴,胸内熟谙韬略。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乃汉相曹参二十四代孙。

  显然,虽然整部书把曹操作为“奸雄”来塑造,但这里也毫不讳言曹操是个“好英雄”,毫不吝惜地给予褒扬之词。

  而毛宗岗则认为,既然曹操是大坏蛋,就不该给这么多好话。于是在《毛本》里面,曹操的出场给砍成这么一段:

  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那曹操要活到现在,估计该叫嚷“这厮敢砍我的赞美词,把他拖出去砍了!” 曹操:姓毛的,你比我还狠啊!这么长一段好话,你居然敢砍得一点不剩!
  毛宗岗就是这样对原著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整顿。他认为曹操是坏人,所以必须控制对曹操的赞美;同样,对于关羽和诸葛亮这样的“正面人物”,则要予以维护。《罗本》中明文交待,关羽之所以能一刀砍颜良,是因为颜良误以为关羽来投降的,毫不防备。毛宗岗认为这有损武圣威严,于是把这段含糊过去了。《罗本》中,有诸葛亮在上方谷烧司马懿时,企图把魏延一起烧死的情节,毛宗岗认为这显得诸葛亮太狠毒,也给删去。

  从《罗本》来看,原作者罗贯中,对于曹操和刘备是同样尊崇的。但经过毛宗岗这样一番砍削,新书中“尊刘贬曹”的调子才正式确立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1: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宗岗在删改过程中,也纠正了罗贯中原文的一些BUG。比如演义中著名的BUG关羽过五关,不但整个路线颠三倒四,而且罗贯中在原著还把第三关给错写成了 “沂水关”。这可是山东的地方啊!多亏毛宗岗给他纠正为“汜水关”,虽然整体路线还是很傻很天真,但至少途经的都是河南的地名了。

  此外,关羽的爵位“汉寿亭侯”,意思是“汉寿”这个地方的“亭侯”。而罗贯中自作聪明,以为“寿亭”是地名,而“汉”是指汉朝,于是借题发挥,整出一显摆关羽忠肝义胆的段子。这贻笑大方的添油加醋,也被毛宗岗给无情的毙掉了。

  整体比较的话,《罗本》语言更通俗,《毛本》语言更为精炼;《罗本》的趣味性更强,《毛本》的情节更为严谨。罗贯中原著,大约是山野民众观看英雄争霸,看热闹,看故事,未必说一定支持谁反对谁;毛宗岗的删改本,则是大扬着褒善贬恶的政治旗帜,歌颂与揭批并举,体现了强烈的爱憎。

当年那一套著名的连环画《三国演义》,主要也是根据《毛本》绘制的。右图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本即《罗本》。

  其实两个版本各有所长,并不存在截然的优劣之分。不过因为长期以来《毛本》占据主流,绝大多数人都只看过《毛本》,因此初看到《罗本》的读者,往往不禁大呼新鲜过瘾;又加上得知这《罗本》其实更接近罗贯中原著,于是顿时崇拜得五体投地,掀起了一股《罗本》热。

  具体到网络上对三国演义的讨论中,往往就可以看见一些看了《罗本》的 人,去鄙视那些只看了毛本的人:你们懂不懂啊,真正的三国演义是这样的……

  回到标题,那么《三国演义》第121回,到底是什么呢?
翻开《罗本》的第121回:《赵云截江夺幼主》。与这部分内容对应的,是《毛本》第六十一回《赵云截江夺阿斗,孙权遗书退老瞒》的前半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2 12: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上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2 20: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知道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06: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喜欢原版的三国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4 11: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