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官衔 + }8 }3 j5 s% y5 t6 m" x& ]
" W( F5 ^0 B, A. d3 f4 _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种,武官分将军、都尉、骑尉、校尉四种。
9 u( o, F* \& N/ v文官大夫为五品以上官员,郎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员,佐郎为从八品以下官员。
6 a2 @+ m. ]1 _: s! u
/ ]3 k/ @+ M- N1 T" o" H) a1 F$ u正 从 2 r9 f( \# u3 E- ~3 z! _" q
一品 光禄大夫 荣禄大夫 , |' R/ O( s8 I0 I8 w
二品 资政大夫 通奉大夫
% A$ L1 l# v7 Y3 ]- Y三品 通议大夫 中议大夫 ( u9 b$ K3 ^* c, K8 C1 ?
四品 中宪大夫 朝议大夫
) ^4 }* {5 m, h7 v4 [8 c- Q五品 奉正大夫 奉直大夫
$ W( \7 n9 ^3 d( I六品 承德郎 儒林郎
( D0 P) G& Z7 S" H U七品 文林郎 征仕郎
" D2 Z/ q2 C* f/ J) a5 _八品 修职郎 修职佐郎
N& c K8 G* y: r- A/ b7 y, ^# B2 v九品 登佐郎 登佐郎
- x7 E3 y- Q6 O% D; l2 L: ~/ g* N1 R- I9 `; f+ ~% }
从六品和正七品中如系吏员出身可为宣德郎,地位与正六品等,正从九品同称登佐郎。
. r9 A( O: ?* `% Y r9 m
! V2 |+ ]- a* n武官中将军为从二品以上官员,都尉为正三品至从四品官,骑尉为正五品到七品官,校尉为正八品以下官员。 1 \2 D% I& P0 T9 H; A8 P
. H1 Y* p2 l+ ~正 从
3 x" s }( e- Z( A/ S) b一品 建威将军 振威将军
# H) x; W6 F$ T0 J二品 武显将军 武功将军
7 Z% J4 a k3 l& G( k& ]' [; n/ Q三品 武义都尉 武寅都尉
) j' `: @& q# R5 Y四品 昭武都尉 宣武都尉
- A5 Y9 v# q) C0 z4 s$ D$ \, T五品 武德骑尉 武德佐骑尉 6 Z" Y/ z1 S% [$ |7 o8 Y% b
六品 武略骑尉 武略佐骑尉
1 w2 c& P1 ^; a, r+ E, d* M七品 武络骑尉 武络佐骑尉 & p+ q! I- j7 l1 k8 G# g' u
八品 奋武校尉 奋武佐校尉 . O4 ]) k# p5 j/ x" W
九品 修武校尉 修武佐校尉
! u9 n8 O( ~: x4 o+ ~) c- j; C6 s) T9 R0 l/ b+ G
# J& H; T+ Z9 W0 g7 _% I2 c9 ?官员的服饰
0 x9 [( Z6 r$ M- p1 B; b4 D0 z( t0 f8 ]3 x; V- }* e
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 滥用的。
, W! m# ~( o$ L! x N/ y/ S服饰大致有下列五种:一,顶戴,二,蟒袍,三,补服,四,腰带,五,坐褥。 这里把各品穿戴
\+ B- A5 ~: _- u. A: [的顶戴,蟒袍,补服列表如下:
# W( w+ H# O4 N; G' ?$ Y" j4 Z: |8 w1 S @$ p. T
顶戴 蟒袍 补服 - n, T( K* }. b' F: w2 N9 `+ v
一品 珊瑚 九蟒五爪 (麒麟) 仙鹤 0 \& X" q. r8 O
二品 起花珊瑚 九蟒五爪 (狮子) 锦鸡
5 Q2 V% V5 r; Z' g( D三品 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 九蟒五爪 (豹子) 孔雀
( w5 J; ]% [1 J* X- J; z$ @' ~四品 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虎) 雪雁 + \/ @* L& d. U3 m( ^! m* V- x% p
五品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八蟒五爪 (熊) 白鹇 1 v, f% y! B/ q! B$ q" Q' C
六品 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彪) 鸬鹚 $ I8 o* B2 q, @1 S3 w% F& }
七品 素金顶 五蟒四爪 (犀牛) 紫鸳鸯
" C# @- M% m! c& A0 j. v* N八品 起花金顶 五蟒四爪 (犀牛) 鹌鹑
6 d8 b# f" G$ T# Y. [0 w5 V W九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海马) 练雀
4 u% d6 L# N$ t- I# I未入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獬豸) 黄鹂 0 v+ q- D" k, n5 M* \+ u& S5 T
& \) f7 Y: O6 Q4 _
(御史、按察史、提法史等衣饰图案为獬豸) " z w- S7 q( W
9 r* \- S3 p7 u0 K明朝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是临时官位。 : k) r' Q2 ^# z5 [% C; ]' |; o
) z+ C; C4 n/ i$ J/ S清代,正式以督抚为地方最高长官,总督管辖一省或二、三省,巡抚是省级地方长官。 6 b/ |4 D0 ? B
鸦片战争前,清共有8总督16巡抚。 * r2 h8 ?' v& m3 k
* R! f- ]' x! e3 F* e
八督:直隶、两江、陕甘、闽浙、湖广、四川、两广、云贵。 7 _: U6 b! g% Q6 c6 F9 i
9 y9 A! f& b s' ?+ W% z: Y16抚: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浙江、湖南、湖北、广东、云南、贵州、福建、江西。 W4 P6 Q2 @% p8 k7 M
7 p2 T' F/ L" q0 p( ~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督抚直到公元1906年才设。直隶、四川只设总督,不设巡抚,甘肃巡抚于1754年撤去,由陕甘总督兼任。公元1884年建新疆省,设甘肃、新疆巡抚,驻乌鲁木齐。1885年,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驻台北(台湾建省)福建巡抚有闽浙总督兼任。
( x: E) i# e- ^5 h0 v% r5 A m+ R3 ?* u
附:清代官衔品阶 3 H, R: M6 _9 @/ _) T t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2 A* g% G. o8 v6 h9 k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j ?3 s' | J& _# R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武)副都统,总兵; # N% x/ g, H! i% U6 }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 u2 T1 V9 J% N: l正三品--(文)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案察使;(武)参将; 4 E' a- D' r3 b( e( ~4 A% b% _
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6 U+ ]3 i6 P% Z. U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太常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 % J5 t- K! s$ T8 W) H2 v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 z# c: [' l( r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侍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
: c. y5 i- w4 J6 M+ c- s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侍讲,各部院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
/ b4 X3 u$ y# r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
( {; Z4 V/ c6 p, K c9 K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卫千总;
6 c7 J8 {* q. A" R6 w q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贴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8 O7 P& h, K1 `6 W' X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 / n* b' f3 K- W d) A
(武)盛京游牧副尉; 3 @% z* U, G. \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贴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府千总; # X E, E7 m: ^
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属骁骑尉; , n. P5 u( P. l* u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贴式,县主簿;(武)外委把总;
) u; {: n1 I0 U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刑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
m1 o) `( [6 h6 K+ c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没有未入流) 6 E4 z g9 F, m, {) d+ X U6 t
注: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只是对大臣的一种荣誉加衔,或死后追赠。右都御史是总督的加衔,右副都御史是巡抚的加衔,总督和巡抚是地方最高长官,兼了上衔后,有弹劾权。这些都是官衔而非实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